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支持绿色金融的思考6篇关于银行支持绿色金融的思考 2017年第12期总第349期收稿日期:2017-10-03作者简介: 周日旺(1991-),男,海南琼海人,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银行支持绿色金融的思考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关于银行支持绿色金融的思考
17 年第 12 期 总第 349 期收稿日期:2017-10-03作者简介 :周日旺(1991-),男,海南琼海人,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王丽娅(1963-),女,河南平顶山人,经济学博士,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周日旺,王丽娅(海南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摘 要:随着经济绿色发展的普及,金融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绿色环保要素。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我国商业银行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已经初具规模,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上市商业银行发布的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总结并分析当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绿色金融内涵;绿色信贷;环境风险;环保效益;绿色人才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7)12-0031-06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7.12.04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显,世界各国都在探索着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从早年的《人类环境宣言》《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协定》到 2015 年的《巴黎协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2015年 3 月,中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形成了“新五化”,即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随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十三五”规划亦明确提出了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此背景下金融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绿色元素,承担着助力“绿色发展”的历史使命,商业银行也开始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业务。一、绿色金融概述(一)绿色金融的定义在西方的文献当中,早期并没有“绿色金融”这一词汇,而是环境金融。环境金融是环境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的是金融与环境投资的领域。“绿色金融”的第一次出现是在 1994 年,英国的一名环境律师在一篇名为《绿色金融》的文章中,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指出环境对金融部门造成的影响。改 革 探 索HAINAN FINANCEMonthly襊31
2017 年第 12 期 总第 349 期2016 年 8 月,我国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首次给出中国官方对绿色金融的定义: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1] 。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关于绿色金融最为权威的定义。2016 年 9 月, 《G20 绿色金融综合报告》对绿色金融的定义为:
“绿色金融指能产生环境效益以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活动。这些环境效益包括减少空气、水和土壤污染,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并体现其协同效应等。发展绿色金融要求将环境外部性内部化,并强化金融机构对环境风险的认知,以提升环境友好型的投资和抑制污染型的投资”[2] 。这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关于绿色金融最为权威的定义。(二)发展绿色金融的意义首先,绿色金融是金融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撑。与传统的金融相比,绿色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不仅注重经济效益,且更加注重环境效益。金融机构对内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绿色运营,具体体现在用电量、用水量、纸张使用量、用车次数等日常的经营活动当中;对外则表现为加大对绿色产业的金融支持,包括以信贷手段的直接支持,协同政府以 PPP 模式的绿色基金模式的间接支持、帮助环保企业发行绿色债券进行绿色融资,还包括绿色咨询业务等。除了针对公司企业的绿色金融业务外,还有针对个人的绿色金融业务,包括绿色金融理财、个人绿色零售信贷等。其次,绿色金融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必将倒逼产业升级。我国在处理环保问题上,主要是政策性导向。最典型的就是规定排污标准,超标的企业将受到罚款,并勒令整改,严重污染型的企业甚至将被强制关闭。这样的处理方式存在着滞后性,即企业污染在前,受罚在后,环境污染已经产生,到头来还是先污染后治理,效果不佳。若以金融的方式,则可以在事前就控制污染,如绿色信贷,一方面控制对污染大的企业授信,另一方面则加大对环保企业的金融支持。在此压力下,可以倒逼企业绿色转型,最终推动产业升级。再次,绿色金融是以金融的方式管理环境风险的有效探索。在金融行业中,金融机构所面临的环境风险一直以来是难以进行量化,且在金融行业当中,各行业对于环境风险的处理也呈现着差异。相对而言,只有保险业在分析环境风险方面具有较多经验,而银行业等其他金融行业则较为欠缺。随着绿色金融的推广,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认识到环境风险对金融业的影响,并纷纷开发相应的工具来分析、理解和应对环境风险。最后,绿色金融的发展有助于缓解政府在节能环保等绿色相关产业的财政支出压力。据《中国统计年鉴 2016》中的数据显示,2015 年中央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主要支出项目当中,与绿色产业关联程度最大的节能环保支出和农林水支出分别为 4802.89 亿元和 17380.49 亿元,二者合计占公共预算总额的 12.61%,这说明政府每年在绿色环保上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资金压力大。发展绿色金融,可以市场的手段来进行资源分配,从而相对应地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分析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迅速,已形成以绿色信贷为主,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融资租赁等为辅的多元绿色金融业务。(一)绿色信贷绿色信贷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具备环境正效应或能够降低环境负效应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和贷款支持,其本质在于把环境与社会责任融入到商业银行的贷款和管理流程之中,甚至提升改 革 探 索HAINAN FINANCEMonthly襋32
2017 年第 12 期 总第 349 期到商业银行绿色治理和绿色贷款文化的层次。绿色信贷具体有三种作用方式:一是直接支持,即通过提供优惠的贷款利率、充足的贷款额度以及较长的贷款期限直接支持节能环保项目,促进绿色发展;二是限制,即在贷款流程中,加入相关环保条款,对于不符合规定的项目拒绝放贷等;三是引导,即在放贷了以后进行监督和管理,督促企业环保经营,防范环境风险,履行环境和社会责任。目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主要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我国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见表 1)。2016 年各上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额度为 4235580 亿元,占总发放贷款额度的 6%,表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已经初具规模。其中,从贷款量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以及兴业银行是绿色信贷发放的主力军,放款额度皆超过 4000 亿元;从范围来看,在上市的 26 家商业银行中,仅有 5 家农村商业银行暂未涉及绿色信贷业务;从绿色信贷占比来看,兴业银行一枝独秀,在总贷款额当中,绿色信贷占比高达 25%,接下来则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以及农业银行和江苏银行,而大多数银行绿色信贷占比集中于 1~5%之间。二是我国各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迅速(见表2)。通过表 2 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普遍增长迅速,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其中,贵阳银行 2016 年末较年初增长了 120.21%,江苏银行比年初增长 92.18%,杭州银行和北京银行比年初增长 50%左右。三是我国各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的环保效益显著(见表 3)。兴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折合减排二氧化碳当量 7408.31 万吨,位居减排之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折合减排二氧化碳分别为 7333.64 万吨、6009 万吨、5958.84 万吨,环保效益十分显著。从节约标准煤来看,工商银行折合节约了 4110.82 万吨,为各上市商业银行之首,其后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各上市商业银行 2016 年年度报告和 2016 年社会责任报告整理得出。表 1 2016 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数据表行名 绿色信贷 发放贷款工商银行 978560 12767334建设银行 889221 11488355中国银行 467342 9735646农业银行 649432 9319364交通银行 161105 4009046兴业银行 494360 2007366招商银行 143664 3151649中信银行 25478 2802384光大银行 49376 1751644浦发银行 173812 2674557民生银行 13823 2397192平安银行 22382 1435869华夏银行 45400 1184355绿色信贷占比88574255136124行名 绿色信贷 发放贷款 绿色信贷占比南京银行 15340 318542.78 5上海银行 13061 537396.53 2北京银行 38900 867955 4江苏银行 46700 632554.89 7贵阳银行 3345 99078.89 3杭州银行 1891 239129.97 1宁波银行 2388 292788.34 1常熟银行 0 64228.53 0无锡银行 0 58570.45 0江阴银行 0 50372.36 0吴江银行 0 43926.75 0张家港行 0 42754.24 0总计 4235580 67972059.73 6(单位:百万元、%)改 革 探 索HAINAN FINANCEMonthly襊33
2017 年第 12 期 总第 349 期行都在2600 万吨左右。可见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在节能减排环保方面正逐渐起着重要的作用。(二)其他绿色金融业务相较于绿色信贷而言,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其他绿色金融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业务规模较小,且在各商业银行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绿色债券业务方面,工商银行为目前累计承销额最大的银行。截至 2016 年末,工商银行累计承销各类绿色债券 8 支,募集资金总量 883 亿元人民币,居境内银行类机构第一。从绿色债券发行来看,农业银行早在 2015 年就已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行总价值 10 亿美元等值的绿色金融债券;中国银行于 2016 年 7 月亦在国际市场上成功发行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币种绿色债券,发行总额折合 30 亿美元。在境内,浦发银行于 2016 年 1 月 27 日发行了总规模 500 亿元首单绿色金融债券,兴业银行于 2016 年 1 月 28 日亦发行了总规模 500 亿元的绿色金融债券,交通银行 2016 年表 2 部分上市商业银行 2016 年绿色信贷同比增速行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绿色信贷同比增速721.2213.3410.6823.497.5227.551.18%行名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贵阳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绿色信贷同比增速36.4613.50244992.18120.2153.2038.89(单位:%)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各上市商业银行 2016 年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整理得出。表 3 2016 年部分上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环保效益数据表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各上市商业银行 2016 年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整理得出。减排二氧化碳当量 节约标准煤 节约水资源工商银行 7333.64 4110.82 6126.49建设银行 5958.84 2633.15 103.88农业银行 6009 2790 1174兴业银行 7408.31 2646.8 -招商银行 796.02 321.21 -光大银行 104.32 42.04 1611.9南京银行 12.14 25.4 35江苏银行 113 1809 -(单位:万吨)改 革 探 索HAINAN FINANCEMonthly襋34
2017 年第 12 期 总第 349 期11 月 18 日发行了第一期 300 亿元的绿色金融债券,江苏银行于 2016 年发行了规模为 2 亿元首单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从绿色基金业务来看,以江苏银行最具代表性。截至 2016 年末,江苏银行通过城市发展基金、PPP 融资支持基金、绿色产业基金支持绿色企业发展,累计支持绿色项目 21 个,提供融资金额 76.1亿元。从绿色金融综合业务来看,兴业银行作为我国最早引入赤道原则的商业银行,发展最为全面,其业务内容不仅仅是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还涵盖了绿色租赁、绿色理财产品、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零售信贷产品等。据 2016 年兴业银行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截至 2016 年 12 月末,兴业银行已累计为 10000 多家企业提供绿色金融融资 10000 亿元;兴业银行在个人绿色金融业务上开展了探索,2016 年 9 月,兴业银行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了首期“万利宝绿色金融”理财产品,受到投资者的热捧。同时,兴业银行还在积极探索其他的绿色金融业务,2016 年,兴业银行旗下的兴业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共投放 66 笔绿色租赁项目,累计投放项目金额达 223.18 亿元,绿色租赁业务占该公司全年业务投放总额的 47%。2016 年 11 月,兴业银行发行了全国首单非上市公司绿色资产证券化(ABS)—— — 无锡交通产业集团公交经营收费收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落地,此次投资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公交车辆的购置(以新能源公交车和清洁能源公交车为主)和公交设施运营。2016 年,兴业银行绿色零售信贷业务继续对准符合节能标准的绿色装修和购买符合国家建筑节能认证标识的绿色建筑住房、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的个人客户,当年累计发放金额合计 17.75 亿元,累计发放户数 1743 户。三、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一)各上市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不平衡各上市商业银行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显示,规模不同的商业银行之间,绿色金融业务存在着不平衡。具体表现在:银行自身规模大小与其绿色金融业务的规模大小基本成正比,资产规模大、实力强劲的商业银行,其绿色金融业务的规模较大,种类较多;资产规模较小的,如城市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则集中于绿色信贷上,且规模较小;农村商业银行则没有具体的绿色金融业务数据显示。(二)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单一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体系不够健全,皆集中于绿色信贷业务,未形成系统的绿色金融业务体系。如杭州银行在 2016 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当中,绿色信贷 2016 年较 2015 年增速高达 53.2%,没有绿色债券、绿色理财等其他绿色金融业务的数据报告;如建设银行在 2016 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当中,其绿色信贷从 2014 年的 487...
篇二:关于银行支持绿色金融的思考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 以浦发银行为例摘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已是世界全人类所面临的非常严峻且重要的一项任务,同样,环境破坏、滥用资源已成为抑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然而早期人类为了发展经济,肆意破坏环境。现如今人们在国家政府的深入贯彻下,形成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观念,大力推动各银行有关部门对绿色金融相关的业务开发,并以此来发展自身,本文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绿色金融实践情况为例,从该银行对推动绿色金融行业发展提出的措施来看,开发行业的绿色债券、基金、保险等业务不但响应国家的号召,而且能以此发展自身。国家也可以推出更多相关政策措施来解决国内大多数家银行在绿色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发展较迟缓,或出现困难的问题。
关键词:绿色金融,浦发银行,商业银行
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reen Finance in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 ACase Study of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Abstrac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save resources has been a very serious and important task faced by all human beings in the world. Similarly,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and abuse of resources have become decisive factors that inhibit development. However,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economy, early human beings wantonly destroyed the environment. Nowadays people under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carry out, formed to save and protect the preference, the sustainabl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pushing Banks to relevant departments for green finance related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to develop themselves, this paper takes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green finance practice as an example, from the bank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to promote green development measures, development industry of green bonds, funds, insurance and other business not only respond to a nation, and to develop itself. The country can also introduce more relevant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slow development or difficultie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green finance industry of most domestic Banks. Keywords :Green finance,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commercial Banks
目
录
第 1 章 绪
论.............................................................................................................. 4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4 1.1.1 绿色金融的含义................................................................................... 4 1.1.2 研究背景............................................................................................... 4 1.1.3 研究意义............................................................................................... 5 1.2 文献综述.......................................................................................................... 6 1.2.1 国内研究............................................................................................... 6 1.2.2 国外研究............................................................................................... 7 第 2 章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8 2.1 我国绿色金融的主要产品.............................................................................. 8 2.1.1 绿色信贷............................................................................................... 8 2.1.2 绿色保险............................................................................................... 8 2.1.3 绿色债券............................................................................................... 8 2.1.4 绿色风险投资....................................................................................... 9 2.2 绿色金融政策发展现状.................................................................................. 9 2.3 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9 2.4 浦发银行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 10 2.4.1 浦发银行南京分行武南污水处理项目............................................. 10 2.4.2 浦发银行协助洛阳市修建洛河水利工程......................................... 10 2.4.3 浦发银行助力上海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项目落地................. 11 第 3 章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 12 3.1 涉及绿色金融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12 3.2 涉及绿色金融的激励机制不完善................................................................ 12 3.3 涉及绿色金融的行业信息不完善................................................................ 12 3.4 涉及绿色金融的产品和服务种类不完善.................................................... 13 3.5 涉及绿色金融的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服务对象上不完整........................ 13 3.6 涉及绿色金融的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和专业化队伍不完善.................... 13 第 4 章 解决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问题的对策.................................................... 15 4.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 15 4.2 政府需加大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 15 4.3 加强有关部门对市场的监管........................................................................ 15 4.4 商业银行应鼓励创新.................................................................................... 15 4.5 商业银行应扩大服务范围............................................................................ 16 4.6 完善组织机构,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 16 第 5 章 总
结............................................................................................................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第1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绿色金融的含义 从本质上来讲,绿色金融和传统金融有一定的不同之处:第一,两种金融模式的侧重点有分歧,传统金融将资金的营利性和安性全作为它的重点,经济效益是全部金融体系的重点。然而对环境保护和资本操纵等问题不太正视,绿色金融效益的主要来源于对环境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可持续,为推动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以及扩大以节约环保为首要的产业结构投入大量金额,推动企业形成合理利用资源、节约环保的绿色价值观。第二,为绿色金融提供了主要的保障为坚持其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源于政策和财政的支持。在政策和技术同时支持的情况下履行环境和生态保护,由于具有较强公益性的生态保护,所以只有在政策和财政的配合支持下进行,银行就可以提高绿色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可以有效的推动绿色环境的合理健康的改善并加快绿色金融的发展。①
1.1.2 研究背景 20 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的索求从未停止反而越来越大,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也越发强烈,然而这结果伴随发生的就是不仅人类世界的生态环境的污染愈发严重,而且生态平衡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如果就此下去我们的世界美好环境将不复存在。我国也曾几度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导致环境被污染被破坏现象不断出现。多年之前,清华大学李宏彬教授等专家发表的研究报告《空气污染对预期寿命的长期影响》可以表明如果人类长期处于污染空气中升高,则我们的平均寿命将会缩短三年。而南北方的污染的严重程度不同,北方严重于南方,则北方的居民则会因为严重的空气污染而平均每人失去五年的寿命。这项研究深刻表明破坏环境而导致的空气污染将会严重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命健康。拟定和完善有关于维护生态环境、防治空气污染的政策是具有久远且深刻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深入提出:要积极踊跃转变发展观念,踊跃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积极转变经济体制,将节约资源、低碳环保、保护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方针,着
力推动绿色生态合理改善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五”期间提出:只有实现历史性的转变,才能解决当前环境问题。即转变当前为保护环境而行使行政措施的方式,变为综合应用法律法规、经济等行政的方法来解决保护环境的难题。改善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现如今首要措施。十二五规划中确切指明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发展的一系列方针,必须在环境经济政策上有所突破,阐扬绿色金融的重要作用。
当今国际上,我国许多行业已进入世界前列,但仍不是发达国家,发展国家经济必然是要集中精力,但是我国不能仅仅依靠经济增长来发展我国的经济,经济发展的表现不仅仅只包含在金融数额的飞奔上,更需要与能支撑金融数额上升的经济制度的创新及其结构性质的改良和升级,这不仅能让产品数额产生飞跃,更能让产品的质量得到保障和飞跃。我国的主要出口的材料和资源是原材料与半成品,虽然这样可以在短期内给我国带来经济生产总值的上升,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策而且还会给我国的自然资源产生巨大的压力,在未来在自然资源和环境方面对国内经济产生的损失可能入不敷出。大力推动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的同时,坚持可持续健康发展战略,统筹应对国家经济和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关系,着力推动绿色产的良好发展成为首要的问题。绿色产业通常是知识型产业与经济型产业的相互结合、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他对金融服务的依赖性较强,而最重要的它需要融入大量的资金、专业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的科研人才。金融发展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建立的,也是国内经济的健康长久持续稳定增长的必要前提,绿色企业的成长对我国金融的发展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联系。③
1.1.3 研究意义 自二零零五年,我国国家的污染排放总量在国际上居首位。环境资源的过分开发利用,绿色生态的失衡,导致大量污染产生,然而这也渐渐成为破坏人民身体健康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的国家可持续发展经济一直停滞不前。这几年来,人民由于环境的逐渐的恶劣所以开始意识到保护生活环境的严重性,社会各界开始认同并且有所行动,虽然我国及时积极的进行调整对国内产业的规划和限制,严令禁止污染耗能双高的产业生产,积极推进低碳环保的可持续的行业发展,但是由于执行力度面对经济增长的巨大压力很难完全实施,难
免有个别地方政府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发生。同时,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中环境污染造成的成本流失逐步上升,虽然我国的节约资源、低碳环保、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实施成果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成效,但要想在一般的节能环保模式中,使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更进一步依旧是一个难题。从总体来看在绿色金融方面,对绿色环保的资金投入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的需求在不断扩张,改变一般的节能环保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出绿色金融及其相关的绿色产品已是当务之急。最近几年,世界各国绿色债券的快速发展的案例给我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学习目标,因而我国债券市场在逐渐推出绿色债券是我国绿色环保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样是符合绿色发展要义的重要措施。我写这篇文章也是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和商业银行的重视,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珍惜当下仅存的绿色生态环境,不能用一时的利益交换长久的环境恶化,多多发展绿色金融,向新领域迎头前进,开拓创新,既可以发展经济,也可以维护绿色环境。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 郑颖昊(2016)的研究是主要是写我国初步发展绿色金融需要借鉴和参考国外运营绿色金融的方式,再根据我国的国情选择适合我国的发展模式推动我国绿色债券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杨胜(2016)的研究主要是给我...
篇三:关于银行支持绿色金融的思考
INANCE & EC ONOMY金 融经济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 金 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 议 摘要 :随着 我 国对 节能 减排 、 环 境保 护 的重视 程度 不断提 升 . 以支持相 关领域 发 展 为主 旨的绿 色金 融 逐渐 引起 各 方 重 视 。本文 首先对绿 色金 融基本 内涵的分析 探 讨 . 随后 基 于近 年 来国 内外 绿 色金 融领 域 的发展 现状 . 深入研 究我 国商业银 行发 展 绿 色金 融过 程 中存 在的 问题 。
并 针 对性 地 提 出了推进 商业银 行 绿 色金 融业 务健 康 发展的对 策建议 。
关键词 :
绿 色金 融 :
可持 续发展 :
商业 银 行 绿 色金 融 是现 代金 融业 发展 的一 大 趋 势 . 是 商业银行 顺应 经济发 展方 向 的必 然选 择。发 展绿色金 融一方面 有助于 商业 口 马苏 南 吉伦 奇 银行 防范信 贷风险 , 另一方 面也是 银行 自
身业 务发展 的需要 。与此 同时 , 绿色金 融 还有助 于促进 节能减 排和 环境保 护 . 是 实 现银 行 经济 利 益 与环保 社会 效 益 双赢 的 有力结合 点。
一、 绿 色金融的基本 内涵 关 于绿色 金融 , 在 国内外 尚无统 一清 晰 的界 定。在 众 多相 关概 念 当中 , 目前有 四种观 点 比较具有代 表性 :
一是 认为 绿色 金 融是 环境 经济 的一部分 . 旨在利 用 多样 化 的金 融工 具保 护 环境 及 生物 物种 的 多 样性 (《 美国传统词 典)2000 年 第四版 )。
Z- 是站在 以环境 保护 为基本 国策 的高度 . 通 过金 融业务 的运作体 现可持 续发 展战 略 .
从 而促进 环境 资源保 护和经 济协调 发展 .
加强 建立 志愿 服务 的权责 机制 , 建立 相应 的奖惩 措施 , 明确责 任 与义 务 , 以增强大 学生的社 会责任感 。
2. 健全 高校大学生 志愿者 的管理机制 (11 建 立合理 的志愿者招募 准入机制 。
要 提供高 质量的志愿 服 务活 动就需要加 强对志愿 者 的队伍建设 . 从志愿 者 的招募—一 培 训—— 管理每一 个环节都要 引入相 应 的机 制 , 让 有意参 加志愿 服 务 的学生 , 在 了解志愿 者组 织 的情 况 , 明确 志愿者 的 义务 后按 程 序吸纳成 为志愿者 。在志愿 者的招 募中坚 持参 与者 自愿 的原则 ,
并注重参 与者 的服务意识 , 在 进行具 体 的工 作时可 以采 用项 目化 操作 , 对志 愿者进 行选 拔根 据志愿 服 务项 目, 明确 志愿 者 的具体 要求 , 让 大学生志愿 者有 的放 矢地参加 。
(2)通过 培训提 升志愿 者的专业 素质 。通过下 表调查 数据可 以看 出,愿 意参加利用 专业 知识提供 服务 的同学 占 比例最 大 , 为 50. 83%, 其次为 “大 型活动 ” , 为 48. 84%, 除其 它外 , “环保 ”类 最少 ,
为 19. 47%, , 同学们更 愿意参加 课余依 靠 , 发挥 , 锻炼 自身 能力 的 志愿者服 务。而对 于环保这 样的体 力劳动 不太愿 意参加 。其 中 ,
“专业服 务” 、 “大型活 动服务 ”从 服务要 求上 看需要 志愿者 有一定 的知识 、 技 能为背景 , 有 的还需 要 良好 的语 言表达能 力 , 其要 求 的 专业性是将 大学生志 愿者与一 般的青年 志愿人 员区分开来 。
(3) 建立 有效 的团队管理机 制 。
志愿者 的管理要体 现在志愿 组织 的规 范化 、 制度化上。一个组织 、 一支团队 , 他的战斗力往往不 是取 决于团队的某一个人 . 也不是团队成员能力的简单相加 。这就 需要 组织有效 的管 理体 制 . 充分调动志愿 者的积极性 , 发挥 每个个 体的优势 . 把 团队整体能力提高上来 , 真正实现管理 出效率 。
3. 加大对 志愿 者活动 的宣传力度 (1)高校 要加 强对 大学生 志愿 者 活动 的宣传 和倡 导 , 加 强宣 传 策划 , 讲求 宣传艺术 , 提高 宣传实效 , 形成 宣传声 势。要 充分利 用 报刊杂志 、 广播 电视 、 互 联 网等多种媒 体 . 和其他社会 资 源进 行 立体宣传 . 在 全社会倡 导志愿精 神 , 让 志愿服 务理念 深入人 心 , 使 志愿服务 成为大学生 的一种 自觉行 为。
1 06 并 以此 来 实现 金 融可持 续 发 展 的一种 金 融 营运 战略 (高 建 良 , 1998) 。
三是通 过金 融机 构在信 贷政策 、 信贷 条件和 方 式种类 上给 予绿色 产业 重点支持 .在 信贷投 放 、
投 量 、期 限及利 率 等 方面 给 予优 惠政 策 ( 和 秀星 , 1998) 。
四是 将 绿色金 融作 为环 境经 济政 策 中金 融实现 手段 。
通过 绿色信 贷 、 绿 色保 险 等方 式 节 能减排 、 保 护 环境 ( 潘 岳 , 2007) 。上述观 点从 不 同角度 对绿 色金 融进行 了剖析 。
概 括 起来 , 现 阶段 , 我 国发 展 绿色 金 融的基本 内涵可 以归纳 为 :
以资源 节约和 环境 友好为 目标 , 以银行信 贷 、 保险 、 证券 以及其 他金 融衍 生工具为 金 融支持 手段 .
保 障经 济结 构和 经 济增 长 方 式 的顺 畅转 (2)要把 大学生 志愿者 活动放 在整体 办学 方向和培 养 目标 的 大背景下 来认识 . 要 把大学 生志愿 者活动作 为对 高校办 学质量 和 水平评估 考核的重 要指标 , 纳入高 校党 的建 设 和教育教学 评估 体 系 。充分 发挥高校 的组 织优 势 , 改 变 目前 志愿者 组织相 对松散 的 组织结构 , 真正把大 学生志 愿者活 动作 为高校人 才培养 的有效 途 径 , 建立 职责明确 的组织领导机 构 。
4. 建立政府 、 高校 、 社会 联动 的高校大学 生志愿者服 务体系 政府部 门应 尽快建全对 志愿 者的立 法 , 给予 政策上 的支持 和资金 上的拨 款 。
鼓 励企 业实体 、 个 人积极 参 与到支 持大 学生 志愿 者发 展的事业 中来。高校要 加强 对志愿 者组织 的管理 , 提高 志愿者 活 动的服 务质 量 . 提 升志 愿者 的服务 意识 和风 貌 :
同时要 更好 的 了 解社 会需求 , 开展被服 务方切 实所需 的志愿 服务 。社会各 单位要 积 极营造 志愿 者 的活动 氛围 。
尊重 志愿者 的 劳动 . 及 时 给予 高校 大学 生志愿 者的锻炼平 台 。
参考文献 :
【 1】
俞 慧斐. 大学 生志愿 者行 动的可持 续发展探 析⋯. 浙江 海洋学 院 学报, 2009. 26(11:
l 35— 136 f2】
王泓. 大学生 志愿 者行动存在 的 问题及 应对 思路『 J1. 长 江师范学 院 学报 , 2007. 23(4) :
143- 144 【 3】韩 晶.当代 大 学生参 与 志愿服 务 的障 碍研 究 一青年 研 究『 J ],
2003 . f1) :
45- 4 6 [4】
孔伟 红 , 艾楚君. 高校 青年 志愿 者激励 机 制 的调查 与研 究[J】
. 中
南林业科 技大 学学报 , 2008. 2(4 ) :
139— 14o 【 5】
许 慧霞. 浅析高校 青年志愿 者行动【 J1 . 浙江 师范大 学学报 , 2003. 3 (28 ) :
8 l 一 82 [6】
王 静. 对 大 学 生 志愿 者 活 动 可持 续 发 展 的 思考 lJ】
. 科 教 纵横 ,
2009 . 1 :
1- 4 【 7】
刘珊. 大 学生志愿活 动:
动机 、 类 型及 问题【 J】
. 广东 青年干部 学院 学报 , 2005. (31
(作者单 位 :
湖南大 学工商管理 学院 )
型. 实现 经济社 会可 持续 发展 和金 融机 构 在 对应风 险水平 下的合理 利益 补偿。
二 、 绿 色金融 的国 内外发展现 状 绿 色金 融作 为 自成 体 系 的立 法 最 早 出现于 20 世纪 8O 年 代初 的 美 国《 环境 应 对 、 赔偿 和 责任 综合 法》 ( 简 称 CERCL A ) 。
该 法规定 由联 邦政府 设立 专 门的基 金( 故 CERCL A 又 名 “超 级 基金 ”法 案 ) , 并授 权 环保 总署 组织 对污 染场地 进行 治理 , 同时 向污染场 地 的责任人 收取 治理 费用 , 以补 偿 其对环境 造成 的污染损 失。作 为早期 绿 色 金融理念 形 成的雏 形 , 《 环境 应对 、 赔 偿 和 责任 综合法》 的推 行 显著提 升 了政府 和 社 会 各 界对 环境 保 护 相关 领 域 的 重视 程 度 .为 随后美 国 的金 融机 构及 监 管部 门 、
商务 部经 济 发展 局 等 制定 并 执行 配 套 的 绿 色金 融政 策提供 了前提 和依据 。
进 入 20 世 纪 90 年 代 . 绿色 金 融业务 在 美 国进 入 实质 性 发展 阶段 , 而世 界 其 他 各 主 要经 济体 也 相 继通 过 具体 的金 融 管 理 方案 支持 环 境保 护 事 业 的发 展 。在 此期 间 .先 后 出现 了美 国银行 旨在 缓 释 环 境 风 险而 单 独设 立 的贷 款 流程 ,英 国 金 融 创 新 研 究 中心 的 环 境 风 险 评 级 体 系.德 国德 意志 银行 尝试 成 立专 业 化 的 绿 色 信 贷 业 务 团 队 管理 相 关 业 务 和 风 险. 以及 日本 促 进 节 能技 术发 展 的信 贷 支持 政策 等 .为 各 国发 展 绿 色金 融提 供 了宝贵 经验 和有 益启 示 。
随 着全 球 绿色 金 融 业 务 规模 的不 断 扩 大 . 世 界主 要金 融机 构 开始 考虑 建立 全 球 统 一的业务 发展 规范 , 以促进 绿 色金 融 业务 的健康 有序发 展。
20o2 年 10 月 , 由世 界主 要金 融机构 根 据 国 际金 融公 司和 世 界银行的政策指引, 建立了赤道原则(简称
EPs1, 用 以判 断、 评 估和管 理项 目融资 中的 环 境与社会 风 险。赤道原 则适用 于全球 各 行业 总成本 超过 1000 万美 元的 新项 目融 资。
自原则 确立之 日起 , 全 球 已有超过 6O 家金 融机 构 宣布采 纳赤道 原 则 , 项 目融资 额约 占全球 融资 总额 的 85%. 在利 用金 融 杠杆 促 进该 项 目在 环 境保 护 以及 周 围社 会和谐 发展方 面发挥着 积极作用 。
在我 国 . “ 绿色信 贷”这 一概念 始于 环 保 总 局 、 人 民银 行 、 银 监会 三部 门 为遏 制 高耗 能 、 高污 染 产业 的盲 目扩 张 , 于 2007 年 7 月联合 发布 的《 关 于落 实环境 保 护政 策法规 防 范信 贷风 险 的 意见》 。
此后 国 内
各家银 行陆 续 出台 自己的 “ 绿色 信贷 ”政 策 . 着 眼点基 本都在 于 防范政 策 性风 险和 环保风 险、 彰显社 会责任 意思 。同时, 伴随 近年 来 国 家对 节 能环 保领 域 的 政策 倾 斜 以及领 域 自身 的高 速发展 , 绿色金 融领 域 所蕴 含 的业 务机 会 和 市场 潜 力 也开 始 引
起越 来越 多金融机 构 的关注 。
以银行 为代 表 的 金 融机 构 开始 尝试 通 过 加速 金 融创 新 、 优 化 审 批流 程 、 完 善 专业 评 审 等 多种 方 式满足 市场 的资金 需求 . 在 有效 控制 风 险 的 同时. 把握 经济 转型 带来 的宝 贵发 展 机 遇。
三、 我 国商业 银行 发展 绿 色金 融过 程 中存在 的问题 ( 一) 绿色 金 融 业务 普 遍风 险较 高 而 收 益偏低 . 影 响商 业银行信 贷投放 积极 性 方 面. 需要 为 节能 降耗 融资 的企 业 规模 多以 中小 型为 主 , 此 类企 业普遍 具 有 资金 实力 弱、缺 乏可 靠有 效担保 的特 点,
使 商 业银 行 需 要承 受 的信 贷 风 险高 于 普 通 信 贷项 目; 另 一 方 面 , 由于 绿 色金 融业 务 多为 中长期 信贷项 目, 加大 了商 业银 行 的 管理 成 本 , 同时 , 项 目投 资 普遍 存 在 经 济效 益较低 且 见效较 慢 的情况 . 使 商 业银 行 难 以按 照 高风 险 高 收益 的定 价 原 则 提 升对 绿色 金融 业务 的定价 水平 . 进 而直 接 影 响 到商 业 银行 对 绿色 金 融 业 务 的获 利 能力 . 在 一定 程度 上 不利 于发挥 商 业银 行 在相 关领域 投放 的积极 性。
( 二) 商业 银 行 普遍 欠 缺对 专业 领 域 的技 术识 别 能力 , 影 响绿 色金 融信 贷投 放 快速 增长 绿色 金 融 涉及 专 业 技 术领 域 十 分 复 杂且 处于不 断更新 当 中。以 电视 显示屏 制 造 为例 。
在 距世 界上 第一 台 电视诞 生不足 90 年 的时 间里 。
电视 显示屏 制造工 艺取 得 了长 足进 步. 从早 先的 CRT 显像 管 电视到 传 统 CCF L 液 晶 电视 再 到 L ED 背光 液 晶 电视 等 . 技术 的快速 更新 对商 业银 行信 贷 风 险 的评 估提 出了更高 的要 求。
然而 , 商 业 银行作 为金 融服 务机构 . 全 面深 入地 掌 握 各个 专 业领 域 的 技 术工 艺及 发 展 前 景 显 然并非 其所 长 , 而雇用 和培 养大 量专 业 技 术 人 员也 无疑 会 大 幅提 高 商 业银 行 的 运 营成本 从 国内外 实践经 验看 . 由于商 业银 行 中的专 业技术 人 员 占比较 少 . 对于 专 业领 域 的技术 识别 和风 险评估 能 力相 对有 限 .
在 一 定程 度 上使 商业 银行 倾 向于将 信 贷 资 金投 向于传 统 经济领域 . 而对风 电设 备 制 造 、 垃圾 处 理 、 多 晶硅 生产 等 新兴 产 业 采取 谨慎 态度 , 影响 了绿 色金 融信 贷投 放 的快速增长 。
( 三 ) 制度保 障机 制建 设 相对 滞后 , 影 响 商业银行 发展 绿色金 融业务 在倡 导发展 绿色 金 融业 务的 同 时, 配 套 制度保 障机 制建设 相 对滞 后。
例如 , 对 高 耗 能、 高污 染行 业 中符 合 国家产 业政 策 导 向的企业 以节 能减排 、 循环 经济 为 目的
的技 术 改造项 目提供 融资 . 是 实现 绿色 信 贷 的重要 领域 ,但是 目前 我 国对 “两 高” ( 高耗 能、 高污 染 )行 业信 贷统 计 口径 未作 一相 应调 整 . 由于绿色 金 融涉及 的 节能减 排 项 目多属 “ 两 高 ”行 业 , 致 使 出现 银 行 在 “ 两高”行 业 的绿色金 融 业务 开展 的越 多 ,
相 应在 “ 两高 ” 行 业 的信 贷规 模 增 长越 快 的情况 。
( 四) 金 融产 品与服 务不 完备 , 影 响绿 色金 融业务 规模 的扩 大
绿 色金 融项 下 融资 企 业 普遍 具 有 规 模 小 、 实 力 弱...
篇四:关于银行支持绿色金融的思考
l.28No.12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其它 2013年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思考——以福建兴业银行为例吴革山(黎明职业大学经济贸易系
福建泉州
362000)摘 要:兴业银行在推动“永续金融”,开展“绿色贷款”并由此形成了兴业银行自身的绿色金融业务体系。对福建兴业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模式与业务体系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希望藉由“绿色”金融产品的实践及福建兴业银行成功的案例,提供一个可行的模式来引导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金融业务体系朝向绿色金融迈进。关键词: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兴业银行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3)12-0189-03在商业银行永续责任内化的国际趋势下,商业银行须通过其日常营运流程、产品与服务,以善尽其在经济、环境及社会等三方面责任。商业银行需绿化组织,建立能体现永续责任的策略及管理制度,建立绿色监督的机制,并通过核心业务领域,对社会提供各项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以促成永续发展。兴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贯彻以绿色金融作为其差异化经营的策略,打造出了兴业银行绿色金融品牌的创新商业模式,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在界定绿色金融业务内涵的基础上,对福建兴业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模式与业务体系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希望藉由“绿色”金融产品的实践及福建兴业银行成功的案例,提供一个可行的模式来引导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金融业务体系朝向绿色金融迈进,从而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一、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构成体系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兴业银行积极导入银行的社会责任与永续发展的结合。兴业银行认识到,银行的社会责任不仅是盈利和纳税,也不限于慈善募捐,它的核心是通过提供专业服务来实现环境保护、减少排放和增加社会福利,确实遵循市场准则,把企业社会责任与永续金融作为现代银行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导向,经由提供卓越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发挥影响力,支援社会、经济、环境的永续发展。正是本着这一理念,兴业银行在推动“永续金融”,开展“绿色贷款”并由此形成了兴业银行自身的绿色金融业务体系。具体而言,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体系主要包括如下方面:(一)绿色贷款与金融服务。兴业银行的绿色贷款业务主要是通过贷款政策和手段(包括贷款种类、期限、利率和额度等)支持环保和节能项目或企业。兴业银行将节能减排贷款业务作为贷款投放重点之一,在《兴业银行年度信用业务准入细则》明确优先支持节能减排业务。在绿色金融服务领域,兴业银行以节能减排融资服务与排放权金融服务为两大产品系列,先后推出“8+1”种融资服务模式,并为碳交易前中后各环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节能减排“8+1”融资服务包括:节能减排技改项目融资模式、CDM项下融资模式、EMC(节能服务商)融资模式、节能减排设备供应商买方贷款融资模式、节能减排设备制造商增产融资模式、公用事业服务商融资模式、融资租赁模式、排污权抵押融资模式、多元化融资模式,[1] 目前,兴业银行全国所有分支机构均已开办绿色金融业务,业务上涵盖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碳减排、污水处理和水域治理、二氧化硫减排、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六大领域,皆为十一五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自2007年1月起,兴业银行累计发放节能减排贷款1012笔,金额人民币478.68亿元。其中2010年全年新发放节能减排贷款789笔,金额人民币312.85亿元。在支持的节能减排项目上,兴业银行在中国境内每年节约标准煤1871.41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5165.08万吨,年减排化学需氧量(COD)76.84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硫2.01万吨,年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673.76万吨,年节水量4389.10万吨。除此之外,兴业银行已经累计向水环境治理行业投放人民币136.37亿元。2010年新投放人民币71.11亿元,比同期增长109%。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兴业银行为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电、沼气、生物质能利用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融资支援的贷款余额为人民币119.11亿元。(二)碳金融综合服务与低碳信用卡业务。兴业银行目前碳金融综合服务包括:[2] (1)购碳代理财务顾问业务,已促成多个项目签署碳减排量销售协定;(2)碳资产质押授信业务,将减排企业出售碳减排量尚未实现的收入视为一种资产作为融资担保,旨在帮助减排项目业主盘活未来碳资产;(3)开出首笔碳交付保函,项目业主借助银行信用提前收到销售款项,实现了碳资产管理和企业低成本融资的结合;(4)为国内首单自愿碳减排交易资金提供存管与结算服务。在低碳信用卡业务发展方面,2010年1月,兴业银行联合北京环境交易所发行了我国首张低碳主题信用卡—中国低碳信用卡。兴业银行的低碳信用卡上市后就受到了市场和客户的高度认可,截止2012年底,发卡量已突破18万张,累计购买碳减排量超过2万吨,相当中和了14.3万人乘坐飞机飞行1000公里产生的碳排放量。2010年6月,兴业银行又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携手,发行了面向年轻族群,卡面更具时尚个性风格的中国低碳信用卡(绿叶版)。(三)绿色理财业务和金融租赁业务。针对以五大电力公司债权为物件的信托理财产品,尤其对于风能项目,兴业银行在产品开发时通过与五大电力公司的充分沟通,协助电力行业永续发展。针对钢铁行业信托理财产品,兴业银行在对钢铁企业资金用途的约定中明确要求其中一部分资金应用于节能减排。同时,不断地通过零售理财产品向社会公众宣传永续发展理念。在绿色金融租赁业务发展方面,节能减排也是兴业银行全资子公司——兴业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兴业租赁”)重点拓展的特色业务领域。兴业租赁大力拓展节能减排业务,在水务、水电、钢铁等行业节能减排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业务,并积极拓展与节能减排相关的设备生产厂商EMC公司的收稿日期:2013-11-18作者简介:吴革山(1969-),福建泉州人,讲师,从事个人金融及国际金融方向的研究。189
2013年 吴革山: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思考——以福建兴业银行为例 第28卷
第12期合作模式。在成立后的两个月内,兴业租赁投放节能减排项目6笔,投放金额人民币31亿元,占总投放金额比例为31.12%。项目涉及污水处理、淘汰落后产能、清洁能源、环境治理等方面,在市场上初步建立了绿色租赁的公司品牌。除了上述用以直接支持节能减排产业及刻意抑制高耗能产业之金融产品与服务外,兴建银行亦引导和督促借款人防范环境风险,履行社会责任,并以此降低贷款风险。一方面,兴业银行通过广泛的赤道原则适用性审查为借款人提供项目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指导,提升借款人永续发展意识培养和能力。另一方面,对于经兴业银行认定属于适用赤道原则的项目融资,提供项目全周期的以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永续金融服务,包括在项目前期审查阶段、环境与社会风险尽职调查、审查及贷后管理等阶段,形成总分支三级联动机制,积极参与项目审查,加强与借款人就项目环境与社会绩效与内部管理机制建设的沟通。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兴业银行认定属于适用赤道原则的项目共计75笔,项目总投资额为人民币993.65亿元,涉及74个客户。二、兴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经验分析基于上述绿色金融业务体系,兴业银行形成了自身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模式,并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主要体现为如下方面:(一)参与政策制定与学术活动,奠立绿色金融业务的市场地位。由于绿色金融业务属于新型业务,发展经验不多,因此,兴业银行积极参与了中国银行业永续发展的探索,包括于2008年6月应邀参加由国家环保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组成的“中国绿色贷款政策美国考察团”,与国际组织、国际银行业、美国政府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高层对话,探讨绿色贷款政策在中国的推广方法、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于2008年9月协助中国银监会举办“节能减排授信业务培训班”。于2009年3月,法律与法规遵循部总经理华兵先生应邀参加银监会和国际金融公司(IFC)在北京举办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培训班,并向同业介绍赤道原则和永续发展的实践经验;2009年5月,兴业银行应国际金融公司(IFC)邀请,派员参加由银监会、国家环保部、中国进出口银行组成的中国代表团,赴美国华盛顿出席“中国绿色贷款政策研讨会”。除此之外,兴业银行还与国内银行同业分享永续金融的实践:从2008年7月至今,兴业银行已与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机构在内的多家国内大中型银行在采纳赤道原则、绿色贷款、永续金融模式等主题展开交流,并分享兴业银行的绿色贷款实践经验。(二)结合外部资源,注入发展能量并加快发展步伐。兴业银行借鉴国际优秀绿色银行的成功经验,抓住机遇,深化内部管理体系,不断加大对外沟通力度、广度和深度,与国际金融公司(IFC)、瑞穗实业银行、花旗银行、巴克莱银行、巴西伊塔乌联合银行、摩根大通、三井住友银行、南非标准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机构展开广泛交流,借鉴永续金融领域全球最佳实践经验。2006年5月,兴业银行与IFC在上海签署合作协定,联合在国内首创推出能效融资项目。该协议将兴业银行与IFC的市场化融资优势、公用事业服务优势和风险管理优势等融为一体,针对中国在节能技术运用和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融资需求,创造性地引入贷款本金损失分担机制。根据协定,一旦贷款发生不良,IFC愿意根据约定比例分担贷款本金损失,从而支持最高可达4.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3] 。这是IFC首次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在中国推行能效融资项目,也是兴业银行开发和推广绿色贷款产品的一次崭新尝试。2008年2190月,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在北京签署节能减排项目融资二期合作协定,协定约定IFC为兴业银行提供1亿美元的贷款本金风险分担,用于支持兴业银行发放15亿元人民币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3] 。(三)注重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开发新兴国家市场。兴业银行自2007年1月在福建省内试点推出国内首创的“能源效率贷款”系列产品成功后,目前已在全国所有分行均开办节能减排贷款业务,项目遍及25个省市。产业分布广泛,涉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力、化工、钢铁、水泥、纺织、机电机械制造、交通、节能服务、煤炭、有色金属、造纸、水环境治理、固废处理、水资源节约利用、循环经济、废气治理、环保综合治理等行业以及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2011年又成为支持杭州地区约50亿人民币的能效贷款项目配合银行之一。在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兴业银行近年来在赤道原则、节能减排项目贷款及绿色贷款等方面的探索经验和成果引起了新兴市场同业的普遍关注。2009年起走入国际,与其他有着共同目标的新兴市场国家银行同业开展交流,分享永续金融的成果和做法,希望利用自身经验,共同推动新兴市场国家永续发展。包括2009年3月,应国际金融公司(IFC)邀请,赴越南参加“管理风险-实现永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发表主题演讲,并应邀与越南西贡商业信用银行(Sacombank)举行永续金融专场交流,介绍兴业银行永续金融经验和做法;2009年8月,由越南国家银行、自然资源与环境部、财政部、工业和贸易部、计划和投资部、越南人大经济委员会等六部委和主要商业银行组成的“越南绿色贷款考察团”访问兴业银行,就绿色贷款和赤道原则实践进行考察并开展交流。三、兴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存在问题与对策设计尽管兴业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业务体系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绩效和成功经验,但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为:第一,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较高的风险,而且收益还相对较低;第二,兴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影响了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规模的扩大;第三,兴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人才储备不足,导致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过程中的后劲不足。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未来兴业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过程中,还要构建如下策略体系:(一)通过第三方专业技术评估机构来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通常具有技术复杂程度较高的特点,兴业银行难以单凭自身力量全面揭示项目风险,需要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科学的分析评估。在第三方技术评估领域,我国虽然已经成立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机构等专业机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第三方专业技术评估机构存在覆盖领域狭窄、缺乏有效的行业监管与规范、技术识别能力和公信力相对较弱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专业评估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兴业银行难以与之建立固定的业务合作模式。[4] 在绿色金融业务高速发展的今天,培育和完善独立的第三方专业技术评估机构无疑蕴含着巨大商机,而这一领域的发展壮大也有助于兴业银行全面揭示信贷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提升对绿色金融业务的信贷支持效率和资金使用效果。(二)推进金融创新,改善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水平针对目前兴业银行绿色金融客户的规模小、实力弱等特征,兴业银行要尝试创新与之相匹配的信贷产品组合和担保方式,以实现在发展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同时有效防范风险。例如,在兴业银行合同能源信贷模式下,通常借款人(节能服务商)无法提供充足有效的抵押担保,但如果借款人所提供的
Vol.28
No.12 吴革山: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思考——以福建兴业银行为例 2013年节能服务经济效益有保障、且借款人所服务的客户综合实力很强,则可以尝试采用保理业务模式,在借款人所服务的客户企业确认以其名下的应收...
篇五:关于银行支持绿色金融的思考
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刘星星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能源消耗量日益增长。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成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发展绿色金融不仅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履行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性展开分析,针对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建议。
发展绿色金融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也是推动我国与国际金融接轨的外在条件。以商业银行经营角度来看,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是满足产业经济发展、顺应国家战略的必要措施。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处于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时期,银行发展状况、经济市场完整度等与具有完善金融体系的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简单地引入和借鉴并不可取,需要我国商业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积极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性 (一)是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机遇 绿色金融的发展可以拓宽商业银行发展路径,推动其快速转型升级。在生态环境保护会议上,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目标出发,对加强生态保护、做好污染防治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问题提供了方向。国家对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商业银行需抓紧这一机遇,加大投资力度,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为自身创造出
更多发展机遇,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经济效益。
(二)有利于调整商业银行信贷结构 绿色金融在信贷方面有不同划分标准,其中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和清洁交通等项目贷款为固定资产贷款,与其他类贷款相比,该类贷款具有更高的质量的 稳定性,在保障银行资产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商业银行在绿色信贷业务方面的发展较多,信贷质量较高,与对公贷款相比,绿色贷款不良率相对较低。商业银行加快绿色金融发展,有利于其获取更多发展资金,同时也能够降低风险系数和摩擦成本,实现信贷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促使其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三)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建设,随着绿色经济理念的贯彻和落实,资源紧缺及环保破坏等问题,会降低银行经济效益,增加运营风险。而商业银行结合绿色经济建设趋势和绿色金融发展规律,快速适应社会环境,并以此为契机进行转型升级,有利于提高银行风险管控能力,促使银行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进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储备不足,组织体系不健全 商业银行想要快速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就需要对员工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有更高要求,员工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高超的专业技能,而且还需对保险、法律、环境、证券等领域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缺少专门的绿色业务研发部门以及专业人才,此外也存在组织框架不完善的问题,直接影响了银行金融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商业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时,无法及时预测和评估产业风险和发展前景、绿色项目价值,
阻碍了银行的健康发展。
(二)整体规模小,发展动力不足 绿色金融是商业银行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商业银行加快绿色金融的发展,是落实国家工作措施、贯彻发展战略方针、履行自身职责的重要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动力不足、意愿不强等问题,导致金融业务整体规模小,推进速度缓慢,绿色信贷业务在银行整体业务规模中占比不足 10%。以商业银行发展角度来看,作为营利性企业,商业银行发展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由于大部分绿色产业具有回报率低、投资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等特点,与商业银行利益最大化发展目标不相符,银行缺少发展绿色金融内生动力;以绿色产业角度来看,我国绿色产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该类企业具有违约率高、担保抵押少、资产规模小等特点,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行信贷投资风险,进而降低了银行发展绿色业务的主观意愿,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的投资力度减小、发展速度减缓、动力不足、整体规模小等特点。
(三)基础不牢,准备不充分 绿色金融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特征,商业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需要构建专门的组织机构以管理和监督相关业务,同时为绿色金融产品和业务的创新做充分的準备。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存在缺少专业职能部门的情况,通常将普通业务与金融业务混合经营,存在运营结构不完善、规划不明确、技术不足等现状,导致商业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面临诸如风险管控不合理、无法及时评估收益损失、缺少长效战略机制等问题。由于绿色金融具有风险不确定性特征,商业银行在开展金融活动过程中一直保持谨慎的态度,对绿色金融的
投资力度较小,致使资金缺乏成为了阻碍绿色金融发展的瓶颈。由于绿色金融具有系统性特征,商业银行除了需构建专业部门和组建高质量人才队伍外,还需要完善发展机制,包括产品体系、规章制度、业务环境、发展战略等。就现阶段绿色金融发展情况来看,部分商业银行仍缺少系统化准备工作,发展基础仍需不断夯实。
(四)金融产品单一,机制不健全 一是商业银行对于绿色金融的发展意愿较低,缺乏专业人才及内生动力,导致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研发方面投入的精力不足,存在研发缓慢的问题 。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绿色信贷是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产品,对于绿色租赁、绿色债券、绿色信托、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涉及较少,存在绿色金融业务产品单一的情况,无法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二是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机制不完善,无法保障绿色金融快速发展,且后劲不足。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多以政府政策为主,与之发展配套的制度及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缺少强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绿色金融快速发展,且执行力度较差;我国虽然大力倡导商业银行加大绿色金融发展力度,但相关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仍不完善,此外金融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无法彻底激发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商业银行对于绿色金融的认识不足,无法明确绿色金融发展重要性,缺少长远发展战略和规划,无法形成长效发展机制,导致绿色金融发展速度缓慢,并且发展动力不足。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商业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应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绿色金融领域持续 “ 造血 ” 和 “ 输血 ”。
,构建人才储备基地。首先,商业银行需要加大社会机构与金融机构合作力度,积极引入高素质、
高技能专业人才;其次,与教育机构构建长期合作关系,组织员工参与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学习;聘请专家或者金融领域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就目前绿色金融态势展开教育培训,让员工掌握实时信息,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最后,推动高校绿色金融相关专业课程的开设和完善,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另外,商业银行业可以在内部成立金融业务研发部门,为绿色金融业务的拓展和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二)健全机制,为绿色金融提供动力 一是政府部门应当完善和制定相应制度及法律法规,监管部门加大监管执行力度,保障绿色金融的发展。二是健全金融担保机制,降低绿色金融投资风险,增强银行发展主观意愿。我国政府部门应当加大资金投入,构建担保结构,为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产品提供担保服务,降低绿色金融发展风险,为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提供动力;地方相关部门需依托国家财政资金,构建地方绿色金融扶持政策和担保机构,通过财政补贴、财政贴息等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地方企业构建担保机构,为当地商业银行及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促进地方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发展;完善和制定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环境资产抵押制度,进一步统一产权评定标准,规范产权评定流程,提高环境资产质押、抵押业务可操作性,解决中小型企业发展绿色金融担保难的问题。三是完善扶持政策,為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动力。我国银保监会需创新监管政策和方式,实施商业银行差别化监管机制,在政策方面给予银行一定倾斜;我国人民银行应通过差别化降准措施,为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提供资金支持,带动商业银行发展积极性。四是由政府部门牵头,联合环保、工商、人行、税务等部门,共同构建信息共享平台,降低商业银行信息获取成本,打破单
一部门垄断信息的现状,提高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可控性,强化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主观意愿。
(三)做足准备,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转变商业银行经营思路,强化环保教育培训,树立良好环保理念,提高其绿色环保意识,奠定发展基础。二是商业银行总分支机构需要构建专门管理部门发展和研究绿色金融业务,保障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三是明确各部门职责,制定详细发展规划方案,确立发展目标,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形成绿色金融长效发展机制,推动绿色金融持续发展。四是健全管理制度,规划业务流程,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五是加大员工技能培训,增强员工职业素质;借鉴和学习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和措施,培养和引进高技能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绿色金融服务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为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六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科学技术,分析、整理、收集客户信息,做好客户信用评定、需求分析、客户锁定等工作,为绿色金融精准营销、服务创新、产品研发奠定基础。七是根据可持续发展需求,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规范绿色金融业务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健全风险预防措施,提高防控能力,为绿色金融的安全、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四)依托创新,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一是完善规章制度,构建风险防控体系,积极引进绿色建筑、绿色农业、绿色交通等绿色贷款业务,丰富贷款种类,扩大贷款规模,增 加贷款覆盖面。二是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经营经验,结合试点银行绿色金融方面成功作业,开展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绿色理财以及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业务,拓宽实体绿色产业投融资渠道,推动绿色金融快速发展。三是做好产权评估和风险预
测等基础工作,开办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环境资产质押贷款,彻底解决中小型绿色产业融资难、担保资产少等问题,为中小型绿色企业提供发展资金支持。四是规范信贷审核流程,整合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加快审批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五是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科学技术,构建网络交易平台,拓展移动端签约、自助设备发放等方式,开展线上+金融服务业务,为绿色产业客户提供线上转账汇款、余额查询、理财产品购买等便捷金融服务,提高客户金融服务满意度,推动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健康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行经济模式下,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是拓展服务和业务的重要途径,且顺应我国生态建设潮流。但绿色金融在我国是近几年才被高度重视,商业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问题,需要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解决,与时俱进,加大人才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健全奖惩机制,推动绿色金融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职业大学)
篇六:关于银行支持绿色金融的思考
金 融 天 地 IN RONG TIAN DI关于银行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思考关 越(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北京 102600)摘 要: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中比较重要的融资工具,其债券的种类比较多样,市场县城债券发行主体类型和信用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在我国,绿色债券的发行主体、分类、资金流向等方面与国际债券发行有比较大的差异。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不足,需要通过对银行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深入思考,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关键词:银行机构;绿色金融;债券;标准体系;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28(2021)27-0070-0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带自然环境也是一种天然的财富,但是当前资源的利用率也正在下降 [1] 。
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面对这样的现实环境,“绿色发展”“绿色金融”的概念被提出来了。
随着绿色金融的不断发展,绿色债券的发行量也激增,甚至跃居全球前列。我国绿色金融已经进入了纵深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深入思考银行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相关问题,将会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2] 。
文章从绿色债券的相关概述开始,分析了绿色债券在国内的发行类型、发展现状,并详细说明了银行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取得的成效,最后提出了银行机构发行绿色金融证券的具体方法,希望能够对未来银行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一、 绿色债券的概述绿色债券是绿色金额主要的融资工具,主要是由国际性银行、相关政府部门、其他金融机构组成的。
绿色证券具有特殊的用途,与普通债权对比,绿色债券有更强的针对性,其募集的资金主要运用于绿色产业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绿色债券的发行变化都比较明。
现阶段的绿色债券中,依然以金融债为发行的主体,绿色金融债券是目前我国绿色债券中的核心类型,具有清洁、绿色、长期限的突出优势,绿色金融证券的快速发展经济领域完善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帮助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地成长。
由于发行方的信用度比较高,如政府、大型跨国公司等,绿色证券的票面发行利率明显低于市场的平均水平。
绿色证券受到政府的支持,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和保障。
绿色债券的发行期能够符合长期性资金的需求,提高人们对气候问题的关注度。
对于大多数的投资者来说,绿色债券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绿色债券的运营成本明显优于商业信贷模式。绿色金融在支持节能减排方面,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产生环境效益,而且还大力支持节能减排的投资项目。绿色金融也间接地减少了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与抵御风险的能力。二、 绿色债券的国内发行类型绿色债券的种类比较丰富,发行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我国市场上的绿色债券大多是金融机构、公司、企业为发行主体,主要有以下几种国内发行类型。(一)绿色金融债金融机构发行出的绿色金融债券,主要用于投资绿色项目。
在 2015 年与 2016 年,中国人民银行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分别发布公告,推出了绿色金融券,绿色债票面利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募集到的资金基本都用于绿色产业项目贷款中。
2016 年上海欧东发展银行发行的绿色债券,评级机构为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其债券期限为 3~5 年,主体评级为 AAA。
截止到 2018 年,浦东银行投放总金额达人民币 605.39 亿元,在浦发银行说明书中提供了光伏并网、生物质发电、风力发电等项目 [5] 。(二)绿色公司债由一定的规模和市场地位的绿色公司发行的绿色公司债,主要用于支持绿色产业公司债券。
绿色公司债受到受证监会监管,在交易所交易。
在 2016 年和 2017 年三峡集团发布了绿色债券,债券类型为公司债,上市场所是上海证券交易所,评级单位是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2017 年01 号和 02 号全部用于乌东德电站建设。
三峡集团绿色公司债券披露的信息比较全面,但是其在公司业务的发展方— 0 7 —作者简介:关越(1988— ),男,满族,北京人。
主要研究方向:中小企业融资、普惠金融、债券发行。
J 金 融 天 地 IN RONG TIAN DI面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需要重点关注。(三)绿色企业债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发行并监管的绿色企业债,其主要服务于相关的绿色产业。
2016 年,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行首期绿色企业债,这种债券票面利率比较低,审批周期比较短,投资者普遍认可该绿色企业债的发行与路演过程,募集资金用于技术改造、扩大产能。
2016 年、2017 年北京汽车绿色企业债券上市场所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其债券种类为企业债,债券期限为 7 年,评级机构分别是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主体评级为 AAA。
北京汽车绿色企业债券资金投向的披露是比较完善的,在绿色债券发展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并没有明确在募资书中说明其中影响因素,没有做出风险提示 [6] 。三、 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随着绿色债券市场不断发展,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增长比较迅速,银行机构发行绿色债券能直接提升绿色信贷供给;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还带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绿色产业中,使绿色产业的发展初见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不足 [7] 。
当前不同的监管部门对相同的绿色产业或者项目有着不同的鉴定标准,绿色信贷标准与绿色债券标准在分类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又导致不同类型的绿色债券标准之间也缺乏合理的衔接。
金融机构在发放特定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时,往往出现资产池无法相对应的情况,进而阻碍了政府财政补贴政策的实施。
绿色债券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成本优势,成本是金融机构发行债券中必须要考核的重要因素。
绿色金融债券成本较高,主要是由于金融机构需要支付承销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服务费用,增加了成本,进一步导致发行方的内生动力不足。
绿色金融债券第三方认证存在不足,当前第三方认证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绿色金融证券缺乏统一的认证标准、本土绿色证券认证机构良莠不齐,力量相对薄弱,与发行人、承销商之间存在弄虚作假的嫌疑,出具的认证报告或多或少存在道德问题 [8] 。
绿色金融债券在认证的内容上具有明显的不足,在实际的时间总,我国目前的认证往往限于合规认证。
相关研究认为,金融债仍然还是当前发债的主要类型,其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单笔金额数目大;不容忽视的是,现阶段非金融债的发行总额也比较大,主要包括公司、企业、融资工具,尤其是绿色交通类占到了重要的一部分。
绿色债券的主要表现为公开发行,在发行数量上仍然在小幅度地上升。四、 银行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债券的具体方法(一)简化绿色金融债券的审批流程当前,绿色债券的审批流程烦琐,耗费的时间比较常,造成了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各个部门要树立起服务意识,做出实际行动以提升工作的效率,在部门之间设立绿色通道,并较少不必要的工作流程,简化相关的工作流程。
审批流程的过程比较复杂,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并提高成本的投入,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简化相关的步骤,修改相关制度,支持绿色债券的发展,引导人民群众购买。
地方政府要适当拓宽融资的渠道,加大补助的力度,并尝试建立具有针对性功能特点的激进,以促进绿色债券的顺利发展。(二)进一步降低了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成本以中介服务费用为主要的调整角度,采取更低的标准,协调相关部门制定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合理的价格,降低相关费用,培养更多的绿色债券发行中介机构,完善相关市场体系 [9] 。
为了节约发行人的成本,要妥善处理债券存续期间募集的资金,允许发行人在资金闲置期间投资,有限选择信用度高、流动性好的货币市场工具、非金融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等。
绿色债券的风险与政策、市场、信用相互关联,必须要充分披露信息,以便于后期的成本计算。(三)提升法人银行机构绿色项目融资规模与发债规模的匹配度为了鼓励商业银行管理债券与贷款,要采取“债贷”结合的方式,允许银行机构替换一定期限、额度的原银行信贷 [10] 。
银行机构要重点关注绿色项目,着力降低绿色金融债券的政策风险,做大绿色金融债券的市场的规模。
银行机构要尝试将绿色金融债券环保资产进行组合,进而吸引不同机构的投资者。
通过建立相关使得信息征信系统,依据相关评估的标准,对投资环境做出准确评估,以“客观性、真实性”为主要原则,为债权人做出全方位的信息评估,并提供科学的评估结果,保障法人银行机构绿色项目融资规模与发债规模的匹配度,以确保募集的资金被用于绿色、低碳、环保的产业项目中去。(四)出台差别化的监管激励政策首先,要对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银行机构提供更多的支持,提供更多低成本的央行资金支持,并适当降低存款保险费率和准备金率。
对银行机构,根据实际的发展需求,给予差别化的监管政策激励,尤其要优惠资本风险比例中的风险比重,努力将绿色债券向着再贷款、SLF、MLF 的质押品。
其次,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加快培育投资者绿色消费的意识,随投资者新业务准入、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等方面— 1 7 —
J 金 融 天 地 IN RONG TIAN DI给予一定的优惠等 [11] 。(五)进一步强化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尽快出台相关财政支持的政策,尽快建立相关机制,加强与财政部门之间的沟通。
现阶段,由于绿色证券的发行需要在市场相关体系的参与下,进行发行,极大增加了其在担保以及优化方面投入的成本,社会中发行绿色证券的企业,甚至是银行,都很难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激励机制并不完善,失去外界力量的帮助,对发行主体产生不利影响,影响着相关行业的发展。
因此,政府必须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设置专门的绿色资金,并按照市场的相关规则引导绿色债券的发展 [12] ,推进国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各级部门还要做好监督工作,落实各项担保政策以及财政措施。(六)建立绿色的金融债券市场协调机制,加强金融风险防范首先,为了促进绿色金融债券市场的规范发展,防范金融风险继续发生,要建立绿色金融债券市场的统筹协调机制,由财政部、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共同参与。
其次,要做好相关的法律制度,严格管理债券的发行、交易、信息披露等方面,为投资者建立各种保护制度,创建健康的、有序的市场环境,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最后,对相关的信息做到充分披露,严格遵守发行人信息的披露要求 [13] ,绿色产业项目的类别、项目筛选标准、项目决策的程序、环境效益目标、发债资金的使用计划和管理制度等信息,降低金融风险,充分发挥出市场约束作用。五、 结语我国国内绿色金融市场的起步比较晚,发行主体、投资主体、绿色金融产品的结构都比较单一,尽管在近几年发展比较迅速,但是依然存在不足之处。
投资者与发行主体参与绿色金融的哦积极性都有待提高,因此,当前银行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必须要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引导法人银行建立健全发行机制,进一步降低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成本,提升法人银行机构绿色项目融资规模与发债规模的匹配度,出台差别化的监管激励政策,进一步强化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绿色的金融债券市场协调机制,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以推动银行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发展。参考文献:[1]丰颐.以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访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徐诺金[J].当代金融家,2021(5):20-23.[2]孙占江,曹泽泓,胡皓洋,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性探索———以工商银行为例[J].现代商业,2021(10):141-144.[3]段军山,庄旭东.银行承担社会责任对其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基于银行服务的“质”与“量”中介视角[J].金融论坛,2021,26(4):22-32.[4]现代金融导刊编辑部.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联合发力精准扶贫———中国工商银行推出“银行+保险+期货”金融联合扶贫模式[J].现代金融导刊,2021(S1):57-58.[5]牧正焕,叶京,朴光海.金融科技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及启示———以韩国金融科技发展动向与金融稳定风险评估为中心[J].当代韩国,2021(1):79-88.[6]范从来.完善双支柱调控框架 促进经济金融共生共荣———评《金融风险、影子银行与宏观调控的创新》[J].财贸研究,2021,32(3):110.[7]吕一兵,马锐,沈希珏,等.向海而生 同筑丝梦:四域积势创新提能 携手谱绘金融新篇———中国工商银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访谈系列之二[J].现代商业银行,2021(5):22-35.[8]焦卢玲.探索金融科技创新赋能 驱动区域经济高效发展———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赵桂德访谈[J].中国金融电脑,2021(2):34-38.[9]伍曼.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应用 打造“数字工行江西样板”———访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副行长、南昌分行行长张屾[J].中国金融电脑,2020(12):51-54.[10]郑清源.构建网络新生态,助力金融行业于变局之中开新局———访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金融行业部售前总监贾文宇[J].中国金融电脑,2020(12):75-76.[11]陆岷峰,王婷婷.数字技术与小微金融:担保与风险转移模式创新研究———基于数字技术在商业银行小微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经济管理,2021,43(3):72-82.[12]刘孝斌.长三角地区绿色金融的发展路径探索———来自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湖州市的调查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20(4):15-20,29.[13]中国人民银行锡林郭勒盟中心支行课题组,樊永升,史惠文.经济欠发达地区发行绿色债券的空间可能与创新推动思路———以锡林郭勒盟地区为例[J].北方金融,2019(11):61-65.— 2 7 —
...
推荐访问:关于银行支持绿色金融的思考 思考 银行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