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创业事迹4篇

时间:2022-11-06 18:00:05 来源:网友投稿

企业家创业事迹4篇企业家创业事迹 优秀企业家创业事绩材料 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吉达饲料厂,从吉达饲料厂到现在的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总经理于畅的带领下,企业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家创业事迹4篇,供大家参考。

企业家创业事迹4篇

篇一:企业家创业事迹

秀企业家创业事绩材料

  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吉达饲料厂, 从吉达饲料厂到现在的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 在总经理于畅的带领下, 企业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发展壮大, 资产从建厂之初的几千元增加到现在的三千多万元, 年产值由创业初期的几百万元增长到现在的近 2亿元, 企业员工也从当初的几个人增加到现在的几百个人, 公司的业务由原来的单一的饲料生产、 销售发展到现在的集饲料生产、 销售、 畜禽回收、 销售“一条龙” 服务于一体的中型规模企业, 与公司长期签订养殖回收协议的农户 1000 多户, 覆盖了 农安县、 德惠市、 九台市和公主岭市等县市的几十个乡 镇, 从业人员达 1000 多人, 真正形成了“公司+农户” 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企业。

 公司从 20xx 年到 20xx 年连续四年被中共长春市委授予“先进私营企业” 的称号。

 公司总经理于畅从 20xx 年到 20xx年连续三年被长春市授予“先进个体工商户” 荣誉称号, 20xx年被共青团农安县委评为农安县首届“创业、 创新、 创效” 杰出青年之星, 20xx 年被评为长春市“十大进城务工青年” , 同年还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 称号。

  一、 把握机遇, 勇做创新

 每当提起创业时的艰辛, 作为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的

  于畅就有无限的感慨。

 于畅出生于农安县合隆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自幼心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 无论干什么都想争第一。1994 年, 刚刚从农安师范学校毕业的于畅,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鼓励下, 他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 毅然放弃了教师这个当时在人们眼里旱涝保收的“铁饭碗” , 主动下海经商, 开始了自主创业的生涯。

 自主创业, 说起来容易, 可当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就会发现那是一条崎岖坎坷的路。

 创业之初, 首先摆在于畅面前的问题就是选择哪一个行业进行发展。

 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查,于畅在父亲的支持下, 选择了饲料行业。

 发展的项目确定了, 但在一无资金、 二无经验的前提下, 要在当时饲料生产厂家林立的市场中立足, 谈何容易!

 然而, 于畅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

 无资金, 他拿出了家里仅有的积蓄, 又求亲告邻, 千方筹措; 无场地,他就租借了别人闲置的院落; 无经验, 他虚心请教, 向市场学习,向高手学习。

 为做好营销工作, 他吃的苦、 受的罪, 现在想起来都后怕。

 就这样, 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前身——吉达饲料厂建成并投产了。

 办厂初期, 由于企业规模和产量都很难与大企业抗衡, 在市场竞争中如何生存, 并将企业做大做强, 成为一道严峻的课题摆在年仅 22 岁的于畅面前。

 通过对一些成功企业的调查, 他认为诚信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基础。

 所以, 从建厂的第一天起, 他就将“诚实做人, 守信经商” 作为办厂的宗旨。

 正是凭借这样的人生信条和经营理念, 他大胆探索改变传统饲料产业的经营方式, 从企业正式投产开始, 他主动联系养殖大户, 与养殖农

  户订立诚信合约, 把自己的产品先无偿的提供给养殖农户, 帮助养殖农户解决购买饲料的前期投资难题和畜禽的后期销售风险,在养殖农户有了自己的收入后, 再交付购买饲料的款项。

 正是这种大胆的” 诚信经营战略” , 使企业从一起步便与养殖农户建立了互信互利, 忠实可靠的合作关系, 既推动了农户养殖业的发展,也使自己的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

 现在“诚实做人, 守信经商”已经成为吉达饲料公司独具特色的经营风格和企业文化。

  吉达饲料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中站稳了脚, 并在当地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企业的利润也逐年增加, 于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挖到了他的“第一桶金” 。

 但是, 于畅并没有满足, 他要的不仅仅是使自己身边的市场, 他要把吉达饲料推向全省乃至全国。

 于是,新的一场战役打响了, 在于畅的带领下, 经过吉达饲料厂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经过六年的拼搏, 吉达牌饲料不仅在吉林省市场中打出了 一片天下, 而且在辽宁省、 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都拥有了自己的市场份额, 占据了一席之地。

  面对运行良好的企业和逐年增加的利润, 于畅并没有满足于已经取得成绩。

 此时的饲料市场的激烈竞争时代已经尘埃落定, 大起大落已经不存在了, 只有微观的调整还在继续。

 如何为企业发展选择新的突破口, 成为此时摆在于畅面前新的课题。

 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 于畅发现, 现阶段饲料生产企业和厂家都采取了同一种销售模式, 即厂家—销售商—农户。

 对于厂家来说, “厂家—销售商—农户” 的销售模式可以使企业减少经营风险, 市场

  维护工作做得也比较容易, 而且可以降低销售成本。

 对经销商来说, “厂家—销售商—农户” 的销售模式可以保障自己所经营的品牌在一个区域内的独占性, 保证自己所获得利润。

 在调研中,于畅感到, “厂家—销售商—农户” 销售模式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 生产厂家和经销商都已经习惯了这种销售模式, 在没有大的市场波动的情况下, 想在这种销售模式下打开市场、 扩大市场份额是十分困难的。

 怎么办? 于畅在思索、 在探究。在回顾吉达所走过的道路时, 于畅突然被企业创立初期所采取的“诚信经营战略” 模式点醒。

 于畅想, 传统的销售模式中, 经销商是连接厂家与农户的桥梁和纽带, 也正是因为这种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经销商才成为传统销售模式中不可缺少的遗患, 这也是经销商获得利润的基础。

 如果抛开经销商, 由厂家直接与农户打交道并分享经销商的利润, 这样不是一个“双赢” 的局面吗? 于畅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振奋, 他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企业发展的新突破口。

 当于畅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的时候, 听到的却是一片反对的声音。

 家人认为, 企业发展到现在, 已经可以了, 只要继续做下去, 总会有壮大的一天, 何必在另辟蹊径, 搞不好会将已经取得成绩都赔进去。

 厂里的员工也劝于畅, 如果直接与农户打交道,不仅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和销售成本, 而且必将放弃一大部分已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市场份额, 这样必然是得不偿失。

 面对家人的质疑和员工的劝说, 于畅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他认为, 如果满足于现状, 那只能是“小富即安” , 根本就谈不上

  发展和壮大, 企业的发展在于创新, 只有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会得到别人没有得到的发展机会。

  有了明确的目标, 于畅开始为转变销售模式做准备, 进一步开展深入的市场调研。

 但是, 调研的结果却表明, 于畅的想法所面临的形势并不容乐观。

 当时从事养殖业的农户中, 绝大多数是靠自有资金进行发展的, 规模小, 对饲料的需求数量也不是很多,而且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 一旦出现不可预知的危险, 就只有“破产” , 而养殖农户的“破产” 就意味着企业直接销售给他的饲料将血本无归。

 即使养殖成功了, 如何将养殖的畜禽销售出去变为实实在在的钞票, 也是一个养殖农户很难逾越的障碍。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确实让于畅费了不少的心血。

 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调研和深入研究, 于畅提出, 由吉达根据养殖农户的实际情况,依据互信原则, 为养殖农户无偿提供优质、 低价的鸡雏、 饲料和无息贷款帮助养殖农户扩大养殖规模, 不需养户投资, 提供并负责回收和销售养殖的畜禽, 待养殖农户成品鸡出售后, 再统一结算。

 共同承担养殖风险, 在养殖农户盈利之后再逐步还清贷款。这一想法, 不仅让知道这个消息的养殖农户们觉得不可思议, 就连于畅的家人和厂里员工的心中也充满疑虑。

  说干就干。

 20xx 年, 于畅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 将吉达饲料厂更名为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 并将公司的业务由单一的饲料生产、 销售扩大为饲料生产、 销售和畜禽回收、 销售。

 这次企业的更名和公司业务的增加, 让很多觉得不可思议的养殖农户看到

  了希望, 他们纷纷找上门来, 要求与吉达合作。

 面对这一张张渴求摆脱贫困、 发家致富的面孔, 于畅却冷静了下来。

 此时公司的资金有限, 如果对每一个前来寻求合作的农户都给予支持, 那么就成了“撒胡椒面” , 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鉴于这种情况, 于畅一方面对前来寻求合作的养殖农户们说明情况, 另一方面则积极选择典型准备加以扶持。

  哈拉海镇是农安县的肉鸡养殖基地, 年均出栏肉鸡约 500 万只。过去这个镇养殖农户一直与德惠市的德大公司合作, 近年来由于饲养德大肉鸡利润减少, 所以大多数养鸡农户, 自己购鸡雏、 饲料, 自己找市场销售成鸡。

 这样就出现鸡雏、 饲料成本高, 成品鸡销售困难等现象。

 通过市场调查, 于畅很快获得了市场信息,经过认真分析和准备, 他满怀信心地进入哈拉海市场, 开始了他“公司+农户” 的第一块试验田。

 此时, 家住哈拉海镇头道沟村的农户赵延春进入了于畅的视线。

 赵延春家世代务农, 因为前些年粮食行情不好, 家境比较困难, 而发家致富的想法却一直没有断过, 只是因为缺少资金的支持, 一时间也难以摆脱困境。

 听到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于畅总经理想提供资金帮助农户发展养殖业的消息后, 赵延春就主动找到于畅, 诉说了自己家的情况和希望摆脱贫困、 发家致富的想法。

 于畅被赵延春的诉说感动了。于是, 赵延春成为了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帮助扶持的第一个签约养殖农户。

 于畅为赵延春无偿提供了优质、 低价的鸡雏、 饲料,不需要他投一分钱, 待成品鸡出售后, 再统一结算。

 在于畅的支

  持和帮助下, 赵延春不仅当年就还清了欠款, 而且当年就获利四万余元。

  第一炮打响了, 于畅决定根据公司的情况再选择十户养殖农户进行扶持和帮助。

 就这样, 十户、 二十户、 五十户、 一百户……。于畅的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扶持和帮助的农户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的养殖农户在于畅和吉达的帮助下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他的“公司+农户” 的发展模式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于畅还先后协助养殖农户与内蒙、 黑龙江几大肉鸡冷冻厂签订了回收合同, 解决了农户无资金养鸡、 养成鸡销售困难等难题。

 很多养殖农户都说,是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给他们提供了第二次发展的机会。

 为更好扩大市场, 于畅还定期派技术人员到养殖农户中, 解决养殖农户经营困难, 对养殖赔钱的用户, 实行减免政策。

 几年来, 被减免的用户有二十多家, 最多的减免金额达到万元以上。

 这一系列的做法, 不但使企业开拓了市场, 也受到广大养户的认可和好评。现在, 与吉达签约的养殖农户达到 1000 多户, 从业人员达到 1000多人。

 随着“公司+农户” 经营模式的推广, 于畅的企业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现已在农安县的靠山、 万顺、 合隆、 德惠市的郭家、 九台市的营成子等乡 镇建立了办事处, 年收购和销售肉鸡1000 多万只, 实现产值近 2 亿元。

  二、 富而思源, 回报社会, 扶危助困彰显殷殷赤子情

 于畅始终认为, 企业是社会的企业, 企业的发展是政府和社会支持的结果, 企业的发展是为了社会, 只有真情的汇报社会, 企

  业才能赢得社会的信赖和支持而不断发展壮大。

 所以, 于畅一份强调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 坚持做一名社会真情回报者。

 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公司+农户” 的经营模式定位以后, 于畅在于养殖农户的接触中, 他被农民那种纯朴善良的本性所打动, 同时也为如何带动广大农户共同致富而焦虑。

 为此, 他决定向 100多困难农户提供资金支持, 用于建鸡舍及购买养殖设备。

 许多养殖农户在他的扶持下, 迅速脱贫致富。

 哈拉海镇金大房子村农民王保英 20xx 年得到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 11000 元的无息贷款支持, 至今已经获利 10 万余元, 不仅还清所有外债, 而且另有存款。

 哈拉海镇韩大营子村农民张春和 20xx 年得到吉达公司15000 元资金支持, 目前已全部收回成本, 开始获利。

 20xx 年至今, 于畅总计为困难养殖农户提供无息借款 100 多万元, 平均每户 1 万多元。

  对于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 于畅深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的艰辛, 也知道现今农民的生活水平急需提高。

 为此,他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改善“靠天吃饭” 的现状, 为农民提供增加收入的渠道。

 他最初将厂址选在合隆镇, 就考虑要解决部分农民就业问题, 为农家子弟提供就业机会, 现在全厂几十名员工, 基本都是附近的农家子弟。

 同时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农民,他大力进行养殖扶持, 不但为他们无偿提供技术服务, 还以较低的价格出售饲料, 以较高的价格回收农民养成的畜禽, 尽自己最大能力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在禽流感疫情爆发期间, 为了弥补

  1000 多户公司养户的损失, 于畅在肉鸡市场价 2 元的情况下,以 2. 6 元—2. 8 元的保护价回收, 宁亏公司不亏老百姓, 公司直接损失 100 多万元。

  “吃水不忘挖井人” 。

 是农安这片热土给了他创业的机会, 作为农安的一份子, 他也愿意为家乡 贡献自己微薄之力。

 1998 年在全国人民抗洪救灾的关键时刻, 他主动捐款 5000 元, 支援灾区建设。

 20xx 年在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疫情战斗中, 他又拿出 5000元送到抗击非典指挥部。

 用他的话说, 我的事业成功, 是党和国家政策带来的, 在党和国家有困难时, 我有责任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

 20xx 年冬季取暖来临之季, 他得知农安县德彪小学的锅炉年久失修, 满足不了学校的供热要求, 全校的师生们一直都在冰冷的教室里坚持学习。

 为此, 他心急如焚, 自筹资金, 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学校购买了一台新锅炉, 并请最好的施工队, 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安装, 及时地改善了师生们的学习条件。

 于畅经常讲:虽然我的企业规模有限, 但我本人十分愿意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他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作的。

  于畅为社会做的贡献, 牢牢的记在了人民的心里。

 20xx 年, 于...

篇二:企业家创业事迹

秀企业创业历程事迹材料和优秀企业家个人事迹材料汇编

 优秀企业创业历程事迹材料

 ***,男,***作为一名在高等学府内任教的青年教师,通过不断攀登科学的高峰,将研究获得的各种知识转授给学生,使学生向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不断迈进,培养全能型的、适应社会要求的大学生。他实践着早研究到造人才的转变。作为吉林省第八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他竭尽自身的能力为学校科研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走出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学校科研的跨越式发展,为吉林省的医疗卫生、劳动保障、中小企业等领域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在医疗保险基金的信息化管理方面,将智能决策与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基金管理与决策,避免了以往的信息管理系统丢失大量医疗保险基金的状况,保证了广大参保人员的利益。他作为第二届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十大创业先锋和第六届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不仅自身成功创业,而且投入资金建立吉林省万易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所以及配套服务,引导更多的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不断的实践着创业带动就业的国家就业战略。从自我创业到为大学生“造工作”。

  一、青年教师走上科技前沿 在**年 7 月,***成为长春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他积极认真的准备各种教学资料,在指定的教学课本外,他还收集整理相关领域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了解当前学术领域的最前沿的技术问题,奠定了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他还将自己的研究开发工作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对这些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单单停留在书本知识里,而是能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降低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为了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所学的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他还组织多名在校大学生、研究生进入他所

  研究的课题领域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大大缩短了学生在参加工作后适应岗位的时间,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就业方面的竞争力。

 20**年他创办的长春市万易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共青团中央的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为吉林省内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实践体验,在提高大学生工作技能的同时,提升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基于他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科学严禁的治学作风,他多次被评为长春理工大学青年骨干教师,长春理工大学先进个人,长春理工大学科研先进个人。

 二、历经磨练,从文人初踏商业泥泞路到布局全国又创产学研结合新典范 ***在作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他还响应国家科研产业化的号召,积极探索将科研成果予以产业的道路。

 **年 1 月,针对国家各项医疗保险参保政策的出台,为了提高医疗保险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减少由于参保人数增加通过手工处理大量数据而导致数据错误、基金丢失、参保人员报销困难等方面的问题,他组织计算机学院的学术专家开发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系统》。并于**年 7 月签下了第一单医疗保险系统集成项目。该项目的实施获得吉林省劳动厅的好评,应用该系统医疗保险中心也在当年省劳动厅进行的市县级医疗保险信息化的评比中获得第一名。老师们的辛勤努力终于结出了新鲜的硕果。因为身为高校教师,除了科研任务外还有艰巨的教学任务,不允许老师过长时间的离开工作岗位,而一个医疗保险系统的施工,因为涉及的保险基金动辄上千万,而各地的医疗保险政策又明显存在差异,在以前开发的平台基础上的后续开发工作通常任务艰巨,而且医疗保险系统施工由于各地医疗保险中心工作人员对计算机的熟练程度也不相同,通常情况下老师们还要承担一个任务就是要教会这些工作人员使用电脑,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了每个医疗保险项目的施工都在两个月以上,而高校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不能为客户提供周到的售后服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年,他成立了长春市万易科技有限公司,以一个书生气十足的高校教师挑战复杂如战场的商场。几年来经过商场的一次次洗礼,也逐步走向成熟,成为一名书生气十足的“商人”。而《基于 eb 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系统》于**年获得吉林省教育科研一等奖、

  国家科技部重点推广新产品项目。《城镇居民住院保险系统》在吉林省内所有市县第一时间推出,并获得客户的好评,且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取得省内十几个市县的合同,并获得 20**年度吉林省教育科研一等奖;《基于 eb 的城镇医疗保险系统》获得 20**年度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支持 180 万元。截止到 20**年《城镇医疗保险系统》已经在吉林省内的 21 个市县以及黑龙江省、河南省、山西等在内的 40 多家医疗保险中心使用该系统,总计发卡 300 多万张,累计涉及医疗保险基金 50 多亿。

 三、医疗保险系统的成功推广使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并使他初偿了经商的艰辛与喜悦。

 如果说医疗保险系统让他经历了商场的洗礼,那么中央组织部的《领导干部考试系统》使他的项目从省内走向了中央,也让他明白了作为商人信用是第一位的。在向卫生信息化领域进军的同时,他还向金融领域信息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而且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长春市万易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信用担保软件提供商,而且与国内第一家区域性再担保机构东北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结成信息化战略联盟伙伴,致力于打造再担保业务的信息化。**年,针对国家大力提倡中小企业多渠道融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政策方针,各地政策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以及私营融资担保机构的成立,急需一套信息化、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面对这样的市场需求,他果断的作出决定,公司开始进行《协同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的研究开发,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内、辽宁、湖南、河南省等 300 家担保公司使用。并且该软件系统已经获得**年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长春市科技局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共获得基金支持 120 万元。而与东北再担保公司合作的《东北再担保公司信息化运营平台》项目总投资 2100多万,服务对象为再担保公司总部与五家分支机构以及东北三省、内蒙古自治区、大连市的五百余家担保机构。再担保信息化系统的研究开发进一步巩固了他所带领的公司作为国内信用担保机构信息化软件系统知名提供商的地位。

 五年来,他所研究的系统除了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客户的认同度以外,还获得了国家各部委以及省各厅局的支持。《疾病防护与儿童免疫信息系统》通过了吉林省省政府信息化领导小

  组和吉林省卫生厅的联合论证,被评为**年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获得国家基金支持 20 万元;**年,随着国家对社区卫生公司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供,社区卫生信息化工作被提高到一个新的日程上来,敏锐的政策及商业头脑使他迅速捕捉到这个信息,迅速研究开发出第一代的《社区卫生智能决策支持平台》,该平台获得**年度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基金项目基金支持 100 万元,以及吉林省**年度信息产业厅电子基金支持 10 万元。

 为了取得公司的长远发展,他认为必须扩大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加大对公司产品的宣传并基于公司产品的特殊性为客户提供本地化的技术支持服务,为此**年,公司已经在北京上地软件园、河南郑州中部软件园建立公司,达到扩展中部地区市场业务的目的,并立足北京推向全国宣传推广公司产品,同时在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设立了办事处对当地的客户提供全面周到的技术支持服务。

 四、创业先锋不辱使命,带大学生从找工作到“造”工作 作为第二界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十大创业先锋,他不仅自身成功创业,而且投入资金建立吉林省万易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所以及配套服务,引领更多的大学生创业,希望通过创业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就业。

 经过四年多的创业,虽然有无数的成功和喜悦鼓舞和激励着他,但是他深深的明白创业的艰辛以及对各种帮助的需求和渴望。他充分的了解到初踏创业之路的在校大学生或者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进行创业时面临的各种困难,20**年他投入巨资建立吉林省万易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园分为蜂巢区和幼蜂区分别为在校大学生以及毕业三年以内的大学生提供创业服务。

 蜂巢区中的创业试验区配备完善的办公设备,主要服务于有创业激情,想积极创业,但未确定创业项目,且毫无创业经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在正式创办企业之前将在该区域内进行创业体验,成立虚拟企业,并确立企业内部的部门以及人员分工确定内部管理事宜;并且通过在此过程中与对外的工商、税务、劳动等部门的接触过程中了解创办企业所应履行的行政手续;并且积极开展对外客户联络,初步体验创办企业的市场开拓方面的感受。在蜂巢区进行创业体验过程中,创业园不收取任何费用。

 蜂巢区的创业区主要用于经过创业园对大学生创业项目和创业团队的初步评估,能够

  直接创办企业的大学生,可以直接选取房间,自行配备办公用品进行创业实践;对于经过蜂巢区创业体验的大学生,如果成功度过体验期,也转入创业区继续进行创业。创业园只收取适当的管理费,而且可以按季度交付,这样大大的减少了大学生企业初创时的投入,而且能够使大学生企业能够成为合法运营的企业。创业园的幼蜂区主要服务于毕业三年以内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创业园通过租金补贴,创业企业只需要交纳部分租金。租金等费用低于同等地段相同面积的其他写字楼办公室所需费用。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发展,大学生创业园从 20**年 6 月份至今接受咨询人数 1523 人,收到申请 352 份,成功入园在孵企业 39 家,解决就业 527 人。其中创业体验区有 9家)。创业园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含盖软件开发、物流、设计、培训、房地产营销中介等多个行业的企业。

 大学生创业园的发展和建设受到了省市领导的支持和认可,20**年吉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林炎志一行,共青团吉林省委书记谢忠岩石先后来到大学生创业园进行视察,并对创业园及园内企业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大学生创业园的设立也取得了广大在校学生的欢迎与认可,未来将有更多的大学生在这里体验创业艰辛、享受创业的成功。

  优秀企业家个人事迹材料

 朱张金是个爱“吃螃蟹”的人,凡事都爱争个先。正因如此,他一路走来,经历了人生中一个历练的过程。第一个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第一个将自主开发生产的皮革家具沙发摆进美国白宫;第一个响应中央号召,投资西部开发规模最大的浙江企业家;第一个提出并实施 10 年内援建 100 所希望小学;第一个向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捐款 1000 万元;第一个注册海外商标并将数十个家具连锁店开到英国和澳大利亚;第一个制定创建全球最大皮革沙发制造基地战略目标……正是凭借这一个又一个“第一”,使身为卡森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朱张金在今年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然而,光环的背后,几乎没有人知道 18 年前的朱张金是怎样攻苦食淡、奋发蹈厉的。当时,刚刚挂牌的“海宁华丰制革厂”并不在人们的视线内,而他的“卡森”也还并不起眼,区区 5 万元的起始资金,在商贾云集的浙江海宁,会让人觉得有些寒碜。95 年,对朱张金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朱张金把皮革卖到了俄罗斯,把“海宁楼”建在了莫斯科。朱张金开始崭露头角。98 年,正是全国制革行业积极开发生产猪皮革的时候,而朱张金却放弃了巨额利润,毅然转型生产牛皮沙发革,从而一举奠定了在国内家具革生产中的领导地位。**年,在看准了国内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趋势后,朱张金再次加大投资力度,开发生产汽车座垫革,此举填补了国内空白。

 以后,总是“比别人快一步”的朱张金和他的“卡森”出名了。目前,“卡森”的总资产已达 60 亿元,拥有员工 5 万余人。公司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皮革/家具行业先进企业、浙江省皮革行业诚信示范企业。

 **年,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雄心计划”:要在 10年内,在全国完成捐建 100 所希望小学。当年,他向希望工程捐款 620 万元,用于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援建 10 所希望小学,资助 100 名学习优秀、家境贫困的“希望之星”。**年 4 月,他再次向希望工程及首届浙江省希望小学运动会捐赠 85 万元。到

  **年 12 月,在西部地区和浙江省已经建立希望小学 29 所。**年 5 月,他又向中国假肢协会捐献 10 万元,为残疾人献上了一份爱心。

篇三:企业家创业事迹

企业家创业先进事迹 我叫, 今年 35 岁, 是市镇大辛庄村一名普通农民。

 我没有啥惊天动地的事迹, 就是扎实地在农村这片土地上, 用知识、勤劳和汗水去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使我从过去的贫穷农民变成了小有名气的批发经营大户。

 初中毕业后, 不甘心在家务农的我出去打了几年工, 虽说赚了一点钱, 但是说积蓄就寥寥无几了。

 偶然一个机会, 一个亲戚开了 一家商店, 让我过去帮忙,我慢慢发现开一家商店效益还是不错的。

 这时脑子里也慢慢捉摸能不能自己也开一家商店? 终于有一天, 我征得了家人的意见, 筹集了一部分资金, 在一处较繁华的地方租了两间房, 开起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商店。

 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商店, 但我还是认真地去经营它, 呵护它, 虽然是一个小小的老板, 但我喜欢做老板的感觉。

 自从有了这个属于自己的小店, 我就从来没有打算放弃过, 不管是进货、 卖货我都从不马虎, 都想把我的小店办的井井有条。

 坚持“物美价廉、 童叟无欺” 的经营原则, 热情服务, 很快赢得了村民的信赖, 在小店林立的时期, 我的商店异军突起, 顾客盈门, 营业额连年翻番, 我的店铺也几经扩建。

 我始终把“办一个庄户人自己的商店” 作为经营宗旨, 想村民所想, 急村民所急。

 我通过认真的调查和平日观察, 对什么季节村民需要什么商品, 进行归纳记录, 及时进货, 这样顾客来到我的 商店就能一次办足过去要到几个店才能办齐的货。

 对于家庭困难的顾客, 我还实行成本销售, 仅此一项, 来让利不下 2 万元, 对紧缺物资, 我始终坚持淡季旺网季一个价, 坚持薄利多销, 让利于民。

 就这样, 当别的小商店、 小批发部纷纷倒闭的时候, 我的商店却越来越红火。

 总结经验, 那就是“把商店办成庄户人自己的商店”。

 经过几年的发展, 我看好了商品批发也是一条发家致富的门路, 于是我就由以经营零售转向零售兼批发。

 我的商店名也由“辛庄门市部” 改为“辛庄综合批发部”。

 那时的批发部, 只有三个人, 自己既是经理, 又是业务员、 送货员、 采购员, 整天忙得团团转, 早起晚归。

 虽然特别地辛苦, 但我从没想过要放弃, 我坚信我的汗水不会白流, 我一定能把自己的批发部干好。

 现在, 我的批发部辐射周围 20 多个村庄, 60 余户零售户, 以优质的服务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同时,带动零售户走向致富路。

 在“经商” 的道路上, 我饱尝了商业经营中的酸甜苦辣, 也曾有过盈利和亏本, 但面对失败和挫折, 我只有认真吸取经验, 分析原因, 振奋精神,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在经营中我始终牢固树立顾客至上、 信誉第一的经营理念。

 年关, 我从临沂批发了一批货物, 由于匆忙, 没有认真查验, 到家后发现其中掺杂了 6000 多元的假烟、 假酒, 是销售还是销毁, 思想上犹豫了半天, 最终还是当众销毁。

 一时的损失, 赢得了永久的客户。

 此后, 我的商店又被顾客们称为“放心店”。

 经过几年的努力, 批发部由小到大, 由弱到强, 不断的扩大经营范围和经营项目。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生意越做越红火, 现在已经发展成以日用百货批发、零售为主的综合性批发部, 现在我店有营业员 5 名, 车辆 4 部, 年销售收入在100 万元以上, 利润近十万元。

 随着社会的发展, 感觉信息和知识对自己越来越重要, 为了收集信息, 不断地扩大自己经营的规模。

 我还购买电脑学会了上网, 在网上收集市场信息, 推介商品。

 为了让自己的经营理念不落后, 也专门找来一些经营方面的书来给自己充电, 有时也专门外出参观外面的一些批发商店, 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管理。

 致富不忘国家, 致富不忘社会。

 没有党的富民政策, 我也富不了, 每年我都如实申报上缴各种税金。“一枝独秀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我自己富了以后,没有忘了父老乡 亲。

 把自己掌握的经验无偿地传授给其他村的兄弟姐妹们, 她们有的也在自己的村里办起了小商店, 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到了农忙时节, 为了方便镇里、 村里农民能及时买到化肥、 农药, 我免去了车费, 为他们免费送货到门, 一方面方便了农民, 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信誉。

 我还出资 500 元聘请农业专家来我处对土壤进行化验, 并请专家列出施肥配方, 然后依据配方购进化肥, 并免费指导村民施用, 仅此一项, 每年就为村民节约开支 3 万元以上, 增产 20%以上。

 我自己的化肥销售额也直线上升, “运用科技, 服务村民, 实现双赢” 这是我这几年经商的心得。

 我也因此被村民称为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目前, 我正在酝酿股份制经营, 吸收资金, 扩大规模, 造就一个有区域龙头作用的综合性批发部。

 扎根农村沃土勇做创业先锋/几年来, 在各级党组织帮助下, 经过艰苦创业,我取得了一点成绩, 也得到了各级党组织充分肯定。

 今后我要继续坚持“诚信为

 本、 服务于民和科技致富” 的经营理念, 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引进新商品、 新机制, 不但做一名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还要帮助和带领更多的农民早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资料来源:

 http://www.reader8.cn/data/xianjinshiji/

篇四:企业家创业事迹

典型事例:

  1、“老干妈” ——陶华碧 陶华碧, 1947 年出生贵州省湄潭县, 文盲, 25 岁结婚,婚后生了 二个孩子丈夫去世了 ……91 年从卖凉皮开始白手起家创业, 现有职工 1300 人, 每个月仅供员工吃饭住宿就花费 70 多万, 如今年产值 13 亿多, 上缴国家税收 1. 8 亿元,名列中国私营企业 50 强排行榜第 5 名。

 2、

 “小菜一碟” ——胡小平,

 胡小平, 1966 年出生于安微省无为县偏僻乡 村。

 81 年初中毕业身带 20 元、 15 公斤大米来南京打工, 饭店做杂工、摆过摊修自行车、 在码头做搬运工(从 40 斤一坛榨菜赚 12元做起……)。

 目前,“小菜一碟” 的小菜年销售额已逾 8000万元。

 现在是“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全国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 称号。

 3、 刷马桶刷出来的百万富翁——韦文军 韦文军, 1978 年出生广西壮族自治区, 16 岁那年考入南宁美术中专学校学习 。

 19 岁 刚毕业那年就到深圳找工作……最终被一家装潢公司罗老板留用, 后在罗老板的启发下, 在深圳创业了“家天下” 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成为深圳装修装饰行业的传奇人物, 年纯盈利近百万元。

 4、 穷小子变成亿万富翁---裴春亮 裴春亮, 1970 出生于年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 裴寨村, 上

 有父母和三个哥哥一个姐姐, 家境十分贫寒, 10 岁之前没穿过鞋, 他 9 岁那年, 他三哥因煤矿出事死亡, 12 岁那年他二哥拉石灰遇车祸, 车毁人亡。

 大哥受打击太重突发脑溢血瘫卧在床, 时间不长, 大嫂出走了 , 留下二个幼女, 不久二嫂子也改嫁了留下一个幼子。

 没办法裴春亮只有辍学去砖厂帮人推车、 摆砖坯, 靠每月工资 30 元来维持家庭的艰难生活。16 岁那年, 父亲又撒手人寰了 , 是村里给了 二棵树为他父亲打口棺材, 邻居这家三毛那家五毛的筹点钱、 米、 面做点送老衣才把他父亲安葬了。

 他明白, 光这样打工和家中的几亩地解决不了家中的贫穷, 要靠技术才能脱贫致富。

 为了筹借学费, 他去砖厂又打了二个月的工, 攅了 80 元, 邻居借给他 50 元, 共计 130 元到安阳技校学习电机修理技术, 学费 120 元, 在校长关怀下他坚持学习了二年, 二年后回到了村里, 在村西头路边租了两间门面房, 打出了修电机和电气焊的招牌。

 从修理电器起家, 裴春亮办过商店…, 开过饭店…、 照相馆…, 理发店…在北京卖过大理石……因助人为乐, 朋友介绍他掏第一桶金就挣 9 万元……。

 如今已发展成为集饭店经营、 机械铸造、矿业开采于一体的农民企业家, 成了远近闻名的经济能人。

 个人富了, 不忘报达乡 亲, 他个人投资 150 多万元为村民安路灯、 修道路、 打水井、 购买大型农机。

 对裴寨村考上高中、 中专、 大学的学生, 他出钱给予 2000 元至 1 万元的

 奖励。

 1999 年以来, 他捐款 380 万元为家乡 修路、 建学校以及医疗卫生、 体育事业等。

 2006 年初, 他作出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个人出资3000 万元, 把裴寨村村口的一座荒秃山头推平, 无偿为全村村民建造 160 栋别墅式两层小楼及学校、 敬老院、 体育场、卫生院等配套设施。

 如今, 一排排整齐的别墅式住宅楼和一座座商业店铺拔地而起, 又投资 80 万元对村自来水供水设施进行改建, 敬老院建设、 园区绿化建设等配套设施建设了在全面启动。

 由裴春亮多方引资、 村民自愿入股创办的投资4亿元、日生产能力 4500 吨的环保节能水泥厂正在建设之中。裴春亮正带领群众大步迈向小康。

 5、“水晶” 大姐----吴兆娥 1958 年出生, 71 年进厂, 88 年企业不景气, 自动下岗,在一无资金、 二无厂房、 三无设备的情况下, 七拼八凑了 2000元, 腾出自家的住房做厂房, 用吃饭桌子做支架, 拆下出嫁时陪嫁的洗衣机上的电动机, 自制土研磨机, 招来本村的几个人, 创办了 “海龙水晶工艺品厂”。

 一位土生土长、 普普通通的农家女, 以非凡的胆识, 敏锐的目光, 走出了水晶生加工、 精加工的第一步, 她们企业现生产的产品涵盖了首饰类、 保健类、 观赏类、 礼品类等系列 300 多个品种, 产品远销国内 20 多个省市和美国、 日本、 加拿大等国家, 固定资产千万元。

 事实上, 创业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专利, 只要勇敢迈出自己的步伐, 夕阳下的老人同样可以品味创业的幸福与成功的喜悦。

 如以下几个老人创业的故事。

 1、

 家住河南淮阳县的一对普通农民夫妇, 周大生出生于1944 年, 老伴出生于 1947 年, 在城里儿子家探期间,从孙女的玩具身上发现了 商机。

 自此, 夫妇俩开始了充满童趣的晚年创业之族。

 如今, 凭着一手漂亮的针线活,老俩口 专门 为 玩具娃娃做衣服, 每月 收入近 3000元……

 2、

 刘燕如是河南省信阳县的一位退休干部, 58 岁。

 她创业的方式与众不同, 与 5 名退休老人在网上创办收废品…… 3、

 91 岁老汉“时尚” 里致富, 1980 年, 63 岁的孙迪退休了 , 83 年他瞒着家人带 10 元跑到南京闯世界, 结果被骗了, 可没想到的是, 孙迪坚定地对家说, 从哪里跌倒就得从哪里爬起来, 谁也劝不住, 老伴不放心只好跟着他来到了 南京, 在金桥市场租了 两截柜台卖服装, 每年的营业额 60 万元左右, 他经常骑摩托车去上海、 杭州等地进货, 他说:

 心态决定人生, 只要拥有一颗敢闯敢拼的心, 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推荐访问:企业家创业事迹 事迹 企业家 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