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工作日记3篇驻村帮扶工作日记 简短精准扶贫工作个人简短日记 简短精准扶贫工作日志篇4今天上午9:00我和驻村干部xxx同志一起来到了驻点xx居委会,与党员及群众代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驻村帮扶工作日记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驻村帮扶工作日记
精准扶贫工作个人简短日记简短精准扶贫工作日志篇 4 今天上午 9:00 我和驻村干部 xxx 同志一起来到了驻点 xx 居委会,与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上,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交流讨论的气氛至始至终轻松、热烈,他们畅所欲言,不仅道出了心声,而且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
基层的意见实实在在。有的反映村组沟渠堵塞了、鱼塘变臭了,有的提出个别小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难,有的认为建设道路征地补偿不到位,谈出了基 摄 层党员、群众的所思所 朽 想所盼。
57 岁的 现 老党员 xxx 是个敦厚 身 、质朴的老人,由于在 一20**年积极响应土 缴 地挂钩工作,成为第一 训 个搬迁户,但由于当时 云 工作的失误造成了老人 大 的宅基地一直未安置好 够 ,村组干部几经协调都 枣 未能解决。我在了解到 楚 这个情况后,主动与老 巴 人沟通,了解他的心声 蛊 ,并与相关对象户和村 挪 组干部一起会商这件事 维 ,在协调多方利益之后 渺 拿出了一个双赢的意见 嗅 ,既解决了老人多年来 耘 宅基地的困扰,又最大 挂 程度了降低其他对象户 雀 的损失。事后,老人紧 等 紧的握住我的双手,久 妹 久不肯松开。
看着 硫 他真诚的面孔、中肯的 墙 表情、积极的态度,听 申 着亲切、热情、纯朴的 黎 话语,愈加觉得基层党 喷 员、群众的可
亲可敬, 袋 也看到了一个地方发展 元 的希望所在和动力所在 稚 。
xx 组 xx 片的 耀 变电所由于一直以来的 獭 管理不善造成了原有变 撕 压器被盗,有党员代表 雄 反映近期的接连下雨会 西 让已有的变压器受潮损 趁 坏,在了解到这一情况 音 后,我立即联系镇供电 以 所协调解决变
压器 软 的问题,并且组织劳力 甫 将变压器转移到安全干 撮 燥的地方,为村集体挽 序 回了不必要的损失。
哄
下基层是干部与群众 帚 之间的“连心桥”,不 旋 仅仅是有着基层情况和 狙 群众意愿,同时也是基 咳 层干部对群众感情的真 匙实记录。不仅要嘴上说 籍 着老百姓,更要心里想 隶 着老百姓。要做百姓的 帧 贴心人,要带着感情下 菱 基层,带着感情去倾听 乍百姓呼声、了解百姓的 鹤 困难,真正做到想群众 详 之想、急群众所急、解 辽 群众所难。
简短精 寓 准扶贫工作日志篇 5 为 佛 进一步开展扶贫对象精 蓑准识别和动态管理工作 闽 ,准确了解和掌握帮扶 汗 贫困村和困难群众的基 翻 本情况,增强帮扶工作 扫 针对性,个旧市保和乡 硷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认 寒 真撰写民情日记,准确 囊 掌握干部思想、工作动 摸 态,及时了解基层群众 库 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难题 楔 。
“民情日记”虽 御 小,却寄托了每一个普 尺 通群众的诉求和希望, 驾 是折射党风政风的大事 应 ,是指导扶贫脱贫工作 渔 的有益帮手。保和乡扶 根 贫工作队员的“民情日 盈 记”不单记在“笔头” 诀 ,更是记在“心头”。
种 队员们充分发挥“民情 柏 日记”
作用,切实助推 颜 精准扶贫工作,通过民 涡 情日记的方式,事无巨 壹 细全方位记录驻村情况 烬 、群众需求,详细记下 昏 扶贫工作所见所闻,并 眯 根据记录,协调有关部 余 门提供扶贫资金,切实 局 帮助贫困群众出点子、 撂 找路子。
通过“民 庶 情日记”,紧盯帮扶村 躇 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 兴业培育和民生社会保障 亭 等工作难点,以钉钉子 谤 的劲头一项一项抓好落 勇 实,加快了贫困村、贫 打 困户的致富步伐。截至 谢目前,保和乡 10 名工 窃 作队员共记录驻村日记 湾 140 篇 5 万余字,入 卜 户走访群众已达 600 她 余人次,推广农业新技 卞 术 3 项,介绍农资新品 执 种 5 项,新发展种养项 噶 目 3 个,为群众解决实 仓 际问题 6 个,受到当地 盅 群众的一致好评。
鸥 简短精准扶贫工作日志 阉 篇 63 月 25 日,冒着 魔 似鹅毛一般,纷纷扬扬 镇 ,晶莹如玉、洁白无瑕 磨 的雪花。我与村干部来 陕 到了村民库纳尔拜家中 施 ,了解到他家有四口人 雄 ,其中有两个孩子是贰 依 级残疾人,先天性语言 察 障碍,库纳尔拜本人因 脐 受伤导致右腿残疾,现 所 在只有拐着拐杖行走, 州 媳妇主要以家务活为主 腥 ,照顾三个孩子的衣食 通 住行。家中有 45 亩地 剿 、2只大牛一只小牛、 经 一辆拖拉机主要靠二儿 怔 子拉货来挣钱。
尽 务 管小儿子叶尔布来提贰 诈 级残疾,但他完全明白 攫 家中的负担,家中的经 彝 济情况,脸上什么时候 戎 都带着微笑,可以感觉 严 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砂 。夏天与弟弟一起打工 滦 ,专门给弟弟当小工, 相 不要看他是残疾人员, 鳞 但是他有一种与
生活较 愤 量的猛劲,听村民人说 佣 他比正常的小工干的都 迄 好,眼快手快。尽管言 惟 语表达不是很好,却使 腻 劲了全身的力量来投入 犹 到务工上,每天 120 萌 元的收入,为家中的经 依 济收入贡献一份力量。
侨
条件不是很好的, 棱 收入不高。这个家庭让 纬 我感觉到了家庭的温馨 癣 ,从交流中可以感觉到 桥 父母对孩子的无私慈爱 春之心、用哑语和手势的 匝 与孩子的交流。无意中 失 我也瞬时学了二下子, 英 结果孩子一看马上明白 龋 是什么意思。就在那一 比刹那间,我的心里有一 植 种说不出的辛酸,在这 浦 个小家庭里充满了多少 薛 欢乐、幸福,儿女很听 晰 话、很懂事、有眼色、 牌多么善良的两个孩子呀 炎 ?
我便留下了联系 犁 方式,用简单的哈语对 轩 库纳尔拜老人说有什么 虚 事情需要我们帮忙的就 偶 和我联系。无论是生活 仗 上还是精神上,他们都 粹 极需要照顾与关怀。
捕
走访结束回到宿舍, 砒 我却有了不一样的心情 栖 ,我在思索。该如何帮 厢 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 瞩 题?如何让他们过得更 禹好?能给予困难群众更 钒 多的帮助。但个人的力 郑 量毕竟是有限的,真心 翼 的鼓励、微薄的资助并 醒 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 迂 困难群众的困境。国家 吠 的惠农政策日渐丰厚, 馒 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农 琳 民的生活已经得到很大 晰 改善,但还有相当数量 秧 的农民没有脱贫。要解 覆 决他们的贫困,主要还 猪 是要靠党和政府的帮助 酉 ,社会的关心。
篇二:驻村帮扶工作日记
村日记】驻村工作优秀民情日记扶贫故事高志,男,汉族,1975 年 8 月出生,xx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学历,xx 年 6 月任集宁区白海子镇小东号村第一书记。
民情日记扶贫故事分享
2018 年 11 月 22 日星期五晴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扶贫故事题目是“履职尽责、砥砺奋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贡献”。我是 xx 年 6 月组织委派我担任白海子镇小东号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扎实工作,牢记职责使命,一心一意抓扶贫,时刻战斗在扶贫攻坚第一线。
记得去年在金秀店村土地确权召开村民大会上,有一户外出户的孩子回来确权,他的父亲已经死亡好几年了,但是户口没有注销就要分地,村民们悄悄和我说这个小伙子是个小混混挺厉害,村民们对他敢怒不敢言,场面一直僵持到下午四点多。期间我把他叫出去好几次,我说这次土地确权后实名登记发证,你父亲已死亡能签字按手印吗?经过我反复做工作,最后他终于同意确权,我们小东号村委会的土地确权工作也全部完成。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村民们还是淳朴的,只要和他们讲清楚道理就行。
今年我们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是危房改造。7 月份我们村大部分危房都已拆除,村民们都住在附房里,有的附房甚至连瓦都没有,相当简陋,正赶上雨季,我每天不知道多少次入户走访,就怕村民们受到伤害,尤其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三号村有一户任贵花老
人,今年 85 岁了,孩子们都外出,常年自己生活,最初老人死活不愿意危改,他说自己年纪大了,活不了几年,不愿意拆房重建,经过我反复做工作,老人终于同意危改,我每天都去看望她,就怕雨水大她住的不安全,任老人抓着我的手说:“高书记,你比我的孩子们都管用”,听着老人的话我心里沉甸甸的。还有一次我正和包村领导在察右前旗玫瑰营镇红旗大队考察他们的集体经济养鸡场,在考察期间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正在这时,小东号村长给我打电话说孙佃金家房塌了,他 87 岁的老父亲在里面,听到后我脑袋闷了,这么大岁数的老人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该怎么办,当时一路开车往回赶,回到村里听说我们的驻村队员和村长把老人从房里背出来平安无事,我当时一屁股坐在地上。我觉得在扶贫的路上我的责任重大,使命在肩,驻村虽然苦,帮扶尽管累,但我坚信只有用我们工作的辛苦指数一定能换来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现在看着村民们都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他们一见我就拉着我的手让进家坐坐,我感到特别的欣慰。我的妻子经常问我,你每天这么辛苦究竟为了啥,我 xx 年驻村时,我的第二个孩子还没出生,现在我的孩子已经两岁多了,妻子一个人带两个孩子确实辛苦,但是我一想到我的村民们,一听到他们有事给我打电话,叫我一声“高书记”,我就觉得最大的事就是服务好老百姓,谁让我是共产党员,谁让我是第一书记。就在这个关键时候,我的搭档村委会书记兼主任徐凯同志检查出大病,并且去北京接受了手术,徐凯同志大家都知道,性格特别要强,从 7 月 18 号到现在一直接受治疗,在这期间我就怕小
东号村委会的各项工作停滞不前,给镇政府拖了后腿,所以我比以前更加辛苦,更加认真工作。记得有个领导和我开玩笑说,你现在身兼数职,权大了,其实我觉得我为小东号付出是应该的,毕竟我来这里驻村已经两年半了,和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了感情。我做好每一项工作就是为了等徐凯同志早日康复,重新回到岗位工作。昨天中午我吃完饭又去和他坐了坐,他的情况不是很好,他还说这几个月辛苦你了,一个驻村干部能为我们村做这么多事,我劝他不要考虑任何事情,好好养病,在这里我真心的希望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帮帮他。
我觉得既然我们参与脱贫攻坚这项工作,就应该像习总书记说的“用心、用情、用力”去做,我相信脱贫攻坚这场攻坚战一定能打好打赢,我的扶贫故事就分享到这里。
嘎查村概括
小东号村位于集宁区东北部,与察哈尔右翼后旗接壤,是由小东号村、三号村、庞家村、金秀店、仁义村五个自然村组成的一个行政村。总面积为 10 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 7500 亩,户籍人口236 户 889 人,常住人口 103 户 211 人,截止 xx 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 34 户 73 人。
感言
内容仅供参考
篇三:驻村帮扶工作日记
工作队扶贫工作日记 二篇 篇【篇一】
2020 年 3 月 31 日 星期二
阴 今天是 3 月 31 日,2020 年的第一季度马上就结束了。回顾这一季度,工作忙碌而充实。但忠孝不能两全,两个多月来坚守在乡村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一线而疏忽了家人,特别愧对这段时间因重病而离世的岳父大人。
大年初一,接到组织要求所有贫困村驻村队长必须马上回村主持防控工作的通知,离家虽有不舍,但自从当上定点帮扶贫困村的第一书记,我就把自己和**村拴在一起,心系乡亲,**安好,我就安好。
大年初一晚上,在上级党委紧急会议的部署下,**村党总支部书记**马上传达落实,经村两委会议研究决定成立**村防控应急指挥部,并将全村分成四个网格指定具体工作人员进行责任管理。当天晚上,各片区网格员冒着春寒冷雨,挨家挨户排查湖北返乡人员,并登记签名造册及时上报,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 月 10 日下午 3 时半,接到上级紧急布置,全村按户籍760 户 3692 人进行网格化滚动式测体温,入户排查核查。作
为**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我深感工作的紧迫性与艰巨性,知道只有身先士卒,才能把控局面。晚上 11:30,当我与第一网格长许树生等人带着一大叠资料回到村委时才发现,我们竟然是最先回来的一组。大家都顾不上休息,把资料稍作整理后开始录入电脑。
过了午夜 12 时,其他三个网格长也带队陆续回到村委。为更好掌握排查、摸查情况,确保数据准确,村党总支部书记**顾不上疲劳,与四个网格长一一校对情况。大家一直忙到凌晨四点多,直到全村资料整理告一段落,才拖着疲惫的身体陆续回家。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防疫物资对打赢疫情防控战十分重要。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委党员干部的多方动员下,2 月中旬,**村就陆续收到市总工会、建设银行**市分行等帮扶单位和热心村民捐赠的应急物资和防控疫情专项经费,其中现金 3 万元,口罩 1880 个、帐篷 1 顶、消毒液和一次性手套若干等。
帮扶单位负责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陈向光,在全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就时时关注**村疫情发展情况。2 月 4 日,听闻**村所在的潮阳区关埠镇首报确诊病例,就立即要求**村“加大宣传和管理力度,没有特殊,村民不要外出,也不要串门”,并强调“全村再次排查,外来人员不接待”。2 月 7 日,他还委托**市
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常新带队到**村了解疫情防控情况,慰问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群众。
这段时间以来,作为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我除了与村书记商议部署防疫措施,走街串巷入户发放《关于按要求佩戴口罩的公告》、《家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指引》和《普通居民废弃口罩处理消毒指引》等宣传资料,还经常与村干部、网格员、市海事局派驻**村援助组人员一起,轮值村进入卡口,开展不定期入户测体温等抽查、排查工作。
初期,个别村民摆出不欢迎、不配合的态度,说“你们上门会把病毒带到我家里来”“我们身体健康不用测量了”。对此,我们除了做好示范,自己戴口罩、勤洗手,还特别注意沟通技巧。每到一户,就热情地打招呼,“叔啊,出来门口量体温,量个平安,现在特殊时期,这是政府的关心哦”“婶啊,有发现家里人发热或者不舒服就跟村里说,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兄,如果有亲戚朋友近期从外省或珠三角地区来,要第一时间到村委报告登记,事关全村人的健康”。到户测体温时,我们也特别注意测体温方式,请村民出来到门口空间开阔的地方测量,并与村民保持一定距离,使村民感觉轻松一点。
在大家的努力下,疫情防控工作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村道遇见村民,他们也总是主动向我们工作队的
同志打招呼:“同志辛苦了,多穿点衣服别着凉!”听着村民们的暖心话,仿佛一身的劳累都随风而去了!
这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疫情阻击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躺在床上,望着窗外宁静的夜路,我心里特别舒坦,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让我们静候佳音,安心入梦。
【篇二】
**年 3 月 31 日 星期二 小雨 今天到**村**组低保贫困户**家了解家居环境改造情况时,她低声地对我说:“黄书记,谢谢你的关心!今年想多种一点黄姜和水稻,能不能发一些化肥?”虽是一句平常的话,我却等了近一年!第一次听到她提出请求,一时竟不知道如何回答。
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作为村里脱贫难度最大的贫困户,户主**77 岁;儿子 49 岁,年轻时上山失火,惊吓过度,造成精神失常;女儿 47 岁,是家中唯一劳动力,性格内向,见到陌生人躲躲闪闪。一家 3 口人居住在“幸福工程”维修过的泥砖房,依靠低保金维持生活。每年种一点水稻、黄姜,由于不会管理,产量很低,不够自家吃。
驻村扶贫队 4 年来采取多种措施,全力帮助这个家庭脱贫。尽管**家的生活条件逐年改善,但是自身发展动力仍很
差。去年 5 月驻村以来,我到**家不下 30 次,每次入户,除了告知一些扶贫政策外,都会问她的家庭情况,以及生产生活是否有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但是,**除了“嗯”“好”“没有”“不知道”和“谢谢”之外,几乎不会说其他话。她的女儿更是一言不发,沟通起来相当困难。一家人甚至记不清楚有多少田地,每当被问及种养情况时,只能模糊地说“种了一点”;而发放给他们的化肥等生产资料,也是一直堆放在角落里,动都没动过。
我去年刚驻村时,有村干部和村民跟我说过,像**这样的贫困户,有了化肥不会种植,有钱也不会买东西,除了政策兜底和社会帮扶外,她家很难依靠自身发展脱贫。尽管如此,我从没放弃希望,村里对她家的帮扶措施和力度只增不减,每年依旧发放生产资料和产业奖补金,一再鼓励她家发展农业生产。
从李玉莲口中得知,之前堆放在房间里的 5 袋化肥,上个月已经拿去种地用了。她家今年计划多种一些水稻、黄姜、玉米、花生之类的农作物,所以才要求驻村扶贫工作队发放一些化肥。当听到我肯定的回复时,她那张紧绑多年的脸,犹如枯木逢春,挤出了一丝久违的笑容,令人感概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