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典型材料与乡村环境整治典型材料汇编

时间:2022-09-06 10:1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旅游典型材料与乡村环境整治典型材料汇编,供大家参考。

乡村旅游典型材料与乡村环境整治典型材料汇编

 

 乡村旅游典型材料与乡村环境整治典型材料汇编

 乡村旅游典型材料

 青山沟镇地处宽甸北部,全镇面积 266.6 平方公里,下辖 4 个行政村、73 个村民组,人口 1.16 万。镇内生态良好,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有林地 31 万亩、耕地 11516亩、水面 2.2 万亩。三年来,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乡村旅游建设为一主线,依据县情,结合镇情,确定了“旅游兴镇、游业富民”的整体工作思路,在“建设东北生态乡村旅游名镇”的道路上,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为重点,以带动农民致富增收为根本,以实现旅游兴镇为目标,建设了和谐旅游环境,开创了乡村旅游新局面,带动了镇域经济发展提速升位、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础设施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了旅游兴镇目标青山沟镇乡村旅游发展至今,已建设四大景区 126 个景点,总面积 149.8 平方公里,占全镇总面积的 56%。涉及到全镇 3个行政村 9 个自然村,分别占全镇的 75%和 75%。青山沟是生态之乡、满族之乡、长寿之乡,拥有东北第一大瀑布、中华满族第一园,是世界六大无污染区之一。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满族的风情、淳朴的乡情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每年游客达 10 万人次以上。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解决了农民就业,促进了地域经济的发展。旅游综合收入达 5000 万元,占全镇总收入的 66.3%。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完善了旅游服务功能乡村旅游发展,服务功能完善是前提。三年来,以生态环境、交通环境、村屯环境、饮水环境为主改善旅游基础设施,以建设宾馆酒店、购物场所、医疗卫生、游乐设施为主完善服务功能。

 1、改善乡村旅游环境。一是以硬化、净化、亮化、美化为重点改造村屯环境,安装路灯 76 级、水泥硬化巷路 2 万平方米、浆砌边沟 3000 米、投放垃圾箱 30 个、村屯绿化 5000 平方米,统一院墙 20**多延长米、统一大门 30 多个,清理违章建筑 20 多个,清理垃圾 20**多吨,清理路障 100 多处,改炕改灶 1200 多个,改厕改圈 500 多个,同

 时,成立了环卫处,对居民生活垃圾日清,改善了乡村旅游的村屯环境。二是按照一环三射的交通建设格局,修建柏油路面 44.8 公里,一环三射的乡村旅游交通格局已初步形成,路标、说明牌健全,景区内和服务场所均有停车场,乡村旅游交通环境得到了改善。三是以治河、修坝,护路、护田为重点,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 8 处,新修防洪坝 2389 米、新建提防 2.09 公里、加固提防 1.22 公里、疏通河道 7800 米、栽植枫杨护岸林 52.6 公里,改善了乡村的河流、田间环境。四是新建饮水工程 51 处,维修饮水工程 25 处,满足了日游客 6000 人的需求。五是植树造林 15980 亩、封山育林 23000亩,增加森林覆盖 3%,改善了乡村旅游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优美的村屯、畅通的交通、安全的饮水,奠定了乡村旅游的基础。2、完善乡村旅游设施。以招商引资和自主建设为主,建设乡村旅游接待宾馆 50 多家、旅游购物市场 6 个、医疗卫生场所 18家、网吧等文化设施 4 家、游乐设施 2 处,满足了游客吃、住、购、娱的需求。满族歌舞表演、群众篝火晚会已成为乡村旅游的品牌。加强了对各宾馆酒店、购物市场、游乐场所,消防、安防、救护等设备的配备,定期进行督促管理,保证设备齐全、完好、有效。三、乡村旅游特色显著,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青山沟是满族之乡、生态之乡、红色之乡,满族风情、生态环境、红色基地,打造了青山沟特色旅游。一是兴建了中华满族风情园和满家寨,展示满族的生活环境、农事活动等文化,让游客在观赏满族文化的同时,亲身体验满族农事活动。二是建设了以北方周庄为主的庄园式休闲度假旅游,观赏之余体验采摘的乐趣。三是开发了杨靖宇指挥部、刘清山烈士墓等革命遗址旅游景点,使游客在浏览之时接爱国主义教育。四是创办了满家寨民俗艺术团,以满族歌舞为主,每晚为游客演出。四大特色旅游的开发,提升了青山沟乡村旅游的知明度,中华满族风情园被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革命遗址被列为丹东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致富项目明显增加,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乡村旅游的发展,给全镇带来了人流、物流,也给群众发展旅游产业带来了机遇,促进了农致富增收,实现了“游业富民”的目标。

 1、兴建旅游宾馆酒店。借助旅游资源优势,采取招商引资等方式,以自主经营为主,兴建旅游宾馆酒店。目前,全镇宾馆酒店 50 多家,其中“三星级”酒店 1 家、满族特色酒店 1 家,庄园酒店 1 家,可实现日接待量 6000 人次。2、发展农家旅游接待。

 引导和鼓励农民借助旅游资源优势,改造庭院,发展农家旅游接待。目前,农家乐 100多家,农家接待小区 2 个。明亮的房屋,整洁的农家院,打造了乡村农家食宿接待的特色。3、开办旅游购物商店。新建旅游特色产品市场 5 个,发展旅游产品加工作坊 4家,山货野果旅游商品摊位 200 多个;发展旅游日用品商店 100 多个。满足了游客购物的需求。4、发展旅游农副产业。依据山区特产,围绕旅游餐桌,发展旅游农副产业,全镇已发展食用菌 1200 万袋、中药材 9400 亩、板栗 6000 亩、绒山羊 14977 只、林蛙养殖 80 多处,食用菌、中药材、板栗、绒山羊、林蛙等土特产品已成为游客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品。目前,全镇从事旅游业 7700 多人,占全镇总人口的 2/3,旅游产业实现人均增收 20**元,旅游业已成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五、综合治理有序开展,创建了和谐旅游环境一是按照景区管理条例,开展综合治理工程,加强景区资源保护,安全管理,开展文明使者进景区,倡导文明服务、文明旅游,创建了安全文明景区。二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定期对宾馆酒店等旅游接待场所安全检查,保证了无安全事故和食品质量事故发生,定期矛盾排查、噪音治理,营造了和谐旅游环境。三是规范服务、周到服务、热情报务,对游客诚实守信,及时解决了游客提出的问题,游客满意率达 95%以上。四是规范商户的经营秩序,清理了镇内的马路市场,使其规范经营。五是开展农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以“十星”创建为载体,通过评选表彰文明村、文明小区、文明户等方式,加强了农民文明素质教育,提升了农民的文明素质,营造了文明旅游环境;六是开展旅游服务人员培训工程,建立健全了培训制度,定期开展旅游服务人培训,通过演讲比赛、上岗考试等形式,提升了旅游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优美的生态环境,赋予了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三年来,科学规划,合理部局;完善功能,健全设施;规范管理,提升素质;突出特色,培育精品,围绕旅游发展经济、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推动了全镇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村内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交通便捷,优势突出。种养业以牲猪规模养殖、优质棉、精品蒜、甘蔗及时令蔬菜为主。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二三产业来势迅猛,2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 450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7500 元,多次受到上级表彰。20**年连续多年被宜昌市、枝江市评为“先进单位”、“文明村”和“五好基层党组织”。自 20**年以来,沈家店村作为全

 市 12 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对口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 20 字目标,采取统一规划、分年实施的办法,大力兴办村级公益事业,着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条件。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坚持调优产业结构,着力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兴村富民的根本,配合上级的举措到项目,组织村组干部深入农户,认真分析农户收入的结构比例,完善农民增收台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细化农户增收措施。

 (一)调优农业产业种植结构。结合我村实际,围绕市场经济,大力引导农户调优种植结构。目前,全村已形成原 1-2 小组发展优质棉,原 3-4 小组发展优良品种梨,原 5-6 小组发展甘蔗种植,原 7-8 小组发展精品蒜,原 9、11 小组发展牲猪规模养殖,原 12 小组主营劳务收入,原 10 小组及集镇周边农户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的产业结构。

 (二)提高工资性收入。通过加大劳务输出宣传和技能培训,通过劳务中介和就地消化等多种方式,大力倡导农民自主创业,解决农民务工难题,目前全村常年在外务工人数达到 452 人,年实现劳务经济收入 1000 万元以上。

 (三)保证转移性收入。认真落实小额贷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扶助政策措施,保证了农民的转移性收入,提高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二、高标准进行村级规范化建设,为村民服好务(一)调优配强村“两委”班子。20**年第八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后,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 4 人,专职组长 2人,平均年龄在 40 岁以下,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2 人,高中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3人,村“两委”班子成员个人素质及工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二)20**年至 20**年通过三年时间,村委会投资 10 万多元对村级办公场所进行了规范化建设。村建成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设立了便民服务室、党员活动室、青年民兵之家、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和综合档案室及广播室。村便民服务室配备了办公电脑 1 台,制订了村干部值班制度,每天安排一名村干部值班,方便村民办事;村电教活动室配有投影电教设备 1 台,并连上了全国远程教育网络,每个月组织党员及青年种养户进行四次党的政策及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每次 1 个小时以上;村图书室配有种养技术藏书 3000 册以上;村阅览室配有桌椅 20 套,随时供村民进行书

 籍阅读和借阅;村广播室配有 500w 有线广播和无线调频广播设备各 1 套,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 1 个小时进行新闻及市场信息、种养技术广播;村档案室设档案专柜,对全村 1956 年至今的所有村级档案进行规范建档,并经枝江市档案局检查验收通过。三、大力兴办村级公益事业,着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自 20**年以来,村委会通过多方争取资金,大力兴办村级公益事业,着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加快了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自 20**年至 20**年,村委会多方筹集资金 130 多万元,对全村 5.5km 通村公路进行全部硬化建设,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题。

 (二)村级筹资 32 万元对全村自来水进行全面改造,使全村 100%农户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三)投资 6 万多元对村卫生室进行更新改造,建成了高标准的村级卫生室。

 (四)村成立了由 18 人组成的女子腰鼓队,定期开展活动,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五)20**年投资 6 万多元对全村农田“三沟”利用机械清理,彻底解决了农田排涝问题。

 (六)20**年采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方法,投资 8 万多元对全村农田生产作业道进行整修恢复建设,解决了农田机耕机收作业问题。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将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在点上深化,在面上延伸,突出特色,统筹兼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促进村民增收。

 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平滩村羊圈组的王国俊在全村 4000 多名村民中,抢抓机遇,勇于开拓,在科技致富上,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全村村民效仿和称赞的榜样.王国俊,男,今年 58 岁,家住赤水市白云乡平滩村羊圈组,20**年夫妇二人见到周围的人,李吉初、王国祥、代国华等人先后养起了肉鸡、乌骨鸡。由于受到市场行情的限制,在加上技术不过关,有的陪本,有的收益甚微,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准备独群蹊跷,找准目标,并多次经过市场调查,他们夫妇二人决定饲养竹政府推广的竹乡乌骨鸡.20**年初,王国俊筹集资金 800.00 元,在自家后院搭一个简易棚,占地面积 80 平方米,养起 50 多羽竹乡乌骨鸡,刚开始不懂技术,就虚心向其他的养鸡户学习,自己又订科技报,买了养殖蛋

 鸡方面的书籍,以及畜禽防疫知识的书刊。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他更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雏鸡的购进、防疫、饲料的搭配,鸡舍的温度以及小鸡的饮水等细节问题逐步掌握。在一心一意养鸡的同时,他又得忙于组上的工作,整个人忙的瘦了一圈,功夫不负有心人,年底出栏 500 羽,初步见到了效益。20**年初,为了扩大规模,又将原有的猪舍改为鸡舍,购鸡笼、建鸡舍,夫妇二人赶集上店,走街串巷,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当然生活中也有小波澜,有的时候防疫上不去,鸡也死了不少,但是可贵的是,他们从不气馁,不是知难而退,而是迎着困难而上,顶着风雨走。经过一年多的摸爬滚打,到 20**年夏天,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积蓄,下大力发展养殖业,并将自有的近 3 亩的林子围起来,作为放牧场,投资 3.5 万余元,建起了竹乡乌骨鸡养殖场,常年存栏 200 羽以上,年出栏 1500 羽以上,年创纯收入 1500 多余元。王国俊脸上露出了微笑,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还积极带动起周围的乡亲们致富,如李吉初、王国祥、代国华等,羊全组成了名副其实的养殖小区,目前养鸡规模已达到5000 多只,年可创利 5 万余元。

 乡村环境整治典型材料

 村位于县城西北部 15 公里处,是秦家庄乡政府的所在地。全村共有 303 户 762 人,土地面积 808.877 亩,其中:耕地面积 796.5 亩,林地 810.1 亩,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 1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460 元。近年来,先后被县委、政府和乡党委、政府表彰为“五好”党支部、建设新农村先进集体、红旗单位等。随着全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卫生问题日益突出,村内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随意倾倒,村民群众对村容村貌毫不关心,公路沿线乱堆乱放现象突出,生活垃圾随处可见,脏、乱、差十分严重,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人民群众有需求,乡党委、政府有要求,我们村支委一班人以今年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为契机,采取一系列强有力...

推荐访问:乡村旅游典型材料与乡村环境整治典型材料汇编 乡村 典型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