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10篇

时间:2022-08-28 15:30:04 来源:网友投稿

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10篇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学习解读★明确了2022年深化医改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工作安排演讲人:xxx 汇报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10篇,供大家参考。

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10篇

篇一: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学习解读★明确了 2022年深化医改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工作安排演讲人:xxx

 汇报人:某某某 时间:

 2022.5.2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政策解读

 2022年5 5月 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任务》),明确了 2022年深化医改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工作安排。前 言

 《任务》出台的背景 1《任务》的总体要求 2《任务》的主要内容 3目 录CONTENTS做好组织实施4

 第一章《任务》出台的背景

 《任务》出台的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深化医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谋划、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重点,明确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等改革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改工作

 01022022 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 。

 政府工作报告对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 、 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 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等医改工作进行部署 。

 深化医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 、 国务院决策部署 , 推进落实体制机制改革措施 , 继续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动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改工作2021 年3 3 月 ,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三明市考察调研时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 , 强调要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 , 做到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决 , 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 , 头疼脑热在乡镇 、 村里解决;指出三明医改效果是好的 , 改革经验是有价值的 , 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鉴 。《任务》出台的背景

 第二章《任务》的总体要求

 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持续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推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总的来说,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为切入点、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为重点、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以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为抓手、着力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以改革协同集成为驱动、统筹推进医药卫生高质量发展。《任务》的总体要求

 第三章《任务》的主要内容

 ① •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②•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③ •着力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2022 年医改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21 项具体任务:④ •推进医药卫生高质量发展。《任务》的主要内容

 •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任务》的主要内容

 一、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依托现有资源,加快推进国家医学中心设置和建设,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年内基本完成全国范围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的规划布局。《任务》的主要内容• (一)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引领辐射作用。

 一、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依托现有资源,指导地方建设一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完善体制机制,引导省会城市和超(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医院支持资源薄弱地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任务》的主要内容• (二)发挥省级高水平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每个省份在2—3个设区的市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完善体制机制,实行网格化布局和规范化管理。支持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牵头组建或参加医疗联合体。在县域推广临床服务、急诊急救新模式。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在医共体内实行行政、人事、财务、业务、药品、信息系统等统筹管理,加强监测评价,强化评价结果应用。《任务》的主要内容• (三)增强市县级医院服务能力。

 一、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落实和完善村医待遇保障与激励政策。推进健康乡村建设,采取巡诊、派驻等方式确保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有条件的地方可推进“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团队)健康管理服务,推广长期处方服务并完善相关医保支付政策。有序扩大家庭医生队伍来源渠道,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任务》的主要内容• (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一、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组织制定疾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和入出院标准,引导有序就医。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促进区域或医疗联合体内合理就医。《任务》的主要内容• (五)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

 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1 (六)加大三明医改经验推广力度。2 (七)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3 (八)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4 (九)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5 (十)深化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6 (十一)加强综合监管。《任务》的主要内容

 (六)加大三明医改经验推广力度。跟踪评估各地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工作进展,对工作滞后的及时通报并督促整改。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等要求,推动由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或一位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二、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任务》的主要内容

 (七)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扩大采购范围,力争每个省份国家和地方采购药品通用名数合计超过350个。国家层面开展一批脊柱类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对国家组织采购以外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药品耗材,指导各省份至少各实施或参与联盟采购实施1次集中带量采购,提高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网采率。落实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完善结余留用考核,激励合理优先使用中选产品。研究完善对抗菌药物等具有特殊性的药品集采规则和使用方案。加强医用耗材价格监测。二、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任务》的主要内容

 (八)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各省份2022年6月底前印发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相关文件,年底前将医疗服务价格调出成本监审和价格听证目录。指导地方科学设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启动条件、触发标准及约束条件,年内开展1次调价评估,符合条件的及时调价。指导5个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城市探索价格调整总量确定规则、调价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等配套措施。二、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任务》的主要内容

 (九)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在全国40%以上的统筹地区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或按病种分值(DIP)付费改革工作,DRG付费或DIP付费的医保基金占全部符合条件住院医保基金支出的比例达到30%。对已进入实际付费阶段的试点城市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完善支付政策。推进门诊按人头付费相关工作,完善有关技术规范。二、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任务》的主要内容

 (十)深化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指导地方结合实际用足用好编制资源,对符合条件的现有编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可探索通过公开招聘等严格规范的程序择优聘用,纳入编制管理。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强化公益属性,健全考核机制,指导各地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指导符合条件的三级医院试点开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二、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任务》的主要内容

 (十一)加强综合监管。

 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建设,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职责和相关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监管责任,推动地方政府全面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堵塞监管漏洞。督促指导地方规范医疗机构收费和服务,把合理用药、规范诊疗情况作为医疗机构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定期向社会公布。制定医疗保障基金智能监控知识库、规则库管理办法,推动各地医保部门加强智能监控应用。严厉打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行为。加强医药领域价格监管。制定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推进药品使用监测信息网络建设和药品编码应用,2022年力争覆盖所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和80%的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扎实推进全国统一医保信息业务编码动态维护和深化应用。二、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任务》的主要内容

 着力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十二)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十三)加强医防协同。(十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十五)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任务》的主要内容

  ( 十 二 )

 提 升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能 力 。

 健 全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网 络 、 管 理 体 系 和 运 行 机 制 , 完 善 防 治 结 合 、 联 防 联 控 、群 防 群 控 机 制 , 加 强 公 共 卫 生 队 伍 建 设 , 提 高 重 大 疫 情 监 测 预 警 、 流 调 溯 源 和 应 急 处 置 能 力 。

 平 稳 有 序 做 好 疾病 预 防 控 制 机 构 改 革 相 关 工 作 。

 推 进 村 ( 居 )

 民 委 员 会 公 共 卫 生 委 员 会 建 设 。 ( 十 三 )

 加 强 医 防 协 同 。

 推 进 实 施 癌 症 、 脑 卒 中 、 心 血 管 病 、 慢 阻 肺 等 重 大 慢 性 病 高 危 筛 查 干 预 项 目 。

 推 进 高血 压 、 高 血 糖 、 高 血 脂 “ 三 高 ” 共 管 试 点 , 完 善 慢 性 病 健 康 管 理 适 宜 技 术 和 服 务 模 式 , 推 进 基 层 慢 性 病 医 防 融合 管 理 。

 推 进 公 立 医 疗 机 构 设 立 公 共 卫 生 科 等 直 接 从 事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工 作 的 科 室 , 探 索 设 立 医 疗 卫 生 机 构 专 兼职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监 督 员 。

 依 托 综 合 医 院 、 职 业 病 专 科 医 院 , 加 强 尘 肺 病 、 化 学 中 毒 等 职 业 病 诊 断 救 治 康 复 能 力建 设 。 ( 十 四 )

 做 好 新 冠 肺 炎 疫 情 防 控 。

 坚 持 “ 外 防 输 入 、 内 防 反 弹 ” 总 策 略 和 “ 动 态 清 零 ” 总 方 针 , 坚 持 常 态 化 科学 精 准 防 控 和 局 部 应 急 处 置 有 机 结 合 , 落 实 “ 四 方 责 任 ” 和 “ 四 早 ” 要 求 , 加 强 疫 情 源 头 控 制 , 突 出 口 岸 地 区疫 情 防 控 , 严 格 落 实 高 风 险 人 员 闭 环 管 理 , 科 学 精 准 处 置 局 部 疫 情 , 持 续 做 好 新 冠 病 毒 疫 苗 接 种 工 作 , 不 断 优化 完 善 防 控 措 施 , 坚 决 守 住 不 出 现 疫 情 规 模 性 反 弹 的 底 线 , 统 筹 疫 情 防 控 和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 努 力 用 最 小 的 代 价实 现 最 大 的 防 控 效 果 。

 继 续 帮 扶 因 疫 情 遇 困 的 医 疗 机 构 。 ( 十 五 )

 深 入 实 施 健 康 中 国 行 动 。

 扎 实 推 进 健 康 中 国 行 动 , 进 一 步 完 善 工 作 机 制 , 确 保 完 成 到 2 0 2 2 年 的 阶 段性 目 标 任 务 。

 持 续 深 入 开 展 爱 国 卫 生 运 动 。

 推 进 医 疗 机 构 和 医 务 人 员 开 展 健 康 教 育 和 健 康 促 进 的 绩 效 考 核 机 制建 设 。三、着力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任务》的主要内容

 推进医药卫生高质量发展(十六)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十七)发挥政府投入激励作用。(十八)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十九)强化药品供应保障能力。(二十)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任务》的主要内容(二十一)协同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四、推进医药卫生高质量发展 (十六)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率先探索各级各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和路径。地方按照属地原则对辖区内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积极发挥高水平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加强公立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深化医疗卫生领域军民融合。 (十七)发挥政府投入激励作用。坚持公益性,落实政府在卫生健康领域的投入责任,指导地方按规定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继续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激励引导一批有改革积极性的地市推广三明医改经验。遴选10个深化医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市并给予奖励。《任务》的主要内容

 四、推进医药卫生高质量发展 (十八)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进一步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每个县至少有一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包括门诊费用在内的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指导各地推进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对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实行差别化支付政策,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深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及时总结推广经验。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更好覆盖基本医保不予支付的费用,探索推进医保信息平台按规定与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平台信息共享。《任务》的主要内容

 四、推进医药卫生高质量发展 (十九)强化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持续...

篇二: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做好 2022 年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的通知 (鲁卫办字〔2022〕38 号)

 各市卫生健康委,委机关有关处室,委属有关单位、省属卫生健康事业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 号)和山东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鲁医改字〔2021〕2 号)要求,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现就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做好 2022 年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任务通知如下。

  一、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落实公立医院党建责任

  (一)强化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要进一步调整完善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设置,明确工作职责和议事规则,建立完善省联系市、市联系县(市、区)的上下贯通工作体系,打造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链条。各地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要强化职能发挥,摸清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基本情况,研究制定加强公立医院党建的年度计划,对市属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章程和党政议事决策规则等进行审核把关,指导抓好医院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定期向全省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报告工作进展。

 (二)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严格按规范设置公立医院党组织,党员数量超过 100 人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应当设立党委,党委书记、院长分设,党委书记一般不兼任行政领导职务,院

 长是中共党员的同时担任党委副书记。要结合实际认真修订完善医院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建立健全书记、院长定期沟通制度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执行情况报告制度,推动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三)扎实推进“党建入章”工作。未完成“党建入章”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要在年底前全部完成章程修订工作。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有关要求写入医院章程,在章程中单列一章,明确党组织设置形式、地位作用、职责权限和党务工作机构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内容要求,鼓励探索建立医院党组织研究决定医院重大问题的制度机制。

 (四)着力夯实公立医院基层党组织。设党委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应进一步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切实解决“大支部”问题,积极推动“支部建在科室上”,确保应建尽建、设置规范、调整及时、功能完备。强化“双培养”“双带头人”制度落实,“双带头人”比例达到70%以上。

  二、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五)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落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主体医院创建责任,强化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协议落实和政策支持力度。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含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下同)建设工作,争取财政经费支持,指导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进一步完善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细化推进举措。开展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评估,强化优质医疗资源的带动、辐射作用,促进区域诊疗水平整体提升。选择 2-3 个设区的市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制定

 “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实施方案,“一院一案”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六)提升专科临床救治能力。实施临床专科能力“攀登计划”,打造以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为引领,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为核心,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为支撑的高水平专科集群,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持续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对市级财政重点支持的临床重点专科优先纳入国家、省级各类别专科遴选推荐范围。发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辐射引领作用,全部牵头开展专科联盟建设。年内启动部分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成效评估,建立动态调整机制。6 月底前“五个全科化”纳入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年底前争创 6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规范 300 个省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和 111 个县域中医药龙头专科建设,定期评估考核,进行动态管理。县级中医医院达到国家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达到 50%。组织推广不少于 30 项中医临床优势技术和适宜技术,依托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建设国家中医疫病基地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做好省级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新生儿保健和妇幼保健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

 (七)探索医联体中心药房试点。在全省遴选 20 个左右的县(市、区),开展县域医共体内中心药房工作试点,围绕统一目录、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等内容,推进区域药品供应管理一体化,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强化药品供应保障。同时,积极探索城市医联体内专科用药联盟、用药衔接工作。

  三、突出绩效考核和财务管理,持续提升公立医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八)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全面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2022 年考核范围覆盖至全部二、三级公立医院。建立常态化监测制度,定期对部分重点监测指标进行分析通报。各地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项目立项、薪酬总量核定、薪酬分配、财政投入、干部任用、评先评优等工作有效结合,引导公立医院落实功能定位,强化内部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公立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

 (九)深化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山东省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各项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分配管理办法。落实内部薪酬分配自主权,合理确定薪酬结构,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并重,适度提高固定薪酬占比。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结果与医院薪酬总量、主要负责人薪酬挂钩。确定高层次人才的具体条件,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薪酬激励机制。

 (十)合理控制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落实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6 月底前,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合理控制线的指导意见,鼓励通过严控医院举债建设和购置设备、甄别各级财政按比例承担、分批分层降低公立医院长期债务、缩短医保经费结算周期等措施,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尤其是降低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方面负债,逐步减轻公立医院负担,使资产负债率有序下降至合理区间,推动实现收支平衡的医院占比进一步提高。

 (十一)协调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优化。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研究,建立我省医疗服务价格人才专家库,科学测算调价项目,逐步理

 顺医疗服务项目比较关系,推进价格动态调整,努力构建合理补偿机制。

  四、提升信息化水平,推进智慧医院建设

 (十二)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推动数字健康“十四五”规划落实。推进全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继续实施“四个一”工程,完善省“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平台功能,普及移动端互联网便民服务,持续推动电子健康卡扩大应用。推进数字山东建设任务落实。

 (十三)持续加强智慧医院建设。高度重视信息化在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和协同效应,推动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实现智慧医院建设。大力推进预约诊疗、诊间结算、床旁结算、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等便民服务。年底前,全省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平均级别分别达到 3 级和 4 级。

  五、加强组织保障,完善评估制度

 (十四)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把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作为年度重点任务,建立台账,加强督促指导和培训力度,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估评价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有机结合。5 月底前,要完成省和各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估评价,将评价结果与深化医改督查激励、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推荐以及改革补助资金分配等挂钩。

 (十五)落实主体责任。各级各类公立医院要切实履行改革主体责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完善制度、再造流程、优化配置等手段,有效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全省三级公立医院于 6 月底前、二级

 公立医院于 9 月底前,要制订完成医院加强运营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同时,积极做好医保支付、药品耗材集采、疫情防控等相关工作。

 (十六)加强宣传引导。要及时挖掘、总结、提炼、推广典型经验,做好政策解读和信息发布,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努力营造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 年 5 月 7 日

篇三: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题目:( 中文)韭国盆童韭萱到性医瞳医生蕴酬剑廑珏究C Q 坠旦!

 !

 Y.. _ _ - _ _ _ _ _ _ _ _ ●●_ J‘_ _ _ _ _ _ _ _ - _ - —- —_ - —- _ - 。

 。

 。

 。

 。

 ‘。

 。

 。

 。

 。

 ‘。

 ‘o。

 ‘。

 。

 。

 。

 。

 ————————————————————一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王虎蝰副数授

 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签名:

 盎邀日期:

 呈竺墨:

 竺:

 兰£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中国人民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我国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医生薪酬制度研究摘要当前我国的卫生医疗体制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改革, 其中, 公立医院的改革是重要的内容。

 公立医院具有公益性特征, 不以追求利润为目标。

 虽然我国公立医院的定位是非营利性质的, 但其公益性正日益下降, 过分注重营利性的业务, 并且将医生的收入和经济效益挂钩, 导致了医生开“大处方” 、 滥检查等许多不规范的诊疗行为, 造成医疗费用上涨。

 医生的职业道德也面I临着挑战, “收红包” 、 “吃回扣"现象严重, 患者对医生不信任, 医患矛盾不断激化。

 因此,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刻不容缓, 应该按照非营利的模式运行和管理公立医院, 充分发挥其公益性作用。改革公立医院必须大力进行医生薪酬制度的改革。

 现行的医生薪酬制度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 从改革医生的薪酬制度入手来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 对恢复医院的公益性、 实现真正的非营利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通过保证医生的应得利益, 给予其符合职业特征、 体现人力资本价值的薪酬, 可以提高医生的薪酬满意度, 激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使其更好地履行“救死扶伤” 的天职,这样可以增强医患信任, 缓解医患矛盾。

 因此, 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薪酬体系,是当前急需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公立和私立医院以及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院的概念、 区别和联系, 深入阐述了公立医院的非营利性质。

 并对薪酬制度的相关理论以及医生的职业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从理论角度解释医生薪酬制度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基于公立医院的非营利性, 通过研究我国公立医院医生薪酬制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借鉴国外典型国家的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薪酬制度的成熟经验, 进一步探讨在中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如何改革公立医院医生的薪酬制度。本文建议应该基于公立医院的非营利性质, 建立包含基本薪酬、 绩效薪酬、奖金和津贴四个部分的薪酬体系。

 具体来说, 通过科学合理的职位评价方法,参照社会同类职位的薪酬状况来确定医生的基本薪酬, 并以基本薪酬为依据,合理确定其他部分薪酬的形成机制。

 特别要注意的是, 在职位评价中, 本文在

 我国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医生薪酬制度研究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新的、 更为全面的报酬要素选择。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不是单纯从人力资源角度, 而是明确了公立医院的性质和定位, 在确保其公益性的前提下, 从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宏观背景着眼,来研究适宜的公立医院医生薪酬制度。

 但是在提出职位评价的要素时, 鉴于报酬要素的权重赋予通常要基于一定的实证研究, 因此没有给出具体的权重分配,研究存在局限性。关键词:

 公立医院非营利性医生薪酬2

 A b str a ctA tp r e se n t, h e a lthca r e a n d m e d ica l sy ste mr e f o r m o fo u rc o u n tr y1su n d er . g o in gan e wr o u n dref . 0 rm , inw llic:

 h th er e f o r mo fp u b lic h o sp ita lsis v e r y im p o rta n t・T h eeh a r a cter istic o fp u b lic h o sp ita lsis c o m m o n w e a l, n o t a im in ga tp u r sm n gth em a X im llmp ro f it. A lth o u g hth e n a tu r eo fp u b lich o sp ita lsinC h in ais n o n - p ro f it, 仕lelrco 舢∞nw ea l isg r a d u a llyw ea k ened , pa y ingm o r e a tten tio n to th eprofit- m 啦ngb u sin ess趾d a sso c ia tin gth ein co m eo fd o c to r sw ith e c o n o m icb en ef its・Itln d u c e Sa汀ea t d e a l o f n o n sta n d a rdd ia g n o sisa n d tr ea tm en t b e h a v io r s, su c ha S , S tn n u la tln gd o C to r sto w r itee x p e n siv e p r e sc r ip tio na n dth e a b u seo fa u th o rity ,th enm c r e a sm gth em 。

 d ica l eX p en s懿. F u rth erm o re, d o cto rs’ p ro f essio n a le th icsisf a c in gc h a lle n g e s, f o riIl蛐m cc’ 廿le n o o d iI唱p h e n o m e n o no f redp a c k e tso r k ick b a ck s, th eb r e a k d o w no f似 be附een dol煳arldp a tie n tsw h ic h in ten sif ied d o cto r- p a tien tco n f lictsin cessa Il廿v . T h cr ef o r e, itis n e c e ssa r ya n du r g e n ttoe m b a r ko nd r iv in gth e r e f o r mo fp u b lich o sp ita ls. W esh o u ldr e g u la teitsr u n n in g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a cco rd in gto th en o n - p r o f itm o d el, a n de x e r tf u llyth e f u n c tio no fc o m m o n w e a l・M a l( in gg rea tef f o r ts toth er e g e n e r a tio no fd o c to r s’ c o m p e n sa tio nsyst锄1s铬senn砒t0 m eref o mo fpu blich o sp ita ls. T h e r ea r em a n yu n rea so n a ble# a cesf o rth ee x lS 乜n gd o C to r s, c o m p e llsa 缸o n system . S osta rtin gw ithr e f o r m in gco m p en sa tio nsy阳nt0rcg Illa te di靴sisa n d trea tm ent b eh a v io r s,rcm iz堍thec o m m o n w e a la n dn o n - p r o f ito fp u b lich o sp ita ls・A lso , byp f o m lsm gto蕊d铬enredin teresta n dp a y in gco m p en sa tio nina cco rd w itho ccu p 砒o nch删er锄dhum 趾蚴urcev a lu e, itis o b v io u s th a tim p r o v in gth ed eg r eeo fc o m p e n sa n o nsa tis蠡被ionis b髓elficia lto b o o stw o r ken th u sia sm , f u lf ill‘lif esa vin g ’ d u ty ,In ten sif yd o cto r . p a tien ttr u st r e la tio n sh ipa n de a sed o c to r - p a tie n tco n f licts・H en ce'h o wtod e sig nscien tif ica n dr ea so n a b leco m p en sa tio nsystemis a nu rg en tn e e dto C 0 n d u c t ait issisfica ntf o r res吼lng锄df u r th e rstu d yn o w .3

 我国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医生薪酬制度研究Inth isa r ticle, w ee x p lo r eth en o n - p r o f ito fth ep u b lic h o sp ita ls, sin cew ea n a ly z eth eco n cep tio n s, th ed if f eren ces a n d rela tio n s o f th ep u blic/p riv a te h o sp ita ls, n o n - p ro f it/profit h o sp ita ls. F u r th e r m o r e ,w e a n a ly ze th e th eo r y o fco m p en sa tio na n d th eo c c u p a tio n a lch a r a cter istics o fth ed o cto r ,b o tho fw h ic hm ig h tb e th e f a c to r s to b eco n sid ered o nd e sig n in gth ed o cto rs’ co m p en sa tio n sy ste min th ep u b lic h o sp ita ls.O nth eb a sis. o fth en o n - p r o f ito fth ep u b lic h o sp ita ls, w ea n a ly zeth ed ev elo p m en t,c u r r e n t n a tu r e a n dp r o b le m so f th ed o cto rs’ co m p en sa tio n systemin th ep u b lich o sp ita ls. W ea lsolea rn f r o mso m ety p ica lco u n tries w h o sed o cto rs’ co m p en sa tio nsystema rem o r eco m p leteinth ep u b lich o sp ita ls, a n dth en , w ein v e stig a teth er e f o r mo fth ed o cto rs’ co m p en sa tio nsysteminth ep u b lich o spita ls, u nd ert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th eh ea lth ca rea n dm ed ica lsystemr e f o r n l inC h in a .W esu g g e stth a t th eco m p en sa tio nsystemsh o u ld b eesta blish edb a sedo n th ep u b lich o sp ita ls’ n o n - p ro f it, a n dsh o u ld co n ta in th e b a sicsa la ry ,th e perf o rm a nce p a y ,th eb o n u s a n d th ea llo w a n ce. S p ecif ica lly sp ea k in g , d o cto rs’ b a sic sa la r y sh o u ld b ed eterm in ed o n th e ba sis o fth e scientific a n dr ea so n a b lejo be v a lu a tio nm e th o d s, a n dw ith th e ref eren ce o fth esa la r yc o n d itio no fo th er sim ila rp o sitio n sin th eso ciety .A n d th e f o r m a tio n o f o th erp a r tso f sa la ries sh o u ld b e d eterm in edr e a so n a b ly ,a cco rd in gto th e b a sicsa la ry . In a d d itio n ,itisp a r ticu la r lyw o r thn o tin g th a t,d u r in gth ep r o c e sso fp o sitio n ev a lu a tio n , th isa r ticle a d v isesch o o sin gth e n e wa n d m o r eco m p r eh en siv eco m p en sa tio nelem ents o nth eb a sis o ff o reig nresea rchresu lts.T h e in n o v a tio n o f th is a rticle iS th a t th e resea rch iS u n d er th eba ck g ro u n do f th eh ea lth ca re a n d m ed ica lsystemref o rminC h in a , a n do nth e b a sis o fen su rin gth en o n - p r o f ito f th ep u b lich o sp ita ls, ra th erth a no n lyb a sed o n th eth eo ryo f h u m a nr e so u r ce . H o w e v e r ,th e r e a rea lsoso m elim ita tio n s in th isa r tic le . O w in gto la ck o fem pirical r esea r ch , w ed o n ’ tsu g g estth ew eig h to fth ef a c to r s, w h ic ha reu sed inth ejo bev a lu a tio n .K e yw o r d s:

 p u b lich o sp ita lsn o n - p r o f itd o cto rs’ co m p en sa tio n4

 我国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医生薪酬制度研究目录第1章导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1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 2研究现状………………………………………………21. 3研究内容、 方法和创新点…………………………………41. 4 文章结构……………………………………………. . 5第2章公立医院及其非营利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 1公立和私立医院以及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院的概念辨析…………. 62. 1. 1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62. 1. 2非营利性医院和营利性医院……………………………72. 1. 3“公立” 与“私立” 同“非营利性” 与“营利性"的关系……. . 72. 2我国公立医院的发展情况…………………………………82. 3公立医院按照非营利模式运行和管理的发展方向………………. . 9第3章医生薪酬制度相关理论……………………. . . 113. 1薪酬和薪酬制度………………………………………. 113. 1. 1薪酬的概念………………………………………. . 113. 1. 2与薪酬相关的理论…………………………………. 113. 1. 3薪酬制度…………………………………………143. 2医生职业的特点分析……………………………………14第4章国外典型国家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 . . ……. . . . . . . . . . 174 . 1英国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薪酬制度……………………………174 . 2美国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薪酬制度……………………………234 . 3日本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薪酬制度……………………………24第5章我国公立医院医生薪酬制度的状况. …. . . ……. . . . . 265. 1我国公立医院医生薪酬制度的发展历程………………………265. 1. 1计划经济时期………………………………………265. 1. 2改革开放以来到20 世纪9 0 年代初………………………265. 1. 3 20 世纪9 0 年代……………………………………. 27

 我国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医生薪酬制度研究5. 1. 4 进入21世纪至今…………………………………. . 275. 2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医生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28第6章基于非营利性的公立医院医生薪酬制度改革……. . . . 326 . 1改革的目的和原则………………………………………326. 2基于职位评价的薪酬制度设计……………………………. 336. 2. 1基于职位评价的基本薪酬设计…………………………. 336. 2. 2与岗位工资相结合的其他薪酬部分……………………. . 386. 3薪酬制度改革的其他政策建议……………………………. 39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致谢. …. . . . …………. . . . . ………………. . …. 432

 我国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医生薪酬制度研究1. 1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章导论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1的目标, 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我国的卫生医疗体制2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改革。

 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涉及的领域是广泛的, 改革中面临的问题是复杂的, 其中, 公立医院的改革是重要的内容。公立医院具有公益性, 不能以追求利润为目标, 但是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日益下降, 过分注重营利性的业务, 将医生的收入和经济效益挂钩, 导致医生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开“大处方", 存在“以药养医” 的现象, 并且滥检查、乱收费等不规范的诊疗、 收费行为屡见不鲜。

 这导致了医疗费用的上涨, 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 进一步加剧了“看病贵” 的社会矛盾。

 医生的职业道德也面临着挑战, “收红包” 、 “吃回扣” 现象严重, 医患矛盾不断激化。医生和患者之间本该是互相信任、 互相合作的关系, 但现如今却走进僵局。

 因此, 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刻不容缓, 应该按照非营利的模式运行和管理公立医院,充分发挥其公益性作用。改革公立医院不能绕开医生的薪酬制度改革。

 现行的医生薪酬制度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 如何通过薪酬的设计对医生进行激励, 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使其更好地履行“救死扶伤” 的天职, 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从改革医生的薪酬制度入手来规范公立医院的医生诊疗行为, 对恢复医院的公益性、实现真正的非营利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方面它有助于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 通过保证医生的1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2王虎峰( ‘中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难点分析和方案建议》 , 20 0 7 , 中国人民大学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将医疗卫生体制改称为卫生医疗体制, 认为这不是一个称谓之争, 而是如何摆正卫生和医疗关系的问题。

 长期以来, “重医疗、 轻卫生” 的观念根深蒂固, 这是本末倒置的, 当前卫生医疗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 与这种观念不无关系, 现在到了正本清源, 摆正两者关系, 将卫生放在头等位置的时候了。

 我国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医生薪酬制度研究应得利益, 给予其符合职业特征、 体现人力资本价值的薪酬, 可以提高他们的薪酬满意度, 激励其做好本职工作, 并且有利于重塑医生的形象, 缓解医患矛盾。1. 2研究现状为解决我国公立医院医生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国内不少专家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主要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 集中在微观的薪酬分配模式和分配方法的研究上, 多是借鉴企业的薪酬设计和管理办法, 并没有全面结合整个卫生医疗体制的改革情况。关于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医生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 范新全( 20 0 8 )指出绝大多数医院实行的内部分配制度是收支结余提成法, 加上医院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 将收入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 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部分医院的乱收费,加大病人的负担, 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这种分配制度主要考核经济指标, 所以不能全面、 合理的反映按劳分配原则。

 邹俐爱( 20 0 6 )认为公立医院的分配制度内外部都存在不公平, 激励功能较弱, 知识、 技术、 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价值在收入分配中未得到应有的体现, 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并且人为因素影响很大, 奖罚不能及时兑现。

 苏忠鑫、 孙梅( 20 0 6)等认为医生的待遇偏低, 在社会全部行业中排位不高; 作为卫生事业单位, 公立医院的工资平均主义现象严重, 工资缺乏激励作用; 工资外收入占收入的比重很大, 工资外收入项目繁多; 分配要素考虑不全面, 并且分配要素所占权重或分配系数失当。

 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三类关键问题, 分别是价值定位过低, 分配要素不合理以及薪酬级差过小。

 曹荣桂( 20 0 3)等认为医疗服务收费在人力成本与劳务价格方面没有真正反映医生的劳务价值, 价格发生了扭曲, 导致“灰色收入” 现象的出现以及医生工作积极性的降低。

 何敦生( 20 0 3)认为现行工资制度仅仅以职称的高低拉开差距, 在同一级职称中仅仅按资历深浅拉开差距,客观上造成同工不同酬的弊端, 同时也排除了职称以外的要素参与分配。

 工资制度也没有考虑在同一医院内不同专业和不同专科之间的主体地位、 关键岗位、责任程度和风险大小的差别。2

 我国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医生薪酬制度研究关于医院现行薪酬制度的分析以及改革探索的研究, 曹荣桂等( 20 0 3)指出从19 8 9 年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医院内部分配制度即分配模式的改革以来,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 政府办的非营利性医院内部分配形式多样化, 主要有浮动工资制、 特殊工资制、 承包责任制、 平均分配制和院科二...

篇四: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省人民政府公报2021 • 23 省政府办公厅文件青 海 省 人 民 政 府 办 公 厅 关于印发青海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实 施 方 案 的 通 知青 政 办 〔2021〕90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已经省委深改委 第 15次会议、省政府第9 2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12月2 日青海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公立医院是全省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经过十年的综合改革探 索,我省公立医院已经到了从“量的积累” 向 “质的提升” 转变 的关键期。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国 办 发 〔2021〕18号 ),结合• 38 •

 青海省人民政府公报2021 • 23省政府办公厅文件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 一 )

 指 导 思 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 为中心,加强公立医院主体地位,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 立医院主导,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统筹推进医 学、医疗、医保、医药、医 院 “五医联动”,强化体系创新、技术 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 展,全面推进健康青海建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提供健康支撑。( 二 )

 基 本 原 则 。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明确政府一名 分管负责同志统一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统 筹 协 调 “五医” 联动改革,制定细化工作方案,建立督查、指导、考核、问责机 制,确保有序推进、重点突破、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坚持分类指导。围 绕 “十四五” 时期健康青海建设总体目标, 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公立医院,在 医保支付、价格调整、人员薪酬、绩效考评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的改 革政策,建立稳定高效的运行机制,加快公立医院转型升级。坚持因地制宜。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群众需求和改革基础 等,统筹兼顾不同等级、不同类别公立医院,制定符合实际的方法 举措、实施路径,提升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确保各级各类公立• 39 •

 青海省人民政府公报2021 • 23 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医院高质量发展。坚持改革创新。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改革方 向的基础上,给予市州、县充分自主权,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健全 完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公立医院的活力,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 )

 总体目标。力争通过5 年时间,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 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 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全省公立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 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 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逐步提高到6 0 % ,人员薪酬中固定部分 占比达到6 0 % ,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更加科学合理,收 支结构不断优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省县域就诊率达到9 0 % 以 上,基本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疑难重症不出省”的目标。二、重点任务( 一 )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建设。1 . 目标。提升高原医学研究能力和高原病防治能力,破解重大 疾病防治难题,打造高原医学研究和高原相关疾病防治的“青海基 地”,为国际高原医学领域防病治病贡献“青海力量”。2. 建设任务。依托现有资源,建设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国 家高原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健全高原医学大数据库,逐步建立完 整配套的高原医学研究平台及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

 带动高原病防治体系建设发展,示范、推广高原疑难病与危重症诊

 青海省人民政府公报2021 • 23省政府办公厅文件疗能力,提升高原地区应急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及急危重 症患者的转运、救治能力,推动高原疾病三级预防体系建立和常见 高原疾病规范化诊疗。3. 完成时限。2025年 12月底。4. 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科 技厅、省教育厅、省医保局。( 二 )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1 . 目标。以神经和心脑血管专科建设为重点,建设大专科小综 合高水平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层次医疗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准科 研创新转化平台,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与输出医院同质化发 展,提升学科群建设水平,提高疑难重症诊疗能力,降低转外就医 率,辐射带动青海乃至青藏高原医学发展,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的高 原临床医学“高地”。2. 建设任务。按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要求,以省人民医院 为依托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输出医院,合作共建国 家区域医疗中心,使其具备输出医院所要求的技术水平、人才储 备、临床教学和科研能力。实施高原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提高疑 难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引领省域内主要疾病的临床研究,及时做 好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转化。3. 完成时限。2025年 12月底。4. 责任单位。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 单位。( 三 )

 省 级 高 水 平 医 院 (省 级 区 域 医 疗 中 心 )建 设 。

 青海省人民政府公报2021 • 23 省政府办公厅文件1•目标。聚焦重点病种和专科,打造省级高水平医院,推进省 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省域内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向群众身边 延伸,减少跨省就医,群众危急重症、疑难病症基本在省域内得到 解决。2 •建设任务。选择5 家省级医院(省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 医院、青海红十字医院、省中医院、省妇女儿童医院)开展公立医 院高质量发展工作试点。依托省人民医院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 地,推进实施国家4 所高水平医院支持4 所省级医院计划,以恶性 肿瘤、心脑血管病、慢阻肺等疑难重症疾病为重点,集中力量开展 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技术攻关,提升重特大疾病省域内治疗能力。

 依托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海南州人民医院、玉树州人民医院,联 合省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红十字医院开展省级区域 医疗中心建设。建设一批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中心,在医学教 育和科研领域发挥带动作用。3. 完成时限。2025年 12月底。4•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医保局、省科技厅。( 四 )

 市州级公立医院建设。1 . 目标。市州级公立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 提升,诊疗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每个市州至少有一所三级公立医 院,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2 •建设任务。选择5 家市州级医院(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西 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海西州人民医院、海南州藏医院、黄南州人民• 42 •

 青海省人民政府公报2021 . 23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医院)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作试点。加强玉树州精神疾病专 科医院建设,提升涉藏地区精神疾病防治能力。按照网格化布局, 组建城市医疗集团、重大疾病专科联盟,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 设。完善医联体绩效考核机制和指标体系,促进医联体形成管理、 责任、利益、服务共同体。通过专科共建、资源下沉、科研项目协 作等方式,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形成特色鲜明、专业互补、错 位发展、有序竞争的发展格局,带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提 升,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医防融合,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 率,降低本区域内患者外转率,使医疗服务更加高效便捷。3. 完成时限。2024年 12月底。4•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医保局、省科技厅。( 五 )

 县 级 公 立 医 院 建 设 。1 . 目标。以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抓手,依托省外对口援 青、省内对口支援等方式,实现全省县级二级甲等医院全覆盖,县 域就诊率达到9 0 % 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2. 建设任务。选择3 家县级医院(互助县人民医院、贵德县人 民医院、都兰县人民医院)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作试点。

 2—3 年内实现每个县二级甲等医院全覆盖。所 有 县 (市、区 )县域 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更加完善,能有效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 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任务,推进影像、心电、病理诊 断和医学检验等中心建设,落实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区域互认, 强化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功能,突出特色科室建设,提升基层医疗• 43 •

 青海省人民政府公报2021 _ 23省政府办公厅文件服务能力和水平,形成有序就医的分级诊疗格局。3. 完成时限。2024年 12月底。4. 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委编办、省医保局。( 六 )中藏医医院建设。1•目标。推广中藏医药适宜技术,公立中藏医医院非药物疗法 使用比例提高到2 5 % 。建立多学科、跨部门共同参与的中藏医药协 同创新机制,推动中藏医医院协同发展西医,打造高水平中藏医医 疗队伍,提升综合诊疗服务能力。2 •建设任务。推进省中医院、省藏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和 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中医特色重点医院 建设,依托市州、县级中藏医医院,做优做强一批中藏医优势专 科,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建设一批名医传承工作室和 流派工作室,促进一批中藏药制剂开发应用,推动中藏医医院高质 量发展。3. 完成时限。2024年 12月底。4. 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医保局、省市场监管局。三、保障措施( 一 )落实政府办医责任。1•落实财政投入政策。各级政府要落实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 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保障 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对口支医等经费。落实中藏医医• 44 •

 青海省人民政府公报2021 • 23省政府办公厅文件院、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防治、妇幼保健及康复等专科医院投 入倾斜政策。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健康委。2. 强化资源配置管理。依据医院建设规划和中长期事业发展规 划,建立资源分类配置标准。合理控制公立综合性医院数量和规 模,严禁自行举债建设和购置大型医用设备。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二 )深 化 体 制 机 制 改 革 。3 •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按照国家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标准,建立 动态核增机制。落实公立医院人事管理、科室设置、人员招聘和人 才引进等方面的自主权,对编制内外人员待遇统筹考虑。实行聘用 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按照医、护、药、技、管等不同类别合理设 置岗位,科学编制岗位责任书,实行竞聘上岗、合同管理。增加护 士配备,逐步使公立医院医护比总体达到1 : 2 左右。科学、合理、 有序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限。责任单位:省委编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 康委。4. 深化薪酬分配制度。制定我省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落 实 “两个允许”要求,科学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公立医院的薪酬 水平,充分落实公立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医院可自主设立体现医 疗行业特点、劳动特点和岗位价值的薪酬项目,内部绩效标准由医 院自主设定,充分发挥各项目的保障和激励作用。建立健全主要体 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实行以岗定责、以岗定薪、责• 45 •

 青海省人民政府公报2021 • 23省政府办公厅文件薪相适、考核兑现。推进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建立健全负责人薪 酬激励约束机制。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健 康委。5. 健全人才培养评价制度。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机制,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 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将 住 院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 证书作为医疗卫生机构申报和聘用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必备条 件。全面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两个同等对待”,将医务人员 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情况纳入其年度绩效考核的必备内容。加快培养 和引进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和管理人才,建立骨干人才“传帮 带”工作机制,打造一批“院士工作站” “名医工作室”,造就一 批具有高水平的战略人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高层次卫生 人 才 “名师带教” 三年行动计划。加强老年、儿科、重症、传染 病、精神、康复医学等紧缺护理专业护士的培养培训,推动护理岗 位科学管理。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健 康委。6.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完善医疗服务项目准入制度,加快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体现技术劳 务价值。建立灵敏有序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每年开展一次医疗服 务价格调整工作评估,合理确定价格调整总量,在总量范围内突出 重点、有升有降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支持公立医院优化收入结构,• 46 •

 青海省人民政府公报2021 . 23省政府办公厅文件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 和检验等价格。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及时纳入医保支付 范围。责任单位:省医保局、省卫生健康委。7.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 式医保支付方式,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区域点 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 试点,探索门诊按人头付 费,探索开展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到2025年,按疾病 诊断相关分组或按病种付费的医保基金占全部符合条件的住院医保 基金支出的比...

篇五: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市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2 号)《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山东省医保局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鲁人社发〔2022〕3 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提出的“三个走在前”重要指示要求,按照省市党委、政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相衔接,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建立适合我市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调动医院和医务人员积极性,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要。

 二、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 (一)完善薪酬水平决定机制。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和医院事业发展、财务状况、功能定位、工作量、服务质量、公益目标完成情况、成本控制、现有收入水平、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等因素,根据“两个允许”要求,科学合理确定并动

 态调整公立医院的薪酬水平。(牵头部门:市人社局,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市卫健委,持续推进)各县(市、区)可根据当年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按照不同层级不同性质医院,根据“两个允许”要求合理增加薪酬总量。具体按照将要出台的关于医疗服务收入内涵与薪酬制度衔接的有关办法抓好落实。(牵头部门:市卫健委,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医保局,省部署后半年内完成)

 (二)注重薪酬倾斜。对高层次医疗人才聚集、公益目标任务繁重,承担科研、教学、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任务以及需要重点发展的、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优秀的公立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的中医医院,在薪酬总量上予以适当倾斜。对承担重大疫情防治、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应急性、临时性公益任务的医院,根据承担任务的工作量、风险程度,核增一次性薪酬总量,不作为薪酬总量核定基数。(牵头部门:市人社局,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市卫健委,持续推进)

 (三)明确薪酬总量管理方式。公立医院薪酬总量应包含公立医院正式聘用的编制内工作人员(含控制总量管理人员)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等项目。各县(市、区)可结合实际确定纳入总量管理的工资项目,探索灵活多样的公立医院薪酬调控机制。

 (牵头部门:市人社局,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市卫健委,持续推进)

 三、完善公立医院内部薪酬管理体系 (四)落实内部薪酬分配自主权。公立医院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可采取多种方式自主分配。可继续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也可自主确定其他更加有效的分配模式,探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可根据不同岗位职责要求,自主设立体现医疗行业特点、劳动特点和岗位价值的薪酬项目,充分发挥各项目的保障和激励任用。逐步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内部薪酬分配体系,实行以岗定责、以岗定薪、责薪相适、考核兑现。合理确定内部薪酬结构,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并重,适度提高固定薪酬占比。(牵头部门:市卫健委,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持续推进)

 (五)体现差异兼顾平衡。内部分配应充分体现医、护、技、药、管等岗位差异,兼顾不同科室之间的平衡,向关键和紧缺岗位、高风险和高强度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医务人员倾斜。内部分配应统筹不同类型不同等级岗位人员薪酬分配关系,合理拉开收入差距,避免平均主义。要结合实际向人民群众急需且专业人才短缺的专业倾斜,努力使综合性医院儿科、产科、急诊科、感染科等紧缺专业医师的薪酬水平不低于医院医师薪酬平均水平;鼓励使用中医药技术方法;适当提高低年资医生的薪酬水平。

 统筹考虑编制内外人员薪酬待遇。(牵头部门:市卫健委,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持续推进)

 (六)规范内部分配决定程序。公立医院制定的薪酬分配方案要充分发扬民主,通过召开职工(或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经医院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报主管部门备案后实施。严禁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牵头部门:市卫健委,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持续推进)

 四、建立负责人薪酬激励约束机制 (七)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市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分配管理办法,综合考虑公立医院考核评价结果、个人履职情况、职工满意度等,合理确定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薪酬水平。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水平应与其他负责人、本单位职工薪酬水平保持合理关系,可采取设定系数等方式合理确定其他负责人薪酬水平。注重对主要负责人的长期激励。鼓励对主要负责人实行年薪制。主要负责人薪酬所需资金纳入单位部门预算管理,在医院薪酬总量中单列,不作为薪酬总量核定基数。(牵头部门:市卫健委,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医保局,2022 年 11月底前完成)

 (八)健全薪酬约束措施。公立医院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对资产负债率超过合理控制线的公立医院,以及违规新增举借长期债务的公立医院在该新增债务偿还完毕前,严格控制医院领导班子成员薪酬水平增长。资产负债率合理控制线由卫生健康部门同财政部门确定。(牵头部门:市卫健委,责任部门:市财政局,2022 年 11 月底前完成)

 五、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 (九)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卫生健康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部署,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考核体系,每年组织考核。考核突出公益性导向,将公立医院党的建设、职责履行、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长期债务、医保政策执行、服务高质量发展情况等内容纳入考核指标。强化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公立医院薪酬总量和主要负责人薪酬挂钩。对考核优秀的,适当增加医院薪酬总量、提高主要负责人薪酬水平;对考核不合格的,要适当核减薪酬总量、降低主要负责人薪酬水平。(牵头部门:市卫健委,持续推进)

 (十)改革内部绩效考核办法。公立医院要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制定内部考核评价办法,要综合考虑工作量、服务质量、技术能力、医德医风、患者满意度等,以聘用合同为依据,以岗位职责完成情况为重点,将

 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薪酬挂钩。(牵头部门:市卫健委,持续推进)

 六、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薪酬激励机制 (十一)加大对高层次人才激励力度。公立医院结合实际自主研究制度高层次人才认定方案,科学确定高层次人才的具体条件,严控人员比例,认定方案报同级卫生健康部门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认定的结果在单位公示后,报同级卫生健康部门备案。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审核医院高层次人才认定方案,对报备的人员情况进行严格把关。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所需资金在医院薪酬总量中单列,不作为薪酬总量核定基数。(牵头部门:市卫健委,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持续推进)

 (十二)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科研创新。医院承担的财政科研项目、通过市场委托方式取得的横向经费中用于科研人员绩效支出的部分,以及科研人员获得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在医院薪酬总量中单列。(牵头部门:市人社局,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市卫健委,持续推进)公立医院应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规定、公示办法,明确现金奖励享受政策人员范围、具体分配办法和相关流程,相关规定应在本单位公开。(牵头部门:市卫健委,持续推进)

 七、加强经费保障和资金管理

 (十三)拓宽经费来源渠道。深入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医疗保障部门要建立绩效评估机制,科学运用评估成果,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提高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设备物耗占比高的检查检验和大型设备治疗价格,逐步提高诊疗、中医等医疗服务收入在医疗收入中的占比。在确保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合理确定人员支出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的比重。对因规范开展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而减少的医保基金支出,年度医保基金区域总额预算额度不做调减。公立医院应完善内部考核办法,根据考核结果分配医保结余留用资金,主要用于相关人员绩效。(牵头部门:市卫健委、市医保局,持续推进)

 (十四)落实政府投入政策。积极落实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政府投入政策,建立补助资金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机制。(牵头部门:市财政局,责任部门:市卫健委,持续推进)

 (十五)完善资金管理机制。完善公立医院收入中可用于工作人员收入分配的资金管理政策,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公立医院预算约束和成本管控,提高运营效率。(牵头部门:市卫健委、市财政局,持续推进)

 八、强化组织保障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成立市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财政、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各尽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要充分认识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案。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注重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加强督促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确保各项改革政策落到实处。

 (十七)严肃收入分配纪律。加强对公立医院薪酬分配的监督管理,严肃分配纪律。加大对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以及欺诈骗保、过度诊疗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卫生健康部门要规范落实多点执业政策并有序发展互联网诊疗,允许医务人员通过技术劳动取得合理报酬。各公立医院主管部门应在上年度公立医院职工和负责人薪酬分配完毕后,及时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备案。

 (十八)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各县(市、区)要做好公立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思想引导和政策解释工作,调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合理引导预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密切关注社会舆情,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进行。

篇六: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 2022 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

  国办发〔2022〕14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22 年重点工作任务》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国务院办公厅 2022 年 5 月 4 日

 (此件公开发布)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 2022 年重点工作任务

 2022 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持续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推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一、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 (一)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引领辐射作用。依托现有资源,加快推进国家医学中心设置和建设,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年内基本完成全国范围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的规划布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等和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均需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不再列出)

 (二)发挥省级高水平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现有资源,指导地方建设一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完善体制机制,引导省会城市和超(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医院支持资源薄弱地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增强市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每个省份在 2—3 个设区的市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完善体制机制,实行网格化布局和规范化管理。支持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牵头组建或参加医疗联合体。在县域推广临床服务、急诊急救新模式。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在医共体内实行行政、人事、财务、业务、药品、信息系统等统筹管理,加强监测评价,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落实和完善村医待遇保障与激励政策。推进健康乡村建设,采取巡诊、派驻等方式确保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有条件的地方可推进“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团队)健康管理服务,推广长期处方服务并完善相关医保支付政策。有序扩大家庭医生队伍来源渠道,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乡村振兴局、

 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组织制定疾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和入出院标准,引导有序就医。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促进区域或医疗联合体内合理就医。(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六)加大三明医改经验推广力度。跟踪评估各地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工作进展,对工作滞后的及时通报并督促整改。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等要求,推动由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或一位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扩大采购范围,力争每个省份国家和地方采购药品通用名数合计超过 350个。国家层面开展一批脊柱类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对国家组织采购以外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药品耗材,指导各省份至少各实施或参与联盟采购实施 1 次集中带量采购,提高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网采率。落实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完善结余留用考核,激励合理优先使

 用中选产品。研究完善对抗菌药物等具有特殊性的药品集采规则和使用方案。加强医用耗材价格监测。(国家医保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各省份 2022 年 6 月底前印发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相关文件,年底前将医疗服务价格调出成本监审和价格听证目录。指导地方科学设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启动条件、触发标准及约束条件,年内开展 1 次调价评估,符合条件的及时调价。指导 5 个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城市探索价格调整总量确定规则、调价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等配套措施。(国家医保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在全国 40%以上的统筹地区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或按病种分值(DIP)付费改革工作,DRG 付费或 DIP 付费的医保基金占全部符合条件住院医保基金支出的比例达到 30%。对已进入实际付费阶段的试点城市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完善支付政策。推进门诊按人头付费相关工作,完善有关技术规范。(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财政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深化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指导地方结合实际用足用好编制资源,对符合条件的现有编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可探索通过公开招聘等严格规范的程序择优聘用,纳入编制管理。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强化公益属性,健全考核机制,指导各地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指导符合条件的三级医院试点开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加强综合监管。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建设,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职责和相关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监管责任,推动地方政府全面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堵塞监管漏洞。督促指导地方规范医疗机构收费和服务,把合理用药、规范诊疗情况作为医疗机构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定期向社会公布。制定医疗保障基金智能监控知识库、规则库管理办法,推动各地医保部门加强智能监控应用。严厉打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行为。加强医药领域价格监管。制定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推进药品使用监测信息网络建设和药品编码应用,2022 年力争覆盖所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和 80%的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扎实推进全国统一医保信息业务编码动态维护和

 深化应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着力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十二)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提高重大疫情监测预警、流调溯源和应急处置能力。平稳有序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改革相关工作。推进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中央编办、民政部和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加强医防协同。推进实施癌症、脑卒中、心血管病、慢阻肺等重大慢性病高危筛查干预项目。推进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共管试点,完善慢性病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和服务模式,推进基层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等直接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科室,探索设立医疗卫生机构专兼职疾病预防控制监督员。依托综合医院、职业病专科医院,加强尘肺病、化学中毒等职业病诊断救治康复能力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落实“四方责任”和“四

 早”要求,加强疫情源头控制,突出口岸地区疫情防控,严格落实高风险人员闭环管理,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疫情,持续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坚决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继续帮扶因疫情遇困的医疗机构。(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和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扎实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完成到 2022 年的阶段性目标任务。持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体育总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和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进医药卫生高质量发展 (十六)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率先探索各级各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和路径。地方按照属地原则对辖区内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积极发挥高水平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加强公立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深化医疗卫生领域军民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发挥政府投入激励作用。坚持公益性,落实政府在卫生健康领域的投入责任,指导地方按规定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继续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激励引导一批有改革积极性的地市推广三明医改经验。遴选 10个深化医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市并给予奖励。(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进一步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每个县至少有一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包括门诊费用在内的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指导各地推进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对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实行差别化支付政策,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深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及时总结推广经验。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更好覆盖基本医保不予支付的费用,探索推进医保信息平台按规定与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平台信息共享。(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税务总局、银保监会、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强化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上市。持续推进仿制药质

 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优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完善目录管理机制。完善公立医疗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政策,鼓励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等建立药品联动管理机制,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健全药品协同监测机制,强化药品短缺分级应对。加强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健全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机制和标准规范,将评价结果作为医疗机构用药目录遴选、上下级用药衔接等的重要依据。分类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实施工作,深化唯一标识在监管、医疗、医保等领域的衔接应用。探索完善药品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开展医疗、医保、医药联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点。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医保支持中医药发展试点,推动中医特色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推进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和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一)协同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开展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推进临床研究规范管理试点,扩大试点范围。年内通过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等多种途径培养培训全科医生 3.5 万人,培训住院医师(含专业硕士研究生)10 万人,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向全科、儿科、精神科等紧缺专业倾斜。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两个同等对待相关政策。支持职业院校增设“一老一小”等健康服务产业相关专业。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推进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推进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国 95%的区县,并逐步向基层延伸。(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深化医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要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和各地医改领导小组牵头协调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和督导评价,开展医改监测,建立任务台账,强化定期调度和通报。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凝聚改革共识。

篇七: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XX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推动 XX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效劳需求,结合实际,我谈几点意见。

 。

 第一,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一是打造高水平医院。以区域内死亡率高、外转率高的疾病为重点,加快推进心血管、神经系统、康复、普外、传染性疾病、针灸、推拿、肛肠 XX省临床医学分中心建设,争取呼吸、肿瘤、创伤等列入省级临床医学分中心建设单位,推进国家、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县级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扩容,补齐重点专科〔专业〕短板。打造 XX 市人民医院、XX 市第二人民医院、XX 市人民医院等一批高水平医院。加强与省内外高水平医院〔医学院校〕合作,提升重大疑难疾病诊疗救治能力,减少跨区域就医。二是发挥市级医院在城市医联体中的牵头作用。由XX 市人民医院牵头,其他假设干家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为成员,按网格化布局组建紧密型城市医联体,统筹负责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效劳。医联体内各医院加强协作,形成特色鲜明、专业互补、错位

 发展、有序竞争的发展格局,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效劳能力和管理水平。推进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效劳。到 2025 年,XX 市人民医院到达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效劳能力指南推荐标准、XX 市第二人民医院和 XX 市人民医院到达基本标准,XX 市中医医院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审,XX 市中医医院到达三级医院标准。三是发挥县级医院在县域医共体中的龙头作用。全面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县级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统筹管理,发挥对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支撑作用,提升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支持边境县、市公立医院适度提标扩容,加强边境口岸公立医院建设,提升综合效劳能力。到 2025年,100%的县级公立医院建成〞五大中心〞〔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持续稳固提升效劳能力。80%以上的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到达《县医院医疗效劳能力推荐标准》要求,50%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到达《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效劳能力推荐标准〔试行〕》要求,提高县域和基层就诊率。四是筑牢平急结合公共卫生防护网。加强公立医院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完善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效劳补偿机制,加强各级公立医院与公共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和业务融合。持续强化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健全分级、分层、分流、中西医协同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 XX 市人民医院、XX 市人民医院等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当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和应急物资集中储藏任务。推

 进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建设,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市级和XX 市完成传染病医院建设,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完成相对的传染病区建设。支持边境地区公立医院储藏一定规模可迅速转换的传染病房、重症病房、医疗物资和人力资源。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立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机制。

 。

 第二、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一是加强临床专科建设。针对严重影响 XX 健康水平的主要疾病,提升各级公立医院心脑血管、呼吸、肿瘤、消化、重症、急诊、感染等核心专科能力,夯实麻醉、影像、病理和检验等支撑专科根底。加强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口腔、康复、精神、眼科、老年病科专科能力提升,落实好政府惠民实事。做优做强骨伤、肛肠、针灸、妇科、儿科等中医传统优势专科。加强急救中心〔急救站〕院前急救效劳能力,提升医院急诊急救医疗效劳能力,降低意外伤害住院外转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加大老年医学科建设力度,提高老年疾病诊疗水平,满足老年人就医需求,提高效劳供应和社会资源投入,发展安宁疗护建设,完善医养结合终末生命医疗环节。有方案地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分层分类建设,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提升,提高医疗效劳同质化水平。二是提高医学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高水平临床医疗水平,加强医学应用根底研究和临床研究,鼓励开展新技术、新产品、中医先进设备、中药新药创制研究,促进新技术进入临床使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主要用于奖励作出重要奉献的人员。三是不断拓展创新医疗效

 劳模式。优化效劳流程,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效劳,开展诊间〔床旁〕结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效劳。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和查房制度。逐步扩大日间手术范围,提高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实现优质护理效劳全覆盖,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鼓励开展延续护理效劳。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引导优质药学效劳向基层延伸。完善院前急救网络,探索院前急救机构与〞五大中心〞信息实时交换,提升急救效率与能力。推广中医综合诊疗模式、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全链条效劳模式,实施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试点。四是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以 XX 市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依托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实现 XX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共建共享。完成XX市人民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建设智慧医院示范点。促进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实施医院安保等级达标评审工程,确保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医患个人信息依法依规使用。建成〞全球影像〞医疗云效劳平台,推动远程医疗全覆盖。加快互联网医院建设,方便患者就医。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效劳,创新效劳模式和内容。建立药品追溯制度,探索公立医院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推进统一的医保药品、医用耗材分类与编码标准。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应用。

 。

 第三、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一是健全运营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医师法等法律法规,提升法治保障水平。整合业务系统和资源系统,建立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推动医院运营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设置总会计师岗位。以大数据方法建立病种组合标准体系,形成疾病严重程度与资源消耗在每一个病组的量化治疗标准、药品标准和耗材标准等,对医院病例组合指数、本钱产出、医生绩效等进行监测评价,引导医院回归功能定位,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二是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科学制定医院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方案,实行全口径、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预算管理,贯穿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调整、决算、分析、考核等各环节,从数量、质量、实效、本钱、效益等方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使用。完善全面预算管理评价体系。按时编制中期规划和年度预算报告,不得编制赤字预算,严格按照预算法、医院财务制度规定的程序调整预算。加强本钱控制,标准支出和结余管理。定期公开医院相关财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业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重大风险、重大事件、重要流程为重点,开展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强化内部授权审批控制、预算控制、资产控制、会计控制、政府采购控制、信息公开控制等,防范财务风险、业务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政风险。强化本钱消耗关键环节的流程管理,降低万元收入能耗支出。

 保证医院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四是健全绩效评价机制。以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导向,坚持和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全面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持续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从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维度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引导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内部绩效考核方法,以聘用合同为依据,以岗位职责完成情况为重点,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挂钩。建立健全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绩效考核制度,加强绩效监测评价分析。

 。

 第四,激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一是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全面贯彻落实《XX 省促进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发展三十条措施》。贯彻落实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标准,建立动态核增机制。推进公立医院人员总量管理试点工作。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完善公开招聘政策,对儿科、妇产科、精神科、全科、口腔、麻醉、康复、急诊、影像、病理等急需紧缺专业或岗位,可不设开考比例,但须划定成绩合格线。落实岗位管理制度,按照医、护、药、技、管等不同类别合理设置岗位,科学编制岗位责任书,实行竞聘上岗、合同管理,鼓励人才脱颖而出。针对各单位高级职称岗位缺乏的问题,积极探索实行岗位设置动态管理,在岗位聘用中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能上能下,打破岗位聘用终身制。增加护士配备,2023 年公立医院医护比要到达 1:1.7,2025 年逐步使医护比总体到达 1:2 左右。二是改革薪酬分配制度。落

 实〞两个允许〞要求,贯彻《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建立主要表达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实行以岗定责、以岗定薪、责薪相适、考核兑现。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医院可自主设立表达医疗行业特点、劳动特点和岗位价值的薪酬工程,充分发挥保障和鼓励作用。鼓励探索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年薪制。三是健全医务人员培养评价制度。强化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加强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基地、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临床技能中心建设。落实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加强老年、产科、儿科、重症、传染病等紧缺护理专业护士培养培训,推动护理岗位科学管理,提升护理效劳水平。按照省级卫生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标准做好人才评价工作。四是深化医疗效劳价格改革。稳妥推进医疗效劳价格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医疗效劳价格形成机制。与省级多元化的定价机制保持一致,建立灵敏有序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开展调价评估,到达启动条件的要稳妥有序调整医疗效劳价格,理顺比价关系,支持公立医院优化收入结构。指导好公立医院开展新增工程的本钱调查、价格测算、专家论证及试行备案工作。完善中医〔民族医〕、互联网等医疗效劳价格政策。到 2025 年,公立医院医疗效劳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到达国家要求或评价水平。

 五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工作,探索按床日付费、门诊按人头付费。推进县域医共体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改革,探索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结余资金作为医共体〔城市医联体〕成员单位医疗效劳收入,主要用于绩效分配、人才培养、专科建设等。科学制定医保总额预算,合理确定和动态调整按病种、按床日、按人头等的付费标准。健全公立医院与医保经办机构协商谈判制度,标准医保协议管理,明确结算时限,细化结算规则,逐步标准医保支付审核标准,确保基金及时足额拨付。健全重大疫情医疗救治医保支付政策,探索符合中医药效劳、〞互联网+医疗效劳〞等效劳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推动公立医院积极参与国家组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革,落实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

 。

 第五,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一是强化患者需求导向。坚守纯粹医者信念,尊重医学科学规律,遵守医学伦理道德,遵循临床诊疗技术标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适宜、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效劳。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开展公益慈善和社工、志愿者效劳,建设老年友善医院。加大健康教育和宣传力度,加强医患沟通交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二是建设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炼医院院训、愿景、

 使命,多角度讲好医院故事,凝聚支撑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激发医务人员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不竭动力,传播大医精诚、医者仁心主旋律,提高职工价值认同感。推进清廉医院建设,塑造行业清风正气。三是建立健全保护关心保护医务人员长效机制。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加强职业暴露防护设施建设和防护设备配置。落实学习、工作、休息和带薪休假制度,维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鼓励医院通过设立青年学习基金,在思想引领、青年组织建设、职业技能培养、科研创新、婚恋交友等方面效劳青年医务人员成长。健全职工关爱帮扶机制,切实解决医务人员实际困难。强化医院安全防范,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落实安全保卫责任制,推进安全医院建设。将解决医疗纠纷纳入法治轨道,健全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机制,加大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医闹、伤医等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保护医务人员安全。落实医疗责任险,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其他医疗机构覆盖率到达 70%以上。

 。

 第六,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一是全面执行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公立医院党委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集体研究决定重大问题。健全完善医院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规则,建立书记、院长定期沟通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

篇八: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发文日期 2021年07月06日人社部发〔2021〕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2017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各地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福建省和三明市等地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进一步巩固和推广试点成果,全面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2021年07月06日人社部发〔2021〕52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

 目录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主要内容三、工作要求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适应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需要,与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相衔接,落实 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 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以下简称“两个允许”)要求,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建立适应我国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 强化公立医院公益属性,调动医院和医务人员积极性,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要,更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坚持公益导向,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坚持按劳分配,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协调发展 坚持动态调整,合理引导预期★ 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坚持公益导向,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 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适应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求,与公立医院以下改革相衔接,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 加强宏观调控和有效监管,强化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医院内部成本控制,规范医务人员收入分配秩序。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坚持按劳分配,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 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坚持中西医并重,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决定机制。 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制度,落实内部分配自主权,突出工作量、服务质量、医德医风等,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坚持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协调发展★ 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按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求,推进实施分级诊疗,增强薪酬制度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坚持新发展理念,与医改强基层目标相适应,探索分级分类管理。注重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功能定位、不同等级规模公立医院协调发展,合理调控各级各类医院间收入差距,统筹考虑公立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分配关系。 充分考虑中医药医务人员收入情况,薪酬制度改革进一步向中医医院倾斜。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坚持公益导向,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 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在确保以下项目的基础上,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优化公立医院薪酬结构,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坚持量力而行,全面贯彻过“紧日子”要求。 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合理引导医院和医务人员对薪酬制度改革的预期。

 二、主要内容 薪酬水平 内部分配自主权 负责人薪酬激励约束机制 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 经费来源

 二、主要内容★ (一)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 完善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决定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会同公立医院主管部门,综合考虑等因素,根据“两个允许”要求,科学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公立医院的薪酬水平。

 二、主要内容★ (一)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 对高层次医疗人才聚集、公益目标任务繁重,承担科研、教学任务以及需要重点发展的公立医院或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优秀的公立医院,以及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的中医医院,予以适当倾斜。 各地可根据当年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按照不同层级不同性质医院,根据“两个允许”要求合理增加薪酬总量,不计入总量核定基数。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要共同制定关于医疗服务收入内涵与薪酬制度衔接的有关办法,指导各地抓好落实。 自本文印发之日起,对于仍违规新增举借长期债务的公立医院,在该新增长期债务偿还完毕前,严格控制医院领导班子成员薪酬水平增长。

 二、主要内容★ (二)充分落实公立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1)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公立医院可采取多种方式自主分配。 可继续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也可结合本单位实际,自主确定其他更加有效的分配模式。 可探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 可根据不同岗位职责要求,自主设立体现医疗行业特点、劳动特点和岗位价值的薪酬项目,充分发挥各项目的保障和激励作用。 逐步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的薪酬体系,实行以岗定责、以岗定薪、责薪相适、考核兑现。 合理确定内部薪酬结构,注重医务人员的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进一步发挥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

 二、主要内容★ (二)充分落实公立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2)公立医院内部分配应充分体现医、护、技、药、管等岗位差异,兼顾不同科室之间的平衡。 向以下专业倾斜 关键和紧缺岗位 高风险和高强度岗位 高层次人才 业务骨干 作出突出成绩的医务人员 各地结合实际向人民群众急需且专业人才短缺的 努力使综合性医院儿科、产科、急诊科、感染科等紧缺专业医师的薪酬水平不低于医院医师薪酬平均水平。

 二、主要内容★ (二)充分落实公立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 内部分配要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的价值,合理拉开收入差距,避免平均主义。 公立中医医院内部分配要鼓励使用中医药技术方法。 适当提高低年资医生的薪酬水平,统筹考虑编内外人员薪酬待遇。 严禁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 公立医院制定的薪酬分配方案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并报公立医院主管部门备案。

 二、主要内容★ (三)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负责人薪酬激励约束机制 公立医院主管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医保部门,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当条件人员收入水平、公立医院考核评价结果、个人履职情况、职工满意度等,合理确定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薪酬水平。 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水平应与其他负责人、本单位职工薪酬水平保持合理关系,可采取设定系数等方式合理确定其他负责人薪酬水平。 建立健全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分配激励约束机制,短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注重对主要负责人的长期激励,鼓励对主要负责人实行年薪制。

 二、主要内容★ (四)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 制定科学的公立医院考核评价体系,将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内容纳入考核指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加强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9〕23号) 《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的指导意见》(国卫人发〔2015〕94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函〔2019〕56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二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20〕144号)等文件精神

 二、主要内容★ (四)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 综合考虑职责履行、工作量、服务质量、费用控制、运行绩效、成本控制、长期债务、医保政策执行情况等,定期组织考核,考核结果与公立医院薪酬总量挂钩。 对考核不合格的,要适当核减薪酬总量。 公立医院主管部门要制定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综合考虑工作责任、医院管理的实际情况、医院考核评价结果和年度目标、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等,定期组织考核,考核结果与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挂钩。 公立医院要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制定内部考核评价办法,综合考虑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薪酬挂钩。

 二、主要内容★ (五)经费来源 各地要拓宽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经费渠道,深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推进全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医疗服务价格优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耗材使用监管等改革,逐步提高诊疗、中医、护理、手术等医疗服务收入在医疗收入中的比例,支持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在确保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合理确定人员支出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的比重。 落实政府投入政策。对因规范开展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而减少医保基金支出的医院,当年度医保总额预算额度不做调减。 公立医院应完善内部考核办法,根据考核结果分配医保结余留用资金,主要用于相关人员绩效。 完善公立医院收入中可用于工作人员收入分配的资金管理政策,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公立医院成本管控,提高运营效率,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技术发展、水平发展、服务发展。

 三、工作要求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扎实推进实施工作 严肃收入分配纪律 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医疗行业人才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 各地要充分认识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体现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卫生健康、医保、中医药管理等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务求取得改革实效。

 三、工作要求★ (二)扎实推进实施工作。 各地要根据本意见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案,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全面推开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要会同卫生健康、医保、中医药管理等部门加强督促指导,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认真研究解决,不断完善有关政策措施,重大问题及时报告。

 三、工作要求★ (三)严肃收入分配纪律。 要加强对公立医院薪酬分配的监督管理,公立医院要严格执行国家公立医院薪酬政策,严肃分配纪律。 要规范多点执业政策并有序发展互联网诊疗,允许医务人员通过技术劳动取得合理报酬。 加大对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等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一经发现,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公立医院主管部门应在次年初及时将上年度公立医院收入分配情况和负责人薪酬水平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备案。

 三、工作要求★ (四)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卫生健康、医保、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做好公立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思想引导和政策解释宣传工作,调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 同时,通过优化环境、规范就医秩序、落实休息休假权益等多种方式,增进和谐医患关系,营造良好氛围。 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密切关注社会舆情,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进行。

 感谢你的观看!

篇九: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5-05-08

 国办发〔2015〕33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县级公立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纽带,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环节。2012 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各试点县(市)积极探索,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破除以药补医成果尚需巩固,管理体制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有待深化,医疗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改革的综合性和联动性有待增强,需要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细化完善政策措施,持续拓展深化改革。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及 《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 号)精神,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效, 经国务院同意, 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改革,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加强分类指导,下放相关权限,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力争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主要目标。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落实政府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2015 年,在全国所有县(市)的县级公立医院破除以药补医,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价格调整、人事薪酬、医保支付等为重点,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2017 年,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看大病、解难症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努力让群众就地就医。

 二、优化县域医疗资源配置

 (三)明确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县级公立医院主要承担县域居民的常见病、 多发病诊疗, 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指导,开展传染病防控等公

 共卫生服务、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各省(区、市)要明确县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方面的责任。

 (四)编制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各县(市)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 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 号),依据各省(区、市)制定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以及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编制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合理确定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布局、功能、规模和标准。县级人民政府是举办县级公立医院的主体,每个县(市)要办好 1-2所县级公立医院。在此基础上,鼓励采取迁建、整合、转型等多种途径将其他公立医院改造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医院、 老年护理和康复等机构, 也可探索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力,定期向社会公示规划执行情况,对未按规划要求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或超规划建设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明确县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设备配置标准。床位规模按照功能定位、当地医疗服务需求等情况予以核定。严禁县级公立医院自行举债建设和举债购置大型医用设备,鼓励县级公立医院使用国产设备和器械。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筛选包括中医中药技术在内的一批适宜医疗技术在县级公立医院推广应用。严格控制超越县

 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或疗效不明确、费用高昂的医疗技术、大型医用设备的引进和应用。

 (六)

 落实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政策。

 完善社会办医在土地、投融资、财税、价格、产业政策等方面的鼓励政策,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支持社会资本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放宽社会资本办医准入范围,清理取消不合理的规定,加快落实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医院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同等对待政策。支持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研究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县(市)推进公立医院改制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多种方式引进社会资本。

 三、改革管理体制

 (七)建立统一高效、权责一致的政府办医体制。各县(市)可组建由政府负责同志牵头,政府有关部门、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组成的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履行政府办医职能,负责医院发展规划、章程制定、重大项目实施、财政投入、院长选聘、运行监管、绩效考核等。鼓励地方按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创新管理方式,从直接管理公立医院转为行业管理,强化

 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监督指导职责。

 (八)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经营管理自主权。实行政事分开,合理界定政府作为出资人的举办监督职责和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的自主运营管理权限。县级公立医院执行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等政府办医机构的决策,具有人事管理权、副职推荐权、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权、年度预算执行权等经营管理自主权。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医院的行政级别。完善县级公立医院院长选拔任用制度,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各省(区、市)要明确院长任职资格条件,开展管理干部专业化培训,培训情况作为任职和晋升的重要依据。

 (九)建立科学的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国家关于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的指导性文件,以公益性质和运行绩效为核心,突出功能定位、公益性职责履行、合理用药、费用控制、运行效率和社会满意度等考核指标,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引入第三方评估,提升考核的客观公正性。考核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并与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工资总额以及院长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强化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等政府办医机构对院长的激励约束,强化院长年度和任期目标管理,建立问责机制,严禁将院长收入与医院的经济收入直接挂钩。

 (十)健全县级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制度。探索现代医院管理制

 度。完善医院内部决策和制约机制,实行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实施、大额资金使用集体讨论并按规定程序执行,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加强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实行规范化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落实医疗质量安全的核心制度和基本规范, 重点管理好病历书写、 查房、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手术安全管理和急诊抢救等工作。改善医院服务,积极推行预约诊疗服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加强便民门诊,积极配合做好基本医疗保障费用即时结算,完善收费项目公示和费用查询等制度。县级公立医院要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出院患者回访活动,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健全调解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师个人购买医疗责任保险等医疗执业保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四、建立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十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所有县级公立医院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县级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补助,以及医院加强核算、节约运行成本等

 多方共担。各省(区、市)制订具体的补偿办法,明确分担比例。中央财政给予补助,地方财政要调整支出结构,切实加大投入,增加的政府投入要纳入财政预算。将医院的药品贮藏、保管、损耗等费用列入医院运行成本予以补偿。

 (十二)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在保证医保基金可承受、总体上群众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将通过推进药品和耗材招标采购、流通、使用等方面改革降低的费用,主要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不得直接返还医院。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检验价格,合理调整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特别是诊疗、手术、护理、床位、中医等服务项目价格。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价格调整政策与医保支付政策相互衔接。根据需要可将价格调整权限下放到县(市),省级相关部门要加强指导。

 (十三)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全面落实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 重点学科发展、 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以及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支农、支边公共服务等投入政策。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改革财政补助方式,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强化财政补助与医院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落实政府对县级公立中医院的投入

 倾斜政策。对位于地广人稀和边远地区的县级公立医院,可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政府给予必要保障。

 五、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十四)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费用。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 号)。县级公立医院使用的药品,要依托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以省(区、市)为单位,实行分类采购,采取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等办法开展集中招标采购。地方可结合实际,按照有利于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降低药品虚高价格、预防和遏制腐败行为、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整合重组的原则,探索药品集中采购的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医院在药品采购中的参与度。允许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所辖县(市)与试点城市一道,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自行采购。高值医用耗材应通过省级集中采购平台进行阳光采购,网上公开交易。鼓励各地对高值医用耗材采取招采合一、量价挂钩等办法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在质优价廉的前提下鼓励购买国产创新药和医用耗材。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医药分开,鼓励患者自主选择在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县级公立医院要重点围绕辅助性、高回扣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加强对医务人员处方行为的监控,推行电子处方,按照规范建立系统化、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处方点评制度,促进合理用药。

 (十五)加强药品配送管理。药品可由中标生产企业直接配送或委托有配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配送到指定医院。对偏远、交通不便地区的药品配送,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按照远近结合、城乡联动的原则,提高采购、配送集中度,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县乡村一体化配送。

 (十六)加强药品采购全过程监管。将药品集中采购情况作为对医院及其负责人的重要考核内容,纳入目标管理及医院评审评价工作。对违规网下采购、拖延货款的医院,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责令支付违约金、降低等级等处理。涉及商业贿赂等腐败行为的,依法严肃查处。严格执行诚信记录和市场清退制度。建立健全检查督导制度,建立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记录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加强对药品价格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价格行为,保护患者合法权益。

 六、改革医保支付制度

 (十七)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医保基金收支预算。2015 年底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覆盖县域内所有公立医院,覆盖 30%以上的县级公立医院出院病例数。到 2017 年,全面实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各省(区、市)要根据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实际技术能力等,明确诊疗病种范围,建立适宜的临床路径、处

 方集和诊疗规范,规范处方行为,控制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强化激励约束,调动医院和医务人员积极性。医保经办机构要根据协议约定按时足额结算并拨付资金。在规范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纳入医保支付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范围,鼓励提供和使用适宜的中医药服务。

 (十八)总结推广支付方式改革经验。总结梳理试点地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支付方式,每年对支付方式改革所覆盖的病例比例提出明确要求。实行按病种付费的,要制定临床路径,规范操作方式,根据前三年病种实际费用和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兼顾费用增长因素,合理确定病种付费标准。实行按人头和按床日付费的,要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付费标准,加强出入院管理。

 (十九)充分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加快推进医保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加强对基本医保目录外药品使用率、药占比、次均费用、参保人员负担水平、住院率、平均住院日、复诊...

篇十: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市妇幼保健院绩效工资分配考核方案

 与定员定岗定编制订服务项目招标需求

 根据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2 号)和《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 (国卫财务发〔2020〕27 号)文件精神,明确公立医院需根据财务状况、功能定位、工作量、服务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绩效考核结果等因素, 根据“两个允许”要求,科学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公立医院的薪酬水平。另外我院已晋升为三级甲等医院,为匹配功能定位和做好成本控,结合最新医改文件拟开展基于全院定员定编定岗下的《江门市妇幼保健院绩效工资分配考核方案制订服务》项目。

 项目名称:江门市妇幼保健院绩效工资分配考核方案制订服务项目

 一、 投标人资质要求 1.投标人须是国内合法注册,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在“信用中国”网站(.cn)、“中国政府采购网”(.cn)投标人没有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及其他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供应商; 3.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二、 购置清单 序号

 名称

 数量

 单位

 1 《医院绩效工资分配考核方案》和其所有绩效运算套表及模版 1 套 2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中层管理干部及 1 套

 其他岗位综合目标考核方案》 3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职能科室、业务科室职责说明书汇编》 1 套 4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行政后勤科室、业务科室定岗定编方案》(全院汇总性方案)

 1 套 三、项目目标

 ( 一)

 使医院走向精细化管理之路

 为提高管理效益,提升医院服务品质,调动员工积极性。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成果,设计符合医院发展需要的绩效方案,使绩效分配方案更精细、更科学。

 (二)

 建立科学的分配制度,激发全体员工的潜力。

 绩效管理考核的目的在于对职工的良好行为给予激励,可以自发提升工作意愿,激发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体现同工同酬。医务人员不断创新工作,先进的新技术不断应用到临床中,医疗手段多样化,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三)员工理念将得到改善

 通过实施以工作量为导向的绩效考核系体,将引导医护人员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提升工作量、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为上,医患关系趋向融洽,也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四)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通过使用新的绩效分配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增加考核透明度,减少人为因素影响。医院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

 (五)加大医院成本管理力度

 加大对业务科室成本特别是人力成本控制的力度,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做好经济分析。

 (四)中层管理干部目标考核

 以医院发展战略为导向,构建医院中层管理干部目标考核体系。

 ( ( 五)

 开展科室定员定岗定编

 通过定员定岗定编梳理各个科室、各个岗位的工作负荷情况,在给付绩效时提供合理建议。

 四、总体要求

 (一)采用综合绩效管理模式,建立以工作量考核为基础,以强化成本控制为手段,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坚持向高风险、关键岗位、优秀人才、保健、临床一线倾斜以及以关键指标考核为导向的综合考评模式。

 (二)建立医院薪酬奖金分配方法和全面绩效考核管理模式,针对临床科室、医疗技术类科室、管理类科室、医疗辅助类科室,以及医生、护士、技师分别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标;使绩效分配更趋合理,使绩效管理符合医院长期战略发展需要。

 (三)根据医院功能需要定出每个科室的工作岗位,结合岗位性质、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种类等因素定出这个岗位的编制,确定医院各级各类工作人员的数量、层次及其相互间的比例关系。

 四、 具体要求

 (一)合理调整基础性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

 (二)采集全院各科的成本核算明细清单及工作量,从工作量考核、可控成本考核、特色项目和病种难度考核、新技术新项目考核、手术难度考核、公共卫生项目考核、管理指标考核(如医疗安全综合

 目标考核、国考指标考核、医改指标考核、超负荷工作量考核、转轸转介和会诊考核等)多方面考核体系。考核结果在绩效分配中应用。

 (三)实现医护分开核算,根据工作量、特色项目、护理难度、出入院、床日数设计出各护理组的工作量考核方案。职能科室考核按岗位考核。

 (四)实现考核方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定量通过工作量绩效工资体现,定性通过医疗案例综合目标考核系数(KPI)实现。

 (五)收费项目、门诊、手术台次、出入院人次、床日数等工作量数据能够按医生单独统计。

 (六)指导绩效科室到个人的二次分配设计,提供科室二次分配所需数据,具体到医生、护士、技师等。项目清晰合理,可追溯。将科室个人的工作量、技术能力、业绩贡献与科室的业绩紧密相连,真正实现医院绩效落地。

 (七)依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确定岗位系数,体现了对风险岗位的倾斜。

 (八)逐步建立以“大部制”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促进临床保健融合,加强三大业务部管理,推动各业务部稳健发展。

 (九)理顺绩效考核与成本核算的关系,将成本核算相关经济指标纳入绩效考核。

 (十)建立预算对绩效的适调机制, 为使绩效符合医院年度总体预算目标,绩效指标每年都要根据预算指标进行适调,使之更符合年度预算目标。

 (十)以医院发展战略为导向,构建医院中层管理干部及其他岗位目标考核体系。

 (十一)制订全院各岗位《岗位说明书》,以定员定编定岗为基础,逐步加大医院各项成本特别是人力成本的控制力度。

 五、服务期限和内容

 (一)双方服务期限为一年,自合同签署之日起算。

 (二)绩效工资管理方案现场培训(现场培训不低于 4 次,要求根据绩效考核管理方案对所涉及的业务科室培训到位,若疫情原因导致不能现场培训的,则需在不影响培训质量的情况下改为线上集中培训)、现场调研访谈、问卷调查和网络咨询等方式、制定绩效考核管理方案等(采购方安排食宿和交通费,相关费用只限于与本次服务有关的费用且均不高于采购方差旅费要求),其他时间根据医院需求及时进行远程工作或答疑完成相关任务。

  其它时间若科室对于项目存在疑问可通过远程工作的办法完成相关任务。

 (三)负责定员定岗定编与绩效项目全程测算,并对医院项目组人员进行培训。

 六、项目最高报价:人民币 5 45 万元以内

 运 营 管 理 部

  2021 年 11 月 16日

推荐访问: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制度改革 薪酬 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