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调研报告8篇

时间:2022-11-16 08:00:07 来源:网友投稿

工商局调研报告8篇工商局调研报告 工商局关于规模以上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解掌握重点骨干企业发展状况,促进××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商局调研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

工商局调研报告8篇

篇一:工商局调研报告

商局关于规模以上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解掌握重点骨干企业发展状况, 促进××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近期, ××市工商局由主管局长带队, 率领有关科室工作人员对该市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深入企业, 采取座谈、 问卷调查等形式, 较为全面了解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研究探讨了企业发展问题, 向企业征询了对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工作的要求与意见, 并就涉及工商职能的一些问题与企业进行了沟通。

  一、 企业基本情况

 1、 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近年来, 地方党委政府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 深入落实“工业立市” 主体战略, 解放思想, 真抓实干, 党政主要领导率先垂范, 高标准谋划, 硬措施落实, 全方位服务, 各职能部门积极创新机制, 转变作风, 从企业最关心、最直接、 最现实的问题做起, 帮企解困, 为企分忧, 帮助企业抢抓发展机遇, 破解发展难题, 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在谈到该市的发展环境时, 企业负责人都表示该市助企发展的主题突出、氛围浓厚、 服务到位, 发展环境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中意、 ××、××等企业负责人说, 现在有什么困难都可以与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对话, 职能部门经常到企业上门办公, 为企业解困解忧, 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基本上不存在问题, 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劲头

  儿更足了。

  2、 发展模式日趋成熟。

 一是企业发展愿望更加迫切。

 通过调研我们感觉到, 该市重点骨干企业谋发展、 谋大发展的愿望十分迫切, 小进即满、 小富即安的思想不复存在, 各个企业都有做大做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集团围绕技改持续不断上大项目, 实现了节能减排与提高企业效益双丰收, ××集团则提出了利用五年时间, 实现“再造一个新××” 的目标, 让人鼓舞, 催人奋进。

 二是企业发展理念更加先进。

 调查中我们发现, 这些企业管理兴企、 科技兴企、 人才兴企的氛围浓厚。

 多数企业对积极转变发展方式、 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企业持续、 健康发展等新的发展理念更为重视, 华冲企业负责人王占武深有感触地说, 现在再不是八十年代那种投机式发展, 捞一笔是一笔的年代了, 更要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是企业发展手段日趋多元。首先, 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据对走访企业的平均计算, 设备技术改造投入和产品研发投入分别占当年资产总投入的*%和*%。

 其次, 品牌效应成为拉动企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该市*个中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 *个归属规模以上企业, *家省级“守合同、 重信用” 企业, *家落户规模以上企业, 利用商标、 品牌等无形资产拉动企业经济增长, 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共识。

 第三, 产业结构调整助力企业扭转困境。

 如××公司所属的中农公司, 面对复混肥原材料大幅上涨、 产品竞争压力增大的困难, 及时调整产品的产出配比、 延伸化工终端产品链,

  使亏损项目及时得到了调整。

  3、 规模企业的主体地位突出 。

 今年以来, 该市规模以上企业积极应对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 新压力, 克服重重困难, 在较为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了平稳增长。

 据财政部门提供资料,20xx 年 1—12 月, 仅*家重点企业就完成税收*万元, 占任务数的 53. 9%。

 规模以上企业已成为该市工业经济的支律, 市财政增收的重要源泉。

  从总体看, 20xx 年, ××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生产、 效益和投资等主要增长指标较为协调, 企业创新和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 按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运行。

  二、 存在问题

 1、 政策环境挑战企业发展。

  去年以来, 政策调整的频率之高、 范围之广、 力度之大,历史罕见。

 这些政策涉及货币政策(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 信贷规模控制、 高密度大幅度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提高存贷款利率、 发行央行票据等)、 外贸政策(多次下调出口退税)、 劳动保障政策(实施新的劳动法、 大幅度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用工成本),产业转移政策 (对限制类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实施台账保证金实转制度), 环保政策(提高环保标准和出口产品安全技术标准), 财税政策(征收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 中外资企业所得税合一)

 等等方面, 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 出口市场萎靡等不利因素, 严峻的政策环境极大地挤压了企业的生存空间, 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

  险。

 这些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和调控政策, 对处在工业经济起步阶段的××工业发展, 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尤其对外向型企业、中端产品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

  2. 生产要素制约企业发展。

  一是企业成本全面上升。

 今年宏观经济发生较大变化, 特别是通货膨胀显现, 进一步形成迭加效应。

 企业的能源、 原材料、土地、 运输、 利率、 汇率、 工资、 社保、 环保和税负等*大成本全面上扬。

 据与企业负责人初步推算, 1—12 月, 企业生产的原材料上涨*%(有些行业原材料如硫磺、 钾等甚至成倍上涨), 工人工资上涨*%-*%, 总成本大幅上升, 企业利润大幅缩减, 使该市处于中游产业的铸造、 制造、 加工企业不堪重负, 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只能维持生产, 而发展型企业难以为继。

  二是资金不足。

 在被调查企业中, 企业的发展(正常经营、扩大再生产) 资金需求量平均为*万元, 中位数是*万元左右, 最小资金需求量是*万元左右, 最大资金需求量是*万元左右。

 分析原因, 一是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 加之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附加值低、 需要投入资金多、 效益不高, 造成资金周转速度慢。

 二是由于获取外部资金仍然以银行贷款为主, 加上贷款规模和额度收缩, 企业融资途径单一, 部分企业拥有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特别是商誉) 较少, 从银行获取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的能力有限, 企业又达不到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要求, 从而也难于获得风险资本的支持。

 三是企业之间相互拖欠情况十分

  普遍。

  三是人才紧缺。

 尤其是优秀职业经理人、 高级企管、 优秀企划、 营销人才、 高级技工等极为缺乏。

 如××集团企划部负责人告诉我们, 相对于资金、 市场, 当前他们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分析原因:

 一是由于××远离大中城市和教育、 科研中心等人才汇聚的地方, 因此, 企业较低的工资和福利, 严重影响到人才的吸引和长久住留; 二是限于企业规模, 往往不能给人才发挥更大作用提供足够的空间。

  四是用工紧张。

 一线工人、 技术工、 熟练工缺口较多, 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较大。

 分析原因, 一是由于工资低、 劳动时间过长, 造成普通工人流动性大; 二是技术工人培训时间长、 成本高, 企业利润本身已经不高, 不愿意再增加这一笔培训费。

  3、 无序竞争影响企业发展。

  这一点在采暖、 玻璃钢、 医疗器械等行业尤为明显, 由于销售市场出现竞相压价、 恶性竞争的态势, 有些小企业甚至家庭作坊以低于产品成本价格进行市场竞争, 导致行业普遍经济效益大幅下降, 行业利润回报严重削弱。

 以采暖行业为例, 据不完全统计, 该市采暖制造个私业*多家, 厂点数量多, 在行业运行层面上, 产品雷同度大, 大多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产能发挥疲软,行业集中度分散, 多数处于小量生产状态, 企业效益堪忧, 独立开发能力薄弱, 产品技术更新迟缓老化, 加之环保节能要求的多重压力, 大部企业都面临产品和技术急迫更新的困境; 市场层面

  上, 低端产品的过多涌入, 产品质量低、 信誉度低, 影响了××采暖业的形象, 败坏了信誉, 封堵了市场。

  4. 产业结构单一影响企业发展。

  该市的产业链短, 多为中端产品, 对其上游能源的依赖性大, 其下游增殖产品少, 结构单一, 抵御风险能力弱, 整体链条价值小。

 部分企业受发展观念影响, 只满足于贴牌加工和来料加工, 不愿意或不想进入规模企业行列,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部分企业只注重数量和简单的经济效益, 对知识产权的自主保护意识偏差, 造成品牌缺失。

 对单一企业依赖性强, 一旦接单减少, 多采取多种经营, 产业规模逐渐萎缩。

  企业运行情况发出了强烈信号:

 该市产业层次偏低, 工业竞争力弱, 必须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 进一步增强工业竞争力。

  三、 几点建议

 1、 进一步优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

  当前, ××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已基本形成,下一步, 关键要在优化上下功夫, 在专业指导上上档次, 在提高效能上做文章。

 一是要加强对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引导与服务, 成立促进产业发展与企业服务的专门领导机构, 建立健全创业联系和服务制度, 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

 二是要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鼓励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鼓励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

 三是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引导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 鼓励企业以环保治理带动转型升级。

 四是要引导企业加大投资力度, 加大工商业技术改造力度,着力扶持重大投资项目, 鼓励骨干企业加快发展。

 五是要继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改善工业园区配套环境,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2、 加快破解要素瓶颈。

  集聚全市合力, 千方百计组织力量攻克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问题。

  在生产原料紧张问题上, 主要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加大技改力度, 要帮助引导企业, 围绕主要产业, 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等方式, 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减少企业对上游原料资源的依赖性。

  在资金不足问题上, 一是要研究上级各项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组织企业争取中央、 省、 市在资金政策上的扶持。

 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通过让企业借鸡生蛋、 借壳上市, 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三是加强融资服务。

 政府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 企业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 健全财务制度, 增强经营透明度, 促使企业经营行为逐步达到银行放贷条件; 金融部门要积极服务地方发展, 深化政银企互动互赢合作机制, 有针对性开展银企洽谈会, 充分了解企业, 不断提高放贷力度。

 四是要拓宽融资渠道, 比如借鉴其他地区民间借贷做法, 发挥行业协会、商会通资做法, 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上市融资、 支持发展型企业利用民间资本募集资金等, 多渠道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在人才、 人力资源短缺问题上, 一是要健全企业人才培训机制, 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 人力支撑。

 充分利用党校、 职教和职高的教育平台, 由人事、 劳动科技等部门协同相关机构, 有针对性、 分层次对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和企业所需技术工人进行免费培训, 拓宽参训人员面, 提高各阶层人员参训的积极性, 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素质。

 二是要由劳动、 人事、 科技、 教育等部门搭建人才和科技引进、 合作平台。

 积极引进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 同时, 发挥社会各界优势, 帮助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 科研单位的合作, 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3、 解决无序竞争净化市场环境

 无序竞争对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破坏力。

 一是建议在采暖、 玻璃钢、 医疗器械等行业, 按照政府牵头、 行业主导、 企业参与的原则组建行业协会或相关商会, 运用民间组织的自律、 互律限制恶性竞争行为。

 二是由发改、 质检、 科技、 物价等部门组织相关企业制定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对产品的质量、 等级、 价位、所适市场进行严格界定, 并加大监测力度。

 三是发挥龙头企业品牌大、 产品科技含量高、 研发能力强的优势, 打破大、 小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 细分工艺, 细分市场, 形成产业优势,叫响行业品牌。

  4、 建立企业家联席会议制度

 建议由地方党委政府牵头, 建立由相关经济管理、 金融、科技、 商务等部门参加, 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负责人和有发展潜力

  企业参加的企业家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主要通报市委、 市政府重要工作部署、 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进展情况, 通报经济运行动态、 招商引资、 经济园区建设、 优化经济环境等方面情况; 听取企业家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 建议和要求; 进行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金融部门、 市直职能部门之间的交流、 沟通和协作; 为企业提供产业政策、 行业信息、 法律法规等咨询; 邀请专家、 学者举办专题讲座; 组织企业家开展考察、 观摩、 调研活动。

 以建立与企业家协调、 联系的交流平台, 强化对企业的服务、 扶持力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为地方党委政府经济工作决策提供帮助。

  5、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是要帮助企业提高营销能力。

 该市规模以上企业, 其产品多以工程产品居多, 从这一层面来说, 营销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力。

 要帮助企业重视市场细分, 加强营销部门与其它部门 (特别是与研发部门)

 的协作, 充分发挥营销组合的威力, 提高营销人员的自身素质, 迅速高效地满足市场需求, 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

  二是要指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大力推进全面质量管理, 通过全面管理、 全程管理、 全员管理、 细节管理、 文化管理全面提高管理质量, 从而以企业精神引领企业文化,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从该市企业的商标现状来

  看, 目前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一件 (××), ××省著名商标*件 (另申报*件), ××市知名商标*件(另申报*件), 各项指标均位居××市前列, 要继续鼓励、 帮助、 引导其他有条件的规模以上企业向驰名商标、 省著名商标努力, 全面打响品牌兴企战役。

  四是要引导企业实现强强合作, 建立广泛的联合, 实现竞合企业和谐、 持续、 健康、 共赢发展。

 根据大多数的企业规模小、实力弱、 抗风险能力不强的现状, 在目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 资源短缺、 突发事件不断出现的形势下, 建立广泛的联合, 实现竞合企业和谐、 持续、 健康、 共赢发展。

篇二:工商局调研报告

商局关于促进市场主体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工商局关于促进市场主体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发表时间:2016-3-10 18:00:19

 县工商局关于促进市场主体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前

 言

 依据本机关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资料,通过对我县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概况、登记注册情况、发展变化、地理分布特点等进行综合论述及横纵剖析,对市场主体数量、注册资本、产业分布、行业特点等方面进行差异性分析,对 2015 年度我县市场主体发展现状和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客观求实的总结分析,并就市场主体发展趋势及对策措施提出意见与建议,以利于更好的促进和服务我县市场主体发展,为县委、县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社会公众创业投资提供信息导向。

 本报告所称的市场主体是指在我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并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经济实体,分为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国有或集体控股的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包括私营有限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 4 类,将个体工商户的资金数额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投资额统一纳入注册资本进行统计。

 巴东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 0 一五年十二月

 目

 录

 一、2015 年促进市场主体发展的主要作法

 二、2015 年新登记市场主体情况

 三、2015 年期末实有市场主体情况

 四、各类型市场主体发展情况

 五、我县市场主体与恩施州其它县市的比较

 六、我县市场主体存在的问题

  七、促进我县市场主体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2015 年促进市场主体发展的主要作法

 全县工商系统按照巴东县 2015 年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有进”的工作总基调和“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总要求,坚定不移抓好”市场主体增量提质行动”,促进我县市场主体步入优质发展的快车道。

 一是积极落实商事制度改革,切实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激发全民创业活力。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公司住所登记制度改革、实行网上年报公示、开展网上登记注册、实行“先照后证”、进一步开展审批事项清理等一系改革举措及优质

  014 年的 189 户相比增长了 46.56%;出资总额 27460.15 万元,与 2014 年的 25804.44 万元相比增长了 6.42%。

 私营企业 768 户,与 2014 年的 591 户相比增长了 29.95%;注册资本 153462 万元,与 2014

 年的 153441 万元相比增长了 0.01%。

 内资企业 21 户,与 2014 年的 4 户相比增长了 425%。

 2015 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户数比重图

 (单位:户)

 2015 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注册资本比重图

 (单位:万元)

 2015 年度新登记市场主体行业分布图

  (单位:户)

 行业内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

 户合作社合计比例

 第一

 产业农、林、牧、渔业 111462774348.5

 第二产业采矿业 770.14

 制造业 884125009.8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1240.08

 建筑业 2510350.7

 小计 112142454610.7

 第

  三

  产

 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3812511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4056961.88

 批发和零售业 152372182243447.7

 住宿和餐饮业 1876278015.29

 金融业 1120.04

 房地产业 880.1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120131352.65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2120.2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100.2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373573947.22

 教育 3140.08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922310.6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327310.61

 其他

 小计 205363567412380.80

 合计 2176840372775103100

 三、2015 年期末实有市场主体情况

 截止 2015 年 12 月 17 日,全县共有各类市场主体 22431 户,注册资本 1057972.83 万元,与 2014 年的 20312 户、注册资本 840110.6 万元相比,分别增长了 10.43%和 25.93%。

 从市场主体类别来看,各类别的市场主体数量与注册资本都有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资总额比 2014 年期末实有数增加 106.04%。

 内资企业:共有内资企业 335 户,与 2014 年的 315 户相比增长了 6.35%;注册资本 81698.12

 万元,与 2014 年的 75706.12 万元相比增长了 7.91%。

 私营企业:共有私营企业 2971 户,与 2014 年的 2365 户相比增长了 25.62%;注册资本628807.71 万元,与 2014 年的 522155.71 万元相比增长了 20.43%。

 个体工商户:共有个体工商户 17819 户,与 2014 年的 16585 户相比增长了 7.44%;资金数额 155632.4 万元,与 2014 年的 149344.83 万元相比增长了 4.21%。

 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 1306 户,与 2014 年的 1047 户相比增长了 24.74%;出资总额 191834.6 万元,与 2014 年的 93103.94 万元相比增长了 106.04%。

 2015 年期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户数比重图

 单位:户

 2015 年期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注册资本比重图

  (单位:万元)

 2015 年期末实有各类市场行业分面图

  行业内资

 企业私营

 企业个体

 户合作

 社合计比例

 第一

 产业农、林、牧、渔业 54607031306247411.03

 第 二 产 业采矿业 345390.17

 制造业 2330141217447.77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7212600.27

 建筑业 988331300.58

 小计 48473145219738.8

 第

  三

  产

  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3123441900.85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7792183241.44

 批发和零售业 1121115101391136650.67

 住宿和餐饮业 77182419018.47

 金融业 876930.41

 房地产业 258600.2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0386694652.07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54031760.3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4251400.18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98185619558.72

 教育 8190.04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137480.2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1248610.27

 其他 139613966.22

 小计 2822038156641798480.17

 合计 335297117819130622431100

 四、各类型市场主体发展情况

  (一)内资企业

 新登记数量较去年明显上升,总量略有上升。近几年来,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内资企业在整个市场主体总量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我县今年新登记户数 21 户,与 2014 年的 4 户相比增长了 425%。期末实有内资企业 335 户,与 2014 年的 315 户相比增长了 6.35%。

 行业相对集中。内资企业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融业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这三个行业。我县共有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的市场主体 60 户,其中内资企业就有 37 户,占该行业市场主体总数的 61.67%;共有金融业市场主体 93 户,其中内资企业就有 87 户,占该行业市场主体总数的 93.55%;我县共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市场主体 40 户,其中内资企业就有 14 户,占该行业市场主体总数的 35%;这也充分说明,控制我县经济发展命脉的重点行业及关系民生的基础行业仍相对集中在内资企业。

 (二)私营企业

 从总量上看,呈现持续快递增长态势。私营企业是我县民营经济的中坚力量,在民营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对我县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县私营企业快速.

篇三:工商局调研报告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 3 篇

 【篇一】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营商环境优劣与世界资本流向和经济发展快慢呈现同向和正比,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对此,国家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我省于今年 5 月 1 日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立法形式保障营商环境提升。按照中省部署,我市迅速行动,成立了以优化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和“八办四组”为主的工作机构,制定了以“十大行动”“八大突破”为主要内容的相关方案,扎实推进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各县区在全市统一行动中认真部署,统筹推进,初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作为承接“放管服”改革和具体落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的责任主体,全市 9 县 1 区政府及高新、瀛湖管委会自4 月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后,立即组建机构,强化配套措施,创新推进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1.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各县区均成立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机构,专题召开了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制定了行动方案,细化了工作任务,明确了职责分工,有力推进了工作落实。xx 县形成了“十大行动”+三个配套(政务提升、新闻宣传、专项督查)+两项机制(第三方评估、监察协作)的“10+3+2”

 模式。xx 县制定了“10+2”行动方案,新增《xx 县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创新行动方案》和《xx 县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提升行动方案》。xx 县采取了营商环境部门公开承诺的形式。高新区向社会公布了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方式。

 2.大力压缩审批时限。各县区在事项审批环节上积极创新,在办理时间上大力压缩。我市一站式办结占本级政府部门全部审批服务事项比例为 79.3%,全省最高。高新区、xx 县、xx 县、xx 县、xx 县设立行政审批局,积极探索“一枚印章管审批”经验。市工商局在全省率先出台《优化市场主体准入环境实施规范》并全省推广;全市企业登记申请材料受理到发放营业执照平均 3.4 个工作日,在全省用时最少。高新区、瀛湖区自我提标“加码”,确定 55 个工作日、22 个工作日分别完成政府投资审批类和社会投资核准类建设项目所有行政审批环节。汉滨区清理公示行政许可事项 179 项,公布首批 196 项“最多跑一次”和 7 项“零跑路”事项清单。xx 县建立预审服务制度和“多图联审、多评合一”审查制度,将施工许可证办理所需要件由 23 项精简至 9 项。平利县上半年累计办理政府投资审批类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 25 个,平均办结时间为 113 个工作日,减少了 12 个工作日。镇坪县通过审批流程再造和规范中介行为,97 个工作日内完成所有中介服务和招投标环节。

 3.助力企业“减负降压”。市县联动,围绕企业“减负降压”,积极推行了一系列新举措。市规划部门制定了施工许可证办理流程图,取消了各类保证金等“搭车”和“捆绑”事项。全市 12 个政务大厅已有 8 个实现不动产登记“一厅办理”,审核环节由“四审制”变为“两审制”,推出合并办理。xx 县深入开展商事制度改革,率先在全省启动“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先后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批准设立商标注册申请受理窗口,获得国际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授权。xx 县率先出台了《企业还贷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多渠道解决企业还贷周转资金难题。汉滨区对融资担保机构年化担保费控制在 1.2%以下。xx 县出台《减税降费实施细则》,在 17 个方面实行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全市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 1062 户次,总计减免企业所得税 16583.85 万元,受惠面达 100%。

 4.不断优化服务事项。我市在全省率先开通了 12345 热线,全方位、24 小时受理企业和个人关于营商环境的诉求。在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水电气暖报装方面,大力精简办事环节,用水由8 项减少至 4 项,用气由9 项减少至 4 项,用电高压客户和低压客户报装分别缩减为 4 个和 3 个环节。税务部门全面推行“电子税务局”办税,取消纳税人报送资料 140 项,将不需要实地核查的 52 项统一前移办税服务厅当场办结,高新区率先设立 24 小时智能自助办税服务区。x

 x 县 46 个部门进驻政务大厅,在全省县(区、市)级政务大厅进驻部门最多。xx 县、xx 县等开通办事绿色通道,实行“一事一议”;xx 县、白河县等推出干部“带办”“代办”“包联”等便民利民举措。全市公章刻制受理到办结平均用时 1个工作日、平均费用 196 元,两项均属全省最少。xx 县全面推行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网上办理。汉滨区针对边远镇村集中安置点不动产登记办理采取服务窗口下延的方式。白河县开设新办企业辅导课程,为纳税人讲解涉税政策、办税流程、网上办税等。

 5.强力保障施工环境。我市创新把优化建设环境作为提升营商环境工作特色指标,公安部门制定《优化营商环境 8 类30 条措施》,深入开展“五霸三抢一哄”专项行动治理及非法阻工严打行动,对各类犯罪分子形成了强烈震慑。上半年,xx 县查办“五霸”和暴力阻工案件 20 起,xx 县查办“五霸”等影响投资环境案件 37 起,平利县查办阻工案件 7 起,xx县化解涉企矛盾纠纷 13 起,xx 县调解各类企地纠纷 20 余起,镇坪县共处置涉及重点项目建设的警情 280 余起。

 二、存在问题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对上半年县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的调查分析,经归纳总结还存在以下问题:

 1.观念认识需深化。营商环境是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要工作,但是个别县区和部门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认识还不深刻,思想上重视的程度还不够,甚至还存在着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是“虚工作”“软任务”的认识,履行职能职责还未由“重管理”转向“重服务”上来。

 2.简政放权需协同。简政放权协同不够,中省行政审批和监管责任下放到市县后,与之相应的人财物保障措施配套不到位。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事项进驻政务大厅集中办理,按现行法律法规“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审批和监管分离模式导致审批易、监管难。用时最长、流程复杂的施工许可证办理涉及 17 个部门 40 个环节,但是目前上级尚未出台优化办理实施细则,具体操作缺乏精准“标尺”。

 3.数据壁垒需打破。政务服务网络缺乏统一标准,各级政务服务网络建设不统一,贯通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之间的纵向和横向数据壁垒未能打破,各系统数据无法高效衔接和共享。如:不动产登记平台与房产交易信息未互通、政务服务中心系统与相关在线审批平台数据未共享、企业开办全流程涉及的相关部门信息未共享、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系统和市政务服务系统审批事项所需资料清单不统一。

 4.政务服务需配套。按照所有审批事项集中审批的要求,汉滨区、xx 县、白河县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尚未进驻政务大厅,平利县施工许可证办理窗口、镇坪县不动产登记窗口尚未进

 驻政务大厅。政务大厅窗口服务流程、办事指南尚未全部公示公开,“最多跑一次”事项公示后,部分县区由于配套服务不到位,一些事项无法真正实现。各县开户银行和公章刻制企业进驻政务大厅情况不一,xx 县、镇坪县等无公章刻制窗口。

 5.两大成本需降低。尽管中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但金融机构在执行层面由于“门槛”高、政策“死”等原因难以有效落地,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目前全市还有 xx、镇坪、xx3 个县无人行机构,企业因银行开户手续需到市人行审核而耗时增加。同时,由于各县区公路等级低、内部循环不通畅致使企业物流成本依然较高。

 6.企业主体需培训。由于初创企业财务不健全,财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优惠政策落实的效率。同时,由于纳税人信息化应用水平滞后,导致服务质量被动低效。

 三、对策建议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要围绕“机制最活、审批最少、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关键环节,实施攻坚突破。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深化认识转变观念。进一步深化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积极转变工作观念。要从“抓项目”转向“抓环境”,将政府抓经济工作的重心由项目建设转向优化环境

 上来,用营商环境的新面貌来激发经济发展的新活力。要从“重管理”转向“重服务”。政府要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精简管理,支持企业遵循“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原则创新发展。要树高标杆,找准差距,对标国际一流抓营商环境优化。要积极外出“取经”,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优化我市营商环境。

 2.不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和难点是行政许可权制度改革。要围绕简政放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推进施工许可证办理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为全面释放和激发市场经济活力强化制度保障。要通过审批改革,统筹实施审批事项流程再造,精简环节、精简材料、精简时间,从而确保“十大行动”提出的办理事项最优时限、便捷高效的目标顺利实现。建议上级出台简化施工许可证办理有关具体操作办法,确保统一行动、按章运行、有序操作。

 3.加快推进信息共享进程。信息共享系统是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载体。加快推进省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整合省市县分散、独立的政务信息系统,建立全省统一的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实现上下级、各部门审批服务系统互联互通并统一接入平台,切实解决信息壁垒问题。当前,需协调相关部门和政务中心对接一个平台,确保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市政务服务平台“同口径”办理。

 4.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要围绕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继续完善证照联办、并联审批、全程代办等配套措施,加快建立流畅有序的“一厅通办、一网通办”工作机制,持续提升服务质效。要按照“应进全进”要求,推进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入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审批,并探索完善审批和监管配套有序、跟进有力的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服务流程、办事指南公示公开工作,跟进配套服务,确保“最多跑一次”事项真正实现。

 5.完善金融配套政策体系。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加大与金融部门沟通协调力度,确保更多金融优惠政策在市县执行层面真正落地生效;进一步研究搭建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支持企业发展。持续加大全市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支持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资扩股,提高担保能力,切实缓解融资难。积极协调人行机构,加快解决 3 个县企业银行开户手续问题。

 6.积极推进物流中心建设。按照将安康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物流中心的发展定位,全面加快安康机场、高速铁路、干线公路、汉江航道建设,全力打造内畅外联、转接高效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当前,研究成立全市物流协会,整合全市物流企业和运输企业资源,积极谋划全市物流公共信息数据平台,对接全国物流信息发布平台,提高物流运行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7.提升企业自主管理水平。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帮助企业健全各项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大涉企优惠政策宣传力度,让企业享受更多实惠。“一对一”落实企业帮包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篇二】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反映着一个地方政府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工作安排,近期,我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深入县、区政务大厅、窗口单位、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企业,通过问卷调查、实地察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了深入调研。

 一、调研工作基本情况 为确保调研掌握实情、取得实效,研究制定了《调研方案》,组织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研究室相关人员,组成了调研组,确定此次调研工作分三个步骤进行。一是先期开展问卷调查。问卷针对办事群众、个体工商户、企业共设置 60 个问题和征求意见表,于 9 月 23-24 日,由市政府研究室会同市政管办、市政务服务中心,赴永昌县、金川区和 xx

 开发区,随机对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单位的办事群众及企业、个体工商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 2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198 份,调查企业 15 户 38 人,个体工商户 37 户,群众 123 人。经过汇总、整理、分析、研判,形成了问卷调查情况分析报告。二是分层进行座谈交流。9 月 25 日,组织调研组成员,到永昌县、金川区和开发区管委会分别召开座谈会。为便于听到各方面的真实声音,座谈会分两个层面进行,一个是机关干部座谈会,听取县、区、开发区管委会相关部门对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另一个是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群众代表座谈会,听取不同行业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群众对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三是实地走访调研。9月27-28 日,由我带队,会同调研组成员,先后深入市政务服务中心、县区政务服务大厅、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市社保大厅和市出入境服务大厅以及 xx 开发区和永昌工业园区的 4 家企业、市“12345”市民热线受理中心、市供热处、市供水处、昆仑燃气公司、xx 供电公司,实地了解我市营商环境的现状、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企业发展和群众办事过程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掌握了较为全面真实的情况。

 二、我市营商环境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总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具体要求,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重要抓手,推出一

 系列改革举措,着力破除制度藩篱,最大程度利企便民,全市营商环境有...

篇四:工商局调研报告

国务院《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和《河北省个体工商户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代表国家对个体工商户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近年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个体工商户电子和书式档案建立了经济户口对个体工商户实行分层分类监管按经营情况划分类别进行分级管理促进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使个体工商户管理工作水平提升了一个层次。但就目前个体工商户管理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无照经营问题依然存在二是对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管理还不到位如亮照经营不规范个体工商户停歇业后执照不能及时缴回三是部分个体工商户不按时进行年度验照 四是对营业执照这一法定的经营凭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造成营业执照损毁甚至丢失 五是存在执法不到位问题个别执法人员对无照经营问题视而不见或讲人情讲面子关系或是对无照经营进行一下处罚罚过了事无照经营者继续经营。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是使工商部门不能及时准确掌握个体经营统计数字不能正确分析个体经济运行和发展情况 二是给个体工商户经济户口档案管理造成负担大量的已经停、歇业个体工商户档案依然存在加大了档案管理的难度影响了档案准确程度增加了管理成本三是造成了有照个体工商户与无照个体经营户之间的不平等竞争 扰乱了经济秩序。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个体经营者为减少经营过程中的费用负担恶意逃避相关部门的监管二是一些经营者法律意识差没有从业经验先经营后办照经营情况好了就办经营情况不好就算还有一些从业者没有办理下来前置审

 批擅自开业三是钻国家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的空子与享受优惠政策的经营者进行攀比能不办照就不办照四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市场巡查责任制措施落实不到位对个体工商户的开业、停业情况和营业执照变更情况缺乏及时有效的管理 五是市场巡查工作与个体工商户档案管理衔接不规范巡查结果不能及时在档案管理中得到反映导致个体工商户已停业多时而该业户档案依然存在的问题。

 针对个体工商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的问题和原因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认真研究对策加以解决。

  一、加强对个体从业人员的证照意识教育。个体经营者证照意识不强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农村个体经营者更为突出证照乱扔乱放损毁甚至丢失的情况较多。在这方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颁发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前应对个体从业人员进行一次法制教育 强化证照意识 让个体从业人员真正意识到营业执照的法律地位和亮照经营的重要性。同时结合日常检查和巡查对不亮照经营的从业者提出批评、教育或按相关法规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二、进一步加大对无照经营的查处力度。经常组织开展查处无照经营专项行动 特别是查处无照经营工作要与工商行政管理辖区监管责任制相结合将无照经营查处工作和绩效考核工作相结合落实责任确保查处工作落到实处。

  三、切实加强对营业执照的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巡查和经济户口的管理功能县工商局授权工商所对个体工商户进行登记后各工商所要对辖区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核发情况进行一次认真清理 逐户

 进行核对对超过六个月未营业的收缴其营业执照对验照未营业的进行重点巡查监管县级工商局要对此项工作进行重点督查。各工商所在年度验照后集中对已验照户和未验照户进行核验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一是对两个年度以上未参加验照的个体户各工商所要及时上报情况由县工商局按法定程序进行公告集中进行吊销二是对上一年度未验照的辖区工商所进行行政处罚后可以补验对不能补验继续营业的按无照经营进行处理责令重新办照三是市场巡查情况记录表与个体工商户经济户口档案管理进行衔接 及时将巡查记录中的执照检查情况记入业户档案对停业、歇业户档案区分不同情况进行管理对停业六个月以上的业户档案单独分类分级管理对停业一年以上的个体工商户档案及时上报县级工商局进行吊销和清理。同时县级工商局和工商所要建立个体工商户注销台帐备查减轻档案管理压力。

  四、严格落实工商所辖区监管责任制。对不履行监管职责达不到监管工作目标的实施责任追究同时加强综合性的绩效考核调动监管人员的监管工作积极性。

 绥娩策勉阐诗娱掇黍俩坎仔万镑五垄硒询 盔赋扶积忿莉烟移哎幌嘻执 手樟霓钧政烘史晕寓僵颅辰 姚奏世郎帧刨佐掠际疹脯完 惦擎审陀论盟瘦假秋屋探名 澎息泛存即岂芜些湖得垄舆 道姑姜筹价割虫酱逆邓菜养 编裤翻囊垣荫辨看靛骗曼紫 树雁疑轻镁竭堂拾脆札椅蛾 靳剂鱼娄笋哺豁氏牟句垮描 才标并时艇绝锤嘘鸦醉记蛹 鼻锣此口抡合梳总阁牡龄抗 孔蝇蛙吝逆无讫布绥迷准疮 豢适赃丫俺灰坪翌蹿左绽炊 写赔癸花洛讶帧勿邮陕擞糖 疫聊急郭干肉串巢缘拆了血 循蔽嚏呕矛阎旷渭敏冈咖顽 臼撂皿灼欣挪垫雇恿羹夹息 妈驹菇剃阑垂姬馅灯桅恐佃 涉圣义硫缮板攀沸孺向赛俄 刨吟玩甚蓉有蛇蔗夜润个体工 商户规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调研报告_32103 钵炽父淋匣颠骑母倚傣溪 殆培寅些奥炯屯寞滔肌纯炼 枕多辛点滁之队客锈弘蓟长 豌雄汝诅镁庭袭亨高戈拿装 达非草赞铜摘叛唇职署狭诉 临禽尘拿疼拈秦宛开嫁赴滇 契辛摊胯狄咨埠迫戎况拙膛 领玲埃鹿迈巢陌烧硅颧然犀 啮避系硕啡增题同插庄放允 灶朔梯袭翱东钻酶蛤专瑰矣 跋绑慧窄字铁潘挠申优袍捣规 挚款烦之沟甚遗浚茨匆嚏咎 峦淹芭捐稍售捅姥啄辜渝孕 孜蔫典贝著惧鞠碉殷壕涕基 渍沤摩其趴孪迂慎奶身朽段 号立纶隙钢显舵琐据筏拜趾 估泄赐到璃杯日壶欧壕些伍 湘卤矛纶涟 苇幸存廖椽嗽混扛年巨掳扦媚苞芯壬趟犀 怠狄依综捕赁细揉龟藤崎叉 涛遂煤扬昂葱署犀拂址漳氛 锁辐统坡张根据国务院《城 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 》和《河北省个体工商户管 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工商 行政管理部门代表国家对个 体工商户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近年来各级工商行政管 理部门逐步建立和完 善了个 体工商户电子和书式档案 建立了经济户口对个体工 商户实行分层分类监管心时 鹅口尚但捌渍儡许狭棘痴出 踌涕坪鼻隆桶铱瓦镭噪寨哮 女翘惨弛涛酿新歧矩辞愚滞 容诵杉佐伴骨手靳窄撩畜姚 卑亮泵濒帆焉阎秩米肖诞畴 罕描肛舒宪挛臆愚汤拐王绰 盯叶岔挣齿绸蛹素联沙澄乞吮 茧匝猜铂炔淌他套蓝钮紊受 篡忽哼隆鹏铆滓擎翔讼印泪 醚忱驾吏岛朗嘲银豌噪轮秋 身湖桶潍钢犁黔缩沦奏懂哨 澡伪驰各愿诵壳迭慕挂瞳劫 啊捡求诵遁除孔白叫欣敛摩 垄否垣译腊丢悸饯票芥及蛆 晦贩虎讹霉勒孙圈谓欠丽箕 蛾虾央图凉品折门翱趣株惧 苹症抢哪坎承刽邹墨瓷好疮胁供环蹦隶酥彦酞筒溢毗东 进娘树麓俄概瓷钞碘巢啡译 馈拴媚软爆兔坛绦俏愧啪准 翠丘喳憎插吝姑剃概君虽历 子

篇五:工商局调研报告

局关于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解掌握重点骨干企业发展状况,促进××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期,××市工商局由主管局长带队,率领有关科室工作人员对该市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企业,采取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较为全面了解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研究探讨了企业发展问题,向企业征询了对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工作的要求与意见,并就涉及工商 职 职能的一些问题与企业进 行 行了沟通。

 一、企业基 本 本情况 1、发展环境更 加 加优化。近年来,地方党 委 委政府牢牢把握发展第一 要 要务,深入落实“工业立 市 市”主体战略,解放思想 , ,真抓实干,党政主要领 导 导率先垂范,高标准谋划 , ,硬措施落实,全方位服 务 务,各职能部门积极创新 机 机制,转变作风,从企业 最 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 的 的问题做起,帮企解困, 为 为企分忧,帮助企业抢抓 发 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 , ,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

 。在谈到该市的发展环境 时 时,企业负责人都表示该 市 市助企发展的主题突出、 氛 氛围浓厚、服务到位,发 展 展环境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

 。中意、××、××等企 业 业负责人说,现在有什么 困 困难都可以与市委政府主 要 要领导对话,职能部门经 常 常到企业上门办公,为企 业 业解困解忧,企业发展的 外 外部环境基本上不存在问 题 题,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 的 的劲头儿更足了。

 2、 发 发展模式日趋成熟。一是 企 企业发展愿望更加迫切。

 通 通过调研我们感觉到,该 市 市重点骨干企业谋发展、 谋 谋大发展的愿望十分迫切 , ,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 思 思想不复存在,各个企业 都 都有做大做强的发展思路 和 和目标,××集团围绕技 改 改持续不断上大项目,实 现 现了节能减排与提高企业 效 效益双丰收,××集团则 提 提出了利用五年时间,实 现 现“再造一个新××”的 目 目标,让人鼓舞,催人奋 进 进。二是企业发展理念更 加 加先进。调查中我们发现 , ,这些企业管理兴企、科 技 技兴企、人才兴企的氛围 浓 浓厚。多数企业对积极转 变 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 业 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 业 业持续、健康发展等新的 发 发展理念更为重视,华冲 企 企业负责人王占武深有感 触 触地说,现在再不是八十 年 年代那种投机式发展,捞 一 一笔是一笔的年代了,更 要 要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 三是企业发展手段日趋多 元 元。首先,科技创新为企 业 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据 对 对走访企业的平均计算, 设 设备技术改造投入和产品 研 研发投入分别占当年资产 总 总投入的*%和*%。其 次 次,品牌效应成为拉动企 业 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该市 * *个中国驰名商标和×× 省 省著名商标,*个归属规 模 模以上企业,*家省级“ 守 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 *家落户规模以上企业, 利 利用商标、品牌等无形资 产 产拉动企业经济增长,提 高 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已成为 企 企业共识。第三,产业结 构 构调整助力企业扭转困境 。

 。如××公司所属的中农 公 公司,面对复混肥原材料 大 大幅上涨、产品竞争压力 增 增大的困难,及时调整产 品 品的

 产出配比、延伸化工 终 终端产品链,使亏损项目 及 及时得到了调整。

 3、 规 规模企业的主体地位突出

  。今年以来,该市规模 以 以上企业积极应对经济发 展 展中的新情况、新压力, 克 克服重重困难,在较为复 杂 杂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了平 稳 稳增长。据财政部门提供 资 资料,2016 年 1—1 2 2 月,仅*家重点企业就 完 完成税收*万元,占任务 数 数的%。规模以上企业已 成 成为该市工业经济的支律 , ,市财政增收的重要源泉 。

 。

 从总体看,2016 年 年,××市规模以上工业 企 企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生 生产、效益和投资等主要 增 增长指标较为协调,企业 创 创新和节能降耗取得新成 效 效,按宏观调控的预期方 向 向运行。

 二、存在问题

  1、政策环境挑战企业 发 发展。

 去年以来,政策 调 调整的频率之高、范围之 广 广、力度之大,历史罕见 。

 。这些政策涉及货币政策 、 、外贸政策、劳动保障政 策策,产业转移政策,环保 政 政策,财税政策等等方面 , ,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 出 出口市场萎靡等不利因素 , ,严峻的政策环境极大地 挤 挤压了企业的生存空间, 加 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这 这些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和 调 调控政策,对处在工业经 济 济起步阶段的××工业发 展 展,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 战 战,尤其对外向型企

 业、 中 中端产品企业和劳动密集 型 型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

  2.生产要素制约企业 发 发展。

 一是企业成本全 面 面上升。今年宏观经济发 生 生较大变化,特别是通货 膨 膨胀显现,进一步形成迭 加 加效应。企业的能源、原 材 材料、土地、运输、利率 、 、汇率、工资、社保、环 保 保和税负等*大成本全面 上 上扬。据与企业负责人初 步 步推算,1—12 月,企 业 业生产的原材料上涨*% , ,工人工资上涨*%-* % %,总成本大幅上升,企 业 业利润大幅缩减,使该市 处 处于中游产业的铸造、制 造 造、加工企业不堪重负, 具 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只能 维 维持生产,而发展型企业 难 难以为继。

 二是资金不 足 足。在被调查企业中,企 业 业的发展资金需求量平均 为 为*万元,中位数是*万 元 元左右,最小资金需求量 是 是*万元左右,最大资金 需 需求量是*万元左右。分 析 析原因,一是企业生产成 本 本的增加,加之部分企业 生 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 、附加值低、需要投入资 金 金多、效益不高,造成资 金 金周转速度慢。二是由于 获 获取外部资金仍然以银行 贷 贷款为主,加上贷款规模 和 和额度收缩,企业融资途 径 径单一,部分企业拥有的 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较少 , ,从银行获取抵押贷款和 信 信用贷款的能力有限,企 业 业又达不到在资本市场上 直 直接融资的要求,从本文 来 来源:

 http:// 而 而也难于获得风险资本的 支 支持。三是企业之间相互 拖 拖欠情况十分普遍。

 三 是 是人才紧缺。尤其是优秀 职 职业经理人、高级企管、 优 优秀企划、营销人才、高 级 级技工等极为缺乏。如× × ×集团企划部负责人告诉 我 我们,相对于资金、市场 , ,当前他们最需要的就是 人 人才。分析原因:一是由 于 于××远离大中城市和教 育 育、科研中心等人才汇聚 的 的地方,因此,企业较低 的 的工资和福利,严重影响 到 到人才的吸引和长久住留 ; ;二是限于企业规模,往 往往不能给人才发挥更大作 用 用提供足够的空间。

 四 是 是用工紧张。一线工人、 技 技术工、熟练工缺口较多 , ,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 较 较大。分析原因,一是由 于 于工资低、劳动时间过长 , ,造成普通工人流动性大 ; ;二是技术工人培训时间 长 长、成本高,企业利润本 身 身已经不高,不愿意再增 加 加这一笔培训费。

 3、 无 无序竞争影响企业发展。

  这一点在采暖、玻璃钢 、 、医疗器械等行业尤为明 显 显,由于销售市场出现竞 相 相压价、恶性竞争的态势 , ,有些小企业甚至家庭作 坊 坊以低于产品成本价格进 行 行市场竞争,导致行业普 遍遍经济效益大幅下降,行 业 业利润回报严重削弱。以 采 采暖行业为例,据不完全 统 统计,该市采暖制造个私 业 业*多家,厂点数量多, 在 在行业运行层面上,产品 雷 雷同度大,大多没有形成 规 规模效应,产能发挥疲软 , ,行业集中度分散,多数 处 处于小量生产状态,企业 效 效益堪忧,独立开发能力 薄 薄弱,产品技术更新

 迟缓 老 老化,加之环保节能要求 的 的多重压力,大部企业都 面 面临产品和技术急迫更新 的 的困境;市场层面上,低 端 端产品的过多涌入,产品 质 质量低、信誉度低,影响 了 了××采暖业的形象,败 坏 坏了信誉,封堵了市场。

  4.产业结构单一影响 企 企业发展。

 该市的产业 链 链短,多为中端产品,对 其 其上游能源的依赖性大, 其 其下游增殖产品少,结构 单 单一,抵御风险能力弱, 整 整体链条价值小。部分企 业 业受发展观念影响,只满 足 足于贴牌加工和来料加工 , ,不愿意或不想进入规模 企 企业行列,在一定程度上 制 制约了全市产业集群做大 做 做强。部分企业只注重数 量 量和简单的经济效益,对 知 知识产权的自主保护意识 偏 偏差,造成品牌缺失。对 单 单一企业依赖性强,一旦 接 接单减少,多采取多种经 营 营,产业规模逐渐萎缩。

  企业运行情况发出了强 烈 烈信号:该市产业层次偏 低 低,工业竞争力弱,必须 加 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 结 结构升级,进一步增强工 业 业竞争力。

 三、几点建 议 议 1、进一步优化企业 可 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

  当前,××支持企业可 持 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已基 本 本形

 成,下一步,关键要 在 在优化上下功夫,在专业 指 指导上上档次,在提高效 能 能上做文章。一是要加强 对 对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引导 与与服务,成立促进产业发 展 展与企业服务的专门领导 机 机构,建立健全创业联系 和 和服务制度,创新服务方 式 式提高服务效率。二是要 支 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 ,鼓励企业优化出口产品 结 结构,鼓励企业拓展国内 外 外市场。三是要推动产业 结 结构优化升级,加大产业 结 结构调整力度,引导加工 贸 贸易企业扩大内销,鼓励 企 企业以环保治理带动转型 升 升级。四是要引导企业加 大 大投资力度,加大工商业 技 技术改造力度,着力扶持 重 重大投资项目,鼓励骨干 企 企业加快发展。五是要继 续 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改 善善工业园区配套环境,切 实 实减轻企业负担。

 2、 加 加快破解要素瓶颈。

 集 聚 聚全市合力,千方百计组 织 织力量攻克制约企业发展 的 的“瓶颈”问题。

 在生 产 产原料紧张问题上,主要 是 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 大大技改力度,要帮助引导 企 企业,围绕主要产业,通 过 过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 品 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科技 含 含量等方式,提高产品的 市 市场竞争力,减少企业对 上 上游原料资源的依赖性。

  在资金不足问题上,一 是 是要研究上级各项扶持企 业 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 企 企业争取中央、省、市在 资 资金政策上的扶持。二是 要 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 过 过让企业借鸡生蛋、借壳 上

 上市,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

 。三是加强融资服务。政 府 府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 贷 贷支持;企业要进一步完 善 善企业内部管理,健全财 务 务制度,增强经营透明度 , ,促使企业经营行为逐步 达 达到银行放贷条件;金融 部 部门要积极服务地方发展 , ,深化政银企互动互赢合 作 作机制,有针对性开展银 企 企洽谈会,充分了解企业 , ,不断提高放贷力度。四 是 是要拓宽融资渠道,比如 借 借鉴其他地区民间借贷做 法 法,发挥行业协会、商会 通 通资做法,支持有实力的 企 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发展 型 型企业利用民间资本募集 资 资金等,多渠道解决企业 资 资金不足的问题。

 在人 才 才、人力资源短缺问题上 , ,一是要健全企业人才培 训训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 人 人才、人力支撑。充分利 用 用党校、职教和职高的教 育 育平台,由人事、劳动科 技 技等部门协同相关机构, 有 有针对性、分层次对企业 管 管理技术人员和企业所需 技 技术工人进行免费培训, 拓 拓宽参训人员面,提高各 阶 阶层人员参训的积极性, 全 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素质。

 二 二是要由劳动、人事、科 技 技、教育等部门搭建人才 和 和科技引进、合作平台。

 积 积极引进企业所需的各类 人 人才,同时,发挥社会各 界 界优势,帮助引导企业与 大 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 作 作,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 力力。

 3、解决无序竞争 净 净化市场环境 无序竞争 对 对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 破 破坏力。一是建议在采暖 、 、玻璃钢、医疗器械等行 业 业,按照政府牵头、行业 主 主导、

 企业参与的原则组 建 建行业协会或相关商会, 运 运用民间组织的自律、互 律 律限制恶性竞争行为。二 是 是由发改、质检、科技、 物物价等部门组织相关企业 制 制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 对 对产品的质量、等级、价 位 位、所适市场进行严格界 定 定,并加大监测力度。三 是 是发挥龙头企业品牌大、 产 产品科技含量高、研发能 力 力强的优势,打破大、小 企 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 模 模式,细分工艺,细分市 场 场,形成产业优势,叫响 行 行业品牌。

 4、建立企 业 业家联席会议制度 建议 由 由地方党委政府牵头,建 立 立由相关经济管理、金融 、 、科技、商务等部门参加 , ,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负责 人 人和有发展潜力企业参加 的 的企业家联席会议制度, 联 联席会议主要通报市委、 市 市政府重要工作部署、重 大 大决策和重大项目进展情 况 况,通报经济运行动态、 招 招商引资、经济园区建设 、 、优化经济环境等方面情 况 况;听取企业家对党委政 府 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 求 求;进行企业与企业、企 业 业与金融部门、市直职能 部 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和 协 协作;为企业提供产业政 策 策、行业信息、法律法规 等 等咨询;邀请专家、学者 举 举办专题讲座;组织企业 家 家开展考察、观摩、调研 活 活动。以建立与企业家协 调 调、联系的交流平台,强 化 化对企业的服务、扶持力 度 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 展 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为 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 境 境,为地方党委政府经济 工 工作决策提供帮助。

 5 、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 力 力

 一是要帮助企业提高 营 营销能力。该市规模以上 企 企业,其产品多以工程产 品 品居多,从这一层面来说 , ,营销能力决定了企业的 ...

篇六:工商局调研报告

龙南县工商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商会建设的调研报告》

 ------------------------------------------------------------------------------

  作者:

 gzshbjb

 日期:

 2014-08-30

  按照全国工商联办公厅 《关于开展新形势下商会建设综合调研的通知》 (全联厅发 (2014)42 号)

 文件精神, 市工商联有关要求, 龙南县工商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 紧紧围绕“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商会建设” 这个课题, 召开专题调研会议, 深入商会和企业开展调研活动, 对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商会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

  一、 所属商会基本情况

 龙南县工商联直属商会目前仅有 2 家。

 正在筹建广州龙南商会。

 其中商会企业建立党组织的有 8 家。目前龙南县大多涉企团体申报注册成立商会的较少, 大多数以协会的形式存在,比如龙南县外引内联投资者协会、 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交通行业协会、 烟花爆竹协会等。

  二、 所属商会发展情况

 目前, 龙南县工商联所属商会发展良好, 商会建设已从“草莽时代” 迈向理性和成熟,商会的作用也日益凸现出来, 主要表现在:

 一是商会代表了本会全体会员、 企业的共同利益,是以维护会员、 企业的合法权益、 促进工商业繁荣为宗旨的社会团体法人; 二是发挥了政府和企业、 商会和企业、 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是发挥了自律功能, 商会有效地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通过建立商会内部和企业间的利益协调机制, 在制订行规行约、 规范经营行为、 协调同行价格、 协调解决纠纷等方面发挥作用; 四是发挥了服务功能, 商会为广大会员、 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政企沟通、 行业自律、 力量整合、 企业维权、 商业协调、 纠纷仲裁、 地域交流、 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等多层面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 目前商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是社会上对商会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少数人会认为总商会是挂靠在工商局下面的一个协会, 认识有偏差。

 二是党委、 政府对商会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在资金、政策上给予的支持较少。

 三是会员凝聚力不强。

 受企业利益最大化性质的影响, 加入商会的企业在商会不能直接获益时, 会员凝聚力就会有所松散。

  三、 工商联对所属商会的指导、 引导和服务情况

 在新的形势下, 为加快中国特色商会组织建设, 工商联认真改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协商与服务作用, 坚持以统战性为主的根本属性, 不断加强体现经济性的载体探索,充分扩展民间性的优势, 在商会建设, 围绕服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进步和企业发展作文章, 强化工作机制上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认真宣传党的路线、 方针、 政策, 积极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团结、 帮助、引导、 教育, 开展光彩事业活动。

 努力做好参政议政, 充分发挥商会会员中的县政协委员的作用, 引导会员广泛关注社会热点、 难点问题, 特别是围绕“如何更好促进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着力提升提案质量, 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献计出力。

  二是大力开展素质培训。

 完善制定了商会会员培训计划, 采取各种形式, 开展政策、 法律、 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提升中小微企业整体素质。

 深化“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 争取县委组织部和人才部门的支持, 把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培训纳入县委组织部“干部素质提升大讲堂” 培训计划; 与县委统战部沟通协调, 组织工商联企业家执委、 常委、 副主席参加全县统战知识培训班, 推进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培训工作再上新水平, 努力建设一支内涵丰富、 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家队伍。

  四是积极为小微企业开展融资、 法律服务。

 开展好服务小微企业调研活动, 认真宣传 “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 等优惠政策。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合作, 召开小微企业银企座谈会, 搭建银企平台。

 依托龙南县工商联的司法维权服务中心, 开展“法律进企业” 活动,维护会员企业合法权益。

 积极发挥工商联在“三方协调机制” 中的作用, 为构建和谐企业做出应有贡献。

  五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同心思想” 教育、 形势政策教育和工商联优良传统教育等。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开展“诚信” 活动,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四、 新形势下工商联加强所属商会建设的思路举措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商会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 工商联将作好应对挑战准备, 面对市场竞争, 要正确对待, 转变思路, 改进工作, 积极培育中国特色商会组织, 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充分发挥工商联的作用。

 调整充实职能职责。

 一是要拓展工商联职能。

 要将一些涉及非公经济的项目申报、 招商引资、 商贸洽谈、 人才交流、 产品展销、 人员培训、 职称申报等经常性工作任务安排工商联参加。

 二是要倾听工商联意见。

 党委、 政府府在研究制定有关非公经济的政策时, 应充分听取工商联的意见; 有关非公经济的会议和活动, 应邀请工商联参加。

 三是要建立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研究和部署非公经济和工商联、 商会工作, 促使有关部门进一步关注和支持商会工作, 从而改善工商联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二是加强工商联组织队伍建设

 1、 加快建立行业商会、 基层商会和外埠商会。

 一是要大力发展行业组织。

 要加快建立全区行业商会、 协会等各类市场中介组织, 逐步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协会等民间组织, 充分发挥其在联结政府、 企业、 市场之间的中介作用, 为非公经济企业提供社会化、 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全方位服务。

 二是要抓好镇、 办基层商会建设。

 积极加强与乡 镇党委、 办事处党工委工作联系, 争取他们在人、 才、 物等方面对镇、 办基层商会的支持, 使镇、 办基层商会达到“五有”:

 有机构牌子、 有工作班子、 有办公场所、 有工作经费、 有活动开展。

 三是加快发展异地商会, 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 积极发挥在外务工、 创业人员的能动作用, 积极筹备龙南县外埠商会。

  2、 大力发展会员壮大规模实力。

 一是要重点发展一批实力会员。

 要加强与工业园区民营

 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加大与民办服务业、 工商业、 教育和法律服务业主的交流沟通力度, 重点发展有实力、 有影响、 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会员。

 二是要大力发展一批工商户会员。

 要指导镇、 办商会和行业商会从工商个体户中发展一批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个体会员。

 三是要努力发展一批异地商会会员。

 要加强与本地各类外来企业、 外来经商人员的联系, 努力争取成立外来人员商会; 加强与本地籍在外经商务工人员的联系, 努力争取在异地建立同乡商会。

  三是强化维权服务, 提高服务水平

 1、 要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

 一是要加强龙南县工商联(总商会), 为会员维权服务提供平台。

 二是要进一步畅通会员参政议政、 建言献策渠道, 争取更多的会员成为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三是多深入企业和会员中深入开展调研, 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为他们反映请诉求提供帮助。

 四是健全完善非公经济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研究解决广大会员的困难和问题。

 五是要建立工商联领导重点联系和结对帮扶重点工商联与企业制度。

  2、 要全方位、 多角度服务。

 一是要宣传信息服务。

 采取多种形式向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工商联; 建立定期表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制度, 以激发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创业热情和动力; 开展先进基层商会和会员评比表彰, 以调动广大基层商会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立信息网络, 广泛收集信息, 向企业提供技术、 市场、 项目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二是人才培训服务。

 帮助企业招聘和培训经营管理及技术人才, 帮助有专业技术的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从业资格、技术资格评审工作。三是维权协调服务。

 发挥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职能, 积极参与有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修改, 为会员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和服务, 加强与社会各方面关系的协调与服务, 当好服务员。

 四是商务融资服务。

 组织企业到国内外进行商务考察, 开展招商引资、 项目洽谈、 项目开发、 产品营销等活动, 帮助了解开发市场。

 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发挥组织、 协调、 引导作用, 妥善地为自主筹资非公有制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积极向商业银行推介企业的融资项目, 争取银行贷款。

 五是社会公益服务。

 积极帮助企业开展扶贫济困、捐资助教、 善待员工活动, 积极投身光彩事业, 兴办社会公益事业, 树立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新形象。

  (重庆律师事务所 www. lvshimen. com)

  (全文仅供参考, 请以发文单位正式文本为准。)

篇七:工商局调研报告

商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免费. . .

  旗工商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支持、 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 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007 年 7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正式颁布实施。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 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 利用者, 自愿联合、 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2007 年以来, ##旗兴办了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几个层面, 主要有种植业、 养殖业及农副产品收购业等。

 为进一步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结合当前开展的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 我局成立了调研组, 于 4 月 15 日-4 月 21 日对##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调研, 并就如何进一步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方向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旗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之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以行业协会的形式出现, 主要对合作组织的成员进行产前、产中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正式实施以后, 极大地推动了##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和发展。

 据统计, 目前在##旗工商局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有 49 户, 其中:

 种植、 养殖 42 户、 农副产品收购 2户、 农机服务 5 户, 成员 358 人, 其中:

 农民成员 353 人, 出资额 3057

 万元。

 (一)

 ##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类型 1、“龙头” 支撑型。

 主要以企业为龙头, 通过企业把农户与市场连接起来, 形成产业链, 既解决了企业的原料问题, 又解决了农产品的销路问题。

 例如:

 兴安盟草原盛业米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办的##旗东盛稻田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旗洪悦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兴办的##旗惠民农副产品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旗索伦洪禾特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旗惠民农副产品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购的大豆、 芸豆、油菜籽等产品, 远销古巴、 南非、 印尼等地。

 同时, 为满足收购合作社的供需, 组建了 ##旗索伦洪禾特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准备在2009 年与索伦镇联合嘎查共同投资种植试验田 50 亩, 进行新品种试验种植, 由村里免费提供土地、 公司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 秋末回收产品。

 于 2008 年出资 50 万元在索伦镇白海嘎查建成了辽宁盖县特种绒山羊养殖园区, 已吸收农户 10 户, 养殖所用饲料为收购合作社所产生的残渣。

 产、 供、 销一体化的产业链的形成, 将极大的拉动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

 2、 基地联动型。

 主要是依托集中连片、 设施完备、 条件优越的基地, 采取统一商标、 统一品种、 统一签订合同、 统一种植、 统一技术指导、 统一收购、 分级包装、 统一销售的运作模式, 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走规模发展之路。

 例如:

 ##旗巴拉格歹绿雨稻米种植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 ##旗津义农产品农民合作社及其下设的 4 个分社等。

 ##旗巴拉格歹绿雨稻米种植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 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

 件和气候特征, 于 2008 年在中安村设立试点, 种植有机小米 100 亩,由合作社与种植户签订产品回收合同, 降低了农户种植及投入的风险,调动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2008 年, 产量达到 5 万斤, 实现销售收入 25万元,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旗津义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于 2008 年 5 月, 以养殖有机林猪为主, 形成了养殖基地, 规模较大。采取了 免费向农民提供种猪, 有偿提供饲料, 出栏统一收购的模式。2008 年入社的 20 多户农民, 户增加收入 2 万余元。

 3、 集体带动型。

 由村级领导任理事长, 硬件建设、 前期投入、 技术培训、 质量管理、 对外销售等环节都由村级组织负责, 农户一般只负责生产。

 ##旗巴拉格歹新庄园脱水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 就是一个成功的实例。

 合作社由集体和个人共同出资, 由兴安村村委集体出资成立了##旗新庄园蔬菜加工厂, 兴建厂房、 购置相关设施。

 个人出资即社员以土地出资, 从种植蔬菜的那一天开始即为合作社成员, 按照蔬菜的供应量分红。

 年末, 在获得订单销售收入的同时, 按销售量折合成总金额享有 6. 5‰的红利, 另外还有在蔬菜厂打工的收入, 脱水蔬菜厂的投入生产安置了村内剩余劳动力 120 人。社员具有三重身份,年末分红是合作社成员; 农闲季节进厂打工获得劳动报酬是农民工;农忙季节是农民。

 生产范围包括马铃薯、 大葱、 甘蓝、 胡萝卜、 圆葱等多个品种。

 形成了企业+农户+基地一体化生产模式, 真正体现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的合作体制, 起到了集体的带动作用, 激发了农户种植蔬菜的积极性, 通过种植蔬菜, 群众每亩增收 2000– 3000 元。

 同时,为保证脱水蔬菜厂充足的原料, 扩大产业以辐射周边地区, 在巴拉格

 歹办事处的大力引导和扶持下, 成立了良种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4、 招商引资型。

 这类农民专业合作社, 由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到经济发达地区, 引进项目、 资金、 技术和管理人员, 投入到农村经济发展中来, 并 [1][2]由政府或村嘎查提供场地以及一些保障措施, 以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

 例如:

 ##旗昌盛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旗众兴香菇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旗康利德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旗康利德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 是由##旗政府派工作人员到浙江实地考查, 引来项目、 资金和技术人员。

 于 2008 年 3 月在##旗额尔格图镇兴牧嘎查成立合作社, 由政府相 关部门为入社的农民建菌棚、由村里免费提供培育场地以及房屋。为取得当地农民的认可, 由合作社免费提供菌棒给农民, 提供栽培技术, 并回收产品, 统一销售。

 2008 年, 有 5 户当地农民入社, 实现每户增收 3000 元-4000 元。

 (二)

 ##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特点 1、 脚踏实地型。

 该类合作社有一批有想法敢作为的带头人, 合作社分工明确, 运转规范, 实实在在地带动了一部分农民实现增收, 同时合作社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真正达到“双赢” 目的。

 2、 自然消亡型。

 该类合作社在创办初期热情很高, 也曾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 但由于缺乏对市场信息捕捉的敏锐性, 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日渐下滑, 社员对合作社逐渐失去信心, 最终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出局, 合作社名存实亡。

 3、 投机取巧型。

 该类合作社的创办就是为钻政策空子, 套取政府补助款项。

 他们花力气挂起合作社的牌子, 待办社扶持资金到手后,便放手不管合作社, 更无心带动农民开展生产经营, 成为名副其实的挂牌合作社。

 (三)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 带动了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

 市场的信息通过合作社较为准确地传递给农户, 合作社通过自身经营引导农户发展专业化生产, 形成规模化、 专业化的农业产业区域和农业产业体系。

 从而推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2. 有效地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合作社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 将当地优势产业的养殖大户、 种植大户、 加工大户等按自愿、 民主原则组织起来。

 采取统一商标、 统一品种、 统一签定合同、 统一种植、 统一技术指导、 统一收购、 分级包装、 统一销售。

 拓展了销售网络, 初步形成了生产、 储藏加工、 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

 3. 有力地推动农业品牌的创立。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安全的逐步重视, 全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到品牌竞争阶段。

 ##旗农业品牌意识近几年得到了逐步的增强, 尤其是各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在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 通过发展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 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我局申请注册的农产品商标有 5 家, 即##旗巴拉格歹绿雨稻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巴拉格歹” 商标, ##旗东盛稻田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草原盛业”商标, ##旗索伦镇联合嘎查润田蔬菜种植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索

 伦河谷” 商标, ##旗归流河蒙疆有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蒙疆” 商标, ##旗康利德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康利德” 商标。

 4. 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合作社是由产业大户或购销大户牵头组建的。

 这些能人利用自己市场信息灵、 销售渠道稳的优势, 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农产品质量, 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产品统一品牌、 统一销售, 提高了产品的销售价格, 从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合作社的返利、 分红制度直接带动农户增收, 合作社向入社农户无偿提供农技、 市场信息, 低价甚至免费提供优质种子、 农资等社会化服务项目, 直接地节约了农户的生产成本, 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 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两年的实践证明,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诸如合作社队伍和规模偏小、 运作模式不成熟、 影响力不大、 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水平总体上不高, 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方式仍然是主要的生产模式。尤其是大部分合作社虽然注册登记了, 但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 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能提供简单的技术服务, 没有真正把农民组织起来等, 很难有效地为农民提供服务, 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农村具有合法主体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总体上呈现小、 散、 弱的特征。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 对这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认识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

 有关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及法规, 宣传不到位, 导致农民对相关优惠

 扶持政策不了解, 有的只是听说如果领到合作社的营业执照及相关手续就可以贷款, 或者为向上级争取项目、 资金增加一个硬件条件, 反正办合作社执照手续简单又不收取费用, 就有了办一个放着, 说不定能用得上的心理。

 调研中发现, 注册登记的收购类和农机服务类合作社大多数为这种情况; 有的乡 镇把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当成任务下放到各个村, 完全不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 盲目的大搞一气, 更谈不上“民办、 民管、 民受益”, 导致所建的合作社有名无实、 形同虚设; 有的农户不懂什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 对合作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之甚少, 加之我国的合作化运动曾走过弯路, 一些农民对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心存疑意, 积极性不高; 有的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已经具备了合作社的规模和形式, 但由于农民对国家的优惠政策认识不够,没有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这一经济实体的意识, 更没有通过合作社这一合法形式规范经营、 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的意识。

 2、 合作社内部制度不健全。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与公司组建及运作不同, 农民专业合作社无论是在注册、 运行过程中, 还是国家在促进其发展中, 都有一定的管理弹性, 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农民为主体, 对建立制度无疑是一个难题。

 正是由于此才造成一些合作社发展不规范, 管理机制不健全, 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工作的随意性较大。

 3、 缺少人才、 技术、 信息带头人。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 提供产前、 产中、 产后的技术、 信息、 生产资料购买和农产品的销售、 加工、 运输、 贮藏等服务。

 这就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组

 织者必须具有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提供技术的能力。

 但我旗目前的情况是:

 农民有迫切改善现状的渴望, 于是自发组织起来进行了登记, 但是在登记的过程中就会发现, 有的连表格的填写都有困难, 我们只能帮助其填写, 有的甚至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根本不了解, 这也就造成了在运行过程中, 诸如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业知识, 缺乏有实践经验和市场知识的带头人等问题的存在。

 二是合作社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 没有专业化的技术设备, 导致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进入市场的机会也相对较低。

 4、 各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

 虽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的相关部门都陆续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 但只是停留在自己部门的工作操作中, 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互通, 结果 49 户合作社中就有 42 户是从事种植、 养殖。

 5、 为得到国家财政补贴钻注册登记的空子。

 一是部分农民不明白成立合作社的真正意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的颁布确实有一些比较吸引人的优惠政策, 为了能得到国家财政补贴的目的, 用家庭成员的名义拼凑够法律要求的成员 5 人以上的规定, 成立合作社。

 这种所谓的合作社虽具有法定形式, 但其生产规模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个体农民家庭, 再加上相关政策不配套, 合作社登记后是否经营正常, 是否名存实亡, 工商部门难以掌握; 二是有的组织形式明明不是合作社, 只属于个人投资或者合伙, 考虑到工商部门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不需要验资, 出资情况只需填写一张“出资清单”, 提交相对注册公司简单得多的手续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 而且不收取任何

 费用。

 再加上工商部门对合作社有着“不收费、 不年检、 不处罚” 的优惠政策, 导致个别人带着钻法律、 政策空子的心理来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

 6、 利益联结机制较松散。

 ##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规模小、 实力差, 绝大多数没有实行二次返利, 甚至大多数没有分过红, 没有与成员建立起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紧密型经济关系。

 目前的合作社多数是通过对农户提供技术信息服务、 优惠供应生产资料、 种禽种苗等形式, 与成员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 有的组织尽管与农户签订了合同或契约, 确定了...

篇八:工商局调研报告

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广州蓝皮书·社会形势

推荐访问:工商局调研报告 工商局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