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幼教专业10篇

时间:2022-09-01 08:25:06 来源:网友投稿

日本幼教专业10篇日本幼教专业 论日本学前教育中的“五个领域”王幡(日本工学院大学基础与教养教育部门,日本东京163-8677)[摘要]日本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日本幼教专业10篇,供大家参考。

日本幼教专业10篇

篇一:日本幼教专业

本学前教育中的“五个领域”王 幡(日本工学院大学 基础与教养教育部门,日本 东京 163-8677)[摘 要]日本的学前教育机构按照“五个领域”的内容,创造条件布置环境,充分保证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因为游戏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

 “五个领域”的内容都涉及到了与“游戏”相关的一些具体内容,反复强调了“游戏”的重要性,即“游戏”作为幼儿的自发性活动,是培养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基础的、重要的学习。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就是从“五个领域”指导幼儿通过游戏和生活体验逐步形成生存的基础,逐步为幼儿生存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特别是“生存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关键词]日本;学前教育;五个领域;游戏;生存能力[中图分类号] G619.3/.7/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7469(2014)01-0084-09[作者简介]王 幡(1966-),女,山东莱阳人,日本工学院大学基础与教养教育部门客座研究员,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访日学者,北京城市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2014年第1期 外国教育研究 No.1,2014第41卷 总第283期 Studies in Foreign Education Vol.41 General No.283日本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和《保育所保育指针》是其指导学前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从基本要求到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等,都对幼儿园和保育所的保育和教育作了规定。一、日本学前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保育所保育指针》就像小学的《学习指导要领》一样,是明确幼儿园、保育园 ① 、 “认定儿童园”② 等学前教育机构应该如何进行保育和教育的纲领性文件。长期以来,《幼儿园教育要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部科学大臣告示,2009年修订后的《保育所保育指针》和《幼儿园教育要领》一样,也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厚生劳动大臣告示。(一)《幼儿园教育要领》的相关要求2008年3月,日本政府公布了修订后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此次修订的主要方向①保育园这类机构,在日本的法律条文中,一般被称为“保育所”,但实际生活中多称“保育园”,为此,本文使用“保育园”这一用法。②2006年开始设置的“认定儿童园”,是兼顾幼儿园和保育所两者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 - 84

 是:1)依据修订后的《教育基本法》进行修订;2)以“生存能力”为共同的基本理念;3)学习基础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4)养成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等;5)确保必要的授课时数,以培养扎实的学习能力;6)提高学习意愿,养成学习习惯;7)加强指导,以培养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健康的体魄。[1] 可以说,“生存能力”的形成是日本学前教育的核心理念。因此,学习基础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培养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健康的体魄等,都是日本学前教育十分重视的内容。《幼儿园教育要领》规定, “因为作为幼儿的自发活动的游戏(即无忧无虑、轻松自如地玩耍)是培养幼儿身心协调发育的基础的、重要的学习,所以,要以指导游戏为中心,综合完成第2章规定的目标。”[2] 为此,《幼儿园教育要领》进一步明确了幼儿园的作用,将幼儿园的作用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幼儿园自身具有独特的功能,其作用是与家庭不同的。在幼儿园充分保证幼儿的游戏是首要的事情。游戏中的重要事情是幼儿的主体力量得到发挥,幼儿体味作为生存能力的基础的生存的喜悦。幼儿园要充分保证幼儿的游戏,让幼儿接触到在家庭中不能体验的社会、文化、自然等,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去接触认识幼儿时期特有的世界的丰富性。幼儿园具有作为这种场所的独特的作用。第二,幼儿园具有培养社会感觉的作用。通过游戏,幼儿从发挥主体力量到进行自我表现,逐步培养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并开始探索、实践尝试,逐步形成积蓄知识的基础。第三,幼儿园具有为以后各个阶段的学校生活和学习打基础的作用。所以,幼儿园应该与家庭协作开展教育。第四,幼儿园具有学前教育中心的作用。针对家长等方面的咨询和学前教育的各种问题,期待通过与社区的相关机构以及与学校的合作等,不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如上所述,《幼儿园教育要领》充分肯定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要求根据幼儿的特性,让幼儿自由自在地游戏,通过游戏实现相关的目标。《幼儿园教育要领》明确规定幼儿园教师的作用在于,努力建立与幼儿之间的信赖关系,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开展教育活动时特别要注意以下三项内容:1)因为幼儿在情绪安定的状态下充分发挥自己,才能够获得发育所需要的体验,所以要促进幼儿的主体活动,开展符合幼儿期的生活;2)因为游戏作为幼儿的自发的活动,是培养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基础的、重要的学习,所以要以指导幼儿的游戏为中心,综合完成第2章所规定的目标;3)因为幼儿的发育是在身心的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经过很多的体验后才能够完成的,而且每个幼儿的生活体验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每个幼儿的特性,根据其发育的需要进行指导和教育。同时,关于幼儿园教师的作用,规定了三个基本课题:1)教师要有计划地布置环境,要根据每个幼儿对行动的理解和预想,确保每个幼儿的主体活动;2)教师要认识到幼儿接触人和物的重要性,要为此布置物质的、空间的环境;3)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活动状况,充分发挥作用,使其活动更加丰富多彩。[4]在此,《幼儿园教育要领》再次强调了游戏的重要性,要求教师“以指导幼儿的游戏为中心,综合完成第2章(《幼儿园教育要领》)所规定的目标”等。简而言之, 《幼儿2014年第1期 外国教育研究 第41卷 总第283期- - 85

 园教育要领》规定,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的作用就是布置环境、创造条件,以支持幼儿自由自在地游戏,通过指导幼儿的游戏完成所规定的目标。(二)《保育所保育指针》的相关要求2008年,日本对《保育所保育指针》进行了第三次修订,在统合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发展的内容方面,其教育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要领》采用了一样的语言表述。《保育所保育指针》规定, “要重视儿童自发地、积极主动地参与环境的形成,以及儿童的主体活动和儿童间的关系。特别是为了让儿童获得符合婴幼儿时期的体验,要通过儿童的生活和游戏综合实施保育”。保育工作要让儿童“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充分地活动身体”, “不断地到户外游戏”, “享受接触水、沙、土、纸、粘土等各种各样的材料的乐趣”, “在各种各样的事情中,体验相互交流感动的乐趣”等。[5] 由此可见,同《幼儿园教育要领》一样, 《保育所保育指针》也充分重视游戏在婴幼儿发育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二、日本学前教育中“五个领域”的目标、目的和内容如上所述,新修订的《保育所保育指针》的教育“目标”等与《幼儿园教育要领》采用一样的语言表述, 《保育所保育指针》的第3章“保育的内容”中的“教育的目标及内容”,与《幼儿园教育要领》的第2章“目标及内容”的具体内容是一致的,也分为“健康”、 “人际关系”、 “环境”、 “语言”、 “表现”五个领域。每个学前教育机构都应该围绕这些内容开展工作,这是学前教育机构开展工作的基本标准。五个领域就像学校的《学习指导要领》所规定的“学科”一样,但不是“国语”、 “算数”等这些具体的课程,而是五个领域;没有规定授课时间的标准,而是灵活的、模糊的指标。这五个方面都规定了儿童通过每天的游戏和活动逐步实现的目标,但不是用授课时间能够量化的内容。五个领域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1)目的,这是《幼儿园教育要领》和《保育所保育指针》共有的内容,就是保育和教育的目标,是希望儿童能够养成的心情、意愿和态度等;2)内容,这是《保育所保育指针》的内容(《幼儿园教育要领》稍微有些不同),就是为了实现目标和目的而希望儿童能够参加的活动和获得的体验。[6](一)健康培育健康的精神和身体,培养自身创造健康且安全的生活的能力。1.目的:1)开朗舒心地活动,体味充实感;2)充分活动自己的身体,具有继续运动的意愿;3)养成健康且安全的生活所必需的习惯和态度。2.内容:1)与保育园的保育士等人及朋友交往,安定地生活;2)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充分地活动身体;3)经常到户外游戏;4)开心快乐地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5)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享受进餐的乐趣;6)讲究个人卫生,自己做生活方面的必要事情,如穿脱衣服、吃饭等;7)懂得保育所的生活方式,同伙伴一起整理生活场所,能够有条理No.1,2014 Studies in Foreign Education Vol.41 General No.283- - 86

 地行动;8)关心自己的健康,对疾病预防等能够采取必要的行动;9)在危险场合或发生灾害时,懂得应对方法,能够安全行动。(二)人际关系养成自立能力,培养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亲近他人,相互支撑、共同生活。1.目的:1)享受保育所的生活,体味用自己的力量行动的充实感;2)以爱心和信赖感亲近身边的人,并加深联系;3)养成适应社会生活的习惯和态度。2.内容:1)在与信赖的保育士等人的来往中,关心身边的大人和朋友,模仿他人游戏,自己愿意亲切地与他人交往;2)在与保育士等人及朋友的安定的关系中,体味共同生活的喜悦;3)自己思考,自己行动;4)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就自己做;5)积极与朋友交往的同时,共同感受喜悦和悲伤;6)告诉对方自己的想法,关心对方思考的事情;7)关注朋友的优点,体味一起活动的乐趣;8)在和朋友一起活动中,愿意寻找共同的目标,并合作完成目标;9)能够明白既有好的事情也有坏的事情,能够边思考边行动;10)加深与身边朋友的交往,同时能够与不同年龄的朋友、各种各样的朋友亲切交往;11)在和朋友开心地生活中,注意规则的重要性,并能够遵守规则;12)爱护共同的设备和玩具,和大家一起使用;13)亲近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内的、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关的人;14)亲近包括外国人在内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三)环境培养对周围各种环境的好奇心和探求心,以及将周围环境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的能力。1.目的:1)爱护周围的环境,接触自然,由此关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并对此感兴趣;2)自己主动接触周围的环境,享受发现的乐趣,善于思考,并努力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3)在观察、思考、接触周围事物的过程中,丰富关于事物的性质、数量和文字的感觉。2.内容:1)在信赖的人及物构成的环境之中,丰富听、视、触、嗅、味等各种感觉;2)对喜欢的玩具等感兴趣,享受丰富多彩的游戏;3)接触自然,并关注大自然的广大、美好和神奇等;4)在生活中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关心其性质和组成,并对此感兴趣;5)关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自然和人的生活;6)关心自然等周围的事物,并努力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游戏和生活之中;7)亲近、同情、珍惜身边的动植物,栽种并品尝作物等,尊重生命的尊严;8)珍惜身边的事物;9)喜欢并善于使用和琢磨身边的事物和玩具,能以此尽情地游戏;10)关心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和图形等;11)关心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标识和文字等;12)关心、喜欢身边的生活,喜欢参加保育所内外的活动。(四)语言养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经历的和思考的事情、愿意听取对方讲话的意愿和态度,培养对语言的感觉和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1.目的:1)体验用语言表达自己心情的乐趣;2)认真听他人讲话,表达自己经历的和思考的事情,体验语言交流的喜悦;3)理解日常生活必要的语言,同时喜欢读画册2014年第1期 外国教育研究 第41卷 总第283期- - 87

 和听故事,与保育士等人及朋友心意相通。2.内容:1)对保育士等人的问答和话语,自己愿意使用语言回答;2)在与保育士等人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中,享受使用语言的乐趣;3)关心喜欢保育士等人及朋友的语言和讲话,并能亲切地听他们讲话,自己也能亲切地和他们讲话;4)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做过、看见、听到、尝到、感受、思考的事情;5)用语言表达自己想做的、想让他人做的事情,用语言询问不明白的事情;6)注意听取他人的讲话,努力讲话以争取对方明白自己;7)明白并能够使用生活中必要的语言;8)亲切地进行日常问候;9)关注生活中语言的乐趣和美好;10)通过各种各样的体验,丰富感觉和语言;11)喜欢读画册和听故事,开心地听,体验想象的乐趣;12)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文字等表达方式的乐趣。(五)表现通过表现自己感受的和思考的事情,培养丰富的感性和表现能力,丰富创造性。1.目的:1)对各种各样美好的事物,持有丰富的感性;2)享受表现自己感受的和思考的事情的乐趣;3)在生活中丰富感受,享受丰富多彩的表现。2.内容:1)享受接触水、沙、土、纸、粘土等各种各样的材料的乐趣;2)和保育士等人一起唱歌、做手指游戏、按照节奏活动身体、游戏;3)享受关注并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声音、颜色、形状、手感、动作、味道、气味等的乐趣;4)接触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情,丰富感觉;5)在各种各样的事情中,体验相互交流感动的乐趣;6)用声音或动作等或表现,或自由地写,或表达出自己感受的和思考的事情;7)喜欢各种各样的材料和玩具,并能用心地做游戏;8)喜欢音乐,体验唱歌或使用简单节奏的乐器的乐趣;9)喜欢写东西或动手制作,并能用来游戏或作装饰等;10)体验用动作或语言表现自己的感受,或表演游戏的乐趣。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要领》和《保育所保育指针》规定了学前教育中“健康”、“人际关系”、 “环境”、 “语言”和“表现”五个领域的相关目标及其内容,各个学前教育机构就是据此制定各自的教育(保育)课程、指导计划和教育内容的。三、日本学前教育的基本状况(一)从“五个领域”的内容来考察2009年,文部科学省和厚生劳动省联合发布的《保育所、幼儿园与小学合作的事例集》的开头简明扼要地归纳了学前教育的目的,即“幼儿时期的教育,就是通过游戏,让身体感觉、体验各种各样的活动,由此来养成丰富的感性,同时培养好奇心和探求心,为养成贯穿一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态度奠定基础。另外,培养喜欢学习的态度,以能够感受并深刻理解小学及以后各阶段学校的学科内容。” “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和可能性,并努力...

篇二:日本幼教专业

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的法律化  1 、1889 年,日本就制订了幼儿园规则,明确了幼儿教育的目标。

  2 、1926 年,文部省制定《幼儿园令》, 开创了日本为幼儿园单独制定法律的先河, 它的出台使幼儿教育在整个国家教育体系中有了一席之地。

  3 、二战后, 随着经济的复苏和社会的重大变革, 学前教育也获得较快发展,这期间陆续颁布了许多和学前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1947 年的《学校基本法》 和《学校教育法》 、1948 年的《保育大纲》 和1956 年的《幼儿园教育大纲》 。

  4 、 20 世纪 60 年代后,日本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了振兴幼儿教育的决议。

  5 、进入 90 年代,随着少子化、 核心家庭化、 都市化、 信息化等倾向,文部省先后颁布了《天使计划》( 1994 )

 、《幼儿期开始进行心灵教育》( 1999 )

 , 意在通过提升家庭的教育力和社区的教育力, 以协调好各个方面力量对幼儿教育的重视;  6 、进入 21 世纪,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进程,日本政府根据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原有的法律法规进行调整, 例如 2006 年颁布的新《教育基本法》,首次把幼儿教育纳入其中。

 学前教育的法律化

 日本幼儿教育的机构

  二元制  属于学校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招收3~6岁幼儿,由文部科学省领导;

   属于福利机构,招收从出生到6岁的幼儿,由厚生劳动省领导。

 幼儿园 保育所

 比较内容

 幼儿园

 保育所

 相关法令

 学校教育法

 儿童福利法

 主管

 文部省

 厚生省

 招收对象

 年满3 3 周岁~小学入学前的儿童

 缺少保育的0 0 岁~小学入学前的婴幼儿

 保育费

 私立幼稚园由幼稚园自己规定;公立幼稚园由地方自治体规定。

 由地方自治体(市区町村)规定保育费。个人负担金额由收入高低决定。

 保教时间 每年39 周以上, 1 天4 小时 每年300 天左右, 1 天8 小时 属于福利机构,招收从出生到6 6 岁的幼儿,由厚生劳动省领导。

 日本幼儿园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三种:

 国立幼儿园由国家设立,主要设在国立大学或国立大学的教育系里,

  公立幼儿园由地方行政机关( 市町村)

 设立, 多附设在公立小学里,

  私立幼儿园由私人和各种法人开办。

  在日本,约有 80% 的幼儿会进入私立幼儿园,但是公立保育所的招生人数明显高于私立,由于公立保育所能为工作的父母提供更好的儿童看护服务。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日本社会要求幼儿园和保育所在制度上实现一体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受此影响,1963 年, 厚生省与文部省达成协议,要求各地为保育所开设的课程和提供的设备必须与幼儿园基本相同。

 2004 年 12 月 ,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了《关于幼儿教育、 保育一体化的综合机构》的咨询报告, 报告阐述了幼儿教育、 保育一体化的意义与理念。

 目 前, 两者一体化虽未完全实现,但两者的教育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融合的趋势已日益明显。

 幼儿教育目标

  日本新颁布的《学校教育法》第 23 条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的五项具体目标:

  培养健康、安全的幸福生活所必须的基本生活习惯,促进身体各种机能的协调发展;

  通过集体生活培养快乐地参加集体活动的态度,加深对家人和周围的人的信赖感,培养自主、自律与协作精神以及规范意识的萌芽;

  培养对周围的社会生活、生命和自然的兴趣、理解、态度和思考力;

  通过日常会话、图书、童话等喜好的活动,培养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愿意理解他人语言的态度;

  通过音乐、身体表现和造型等喜好的活动,培养丰富的感受性和表现力的萌芽”

 教育内容 培养幼儿健康的身心,使幼儿具有独自进行健康、安全生活的能力。

 通过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培养幼儿丰富的感性和表现能力,进而丰富他们的创造性。

 培养幼儿自立心和与人接触的能力,使幼儿可以和他人相亲相近、互助生活。

 培养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体验及想法,养成倾听对方讲话的习惯和态度,掌握语言感觉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其在生活中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和探索心。

 幼儿教师素质及师幼比

 在日本要成为幼儿教师必须先在大学或短期大学进行相关学习。

 1 、1949 年, 日 本政府颁布实施《教育职员资格法》,其中规定,选择教师作为职业的大学生必须学习三大类课程:

 一般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职专业课程。修完指定课程,得到规定的学分后,可以获得不同级别的教师资格证书, 证书分为“专修许可证”、“一种许可证”和“二种许可证”三个级别。

 2 、《教育职员资格法》 最新的一次修改是在 2008 年 6 月 ,对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最低条件的各项指标进行了重新确定。

 3 、为了提高教师素质,文部省于2007 年正式出台《教员资格证更新制》,将教师资格晋升法律化。

 日本学前教育有着相对较高的师幼比,一般情况下, 其幼儿园的师幼比为 1 ∶ 25 , 部分幼儿园甚至达到 1 ∶30 , 根据全美幼教协会( NAEYC )

 的规定, 美国幼儿园班级的师幼比不得高于 1 :10 ,可见日本师幼比是美国的 2 - 3 倍之多。

 然而,日本幼教界并不认为高师幼比不妥, 相反他们认为“当一个班级的师幼比低于 1 ∶ 25 时, 这个班已进入一个危险的地带,这种情况下虽然有利于教师对幼儿进行一对一的个别指导, 却不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更不利于幼儿独立解决问题”。

 课程设置:以游戏为主的幼儿教育 香椎浜幼儿园一天的活动安排

  7:00

  陆续到园,视诊、触诊、整理所带物品自由游戏、户

 外游戏

 9:20

  收拾、整理玩具

 9:30

  晨会(按年龄组列队),(唱歌、体操、跑步)

 10:00

  主要活动(分年龄组保育• • 混龄保育)

 11:30

  供餐

 12:30

  自由游戏、户外游戏

 13:00

  午睡(5 5 岁组9 9 月份后没有午睡,这是为进入小学做准备)

 15:00

  点心

 16:00

  总结会(一天的整理、观察、指导);自由游戏

 17:00

  收拾整理,按顺序离园

 18:00

  延时保育

 19:00

  闭园

 父母会

  “ 父母会 ” ,也称家长委员会,是家长之间相互交流、与幼儿园取得联系、参与并支持幼儿园工作的主要组织,是加强幼儿园和家长之间关系的重要桥梁 。

  “ 父母会 ” 主要协助幼儿园组织一些幼儿园里比较重大的活动,如远足、亲子运动会、友爱义卖会等,通常是幼儿园与父母会共同组织。此外,父母会还定期组织开展家长交流会或培训活动。

 

 特色活动

  集体生日会

 1、创设环境时布置有关儿童生日方面的内容:将班上所有儿童的生日按月布置在活动室的周围。

 2、开展愉快的晨间生日活动:全体幼儿打着拍子为他唱生日祝福歌。

 3、安排欢快有趣的集体生日活动:园长献上精彩的生日祝词;孩子们点燃拉炮表示祝贺;庆祝活动;赠送生日卡和礼品(这些礼品都是由教师和孩子们共同制作的)。

 成长记录表

 每学期末,都要发给幼儿每人一张“成长记录”,在“成长记录”中 对幼儿的评价十分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力求能较好地反映出各个幼儿不同的特点。

 成长记录表的组成 一张幼儿照片 班级教师对一学期全班幼儿发展的简单回顾 幼儿出勤记录 成长记录 观点 幼儿行动的状态

 日本学前教育的经费 1 、日本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 经费由国家、地方和家长三方投入,其中地方政府拨款比例较大,以 1993 年为例, 地方政府拨款占 44.74% , 国家拨款占 6.6% , 学费比例为 40.99% 。家长承担费用多少视机构的性质而定, 一般情况下, 国、公立幼儿园所相对费用较低,家长负担金额为 8% ,私立的相对较高, 家长负担金额为35% 。

 2 、日本有近 60% 的私立幼儿园,为更好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政府对私立幼儿园经常进行补助,补助分为“机构补助”和“幼儿津贴”两部分,“机构补助”主要用于设备及各种事务费用,由国家负担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都道府县负担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幼儿津贴”以福利形式发放给儿童家庭, 政府根据家长的不同情况来补助、减免其子女进入私立幼儿园的入园费和保育费。

 3 、近年来,日本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增长较快,2006 年日本学前教育的公共经费投入占 GDP 的 0.1% , 学前教育投入占公共教育经费比例的 3% 。

 N A H T K

篇三:日本幼教专业

岁月208二战后,日本的经济遭到重创,经济急剧衰退,即便如此,日本人民仍然对教育很是重视,本着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的原则,走一条以教育推动经济发展的道路。数十年后,日本的经济快速复苏且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一个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在世界领先的国家,这离不开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作用。近些年很多学者开始关注日本的教育,他们从日本的教育制度、内容、方法和教育的基础设备设施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当前日本的学前教育的特点,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以便进一步了解当前日本的教育。日本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幼儿园和保育所这两种形式,其中大约有 75% 的幼儿会选择私立幼儿园的教育。日本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它的发展历史,所以我们还要对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史有着一定的了解。日本对幼儿园课程的设置非常科学与灵活,从多角度多学科综合考虑,目的是培养出有遵纪守法,责任心,有团队合作意识,有集体荣誉感的新新人类。纵观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可以说这是一个不断使其实现法制化的过程。除此之外,日本向来重视对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的培养。在日本,如果想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不管是在国立、公立或者私立的幼儿园或者保育所,应聘者都必须是通过当地政府组织的考试获得幼儿园教师从业资格证者。而且日本的幼儿园教师必须是四年制学制的大学毕业生或经过短期大学教育专业毕业后的学生才能上岗。下面笔者就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及当前学前教育的特点进行简单分析,希望能够给国内教育者带来启发,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一、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史1、初创期(1868 ~ 1898)开始的时候,为了使学前教育法制化,明治政府于 1879 年废除了《学制》,公布了《教育令》,在 1880 年又公布了《修改学校令》,并将公立幼儿园划分为府县立和镇村立两种。1890 年,文部省又颁布了新的《小学校令》,并且首次明确规定了市镇村和村镇学校组合可以设置幼儿园,基督教会创办的幼儿园也发展起来了。在初创期,借鉴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式的幼儿园,并且在幼儿园教育中引入恩物游戏,儿童主要以恩物为主要学习内容。随着幼儿园教育的不断发展,日本不再单单学习外国的教育模式,开始根据自己的国情,探索合适的保育内容和方法,依此制定了幼儿园规则,规则的内容则是在福禄培尔幼儿园的恩物游戏基础上,做了一些补充与添加。由于该时期的幼儿园主要是模仿西洋方式成立与发展的,所以这个时期的幼儿园在建筑、教学内容、方法等很多方面都有着西洋的文化特点。在建筑这一块,幼儿园除了引入西洋的建筑,还加入了传统的日本和式建筑。在幼儿园里面,除了花坛、水池、假山、幼儿玩具设施之外,还开设了阅览室、展览室、接待室等,可以说这个时期的教育设施设备比较齐全,这些对幼儿的教育和发展帮助很大。2、发展期(1899 ~ 1925)当前日本学前教育的特点□ 石美琪(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外语系, 辽宁

 沈阳

 110167)【摘要】日本,作为一个人口只有一亿多的岛国,能够在很短的数十年间迅速发展,这对于拥有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中国来说,值得思考与学习。日本的历史并不悠久,算得上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却能够在世界经济竞争越发激烈的情况下崛起,这离不开这个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经济的发展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外国人对中国游客的评价不高,却对日本的游客印象良好,认为日本人遵纪守法、讲文懂礼貌,这也离不开教育。总的说来,日本对于教育很是重视,上至政府,下到国民,都懂得教育的重要性。如今,日本的教育如今发展相当成熟,值得我们学习,笔者从日本的学前教育出发,对它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够给国内教育者带来启示。【关键词】日本;学前教育;特点;启示1900 年文部省修改了《小学校令》并制定了新的小学校施行规则,该法令中规定市镇村在得到府县知事的认可后可设幼儿园,这样就为市镇村在其所设立的小学校里附设幼儿园提供了法律依据。1911 年,文部省修改《小学校令》施行规则中有关幼儿园的规定,延长了幼儿的保育时间,增加了幼儿园的灵活性和自主性。1923 年,日本以法律的形式,颁布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盲学校及聋哑学校令以及公私立盲学校及聋哑学校规程。1926 年颁布的《幼儿园令》,是当时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而又独立的法令。这一发展时期,日本的学前教育开始了保育 4 项目,即游嬉、唱歌、谈话、手技四个项目的教育内容,游嬉被放在首要位置,之前的恩物游戏则纳入手技,并且逐渐把教育场所从室内转向室外,开始注重室外活动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1911 年文部省颁布的《小学校令施行规则》,在教育内容上废除了保育事项,只规定了保育 4 项目,希望每个幼儿园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自由灵活的进行保育,由此,自由保育热潮开始出现。随着美国的设计教学法的传入与推广,日本在幼儿学前教育上开始倡导儿童自发自主的学习,而不是单纯的由老师灌输知识。这个时期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多姿多彩,除了传统的保育内容和方法,还增加了手工制作、模仿游戏、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等活动,注重幼儿的综合发展。此外,幼儿学校的建筑逐渐发展成为“和西结合式”建筑。在建筑物的设计上也突出了保育四项目中游嬉的重要性,以游嬉室为中心,设计其活动室,或者把游嬉室和其他活动室独立开来,来突出游嬉室的重要性。3、整备期和战时期(1926 ~ 1945)1926 年日本政府公布了第一个关于学前教育的单独法令,即《幼儿园令》,规定了幼儿园可同时具备托儿所的功能,于是日本开始出现了幼儿园和托儿所功能趋于统一的趋势。1929年,日本政府以法令形式颁布了《学校医、幼儿园医及青年训练所医》,规定了幼儿园能够像小学及以上的学校一样配备校医。1941 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日本幼儿园的发展遇到阻碍,停滞不前。这个时期日本的学前教育内容在之前的保育四项目的基础上作了修改,增加了观察,成为了保育五项目,即游戏、唱歌、观察、谈话、手技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得国家对于军事人才的需求增加,日本政府也就希望每个公民从幼儿起就接受军事教育,因此开始在幼儿教育内容中增加了军国主义的知识,开始采用集体保育、集体训练的方式替换先前的教育模式。这个时期由于战争的影响,让日本的学前教育在保育内容和保育方法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阻碍了教育的发展。4、整顿改革期(1946 ~ 1955)1947 年文部省制定了《保育大纲》,由于并非以法律条令的形式下达,所以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只供幼儿园、保育所及家庭参考,不过这确是由国家首次编撰的学前教育大纲,被大多数幼儿园所引用。到了 1956 年,文部省公布了《幼儿园设置万方数据

 2018 年 01 月中青春岁月209标准》,该标准具有法律效力,并且进一步修改了《保育大纲》,重新命名为《幼儿园教育大纲》。这一阶段,日本的学前教育内容不再是之前的保育五项目,开始了保育 12 项目,即参观、韵律、休息、自由游戏、音乐、谈话、绘画、制作、观察自然、游戏、健康保育、节日活动。日本政府希望通过这些内容丰富的学习方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实践,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能够在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而且在教育上开始注重多方面因素,根据幼儿每一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每个幼儿的不同情况对幼儿进行教育,以实践引导幼儿对书本知识的掌握。5、稳定发展期(1956 ~ 1989)《保育大纲》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需求,文部省在 1956 年又制定了《幼儿园教育大纲》,目的是使幼儿园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相衔接,这个纲领不再大量参考外国的幼儿教育方式,而是根据自身国情研究制定出来的,并且作为了国定标准,具有法律效力。这个时期的保育内容项目的划分一改传统的方式,开始按领域划分,主要分为六个领域即健康、社会、自然、言语、音乐、绘画制作。二、日本学前教育的特点1、幼保相结合体制前面提到了日本的学前教育幼儿园和保育所两种形式,逐渐形成了幼保二元化体制。幼儿园和保育所有着一定的区别,首先它们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第二在招收对象的年龄范围上,幼儿园为 3 ~ 6 岁幼儿,保育所为 0 ~ 6 岁幼儿。第三入学时间和保育时间有所差别,幼儿园每年 4 月开学,每天为 4 小时,有寒暑假,保育所随时开放,每天为 8 小时,无寒暑假。第四幼儿园收到的国家公费补助少,学费较贵,而保育所有着一定的公费补贴,收费较低。此外,保育所的教育水准要低于比幼儿园。目前在日本,虽然幼保二元一体化没有完全实现,但是两者的教育内容经过这些年都发生了变化,越发融合,一体化的趋势也日渐明朗。2、治教促教法律化纵观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个不断使其实现法制化的过程,政府通过对相关条例条令的修改完善,支持并促进着学期教育的发展。这些年来,日本政府也在不断探索适合的条例及规章制度,以求寻找的适用于幼儿园管理的,以法律的形式支持幼儿园教育。自 90 年代后,由于少子化、核心家庭化、都市化、信息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文部省先后颁布了《天使计划》 (1994)、 《幼儿期开始进行心灵教育》 (1999),希望家庭和社区重视对幼儿的教育,与幼儿园及保育所一起,携手共同搞好幼儿的学前教育工作,平衡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形成“育子的社会”。3、重视师资团队力量对于教育的师资力量,日本政府向来很重视,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也不例外。在日本,不管国立、公立或者私立的幼儿园,要想成为一名幼教,都必须是通过当地政府组织的考试获得幼儿园教师从业资格证者。而且教师职业的入门门槛较高,除了要取得幼儿园教师规定的资格证,还必须是是四年制学制的大学毕业生或经过短期大学教育专业毕业后的学生。另外,为了保证教师的能力及水平,会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而且教师资格证是有着有效期的,日本政府从 2009年开始定为 10 年,过期需要重新考取。4、保育教育课程设置日本幼儿园十分注重保育课程的安排,并不断对其进行改革。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前进,使日本的国际交流增多,有着更多的机会学习国外先进的幼儿教育的方式。相对于学业上的教育,日本幼儿园更重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注重对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与生活作风的培养,这些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与其他国家的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不同,日本政府对于幼儿园教育的具体的课程设置与安排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只是对于管理这一块有着严格的规则,这样的化,幼儿园可以按照自己制定好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来设置课程,增加了灵活性和自由性。三、我国从日本学前教育中学到的东西1、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这些年来,国内对于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这一块一直不充足,学前教育经费不够,政府的关注点放在了县城及以上的幼儿园,很多民办幼儿园管理体制存在缺陷。教学质量不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幼儿园的收费却高于公办的幼儿园。对于这一点,政府教育部门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寻找解决的办法。2、完善学前教育立法纵观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历,教育立法这一块的发展缓慢,大多数是改革开放以后才颁布的。虽然九十年代后,我国经济体制变革带动幼儿园的办园体制、投入机制的改变,但是并没有相对应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与之相适应。好在2003年的时候,全国人大的教科文委员会把学前教育立法列入了立法调研计划,开始重视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这一块,并且在 2006 年底正式委托国家教育部开展学前教育法案的研究起草工作,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以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法案。在 2007年 11 月,国家教育部将学前教育立法纳入了今后五年的立法工作重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适用于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法案终将面试。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幼儿师资力量整体水平较低,且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甚至很多幼儿园教师并没有考取教师资格证,这种现象在民办幼儿园中尤其常见。不过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愈发重视,近些年,政府也不断加强对幼儿园教师师资队伍的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势头令人兴尉,相信如果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势头,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会达到新的发展高度。四、结束语通过对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史以及教育特点的分析,不难看出日本重视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特点进行幼儿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及重视对幼儿生活方面的教育。因此,我国在学前教育这一块可以参考学习日本,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并且注重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单纯知识学习课本一成不变的知识。【参考文献】[1] 杨秀云 , 张莅颖 , 邵彩玲 . 日本学前教育现状及启示 [J]. 日本问题研究 , 2014(02).[2] 刘天娥 . 现代日本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 , 2012(02):103-108.[3] 刘

 焱 , 史

 瑾 , 潘月娟 . 世界学前教育排名比较研究及启示 [J]. 学前教育研究 , 2013(02):21-23.[4] 曹 志 祥 . 日 本 学 前 教 育 现 状 及 发 展 趋 势 [J]. 世 界 教 育 信 息 , 2015(05):23-26.[5] 朱永新 . 当代日本幼儿教育 [M]. 山西 : 教育出版社 , 1992.[6] 李永连 . 日本学前教育 [M].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91.万方数据

篇四:日本幼教专业

学前教育简况

  2011 年 11 月 09 日

  日本自 1955 年前后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时间持续近 20 年;1974 年起转入经济稳定发展时期,也是在这一年,日本人均 GDP 突破 4000 美元关口。据统计,1974~1975 年前后,日本学前教育的毛入园率(3~5 岁儿童)整体上达到 61%,其中 5 岁儿童的毛入园率为 87%(其中幼稚园的毛入园率占 64%、保育所的毛入园率占 23%),4 岁儿童的毛入园率为 72%(其中幼稚园的毛入园率占 48%、保育所的毛入园率占 24%),3 岁儿童的毛入园率为 25%(其中幼稚园的毛入园率占 6%、保育所的毛入园率占 19%)。幼稚园的生师比为28:1;公立幼稚园的财政投入约占 91%,家庭负担约占 7%,其他占 2%;私立幼稚园的财政投入约占 9%,家庭负担约占 78%,其他占 13%;幼稚园教育费占学校教育费总额(不含教育行政费、社会教育费)的 3.7%(义务教育费占 56.1%、高中教育费占 18.5%、高等教育费占 19.6%、其他学校教育费占 2%)。

  2008 年度,日本学前教育的毛入园率(3~5 岁儿童)整体上达到 91.3%,其中 5 岁儿童的毛入园率为 97.8%(其中幼稚园的毛入园率占 57%、保育所的毛入园率占 40.8%),4岁儿童的毛入园率为 95.9%(其中幼稚园的毛入园率占 54.6%、保育所的毛入园率占41.3%),3 岁儿童的毛入园率为 79.8%(其中幼稚园的毛入园率占 39.9%、保育所的毛入园率占 39 29%)。幼稚园的生师比为 15:1;公立幼稚园的财政投入约占 84.6%,家庭负担约占 15.4%;私立幼稚园的财政投入约占 44.1%(国家 8.5%、地方政府 35.6%[其中都道府县一级政府的私学资助占 28.8%]),家庭负担约占 55.9%;幼稚园教育费占学校教育费总额(不含教育行政费、社会教育费)的 4%(义务教育费占 43.5%、高中教育费占 16.3%、高等教育费占 32.6%、其他学校教育费占 3.6%)。

  日本的学前教育在 2006 年以前主要由文部科学省管辖的幼稚园(对象为 3~5 岁儿童)和厚生劳动省管辖的保育所(对象为 6 个月~5 岁的婴幼儿)承担。在此基础上,2006 年又增加了由文部科学省和厚生劳动省共同管辖的“认定型儿童园”,目的是加强保育与幼儿教育的协作,同时缓解“入托难”和“入园难”的矛盾。目前,“认定型儿童园”,共有四种类型:保幼结合型、以幼为主兼具保育功能、以保为主兼具幼教功能、地方裁定型(未经文部科学省和厚生劳动省的认定、由地方政府批准的暂时性保育设施,如父母临时有事,无法照看儿童时等)。

  关于幼稚园与保育所的职能区分,按照 1963 年文部省和厚生省的主管局长达成的共识,日本的幼稚园是以对幼儿实施学校教育为目的,保育所是以对缺乏保育条件(因父母就业等原因,平日无法确保儿童的养育条件)的儿童实施保育为目的。因此,从狭义上的学前教育而言,日本的学前教育主要是由幼稚园负责实施的。早在 1956 年底,文部省就制定并颁布了日本的《幼稚园设置法》,就幼稚园的设置审批、班级编排、教职员配置、教学大纲、园舍建设、设施设备、操场等都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和要求。

 根据相关法令的规定,文部科学省负责日本幼稚园发展规划和政策标准的制订并在财政上对全国幼稚园的发展予以资助,同时文部科学省还负责国立幼稚园的设置与运营;地方政府的教育委员会负责公立幼稚园的设置与运营;地方政府还负责私立幼稚园的审批和予以相应的资助,举办私立幼稚园的学校法人负责私立幼稚园的日常运营。

  2008 年度,日本共有 13626 所幼稚园,其中国立的为 49 所(占 0.4%)、公立的为5301 所(占 38.9%)、私立的为 8276 所(占 60.7%);专职教师为 111223 人,均持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同时还有 72.7%的教师持有保育士资格(注:由厚生劳动省颁发的保育所专职人员的资格证书)。国立和公立幼稚园教师具有教育公务员身份(由于国立幼稚园基本上是国立大学附属性质,因此在 2004 年日本国立大学实施法人化改革后,目前为大学法人所属教师身份),其待遇等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公务员法确定。

  按照《幼稚园设置法》和《教师资格证书法》等法律规定,幼稚园新任教师和 10 年教龄的教师以及园长等管理人员均要参加各级教育委员会举办的研修培训活动,新任教师在工作的第一年需参加的研修培训活动一般不少于 20 天,其中在工作的幼儿园和外部的研修培训各为 10 天以上。培训的内容包括幼儿的理解、安全指导、公务员伦理、与家长和社区的合作、幼儿指导方案的制订等内容。各级教育委员会的教育培训中心负责新任教师及 10 年教龄的教师的研修培训工作。

 作者 :中国驻日本使馆教育处 李春生(编译)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2011 年第 10 期(上)

 责任编辑 :张春玲

篇五:日本幼教专业

学前教育 第六章 日本学前教育

 日本概况 

 日本位于欧亚大陆东侧,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领土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等四个大岛及附近的许多小岛(3900多个)所组成,面积为37.7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4亿,国土窄小,物产资源贫乏。从历史文化形成来看,日本深受佛教、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教育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在其历史进程中,其具体形态却是依据日本的国情而演变的,有日本自身的特征。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迅速崛起,实现现代化,令世界大为震惊。日本现代化成功的秘诀归根结底是日本大力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拥有一大批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各类人才。当今的日本教育堪称世界一流,中小学基本普及,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

 日本地图

 日本国旗与国花 国旗:白色衬底象征纯洁,红日居中象征忠诚。

 国花:樱花(国民和世界大部分人认为,也是日本的象征);菊花(天皇认定);梅花(前日本国花)。

  政治:现行《日本国宪法》于1947年5月3日实施。宪法规定,国家实行以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天皇为日本国和日本国民总体的象征,无权参与国政。

  议会泛称国会,由众、参两院组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和唯一立法机关。在权力上,众议院优于参议院。

  内阁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首相由国会提名,天皇任命,其他内阁成员由首相任免,天皇认证。

  日本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下属各级法院。

 政治概况

  经济:日本是一个经济强国。矿产资源贫乏,除煤、锌有少量储藏外,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主要资源依赖进口的程度为:煤95.2%,石油99.7%,天然气96.4%,铁矿石100%,铜99.8%,铝矾土100%,铅矿石94.9%,镍矿石100%,磷矿石100%,锌矿石85.2%。森林面积2464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66.6%,但木材55.1%依赖进口,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水力资源丰富,水力发电量约占发电总量的35%。近海渔业资源丰富。工业高度发达,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

  经济概况

 第六章 日本学前教育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第二节

  日本学前教育现状

 第三节

  日本学前教育改革动向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 日本在明治维新前没有特定的学前教育机构和设施,7岁前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接受教育。

  西方“文明开化”政策和自由主义教育思想传入日本的背景下,日本模仿欧美国家开始设立幼儿园,出现了学前教育的公共教育机构。

  明治期间(1876年)第一所幼儿园在东京创立。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 一、战前日本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 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学制令》,这是日本近代学校制度的发端,标志着日本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是日本近代教育史上的第一教育改革。

  《学制令》规定设立幼稚小学,招6岁以下的幼儿,但由于日本传统观念和政府重点放在义务教育,幼稚小学实际未能及时弱势。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 1876年,文部省决定成立以培养幼教师资为目的的东京女子师范学校,并建议女子师范学校内建立附属幼儿园。于是,日本第一个学前教育机构——东京女子师范附属幼儿园正式开办。招收3-6岁的幼儿,依据年龄分班。

  该幼儿园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实际教育工作完全受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德观点的影响,以“恩物”为教材进行教育,按科目分类教学,开设的科目有:生活、美感和知识等。

  由于这一时期政府尚未通过幼儿园的任何法律,因此这个幼儿园制定的“保育要旨”和“项目”等被作为通用标准,为后来日本各地幼儿园所效仿。

  1899年,文部省制定《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幼儿园的规则大体确定。此后,成立幼儿园须查核后才能设立。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 为了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1884年文部省实行了奖励开设简易幼儿园的办法。但随着妇女就业人数增加,简易幼儿园仍不能解决所有孩子的入园问题。因此,一些慈善性质的机构、福利团体和私人组织开设了托儿所(或称保育所)。

  1890年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的第一间托儿所在新泻市成立,其由民间人士赤泽钟美夫妇出于慈善动机开办,专为贫民子女服务。

  1894年大日本纺织公司为照顾员工的孩子,分别在东京和深川的工厂附设了托儿所。

  1899年在东京一个贫民区设立了“双叶幼儿园”,该幼儿园历经百余年,至今仍存在,但改名为“双叶托儿所”。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 一战后,为照顾就业家庭的幼儿,政府投入经济扶持,设立更多的托儿所。1919年,第一所公立托儿所在大阪设立。

  托儿所的课程大部分参照幼儿园,目标在于照顾就业家庭的子女,而提供良好的环境、良好的教育是其次。未规定工作人员的最低资格限度,任何人都可以在托儿所工作。

  这一时期,日本对幼儿园的发展采取采取任其自由发展、不干涉的灵活政策,对师资条件和教育内容不作统一规定,给幼儿园以很多自由。这种政策持续很长时间,成为日本幼儿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 日本一向有重视幼教师资培养的传统,幼儿园和保育所的教师均称为“保姆”。

  早在1882年文部省就规定幼儿园的保姆必须是“具有小学教育资格的女子,或是得到其他府县知事许可者”。而到了这时期,出现了三种类型的保姆培养机关:

  以东京女子师范学校开设的保姆练习科的方式进行培养。

  利用类似保姆见习生的简易方法进行培养。

  基督教系统创办的保姆培养机构。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 20世纪,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在欧美兴起,在新兴的自由主义教育理论影响下,一些受西方影响的人士提出了与西方新教育相呼应的自由主义保育思想。

  随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和方法传入日本,在日本幼教界得到了普遍重视和广泛传播。同时,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和美国教育家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等先后传入日本。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 20世纪初期日本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日趋灵活,形式趋于多元化。学前教育实践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开始探索和尝试更适合日本国情的新方法、新路子。

  1907年,日本教育家谷本富发表演讲,宣称儿童是一个有独立意志、独立人格的独立体,不应由成人随意摆布;幼儿园是幼儿自由游戏的场所;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必须以“遵循自然”为原则。1908年,与人合作《幼儿教育法》,系统阐述了以游戏为中心,立足自然主义教育原则的幼儿教育体系。

  1917年,土传五郎提倡“律动游戏”、“表演游戏”,打破了历来集体游戏中只模仿成人,缺乏节奏感的做法,使表演游戏符合幼儿特点。

  这一阶段的学前教育内容还提出利用大自然的条件组织院外教育。教学方法提倡分组教学法。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 1926年,文部省正式制定了《幼儿园令》,是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独立的法令。

  《幼儿园令》的颁布使日本的学前教育逐渐趋于制度化,大大促进了幼儿园的发展。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 二、战后日本学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 日本幼儿园和保育所在战后的废墟上得到迅速普及的主要原因:

  一是 法律、法规的保证  《教育基本法》以及第二次教育改革总纲《学校教育法》,提出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和平国家与社会的建设者”。

  《 学校教育法 》日本战后最重要的教育立法之一。规定幼儿园是受文部省管辖的正规“学校”,以3岁至小学前的幼儿为教育对象。以“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给予幼儿适当的环境,促进其身心发展”为目的。规定了实现教育的五项目标及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 《儿童福利设施最低基准》详细规定了保育所的细则,为保育所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 二是 经济上的保障  1946年公布的《生活保护法》规定保育所得费用由国库负担80%,由府县负担10%。

  1974年制定公布的《儿童福利法》强调保障所有儿童的福利,宣布将战前的“托儿所”改名为“保育所”,受厚生省管辖,并规定保育所是受保护者之委托,以保护婴幼儿为目的的福利机构。要求保育所继承战前托儿所的特点,收容家庭保育有困难的贫民婴幼儿。

  三是 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大大增加  人口急增,婴儿出生率大幅提高,客观上促进学前教育普及和发展。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 1948年文部省颁发了第一个由国家制定的幼儿教育指南——《保育大纲》,指明幼儿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对战后日本的幼儿教育产生很大影响。

  《保育大纲》的指导思想来自美国流行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由教育思想,主张实行综合教育,注重幼儿的本能需要,从儿童的兴趣和要求出发,强调自由发展和自发活动。

  《保育大纲》在教育方法上主张儿童在幼儿园的生活应以游戏为主,不做课程安排,不要求将一天的时间分为各特定作业的活动时间,但要求教师必须细心观察每个儿童,给以必要的启发和适当指导,保证儿童在身体、情感、社会等方面得到合理的发展。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 1948年,厚生省同时公布了《儿童福利法施行令》和《儿童福利法实施规则》,规定称保育所的保教人员为“保姆“。

  1949年,文部省公布了《教谕许可法》及《教谕许可法施行令》,将幼儿园的保姆该称为“教谕”和“助教谕”,与小学教师是同级人员,并对“教谕”的任免作了具体规定。

  幼儿园教谕资格证书的主要内容有普通资格证书(教谕)和临时资格证书(助教谕)两种。

  教谕资格证书的取得途径:

  ①文部大臣认定的培训机构学完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者,可直接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一般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可获一级证书;短期大学毕业可获二级证书。)

  ②在职教育的途径。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 50年代,日本开始注重英才教育和早期智力开发,在小学阶段就建立了严格的考试制度。

 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文部省于1956年将《保育大纲》作了修改,并改称为《幼儿园教育大纲》,强调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一贯性,突出幼小衔接,幼儿园教育课程内容设计小学化,幼儿园教育严重小学化。这种早期教育的方式引发激烈争论,幼儿教育研究呈现活跃状态,在早期智力开发、幼保一元化、幼小衔接、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联系、幼儿教育与终生教育的关系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 1964年文部省配合“人才开发”政策再次修订并颁布《幼儿园教育大纲》,纠正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偏差,重新要求根据幼儿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全面发展教育,保持幼儿园教育的独特性,注意幼小区别。

  《幼儿园教育大纲》规定了60年代以来日本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方针,教育内容概括为健康、社会、自然、语言、音乐、韵律、绘画手工6个方面。但是《幼儿园教育大纲》又在一定程度上走上了对智育认识不足的另一个极端。

 从世界范围来看,60年代各国普遍开始重视教育机会均等和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等问题。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 1964年,日本开始实行第一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又称七年计划),旨在提高5岁幼儿入园率,明确要求使一万人以上的市、镇、村幼儿人员园率达到60%。结果,1971年的幼儿入园率达到了63.5%,振兴计划完全实现。

  1971年,中央教育审议会向文部大臣提交了《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备的基本政策》,提出了“政府基本政策实施计划”,要求从1972年开始实行第二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又称十年计划),旨在提高4-5岁幼儿的入园率,要求到1982年实现4-5岁幼儿全部入幼儿园或保育所。

  ……  至此,日本学前教育的水平已跻身少数最发达国家之列。

 第二节

  日本学前教育现状  日本的教育具有特殊的东西方混合性。二战以前,日本的教育行政是极端的中央集权制。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教育行政为样本的教育行政,施行地方分权制。

  一、日本教育行政和学前教育机构  日本现行的教育行政制度是依据民主政治的原则和地方自治的原则建立的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系统,实行中央指导下的地方分权制。教育行政部门分为国家行政和地方公共团体两个层次,前者称为中央教育行政,后者称地方教育行政,中央教育行政和地方教育行政相互合作。

  中央教育行政机关是“文部省”。

 地方教育由地方公共团体实行自治,教育行政机关为教育委员会。

 第二节

  日本学前教育现状  学制:按照教育机会均等原则,建立了“六三三四制”的单轨学制,义务教育年限从6年延长到9年。

  幼儿园:归文部省,据《学校教育法》设立,招收3-6岁儿童,主要任务是教育,按照《幼儿园教育纲要》进行。收费贵,学年制,教育水准较高。

  保育所:属厚生省,据《儿童福利法》设立,招收0-6岁幼儿。主要任务是保育,按照《保育所保育指南》施行。收费低廉,随时入学,教育水准相对低。

  国立幼儿园的经费由国家负担,公立幼儿园由地方政府支持,私立幼儿园则由设立幼儿园的团体或个人负责。由于幼儿园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父母必须负担学费,费用的多少视幼儿园性质而定。

  1985年,日本共有保育所22904所。

 第二节

  日本学前教育现状

 第二节

  日本学前教育现状  二、 《 幼儿园教育大纲 》 的颁布和实施  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前教育的目标重点放在智力开发、道德修养、人格形成、人际关系以及基本生活习惯的培养上。

  1990 年4月,新的《幼儿园教育大纲》颁布实施。《大纲》的教育目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都是从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的角度来设计的。

  《大纲》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三个...

篇六:日本幼教专业

190

 2014.12下2014年12月(下)教育管理浅析日本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杜思宇(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摘要:日本的学前教育水平在世界上来说居于领先地位,当然,这一方面与其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与领导部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及日本学前教育机构本身的特点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特色、教育情况和师资特色这几方面的介绍,探讨日本学前教育的特点以及对在我国进行学前教育有哪些启示。关键词:日本;学前教育;管理特色;师资特色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009(2014)24-0190-01一、日本学前教育的特点(一)日本学前教育的管理特色以法律手段规范幼儿园,为创造安全基地提供保障是日本学前教育重要的管理特色。日本是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各行各业都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范与制约,干什么事情都必须有法律依据。日本很早就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大作用,很注重学前教育立法。早在1889年,日本就制定了幼儿园规则,明确规定了幼儿教育的目标;随后又制定出一系列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学前教育立法。日本的学前教育立法使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了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日本幼儿园实行的是“双轨制”,其中一轨是幼稚园,它由文部省管辖,主要招收的是3—5岁幼儿,是对学龄前儿童实施正规学前教育的机构;而另一轨是保育园,是由厚生省管辖,主要招收0—5岁幼儿,是专门对家人照看有困难的儿童实施保育并兼事学前教育的社会福利设施。此外,日本学前教育机构在管理体制方面也表现出了它的优点,与以中央集权制为特征的中国学前教育机构相比,日本教育部门采用的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做法,一方面加强统一管理,另一方面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性,这种灵活的做法对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二)日本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情况1、学前教育的课程观。日本是一个特别善于吸取他国长处的国家,日本的文化就是如此,具有很强的开放兼容性,表现在对外来文化没有排斥感,乐于吸收。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改造,使之符合本民族发展需要。在学前教育方面,日本由于起步较晚,最初都是照搬国外经验,其后随着学前教育的深入发展,在博采各家之长的同时,注意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符合自己国情的学前教育体系。总之,日本民族是一个既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又长于创造性运用传统文化,而不为传统所桎梏的民族。2、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组织特色。(1)寓教育于生活中,制定严谨的生活规范:日本特别重视围绕儿童周围生活进行教育,教师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对儿童进行忍耐力的训练和教育。例如,在寒冷的冬季,也鼓励儿童打赤脚、穿露出大腿的短裤或短裙,养成薄穿少戴的习惯,锻炼御寒的能力,增强抵抗力。同时,日本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有着众多礼仪要求,如出席不同的场合穿着不同的衣服,进入室内换上拖鞋等,这些礼仪规范不仅要求成人遵守,对幼稚园的孩子也同样要求。(2)尊重热爱儿童,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但是,如何让花朵绚烂绽放,是每一个教育者都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国家在制定教育法律法规时必须予以考虑的。日本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日本政府于1951年5月5日制订了《儿童宪章》,庄严宣布“儿童应作为人受到尊重,儿童应作为社会之一员受到尊重,”并具体规定了一系列条例,来保障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同时,日本特别重视秩序感的形成,日本的幼稚园就存在着很强烈的秩序感,在园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方便、适宜的环境,孩子们需要遵守其中的规则,但这些规则不会给孩子带来任何压力,也不会因遵守规则而扼杀了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每个孩子都能够真实的表现,自由的成长。(3)以游戏为中心,注重智力开发:日本幼儿园特别重视游戏活动,利用各种资源,广泛开展室内外各种游戏活动。例如,在开展商店游戏时,教师和儿童一起制作商品、货币,游戏时大家各自扮演角色,充当“售货员”,“顾客”,按自己的意愿设定情节。使教师和儿童达到充分互动。(三)日本学前教育机构的师资特色日本历来重视教师的素质,日本政府认为,学前教育能否搞好,最主要最关键的问题也是师资问题。因此,日本政府对于幼儿教育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日本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素质起点较高,均为高中毕业,这一起点有利于对教师既广且博的要求,并且,日本幼儿园对教师的职后进修是有要求的,其一是在园工作年限,至少五年以上,其二是工作表现,必须是“优异成绩”,这两点都值得我们借鉴。二、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分析了日本学前教育的特色,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值得从事和关心幼教工作的人深思。(一)举国上下重视学前教育,教育立法完善如前所述,日本重视立法,回顾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实际上也就是不断实现法制化的过程。回顾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教育立法在八十年代前几乎是空白。所喜的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国家、社会和家庭愈来愈重视学前教育。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立法的宣传力度不够,法律法规没有被群众广泛了解,许多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对此也是一知半解。社会和家庭虽然重视对幼儿的教育,但大多数人不了解正确的教育方法,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不能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对子女溺爱,由此引发了独生子女的许多特殊的问题。(二)学前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符合时代要求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广泛提倡终身教育,日本在教育终身化大潮的冲击下提出了要建立具有尊重个性而又富于丰富多彩教育方式的终身教育问题,学前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准备,而已成为奠定整个人生教育基础的教育。我国学前教育的内容自五十年代是学习苏联的,改革开放以后,学前教育的改革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当前提出的素质教育要从小抓起,更激励了学前教育理论的探索研究。(三)对幼儿教师的要求非常严格,重视在职培训日本学前教师基本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而且都要参加在职培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与日本相比,我国幼儿教师学历水平还比较低,不少幼师毕业生刚刚工作就参加自考大专的学习,一次报三、五门课,在学习大专的两三年内,根本没有心思放在幼儿身上,也根本不注重提高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这种情况影响了我国幼教质量的提高,影响幼儿的素质教育,今后应在此方面加强立法和具体措施的制定,以期提高教师质量。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对幼儿园教师职后的教育做一些必要的规定,使她们在拿到高一级文凭时也具有相应的知识、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对幼教事业、对幼儿的发展才真正有益。(四)重视家庭、学前教育机构和地区社会的联系和合作。家庭、学前教育机构、地区社会都有着不同的教育功能和教育内容,这三方面的充分合作将更大地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日本特别重视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求地区社会积极参与,共同举办各种座谈会、父母研讨会等,以交流各种信息,研究婴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及解决方法等。这种将整个地区社会动员起来,通过与家庭、学前教育机构携手,三位一体去培养儿童的作法,无疑是极为有效的。总之,日本的学前教育比我们起步早,发展快,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我们应从中吸取经验,避免失误使我们学前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参考文献:[1]李永连.日本学前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李永连.当代日本幼儿教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3]霍力岩.学前比较教育学[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1995.

 浅析日本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浅析日本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作者:杜思宇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00刊名:品牌英文刊名:Brand年,卷(期):

 引用本文格式:杜思宇 浅析日本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期刊论文]-品牌 2014(12)2014(12)

篇七:日本幼教专业

第 25卷第 10期 2010年 10月do: i 10 . 3969/ j . issn . 1673- 2006 . 2010 . 10 . 026宿 州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Vo. l 25 , No . 10Oct . 2010日本幼师职前培养、 选拔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诸  园摘要: 我国高师学前专业教育部分承担了基层幼儿园师资培养的任务, 对其培养模式的探索一直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而战后, 日本建立的一系列幼儿教师培养选拔制度, 有效保障和促进了日本幼儿教育的发展, 其在幼师职前培养、 选拔制度方面的经验对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启示。关键词: 日本幼儿教育; 职前培养; 选拔制度; 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 G619. 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 2006(2010) 10- 0083- 041, 吴 玲2( 1 . 安庆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 安徽 安庆 246133 ; 2 . 安徽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3)收稿日期: 2010- 03- 11作者简介: 诸园 ( 1980- ), 女, 安徽安庆人, 讲师, 研究方向: 学前教育基本理论 。1日本幼师职前培养制度1947年, 日本公布了学校教育法, 将幼儿园纳入到学校教育的体系中, 使得社会地位低下、 社会认同度低的幼儿教师被正式纳入教师行列, 这正是促进战后日本幼儿教育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1949年, 为了提高和保障教师的素质, 日本公布了教育职员许可法和教育职员许可法施行规则, 规范了教师资格。目前, 幼儿教师许可证主要包括专修许可证、 一种许可证和二种许可证 3种资格证书, 一是根据许可证的种类, 达到规定的学历要求, 并且在文部科学大臣认定的大学修完相应种类的许可证所要求的规定学分, 即在大学取得幼儿教师资格[ 1]; 二是参加黑彩未使用矿物颜料, 而是巧妙地利用了渗碳工艺中炭黑的自然效果, 即陶器从窑内取出, 贴上木条,木条遇热产生富含碳元素的黑烟, 黑烟中微小炭颗粒逐步渗入陶器表层, 冷却之后形成所谓的  黑彩 有红色是刻意而为之, 其他颜色则是偶然形成, 其中必然承载着原始宗教萌芽阶段的生命象征意义。[ 18]。因此, 我们推论, 至少在双墩彩陶早期, 只由于双墩遗址发掘区域只是当时的一个垃圾堆放区, 受此限制, 只有极少量的独立器物可以被确认为宗教祭祀物品, 但加上同期同类文化的证明, 以及双墩刻划符号和男根支柱的辅助, 我们可以推测在双墩新石器时期原始宗教已经产生, 并由自然崇拜与生殖崇拜及图腾崇拜交织发展, 并渗透到双墩造物艺术的方方面面。参考文献:[ 1]苏秉琦.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M ].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9 : 85- 108.[ 2]哈里森. 古代艺术与仪式 [M ]. 北京: 三联书店, 2008: 27.[ 3]弗雷泽. 金枝 [M ]. 刘魁立, 译. 北京: 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 4]李修松. 上古时期中国东南地区的太阳崇拜 [ J]. 历史研究, 2002 , ( 2): 20- 32.[ 5]徐大立. 试析双墩遗址植物类刻划符号 [ J]. 东南文化,2006( 6): 68- 72 .[ 6]何星亮. 半坡鱼纹是图腾标志, 还是女阴象征 [ J]. 中原文物, 1996( 3): 63- 69.[ 7]李子伟.  华胥履迹优義 [ A]. 张俊宗. 陇古文化论丛[ C]. 兰州: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4: 134.[ 8]诸葛铠. 中国早期造物思想的朴素本质与宗教意识的交织 [ J].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科版, 2003 , ( 11): 85- 89.[ 9]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蚌埠市博物馆. 蚌埠双墩 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R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480- 579.[ 10]严文明. 甘肃彩陶的源流 [ J]. 文物, 1978( 10): 63 .[ 11]江林昌. 楚辞中所见夏殷氏族图腾考 [ J]. 东南文化,1994( 6): 31- 41.[ 12]朱狄. 原始文化研究: 对审美发生问题的思考 [M ]. 北京: 三联书店, 1988.[ 13]霭理士. 性心理学 [M ].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88: 67.[ 14]特纳. 象征之林  恩登布人仪式散论 [M ]. 上海: 商务印书馆, 2006 : 19 .[ 15]何星亮. 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 [M ].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2: 103.[ 16]林惠祥. 人类文化学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6: 294 .[ 17]宋兆麟. 中国生育、 性、 巫术 [M ]. 台湾: 台湾汉忠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7 .[ 18]董俊卿. 双墩彩陶颜料来源的测试研究 [ J]. 岩矿测试.2007, ( 2): 13- 16.83

 都道府县举办的教育职员检定考试, 并合格。   表 1教师职业的意义 ( 2学分 )、 教育基础理论 ( 6学分 )、 课程及教法 ( 18 学分 )、 学生指导、 教育心理咨询及毕业指导 ( 2学分 )、 综合演习 ( 2学分 )、 教育实习 ( 5学分 )学 科 教 育( 6学分 )教师职业或教师职业或学科科目 ( 10学分 )必修课教 师 职 业( 35学分)语文、 算术、 生活、 音 乐、 图画、 体育(共 6学分 )选修课学 科 科 目( 10学分)  教育职员许可法第 5条对取得幼儿教师的各种许可证的屡修标准和最低学分数作出了相关规定,一种许可证的授予对象是具备学士学位的本科生(不论专业 ), 并且修满规定学分的学习者; 二种许可证授予对象是具备短期大学的学历, 或在大学 (不论专业 )学习两年以上并超过 62学分, 且修满教师许可证规定学分的学习者。教育职员许可法中幼儿教师一种许可证的课程设置与履修标准规定, 幼儿教师培养课程最低履修学分为必修课的教师职业 ( 35学分 )、 学科教育 ( 6学分 ), 选修课 ( 10学分 ) (表 1)2 日本幼儿教师的选拔录用制度  公立幼儿园的教师录用必须经过 幼儿教师候选者选拔考试, 各县的选拔考试的形式、 内容、 难易程度虽然有所不同, 但大体内容如表 23 日本幼师职前培养、 选拔制度的特点  日本为了保证幼儿教师具备基本的素质要求,在职前培养和选拔制度中有其鲜明的特点。首先,[ 2]。[ 2]。从课程结构看, 必修课的教师职业科目占全部课程70 %, 学科教育占全部课时 10 %, 选修课占 20 %, 这里, 教师职业科目紧紧围绕职业道德培养、 广泛的知识修养以及理解儿童, 支持并促进儿童发展; 选修课占有一定比例, 为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及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其次, 从课程范围来看, 课程不仅有常规的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还涉及到教师职业思想的培养, 人文、 自然、 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知识, 以及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所必须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等, 课程设置的跨度很广。最后, 从课程权重上看, 权重最高的是教师职业课程, 而在教师职业课程中, 课程及教法占 51 %, 教育基础理论占17 %, 教育实习占 14 % , 教育职业的意义、 学生指导、 教育心理咨询及毕业指导、 综合演习均占 6 %。在学科科目的 6个学分中, 语文、 算术、 生活、 音乐、图画、 体育均各占 1个学分。可以看出, 日本幼师课程中更为重视教师职业课程, 学科课程显然比重较小。同时, 课程将实践性和理论性并重, 理论课程上, 较为重视课程及教法和教育理论; 实践课程上,重视教育实习和综合演习。然而, 艺体类课程在日本却并不作为主导课程设置, 与人文、 社科、 自然科学知识一起作为幼师生的一项基本技能课程开设,与我国有大不同。从选拔制度看, 日本更注重将幼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文史知识作为考核的重点, 着重考查幼师生对职业的理解, 对专业知识的把握, 以及自身的综合内涵与修养, 艺体类课程并不作为第一轮选拔的必备内容。这种选拔内容的设置与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规定的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健康、 语言、 社会、 科学、 艺术相吻合。表 2 全都府县幼儿教师候选者选拔考试内容第一次选拔考试(笔试 )基础知识人文科学国语、 历史、 地理、 英语、 伦理社会科学政治、 经济 (中学和高中内容)数学、 理科 (中学和高中内容)时事、 随笔、 经历等, 教师的抱负及为了胜任教师而必备的心理素质教育概念、 教育史、 教育法规、 教育制度自然科学论文教师职业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原理及过程儿童心理学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专业知识幼儿教育西洋、 日本幼儿教育史、 幼儿园教育要领健康、 人际关系、 环境、 语言、 表现幼儿园驾驭要领的健康、 人际关系、 环境、 语言、 表现 5个领域的特征、 意义、 内容及方法, 还有上述 5个领域的综合内容第二次选拔面试了解性格、 专业特长、 幼儿园的原则等艺体技能画画、 音乐、 钢琴等体验参考体验证明84

 4 对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启示4 . 1 调整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适应学习者个体和社会发展需要纵观世界高等学校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通常把各种目标划归三个来源, 一是学科专家的建议; 二是学习者的个体发展需要; 三是学习者的社会发展需要[ 3]。下面主要从学习者的个体和社会发展需要来探讨。长期以来, 高师学前专业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能力, 这种培养模式已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急需建立一种多层次、 多形式、 多元开放的培养目标, 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 学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 培养具备崇高职业道德和扎实专业知识、 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学前教育专门人才个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职业, 在专业社会学中, 对于专门职业这一概念有两种不同的界定: 一种是把专业界定为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服务理想的职业群体; 另一种是把专业界定为对自身职业具有控制权的职业群体为一类专业人员, 需要他们能够信守教育理想, 献身教育工作; 强调专业的知识与技能, 参与专业决定,负起专业责任; 具有从多个角度观察、 分析问题, 应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能力。基于这些认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突出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首先, 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爱的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主线, 作为学前专业的准幼师, 要把尊重幼儿、 关爱幼儿、 热爱幼教事业、 愿意奉献并扎根于幼教事业作为职业道德的首要标准。其次, 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实践能力和广博的社会[ 4]。幼儿教师是一[ 5]。根据这种界定, 可以把幼儿教师视科学知识。日本的幼师选拔中将基础知识中的人文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 将教师职业中的职业基础知识和幼儿园教育中的专业基础知识作为必考科目, 紧扣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 足以说明, 幼儿教师的知识储备是综合的、 全面的。4 . 2 调整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适应时代发展和学前教育改革目前, 由于受 重理论、 轻实践 的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学前专业课程设置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如对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 理论课程比重偏大, 课外实践环节少; 技能类课程比重虽有所增加, 但实际所学与幼儿园教学技能要求有一定差距; 选修课程比重小且内容零散不成体系; 教育见习、 实习时间少。在课程类别结构表 3和课程性质结构表 4中,实践课包括专业实践与实习、 生产劳动、 军训和入学教育三部分, 其中专业实践和实习有 18 . 5学分, 占实践课 ( 35 . 5学分 )的 52 % , 占总学分的 11 %。专业基础课程中, 专业技能课 (器乐、 美术等 )有 16学分, 占专业基础课 ( 40 . 5学分 )的 40 % , 占总学分的9 . 7 % ; 必修课时偏多, 选修课时相对较少。表 3 课程类别结构课程类别学时数比例(% )8 . 2223 . 446 . 04学分数比例(% )9. 7217. 636. 08公共课思想政治理论课204504150162910公共基础课文化素质教育课学科基础课学科基础课1365 . 487. 54. 56专业课专业基础课96927217039 . 0210 . 956 . 8540. 5161035. 5164. 524. 629. 736. 0821. 58100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课合计2405100表 4 课程性质结构学时数比例 (% )18135922405课程性质学分数比例 (% )78. 1221. 82100必修课76 . 1623 . 84100128. 536164. 5选修课合计资料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2008版人才培养方案。因此, 在课程设置中, 首先要求课程结构多样化。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中, 除了开设专业理论课程、 技能课程外, 还应该将人文知识、 社会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等通识课程纳入学前专业的课程体系, 同时要加强专业见习、 实习等课程的设置, 着力培养学生的在园实践能力。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实践性、 经验性很强的专业, 增加专业见习和实习的学分和课时势在必行, 园校协作是学前专业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走出课堂, 走进幼儿园, 在幼儿园的实践教学中完成学分。此外, 课程门类要丰富多样, 将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 适当缩减必修课时, 增加选修课时,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研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 不仅对今后从事一线幼教事业大有裨益, 同时可以拓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覆盖面, 使其服务面加宽, 市场适应性增强, 就业范围扩大。其次课程内容综合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将幼儿教育领域划分为五大领域, 即健康、 科学、 社会、 语言和艺术, 五大领域的划分较之以往学科的划分有了很大的进步, 也就意味着学前专业课程需要综合化。五大领域的课程之间既相互独[ 6]。让学前专业学生85

 立又相互关联, 比如, 科学和语言领域、 语言和艺术领域、 健康和社会领域等时常是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第三, 课程比例协调化。一方面要调整好艺体类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的比例, 从日本全都府县选拔考试内容上...

篇八:日本幼教专业

比较教育

 第三章 日本学前教育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第二节

  日本学前教育现状

 第三节

  日本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 日本在明治维新前没有特定的学前教育机构和设施,7岁前的学前教育主要是 家庭中接受教育。

  西方“文明开化”政策和自由主义教育思想传入日本的背景下,日本模仿欧美国家开始设立幼儿园,出现了学前教育的公共教育机构。

  三次教育改革:明治维新时期的第一次教育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二次教育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第三次教育改革。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一、初创和起步阶段(明治初期——20世纪40年代)

 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扩展海外市场,掠夺延伸至国外,担心成为殖民地,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运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提出“富国强民”、“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始了日本近代教育史上的第一次教育改革。

  发展缓慢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一)创立学前教育机构  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学制令》,这是日本近代学校制度的发端,标志着日本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是日本近代教育史上的第一次教育改革。

  这是日本关于学前教育机构方面的最早规定。但其中关于幼稚学校的规定并没有被人们重视。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 1876年,文部省决定成立以培养幼教师资为目的的东京女子师范学校,并建议女子师范学校内建立附属幼儿园。于是,日本第一个学前教育机构——东京女子师范附属学校幼儿园正式开办。招收3-6岁的幼儿,依据年龄分班。

  该幼儿园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实际教育工作完全受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德观点的影响,以“恩物”为教材进行教育,按科目分类教学,开设的科目有:生活、美感和知识等。

  由于这一时期政府尚未通过幼儿园的任何法律,因此这个幼儿园制定的“保育要旨”和“项目”等被作为通用标准,为后来日本各地幼儿园所效仿。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 为了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1884年文部省实行了奖励开设简易幼儿园的办法。

  简易幼儿园:

  为贫民子女所办的幼儿园,收费低廉,入园者可免费或只交少量入园费。

 

  特点:①设备、园舍等设施简陋,能节省开支;②收费低廉;③对儿童的保育实行不分年龄阶段的集体保育;④适宜于乡村和边远地区幼儿园的普及。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1890年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的第一间托儿所在新泻市成立,其由民间人士赤泽钟美夫妇出于慈善动机开办,专为贫民子女服务。

 正是从赤泽钟美夫妇创办了第一所托儿所开始,日本的学前教育开始存在幼儿园和托儿所两类学前教育机构,到20世纪中期,日本逐渐形成了 幼儿园和托儿所二元并行的学前教育机构,这一体制一直延续至今。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 一战后,为照顾就业家庭的幼儿,政府投入经济扶持,设立更多的托儿所。1919 年, 第一所公立托儿所 在 大阪 设立。

  托儿所的课程大部分参照幼儿园,目标在于照顾就业家庭的子女,而提供良好的环境、良好的教育是其次。未规定工作人员的最低资格限度,任何人都可以在托儿所工作。

  这一时期,日本对幼儿园的发展采取任其自由发展、不干涉的灵活政策,对师资条件和教育内容不作统一规定,给幼儿园以很多自由。这种政策持续很长时间,成为日本幼儿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颁布《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 1899年颁布了《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这是日本政府制定的第一个幼儿园教育法令。它对日本幼儿园的设施、设备、保育内容及保育时间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从而奠定了日本学前教育体制的基础。

 《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在日本学前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奠定了日本学前教育体制的基础,推进了日本学前教育逐步走向制度化。

 (三)颁布《幼儿园令》 1926年4月22日,文部省制定了日本第一部《幼稚园令》,该法令规定幼儿园教育为学校教育中的一环,首次明确了幼儿园在日本教育体制中的位置,规定幼儿园是为父母都从事生产劳动、无暇进行家庭教育的阶层的幼儿而设的保育机构;规定幼儿园保育幼儿身心健康、培养善良性格、辅助家庭教育为目地;放宽了入园年龄的限制。

 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第一个单独的学前教育法令。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二、战后恢复阶段(20世纪40年代--80年代)

 日本幼儿园和保育所在战后的废墟上得到迅速普及主要原因:

  一是法律、法规的保证。

  二是经济上的保障。

  三是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大大增加。

 一是法律、法规的保证。

  《教育基本法》提出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和平国家与社会的建设者”。

  《学校教育法》日本战后最重要的教育立法之一。规定幼儿园是受文部省管辖的正规“学校”,以3岁至小学前的幼儿为教育对象。以“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给予幼儿适当的环境,促进其身心发展”为目的。规定了实现教育的五项目标及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 《儿童福利设施最低基准》详细规定了保育所的细则,为保育所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是经济上的保障。

  1946年公布的《生活保护法》规定保育所的费用由国库负担80%,由府县负担10%。

  1947年制定公布的《儿童福利法》强调保障所有儿童的福利,宣布将战前的“托儿所”改名为“保育所”,受厚生省管辖,并规定保育所是受保护者之委托,以保护婴幼儿为目的的福利机构。要求保育所继承战前托儿所的特点,收容家庭保育有困难的贫民婴幼儿。

 (一)颁布《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 1947年,日本国会通过《教育基本法》(鼓励发展学前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法》(规定幼儿园是受文部省管辖的正规“学校”的一种,以招收3岁至入小学前的幼儿为对象,是学校教育体系的一环)。

  为规范和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1948年,日本文部省遵循《学校教育法》精神,颁布了《保育大纲》。

  作为日本第一个由国家制定的关于学前教育的大纲,彻底清除了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思想。

 (二)制定与修订《保育大纲》

 (二)制定与修订《保育大纲》  1948年文部省颁发了第一个由国家制定的幼儿教育指南——《保育大纲》,指明幼儿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对战后日本的幼儿教育产生很大影响。

  《保育大纲》的指导思想来自美国流行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由教育思想,主张实行综合教育,注重幼儿的本能需要,从儿童的兴趣和要求出发,强调自由发展和自发活动。

  《保育大纲》在教育方法上主张儿童在幼儿园的生活应以游戏为主,不做课程安排,不要求将一天的时间分为各特定作业的活动时间,但要求教师必须细心观察每个儿童,给以必要的启发和适当指导,保证儿童在身体、情感、社会等方面得到合理的发展。

  50年代,日本开始注重英才教育和早期智力开发,在小学阶段就建立了严格的考试制度。

  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文部省于1956年将《保育大纲》作了修改,并改称为《幼儿园教育大纲》,强调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一贯性,突出幼小衔接,幼儿园教育课程内容设计小学化,幼儿园教育严重小学化。这种早期教育的方式引发激烈争论,幼儿教育研究呈现活跃状态,在早期智力开发、幼保一元化、幼小衔接、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联系、幼儿教育与终生教育的关系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二)制定与修订《保育大纲》

  1964年文部省配合“人才开发”政策再次修订并颁布《幼儿园教育大纲》,纠正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偏差,重新要求根据幼儿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全面发展教育,保持幼儿园教育的独特性,注意幼小区别。

  《幼儿园教育大纲》规定了60年代以来日本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方针,教育内容概括为健康、社会、自然、语言、音乐、韵律、绘画手工6个方面。但是《幼儿园教育大纲》又在一定程度上走上了对智育认识不足的另一个极端。

 从世界范围来看,60年代各国普遍开始重视教育机会均等和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等问题。

  (二)制定与修订《保育大纲》

 (三)实施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 1964年,日本开始实行第一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又称七年计划),旨在提高5岁幼儿入园率,明确要求使一万人以上的市、镇、村幼儿人员园率达到60%。结果,1971年的幼儿入园率达到了63.5%,振兴计划完全实现。

  1971年,中央教育审议会向文部大臣提交了《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备的基本政策》,提出了“政府基本政策实施计划”,要求从1972年开始实行第二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又称十年计划),旨在提高4-5岁幼儿的入园率,要求到1982年实现4-5岁幼儿全部入幼儿园或保育所。

  ……  至此,日本学前教育的水平已跻身少数最发达国家之列。

  《儿童福利法》对保育所保育提出了新的规范和要求,该法被誉为是尊重儿童权利和国家负有养育儿童责任的宣言。

  《儿童福利法》将战前各种不同的称呼(如托儿所、保育园等)统称为保育所。

  “ 儿童指导所” (四)颁布《儿童福利法》,制定《保育所保育指南》

  根据《儿童福利法》的规定,日本全国的都道县府或指定城市都设有“儿童指导所”,专门指导儿童的健康和教育等工作。还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很多儿童公园、游戏场、儿童之家、儿童馆的设施,专供儿童游戏和学习。所有这些社区活动设施和自然教育场所对幼儿全是免费的。

 1948年,厚生省同时公布了《儿童福利法施行令》和《儿童福利法实施规则》,规定称保育所的保教人员为“保姆”。

 1949年,文部省公布了《教谕许可法》及《教谕许可法施行令》,将幼儿园的保姆该称为“教谕”和“助教谕”,与小学教师是同级人员,并对“教谕”的任免作了具体规定。

 幼儿园教谕资格证书的主要内容有普通资格证书(教谕)和临时资格证书(助教谕)两种。

 教谕资格证书的取得途径:

 ①文部大臣认定的培训机构学完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者,可直接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②在职教育的途径。

 (四)颁布《儿童福利法》,制定《保育所保育指南》

  《保育所保育指南》指出,由于所接纳的婴幼儿年龄的不同,保育所的教育内容也应有所不同。对2岁以下的幼儿注重生活和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的内容逐渐增加,2岁增加社会教育内容,3岁增加语言教育内容,4岁以上的教育内容和幼儿园的一样。

  《保育所保育指南》标志着日本的保育所制度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对促进日本保育所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颁布《儿童福利法》,制定《保育所保育指南》

 三、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一)两次修订《幼儿园教育大纲》 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前教育的目标重点放在智力开发、道德修养、人格形成、人际关系以及基本生活习惯的培养上。

  1999 年,新的《幼儿园教育大纲》颁布实施。《大纲》的教育目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都是从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的角度来设计的。

 《大纲》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三个基本原理和原则:一是努力促进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二是以游戏指导为中心;三是指导方法必须适合每个幼儿的特点。

 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保育儿童,提供适当的环境,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 幼儿园教育内容改为 “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五个领域P79。(传统:健康、社会、自然、音乐、美术以及语言)

 《大纲》规定了幼儿教育目标具体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为幼儿身心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健康、安全、幸福的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生活习惯和态度; 二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对他人的友爱与信赖之心,启迪自立精神及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三是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启迪丰富的情操和对自然界与周围事物的兴趣与关心; 四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与关心,使幼儿养成积极地听、说、问的态度和对语言的感受力;

 五是培养幼儿创造力,通过各种体验,增加丰富的感性认识.

 大纲要求根据儿童年龄和地区特点制定课程。规定幼儿园每学年教学周数一般不少于39周。幼儿园活动形式以自由活动为主,集体活动也以游戏为主。

 2008年,修订了2000年实施的《幼儿园教育大纲》,修改最多的是人际关系领域,其次是健康领域 。

  增补性质的修改

 (二)制定“天使计划” 1994年联合制定《关于今后为了支援育子而进行施策的基本方向》(“天使计划”),旨在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构建起对育子进行全面支援的社会。

 基本方向及施策重点:

 1、提供支援以缓解家长育子与工作之间的矛盾。

 2、支援家庭育子

 3、改善育子家庭的住宅及生活环境 4、实现宽松式的教育,促使人才的健全育成 5、减轻育子的费用

 (三)修订《教育基本法》  1947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是日本的教育宪法。2006年,新《教育基本法》正式颁布施行,首次专列“幼儿期的教育”这一条款,把幼儿教育纳入法制化轨道,为幼儿教育发展提供完善的法律环境。

  个人主义倾向→国家主义路线  2007年,新颁布《学校教育法》,该法首次陈述了幼儿园教育目标

 (四)继续实施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第三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 1991 年,文部省又策划、制定和公布实施战后第三个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又称十年计划),要求到2001 年,让所有希望入园的 的3-5 岁的幼儿园都能入园。计划提出,国家应尽力对学前教育提供有效的帮助,主要包括:

  ①扩大幼儿园入园奖励补助费的适用范围,  ②增加幼儿园入园奖励补助费的数额,  ③划拨专款确保公立幼儿园园舍设施建设补助费。

 (四)继续实施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 第三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意义:把幼儿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提高幼儿入园...

篇九:日本幼教专业

○九年五月号下半月当代日本幼儿园教育分为 “健康”(幼儿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环境”(幼儿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语言”(幼儿语言的获得)

 和 “表现”(幼儿的感性和表现)

 五大领域。

 所谓表现, 是指幼儿用具有自身特点的方式来表现所感和所想, 从而形成丰富的感性和表现力, 丰富创造性。一、 幼儿教育领域划分的历史演变过程日本 《幼儿园教育要领》 的前身是作为日本第一部幼儿教育纲要于1948年3月颁布的 《保育要领》, 当时的教育内容是按照 “项目” 而不是 “领域” 划分的, 共分为参观、 韵律、 休息、 自由游戏、 音乐、 谈话、 绘画、 制作、 观察自然、 游戏 (模仿游戏、 戏剧游戏、 偶人游戏)、 健康保育、节日活动12项内容。〔1〕为使零散的内容集中且与小学的教学内容相统一, 1956年颁布的 《幼儿园教育要领》 将 “项目” 改成了 “领域”, 分为 “健康”、“社会”、“自然”、“语言”、“音乐” 和 “美工” 六大领域。

 1964年文部省对《幼儿园教育要领》 进行了第一次修订, 领域的划分没有变化, 主要在 《保育要领》 列出的各领域理想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各领域的教育目标。

 这一 《幼儿园教育要领》施行了20多年。

 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 1989年文部省又对它进行了重新修订, 将原来的六大领域内容精炼为 “健康”、“语言”、“人际关系”、“环境” 和 “表现” 五大领域, 以突出 “对人关系能力”、“对物关系能力” 及 “感受性和创造性”。

 1998年, 日本政府颁布了经过第三次修订的 《幼儿园教育要领》, 并于2000年起实施至今。

 新的 《幼儿园教育要领》 对教育内容的划分未做调整, 日本幼儿园如今仍按照上述五大领域对幼儿进行教育。二、 表现领域的产生背景及其教育要旨日本幼儿园表现领域教育的产生与现代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端、 幼儿园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以及小学教育改革的一致性要求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 从社会环境的变化来看, 1872年的第一次教育改革和1947年的第二次教育改革在使日本现代化受益匪浅的同时, 教育数量的扩大也带来偏重智育、 注重学历的社会风气, 儿童个性的发展受到压抑和摧残, 出现了儿童自杀、 逃学、 欺侮人、 校内暴力、 青少年犯罪等各种现象。

 同时, 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 孩子们原本可以利用来自由玩耍的场所减少了。

 居住环境的封闭化、 邻里关系的疏远、 少子化现象的不断加剧以及电视、 电子游戏机的普及等, 进一步削弱了儿童与他人的情感联系, 减少了从周围环境中获得各种实际体验的机会, 导致了精神的匮乏, 影响了身心健康。

 另外, 从幼儿园的教育现状来看, 尽管原来六大领域的教育内容原则上要求以综合的方式进行, 但在实际指导中不少教师没有充分理解其意图, 还是按照小学分科教学的方式进行的。

 尤其是一些幼儿园过度热心音乐会、 生活发表会演出等特别活动, 灌输式地教授幼儿乐器、 舞蹈、 歌唱、 戏剧等,忽略了 “在进行活动指导时, 应在幼儿园生活的自然流程中, 给予生活变化和滋润, 使幼儿能够自主地、 快乐地活动”, 注意 “不要成为幼儿的负担” 等。〔2〕不仅如此, 从当前日本小学教育的课程改革来看, 尤其是低年级儿童的教育规定各科教学要 “重视体验性的活动”, 推进儿童 “自发、自主的学习”, 改善 “个别教学” 等, 要求与幼儿园教育相互关联。

 正是在这样一些背景下, 日本 《幼儿园教育要领》的表现领域制订了以下基本要旨:〔3〕(一)

 目标当代日本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之一— “表现领域”解析——□ 王欣隔 海 的 风62

 二○○九年五月号下半月1. 对各种事物的美等具有丰富的感性。2. 享受用具有自身特点的方式表现所感和所想的快乐。3. 丰富生活中的想象, 享受用各种方式进行表现的快乐。(二)

 内容1. 注意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色彩、 形状、 手感、 活动等, 享受这些发现。2. 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撼动心灵的事件, 丰富想象力。3. 在发生的各种事件中, 相互转告彼此获得的感动,体味其中的快乐。4. 用声音、 活动等, 或者是用自由绘画、 制作来表现自己的所感和所想。5. 使用各种材料, 边思考边游戏。6. 聆听音乐, 体味唱歌和演奏简单的节奏乐器所带来的快乐。7. 享受绘画、 制作带来的快乐, 并把绘画和制作运用到游戏中, 或用来进行环境布置。8. 用自己的想象、 语言等进行表现, 或开展表演游戏,体味其中的快乐。(三)

 注意事项1. 丰富的感性的形成, 是在幼儿与自然等周围环境的充分互动中, 接触美好事物、 遇到撼动心灵的事件并与其他幼儿及教师分享从中获得的感动, 以及进行各种表现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2. 幼儿自己的表现多是以朴素的形式进行的。

 教师应接受这样的表现方式, 接纳幼儿主动表现的欲望, 使得幼儿能够在生活中享受用具有自身特点的方式进行表现的快乐。3. 为了让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发展状况快乐地进行各种表现, 充分满足其表现欲望, 教师应准备所需的游戏器材和用具等, 思考如何使幼儿能够享受自身表现的快乐。三、 表现领域教育特点分析通过分析日本幼儿园表现领域教育, 我们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两大特点。(一)

 重视个性化教育, 尊重、 接纳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1. 体现当代日本教育改革的主导思想。当代日本幼儿教育承袭了整个教育改革的主导思想, 力图实现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 即从过去的重视教育的效率和平均化、 强调整齐划一和 “高度” 一致性, 转为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包括思考方式、 感受方式、 行动方式、表现方式等的差异和多样性), 努力促进幼儿个人特性的发展, 实现教育课程的灵活化和弹性。2. 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1)

 站在幼儿的角度理解、 接纳幼儿。这样的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在和幼儿的共同生活中, 必须站在幼儿的视角洞察其内心活动, 理解和接纳各个幼儿的心情、 想法、 愿望、 感受和行动方式, 对应他们各自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课题给予相应的指导, 这对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一方面, 因为成人常常习惯于从自己的价值标准出发衡量、 看待幼儿的行为, 因而不容易真正理解幼儿的表现方式; 且幼儿的表现是以语言、 动作、 表情、 声音、 色彩、 行为等为媒介进行的, 并不仅仅局限于音乐、 舞蹈、 绘画、 制作等艺术活动形式, 即便是同伴之间的争吵, 也是幼儿思想、 意志相互碰撞的一种表现, 需要教师深入地加以理解。

 另一方面, 接纳幼儿自身的特点并不等于放任幼儿, 教师在努力理解各个幼儿内心活动的同时, 需要为幼儿依靠自身力量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提供必要的援助。(2)

 处理好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在重视幼儿具有自身特点的表现活动的同时, 教师也不能忽视幼儿集体的作用。

 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 来自集体中同伴与教师的有益刺激和榜样作用可以进一步促进各个幼儿的发展。

 因此, 幼儿园教师需要让幼儿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充分进行感受与表达, 分享彼此对事物的感动, 以促使幼儿与教师、 幼儿与同伴心心相连, 形成能够使幼儿自身特点得以保持、 利用和发展的温暖的集体。(二)

 关注心灵教育和人性回归, 重视幼儿直接经验的获得与感性的培养1. 在反省的基础上教育返璞归真。追求科学理性、 技术理性的现代教育在推动历史进步的同时, 也暴露出其内在的缺陷:

 它将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离开来, 导致 “人的精神世界日渐萎缩”,“个人与群体间原本水乳交融的有机关系变得支离破碎”,“自我异化” 和 “人性的疏离”。〔4〕现代生活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状况, 也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着影响。

 作为对以往教育的一种反省, 今天的日本教育更关注人性的回归。

 体现在幼儿教育领域, 就是重视进行感动心灵的教育, 强调培养幼儿对身边事物的兴趣和关心、 对环境进行探索的自发性和主动性、 对他人的同情心、 与他人沟通与交往的能力、 丰富的表现力和创造性等。2. 充分认识体验、 想象与表现三者的关系。63

 二○○九年五月号下半月日本幼儿园教育要求教师充分意识到,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直接体验对幼儿表现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体验拓展了孩子的想象, 而想象是引发表现活动的重要源泉。

 想象引发的表现, 不仅能够解放幼儿的心灵, 而且能够在幼儿与教师之间、 幼儿与幼儿之间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幼儿通过分享同伴的所感、 所想, 可以使自己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5〕因此, 日本 《〈幼儿园教育要领〉 解说》 指出:“幼儿期不应脱离幼儿自己的生活单方面地向其传授知识、 技能, 而应让幼儿在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获得各种直接、 具体的体验, 在此基础上形成丰富的情感、 与事物交往的欲望和营造健全生活所必须的态度等, 这些是一个人形成的根本。”〔6〕当然, 日本幼儿园教育重视感性的培养不等于否认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他们同时也认识到只有伴随着认知思考的感性才能更好地转化为表现力。3. 幼儿感性培养对教师提出的要求。(1)

 创设能感动幼儿心灵的室内外环境。要培养幼儿的感性, 需要教师为幼儿创设含有丰富刺激的、 能让幼儿内心产生感动的环境, 既包括能引起幼儿关注美好事物、 激发幼儿展开各种造型活动、 享受音乐带来的宁静与快乐等的室内环境, 也包括能够满足幼儿与身边各种自然物充分互动、 体味自然变化的美妙、 建立起与同伴 (特别是不同年龄同伴)

 及地域中人们情感联系等的室外环境。(2)

 将感性培养渗透于日常生活和自由游戏之中。丰富的表现产生于丰富的环境。“通过环境进行教育”是日本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不停地为幼儿创设能带给他们新鲜感、 提供新刺激的环境。

 幼儿感性的培养需要教师自身也具有丰富的感性, 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

 同时, 日本幼教界认为, 自发自主展开的游戏更是蕴涵了幼儿丰富的表现, 教师应重视理解和把握具有幼儿特点的表现方式, 营造自由自在、 快乐表现的氛围, 建立起与幼儿的信赖关系, 让幼儿的表现欲望得到满足。由此可见, 相对于表现的形式与结果, 日本幼儿园教育更为注重的是表现的内涵与过程, 重视通过日常生活和自发展开的游戏进行表现领域教育, 以利于实现对幼儿发展的综合指导。四、 启示与思考纵观日本幼儿园表现领域教育的产生过程及背景, 细细领会其指导思想的内涵与特点, 笔者认为可以给我们的幼儿艺术教育带来以下几点启示与思考。(一)

 幼儿艺术教育的实质应是完整人的奠基教育艺术的实质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艺术表现水平的提高与人性的丰富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幼儿艺术教育不应仅仅被当作指导幼儿掌握一门技能技巧的特长教育, 更应重视的是其人格陶冶、 情感表达与交流的价值取向, 注意从培养幼儿丰富、 易感的心灵入手, 通过帮助幼儿建立起与周围各种事物的关系, 为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打下基础。(二)

 幼儿艺术教育的核心应是对个性的理解、 接纳和激发艺术表现力的核心是个性而不是程式化的技巧。

 要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关键在于丰富幼儿的情感与体验, 并给予幼儿表达自己所思所感的自由。

 这就要求教师自己要有丰富的心灵, 且能够站在幼儿的立场、 从幼儿的视角出发, 以开放的态度理解、 接纳和激发幼儿带有自身特点的感受与表现方式, 为幼儿艺术创造力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三)

 幼儿艺术教育的途径应是日常生活和自由游戏资源的充分利用培养幼儿丰富的感性, 拓展幼儿的想象, 并非一定要通过艺术表演或事先精心准备的教学活动等特殊的途径来实现。

 当我们站在心灵教育、 人性发展的角度宏观、 整合地把握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与追求时, 我们应更加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和自由游戏中碰到的点滴事物。

 在真实生活情境和自发自主的游戏中建立起与各种事物的关系, 体验各种真情实感, 对幼儿艺术素质的提高以及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一生发展的影响将更为深远。参考文献:〔1〕 李永连等. 日本幼儿教育 〔M〕 .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30〔2〕〔日〕 水原克敏. 现代日本教育课程改革 〔M〕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500〔3〕〔日〕 文部省. 幼儿园教育要领 〔M〕 . 日本东京都:

 大藏省印刷局, 平成十年:

 10~11〔4〕 张华. 经验课程论 〔M〕 .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196~199〔5〕〔日〕 古市久子. 婴幼儿期的身体表现 〔R〕 . 南京师范大学贻芳报告厅.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音乐专业委员会, 2006-5-16〔6〕〔日〕 文部省. 《幼儿园教育要领》 解说 〔M〕 . 日本东京都:

 福禄贝尔馆, 1999:

 21~22(王欣:

 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江苏南京210004责任编辑:

 赵阳)64

篇十:日本幼教专业

目 ,l ,7。和选释h强调儿童已丰性的溺戏活动,使孩子住游戏中学会学习,在游戏中求发展,在教育评价上则强调形成性评价,注重幼儿学习的过程。“ 课程实旎的效果如何,归根结底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具确现代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具有系统的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经过扎实的教育技术培养的新型师资队伍” 。⋯200 1年9月1 El 实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标志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又将进入一个新阶段。《纲要》的每一个部分都贯穿着终身教育思想、开放教育思想,发展适宜性思想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思想。匡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幕菊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一试彳亍,深化幼儿教育改革)》一文中指出:“ 贯彻《纲要》的艰巨任务将首先摆在幼儿园面前,尤其是幼儿教师将面临最直接、最主要的压力和冲击,因此纲要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标准,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制度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在我国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中,除总结我凋学前教育师资养成的经验外,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制度,也是极其必要的。日本自1876年怠』办第一所幼儿园起,至今已有近130年的历史,经过几个时代的众多变革,至今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它们在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师资培养、设施设备等方面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韵教育体系。目前,日本的学前教育已经跃居世界的前列。这与日本一直非常重视学前教蘸、重视学前癖资钧螬舞分不开盼。,日本已经对学前席瓷职前、职中、职后的培养、培训建立了一套非常完善的制度。因此,研究日本学前师资的成长过程,探讨其各个时期的教师培养方法、形式等,对我们了解日本学前教育的全貌,借鉴其发展经验,将是不无裨益的。为此,近年来我凰的幼教工作者们对日本幼教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作了大量的介绍,但这些研究很少有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学前师资队伍的成长情况。为此,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介绍了日本各个时期学前师资培养情况,分析了日本学前师资培养的实践特点,希望为我国培养支高素质的幼教师资队伍、为我国幼教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1 2研究目的及意义通过对奉课题的研究,给读者提供一个有关日本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发展的完整形态。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对日本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发展脉络及基本特点作以梳理,并给予初步的评价,以期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的改革有所启示和借鉴。并给予初步的评价,以期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的改革有所启示和借鉴。

 j ,i ! 人j ’ 数fl j ㈣.,扣.芭工学i U教育承担着通过启蒙教冉培养人/4,实现人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直接肩负着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贡献的重要使命,这对学前教育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时代赋予学前教育全新的使命,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己成为学前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提高学前师资水平是2l 世纪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学前教育改革能否成功,学前教育事业能否健康蓬勃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所以,如何加强对学前师资的培养,对于提高我国的学前教育水平,对于奠定整个民族良好素质的基础,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大部分是中师或中师以下学历,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幼儿教师为大专以上学历相比,我国幼儿教师的文化、理论水平偏低。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理论水平不足这一问题日渐显露出来。具体表现为对课程改革的实质理解欠深,不能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幼儿终生发展的层次上认识课程把当前的课程改革仅仅理解为操作层面上某些具体方法的改变。表现在教学实践上就是换汤不换药。课程改革要取得成功,教师素质亟待提高。日本现在的幼儿教育居世界领先地位,而这与日本长期以来在学前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师资培养等方面形成的完整的教育体系是分不开的。为此,作为一名比较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旨在通过本文,借鉴日本经验,研究我雷学前师资培养问题,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模式,为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改革提供及时的、有益的参考,从而提高学蘸师资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t 3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分析1.3.1国内研究状况及分析近10年来( 1994年一2004年) ,国内学者以幼儿教师培养为题发表的论文有十多篇。其中唐淑在《学前教育研究》于1997年第3期发表了《中国多元化的幼教师资培养体系》一文,主要从教师培养体系上进行了综述,谈到当前我国幼师培养的途径是:以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教育机构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幼教师资培养体系,着重介绍和探讨了江苏省的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孔垂斌在《云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上发表《中日幼儿教师培训的比较研究》一文,从幼儿师资方面阐述了中臼幼儿教育培养方面的异同。总结经验,同时找出存在的不足,为我国幼教

 j j 1} 前。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r宝贵的借鉴:杨玉红在《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l 期上发表了《幼儿园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一文,主要从幼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构建学前师资的培养工作的新模式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学前师资培养提出了一些新设想;2002年3月,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韦小明做了《论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层次的提升》论文。对21世纪中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层次提升问题进行了实际调查与分析,着重以江苏省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层次提升为分柝个案。分析了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层次提升的必要性;2002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施煜文做了《世界主要国家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及其对制定上海市师资培养方案的启示》的论文,从入学要求、培养年限和层次、培养体制、培养范围以及课程体系等5个方面,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总结了各国培养方案发展的趋势,回顾上海市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历史,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培养方案的终身化与一体化、课程的通识化、微型化和实践化等方面,提出制定面向21世纪的上海市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步社民在《早期教育》2004年7月发表了《德国幼教师资的培养培训》一文,德国幼教师资的培养以政府、私立、教会等“ 多方参与” 的培养模式,对教师的培养理念是“ 重实践、重实效” ;秦旭芳在《早期教育》2005年第5期上发表《颇具特色的新加坡幼教》一文,主要阐述了幼儿园的教育情况及师资培养情况。新加坡没有专门的幼儿师范学校,师资培养是幼) LN根据实际情况选派教师学习,学习费用国家出大部分,幼儿园出小部分的模式。以上论文都是从师资培养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未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能够比较系统地介绍学前师资培养的相关著作有李永连主编的《日本学前教育》,对日本学前教育的制度发展、教育内容、师资培养的历史做了详实的论述与未来展望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使我们对日本学前教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通过对雅虎、搜狐、googl e等网站搜索,也搜索了一些国内、国外一些幼教师资培养方面的内容,本人在参考这些材料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学前师资培养情况,从日本的学前师资培养的历史发展入手,总结了日本学前师资培养制度的特点,提出了从三个方面推进我国的学前师资培养制度改革的观点。1.3.2国外研究状况及分析国外关于日本学前师资培养的理论著述笔者所见也较少,只是敖见于一些著作及资料中。如:[日]铃木慎一《教师教育改革的国际动向》,表明了日本总体教师教育的认

 识和举措,具自一定的参考价值;涉及f1本幼教帅资方面的理论著述有:LHj 小原国芳在《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一书中,从师生互动的角度对教师教育教学进行了探讨;[ 日] 土屋基规著《现代日本教师的养成》一书中,对21世纪日本教师的培养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目]植山鹤、冈工田法章等著《战后保育所的历史》。对日本战后保育所的培养机关、保姆概况做了详细的介绍。1.4研究内容与方法1.4.1研究内容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四部分组成;第一章主要从阐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学前教育师资水平提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为提高学前师资水平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要求。第二章介绍了日本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历史沿革。本章通过对“ 二战” 前后日本学前师资培养制度的综述,揭示了日本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制度的发展过程。重点阐述了几个时期的培养机构和资格待遇。第三章从总结日本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制度的实践特点入手,重点从政策法规的保证、健全的幼教师资培养制度和严格的录用标准三个方面对日本学前师资培养制度进行了阐述。第四章论述了日本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制度对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启示。在第三章分析了日本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实践特点的基础上,本章分析了我国学前师资培养的改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借鉴日本的经验基础上,从加强政府职能、加强立法和提高办学机构的层次、提高现有师资学历几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增强我国学前师资培养的主动性、创造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全面提高学前师资的素质。系统介绍、分析日本学前师资培养的整体状况,是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对日本学前师资培养制度的实践特点分析和对我国的启示,是本研究的重点。正确评价日本学前师资培养制度的得失,是本研究的难点。1.4.2研究方法本论文以比较教育学专题研究为框架,主要运用描述法、文献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日本学前师资培养制度的发展、现状、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给予了评价。以期为

 笫1草 i h我国学前师资培养的改革提供参考。1、文献法:试图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最大限度收集日本学前师资培养制度方面的,尤其是最新的文献资料。通过阅读文献,了解日本学前师资培养的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2、描述法:通过阅读各种文献,筛选整理材料后,开始描述日本学前师资培养制度的历史和现状,为归纳其发展特点提供必要依据。本研究主要是在描述各种事实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并加以论证和概括。3、比较法:本论文运用了比较教育学科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一比较法作为研究工具,在文献法和描述法基础上,运用对比、分类、评价等方法,进行探讨,阐述自己的观点。

 ;j ,}L人j 张向二j 痧、:‘ :一F一。2艾第2章本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历史沿革2.1战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制度的兴起日本战前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经过了初创期( 从明治初期到1898年) 、发展期( 从1899年到1925年) 、整备期( 从1926年到1945年) 三个阶段。在这三个时期里,幼儿园教师被称为保姆。2.1.1 初创期的保姆培养和资格待遇1.初创期的保姆培养日本自1876年成立第一所幼儿园到初创期结束,幼儿园数量不断增加,保姆数量的不足成为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日本最早培养幼儿园保姆的机关是1878年6月经文部省批准开设的东京女子师范学校保姆练习科。1878--1887年间的保姆培养,主要是由东京女子师范学校保姆练习科的毕业生在各地创办幼儿园的同时,通过接收保姆见习生来进行培养。明治二十年代以后,为了弥补保姆的不足,又在各地设立多种形态的培养机构。这些机构既有公立的,也有民间团体和基督教会创办的。这样,至0初创期结束。日本的保姆培养机构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以东京女子师范保姆科的方式进行培养;二是利用类似保姆见习生的简易方法进行培养;三是基督教系统创办的保姆培养机构。( 1) 东京女子师范学校保姆练习科1876年第一所幼儿园成立后,以大阪为首的许多县市都希望开办幼儿园。为此,向东京女子师范学校提出了培养保姆的要求。由于当时大阪市急于成立幼儿园,但苦于没有保姆,于是就于1878年2月派出氏原钣和木村末2人到附属幼儿园做保姆见习生,在6个月期间,附属幼儿园以实际保育为主向两位见习生讲授了保育方法、唱歌、手工、制作等课程。这是日本最早的保姆培养方法。由于这种小规模的培养方法满足不了全国各地对保姆的需要,于是由东京女子师范学校出面向文部省建议设立保姆练习科,并于同年6月27日制定了《幼儿园保姆练习科规则》。这样,目本学前教育史上的第一个师资培养机构——保姆练习科便在东京女子师范学校成立了。成立当初的幼儿园保姆练习科便制订出如下规则:R

 第2尊 本学前教甫J 币资:吾荞‘ 门¨ j 尘汜*其一,关于学年规定每学年自9月11目始至次年9月] O同止,每学年分为两期。其二,关于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1年,将其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学习教育学、物理学及动植物学、几何学、简单绘画、幼儿园制度概论、20种恩物意义、音乐、恩物用法、体操、实际保育。后期学习修身论、人体学、几何学、古今小说、不列别转、20种恩物大意、音乐、恩物用法、体操、实际保育等20种学科。并对招生、入学资格、入学考试、学费都做了具体的规定。但在招生时,只有2个人报名。同年11月又降低了考试标准,并规定可免费5人。这样于第二年招收11人。1880年7月,在重新修改后的东京女子师范学校校规中废除了保姆练习科,将幼儿保育法纳入本科课程。学生在校学习3年,自第三年开始每周有3个小时的保育知识课,最后1个学期进行保育实习。随着幼儿园数量不断增加,日本各地开始尝试建立独立的培养保姆机构。如:东京都教育会于1888年设立了附属保姆讲习所,大阪市于1889年成立了专门培养保姆的公立机关一大阪市立高等女子学校附...

推荐访问:日本幼教专业 日本 幼教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