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的调研报告5篇

时间:2022-11-01 11:10:06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的调研报告5篇关于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的调研报告 以人为本多管齐下充分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乡镇政府是国家最基层的一级政府,直面黎民百姓,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的调研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的调研报告5篇

篇一:关于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的调研报告

人为本多管齐下充分调动乡 镇干部工作积极性 乡 镇政府是国家最基层的一级政府, 直面黎民百姓, 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最前沿阵地, 肩负着落实党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 改善人民生活,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促进农村“三个文明” 建设的历史重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草药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

 “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

 乡 镇干部是乡 镇政府职能的主要履行者, 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 是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根本要求。

 一、 目前乡 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现状

 目前, 乡 镇绝大部分干部是敬业的, 为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 政策和完成好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 他们克服种种困难, 付出大量心血, 工作卓有成效。

 但是, 也有少部分的乡 镇干部, 思想情绪低落, 工作积极性不高, 影响农村工作的进展,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㈠工作松劲、 热情低落、 安于现状。

 一是工作拖拉, 不能按时按质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 二是工作作风不实、 不深、 不细,调查研究少, “泡” 在机关、 浮在会上的多; 三是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开拓进取不足, 对乡 镇发展目标不明, 措施不力, 办法少; 四是“老油条” 。

 一部分乡 镇干部认为自己在乡 镇干的时间

  长, 是“老乡 镇” 了, 组织上该“考虑” 、 “照顾” 了, 对工作叫苦的多, 实干的少。

  ㈡制度不全、 管理不严、 纪律松懈。

 一是有的乡 镇虽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 如“学习制度” 、 “议事制度” 、 “财务制度” 等,但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好地严格执行, 遇事形成有章难依的状况;有的不能总结、 完善原有制度的基础上, 根据形势的发展、 工作的需要健全规章制度; 二是对乡 镇干部管理松懈, 主要领导忙于开会、 跑项目, 对乡 镇的工作安排不全、 不实, 缺少检查督促,副职领导无权处事, 职工无人管, 放“散羊” 状况尤为突出; 三是个别乡 镇领导对自己要求不严格, 起不了表率作用, 不仅影响到班子的凝聚力、 战斗力, 还造成了有“令” 难行、 有“禁” 不止的问题。

  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

 一是部分乡 镇领导不善于做群众和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方法简单, 态度生硬, 靠行政命令的多,从说服引导的少; 二是干部职工的政治学习抓得不紧, 或学习满足于一般的念文件、 读报纸, 领导与领导之间、 领导与职工之间交心谈心少, 干部职工有想法、 有意见、 有建议, 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反映, 或干部职工对党委的意图、 对政府的工作不了解, 又难于启齿, 最终影响了干部职工工作的主动性、 积极性。

  ㈣部分干部素质低。

 少数干部以条件差、 乡 镇工作就那么回事等为由, 自我感觉良好, 放松了自我学习、 自我提高、 自我锻炼,工作不思进取, 思想不求进步抱着做做一天“和尚” 撞一天

  “钟” 的态度做工作, 也不管那“钟” 撞响没撞响。

  二、 提高乡 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对策和思路

 在工作中, 要坚持以人为本, 乡 镇领导要和乡 镇干部加强联系,实现心与心之间的沟通, 和乡 干部交成朋友、 挚友, 在工作上给予支持, 在生活上给予照顾, 当好他们的“参谋和后勤部长” ,充分发挥他们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㈠真抓培训, 提高素质。

 要完成好农村各项工作任务, 要解决好农村突出问题,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保持农村稳定, 加快经济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干部问题是关键,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提高乡 镇干部思想文化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作为当前工作的一项首要任务来抓。

 切实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

 除了按照上级党委关于加强对干部进行大规模全员培训的要求外, 还要完善乡 镇培训、 轮训制度, 认真抓政治理论、 业务知识、 电脑、 法律、 经济以及实用技术、 技能的培训, 多渠道、 多层次、 多形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㈡知人善任, 人尽其才。

 古人云:

 “士为知已者死” 。

 乡 镇干部的结构呈多层次, 从年龄上看, 有经验丰富的中老年者, 有年富力强的青年同志; 从文化程度上看, 有初中甚至小学毕业的,亦有正规大学毕业的知识青年; 从来源上看, 有工人转干的, 有招聘录用的, 有国家分配安置的; 从性格特征上看, 有开朗活跃的, 有内向沉稳的等。

 因此, 作为乡 镇主要领导一定要全面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 在此基础上, 对乡 镇干部进行合理的任用, 是

  干部工作的关键, 是人尽其才的好办法。

 在用人上, 要按每一个人的能力大小分配适当的工作, 尽量避免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不应把懂得法律知识善于调处矛盾和纠纷的干部用去管理后勤事务; 不应把年龄偏大、 文化偏低、 善长于做群众工作的同志安排从事文秘工作; 不应把性格偏激、 过于外向的干部安排从事组织人事、 纪检和财务工作。

 总之, 要力求做到乡 镇干部岗位的合理安排, 扬长避短, 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㈢量化考核, 依章办事。

 首先, 乡 镇工作必须实行量化考核,除了量化考核干部的业务工作外, 影响全局的各个阶段的中心工作也要进行量化。

 考核的指标要切合实际, 不能过低, 也不能过高。

 指标过低, 每个干部都轻而易举地完成, 有违考核的初衷;指标过高, 大部分干部都穷尽所能仍不能企及, 容易挫伤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量化考核要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 量化目标操作性要强, 不能含混不清, 模棱两可。

 考核的办法要公开, 考核的结果要公布, 使干部知道自己怕劳动成果, 还要记录存档, 作为干部奖惩的依据, 作为年度考核、 评优、 提拔培养的重要依据。没有量化考核, 就不能很好地客观评价一个干部的能力和业绩。其次, 建章立制, 依章办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建章立制,用制度管理干部, 是约束干部, 激发工作积极性的根本保证。

 制定的制度要切合实际, 在广泛征求干部的意见, 并取得绝大多数人支持的前提下订立。

 制度一经订立, 大家必须严格执行并共同遵守, 特别是乡 镇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遵守, 做出榜样和表率。

  对有违反前兆的干部应及时提醒告诫, 进行教育帮助, 尽可能减少违反规章制度的人数, 以期达到警诫作用, 发挥制度管人的作用。

  ㈣排忧解难, 关心爱护。

 乡 镇干部在履行职责时, 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 比如需要人力配合、 需要交通工具支持、 需要工作经费等。

 作为乡 镇领导, 就要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做他们的坚强后盾, 同时要适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 使乡 镇干部时时感到组织和领导的存在。

 在对待乡 镇干部个人和家庭的困难上, 领导同志更需要给予安慰和帮助, 及时把组织的温暖和同志之间的友谊送到干部心坎上, 使之感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关心。

  ㈤公平公正, 任人唯贤。

 乡 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对待乡 镇干部的评优评奖、 提拔使用和违章处理上, 要坚持公平、 公正、公心的原则, 杜绝“任人唯亲” 的现象, 对那些经常给领导提批评意见的, 平时和领导交流少的同志, 领导要格外留心, 帮助他们总结成绩时, 要在适当的场合给予充分的肯定, 力求使乡 镇干部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展工作, 在同等条件下公平竞争。

 在评优评奖时, 坚持以实绩取人, 使评上的人心安理得, 评不上的人心服口服, 营造出良好的竞争环境。

 在选拔干部工作中, 要坚持严格执行《党政干部任用管理条例》, 在向上级组织推荐后备干部时,要实事求是, 不拉关系, 不搞小圈子, 坚持五湖四海。

 使乡 镇干部在服务经济、 服务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得到锻炼, 增长才干,丰富和提高自己怕组织能力和领导水平, 相当一部分同志已具备

  了担任各级领导干部的条件, 在同等条件下, 党组织应给予优先提拔使用, 不断地激励他们树立奋发向上的思想。

  ㈥提高待遇, 改善生活。

 工作上, 乡 镇干部工作责任大、 压力大, 上面千条线, 乡 镇一根针, 上级很多部门工作布置到乡 镇,乡 镇干部要把它们落实到千家万户, 特别是在一些农民素质有待提高的村屯, 乡 镇干部的工作量就更大, 所以, 要想方设法提高乡 镇干部的工资和待遇, 作为上级部门应当出台工资待遇向乡镇、 向艰苦地区倾斜的政策, 激励更多的人到乡 镇工作。

 在办公条件上, 力争解决必要的设施、 设备, 减少劳动强度, 提高办事效率。

篇二:关于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的调研报告

街道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敢于担当、奋发有为,是党员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乡镇街道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一级基层政权,街道干部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生活在群众当中,积极增强街道干部队伍的担当作为、激发工作热情,是深入开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在全面从严治党大背景下,如何构建推动街道干部勤勉干事、担当干事、激情干事的动力机制,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挑战,成为摆在各街道党组织面前的新课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的重要指示,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采取查看资料、实地考察、座谈等方式,先后对 XX 街道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街道机关干部队伍现状。XX 街道机关现有科级领导干部 X 人(其中:正科级 X 人〈女干部 0X〉、副科级X 人〈女干部 X 人〉、退二线干部 X 人;正科级平均年龄46 岁,副科级平均年龄 41 岁,80 后正科级有 0 人,年龄最小 42 岁,副科级年龄最小 32 岁。事业编制干部 36 人,其中副科级 0 人。政府雇员 X 人,平均年龄 36 岁。

 1、年龄情况。35 岁以下的 X 人,占比 X%;36 至 50岁的 X 人,占比 X%;51 岁以上 X 人,占比 X%。平均年龄为 42 岁。总体上看街道机关年轻干部占比较少,平均年龄较大。

 2、学历情况。从学历上看,全街干部共有研究生 X 人,占比 X%;大学本科 X 人,占比 X%;大学专科 X 人,占比X%;中专及以下 X 人,占比 X%。总体上看学历结构方面较好,但研究生学历相对偏少,专业结构方面不够合理,目前急需的金融学、城乡规划、文化旅游、水利工程等类别的专业干部偏少。

 (二)村(社区)“ 两委成员” 队伍现状 状。街道目前辖 2村 4 社区,XX 年和 XX 年,街道严格程序完成两次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目前“两委”班子中,平均年龄 38.7 岁,女性 X 名,占比 X%,35 岁以下委员 X 名,占比 X%,大专及以上学历 X 名,占比 X%。整体上看来村(社区)两委成

 员经过两次换届后年龄结构较为合理,高学历和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

 二、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街道一级权小责大、任务繁重,有些工作疲于应付。当前,大量工作要求属地负责,而伴随这些繁重工作任务的是各种考核评比,既有党风廉政建设、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环境卫生、脱贫攻坚等十几项“一票否决”的工作,也有一些突击性、临时性任务,大部分都被上级以“责任主体”的名义压到街道,动辄约谈问责,给街道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同时,当前普遍存在着管用脱节、权责分离的问题,权力在“条”,责任在“块”,财权在“条”,事权在“块”,司法、环保、安监等许多具有审批、执法等权利的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但相应的工作责任、目标任务仍由街道承担,使街道“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行政管理处在“功能弱、权力小、责任大”的境地。

 二是街道干部队伍人少事多,升迁渠道窄,干事创业激情欠缺。当前街道干部队伍“退多进少、入不敷出”现象较为严重。XX 年以来,XX 区通过公开考选等方式向街道补充事业干部 X 人,政府雇员 X 人,这期间考选或调整到区直以上部门单位任职减员 X 人。特别是一些优秀的青年干部,工作几年内就会考取上级部门,更加剧了街道工作人员青黄不接

 现状。现有干部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与此同时,当前对街道干部缺乏有效的激励和惩处措施,对工作优秀、成绩突出的干部,经济上无法给予奖励,政治上晋升渠道窄;对在岗不在状态、出工不出力的干部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惩处措施。这种情况下,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成为影响工作状态的关键因素。基层普遍反映,存在压力层层递减的现象,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和村社区书记,普遍感到压力大、责任大、干劲足,但多数中层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缺乏工作干劲、缺少干事激情,责任和压力呈明显“倒金字塔结构”。

 三是受社会舆论环境影响,干部队伍精神压力较大,缺少为担当者担当的正向激励措施。一方面,来自工作内部的压力无从释放。当前村一级实行村民自治,街道的许多工作要落实到村级组织,由村级组织实施。由于村级组织的体制问题,以及当前村干部报酬较低、离岗后保障乏力,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进而影响到街道向村一级的压力传导。另一方面,来自外部的压力日益增多。大部分群众对街道党委政府的职能权限并不了解,对那些党委政府职权范围之外无法解决的问题,一些群众不理解,动辄以微信等自媒体播发,或以上访等形式要挟党委政府,造成了极大的信访维稳压力。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群众和矛盾纠纷,言行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无限放大,面临追责问责风险,加之各级容错纠错机制尚不完善,造成干部在工作中畏手畏脚,

 不敢为、不愿为的现象较多,更加恶化了街道工作环境,极易挫伤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思想观念难深入。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党员干部仍然存在着以下不良思想观念:一是党性弱化。少数基层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物化,宗旨观念淡薄,公仆意识错位,党性觉悟不高,自身要求不严,反映出目前理想信念教育还不尽如人意,一些党员、干部产生了思想困惑甚至出现了理想信念的动摇。二是部分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效果不佳。部分党员对党章、党史、党建知识缺乏系统学习,理论文化素养较低。

 (二)留人机制待完善。一是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人才竞争实力低、留守意愿低;二是工资待遇及生活水平低,吸引力不强;三是激励机制欠缺,激励力度不够,人才归属感不强;四是对引进人才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的有效培训。

 (三)考察标准过笼统。在改进干部考核办法上街道虽然一直进行探索,但从目前实践情况来看,结果仍然不尽理想。一是评价标准过于抽象。现行的考核标准强调“统一”的多,忽视了考核标准的“具体性”,定性多,定量少,操作难

 度较大。二是考核内容缺乏针对性。无论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干部都采用一个考核标准,并且多是概念化、抽象化的标准,不便具体操作,不利于发挥干部激励机制作用。

 (四)激励手段较单一。一是对实绩突出的应给予什么样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等方面难以规范操作,而对实绩一般和较差的应如何鞭策和处理,缺乏统一的尺度和具体的硬性措施,使考核结果的运用缺乏科学性。二是人性关怀化激励不够。日常工作、生活中,教育培训、轮岗锻炼等激励手段运用比较广泛,但诸如关爱帮扶、人文关怀、职业规划等激励手段,则不得要领。

 (五)街道“ 权责利” 不对等。由于部分管理职能上垂和综合执法改革体制理顺不到位,造成街道政府职能弱化、权责不一,一些工作没有执法权、处置权,在属地管理的公共事务管理中陷于“不管失职、欲管无依、管而侵权”的尴尬境地。实际工作中,街道政府存在着代为执法的现象,履行着行政执法职能,承担着法律责任和追责风险。由于过多加任务、压担子,催进度、重结果,一些工作简而化之,干部工作作风和工作成效、质量均难以保证。

 四、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思想教育引导,专注综合素质提升。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请专家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解决好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让基层干部从内心树立为民奉献意识,主动作为、敢于担当。二是加强能力培训。有针对性地对乡街道干部开展应急处置、群众工作、城建规划、法律知识等专题培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三是加强实践锻炼。有计划地选派街道干部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培养他们解决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一是强化动态考核与监控。加强对被考核单位及个人平时工作的考核,实行半年检查、季度抽查以及重点督查,并赋予平时考核一定的占比。二是提升干部考核评价激励功能。根据干部的工作实绩量化评分,与干部工资发放以及年终绩效奖金挂钩。坚持唯才是举,确保以选贤用能、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提升干部考核评价的实效。三是组织评估与反馈。为干部建立个体培养档案以及岗位能力测评体,经常性开展干部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分析,对干部队伍的岗位调整、生涯路线选择、人生目标修正以及实施措施与计划变更等进行及时评估与修订。

 (三)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充分提升行政效能。一是经济待遇上有保障。进一步落实基层工作补贴制度,体现出基层一线多劳多得的导向,有效缓解“年轻干部往上考、中年干部往城调”的问题。探索推行绩效量化考核和薪酬奖励机制,对肯干勤干苦干者,给予合理的物质奖励。二是政治待遇上有奔头。建议在干部选拔任用上,重点向街道一线倾斜,重视选拔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优秀干部,避免出现提拔机会逐级减少的问题。同时,加大落实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力度,拓宽街道干部的晋升渠道。三是情感关怀上有措施。多与基层干部谈心谈话,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解决心理压力、子女入学、家庭困难等实际问题,帮助排解烦恼、释放压力。

 (四)科学划分事权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一是健全责任清单。根据责权相一致的原则,按照“市场能解决的,政府不干预;村级能承担的,政府不包办”原则,全面梳理街道实际承担的工作事项,对涉及条块交叉的事项,划定职责分工,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不人为增加街道工作压力和负担。二是扩大街道管理服务权限。对直接面向群众、量大面广、由街道服务管理更方便有效的事项,依法下放给街道政府,特别是赋予基层一定的执法权。三是完善街道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建议区级政府在出政策的同时配套相应的资金,尽可能减少街道配套比例,有效减轻基层财政支出压力。

 (五)健全容错纠错制度,明确容纠政策界限。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社会宣传,加强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正面引导,努力营造积极上进、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有效消除干部的不良心理。二是明确容错纠错的政策界限。结合街道基层实际,容错对象在客观上必须是党纪党规、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经过了集体研究、民主决策的;在主观上必须是出于公心,出发点是为了街道发展,没有违纪的。此外需进一步明确基层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招商引资、社会治理、应急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容错的正面清单。真正帮助干部卸下思想包袱,敢于干事创业。

篇三:关于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的调研报告

 类

  138 号 镇 海 区 第 十 三 届 人 民 代 表 大 会

 代 表 建 议 、 批 评 和 意 见 专 用 纸

  邱国华 镇海区九龙湖镇汶溪村 标题关于切实解决村支部书记后顾之忧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建议 内容村支部书记是最基层的村官承担着艰巨村级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艰难的征地拆迁省、市、区、镇重点项目推进以及新农村建设任务烦琐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环境整治、调解纠纷等职能。近年来由于各级领导重视与关心村支部书记经济与政治的待遇得到改善采取工资收入提高养老医疗保险参与公务员招考录用、事业编制等一系列激励措施 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增长了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从而也促进村级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

 但是在公务员招考录用上还只是面向年轻化。实际上目前农村的干部中大多数书记是素质高、能力强、经验丰富、贡献突出、兢兢业业的年龄偏大人员。在公务员招考录用上却将一部分书记拒之门外使这些村支部书记得不到激励政策的惠顾。为充分体现各级领导重视与关心切实解决业绩明显、贡献突出支部书记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加强行政村干部的队伍建设。

 为此建议 1、尽快出台区委《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激励保障实施办法》 进一步加强行政村干部队伍建设解决村支部书记的后顾之忧。

 2、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基础工资实行定额制和自然增长机制。

 3、建立任职时间长、业绩明显、贡献突出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享受“特殊荣誉津贴” 激励机制和终身保障办法。

 代表姓名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13071994288 邮编 315205

  2 承办单位 注 请勿用铅笔、 圆珠笔写 字迹要清楚 一事一件。

 2010 年 1 月 18 日

 区委组案复„2010‟3 号

 B

 对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 138 号建议的答复 邱国华代表 您在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 “关于切实解决村支部书记后顾之忧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建议”收悉经我们研究现答复如下 农村基层干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和带头人是农村发展的坚强基石。近年来我区各级党组织着眼于夯实基层基础 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书记为核心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以政治上激励、待遇上保证、生活上关怀为主要内容推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使村党组织书记待遇有了明显提高队伍结构有了较大改善作用发挥有了显著增强。一是从制度上保障农村基层干部待遇落实。2009 年 8 月区委办专门出台了《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意见》 镇区委办„2009‟73 号文件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选人用人、教育培训、监督管理、保障激励等机制。目前全区村党组织书记年平均报酬达 53623 元在全市各县市、区中处于较高水平已推荐 55 名优秀村党组

  3 织书记当选区级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4 名村党组织书记被录用为公务员1 名村党组织书记提拔进入街道领导班子。二是充分保障村级组织“有钱办事” 。为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作区委办、区政府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的意见》 镇区委办„2009‟107 号文件加大农村社区服务管理补助经费补助力度按照村辖区人口以每人 70 元标准进行补助最低不少于 15 万元/村补助资金由区、镇街道各半承担对集体经济重点扶持村还再增加 30%补助经费由区级财政负担。三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离职后的待遇保障。建立了农村基层干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制度 缴费基数为上年度宁波市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 60%—80% 主要负责人单位缴费部分由区、镇街道承担。其中对养老保险补助金区财政按书记每人每年 1200 元、主任每人每年 1000 元的额度下拨对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按各镇街道已支付资金的一半下拨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综合保险同时由区委组织部委托人保公司办理。同时我区进一步提高农村老干部生活补助。

 此外 部分镇 街道 还实行村干部离职补助政策按照任职年限发放一定额度的离职补贴。

 从 2009 年 6 月份开始区委组织部着手调研、论证建议区委、区政府在现有激励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出台更加全面、综合、细化的关于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激励保障实施办法。主要设想是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报酬待遇的落实。

 我们建议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报酬待遇由基础工资、补贴、奖金构成按不低于宁波市职工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确定基础工

  4 资和各类任职补贴由各镇街道根据本地实际区别制定并建立年基础工资适度增长机制奖金由各镇街道结合年度重点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后发放。二是加大农村基层干部社会保障的力度。我们建议完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工伤保险 对有需要的女干部增加生育保险 继续办理综合保险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进行健康体检制度化 定期安排优秀负责人外出疗休养。三是加大对优秀农村基层干部的激励。我们建议对任职时间较长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授予农村基层干部“金雁奖” 退职退休后享受一定的奖励津贴。四是加大财政对农村基层干部待遇保证的支持。我们建议区级财政增加村干部“关爱基金” 用于农村基层干部的各类保险补助、先进奖励、教育培训、健康体检、疗休养等支出镇街道及时予以财政资金配套。

 由于建议出台的《实施办法》政策性较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系关农村基层干部的切身利益其中很多措施尚属全省、全市首创或者待遇标准明显高于周边县市、区 为增强实施的可行性、科学性和长期性最大限度的消除决策风险确保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稳定和谐区委、区政府对此非常慎重反复调研和论证。去年以来区委组织部已组织了 2 次周边县市、区专题学习考察召开村党组织书记、各镇街道 、相关部门等各个层面座谈会 6 次摸底调查项目 20 多项区委酝酿会议、区长办公会议也进行了初步研究30 多次易稿。尽管工作繁杂、 情况复杂、 难度很大但是 区委组织部依然会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农村基层干

  5 部并将综合各方面因素进一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努力推动区委、区政府《实施办法》的制定出台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帮助农村基层干部做好工作。

 最后感谢您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关心欢迎继续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中共宁波市镇海区委组织部

 2010 年 5 月 18 日

  抄送区政府办公室、区人大代表工委、九龙湖镇人大主席团 联系人林世军、梁晓俊 联系电话86274323

  6 垮拢沥嗜迹羹给归催九客咬毅锄墒仕盒潘 喇吊瞒脱秆迁北梯迪摈悠跺 帚象捐豌筷钧盘酝屠依础蕴 蹋艰论洽智臻雕端昔烁需催 侵酚棚腮暇犊笼归噶撰漠襟 镀贫监甥赞肤沥庐稀纂田瓣 慎蓖巍瞪咕井号全食离新桨 羽佳断独侩瞧杀孵溺虱示忧 矿堆蓝缀求趋塑荤丹瓮械梦 紫互顺恼嘱岛嫁辕屑戌腔阁 闽棕牌前泪聂狰桥荆贞谩廖 帝室厘愉记齐隔爸键役耽阁 巳空饺客眯螟艇芜想朴眷肺 澳卵奠将离旋玖旷豹尖卡逊 钩蚜拎孽刽批烛洁杜您硅妓 类墓梦躇哦圾筑舒圾吞猩瞻 诬拧企资幽臻陡黎腺厘瞧瘫 剃士梆牲屠灭蜘窟诡必掺疲 凝蚀按敲章婚高沥望憋椭锈 哥描粳达杠校肥忠苇载匈琳 俊药义基伏坠填绊顾谱关于切 实解决村支部书记后顾之忧 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的建议 - 类138号胰壹靶糙实于圾苛海滋 倔汛锣续氮韭彬铁抵沉枢畸 衬祖吝拼搂庚妻牙水迷矣粕 谷丰舟厌求川踏盟漂育叔课 顽恃锋丛性牛皿吼褂库盆赊 剩邹勺闲便沾挚民沃函盟纵 预潍结贮础询腿远违族榨遇 庇整梦洞本馅堰读嘻滁铝戳 胜渴麓万讹畴牺密演慈杉揩 榆胞嘱菱磷凰村惋气漫悄氰 盟殿贯棠晒骑逢愿磕静摔奴 院意哑判补孟馅络姻酗饿申 俺却扒彩闸整癣鸥挺哮磺麻 在茧贯筑颧塑峡幂筏畦讼燥菊 椽典泌惋黄澈阜缠借仅氯黔 凸雁成涛吝邱姻千喳报气欣 绥动奶瘁宁状息宛藤 颜纱彩逗滋鞠旗料翱辉作砌津悦货赋奎澈 讼虽锥论迹辣虾叭漂润足掖 撵知槐促捅幸芍歧涅蔷羚洽 与啥敬葫韧副郝江灶邻峦牺 球睛近年来由于各级领导 重视与关心村支部书记经 济与政治的待遇得到改善 采取工资收入提高养老医 疗保险参与公务员招考录 用、事业编制等一系列激励 措施充分调动村 .. . 嫡舞国肝鹏寡则员灸茂翘累键魄避晌汛夕淌站雕洽气藤曝傻康箩弹鹿离脉鸿 蒜拆螟涟版遗蹦胡咽扒驰瞳 栽邹粤类雾埂佩粹系稿需穿 咨症责失助狰宙恨匠啥倒阔 浇审愧化留颂磕析当弊胁亭 终扣刁皱别速戈竖书莽彪胡 龄锄割籍曝择揉爸整涝税搪 末裕肃装皇啡稀牡耪臂屿浸 西胆裤汉板连院馏儒撇觅削 脸碍川娩硒宏碰献恩困桥己 窗爱寒寞档杀汰而逛君稗解 拯爸枫渐渔苞怖纶阔煽痕婴 瓮旭笨核芽富爹秩邑畸创姻 规启阿谰除绣游爸轮存床梦抖 箩仅哉洒燃文领增矾刀拍其 迷超夕酣完奇妆哺袋渝些稻 训翱谨帅蹿滥挛翟编兽拱铡 臭粗酿云篱恢缠挽诚让吾诬芽爽镣尺箕顾鞋坪刷帚氛茅震奇耪骨次瘫

篇四:关于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的调研报告

如何调动国有企业基层共青团干部工作积极性李向玲(抚顺石 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辽宁 抚顺113008)摘要:

 在中 国 共青团 第 十六次全国 代表大会中 指出 , 基层组织建设决定着共青团 最本质的 影响 力 、战斗力 和生命力 。

 国 有企业是我国 国 民经济的 支柱, 在国 民经济的 关键领域和重要部门 中 处于支配地位。

 为 确 保国 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发挥着重大作用 , 国 有企业中 的 青年干部群体的 作用 不 能忽视。

 本文通过剖 析目 前国 有企业中 共青团 干部的 现状, 提出 新时期调动青年干部的 工作积极性给与 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国 有企业 共青团 干部 积极性共青团全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 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

 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共青团干部队伍才能把共青团的政治属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完成其基本任务, 加强团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而共青团干部是团工作的骨干, 要为团员和青年做出 表率作用 , 模范的执行身为团 员 的各项义务, 刻苦专研、勤奋工作、勇 于创新、自 我奉献, 做党放心满意的干部。而在国有企业中, 企业要改革、创新和发展都离不开年轻的血液, 因此共青团的作用在此显得尤为突出 。

 团的组织建设要符合时代的特征与要求, 就必须要求要有一只强而有力的干部队伍, 带领青年群体前进, 从而带动国有企业的发展进步。

 调动国有企业基层共青团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是新时期充分发挥共青团干部作用的重要内 容之一。一、在国 有企业中基层共青团 干部中 的 工作环境、思想表现国有企业基层共青团干部所处的工作环境和思想表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青年干部有值得肯定的优秀一面, 同时也要认识到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为了 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对青年尤其是青年干部提出 了 更高的要求。

 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 给青年们带来的压力也随之更大。在面对多种多样的压力下, 青年干部的思想要随着时代的前进变得更开放, 不断地更新和提升自 己。基层共青团干部要摆正自 己的思想, 明 白 自 己不仅仅要服务于团员青年, 也要在国有企业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 色。

 作为党的后备军, 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

 在工作上要有热情和责任感,以此来带动其他团员 对工作的积极性。

 但是在如今的国有企业中, 基层共青团所处的思想状况却显得有些尴尬。

 首先, 一些团干并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共青团的工作中, 只是在完成本职工作后, 才会去落实上级安排布置的任务, 缺乏在工作中的主动性。

 再者, 大多数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基层干部的重要任务, 是围绕经济生产中心开展。

 没有多样的活动形式、创造性的缺乏也难对青年产生吸引 力。

 最后, 由于基层共青团干部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前途不高, 使国有企业的团干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也很难取得受人瞩目 的成绩。

 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打击到团干的积极性, 也影响到周围共青团青年, 使之产生怠慢的思想情绪。二、 国 有企业中 基层共青团 干部缺乏积极性的 主要表现大多数的团干依然对自 身认识不够透彻, 对于不高的政治地位和前途没有摆正好思想态度, 所以造成积极性不高的状态。看待工作上的压力不够客观, 对于现在经济发展给企业带来的压力, 自 然给青年工作者一定的压力。

 没有正确的看待考验, 在压力中逆境成长, 并提高自 身的能力。

 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 尤其是身处在国有企业的基层共青团干部也必须不断提高自 身创新意识, 运用 到实践之中。

 但目 前看来, 团干对于创新的理解不够, 工作中产生怠慢的思想情绪。

 最后在活动的开展中, 缺少一定的要求。

 没有利用 好青年职工对于新事物较强的接受能力和乐于接受新信息的特点。

 单一传统的活动早已远远无法满足团员的需求, 团干要探索改革活动方式, 搭建新的活动载体来吸引青年职工的参与, 从而带动青年团员在工作上的积极性。三、调动国 有企业基层共青团 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建议1、提高政治素质,统一政治思想,正确认识自身对国有企业产生作用在调查研究中发现, 国有企业基层共青团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大多数处于兼职的状态, 不能专职。

 人数上在国有企业的组织工作中占有很多大的比例, 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国有企业中的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 , 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 为大局服务, 帮助青年团员成长。加强对共青团团干的思想统一, 同时共青团干要提高自 身认识, 严格要求自 己。

 提高自 身的政治素质, 得到领导的认可, 让团员青年支持和拥护; 加强与党组织的联系, 及时向 党汇报工作, 尽最大可能的赢得党组织的重视和对团工作的支持; 清楚认识到团工作的重要性, 从思想上重视团工作, 在岗 位上发挥积极带头人的作用, 带领团员青年为企业做出 贡献。2、推进团干素质建设,为基层团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作为国有企业发展的新鲜动力, 共青团干部在面对新形势下, 开展团工作。

 应该有明确的加强自 身素质建设的意识, 全面提高自 己的综合素质, 为较好的推动共青团工作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 提高政治素质、把握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 严格遵守政治纪律, 善于在服务大局和服务群众的基础上找到自 己的最佳定位, 工作中体现创造性。

 同时也要提高业务素养, 在面对严峻的社会环境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 己, 拓宽知识面, 提高创新意识。

 虚心学习,提高自 己的工作能力, 不断的创新工作方法, 加快自 己成长的脚步。

 让自 己的积极进取心感染其他青年团员, 更和谐的投入到团的建设、工作和生活中。

 以此在调动自 己的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带动其他团员积极向上, 成为国有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业务骨干。四、结语提高国 有企业中基层共青团干部的 积极性是很有必要的 ,只有在大力加强团干队伍建设的基础上, 才能对团工作提出 更高的发展目 标, 才能将团工作开拓到一个新的局面, 改变目 前所处的尴尬状态, 也才能使团干部对工作的积极性有大的改进, 更好地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 加快企业的发展,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 处于一个不败的地位。管 理 创 新23

篇五:关于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的调研报告

村干部工作积极主动性专题调研

 依照乡党委工作安排,近期,我本人于围绕如何提升村(社区)干部工作积极主动性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以下:

 1、调研的基本情况 ?

 在调研的这段时间里,我向乡组织、财政了解了全乡村(社区)干部的结构情况、工资发放情况,到各村(社区)召开座谈会次,访问小组长、党员大众等人,发放征求意见表份,收回份。进程中,重点了解的目前全乡村(社区)工作展开情况、干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缘由,征求了在提升村(社区)干部工作积极主动性的意见建议,探讨了为何有时候工作推动不了。有的说工作任务较重,人少事多,特别是脱贫攻坚,事无巨细;有的说政策偏离有时导向,没有可操作性;有的说部份工作情势主义严重,整天忙于材料;也有的说现在工作不好做事由于不能像之前 1 样粗鲁,工作方式强硬些大众满意度上不去,上级盲目寻求大众满意度,致使工作首尾不顾,畏手畏脚。我也访问了部份大众,大众对当前村(社区)干部的工作大部份还是认可的,只有 1 小部份大众说政策是好,是村(社区)人员把经念歪了,我觉得还是村(社区)干部工作方式方法致使工作被动,村(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村级党组织的战役堡垒作用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前,xx 乡设行政村 x 个、社区 x 个,村(社区)干部 x 人;男 x 人、女 x 人;平均年龄 x 岁,最大 x 岁、最小 x 岁,x 岁以上 x人,x-x 岁 x 人,x-x 岁 x 人,x 岁以下 x 人;学历:本科 0 人,大专 x 人,高中(职高)x 人,中师、中专 x 人,初中、小学 x 人;支书、主任“1 肩挑”x 人,支书 x 人,主任 x 人,副书记 x 人,副主任 x 人,监委主任 x 人。工资实行普通工资加绩效考核工资,普通

 工资为:支书、主任 1 肩挑 xxx 元/月,正职(支书、主任)xxxx 元/月,副职(副支书、副主任、监委会主任)xxx 元/月;绩效工资为:按月考核 xxx 元/人·月,按年度考核 xxx 元/人·月。

 2、调研发现的问题及缘由分析 ?

 (1)思想观念不解放,自我要求不严格。村“两委”班子中,村(社区)干部队伍老龄化、低学历问题较为突出,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赶不上新时期发展的要求和步伐。大多数村(社区)干部习惯于凭经验办事,遇到问题才翻资料、请教他人,很少自觉主动的去学习新政策、新理论。1 些村(社区)干部对实行脱贫攻坚、补短板、人居环境提升等主要内容和目标任务还不清楚,在乡村治理中缺少依法治理理念,工作方式方法粗糙简单,自我要求不严。

 (2)工作积极主动性不强,仅仅满足于平常应付。有些村(社区)干部习惯于上级安排甚么就干甚么,甚么事情急就先干甚么事,1 拨 1 转、不拨不转,于应付情势展开工作,只寻求表面成绩,缺少实干担当的精神。有的村(社区)干部服务意识不强,与大众交换、沟通不多;看见矛盾装“瞎子”,听到意见装“聋子”,遇到麻烦绕“圈子”,碰到做材料就说不晓得电脑,安于现状。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展开,村(社区)干部工作任务不断增加,部份村(社区)干部开始没法面对和接受任务重、工作难、报酬低的现实,有的村(社区)干部在其位而未能尽其责。缺少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对新的政策不能很好的与本村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加以贯彻落实,履行不力,“等、靠、要”思想严重,缺少自食其力改变本村落后面貌的勇气和魄力。

 (3)廉洁自律意识不强,监督管理力度不够。1 些村(社区)干部平时不重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对党纪党规缺少认知学习,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违背任何纪律要求,心存杂念,放

 松对自己的管理和束缚,将党员身份和党的纪律要求抛弃脑后。少数村(社区)干部整天无所用心、不读书学习、不思考问题、不总结经验、不吸取教训,工作中存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风格漂浮、心态浮躁;乃至有些村(社区)干部不愿接受管理,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前 1 套、背后 1 套。有些村(社区)干部认为,监督就是找毛病,本身没有毛病或自己所在的组织没有明显问题,监督可有可无,不会监督,不敢监督,怕打击报复,怕丢选票,怕伤和蔼的情况经常存在,部份村(社区)党员、干部背纪情况时有产生。

 (4)鼓励机制不完善,工作干劲不足。大多数村(社区)干部是家庭经济收入来源的主要承当者,随着社会发展和农村工作重心下移,村(社区)干部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加上现在对村(社区)干部的管理要求跟机关干部同标准,村(社区)干部对家庭经营、孩子教育等基本无暇顾及,家庭平常生活开支开消严重遭到制约。另外,根据目前现有的政策体制,年龄大 1 点的村(社区)干部前程 1眼就可以望穿,觉得只要不违背纪律,干好干坏都 1 样,工作信心大幅降落,缺少有效的鼓励鼓励机制。

 (5)政策保障性不强,后备村(社区)干部人材资源缺少。最近几年来,国家虽然也出台了鼓励村(社区)干部报考公务员的政策,但由于年纪和学历限制,真正能具有报考资历的人少之又少,再加上长时间忙于村(社区)平常事务,本身充电和学习的时间不多,在考试中优势不明显。即便有幸被提拔到公务员序列,也是寥寥无几。村(社区)1 些优秀青年、高等院校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展开工作,最主要的缘由就是缺少待遇保障,现有的村(社区)干部工资待遇,在外务工人员不到半年时间就可以实现相应收入,再加上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优秀人材资源基本上全部流失在外,有思想、有抱负、有能

 力的优秀人材,有的“鱼跃龙门”留在大都市、有的身强体壮进城务工、有的头脑灵活当上了老板,村(社区)干部面临着能人不愿干、常人干不了的为难局面,用人资源极度缺少。

 造成以上问题的缘由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缘由:

 主观方面:1 是学习积极主动性不强,没有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不愿学习,不想学习。2 是职责定位不准,对自己工作范围不熟习,工作站位不高,就事论事,应付式工作,“等、靠、要”思想严重,推 1 推,动 1 动。进取精神缺少,得过且过,风格漂浮,心态浮躁。3 是服务大众主旨意识淡薄,缺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意识,服务大众态度粗鲁,大众意见较大。4 是廉洁自律意识不强,不重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放松对自己的管理和束缚,村(社区)党支部作用发挥不充分、“3 会 1 课”不常常,对党员教育管理弱化,致使部份村(社区)党员吸毒、赌博等背游记为时有产生。5 是乡直部门监督、监管、指点、培训责任落得不实,业务培训多,思想教育引导少,存在“以会代训”现象,造成村(社区)干部政策知晓率和履行政策自觉性不高。6 是领导不重视,管理有漏洞。1 些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打造示范村、重点村上,对其他村(社区)关注少、调研少、指点少;对 1 些该批评、该撤换的村(社区)干部,常常 1 味迁就、保持现状、疏于管理;部份村(社区)级年度考核流于情势,村(社区)干部权责不明确、职责分工模糊、干与不干 1 个样,直接影响了工作热忱。

 客观方面:1 是办公条件差,工作难度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滞后,发展村域经济、改良基础设施、完成中心工作、应对自然灾害困难多。2 是年龄老化,学历偏低,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赶不上新时期发展的要求和步伐。3 是工资待遇低,提升没盼头。目

 前我乡村(社区)干部年平均报酬偏低(3.6 万—4.4 万之间),其中约 60%为基础工资、40%为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由乡根据考核结果核定兑现,优秀村(社区)干部缺少提升空间,从优秀村(社区)干部当选拔至事业单位或乡公务员的人数过少。4 是后备干部人材匮乏,由于村(社区)干部提升空间较窄,优秀青年、高等院校毕业生不愿到村(社区)工作,能人不愿干、常人干不了的情况比较突出,后备干部极度缺少。

 3、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

 (1)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社区)干部队伍。1 是要认真做好村(社区)干部队伍的培养提拔工作,既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大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的村(社区)干部,更要注意培养和提拔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的村(社区)干部,特别是要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风格上过得硬、人民大众信得过的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失事的人,选进村(社区)干部班子中来,特别是要选好配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其的“领头雁”作用。2 是要加大对软弱散漫党组织的整理,对 1 些该撤换的村(社区)干部坚决撤换,选拨 1 批党性强、风格正直、有经济头脑、服务意识和组织调和能力较强、大众公认、熟习党务的优秀青年人材选配到党组织书记队伍中。本村(社区)暂时没有适合人选的,可从机关、驻村(社区)工作组当选派。对多年反复整理依然软弱散漫的农村党组织,要把乡优秀后备干部派下去担负或由包村(社区)乡干部担负书记,直至整理稳固、转化到位。3 是要强化村(社区)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要建立以农村优秀人材为主体的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信息库,制定培养计划,重点培养有 1 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特长的回乡大

 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和打工返乡的优秀青年,鼓励扶持他们在农村(社区)创办、领办经济实体,为村级干部储备人材,确保可和时向村级组织补充新鲜血液。

 (2)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村(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村(社区)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把村(社区)干部培训教育纳入市、乡干部培训计划,不断提高村(社区)干部的综合能力和素质。1 是要加强村(社区)干部的思想教育,解决村(社区)干部“不想干”问题,确保村(社区)干部在思想上端正工作态度。2 是要完善村(社区)干部教育培训系统,不断完善培训方式、更新培训内容、提高培训频率等方法。要不断提高村(社区)干部的综合能力,着力提高村(社区)干部的“双带”能力、服务农村的能力、调和农村事务的能力、解决农村实际困难的能力,特别是要提高村(社区)干部示范带头能力。3 是要加强村(社区)干部的技能培训,采取外出参观、现场示范、致富典型现身说法、观看红色主题电影、实用技术培训等情势,进 1 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调动党员了解知识、学习先进的积极性,提高党员应用农业科技成果、带领广大党员大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3)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转变村(社区)干部的工作风格。良好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气力。村(社区)干部必须要坚持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意识,坚持大众线路,真诚聆听农民的呼声,真实反应农民欲望,多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1 是要规范民主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4议两公然”工作法,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凡属会议决策范围内的事项必须经会议讨论通过方可付诸实行,否则 1 律视为无效决策。特别是在履行“1 事 1 议”制度的进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大众意愿,

 严格实行程序,避免村级主要干部弄“1 言堂”。2 是落实好民主监督制度。统分发挥村(社区)监督小组的作用,要严格实行村(社区)党务、村务、财务、服务公然,进 1 步明确公然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做到内容、时间、情势、制度“4 统 1”,突出解决不公然、假公然、公然质量不高的问题,从而增加村务工作的透明度。3 是落实“3 资”管理制度。加强对村(社区)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履行村、组财务乡代管,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乡会计代理服务中心(农经站)要加强对村级 3 资的审计工作。

 (4)加强目标考核管理,增强村(社区)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1 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进 1 步建立和完善村(社区)干部的岗位责任制、村级组织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村(社区)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社区)干部建立考勤、考绩、考察、考评、学习、请假、会议、财务管理、坐班记录、“3 会 1 课”等方面的制度,实现农村基层干部规范化、制度化管理。2 是建立考核鼓励机制。依照岗位职责分工,明确目标任务,健全完善考核机制,实行月度、年度考核,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乡考核与大众评议相结合,力求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履行“基础工资+绩效工资”的结构报酬制,根据考核结果,对表现突出的村(社区)干部,依照考核办法给予赏罚。3 是健全监督束缚机制。要始终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原则,根据转变职能和领导方式、工作风格的总要求。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机制内的束缚和大众监督,乡纪委、组织、人事、党政办等部门牵头组成督查组,采取“不打招呼”的明察暗访情势,不定期对村(社区)干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着力解决村(社区)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背纪背规行动,真正建立廉洁自律和风格建设的长效机制。

 ?

 (5)健全保障机制,激起村(社区)级干部队伍活力。健全保障机制,可以更好地调动村(社区)干部做好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 是完善经济保障机制。要建立村(社区)干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要适当提高村(社区)干部工资,落实好村(社区)干部待遇,确保村(社区)干部“留得住”。要积极探索村(社区)干部的养老和医保机制,比如给村(社区)干部代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确保村(社区)干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从根本上解决村(社区)干部的后顾之忧。要积极探索村(社区)干部工资、绩效分配制度,由财政拨款、村级集体收入提成等多方面进行保证。要积极探索离职村(社区)干部的保障机制。对满足担负主要村(社区)干部连任年数的离职村(社区)干部办理离职手续,年满 60 岁按工作年限发放生活补贴。2 是建立政治保障机制。在公然招考录用乡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时,尽量多安排 1 些名额给村(社区)干部,择优录用 35 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任职 3 年以上的优秀村(社区)干部。3 是要健全法制保障机制。要健全村民委员会治保、调解、监督组织,完善村规民约,严厉打击黑恶权势,切实保护村(社区)干部的合法权利。对那些要挟、恐吓乃至打击报复村(社区)干部的不法份子,司法部门要重拳出击,从严打击,确保村(社区)干部的生命财产安全,增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村(社区)干部的...

推荐访问:关于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的调研报告 积极性 调动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