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发言稿10篇

时间:2022-11-03 16:50:04 来源:网友投稿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发言稿10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发言稿 2021·12环境工程123ModernChemicalResearch当代化工研究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恢复治理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发言稿10篇,供大家参考。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发言稿10篇

篇一: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发言稿

21·12环境工程 123Modern Chemical Research当代化工研究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恢复治理措施*李志卫(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河曲旧县露天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

 036506)摘要:

 当前,在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中,矿产物资在我国发展中占主要地位,但是矿产物资因为人类的极度挖掘和不准确的挖掘形式对赖以为生的生存境况形成了损坏。户外采矿行动尽管挖掘简便,不过给环境酿成的危害不可小看,对于地形、植物、水资源都形成了非常惨重的损害,在相当大的进度上阻碍了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了长期的发展,完成矿产物资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矿产物资对中国发展的关键性,对户外采矿矿山的地理环境进行合理的解析,并对复原治理方式提出建议,以便完成我国矿产物资的合理使用,生活环境的保护,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做出杰出的奉献。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恢复治理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关键词:

 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措施中图分类号:

 TD

  文献标识码:

 A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and Restoration Measures in Open-pit Mining MinesLi Zhiwei(Hequ Jiuxian Open-pit Coal Industry Co., Ltd., Shanxi Coal Import and Export Group, Shanxi, 036506)Abstract:

 At present,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China, mineral materia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ts development. However, due to the extreme excavation of mineral materials and inaccurate excavation forms, the living conditions on which people depend for a living have been damaged. Although the outdoor mining operation is easy to excavate, the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should not be underestimated, which has caused very heavy damage to the terrain, plants and water resources, and hinder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nomy in a considerable progress. In order to achieve long-term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eral materials, according to the key of mineral materials to China"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kes a reasonable analysis of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f outdoor mining mine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restora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so as to complete the rational use of mineral materials, protect the living environment,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mak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country. In view of this,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working experience for many yea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and restoration measures of open-pit mining mine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open-pit mining mine;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restora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引言对我们这样一个产煤大国来说,合理的防治与管理采矿塌陷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我们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1.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必要性大面积的开采矿山为我们的经济建设创造了主要能源,但就在这时人们日常生活的生态系统受到了损坏,许多的地质环境问题,就为社会增添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同样致使发生各式各样的社会问题。因此要想处理好矿山的环境因素,不仅仅要遵从下面的几个观点,也是维护地方性经济开发的重要前提。第一,加强矿区平常的生活质量。被传染的有害气体泄漏,会致使空气和水资源遭到传染,人民的普通生活和心理健康保障都将受到影响。通过处理环境传染障碍,矿区中的地理灾害很快就会获得解决,绿色植物方可复苏,生态系统方可正常,成为一个生态平衡,环境良好的地区。

 第二,扩增耕地,加强土地使用率。在开始开采以后便发现有大规模的坑洼,通过覆土,进行填埋,不止增加了耕地规模,同时还能给部分矿工还有当地人民创造一个经济途径,使企业和人民之间的矛盾降低,有利于推进社会的和平发展。第三,高效防止地质危险的发生。矿山开采过程中,损坏了山坡土质,致使边坡不能保持平衡,一定要建立护坡和挡土墙,防止发生坍塌和滑坡情况。第四,绿化环境,植物复苏。在矿区中复苏植物,可以加大矿区中植物存活机率,减少水土流失,由此降低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概率,缩小矿山污水带给的伤害,矿区生态系统和地貌景象可以持续的复苏,生态环境质量将会有很大的提高。2.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1) 地表塌陷问题进行挖掘时,地底挖掘工程会使采掘区域的起始应力场遭到损坏,致使采掘区域内矿石发生损坏、掉下乃至产生地球表面位移局面。除此之外,伴随着采掘区域的持续扩大,工作人员把许多的地下水资源进行抽取排放,由此就应该重新对采掘区域及煤矿区域里面的地下水资源进行布局,同时把水力坡进行扩大。不过这就会使大范围出现下降漏斗,并且在地表将会发生相对应的坍塌情况。(2) 大量侵占和破坏土地、植被问题首先,煤矿资源挖掘会使地球表面土地和地球表面的植物遭到损害,使土资源遭到主要的损害。其次,煤矸石就是煤矿在挖掘进展中产生的废品。需要大范围的存放场所,进而致使对土地资源的大范围的侵占和对存放场所原先的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损害。再次,煤矸石通过雨水流入水源或者渗进土壤,会使土壤和水资源遭到污染。被污染的土壤和水资源,流经地下,倘若被植物的根部所摄取,会使农作物成长遭到影响,使农作物生产量降低,与此同时,伴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损害人类生命健康,所产生的影响远比煤

 2021·12环境工程124 Modern Chemical Research当代化工研究矿废弃物存放在固定场所危害大。最后,煤矿区土地的大范围的坍塌,使土地的生产力降低,一些土地也就丧失了使用价值。不止使有限的土资源产生浪费,同样也形成了植物损坏、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和土地老化等一连串的环境问题。(3) 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现象不可遏制在开展不断的户外采矿工作以后,一些矿物质失去了自己本有的比较完好的自然体系功效,经常会造成非常严峻的土壤被水冲走或者被风刮走的情况,不止给以后挖矿的工作人员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问题,还给附近的村民形成了各种强度的生命危险。除此之外,许多的矿山在开发进程里,进行了许多的产业污水排放,因为当时没有进行合理的解决,通过雨水的清洗,使大量可以溶解的矿体变成了玷污地球表面水资源的主要根源,乃至使四周的粮食都发生了减量,使环境遭到了破坏。3.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恢复治理措施(1) 增加耕地面积,提升土地应用率源于在对矿上开展露天挖掘的进程中,会产生许多的采坑,需使用回填或者是覆盖的形式来降低矿体发生危险的情况,如果使用复垦加大耕地范围的形式,第一能够高效处理因为开采对于矿山所产生的危害,第二,还能够提高四周村民和少数矿工的生活水平,开拓了四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程。(2) 加大矿山地质的环境保护投资鼓励社会上的人员到此参观并进行投资,研制具体的矿山地理位置进行出资让利策略,把有可能获利、社会接受度良好的项目投入社会,使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参加到此项目开展建造,同时积极在本地创建优良的多元化气氛,保证各个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3) 地面沉陷、地面塌陷、地裂缝防治地面出现裂缝、下沉、坍塌等情况大部分都是因为对于地下水毫无节制的吸取,还有可能是采空面积过大才使这些情况一再发生。因为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坍塌,能够采取防渗帷幕等方法对其开展治理,对于采空面积过大引发的地面裂缝等,不妨利用旧的废气土石开展填埋,或者更深入对开采策略实行改良和优化使其可以达成高效的防控地质情况。(4) 完善法律法规在实行露天开采之前,应该处理好前期的计划策略工作,有关部门设定完整的管理方案和技术模范典型,提升对进行开采参加职工的技能集训,同时设置监督管理部门。时不时对项目的真实状况开展追踪调查,保障工作的品质并且提出良好的建议。在开展环境污染物问题的处理中,应该从根源上实行监管,运用合理的方法,使对环境产生的危害降低,在没有终止开采工作前,就该对损害的环境实行管理和复原。在此情况上,监管人员应依据真实的矿山状况,设置保护环境规章,必须严格依照规章来进行维护。关于矿山的监管会触及到地球表面土地的使用、本地的天气问题等因素,关于环境治理时,要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运用正确的法律法规,可以在一定方面降低对露天开采的环境影响。(5) 加强矿山废弃物处理首先,是关于固体废物的解决。固体废物治理内容的进行应该深入井底,从根源开始。这不仅要及时引进最新的矿采技能和设施,还应该对煤矿的不同层面进行适当的开采,优化挖掘进行过程,加强对井底真实状况的勘察,以便选择最合适的开采方法。尤其是关于部分煤层相对于薄弱的地区,更需要采用科学的开采线路,严控开采数量,减少对矸石的挖掘,就可以在一定范围里防止固体废物的产生。其次,解决矿山废水。煤矿技能部应该创新对煤炭的开采方式和洗涤技术,降低在开采过程中对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这样就可以在根源上抑制废水的水量。不止这样,无论是井底或者是井上都应该建设水循环模式。关于煤层里的水资源要做好循环使用,用此来提升水资源的使用率,降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加强矿山四周生态系统的牢固性。相关负责人应该提高对废水治理的严肃重视,给许多的煤炭开采工作的有关职员讲解废水之中具有的有毒物质和不利影响,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对废水的再次利用,危害职工的生命健康。最后是对井底废弃物进行治理。井底废弃物含有一氧化碳、硫化氢、氨、二氧化碳和爆炸性气体,所以公司在施工进程中应该持续更换排风器材,运用废气进行净化、甲烷、喷雾等摄取设备减少废气的排污量,推进矿山的生态工作进行。(6) 植生袋法提前把土、有机基质、有机肥料混合在一起,放入乙烯网袋里面,沿着坡面向上放置,袋子的大小和薄厚根据实际的状况来说。第一,施工步骤:先清理边坡,其次在铺设生态袋、移动栽花灌木,随后浇灌草木,最后进行养护。

  第二,清理边坡:在施工之前把坡面坑洼处抹平,坡面的不平不能超8cm,然后在开展后面码砌植生袋等。第三,铺设生态袋:沿着坡平面铺设生态袋,袋子应该和坡面贴紧,存在缝隙的需要用土填满,生态表皮应该铺洒上一些种植土,以便移动栽花灌木、浇灌草木。第四,养护:在边坡移交之前依照植物的成长状况开展浇水、施肥、补充植物、除害虫,直到植物稳定成长。下雨天应该进行覆盖以及排水等方法,避免雨水进行侵害。夏天应该多进行浇水,等到植物长大在将浇水次数减少。4.结束语综上所述,矿石作为我国自然资源中十分宝贵的资源之一,为工业生产、百姓生活提供了原材料,极大的丰富了社会的物质条件。在未来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更需要对开采等内容做出合理规划,确保在开采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污染和损害降至最低,继而帮助矿体恢复往日的生机,恢复曾经的美好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赵学宏,于宗孝,高源.内蒙古典型露天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研究[J].江西科学,2019,37(06):948-952.[2]侯卫华,张宪尧.浅谈山东省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恢复治理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19(14):44+46.[3]秦康靖.胜利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9. 【作者简献

 李志卫(1971-),男,汉族,山西省怀仁县人,大专,助理工程师,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河曲旧县露天煤业有限公司;研究方向:露天采矿。

篇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发言稿

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自然科学

 2020 年 1 月

 69 气象与环境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探究

 石 磊 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锦州 121007

  摘要:地质灾害的治理应合理利用区域内有效地质环境,进行恢复与环境生态建设,将可能出现的矿山地质灾害风险降至最低。在进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时,需要进行整体思考,采取有效方式对地质环境进行合理判断,缩小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

 关键词:地质灾害;环境治理;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TD82;X826;X322

 文献标识码:A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已成为我国新时期发展的基本国策之一。努力做好矿山施工环境控制,符合国家产业经济发展目标,促进我国矿产开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需要在矿山开采的同时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并且采取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环境修复是一项长期工作,文章以此为背景,阐述了矿山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为地质灾害的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形式

 1.1 崩塌滑坡

 崩塌滑坡属于突发性地质灾害,是矿山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崩塌主要分为岩质崩塌与土质崩塌等两大类。采矿作业对矿区原山体造成破坏,产生高度大、坡度陡的边坡,一些岩体甚至悬空,部分山体地质开裂。在现代矿产资源开发中,采用崩落法进行采矿,保护措施处理不当,若遇暴雨来袭,极易发生山体崩塌事故。

 1.2 泥石流

 引发泥石流灾害诱因条件主要有三点:一是山体陡峭收集雨水迅速;二是堆积固体物质多且结构松散;三是暴雨集中频发或是易发生突发性的大量流水来源。我国矿藏大多分布于山区,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山体原始植被、地质结构遭到破坏,遇到暴雨天气,雨水迅速汇集对岩土进行搬运,降雨性泥石流极易发生,降雨性泥石流一般含有石块、沙砾以及粘土。

 1.3 采空塌陷

 采空塌陷是指矿山地下挖掘开采形成空洞,上部岩土层失去支撑,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结构不稳定,最终引起地表面出现塌陷现象。采空塌陷的地质现象主要发生于地下矿山区域,这些矿山多以空场法、崩落法进行矿产资源开采,当开采量达到一定规模后会引发自然垮落,如若发现不及时、预防不到位、处理不准确,会造成更为严重的事故隐患,威胁到矿区人员生产生活安全,严重的采空塌陷还会引起大规模的山体滑移,造成不可预估的生命财产破坏。

 2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

 2.1 多部门联合建立监测体系

 为了协调和平衡各方利益,加强对矿山开采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建议由政府牵头整合政府、国土、林业、环保、安监等多部门职能,设立专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机构,赋予其独立的执法权,专门进行矿产资源从开采到闭坑全过程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监督。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监督矿山企业的环境治理上,提高效率与执行力,并不定时地对各个矿山企业周围的矿山地质环境指标如地下水、土壤等进行动态监测,发现污染物超标立即进行整改处理,设立专门机构可从源头上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

 2.2 合理规划矿山开采管理工作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在采矿前,采矿团队必须选用精密的仪器计算矿区坡度,保证矿区边坡的稳固。此外,一些必要的地质工作勘察工作也必不可少,以防开采过程中出现任何类似于岩石变形或者是开裂的意外事故。因此,做好采矿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一方面,通过事前准备减少开采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意外情况;另一方面,提前做好开采过后的治理问题,设立拦沙墙等减少因矿区开采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同时,加强施工人员的行为意识,严格按照正规措施进行施工,不乱堆乱弃。

 2.3 完善地质安全防护体系构建

 在计算参数时发现用水量等问题可能过多时,可以提前 建设排水沟,做好应急排水设施,以防出现滑坡、边坡不稳等后果。在一些不太稳定的地段,要做好拦截措施,减少滚石带来的伤害。施工安全问题也极为重要,开采过程中要派人加强现场监管,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意识,避免因操作问题带来重大事故。另外,开采过后也要注意保护环境,利用矿坑回填、植树造林等措施来减少施工团队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

 2.4 落实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严格按照开发措施对矿区进行开采就是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杜绝乱采乱伐现象,合理开采才不会造成严重后果。无论是坡角、坡高等细节都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土也要按照相应的堆放位置进行准确放置,同时加强管理,防止滑坡、泥石流以及扬尘过多问题的出现。在恢复治理过程中,要对地质灾害点进行监控,加强对监测点的巡查和警示,建立对露天开采矿坡的检测系统,并按时进行监测。在一开始就对矿区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后期对危险区加强重视,根据实际监测情况随时对危险区进行治理。

 3 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综合效 益水平

 3.1 环境效益

 通过有效解决矿区开采过后遗留的问题,能够有效改善周围植被、河流等自然条件。无论是采取植树造林还是设立沙障等措施都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泥石流、滑坡等问题产生的概率。植被覆盖率的增加进一步为当地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条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2 社会效益

 通过有效解决矿区开采过后遗留的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周围的环境质量,植被的增加一方面降低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另一方面也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通过有效解决矿区开采过后遗留的问题能够为当地创造更好的生活,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

 3.3 经济效益

 通过有效解决矿区开采过后遗留的问题,能够有效减少矿区发生灾害时所要消耗的损失,有助于提高当地矿区的知名度,为其增添美誉。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当地劳动力提供了工作场地,能够有效降低失业率,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4 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的矿业发展迅速,建成了多座以矿业为主的城市,但长期的矿产开发活动在为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对矿山及其周围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不仅威胁到矿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通常会降低采矿权人的收益,同时又缺乏相应的法律监管,因此导致中国矿山普遍存在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不但直接危害矿山生产,而且还威胁到社会公众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田安家.矿山地质灾害评估与治理工作思路探讨[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9,34(01):180-181. [2]张睿,黄成.矿山地质灾害评估与治理工作思路[J].世界有色金属,2017(18):203. [3]李志超.矿山地质灾害区的生态恢复治理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7. [4]高树志,丁继新,初娜.矿山地质灾害评估与治理工作思路探讨[J].中国矿业,2014,23(13):106-108.

篇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发言稿

lue Engineering0 引言石灰石是化工、冶炼、建筑等多个行业的重要原料 [1] ,石灰石矿的开采会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蒙阴县位于沂蒙山区,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 94%,当地某石灰石矿品质优良,经长年累月过度开采,已经对当地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 ,同时也为了排除对即将修建的穿过该矿区县级道路造成的安全隐患,该矿山地质环境亟待治理恢复。1 工程概况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某露天石灰石矿,矿区占地面积450 亩,大致呈长条状,东西长约 300m,南北长约 1km。如图 1、图 2 所示,由于矿山多年的开采,矿区内山体破损严重、地势起伏较大,形成多处大规模、高落差的开采平台及最大高差近 80m 的陡崖,经过人为活动破坏及自然条件风化侵蚀,矿区产生多处隐患随时可能发生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的等地质灾害。开采出的石料在矿区任意堆积;地表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矿区粉尘飞扬,污染严重,破坏和影响了地貌景观且占用大量土地资源。1.1 气象与水文条件本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 12.7益,年均最高气温 37益,年均最低气温-12益。地区内最大年降水量 1125.3mm(1993 年),最小年降水量 453.8mm(2001年),年均降水量 723.3mm,80%集中在 7、8、9 月份,最大日降水量 168.8mm(1993 年 8 月 5 日)。鉴于降水条件,高陡边坡长期被雨水冲刷后存在塌方、浮石滚落等巨大安全隐患。1.2 地形地貌与矿体特征矿区位于低山丘陵区,地表裸露古生代寒武纪地层,海拔高程最高点+480.53m,最低点+368.66m。矿体赋存于寒武系长清群朱砂洞组上灰岩段内,矿层产状与地层一致,总体走向北东向,倾向南东,倾角 4毅~6毅,呈层状,出露要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作者简介院刘永强(1980-),男,北京人,硕士,高级工程师。境下的突围出路[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11):4-6.[2]曾江,慈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6(12):51-56.[3]钟娟芳.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探讨[J].开放导报,2017(02):54-58.[4]李志强.特色小镇“全域化”生态治理:政治语境、系统建构与政策路径—— — 基于苏浙案例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8,25(02):100-110.[5]许益波,汪斌,杨琴.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研究—— — 以浙江上虞 e 游小镇为例[J].经济师,2016(08):90-92.[6]张雷.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概念、类型与发展路径[J].体育科学,2018,38(01):18-26,41.[7]陈清,吴祖卿.福建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的“资源+人才+创新”策略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3):161-166.[8]吴一洲,陈前虎,郑晓虹.特色小镇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J].规划师,2016,32(07):123-127.[9]温燕,金平斌.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估模型构建[J].生态经济,2017,33(06):85-89.[10]陈清,吴祖卿.福建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的“资源+人才+创新”策略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3):161-166.[11]庄园,冯新刚,陈玲.特色小城镇发展潜力评价方法探索—— — 以 403 个国家特色小城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36(09):31-42.[12]秦笑.特色小镇产城融合发展路径及其核心竞争力评估模型构建[J].江苏商论,2018(10):112-118.山东蒙阴某石灰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探讨A Discussion on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Geo-environment Problems in aLimestone Mine in Mengyin of Shandong刘永强 LIU Yong-qiang曰董星 DONG Xing曰齐普衍 QI Pu-yan曰张计划 ZHANG Ji-hua曰朱峰 ZHU Feng曰高峰 GAO Feng曰谢少凯 XIE Shao-kai(北京理工北阳爆破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81)(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yang Blast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Beijing 100081,China)摘要院山东蒙阴某废弃石灰石矿山高陡边坡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隐患,本文对恢复治理方法的选择以及实施过程进行了论述。采用阶梯台阶法对高危边坡进行削坡、覆土、绿化,恢复了矿山地貌景观,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打了造绿色矿山,也为同类废弃矿山治理提供借鉴意义。Abstract: There are some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e high and steep slope of an abandoned limestone mine in Mengyin County,Shandong Provi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election of restoration method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 high-risk slope was cut,covered with soil and afforested by step method. The landform landscape of the mine was restored, the hidden danger of geological disasterswas eliminated, and the green mine was built, which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abandoned mines.关键词院废弃矿山;地质灾害;高陡边坡;生态恢复Key words: abandoned mine;geologic hazard;high steep slope;ecological restoration;中图分类号院0X171.4;TD167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9)23-0015-03·15·

 价值工程图 1 开采后遗留下的严重破损山体图 2 开采后遗留下的陡崖厚度大于 80m。矿体岩性为青灰色中厚层状含燧石结核灰岩、泥晶灰岩,偶夹豹皮状灰岩层,围岩与矿体岩性相同。1.3 工程地质条件矿区地表岩石裸露,均为青灰色厚层云斑灰岩,上部无覆盖层,已经采用露天方式开采形成了陡坎地形,边坡近垂直。岩石完整性差,特别是坡顶边缘岩石破碎严重,抗风化能力、抗压、抗剪能力等一般,区内除发育少量小型节理外,无较大构造,易发生崩塌等地质灾害,工程地质条件属复杂型。2 恢复治理方案选择矿山开采后遗留下岩石边坡一般属高陡边坡,原有的表土和植被几乎被完全剥离,缺少植物生长的有利条件 [3] ,治理难度相当大。目前对于高陡的岩石边坡绿化处理主要有以下方法:阶梯台阶法、客土喷播绿化法、框格客土绿化法、喷混植生绿化法等 [4] 。本文仅对使用最广泛的阶梯台阶法、客土喷播进行详细对比。2.1 阶梯台阶法将高陡的大边坡分台阶开挖降为若干个小边坡,然后在每个小台阶外侧砌筑挡墙并覆盖上一定厚度的种植土,最后在每个台阶平台上植树种草、每个台阶坡底种植藤本植物,待其生长、攀援、覆盖坡面后达到绿化效果 [5] 。此方法需要进行大量土石方作业,无疑会增加经济与时间成本,但进行降坡后多出的若干个平台也增加了可利用土地面积。虽然植树、种草、种藤本植物在恢复治理刚竣工时达不到“绿水青山”的效果,但是植物几乎都生长在更利于涵养水分的水平台阶上,经过几年养护后植被郁郁葱葱,能恢复或者超越原始生态水平。2.2 客土喷播法以高陡岩石坡面挂网(锚杆+挂镀锌网)为基础,通过喷射机将搅拌均匀的高营养有机质客土原料自上而下喷射到岩面 [6] ,为植物在岩石表面生长提供基础。再采用特定配方的含有草种的植被混凝土,用喷锚机械喷射到岩坡的有机客土上,待草种长出后就覆盖坡面实现了绿化。该方法的机械化程度高、速度快,短期内植被绿化恢复效果良好,基本不需要养护即可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附着在陡峭岩壁上的客土喷层经风化、植物根系腐蚀的等作用后容易发生大片脱落、养分供给不足植物生长缓慢,绿化效果大打折扣。结合本矿山高陡边坡的稳定性、边坡中某些位置富含石灰石、公司组织管理能力、矿山生态价值等情况,综合分析研究后采用阶梯台阶法对该矿山进行治理恢复。3 恢复治理的实施根据废弃矿山现状,本恢复治理首先对矿产开采产生的大平台进行整平;然后对边坡采用爆破方式进行阶梯式逐层递进削坡,从而排除发生地质灾害的隐患;随后在每级台阶上开挖种植穴砌、筑石墙、覆盖种植土,最终种树种草绿化进行生态的恢复。3.1 施工难点采用阶梯台阶法工程量大、台阶数量多,恢复区内的地形地貌整治、浆砌石墙施工、土石方工程施工、绿化施工等各工序组织要严密避免相互干扰。由于本工程位于村庄附近,施工中还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周围村民的不利影响。3.2 具体施工方案为了将拟建道路两侧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消除,首先对道路平行方向边坡进行阶梯式逐层递进削坡,每级阶梯高 10m,宽 8m,台阶边坡角 70毅,拟建道路位置留出 80m的平台,向东北方向穿过山体后收窄至 40m,平台最终标高在 375~485m,自北向南平行递增。淤场地平整。采用推土机将坡底大小采石堆推平、碾压,在碾压机械碾压之前,宜先用轻型推土机推平低速预压 4~5 遍,使表面平实;且应先静压,而后振压。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平碾、振动碾不超过2km/h,并要控制压实遍数。于台阶式削坡。本工程施工周期短、工作量大,选择了高效率的爆破方式进行削坡。先进行破损山体周边残丘、危岩体清除,然后阶梯式逐层递进削减。从山脚开拓至山顶道路,依次进行每个平台的钻爆、挖运、排土作业,对爆破下的土石方分级别堆放以备日后进行充分利用。爆破时经过技术人员严格把关,爆破飞石、振动等危害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盂砌筑石墙。在每级台阶边缘向内推 0.5m,采用建设浆砌毛石的形式,砌筑两道宽 0.3m,高 0.6m 毛石墙,墙距3m,两道毛石墙中间覆盖种植土;边坡底向外 0.5m 砌筑一道毛石墙,墙宽 0.3m,高 0.5m,然后向其与边坡之间回填种植土,以便下一步的绿化工作,如图 3 所示。榆覆土绿化。覆种植土:选择适合山体绿化的种植土,要求无碎石、无有害物质、pH 值 6.0~7.0、有机质含量大于20g/kg。按照小于 15mm 的粒径要求,去除种植土中含有的粘土或类似粘土的物质及粗砂、石头、土块、杂草、有害粽子及其他物件,保证种植土的整体结构、成分均匀。种植土·16·

 Value Engineering图 3 砌筑石墙示意图回填厚度为 0.8m,施工过程中边填充边夯实,压实系数密度不低于 0.93。绿化场地平整:浇水沉实平整回填种植土,待表层土晾干后,再整平整细,应注意把好土、表土铺在植株根系的主要分布层。种植乔、灌木的表土层至少在 100cm以上。挖种植穴:种植穴规格按照《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施工,挖穴时注意表层土与底层土分放,并清除土中垃圾,在平整后的大型平台上按照 3m伊3m 成梅花形布局开挖种植穴,种植穴呈圆形,直径 0.5m,深度0.8m。苗木栽植:栽植前首先注意苗木与现场特点是否符合,其次应对树冠的朝向加以选择。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留原有的自然植被,并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景观要素,绿化物种的选择应优先考虑适应环境能力强、适合当地生长的乡土树种和草种 [5] 。因此在平台上种植侧柏,在坡脚种植爬山虎并引导其往上生长实现台阶坡面的垂直绿化。整个覆土绿化过程如图 4、图 5。图 4 砌筑石墙与种植土回填图 5 种植侧柏虞从 485 平台到 375 平台依次进行施工,最终本次恢复治理总作业工作量如表 1。恢复治理后的效果如图 6 所示,台阶层次清晰、错落有致,种植土已经完全覆盖住了裸露的岩石,假以时日侧柏、爬山虎、野花野草等茁壮成长后荒山又会被绿色覆盖。图 6 恢复治理后全景4 结语地方政府和矿山企业不断提高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新矿山规范开采的同时废弃矿山也逐渐得到有效治理。本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重点是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防治及矿山生态重建,通过阶梯台阶法削坡使原本被破坏和压占的土地资源得到恢复,也使得有利用价值石灰石矿产资源物尽其用。两三年后,绿化的山坡上郁郁葱葱,蔷薇、蒲公英、苍耳、绒球等百花齐放招蜂引蝶,原本死寂的废弃矿山变得一片生机盎然,恢复治理出的 300 多亩用地也将逐渐发挥出生态价值,这也更好的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统一。参考文献院[1]刘诗云,郭阿龙,李霖锋.广西永福某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恢复治理探讨[J].山东国土资源,2017,33(1):65-70.[2]王金南,苏洁琼,万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内涵及其实现机制创新[J].环境保护,2017,45(11):12-17.[3]邹艳福,徐国,照日格图,等.小型露天矿山治理措施研究—— — 以翁牛特旗四道杖房萤石矿为例[J].西部资源,2017(1):91-93.[4]田开洋.岩质边坡绿化技术及其施工方法选择[J].西部探矿工程,2015,27(2):11-13.[5]阳建新,李发菊.华北地区岩质边坡绿化措施及植物选择研究[J].路基工程,2012(5):51-55.[6]邓梦春,吴和政.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边坡绿化技术与现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15(z1):39-42.表 1 总作业工作量序号 工作项目 单位 工作量1234567台阶爆破削坡场地平整种植土回填开挖种植穴浆砌石墙爬山虎侧柏m 3m 3m 3m 3m 3株株121037315462330681262327831115730731·17·

篇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发言稿

内容讲座内容前前言言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可行性研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可行性研究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前前言言★ 地质环境、矿山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矿山地质环境★研究范畴★研究范畴★适用范围★适用范围★重要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规程规范★重要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规程规范★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规程规范★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规程规范★重要规定★重要规定

 地质质环环环环境境地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景观破坏地形地貌含水层破坏含水层破坏研究范畴研究范畴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具体内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具体内容★矿山地质灾害问题:★矿山地质灾害问题: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裂缝、崩塌、滑坡及泥石流、地面沉降;★含层破坏问题:由于矿山开采引起★含层破坏问题:由于矿山开采引起含水层的破坏含水层的破坏, ,导致矿区甚至区域导致矿区甚至区域地下水位含水层的破坏含水层的破坏, ,导致矿区甚至区域导致矿区甚至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枯、地表水体漏失、水质恶化;化;★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问题:矿山原始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城镇周边、重要建筑设施周围、中型以上水利电力工程施周围、中型以上水利电力工程地面塌陷、地及泥石流、地面沉降;地下水位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枯、地表水体漏失、水质恶★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问题:矿山原始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城镇周边、重要建筑设

 适 用 范 围●各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项目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项目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项目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项目可行性研究●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后将不再单独进行)再单独进行)●各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行性研究●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后将不

 重要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规程规范重要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规程规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2009]61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 223-2009)

 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规程规范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规程规范●《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国土资源部[2004]●《贵州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贵州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国土资源部[]69号)●其它●其它号)

 重要规定重要规定一、土地复垦按《土地管理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属于地质环境的范畴。二、“三废”(废渣、废水、废气)及尾矿的处理按《环境保护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也不在地质环境的范畴之内。三、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按[2004]69号文件执行并承担责任,矿山不再专门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一、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一)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二)资料收集(三)野外调查内容(三)野外调查内容((四四))常见操作方法常见操作方法((四四))常见操作方法常见操作方法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一)评估范围(二)评估级别(三)评估任务与内容(四)评估方法(五)评估精度(五)评估精度一、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一)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二)资料收集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一)评估范围(二)评估级别(三)评估任务与内容(四)评估方法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专业人员缺乏,技术力量薄弱■重视程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专业意识淡薄专业意识淡薄■野外工作粗糙,成果质量不高■市场竞争激烈,勘查投入不足

 专业人员缺乏,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员缺乏,技术力量薄弱1、全省队伍不足100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2、各类地质专业技术人员6000余人。3、其中水工环地质人员仅数百人。4、从事矿区水工环专业技术人员少之又少,综合地质队伍中水工环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尤其缺乏。地质队伍中水工环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尤其缺乏。5、近年毕业学生中,水工环地质专业特少。6、黔南州2004年后500 余件地质成果报告中,与水工环相关的部分几乎没有水工环地质人员参与。7、所提交水工环方面的成果没有任何水工环地质专业技术知识。

 14重视程度不够,专业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专业意识淡薄1、部分地勘单位领导不够重视,水工环地质工作人员不被理解和支持。2、认为水工环地质工作不重要,甚至可有可无可有可无。3、想当然的认为矿区水工环地质条件简单,该项工作可做可不做。4、专业技术结构不合理,绝大部分单位水工环专业技术比例太低甚至为0。

 15野外工作粗糙,成果质量不高野外工作粗糙,成果质量不高1、水工环专业技术知识较差,对各种规范规程的熟悉程度不高。2、绝大部分野外人员不熟悉野外工作的部署或根本不知道要收集哪些水工环地质方面的资料。3有些地勘单位根本不开展水工环地质方面3、有些地勘单位根本不开展水工环地质方面的野外工作或开展了野外工作的但控制程度达不到相应勘查阶段的要求。4、无实际材料图、无野外调查记录表册,各种数据来源不明,可信度、可靠性差。5、不会编制水工环地质图,不会编写水工环地质条件的内容。

 16市场竞争激烈,勘查投入不足市场竞争激烈,勘查投入不足1、各地勘单位为竞争到项目相互压价的现象普遍存在。2、相互压价竞争项目的行为减少了勘查投入,难以保证工作之经费。查投入,难以保证工作之经费。3、大部分单位“紧钱吃面”、“看人下菜”,先保住本单位利润再说。4、其实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的资金投入并不高,所花费的时间也不长。只要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一般都能够达到要求。

 资料收集资料收集矿山基本情况矿山基本情况地形图地形图地质矿产资料地质矿产资料地质矿产资料地质矿产资料矿山开采设计资料矿山开采设计资料土地植被资源资料土地植被资源资料

 野外调查内容与要求野外调查内容与要求总体要求总体要求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地质环境问题调查地质环境问题调查社会环境调查社会环境调查各种野外调查表各种野外调查表

 19总体要求总体要求■必须实事求是的开展水文地质工程环境地质野外综合填图工作;■野外调查点的密度每平方公里不低于10点。■野外调查点的密度每平方公里不低于10点。■■提交评审同时提交野外调查表册及实际材提交评审同时提交野外调查表册及实际材■■提交评审同时提交野外调查表册及实际材提交评审同时提交野外调查表册及实际材料图。■未经野外调查而提交的《方案》国土资源部门或评审机构不予受理或不予通过。■原始资料有弄虚作假的,建议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资质单位进行处罚。政主管部门对资质单位进行处罚。■必须实事求是的开展水文地质工程环境地质野外综合填图工作;料图。■未经野外调查而提交的《方案》国土资源部门或评审机构不予受理或不予通过。■原始资料有弄虚作假的,建议国土资源行

 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井、泉、溶洞、暗河(或伏流)、落水洞(岩溶塌陷)、天窗、溶潭(湖)、老硐(废弃矿井老窑)硐(废弃矿井、老窑)、生产矿井、钻孔、河流(或溪沟)、水库(或山塘)、水稻田等。★上述各种观测点的形状、规模、流量等。生产矿井钻孔

 地质环境问题调查地质环境问题调查地地质质灾灾害害含 水 层 破 坏含 水 层 破 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社会环境调查社会环境调查◆居民点(城市、集镇、村寨、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住户及人口数;◆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旅游景点、文化遗迹、地质公园等;◆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国道、中型以上水利电力工程及其他重要建筑与交通设施等。

 各种野外调查表各种野外调查表●《水文地质调查记录表》;●《地质灾害调查记录表 》;●《社会环境调查表 》;●《社会环境调查表 》;●其它见《规范》及《技术指南》相关表格,也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

 常用操作方法常用操作方法流量的测量方法流量的测量方法流量的表示方法流量的表示方法水样的采集与分析水样的采集与分析含水层富水等级划分含水层富水等级划分

 流量的测量方法流量的测量方法一、堰测法 :三角堰、梯形堰、矩形堰等。二容积法单位时间内提桶的水量即二、容积法 :单位时间内提桶的水量即为所测流量(L/s)。三、断面法 :Q=1000CLBH/t,。

 三角堰三角堰▼公式:Q=Ch5/2▼随随h变化的系数变化的系数C值表值表h(mm)<5.05.1~10.010.1~15.015.1~20.020.1~25.0……C0.01420.01410.01400.01390.0138……

 流量的表示方法■L/s:一般用于表示泉及较小水点流量,保留到小数点以后3位。■ m3/s:一般用于表示河流或流量较大水点流量保留整数大水点流量,保留整数。■ m3/d:一般用于表示水资源量或大水矿井涌水量,保留整数。■ m3/h:一般用于表示抽水设备的额定流量,保留整数。

 水样的采集与分析水样的采集与分析一、水质简分析 :温度(取样时自测)、色度、透明度、口味、气味、PH值、总硬度、总碱度、固形物及七大离子。二、饮用水水质分析:物理学、化学、细菌饮用水水质分析学、毒里学、病理学、污染学等六大指标的项目进行分析。具体项目由县级或以上卫生防疫站(疾控中心)根据当地饮用水水质情况确定。三、取送样时间:水质简分析取、送样时间不得超过72h,饮用水水质分析则不得超过24h。物学化学细菌

 含水层富水等级划分表含水层富水等级划分表含水层富水等级划分表含水层富水等级划分表富等水级岩溶水裂 隙 水泉流量(L/s)暗河流量(L/s)径流模数(L/s·km2)弱<10 <50 1中10~30 50~100 1~3强>30 >100 >3

 评估精度评估精度评估级别评估级别评估范围评估范围地质环境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影响评估影响评估影响评估评估方法评估方法评估任务与内容评估任务与内容

 评估范围评估范围■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定性确定;■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表变形范围;■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表变形范围;■地下水疏干影响范围。

 评估级别评估级别根据以下三个条件并根据附录A综合确定:■评估区重要程度(附录B);■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附录C);■矿山生产建设规模(附录D)■矿山生产建设规模(附录D)。很多单位与编制人员均会,但都是用文字说明,容易混淆,也会遗漏,建议用表格化确定,如:

 评估区重要程度评定表评估区重要程度评定表确 定 因 素评估区情况重要程度结论集镇与居民 张家寨275人。较重要建 筑 设 施 无。一般重要各类保护区 茂兰自然保护区。重要水源地 …………耕地 …………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矿山建设规模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矿山建设规模■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根据附录C并仿照■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根据附录C并仿照上表确定。上表确定。■矿山建设规模根据附录D确定。■矿山建设规模根据附录D确定。

 评估内容与评估任务评估内容与评估任务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规定:7.2.2.1 分析评估区内存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发生时间、表现特征、分布、诱发因素、危害对象与危害程度;分析与相邻矿山采矿活动的相互影响特征与程度动的相互影响特征与程度。7.2.3.1 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分析危害对象和危害程度。矿山建设和生产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评估方法评估方法★工程类比法★层次分析法★加权比较法★加权比较法★相关分析法★相关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工程类比法★层次分析法

 评估精度评估精度《规范》要求7.4.1 一级评估应定量7.4.1 一级评估应定量—半定量。7.4.2 二级评估应半定量。7.4.3 三级评估应半定量7.4.3 三级评估应半定量—定性。目前几种方法:1、所有的描述尽量数据化;1、所有的描述尽量数据化;22资料比较充分的内容如用资料比较充分的内容如用“22、、资料比较充分的内容如用资料比较充分的内容如用疏干范围、移动角确定的地面变形范围、矿井涌水量预测等等,可以算定量或半定量。3、哪些地方、哪些内容应该达到定量、半定量或定性,《规范》并未明确,作者、专家灵活掌握。4、其实。关于该方面的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5、相信在将来会有更好的方法。5、相信在将来会有更好的方法。《规范》要求半定量。7.4.2 二级评估应半定量。定性。目前几种方法:“大井法大井法”大井法大井法”确定的地下水确定的地下水确定的地下水确定的地下水疏干范围、移动角确定的地面变形范围、矿井涌水量预测等等,可以算定量或半定量。3、哪些地方、哪些内容应该达到定量、半定量或定性,《规范》并未明确,作者、专家灵活掌握。4、其实。关于该方面的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贵州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评审备案技术指南》(下称《技术指南》)...

篇五: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发言稿

20年 5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 285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经验浅谈——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甘肃某县矿区为例吴景虎,曹莉莉,胡万长(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兰州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00)摘  要 :废弃矿山是人类为获得矿产资源而对土地进行剧烈改造的区域,是剧烈人为干扰下的一种特殊的环境类型。甘肃省矿产资源开发历史悠久,日复一日的开采,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废弃矿群,废弃矿山,严重影响着当地的地理风貌、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了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型废弃矿山的修复治理工作迫在眉睫。本文结合甘肃某县矿区开采工程实例,通过分析矿山资源开采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并综合研究国内现有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措施,从而对该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提出可行性方案措施,分享施工经验,推广新工艺,为生态环境保护出一份力,也为同行业工程提出一定的工程参考。关键词 :废弃矿山 ;施工经验 ;三维网喷播中图分类号 :TD1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065(2020)10-0285-2Experience of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A Case Study of a County Mining Area in Gansu Province in Qilian Mountain Nature ReserveWU

 Jing-hu,

 CAO

 Li-li,

 HU

 Wan-chang(Lanzhou Institute of Miner Exploration of Gansu Nonferrous Metal Exporation Bureau, Lanzhou 730000,China)Abstract: Abandoned mine is an area where human beings transform the land in order to obtain mineral resources, it is a special type of environment under severe human disturbance. Gansu province is a long history of mine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while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Gansu region, a large number of abandoned mines have formed, abandoned mines seriously affect the local geographical features, cultural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t is urgent to repair and control large abandoned mines in order to realize that clear water and green mountains are like gold and silver mountains. This paper combines a mining project in Gansu provinc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ining resources produced b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exist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easures for abandoned min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feasibility measures of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and treatment in this area are put forward,shares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popularizes the new craft,contributing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the same industry project to put forward a certain engineering reference.Keywords: abandoned mine;construction experience;3D net spraying1 工程概况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甘肃省某县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一般处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缓冲区、试验区、保护区外围地带。矿点均属政策性关闭矿山,为无主矿山。50年代左右,由于人类在矿区一带进行采矿活动且渣堆顺坡无序堆放,致使矿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大量的矿渣堆放严重破坏了矿区的生态环境,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区内矿山均为非金属露天矿,整改内容一般为渣堆、开采边坡、露天采坑、矿山道路、炸药库等多处施工作业面。恢复治理面积大。整改措施主要有渣堆平整、清理危岩、三维网喷播、绿化、围栏、取土场恢复、临时工程等。项目工期一般为2个月~4个月,按照施工合同等相关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了项目所有的施工任务。2 主要工作经验2.1 领导重视,合理配备项目人员因山水林田湖恢复治理项目属国家性质,是具有特殊性且附带政治意义的项目,单位中标项目后,院领导班子非常重视此次施工任务,分管负责人在施工现场亲自部署,对施工现场所面临的重点、难点都一一给予解答,对施工项目大力支持。针对项目点多面广、危险系数大、资金流动大等特点,项目上委派具有水工环高级工程师资格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水工环中级专业工程师及助理工程师担任项目八大员,专业安全及财务管理人员参与本项目施工全过程,为工程的顺利实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2.2 各方协调,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根据项目的特点,时间要求紧迫,施工中根据地质情况的变化,需及时调整施工方法,以确保工程达到预期目收稿日期 :2020-05作者简介 :吴景虎,男,生于1986年,汉族,甘肃兰州人,本科,水工环工程师,研究方向 :地质灾害、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勘查设计,地质灾害、矿山恢复治理施工等。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 5月下 286的。因此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全面了解设计意图,在施工过程中对地质情况、治理范围、防治手段等进行再认识和对比,检验设计与施工、实际治理与预期效果是否一致、是否合理,每天施工结束后,项目部管理人员坐在一起对当天施工当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第二天施工的难点进行分析、探讨,及时反馈信息,大胆进言,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进度,使矿山整改施工更趋完整,更趋合理,发挥最佳工程效益。2.3 狠抓落实,确保安全质量目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从上到下“安全施工”这根弦始终绷紧不放松。每个人都各尽其责,在安全上,每个管理人员都充当安全员,对他人负责的同时也对自己负责。主要措施有 :在矿山施工区域设置了警示标牌、拉设了警戒线 ;在危险、重点时段,主要负责人现场督促指挥 ;坚持安全施工宣传天天讲、时时讲,管理人员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坚持现场检查督促整改。使得项目实施全过程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管理目标全部实现。在质量控制方面我们抓了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①以加强施工项目质量控制为主要目标,以人为核心,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方针,坚持严把质量关,一切用数据说话。参加施工的管理人员、质量监督员、施工员必须熟悉图纸,充分理解设计,掌握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和施工工艺,掌握每环节的技术要求和要到达的指标,严格按图纸指导施工。②坚持质量否决制。对于监理方提出的质量缺陷坚决整改纠正,否则不予验收,并采取必要的处罚手段。③认真贯彻落实业主、监理方下发有关质量控制文件、标准、要求。④施工中主要人员对关键部位和关键项目的质量进行现场旁站,防止偷工减料或不按照规定施工的行为发生,重点督促管理。2.4 绩效应用,调动项目全员积极性山水林田湖恢复治理项目为单位自营施工,院领导班子制定的相关绩效分配办法适用于施工项目,项目所处高海拔、高寒等特殊环境条件,项目员工得到了相应的绩效奖金,使得在野外项目部人员都有一个较好的工资收入,付出与收入成正比例,极大的带动了员工积极性。3 推广项目新工艺(三维网喷播工程)三维网喷播复绿工艺是一种含植物种子、粘合剂、肥料、保水剂,加筋纤维等基质和水配制而成的粘性泥浆,直接喷送至敷设有三维网的坡面上的边坡绿化方法。山水林田湖项目设计需要三维网喷播新工艺,单位领导班子通过调研考察,三维网喷播工程在国内南方地区矿山、公路边坡等广泛应用,对当地环境改善效果明显。经研究后,及时到厂家采购先进的专业喷播机械设备,并安排单位技术人员到厂家进[1]

  申书楷,杨溢,徐世光.某废弃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研究[J].安全与环保,2015(9) :77-79.[2]

  李蕃仁浅谈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报,2010(7).[3]

  郝红兵.四川省攀枝花市典型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及治理措施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2010.行专业喷播技术培训,迅速成立了省内地勘单位第一支专业喷播工程队伍。图1

 三维网喷播实景图单位在一个实施矿点进行了三维网喷播试点工程,喷播部位处于高海拔、高寒高冷、高陡坡面,喷播完成后,草籽迅速落地生根发芽,后期效果逐步彰显。后续在其他项目实施三维网喷播工程,得到了业主的一致认可。为省内地勘单位在西北地区矿山高陡边坡复绿推广了施工经验。具体施工方法如下。3.1 坡面休整清理坡面杂物、危石,使坡面基本保持平整,对浅层不稳定的坡面,做好基本稳固后并采取点状喷浆使其稳定。3.2 挂网及锚杆施工在岩石边坡表面铺设菱形镀锌低碳钢丝网,根据岩面强度和坡比不同确定主、次锚杆,进行锚杆固定。3.3 选种及喷射覆土在植物种子选择上,根据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要求,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海拔环境生长的种子,并经过苗木检疫合格后使用。将准确称量配比好的基材与植被种子混合物充分搅拌混合后,采用喷射机喷射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并保持喷附面薄厚均匀。喷附者应自上而下对坡面进行喷射。3.4 植被养护等植物种子发芽后,采用雾状水洒向喷播面,按规定厚度浸润透基材,除要洒水养护外,针对实际条件,进行不同季节追肥。在喷播实施2个月左右,进行一次施肥。

篇六: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发言稿

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示 范范 范工程开工仪式上的讲话 范工程开工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 × ××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 友 友们:

 大家上午好!

 凛冽的寒 风 风挡不住××发展的热火!今天, 我 我们盼望已久的××矿山地质环境 恢 恢复治理示范工程开工仪式在这里 隆隆重举行。在此,我谨代表中共× × ×市委、市人民政府向各位领导的 到 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支 持 持该工程建设的各级部门和社会各 界 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曾是我 国 国重要的××生产基地,已有×× 年 年的开采历史。由于长期大规模的 开 开发,在经历了矿区辉煌的发展后 , ,××进入了开采的“衰退期”, 地 地质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环 境 境污染日益突出,极大地影响了区 内 内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 秩 秩序,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政 安 安全,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可持 续 续发展,矿区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刻刻不容缓。

 ××市委、市政府高 度 度重视矿区治理工作,在国土资源 部部、财政部和省国土资源厅、财政 厅 厅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年×× 月 月,两部委正式批准同意××矿区 正 正式列为国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 理 理示范工程。今天,××的开工, 标 标志着××的恢复治理工作迈出了 实 实质性步伐。各级有关部门一定要 按 按照矿区整治的总体要求,主动履 责 责、积极协调,全力以

 赴为工程建 设 设提高优质高效的服务,营造良好 的 的项目施工环境。

 我们相信,在 国 国家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的大力关 心 心下,在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的 悉 悉心指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 努 努力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 理 理示范工程一定能够顺利推进、如 期 期建成达效。不久的将来,一个更 加 加美丽的新矿区必将成为××建设 征 征程中新的引擎和亮点!

 最后, 衷 衷心祝愿示范工程开工大吉!祝各 位 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身体 健 健康、万事胜意!

 谢谢大家!

篇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发言稿

时刊 2014.12 (中)122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几点建议李波张艳红【摘 要】

 花岗岩矿开发造成环境破坏, 应保护治理, 文章从矿山行政区地理位置, 社会经济情况分析, 提出矿山保护开采的建议。【关键词】

 矿山开发; 保护治理中图分类号:

 TD8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0278(2014)12-122-02一、 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情况(一)

 矿山地理位置矿山行政区属于吉林省蛟河市天岗镇保林屯, 矿山位于蛟河市 335 °方向 46 公里处, 有乡路相连, 交通方便 (见图 2交通位置图)

 。矿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

 127 ° 4′ 00″北纬:

 44 ° 01′ 56″(二)

 社会经济情况矿区地处蛟河市境内。蛟河市位于吉林市东南, 地处长白山西麓, 松花湖畔, 幅员面积 6364 km2, 辖 2 乡、 8 镇、 6 个街道和 2 个经济开发区, 256 个行政村, 926 个自然屯。二、 矿山开采历史和现状该矿山为拟建矿山, 矿区面积为 123000 ㎡。

 矿山尚未开采, 并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三、 工程地质条件矿区岩土体分三类。1.松散岩类:

 指矿区地表分布的腐植土、 残坡积粘性土、碎石。2.半坚硬岩类:

 指花岗岩浅部强风化带。3.坚硬岩类:

 指位于强风化带下部花岗岩。四、 矿山及周边人类工程活动情况该矿山为拟建矿山, 拟设采矿权面积为 123000 ㎡, 矿山尚未开采, 并未破坏周边地质环境, 矿山对地质环境破坏较轻。矿区外, 该矿山周边为林地, 植被茂密, 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轻。五、 预测评估(一)

 矿山开采引发或遭受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要求矿山在开采过程中, 严格执行 “开发利用方案” 设计的边坡角, 强风化带在开采过程中边坡角≤45 °, 基岩边坡角≤55 °。由于矿山开采最终采深达 142m, 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 损失中等, 因此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危险性中等。工业场地:

 按"开发利用方案"设计, 料场面积 14456 ㎡,矿石随开采随销售, 不易产生地质灾害; 碴堆面积 19990 ㎡,废碴最高 1.0m, 不易产生地质灾害; 排土场面积25000 ㎡, 在矿区东侧, 存土量为 61500m2。(二)

 采矿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预测评估预测矿山开采,露天采石场和工业场地面积将增至182446 ㎡。开采标高 752m~610m, 最大边坡高度 142m, 将形成 7 个安全平台。(三)

 对含水层、 区域水资源的影响预测评估1.对地表水的影响该矿山生活污水排放量小, 矿山生产中不产生废水, 故矿山开采对地表水影响较轻。2.对地下水的影响露天采石场开采底板境界线位于地下水位以上, 采矿对含水层结构无影响。(四)

 矿山开采对土地资源影响的预测评估预测矿山开采, 最终占用破坏土地面积达 182446 ㎡, 其中露天采场顶面积为 123000 ㎡, 工业场地面积 59446 ㎡, 占用破坏土地类型为林地。故矿山占用破坏土地资源严重。(五)

 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综述预测矿山开采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中等, 对含水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轻, 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严重, 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严重。六、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一)

 防治恢复工程项目1.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对不稳定边坡进行边生产边削坡, 使边坡处于稳定状态。2. 含水层破坏防治。矿区周围山坡上没有稳定含水层,评估区及其周边含水层稳定地下水位标高低于330m, 该矿区采场底盘标高为 610m, 因此矿山开采对含水层结构无影响。3.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防治(1)

 料场中花岗岩方整石、 毛石出售;筑废弃物及废碴, 用堆土机推运至采坑;的剥离表土推运至采坑覆土, 边坡安全平台覆土;边坡底部及边坡安全平台栽植地锦, 采坑底部及工业场地栽植乔木;(5)

 设置围栏及警示牌。

 (6)

 由专职人员监测 3 年。(二)

 恢复治理工程的治理工作技术方法1.用推土机将工业场地废弃物及废碴推至采坑回填;2.将排土场表土用推土机推至采坑覆土, 安全平台人工覆土;3. 栽植地锦:

 采场边坡底部及安全平台栽植地锦, 株距1m, 栽 3 行交错栽植。4.围栏:

 在采场边坡顶部周边设置围栏 935m, 在边坡较陡位置设警示牌 20 个。(2)

 清理工业场地建(3)

 将排土场内存放(4)

 采石场作者简介:

 李波, 蛟河市国土资源局;张艳红, 蛟河市国土资源局。

 123Dec.2014 No.12 CHINESE TIMES七、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1.生产期间:

 采石场地质环境问题由安全员兼职负责巡视监测工作。2.停采恢复治理期:

 安排专职人员对地质环境问题负责巡视监测和对恢复治理成果作好管理工作。3.停采后由专人继续监测3年, 每年5月-10月计184天,每 7 日监测一次, 一次为一个工作日, 计 79 个工作日。八、 保障措施(一)

 组织保障矿山企业要成立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小组, 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做到治理工作有专人管理。并按方案制定的年度计划具体实施, 完成各阶段的治理任务。(二)

 技术保障矿山要成立由矿山领导、 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工程技术领导小组, 对工程施工全程领导监控。工作过程中随时接受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各级领导与专家的检查指导。(三)

 资金保障矿方必须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环境问题治理工作, 按方案制定的治理规划, 把治理资金按期纳入到预算之中, 确保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能落实到位。九、 结论与建议(一)

 结论1.吉林省银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天岗第一石材矿拟建矿区面积 123000 ㎡, 预计年生产能力为 20.0 万 m2; 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 评估区重要程度为较重要区;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为二级, 综合判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为二级。2.该矿为拟建矿山, 矿山服务年限为 10 年, 治理及验收期限需 3 年,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适用年限为13 年, 5 年后修编一次。3.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1)

 地质灾害不发育, 危险性小。

 (2)

 矿山开采对含水层及区域水资源、 水环境影响较轻。(3)

 矿山开采对土地资源影响程度较轻。先原则, 综合评估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和破坏程度严重。根据现状评估结果, 将采场和工业场地划为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 评估区其他区域划为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4.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1)

 矿山在开采过程中, 引发和遭受崩塌地质灾害可能性中等, 危害性、 危险性中等。

 (2)露天采石场及工业场地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影响程度严重。(3)

 矿山开采对含水层、 区域水资源、 水环境影响较轻。矿活动对占用破坏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严重。

 (5)

 采取就上级别优先原则, 综合评估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和破坏程度严重。5.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结果,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划分为重点防治区、 一般防治区。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费总估算金额为129.1484 元。(二)

 建 议1.严格按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开采, 要坚持 “在开发中保护” “在保护中开发” , 做到边生产、 边治理, 促进矿业活动持续发展。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完成后应加强维护管理, 确保发挥其效益。3.矿山生产过程中注意保存好剥离的表土。(4)

 采取就上级别优(4)

 采(上接第 113 页)

 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骨干力量。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 业务精通、 善于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深受各族群众拥护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对于加快少数民族和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之一” 。

 由此可见,积极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今后内蒙古民族工作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点,也是内蒙古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60 多年来,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所以能巩固, 能发展; 我国的民族团结事业之所以能繁荣、 能发展; 我们国家之所以能不分裂, 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巩固和完善, 民族问题的最终解决, 都必须有一大批德才兼备, 坚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又能密切联系群众的少数民族干部。

 如:党和国家优秀的领导人、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新中国民族工作的开拓者之一的乌兰夫在主持内蒙古自治区工作近20年中, 创造性地执行了党的民族区域自治等各项政策, 把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内蒙古的实际相结合, 团结并带领全区蒙汉各族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 取得了重大胜利。

 他为丰富党的民族工作经验,加强民族工作的理论建设、 法制建设, 为促进民族团结, 巩固祖国统一, 做出了重大贡献。

 因此, 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关键。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多年来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理论是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的,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采用民族区域自治来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 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各民族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自治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各族人民共同努力, 内蒙古社会经济取得了光辉的成就。在进入 21 世纪的重要历史时刻, 内蒙古自治区各项事业成就的取得最关键的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保持长期性和稳定性, 并切实落到实处, 中国的民族问题就会解决得更好。参考文献:[1] 《乌兰夫传》 编写组.乌兰夫传(1906-1988)[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159.[2]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民族工作文献选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249.[3]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民族工作文献选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109.[5]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5.[6]李建敏,李泽兵.中国五大民族自治区经济增速连续 3 年超过10%[N].人民日报,2006-9-5.

 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几点建议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几点建议作者:李波, 张艳红作者单位:蛟河市国土资源局刊名:华人时刊(中旬刊)英文刊名:Chinese Times年,卷(期):

 引用本文格式:李波.张艳红 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几点建议[期刊论文]-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4(12)2014(12)

篇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发言稿

neral Technology

  370

 2020·5

 《华东科技》 浅谈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创新

 张

 志1 ,王砾浩 2

 (1.重庆市铜梁区矿产资源管理办公室,重庆 402560;2.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东南地质大队,重庆 400000)

  摘要:从目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来看,治理工作还存在较大的难度,在具体治理中除了缺乏配套资金之外,所使用的治理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在短期之内难以取得成效。为了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能够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应当立足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实际,对治理模式进行认真分析和了解,并积极创新恢复治理模式,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能够实现矿山的持续开采,减少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污染。

 关键词:矿山开采;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是一项长期工作,在具体治理中,不但要积极创新融资渠道,增加融资额度,同时还应当创新融资体制,使整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能够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此外,还应当从技术创新等方面入手,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能够在技术应用、技术先进性和环境监测技术的升级等方面满足恢复治理要求,使整个矿山地质恢复治理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的创新,对整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效果的具有重要意义。

 1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问题 1.1.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以下简称治理基金)核算标准偏低 从目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来看,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较大、地貌恢复难度大,同时,治理恢复所需的原材料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材料的价格较高。因此,在治理过程中所需的资金投入较大、恢复治理的要求也较高,如果治理基金不足、不到位,将会严重制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效果。特别是矿山企业在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报告时概算缴存的治理基金,与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后续开采过程中遇到不可预见的因素等存在预判偏差,导致矿山企业缴存的治理基金标准相对较低,致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费用远远不够的、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因矿山环境在恢复治理中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出现断档的现象,导致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进展缓慢、工程治理不达标,严重制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如期全面完成[1] 。因此,如何解决治理基金核算的问题,如何提高资金保障问题,对整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1.1.2 地方财力不足,给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预算资金少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在开展中,除了依靠矿山企业缴纳的保证金之外,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是重要的资金来源补给。目前地方政府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中的资金预算相对较少,整个资金投入不能满足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导致了该项工作处于半停滞状态,这不仅既影响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质量,也影响了治理工程动而不进、进而缓慢、久久不能竣工验收,造成了人为新的环境影响或污染[2] 。因此,如何争取地方政府重视和支持,增加资金预算额度,成为了关系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效果的一大因素。

 1.2 技术困境 1.2.1 开发利用技术水平低 目前在矿山开发过程中,所采用的矿山开发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从严格意义上看,矿山开采率、回收率、矿山的环境保护以及矿山在开采中的污染控制,与国家、省(市)出台的规范相对照,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矿山在开采过程中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依然存在。这些污染在治理中难度相对较大,如果不采取严格有效的治理措施和先进的治理技术,将无法取得有效控制和良好的治理效果。因此,如何改良提升矿山开采技术水平,如何提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效果,对整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做好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才能使整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大力提升、成效更加显现[3] 。

 1.2.2 矿山环境监测存在短板 目前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并没有得到普及推广、日常监测、跟踪监测力度不够。一是现有的环境监测技术无论在技术先进性、技术全面性还是技术有效性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短板,导致了矿山环境监测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够达到检测需要,影响了矿山环境治理。二是如何引导和强力推进矿山开展矿山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问题、建立健全矿山日常监测登记报告的机制问题流于形式,缺乏强制性、自觉性、持续性。因此,找到矿山环境监测技术的短板及其在应用当中存在的问题,能如何提高监测技术的先进性和监测技术的实施效果,对整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4] ,为后续问题的处理提供有力支持,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在实施中能够得到监测技术的有力支持。

 2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创新 2.1 拓宽融资渠道 2.1.1 开辟融资渠道 基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实际需要,在治理过程中应当拓宽融资渠道,应当积极开辟新的融资方式,根据治理资金需要适度增加矿山企业缴存治理基金比例;增设政府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预算科目和资金预算;具有生态修旅游价值的,积极引进民间资本注入开展治理和经营等方式。使整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保障,能够在融资渠道的拓展方面取得积极效果。因此,采用多元化的融资方式,能够满足融资需要,能够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筹措到更多的资金,解决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中存在的资金不足和融资渠道不畅通的问题[5] 。

 2.1.2 创新融资体制 在融资过程中创新融资体制至关重要,考虑到矿山企业缴纳的治理基金在额度调整方面空间较小,并且政府在矿山治理专项资金的拨付中调整的空间不足,为了保证矿山治理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在融资过程中应当转变思路,改变传统的融资理念,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采矿权出让以及矿山资源的回收结合在一起,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将整个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实效性融入矿山开发、矿山品经营销售、资源回收利用和治理恢复的全过程,创新变革矿山企业适应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和与时俱进的综合适应能力,通过引入社会企业和专业的环境治理公司以及矿藏回收公司的形式,创新融资体制,引入投资方,使整个矿山企业在融资中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为打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良好的品质、品牌奠定基石。

 2.2 应用新技术 2.2.1 控制准入条件 基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实际难度,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中应当积极应用新技术,应当提高矿山开采的门槛,使矿山企业在矿藏资源开采过程中,能够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避免使用落后技术开采造成对环境的污染。通过提高技术门槛,使矿山企业能够选择先进技术用于矿山开采,从技术源头出发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通过这一方式,促使矿山企业积极应用新技术,并提高技术应用水平,解决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解决整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在工作强度和工作难度方面的技术问题。

 2.2.2 应用新的矿山环境监测技术 基于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夯实矿山环境监测新技术、新动能。依托环境监测机构,既可聘请为技术支撑单 (下转第 372 页)

 Mineral Technology

  372

 2020·5

 《华东科技》 现突出危险。所以,通过研究煤厚变化划分不同地质单元。最后,绘制煤与瓦斯突出图。将已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对应的地点绘制在矿区图中,详细标出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具体时间,具体地点,以及瓦斯突出量。通过将煤与瓦斯突出绘制成图,有助于地质单元的划分。

 本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掘进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在充分收集数据资料进行瓦斯地质单元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直接实测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指标法预测突出危险性,且对于瓦斯和地质的日常管理不能有半点马虎,必须措施得当、落实有力。

 (1)必须加强通风管理,矿井通风必须做到连续、有效、稳定;井下各用风地点的风量必须严格控制,达到设计所要求的风量。

 (2)采掘工作面和生产巷道中的瓦斯浓度必须严格控制在《煤矿安全规程》允许范围之内,并要及时处理局部积存的瓦斯,当局部瓦斯超限时,必须马上停产进行处理,待瓦斯浓度降低到《煤矿安全规程》允许范围之内时方可恢复正常生产。

 (3)局部巷道风速过高或过低时,应利用井下通风设施来保证风速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4)在回采工作面以及相连的工作面巷道中、掘进工作面设置瓦斯传感器,动态检测风流中的瓦斯含量,并将信息及时传输到地面的控制室,在主要地点设置瓦斯断电仪,当瓦斯浓度超限时,及时切断电源,必须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员。

 (5)为防止瓦斯灾害事故的扩大,应在井下主要地点设置隔爆水棚,回风井设防爆设施,主要通风机能及时反风。

 (6)严格控制和管理生产中可能的引火热源,绝对禁止明火入井。

 (7)下井人员一律配带矿灯和自救器,禁止明火作业,采用隔爆型电气设备。

 (8)必须使用矿用安全炸药,井下放炮要实行“一炮三检”制度。

 5 结语 本文总结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的特性,发生瓦斯突出是受地质结构,地应力,瓦斯含量和煤层厚度等多种因素引起,通过对这些因素归纳总结,将矿区内区域按照不同的危险等级,划分成不同地质单元,从而不同的瓦斯地质单元出现突出危险的次数也有显著不同。经研究证实,利用瓦斯地质单元法划分突出危险区域,可有效控制突出事故的发生,相信会在煤矿生产中应用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杨向科.平煤股份十一矿己 16-17 煤层瓦斯地质规律研究及突出危险性区域划分[J].中州煤炭,2009. [2]张建国,范满长,殷秋朝.煤在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划分在平顶山十二矿的应用[C].瓦斯地质新进展,2001. [3]何奇.利用矿井瓦斯地质图划分煤层突出危险性区域及应用[C]. 2004 年全国瓦斯地质年会学术交流论文集,2004. [4]代卫,张雷林,申宏敏.新集二矿煤层突出危险性区域划分研究[J].陕西焦煤科技,2013. [5]洪荒.祁东煤矿瓦斯地质规律及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C].中国煤炭学会第五届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 2015.

 (上接第 362 页)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园林建设的重视,园林景观的相应施工技术也达到了一定发展。尤其是假山奇石景观,它不仅是园林景观中重要的构成要素,还为整体的造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想要提高园林的美观性和整体的质量,就要从假山奇石景观的施工技术入手,对施工技术进行精准的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陆丽娜.园林假山造景施工技术要点探讨[J].河南建材,2020(01): 110-111. [2]王晓敏,苗延和.浅议园林假山奇石景观施工[J].四川水泥,2015 (05):160. [3]黄伟龙.园林景观工程中雕塑、奇石景观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 2019(04):242-243. [4]孙小滑.园林假山奇石景观施工技术[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如何建立科学决策机制理论研讨会——决策论坛”论文集(下).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5.

 (上接第 367 页)

 生长的过程中,其根系通常向破面的下方延伸,随着坡度的变化其根系的固定能力逐渐降低,草本植物群落可以在初期生长,有利于缓解土壤冲刷的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根系的衰退后,持续性通常较差。

 4.3 护岸岸线的设计 进行护岸岸线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将曲线元素在生态护岸的设计中体现,遵循一定的科学方法,岸线应该适应水流的动态变化情况。景观水体生态护岸构建的类型包括自然护岸、人工护岸,不同类型的护岸,其形式、材料以及工程结构也存在差异。自然护岸多运用自然植物作为保护物体,通过植物的根系、茎叶进行岸坡的固化,能够显著改善水流的冲刷,可以降低水流侵蚀。

 5 结语 人工景观水体生态型护岸能够一定程度改善传统系统水体净化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与植物以及其他材料的相互结合,可以降低对于岸坡的破坏,有利于河岸中结构以及生态环境稳固的维持,能够营造良好的自然景观,人工岸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相关要求,在水系工程的运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马超.人工景观水体生态型护岸设计研究[D].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2013. [2]陈海奇.景观水体生态护岸的功能及其应用综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4):3664. [3]周晓明,袁彬鸿,刘洪涛.BSC 刚性生态型护岸护坡修复系统应用初探[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8,(8):172-175.

 (上接第 370 页)

 位,也可依靠其培育企业自身拥有的技术力量。二是构建矿山环境监测新技术、新工艺的合作研发体。针对矿山环境问题,与高校、环境监测研发机构互通有无,创建研发基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开发新技术、研发废石新产品,减少矿山尾矿对生态环境污染,使矿山更好地达到矿山环境监测技术的规范要求。通过使用新的环境监测技术,对存在的污染进行有效监测,第一时间进行预警,掌握矿山企业的污染状况,通过矿山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时采取污染预警、污染治理以及污染治理效果的有效评估,才能够使整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取得积极效果。因此,做好新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是根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不彻底、顽固病症的良方良药。

 3 结语 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了解,在治理过程中,资金是保障,技术是关键,创新是动力。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足够的资金投入是有条不紊地推进治理恢复的工作保障,创新融资体系才能激活治理恢复的内在动力,先进技术是治愈治理恢...

篇九: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发言稿

“矿山修复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1)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掌握我市矿山修复治理工作进度,协助市委市政府推动全市矿业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鹰城,根据市政协2021 年度重点工作安排,x 月 x 日,市政协围绕“矿山修复治理”组织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活动开展情况 市政协高度重视本次调研视察活动,召开主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市政协常委深入学习中央、省、市关于矿山修复治理的相关会议精神和制度文件,为更好知情明政、履职建言奠定坚实基础。抽调部分懂业务、善议政的市政协常委组成常委视察团,由 x 副主席带队,采取市县两级政协联动方式,深入到 x 水泥公司 x 县 x 水泥灰岩矿、x 县 x 镇 x 村南水泥灰岩矿、x 县永顺铝土矿、郏县众和建材公司高坡石料厂等 4 处矿山,实地查看矿山修复治理现状底数、优化布局、停产整治、取缔关闭、生态修复和废物治理等内容,召开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x 县和郏县相关职能部门,以及部分矿山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听取汇报,组织交流发言,现场反馈调研情况。

 二、我市矿山修复治理总体情况 蓝天保卫战打响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生态保护红

 线意识,切实把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列为全市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坚持以“停产整治、关闭取缔、优化重组、生态修复、统一标准、督查验收”为主要手段,全覆盖、多角度、深层次推进矿山修复治理工作,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生态循环得到有效改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稳步提升,推动中原“煤城”逐步实现“由黑到绿”的华丽蝶变。

 一是坚持高位统筹推动。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始终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市委书记周斌时刻关注此项工作,深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调研,通过视频连线方式,现场调度观看露天矿山综合整治情况,对“政企合作”综合治理提出明确要求。在全省首家开展“四大班子”包矿巡山,x 名市级领导分包全市 x 座持证矿山和 x 个非法采矿易发点,推动矿山修复治理主体责任逐级下沉、持续强化。市长 x 多次过问工作进展,亲自带队实地检查矿山修复治理情况,对改善矿区周边环境提出具体要求。研究制定《x 市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实施方案》《x 市“三山”整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等方面细化完善顶层设计。建立由市政协主席黄庚倜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先后 x 余次深入矿区一线明察暗访,召开 x 场任务推进会,听取工作进度、分析研判形势、研究解决问题,全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在x 落地见效。

 二是注重强化部门联动。严格落实市直有关部门分包县(市、区)的督导制度,由纪委监委、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应急、生态

 环境、林业、水利、工信等 x 个市直部门组成 x 个督查组,实行驻地督导、跟踪问效、捆绑问责,通过强化协调配合、凝聚工作合力,确保任务有序推进。统筹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全面落实“三级”包矿和“两级”包片责任制,坚持整治集中攻坚与强化执法监管相结合,积极构建案件信息共享、线索移送、会商研判、日常联络以及重大情况相互通报等常态化的部门协作工作机制,推动矿山修复治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以我市“三区两线”范围为重点,认真落实地方露天矿山的资源利用、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主体责任,不断完善“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的综合整治工作机制,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安全监管等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实现审批、生产、安全、环保等各个环节无漏洞监管,形成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大格局。

 三是排查整治成效明显。针对露天矿山数量、矿山生态环境和矿山安全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认真核查摸底,确定 x 个持证露天矿山、x 处责任主体灭失矿山、x 处非法无证采矿点以及 x 处采矿废石废渣,明确了停产整治、取缔关闭、升级改造和修复治理的具体目标。其中,x 个持证露天矿山主要按照“一矿一策”实施停产整治,经验收达标方可恢复生产,目前已有 x 个矿山完成整治任务,修复面积 x 万亩,修复率 x%;x 处责任主体灭失矿山主要由当地政府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景则景”的原则有序组织整治,目前已完成 x 处,修复面积 x 亩,修复率 x%;x 处非法无证采矿点按照“不留人员、不留采矿设别、不留建筑物”的标准,由当地政府依法取缔,并向社会公告,目前已关闭 x 处,修复面积 x 亩,修复

 率 x%。x 处采矿废石废渣主要实行台账管理,由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企业投资,实现废石废渣吃干榨尽,目前已整治 x 处,修复面积 x 亩,修复率 x%。

 四是积极开展创新实践。借助无人机、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编印《x 市露天矿山全景地图》,为推进矿山修复治理提供可靠的实景影像基底。探索网格化管理田长制、山长制,形成“全员、全域、全时、全程”的网格化监管。按照“开采总量控制、矿业权减量投放、矿山规模开发、采选加工绿色环保、尾矿尾渣综合利用、矿区和谐发展”要求,编制《x 市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 年)》,以打造绿色生态矿区为目标,着力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采煤沉陷区治理等方面谋划实施优质项目,形成了“郏县样板”“x 模式”“鲁山经验”,如 x 县 x 镇 x 村南水泥灰岩矿,在闭坑回填基础上,采取“渣土平整、覆土绿化、建挡土墙、砌排水渠、围湖造景”等措施,高质量修复矿区地形地貌,并在 x 县 x 镇、杨庄镇境内建设 x 亩生态补偿林,切实把“荒漠”变成了“绿洲”。截至目前,全市露天矿山整治累计投入 x 亿元,治理面积 x 万亩,新增植树 x 万余株,创建绿色矿山 x 个,其中国家级 x 个,省级 x 个,我市也成功入选全国 x 个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之一。

 三、存在问题 一是工作标准有待提升。个别县(市、区)和职能部门对开展矿山修复治理的认识还存在偏差,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没有把组织生态修复与推动经济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工作力度有所欠缺。部分矿山企业没有严格按照拟定的“一矿一策”整治方案组织实施,只

 是对已开采完毕的区域山体、边坡、深坑进行简单回填,覆土程度不够,植被难以存活,尤其是经济效益不好、面临证照到期的矿山企业,修复治理的积极性不高,标准和效果均不及预期。同时,由于矿山企业综合实力差距较大,还不同程度存在主要道路未进行水泥硬化,四周无围挡,未采取湿式凿石等问题。

 二是技术资金有待加强。矿山修复治理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视察过程中,部分上规模、有实力的大型矿山企业能够外请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四院等专业技术团队,对矿山生态建设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修复治理进度较快。而规模一般、实力较弱的中小型矿山企业受技术、资金等制约,没有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制定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开发、水土资源保持等方案,对废石废渣等废弃物的处置手段较为简单,区域水体、土壤存在面源污染隐患。部分无主矿山修复治理需要当地政府买单,市、县、乡财力有限、资金缺口大,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的途径单一,难以满足现实需要。

 三是法规政策有待完善。目前,我市在矿山修复治理方面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法规或条例,对于权属划分、权责界定以及责任追究,也没有上升到法律责任的高度进行定性和定量,顶层设计需要进一步加强。座谈过程中,部分矿山企业反映,现有的矿山修复治理鼓励政策解读力度不够,政策引导性不强,特别是在矿山企业享受减轻用地成本、地方财政奖励、银行信贷支持、税收减免优惠等方面,还没有具体的政策依据可以参照执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矿山企业开展修复治理、建设绿色矿山的主动性。

 四、意见建议 一是广泛凝聚思想共识。督促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确处理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地扛稳抓牢矿山修复治理这个政治责任。依托各类新闻媒体,全方位展示我市露天矿山综合整治的成果,发挥先进典型的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全社会对矿山修复治理的理解和支持,引导矿山企业充分认清矿山修复治理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逐步形成“办好一个企业、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留下一片生机”的生动局面。

 二是合理规划国土空间。建议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历史遗留矿山和正在开采矿山的废弃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开发潜力、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水资源平衡状况、地质环境安全和生态保护修复适宜性等,结合生态功能修复和后续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等需求,合理确定矿区内各类空间用地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利用矿山修复后的国有建设用地发展旅游、休闲、养殖、种植、社会福利等产业,鼓励土地使用人按照弹性年期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有偿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一步优化国土利用格局。

 三是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推动社会资本与技术相对接,赋予社会力量一定期限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通过土地复垦、

 增减挂钩和指标流转等方式逐步增加资金投入,激励社会投资主体从事矿山修复治理。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因地制宜、顺势而为,探索推广仿自然地貌修复、植物与微生物修复等新技术、新方法,杜绝应景式治理,造景式恢复。认真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融治山、治水、土地复垦、生态修复为一体,构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共赢。

 四是注重强化日常监督。认真研究中央、省以及兄弟地市关于矿山修复治理的法规政策,深入调研我市实际,通过人大立法,制定出台我市矿山修复治理的法规政策,使相关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探索建立矿山修复治理企业诚信档案和信用积累制度,对已经评估入库的绿色矿山,严格落实“省直有关部门不定期抽查、市级有关部门定期评估、县级有关部门实时监管、社会公众日常监督”要求,推动形成当地政府、矿山企业、社会投资方以及公众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机制。

 关于全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情况调研报告范文(2)

 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计划,20xx 年 x 月 x 日至 x 日,市政协民族宗教和三胞联络委员会组成有市政协常委、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调研组,由分管副主席 x 带队,先后深入 x 县、x 县、x 区、x 区的 x 个矿山企业,通过实地了解、查看资料、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全

 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座谈交流 x 次,现场提出意见建议 x 条。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恢复治理成效 (一)基本情况。x 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截至 20xx 年,全市已发现的矿种有 x 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 x 种,其中:能源矿产 x种,金属矿产 x 种,非金属矿产 x 多种。煤炭 x%主要集中于 x-x;x%的铜以及铅锌矿的大部分集中在 x 厂矿田大型矿床内;溶剂用灰岩主要集中在 x 区的灰土涝池大型矿床内;石膏主要集中在 x 县,同时,水泥用灰岩占全市总量的 x%;陶瓷土全部集中在 x 区;凹凸棒石粘土全部集中于 x-会宁。截止 20xx 年底,全市固体矿产开采矿石总量达 x 万吨左右,落实省规划分解的煤炭 x 万吨、铜 x 万吨、铅 x万吨、锌 x 万吨。矿业产值达到了 x 亿元。

 全市共有非油气探矿权 x 宗(到期 x 宗),其中部级发证 x 宗,省级发证 x 宗。全市共有矿山总数 x 个。其中部级发证 x 个、省级发证 x 个、市级发证 x 个、县区级发证 x 个;按地域分,会宁县 x 个,x 县 x 个,x 县 x 个,x 区 x 个,x 区 x 个;按规模分,大型矿山 x个,中型矿山 x 个,小型矿山 x 个。

 (二)恢复治理成效。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各级财政、矿山企业、民间筹措先后投入资金近 x 亿元,持续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是严格落实保护地矿业权退出政策。市政府先后制定印发了《x 黄河石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清查整改方案》。在各类保护区内的 x 宗矿业权(探矿权 x 宗、采矿

 权 x 宗)全部退出,撤离勘查开采设备设施,并对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进行恢复治理,已完成 x 宗矿业权(探矿权 x 宗、采矿权 x 宗)退出工作。

 二是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长效机制。市县(区)政府编制完成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规划》和《x 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规划(2019-2023 年)》,扎实推进综合治理,并逐年落实。x 公司露天矿经治理已建成矿山公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公众开放,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遗产的见证。

 三是矿业权审批管理进一步规范。将全市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文物保护区等全部纳入《x 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 年)》,严禁保护区内进行勘查开采。严格落实《矿业权交易规则》,全面实行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制度。所有采矿权的新立、出让、转让、延续、变更等事项,均严格按照矿业权审批程序执行。

 四是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持续加大。严格落实“...

篇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发言稿

南省 XX 市 市 XX 镇 镇 XX 煤矿 XX 井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曲靖岩土工程勘测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 一 年 一 月 十七日

 云南省 XX 市 市 XX 镇 镇 XX 煤矿 XX 井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编

 写

 单

 位:曲靖岩土工程勘测有限责任公司 项 目 负 责 人:

 (证书编号:035)

 报 告 编 写 人:

  (证书编号:186)

  (证书编号:056)

 审

 核

 人:

 审

 定

 人:

 校

 核

 人:

 总

 工

 程

 师:

 法

 人

 代

 表:浦承欢 总

 经

 理:吴加云

 提交报告单位:曲靖岩土工程勘测有限责任公司 提交报告时间:二〇一一年 一月十七日

  目

 录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0.1 任务由来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0.2 方案编制的依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0.2.1 国家法律、法规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0.2.2 技术标准

 ............................................................................................................................................. 1

 0.2.3 主要收集利用的成果资料

 ................................................................................................................. 2

 0.3 方案的适用年限 ......................................................................................................................................... 2

 1

 矿山基本情况 .................................................................................................................................................. 2

 1.1 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 .................................................................................................................. 2

  1.1.1 矿区位置

 ............................................................................................................................................. 2

 1.1.2 交通条件

 ............................................................................................................................................ 3

 1.1.3 社会经济概况

 ..................................................................................................................................... 4

 1.2 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 5

 1.2.1 矿山开采历史

 ..................................................................................................................................... 5

 1.2.2 矿山开采现状

 ..................................................................................................................................... 5

 1.3 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 6

 1.3.1 矿山建设规模

 ..................................................................................................................................... 6

 1.3.2 矿山工程布局

 ..................................................................................................................................... 6

 1.3.3 拟开采矿体

 ......................................................................................................................................... 9

 1.3.4 矿山资源及储量

 ................................................................................................................................. 9

 1.3.5 矿山设计生产服务年限及年生产能力

 ............................................................................................. 11

 1.3.6 矿山阶段或采区布置

 ........................................................................................................................ 11

 1.3.7 开采接替顺序

 .................................................................................................................................... 11

 1.3.8 开采方式

 ............................................................................................................................................ 11

 1.3.9 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废水

 .................................................................................................................... 11

 2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12

 2.1 自然地理 ................................................................................................................................................... 12

 2.1.1 气象

 ................................................................................................................................................... 12

 2.1.2 水文

 ................................................................................................................................................... 12

 2.1.3 土壤

 ................................................................................................................................................... 13

 2.1.4 植被

 ................................................................................................................................................... 13

 2.2 地形地貌 ................................................................................................................................................... 13

 2.3 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 14

 2.3.1 地层岩性

 ........................................................................................................................................... 14

 2.3.2 地质构造

 ........................................................................................................................................... 15

 2.3.3 岩浆活动

 .......................................................................................................................................... 16

 2.3.4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 16

 2.4 水文地质条件 ........................................................................................................................................... 21

 2.4.1 地表水

 ............................................................................................................................................... 21

 2.4.2 地下水

 ............................................................................................................................................... 21

 2.4.3 老窑积水

 ........................................................................................................................................... 22

 2.4.4 断裂带的含水性

 ............................................................................................................................... 22

 2.4.5 生产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 23

 2.4.6 矿区充水因素分析

 ........................................................................................................................... 23

 2.4.7 矿井水灾调查

 ................................................................................................................................... 23

 2.4.8 水文地质类型

 ................................................................................................................................... 24

 2.5 工程地质条件 ........................................................................................................................................... 24

 2.5.1 工程地质岩组划分及特征

 ............................................................................................................... 24

 2.5.2 断层破碎带及节理裂隙工程地质特征

 ............................................................................................ 25

 2.5.3 井巷围岩稳固性及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

 ............................................................................ 25

 2.5.4 工程地质条件类型

 ........................................................................................................................... 26

 2.6 矿体(层)地质特征 ................................................................................................................................ 26

 2.6.1 矿体特征

 ........................................................................................................................................... 26

  2.6.2 矿床类型、矿石类型

 ....................................................................................................................... 27

 2.7 矿山及周边其它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 28

 2.8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小结 ............................................................................................................................ 28

 3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 29

 3.1 评估范围及级别 ....................................................................................................................................... 29

 3.1.1 评估范围

 ........................................................................................................................................... 29

 3.1.2 评估级别

 ........................................................................................................................................... 29

 3.2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 29

 3.2.1 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

推荐访问: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发言稿 发言稿 矿山 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