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政协提案3篇文化产业政协提案 提案编号: 1001提案者: 姜韧案 由: 建设文化徐汇—发展创意产业承办单位: 经委办理结果: 解决或采纳提案内容:(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产业政协提案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文化产业政协提案
编号:1001 提 案 者:
姜 韧 案
由:
建设文化徐汇—发展创意产业 承办单位:
经委 办理结果:
解决或采纳 提案内容:(一)
创意产业的定义和上海创意产业的特点 创意产业最早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由英国提出 , 并将创意产业定义为 “源于个人创造力与技能及才华、 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 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
而在全世界对创意产业的解释也不下二百种, 但无一例外都将创意产业定义为一种以技巧与技能通过知识产权运用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产品。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 对创意产业内涵与外延界定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类型:
一是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型, 其创意产业以文化产业为主体, 较多地涵盖精神产品层面;
二是以日本、 韩国为代表的亚太型, 其创意产业以文化产业和产业服务为主体, 兼顾了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两个层面;
三是以中国大陆地区为代表的本土型, 其创意产业以产业服务为主体, 更突出地强调物质产品层面。
在中国, 上海是最早发展创意产业的城市, 上海创意产业具体是指以新思想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 通过一系列活动, 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 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 主要包括研发设计、 建筑设计、 艺术传媒、 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五大类。
上海创意产业的界定和分类之所以和国外有所不同, 主要原因在于上海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国情和文化传统不同, 工业化、 城市化、 现代化发展进程不同, 人均收入和人力资源结构不同。
上海人均 GDP 目前已超过7000 美元, 虽已初步具备了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经济基础(一般为人均 GDP5000美元以上)、 产业条件和市场需求, 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均 GDP3-4 万美元以上的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正处于工业化、 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期, 因此, 对创意产业的分类统计既要参考先行国家, 又不能简单的照搬国外的模式。而要发展上海的创意产业, 就必须从上海的实际出发, 应当以产业为主, 体现为城市功能转型, 为产业结构升级, 为二、 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的特点。
(二)
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状况和特点
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 上海一些从事艺术、 设计的创意者们已开始自发地聚集到莫干山路、 泰康路、 昌平路、 福佑路的老厂房和仓库, 从事文化创意活动,现在这些可以被认为是创意聚集园区的雏形。
2004 年下半年, 上海市经委看到了 创意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积极寻找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创意产业方面的经验, 结合上海特色, 在 11 月份组织成立了“上海创意产业中心”, 回顾上海的创意产业, 其走过的是一条从自发集聚到政府引导的发展之路。
2005 年 4 月, 上海首批 18 家创意产业集聚区挂牌, 经过 2 年多的发展, 截至 2006 年底, 上海已有 75 家园区被正式授牌, 总建筑面积 221 万平方米, 入驻了国内外包括美、 日、法、 意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意设计企业 3500 多家, 从业人员 2. 7 万人, 人均产出率达 60 万元。
创意产业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这个速度非常的快,发展的势头也像雨后春笋, 2006 年上海创意产业, 产业门类涉及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 咨询策划创意、 文化传媒创意以及时尚消费创意五大类, 38 个中类、 55 个小类行业, 总产出达到 2297 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是 16%, 增加值达到了 674. 59 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 22. 8%。
占上海全市 GDP 总量的 6. 55%。
从整体上来看上海创意产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 形成以设计创意为特色的重点领域。
包括与产业研发相关的创意设计,如工业设计、 工艺美术品设计、 广告设计、 软件设计等; 与建筑相关的创意设计,如市内装潢设计、 建筑设计等; 与文化相关的创意设计, 如网络媒体、 时尚艺术、影视制作、 环境艺术、 动漫艺术等; 与消费相关的创意设计, 如时尚消费设计、服装设计、 发型美容设计等; 与咨询向关的创意设计, 如市场调查方案、 保险咨询、 会展策划等。
2、 布局上出现了一批创意产业园。
目前, 上海已有 75 家创意园区被正式授牌, 创意产业园区不仅发挥规模效应, 加强企业间的互补与基础设施共享、 部分园区还成为创意成果转换和市场交易的中心。
3、 探索走出与历史建筑改造相结合的创意产业发展途径。
上海拥有大量老洋房、 老厂房、 老仓库等优秀的历史建筑, 浓缩了 19 世纪 40 年代以来上海城市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史, 体现了城市发展在不同时期的独特风格、 艺术特色和科学价值。
通过艺术设计和改造, 既保留了老建筑的历史风貌, 又为这些老厂房注入新的产业元素, 老建筑里集聚新的机制和新的增量, 使老产房成为创意设计类企业十分乐意进驻的场所, 成为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目前通过保护性开发老厂房、 老仓库和老大楼, 相继建成了 8 号桥、 M50、 同乐坊、 长宁时尚产业园、 新十钢、 田子坊、 1933 老场坊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创意产业聚集园区。
4、 形成“三个不变”、“五个变化” 的开发运作机制。
在具体运作上, 创意
产业园建设需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利益关系, 即房屋产权人, 开发商和通过招商引进的创意产业人群, 创意产业的发展, 离不开这三个层次的共同努力。
因此, 实行了“三个不变” 的开发办法, 即创意产业园区的房屋产权关系不变、 房屋建筑结构不变、 土地性质不变。
由于这“三个不变”, 由此带来“五个变化”, 即在原来这块地方的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管理模式、 企业形态和企业文化等都发生变化, 成为适应城市功能转型的创意园区。
(三)
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据上海市创意产业中心提供的统计数据, 自 2005 年 4 月以来, 上海以推动产业集聚为特征, 经过四次授牌到目前为止。
共达到 75 家创意产业聚集区, 建筑面积达到 221 万平方米。
吸引了 3000 多家企业入驻。
根据目前的形态建设情况, 上海 75 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大概分为以下五类:
1. 特色型创意产业集聚区。
即以某个行业为主要特色, 围绕该行业进行招商运作, 如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等。
2. 综合型创意产业集聚区。
即各个行业都有一些入驻企业, 如 8 号桥等。
3. 培训型创意产业集聚区。
即主要以人才培训为主, 并结合部分相关企业,如上海师范大学的设计工厂等。
4. 交易型创意产业集聚区。
即围绕某一特色, 实现商品交易功能, 如上海旅游纪念品产业发展中心等。
5. 地产型创意产业集聚区。
即集聚区开发以地产式开发为主, 但注入文化创意内涵, 并结合老工厂空间特色, 实现房屋销售, 如海上海、 1933 老场坊等 在第三届上海国际创意产业周论坛上, 上海创意产业协会会长厉无畏表示:“上海将在控制创意产业园区挂牌总量的基础上, 提升现有园区的管理水平。
” 据悉为了提升创业产业园区的管理水平, 创意园区相关管理政策和考核标准也即将出台。
另外, 为了促使上海创业产业园区向有特色、 健康合理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从今年起, 市经委将授权上海市创意产业中心, 对全市 75 家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调查考核, 考核的总分为 100 分, 园区的软件指标占 62 分, 其中融资服务、 员工培训、 市场拓展、 商务咨询、 展示交流、 品牌宣传等 8 项内容被放在了软件指标的主要位置, 也就是今后规定, 每个创意园区内入驻的创意型企业比例不能低于 70%, 餐饮、 娱乐等配套企业不得超过 20%。
上海十一五规划已经确定上海将大力推动和扶持创意产业的发展, 新的战略目标是, 用 10 年时间, 建成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创意产业中心之一; 用 20 年时间,和伦敦、 纽约、 东京站在一起, 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创意产业中心之一。
在良好的政策背景下, 上海创意产业园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四)
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案例分析
创意产业是在制造业充分发展, 服务业不断壮大基础上形成的新兴产业, 不仅可以大力提高产业附加值, 也将对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城市发展和城市功能带来长远影响。
因此, 上海创意园区的运作模式主要是改造和创新, 即通过老建筑文化资源的发掘, 或通过新建筑文化形态的创新, 塑造创意园区的灵魂。
目前上海创意产业园区, 可以用“麻雀变凤凰” 来形容。
从较早落成的创意园区田八号桥、 莫干山路 M50 到最新改造成的 1933 老场坊, 纵观这些创意园区,就可以发现其前身不过是一个个破旧的工厂用房或屠宰场, 而如今却已经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创意艺术空间。形形色色的创意产业纷纷入驻成群的创意园区, 广告、建筑设计、 手工艺品、 时尚设计、 电影、 音乐……一系列新兴创意产业就像四散的麻雀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巢穴, 在创意园区内落脚办公。
上海的创意产业园区不仅仅是旧厂房改造, 在河畔绿地附近也有许多全新的组合空间, 成为新的创意园区。
逸飞创意街就是由陈逸飞先生兴起, 也带起了一股创意街的风潮。
它毗邻世纪公园, 整条街西起杨高南路, 东至锦绣路, 北临张家浜景观河, 与上海科技馆隔岸相望, 全长 800 米, 分地上与地下两部分, 外观通过块面的组合展现了划时代的创意产业特征。
它总建筑面积约 2 万平方米, 各个绿色的双层小建筑单体面积在 200 平米左右, 目前已经有许多现代、 时尚的顶级创意工作室和艺术创作工作室进驻。
上海的创意产业园区也有一些重新规划建设的创意项目, 代表案例是大连路上的海上海。
它是上海新文化地产的代表, 虽然没有旧厂房改造的那种老建筑艺术风格, 但海上海的创意主要体现在功能、 结构、 产业和文化等方面, LOFT(原指由旧工厂或旧仓库改造而成的, 少有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空间)
办公楼紧邻住宅公寓楼, 工作和生活能够有效结合, 目前海上海 LOFT 办公楼已经基本达到满租状态。
下面就从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开发模式中的四个“造” 来看一下具体的案例:
首先是结构改造。
这主要体现在旧厂房的改造中, 原本已经破旧不堪的厂房完全不能适应办公的需求, 有些老建筑甚至已经岌岌可危, 所以在房屋的结构上要对其进行改造。
著名的建国路八号桥, 那里原本是那里曾经是上海汽车制动器公司的闲置厂房, 位于上海卢湾区建国中路、 重庆南路口, 周边是淮海路商圈。
八号桥一期总建筑面积约 1. 2 万平方米, 一共有 8 栋楼构成, 各楼之间建有一座天桥相连通,故名为8 号桥。
2003 年, 时尚生活中心集团出资 4000 万元对旧厂房进行整体改造, 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所有厂房的轮廓, 把海派老建筑的艺术文化也保存了下来。
设计师使用了大量的玻璃门窗, 保证室内良好的采光, 而且还加入了多种时
尚元素, 使不同领域的艺术工作者能够彼此碰撞, 激发创意灵感。
目前八号桥一期全部满租, 日租金约 10 元/平方米, 甚至已经远远高出周边的甲级写字楼。
1933 老场坊位于虹口区沙泾路 10 号, 东北面为梧州路, 南临周家嘴路, 西南面是吴淞路, 西北面为沙泾港, 毗邻四川北路和北外滩, 占地约 1. 5 万平方米。该建筑始建于 1933 年, 是上海建筑体量最大的优秀历史建筑、 原远东地区最大的现代化屠宰场。
建筑由英国建筑师巴尔弗斯设计, 呈古罗马风格。
类似的建筑当时在全世界仅有三座, 另两座同等规模的屠宰场分别在美国和英国。
1933 老场坊在改造方面比一般园区投入多达 3 至 4 倍, 特别注重园内景观的开发, 如将园区西北面的沙泾港打造成一座展示创意水上运动的亲水平台和游艇码头。
此外, 还刻意在原建筑八角楼空中立面进行修复式改建, 透过玻璃屋顶, 可在室内看到天空景色, 同时采用了高科技的节能环保建材, 在屋顶上用循环水隔离系统,营造冬暖夏凉的节能效果。
在功能布局上, 1933 老场坊还注重老式新里与休闲步行街相结合, 糅合了外滩 18 号、 新天地、 8 号桥的综合时尚元素。
上海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超过了 亿元, 将其打造为北外滩地区首家创意园区,
目前 1933 老场坊日租金平均在 8 元/平方米左右, 也高于四川北路商圈的写字楼整体水平。
从上面两个典型的案例可以看出, 在旧厂房改造时对整体建筑格局的保留十分重要, 要在尽可能不破坏建筑原有形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结构改造。
第二是功能再造。
同样是石库门, 把原先的居住功能改为办公, 这就是功能的再造。
泰康路上的田之坊是上海早期的创意园区之一, 它基本上仍然保留了石库门的面貌, 只是在功能上进行了改造, 石库门摇身成为艺术工作室, 形成了以室内设计、 视觉艺术、 工艺美术为主要产业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
第三是文化塑造。
创意地产的精髓是它的文化价值, 没有足够的文化内涵去依附它, 就不能完全体现创意园区的价值。
海上海提倡新文化园区, 对入驻的企业有严格要求, 八号桥更是拒绝过许多 500 强企业, 虽然大企业愿意出更高的租金, 但只要不符合八号桥的整体文化风格, 开发商宁愿少赚钱不租, 来坚守这块艺术设计的办公天堂。
最后是氛围营造。
创意园区光有文化支撑还不够, 它还必须创造出商业价值。四川北路上的多伦路文化街主要以文化景观来带动文化经营网点的形成。
文化景观主要是多伦路文化街沿线的具有特色的建筑风貌与文化氛围的凸现, 加之弹阶路的铺设、 道路绿化、 路灯等市政设施的设计点缀, 展示其文化街的基本风貌。在此基础上进行诸如“公啡咖啡馆” 、 “内山书店” 等旧有著名文化景观的恢复重建和“世纪钟楼” 、 “街心花园” 、 “名人雕...
篇二:文化产业政协提案
市西城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目 录提案号 提案题目 提案人 0001 对充分挖掘西城区四合院民宿资源的建议 农工党西城区委 0002 关于提升金融街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议 农工党西城区委 0003 关于发展特色孵化器提升西城区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议 致公党西城区委 0004 关于创新金融发展推进在西城建立首个国家级文化金融产业新区的建议 致公党西城区委 0005 关于在西单北大街集中建设北京老字号餐厅的建议 九三学社西城区委 0006 关于在金融中心区打造黄金珠宝街的建议 九三学社西城区委 0007 关于加强西城区控烟工作的建议 民进西城区委 0008 关于加强教育为金融街服务的建议 民进西城区委 0009 关于加强西城区金融街金融文化建设的建议 民进西城区委 0010 关于北京旧城北中轴保护与旅游利用的建议 民盟西城区委 0011 关于继续推进西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的建议 民盟西城区委 0012 遏制肥胖学生增加, 促进学生健康成才--关于降低西城区中小学生肥胖率的建议 民盟西城区委 0013 关于北京什刹海金丝套地区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民盟西城区委 0014 关于配套服务全国性证劵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的建议 民革西城区委 0015 关于西城区部分社会力量办学教室照度不达标问题的调研和建议 民革西城区委 0016 关于琉璃厂、 大栅栏老字号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民建西城区委 0017 关于整合首都金融资源
提升金融街主中心地位的建议 民建西城区委 0018 关于加大区管科级干部挂职锻炼的建议 西城区侨联 0019 关于为各街道侨联配备专职人员的建议 西城区侨联 0020 关于建立健全西城区社会源危废回收体系保障环境安全的建议 台盟西城区委 0021 关于创建牛街清真美食文化街区的建议 西城区伊协 0022 关于推动开发老人用品, 培育市场提高老龄人口生活品质的建议 黄埔同学会西城联络组 0023 关于及时退税以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和发展的建议 西城区工商联 教育界 黎松龄 唐
晓 丁激杨 蔡丽娟 邓伯庚 孟素洁 郭志平 王小慧 侯
昕 宁
梅 范
任 朱建民 邬雪梅 宋立琴 袁志勇 金
荣 教育界 宋立琴 李惠林 寿
延 李秀娟 刁立春 单银雪 宁
梅 见培炎 孙
侠 黄向伟 桑海燕 胡晓峰 芦燕云 冯
红 黎松龄 经济界 张继宁 彭支援 李墨白 徐国兴 袁
文 原
杨 吴
松 黄芳栋 刘庆仁 李连防 蔺
炜 庄文静 于万河 贾建强 马清林 0024 关于加强我区优秀教育人才管理的建议 0025 关于优化女性教育,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0026 关于解决老旧小区蚊子防治,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周国良 孙树平 柯伟来 耿
聆 余渡元 王
刚 教育界 唐
晓 丁激杨 蔡丽娟 侯
昕 黎松龄 李
健 赵隆颢 李燕玲 卫生界 段英伟 樊玉霞 吴
刚 涂
平 史亦丽 曹建荣 徐建明 赵
丽 郝
健 王广发 王雪松 教育界 郭志平 唐
晓 邬雪梅 丁激杨 黎松龄 邓伯庚 蔡丽娟 宁
梅 孟素洁 李永康 范
任 朱建民 刘松伟 0027 关于设置地方性政策, 提高中学高中级教师比例的建议 0028 关于对社区卫生适度开放医保总额控制的建议 0029 在中小学校园内, 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的建议 0030 关于进一步完善老龄化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议 0031 关于在真武庙九州菜市场门前应设置交通协管员的建议 徐双春 侯志宁 0032 关于改造改装交通信号灯的建议 庄文静 田
丰 0033 建议西城区在各个路口都安装信号灯倒计时器 安
宇 0034 关于建立加强社区居民志愿组织和制度机制的建议 张连慈 0035 关于建设老年人社区
缓解"养老难"的建议 冯嘉美 0036 关于规范白纸坊东街陶然亭地铁出口周边停车秩序的建议 衣
欣 0037 关于西城护国寺街区改造应重视突出老北京特色的建议 李秀娟 0038 强化城市安全运行保障
提高市民自救互救能力 任小平 0039 关于改善自行车通行条件的建议 张
毅 0040 关于进一步规范什刹海地区废品回收网点的建议 徐
利 0041 关于马连道街口设立明显标志物的建议 侯
嘉 0042 关于加强对地下人防空间清理工作的建议 薛
颖 0043 关于在牛街东西里居民楼一层更新宣传栏目加大民族团结回汉相互尊重的宣传力度 韦春杰 0044 关于我区反腐更应注重防腐与保护干部相结合的建议 赵立柱 0045 关于西城区建立危废生活垃圾回收体系的建议 陈维平 0046 关于进一步加强西城区安全社区建设的建议 王苏舰 0047 关于天宁寺地区增加与完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建议 黄芳栋 黄殿琴 0048 关于普遍设立废旧衣物回收站, 服务低碳环保经济的建议 向公伟 0049 关于加强司法审判工作管理的建议 郭译仁 0050 关于加强城区胡同内照明的建议 张国维 0051 关于推进社区养老模式、 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建议 钟
雁 0052 关于加强医务工作者人身安全保障的建议 王广发 涂
平 赵
丽 王晓敏 满立波 王惠玲 段英伟 樊玉霞 吴
刚 曹建荣 金
勇 0053 关于在餐馆等公共场所禁烟的建议 0054 关于确保人行道宽度保障行人路权的提案 李
伟 0055 关于加强居民饮用水质量和水环境监测的建议 余渡元
0056 关于规范西单商业区地面机动车停车收费的建议 沈
清 0057 关于加强大悦城影城防火措施的建议 王展刚 0058 关于塑料制品废弃物回收处理的建议 鲁小明 0059 关于加强区直属企业单位领导对员工开展健康管理的建议 段英伟 徐建明 涂
平 吴
刚 樊玉霞 郝
健 赵
丽 王广发 史亦丽 王雪松 周建龙 0060 关于整治广安天陶市场秩序, 保证道路畅通的建议 0061 关于加强枫桦豪景小区道路停车泊位的管理建议 刘家欣 0062 关于 35 中高中新校舍音乐厅需在操场地下建设配套设施 500 个的建议 郭志平 唐
晓 宁
梅 丁激杨 范
任 黎松龄 李永康 孟素洁 朱建民 邬雪梅 0063 关于提高中学生安全应急实践能力的建议 0064 加大规范城镇居民养狗行为的建议 王继东 0065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建议 王继东 0066 关于加强道路绿化带管理的提案 张
毅 0067 关于制定《什刹海景区综合管理条例》 的建议 赵维萍 0068 关于加强对核桃园西街周边的停车管理、 缓解交通压力的建议 何
松 0069 关于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建议 王苏舰 李墨白 张继宁 袁
文 徐国兴 原
杨 吴
松 马清林 孙树平 周国良 耿
聆 余渡元 柯伟来 蔺
炜 于万河 李连防 庄文静 刘庆仁 贾建强 黄芳栋 仰
光 王
刚 齐向东 0070 关于进一步发挥北京中关村德胜科技园协会在企业和政府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的建议 康
凯 0071 关于变道路洒水为道路喷雾的提案 李
伟 0072 关于推进深入完善养老服务, 探索创新养老途径的建议 张玉凤 汪
颖 0073 关于治理国家大剧院周边地区治安秩序的建议 张广林 0074 关于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民主参与机制的建议 苍玉清 0075 关于改进自行车公租体系的建议 罗
健 0076 关于加强政策引导, 鼓励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议 马红萍 0077 关于关注律师队伍建设及发展的建议 孙广亮 李晓斌 张
巍 0078 关于广南小区 59 号楼进行危旧房屋修缮的建议 邵
石 0079 关于努力加快西城区生态健康社区建设的建议 王苏舰 0080 关于解决学生上下学高峰期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 张
毅 朱建民 蔡丽娟 范
任 邰亚臣 徐照辉 黄殿琴 0081 加强对西城区道路交通违法停车管理力度的建议 0082 关于缓解琉璃厂校园周边交通拥堵现象建议 王春来 黄
群 0083 关于加强对居民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 李卫东 0084 关于加强西城区"社区书屋"建设的建议 周
娟 0085 关于建立停车共享理念
破解金融街停车瓶颈的建议 魏建新 0086 关于加强人行横道行人优先通行措施, 促进“文明交通示范” 引导工程建设的建议 郑
实
0087 关于加快城市步道和专用骑行通道的建议 唐勇明 0088 关于对盲道占道进行清理的建议 张秀云 徐照辉 0089 关于住建和公建电梯应强化数字标识和日常管护的建议 余渡元 0090 关于在改善民生中重视救助特殊困难群体的建议 夏爱东 0091 关于清除卫生死角, 建立责任机制的建议 杨松河 0092 关于大栅栏地区设立大型导示屏的建议 侯
嘉 0093 关于合理使用商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建议 王晓燕 0094 关于实施垃圾分类的几点建议 王洪涛 0095 加快西城区断头路建设, 解决道路堵塞出行困难的建议 仰
光 0096 关于加强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的建议 夏爱东 0097 关于盘活社区资源建立社区环保车位的建议 陈锐军 0098 关于加强二手房交易管理的建议 王建国 0099 关于拓展新风北街双向通车的建议 耿
聆 0100 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暴雨)
灾后应急体系的建议 王
锋 0101 关于尽快开通裕中西里西侧市政道路的建议 顾新华 0102 关于整合资源优化系统, 提升我区安防监控系统水平, 进一步保障社会和谐的建议 康
凯 0103 关于加强前门西河沿街 220 号正乙祠戏楼周边环境整治的建议 李
薇 窦
伟 0104 建议加强对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监督管理 赵娇阳 王建业 0105 关于清理前公用胡同下水道淤泥的建议 戚金友 0106 关于小区高楼地下室出租安全隐患问题 梁
枫 0107 关于对小企业小门脸煤改电给予优惠政策的建议 戚金友 0108 关于整顿绕德胜尚城园区支路上违章停车和混乱管理的建议 夏建辉 0109 关于广外红居东街增设路灯保障市民出行安全的建议 门桂菊 巨小娟 时文生 张宝奇 赵维萍 0110 关于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加大资金投入, 对房屋内部的公共部分进行环境整治的建议 顾新华 0111 关于拓宽新风北街道路的建议 耿
聆 0112 关于政策先行探求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的建议 陈
颐 0113 关于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李庆保 0114 关于建立慈善捐赠物品长效机制的建议 徐双春 马志刚 0115 关于推进直管房, 公管房改革加快西城文保区建设的建议 付
东 0116 关于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推动绿色出行的建议 王
刚 仰
光 蔺
炜 李连防 张继宁 刘庆仁 李墨白 何
松 耿
聆 贾建强 柯伟来 姚
勇 0117 关于设立自行车租借网点的建议 0118 关于完善环保科技标准体系的建议 庄文静 0119 关于合理调整南横东街人行横道位置的建议 刘家博 0120 建议居民区雪天少用融雪剂 王
革 0121 建议西单地区建立出租车调度中心 张建民 0122 关于广泛修建健康步道的建议 刘
冰 李
佳 0123 关于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三级综合医院管理的建议 李
琼 0124 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 王苏舰
0125 关于调整绿化分车带种植, 保障车辆行车安全的建议 于
颖 0126 关于建立区级非遗项目保护专项资金的建议 谭守培 0127 关于“营改增” 过程中需加强创新管理, 纳税服务提速增效的建议 原
杨 0128 关于西城区南横西街东口道路“瓶颈” 疏解的建议 张凤刚 0129 关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 120 急救中心联动机制建设的建议 林建平 0130 关于组织编纂《琉璃厂史话》 等书稿的建议 马五一 苏
娟 0131 关于西城区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巩泰利 0132 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养宠物管理的建议 耿拥军 0133 关于改善西城区白纸坊街道菜园街社区 9 栋简易楼居民生活环境的建议 曾小丹 徐典文 0134 关于加强对什刹海游泳的管理 李
新 0135 关于大栅栏 北京坊规划布展的建议 赵
莉 0136 关于帮扶本区现代服务业的建议 张连起 0137 关于加快琉璃厂历史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建议 黄中军 0138 关于天桥演艺区未来演出内容、 剧场定位的建议 刘学俊 0139 关于推动什刹海文化产业基地发展的建议 窦
伟 0140 关于在工作日午餐时间开通金融街、 西单之间交通微循环通勤车的建议 李
新 0141 对改善金融街环境几点建议 陈子云 陈维平 0142 关于进一步明确广安产业园项目进度和园区政策的建议 刘长庆 0143 建议提高中小企业在经济市场上的地位 张青锋 0144 关于对护城河、 白云公园严加管理的建议 白勇熙 0145 关于在过街天桥和过街地下通道适时安装电梯的建议 刘松伟 0146 关于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的建议 鲁小明 0147 关于规范公共设施管理的建议 陈维平 田
丰 霍庆革 0148 关于西城区尽量减少无机性融雪剂使用的建议 涂
平 0149 关于整治餐厅不合理布局, 恢复玫瑰园优雅环境的建议 陈
林 徐典文 徐国兴 0150 关于对各种车辆占用城市无障碍设施、 盲道处罚的建议 冯
蕾 0151 关于黄寺福利特商业街小型综合商业街改善管理的建议 陈
林 徐典文 徐国兴 0152 关于建立"儿童救助热线电话"及"儿童庇护所"的建议 任燕玲 0153 解决西城区笸箩仓胡同部分居民如厕困难 王
革 0154 关于加快危旧平房区改造的建议 贾建强 0155 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建议 潘
兵 0156 关于解决大栅栏改制企业房屋产权变更问题的建议 赵
莉 0157 关于进一步加强餐厨垃圾及废弃油脂收运处理监管工作的建议 宋建国 0158 关于扶持福利企业,增强残疾职工幸福感的建议 金
荣 0159 关于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提案 常
鹏 0160 为缓解西城区交通压力, 组建具有老北京特色的人力三轮车 张建民 0161 关于倡导绿色环保理念促进自行车出行的几点建议 孙
侠 0162 关于治理富卓花园周边交通道路拥堵问题的建议 李晓斌 0163 关于 8 号线地铁开通后缓解什刹海景区管理压力的建议 曾昭日 0164 关于...
篇三:文化产业政协提案
协委员提案格式范文 关于加大我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案人:xxx 【案由】
消防安全是一项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对于我区的消防安全,更是广大居民一直以来重点关注的问题。虽然我区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加大了学校、商场、宾馆、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火灾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力度,但重视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建议】
1.强化消防监督,严格执法。
2.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公安、建设、商务、工商、安全监管、人防等部门要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联合执法,认真查处学校、商场、市场存在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
3.充分发挥派出所的基层监督职能,规范居民住宅区的消防安全管理。
4.加大违法占用消防通道纠正力度。
5.加强对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
6.加大消防安全宣传力度。
政协委员提案格式范文 2 关于运用互联网思维促进民族餐饮产业发展的提案
提案人:xxx 【案由】
纵观东胜区目前的少数民族餐饮业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少一个具有鄂尔多斯蒙古族特色建筑外观、有品位、具有一定规模的,对蒙古民族美食文化、歌舞文化等民俗风情进行集中展示的窗口。二是目前东胜少数民族文化和餐饮行业的盈利性和自供造血能力不强;三是缺乏一定政策的扶持。
【建议】
1.针对窗口问题:打造一家以铁锅炖羊肉为核心、以西北菜为支撑,以西部蒙古族文化为特色的,具有很强蒙古族文化建筑风格的美食街,培养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餐饮企业。
2.针对品牌推广和营销问题:运用互联网思维,创建适合并符合东胜少数民族文化餐饮产业的大数据,运用大数据进行消费者的分析和消费行为的分析,提炼全新营销思路,进而结合企业发展思路,制定并落实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培育和创建东胜少数民族特色餐饮品牌,并推向全国。
3.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餐饮企业的发展。
政协委员提案格式范文 3 关于大力发展城乡结合部蔬菜大棚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提案人:xxx 【案由】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合理利用我区城乡结合部闲置土地,加大蔬菜大棚建设力度,努力发展我区反季节蔬菜种植,协调解决蔬菜季节供应缺口,对促进我区蔬菜产业发展,打造特色产品,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建议】
1.政府加大重视,多部门联合,尽快摸清我区基本情况,同时出台符合我区蔬菜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2.加大投入,转变投入观念,把有限的项目资金投入到刀刃上,资金的投向要从过去的种子、化肥补助以及生产补助转向基础设施设补助。比如灌排水系统工程、建造钢架大棚、配置遮阳网、防虫网等设施上,使项目资金能连续使用,提高生产效益,减少投资成本。
3.加大宣传,搞好引导、服务指导工作。党政部门要把口号变成干实事,使农民切实感受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效果,让农民真正从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之从常规的家庭式种植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有机化生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4.加强技术指导。反季节蔬菜,技术性强,管理复杂,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技术保证,方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