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工作的思考的调研文章8篇

时间:2022-11-17 10:50:04 来源:网友投稿

援藏工作的思考的调研文章8篇援藏工作的思考的调研文章 1716FORESTRYANDECOLOGY >绿色论坛FORESTRYANDECOLOGY绿色论坛 >湖南林业援藏工作调研考察报告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援藏工作的思考的调研文章8篇,供大家参考。

援藏工作的思考的调研文章8篇

篇一:援藏工作的思考的调研文章

16FORESTRY AND ECOLOGY

 > 绿色论坛FORESTRY AND ECOLOGY 绿色论坛

  >湖南林业援藏工作调研考察报告文 / 湖南省林业局赴西藏调研考察代表团按照省林业局党组安排,8 月 27 日 ~9 月 3 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顺喜率局人教处、规财处、资源处、动植物处、省林业设计院有关负责同志赴西藏自治区调研考察林业援藏工作,看望慰问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队员,落实胡长清局长 7 月份率团到山南市调研的有关指示,实地研究商议如何进一步做好林业援藏工作。西藏自治区林草局局长吴维,山南市委副书记、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总领队吴巨培,山南市政府副市长张福臣,山南市林草局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先后会见、陪同调研或参加座谈。调研组一行先后考察了西藏山南市 2020 年集中义务植树基地,山南市水柏枝天然苗圃,湖南援白杨等为主;天然乔木林以加查、隆子、错那、洛扎 4 个有林县分布最多,树种以落叶松、云杉、冷杉、柏树等为主。野生动物有一级保护动物西藏野驴、黑颈鹤、雪豹、白唇鹿等23种,二级保护动物盘羊、藏原羚、猕猴、藏马鸡等 53 种子;野生植物有冬虫夏草、贝母、当归、雪莲花、红景天、天麻等。调研考察情况一是考察调研并看望慰问援藏工作队。2019 年,我局选派石振威同志作为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队员对口支援山南市林草局工作。彭顺喜副局长率团考察调研并看望慰问了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队员。在队部召开的座谈会上,观看了湖南援藏纪录片,听取了湖南援藏工作情况介绍。彭顺喜副局长对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进藏一年取得的成效表示高度赞赏;对湖南省第九批援藏队员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维护湖南形象和荣誉表示欣慰;对湖南援藏队员代表国家守卫边疆、建设边疆表示感动;并表示根据湖南援藏工作需要,在援藏技术人才选派和湘藏生态园建设等方面将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二是考察林业援藏干部。我局先后四批选派黄勇、苏立刚、徐艺、石振威 4 位同志援藏,对口支援山南林业工作,任山南林业局领导。石振威同志作为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队员,政治站位高,表现突出,得到山南市委副书记、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总领队吴巨培的充分肯定,担任干部组党支部副书记和党委秘书;业务工作能力强,得到山南市林草局党组的高度评价,担任山南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局宣传领导小组副组长,分管生态修复工作、林业和草原执法队,负责雅江造林宣传。湖南林业援藏干部始终将责任使命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克服高原反应大、身体不适等困难,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树立了新时期援藏干部良好形象,得到山南市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认可。三是调研山南市林草局机关建设。山南林草机构健全。山南市林草局为山南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正县级机构,内设办公室、生态修复科、森林资源科、自然保护地科、草原管理科、林业和草原行政执法队等 6 个正科级行政机构。1 个局属副县级参公事业单位:雅砻风景名胜区管理局,2 个正科级事业单位:林业技术推广站(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园林局(市中心苗圃)。市辖 12 个县区均设有正科级的林业和草原局,乡镇无林业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彭顺喜副局长率队调研山南市林草局机关建设,召开林业对口支援座谈会。彭顺喜副局长指出,湖南省林业局党组高度重视林业援藏工作,派出的历届援藏干部都是优中选优,在援藏项目资金等方面不遗余力地支持,此次考察调研也是为了落实胡长清局长 7 月份率团到山南市调研的有关指示,实地研究商议如何进一步做好林业援藏工作。并表示,近些年来,在山南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南市林草工作成效显著,特别是工程造林、义务植树和雅江生态走廊建设让人印象深刻,在野生动植物保护BUDRANGLAPASS藏项目 — 湘藏生态园,加查县千年核桃林,拉姆拉措国家级湿地公园,错那县千年沙棘林、千年红豆杉林、勒布沟风景名胜区,羊卓雍措国家重要湿地,看望慰问了错那县某边防连官兵,分别与山南市林草局、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山南市林业基本情况山南位于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因地处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而得名,面积7.93万平方公里。山南是“藏民族之宗、藏文化之源”,拥有西藏第一块农田索当、第一座村庄索卡、第一位藏王聂赤赞普、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第一座寺庙桑耶寺和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第一批农牧民党员、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等西藏历史上的诸多第一,山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山南是湖南援藏对口市。全市下辖1个区、11个县,83个乡(镇)、555个村,总人口37.6万,平均海拔3700米。山南林草资源丰富。山南市林地面积 130.7 万公顷,森林面积 118.28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4.79%,活立木蓄积量 3463 万立方米,人工林面积 3.64 万公顷;湿地面积 23 万公顷;天然草原面积 309.31 万公顷、可利用草原面积 297.24 万公顷。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湿地公园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1 个。人工林以雅鲁藏布江两岸分布最多,树种主要以杨树、柳树、新疆杨、银。

 。. .。

 。

 17 16FORESTRY AND ECOLOGY

 > 绿色论坛FORESTRY AND ECOLOGY 绿色论坛

  >湖南林业援藏工作调研考察报告文 / 湖南省林业局赴西藏调研考察代表团按照省林业局党组安排,8 月 27 日 ~9 月 3 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顺喜率局人教处、规财处、资源处、动植物处、省林业设计院有关负责同志赴西藏自治区调研考察林业援藏工作,看望慰问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队员,落实胡长清局长 7 月份率团到山南市调研的有关指示,实地研究商议如何进一步做好林业援藏工作。西藏自治区林草局局长吴维,山南市委副书记、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总领队吴巨培,山南市政府副市长张福臣,山南市林草局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先后会见、陪同调研或参加座谈。调研组一行先后考察了西藏山南市 2020 年集中义务植树基地,山南市水柏枝天然苗圃,湖南援白杨等为主;天然乔木林以加查、隆子、错那、洛扎 4 个有林县分布最多,树种以落叶松、云杉、冷杉、柏树等为主。野生动物有一级保护动物西藏野驴、黑颈鹤、雪豹、白唇鹿等23种,二级保护动物盘羊、藏原羚、猕猴、藏马鸡等 53 种子;野生植物有冬虫夏草、贝母、当归、雪莲花、红景天、天麻等。调研考察情况一是考察调研并看望慰问援藏工作队。2019 年,我局选派石振威同志作为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队员对口支援山南市林草局工作。彭顺喜副局长率团考察调研并看望慰问了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队员。在队部召开的座谈会上,观看了湖南援藏纪录片,听取了湖南援藏工作情况介绍。彭顺喜副局长对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进藏一年取得的成效表示高度赞赏;对湖南省第九批援藏队员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维护湖南形象和荣誉表示欣慰;对湖南援藏队员代表国家守卫边疆、建设边疆表示感动;并表示根据湖南援藏工作需要,在援藏技术人才选派和湘藏生态园建设等方面将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二是考察林业援藏干部。我局先后四批选派黄勇、苏立刚、徐艺、石振威 4 位同志援藏,对口支援山南林业工作,任山南林业局领导。石振威同志作为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队员,政治站位高,表现突出,得到山南市委副书记、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总领队吴巨培的充分肯定,担任干部组党支部副书记和党委秘书;业务工作能力强,得到山南市林草局党组的高度评价,担任山南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局宣传领导小组副组长,分管生态修复工作、林业和草原执法队,负责雅江造林宣传。湖南林业援藏干部始终将责任使命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克服高原反应大、身体不适等困难,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树立了新时期援藏干部良好形象,得到山南市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认可。三是调研山南市林草局机关建设。山南林草机构健全。山南市林草局为山南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正县级机构,内设办公室、生态修复科、森林资源科、自然保护地科、草原管理科、林业和草原行政执法队等 6 个正科级行政机构。1 个局属副县级参公事业单位:雅砻风景名胜区管理局,2 个正科级事业单位:林业技术推广站(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园林局(市中心苗圃)。市辖 12 个县区均设有正科级的林业和草原局,乡镇无林业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彭顺喜副局长率队调研山南市林草局机关建设,召开林业对口支援座谈会。彭顺喜副局长指出,湖南省林业局党组高度重视林业援藏工作,派出的历届援藏干部都是优中选优,在援藏项目资金等方面不遗余力地支持,此次考察调研也是为了落实胡长清局长 7 月份率团到山南市调研的有关指示,实地研究商议如何进一步做好林业援藏工作。并表示,近些年来,在山南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南市林草工作成效显著,特别是工程造林、义务植树和雅江生态走廊建设让人印象深刻,在野生动植物保护BUDRANGLAPASS藏项目 — 湘藏生态园,加查县千年核桃林,拉姆拉措国家级湿地公园,错那县千年沙棘林、千年红豆杉林、勒布沟风景名胜区,羊卓雍措国家重要湿地,看望慰问了错那县某边防连官兵,分别与山南市林草局、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山南市林业基本情况山南位于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因地处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而得名,面积7.93万平方公里。山南是“藏民族之宗、藏文化之源”,拥有西藏第一块农田索当、第一座村庄索卡、第一位藏王聂赤赞普、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第一座寺庙桑耶寺和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第一批农牧民党员、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等西藏历史上的诸多第一,山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山南是湖南援藏对口市。全市下辖1个区、11个县,83个乡(镇)、555个村,总人口37.6万,平均海拔3700米。山南林草资源丰富。山南市林地面积 130.7 万公顷,森林面积 118.28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4.79%,活立木蓄积量 3463 万立方米,人工林面积 3.64 万公顷;湿地面积 23 万公顷;天然草原面积 309.31 万公顷、可利用草原面积 297.24 万公顷。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湿地公园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1 个。人工林以雅鲁藏布江两岸分布最多,树种主要以杨树、柳树、新疆杨、银。

 。. .。

 。

 19 18FORESTRY AND ECOLOGY

 > 绿色论坛FORESTRY AND ECOLOGY 绿色论坛

  >和执法队伍建设等方面值得湖南林业学习借鉴,希望山南市林草局继续开展造林技术研究和探索,率先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高原造林路径,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西藏落实生根、开花结果。同时,将认真落实胡长清局长的各项指示,在人才交流培训、科技支撑和林业援藏项目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四是林业技术援藏情况。省林业设计院主动对接,支持西藏林业生态建设,2018~2020 年,与西藏签订技术服务项目 10 余项,合同金额达 1325.92 万元,项目涵盖林业类咨询设计和林业类工程监理。完成的典型项目有:西藏“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贡嘎县2019 年作业设计、山南市错那县边境地区小康村造林绿化项目作业设计、山南市加查县核桃产业种植项目作业设计、隆子县 2019 年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山南市扎囊县洛村和贡嘎刘琼村矮化苹果种植园建设、山南市城北出口桥头生态修复示范项目等,为西藏林业生态建设贡献湖南力量。五是考察山南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第一,生态修复有成效。开展“万人万亩义务植树”,2020 年在山南市江北 1346.67 公顷沙丘地上投资 3500 余万元,集中机关团体等单位义务栽种苗木 98.56 万株、植树 47.8 万株、播种 7539 千克,钻上 100 米深井抽水灌溉,沙丘造林种草,当年栽种的樟子松、刺槐、红花槐、水柏枝、细叶红柳、砂生槐、花棒、波斯菊等大苗、灌木、草本花卉成活率高,已初现规模、初见成效。湖南援藏项目 — 湘藏生态园,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唯一一个投入到市直部门的援藏项目,山南市林业局承建,投入援藏资金600 万元,在山南市城北出口桥头沙地上通过乔灌草全方位、多措施开展生态修复,绿意盎然,花香扑鼻,当年实施当年见效,为打造山南城郊公园奠定了基础。雅江两旁沙丘和风化地,经过多批湖南林业援藏干部持续努力,与山南人民共同奋斗,昔日沙丘、今日已成为山南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 雅江生态走廊,还是雅江河畔的水柏枝天然苗圃,每年为山南生态修复提供大量优质苗木。第二,森林资源保护有亮点。在海拔 3200 多米的加查县安绕镇噶玉附近有一片保护良好的上千年核桃林,每株核桃树都是一个景点,独树成荫,景色优美,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在海拔 3700 多米的错那县曲卓木乡政府驻地有天然古沙棘林,面积 53 公顷多、已有 1000 多年的历史,曲卓木乡一带,沿娘姆江河谷分布着大约 130 多公顷的古沙棘林,最高约 15 米、树围最粗 4.5 米,挂牌保护;在错那县勒布沟森木扎门保护所河岸边有一片千年红豆杉、杜鹃古树林,伫立林中,心旷神怡,不愧是西藏天然氧吧,在这里可以见到植物界活化石、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红豆杉庐山真面貌。第三,自然保护地保护有效果。在崔久沟拉姆拉措国家级湿地公园内,逆流而上的公路两旁可见到成群的牦牛、羊群,在海拔 5300 米的山顶,可以见到“神湖” —拉姆拉措的真面貌,八瓣莲花拱卫着一潭碧蓝湖水,好似一块晶莹透亮的蓝宝玉;在浪卡子县见到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措(也称“羊湖”),湖面海拔4441 米,湖光山色,景色如画,仿如置身人间仙境,让人流连忘返;在错那县勒布沟乡森木扎门保护所,可以见到保护动物 —猕猴,站在保护...

篇二:援藏工作的思考的调研文章

工作体会和感悟(多篇)

  第一篇:个人援藏心德体会

  个人援藏心德体会

  通过个人申请,组织审查同意,本人荣幸的成为了一名援藏技术干部,并于20**年 6 月 7 日深夜来到了支援目的地——理县,被安排到理县建设局工作。

  到理县第二天,我们就到建设局报了到,并马上投入到工作当中,先后到薛城镇查验了农贸市场、法院、粮食局仓库等工地。虽然到理县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然而灾区恶劣的自然条件,灾区群众战胜困难重建美好家园的伟大决心以及灾区援建工作者无私奉献的巨大热情都让我深受感染。做为组织委派的一名援藏干部,我决心放下一切包袱,战胜各种困难,为灾区重建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此将做到:

  一、服从安排,端正态度,尽快融入角色。

  做为一名援藏干部,本人将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端正工作态度,克服各种消极思想,战胜工作中的诸多困难,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使自已尽快融入角色,利用有限的时间多为灾区群众做实事。

  二、认真学习,任劳任怨,努力完成各项工作。

  在工作中,本人将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同时,由于工作环境及自然条件的改变,以往的专业知识及工作经验势必不能完全适应当地工作,对此,本人将强化学习,虚心请教,极力提高自己的工作业务水平,使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援藏干部。

  三、勤政廉洁,遵规守纪,团结本地干部群众。

 在工作中,本人将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勤政廉洁,不吃拿卡要,服务于灾区建设;

  在生活中,将谦虚谨慎,尊重当地群众的风俗习惯,团结和爱护同志、群众,积极树立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

  总之,本人将抓紧两年的援藏时间,艰苦奋斗,努力工作,争取为理县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通过强化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统筹协调能力,使自已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

  理县建设局蔡显彬

  20**年 6 月 9 日

  第二篇:县委书记援藏心得体会

  县委书记援藏心得体会

  县委书记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直接的实践者、执行者,是一个极具重要性、独立性、挑战性的岗位,尤其是西藏的县委书记,身处反分裂斗争的前沿,肩负着维护祖国统一、社会稳定和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在新时期的西藏建设中,担任县委书记的援藏干部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如何当好一名援藏县委书记,已成为每一位援藏

  县委书记都必须认真思考,并躬身践行的问题。通过两年来的援藏实践,使我政治立场更坚定、意志更坚强、工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现就如何当好援藏县委书记谈几点体会。

  体会之一:要摸清县情、立足长远、全方位援藏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援藏干部初到西藏,首先要深入基层、认真调研,要摸清全县情况后,充分结合区内外、县内外的发展大环境,结合内地成功的发展经验,前瞻性地、科学地对全县的发展目标进行合理的定位,这样才能保证援

 藏工作规划切合受援县的实情、才能确定援藏的重点、才能保证援藏工作同全县的各项建设事业同步进行、相得益彰。其次,在确定援藏项目时,既要考虑当前,更要立足长远;

  既要注意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样子工程,又要加强衔接、适度超前,防止重复建设,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制约受援县发展的“瓶颈”问题,有目的、有侧重点地在文教、卫生、道路、技术、人才等方面多确定一些援藏项目,这样才能达到切实增强受援县“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援藏目的。再次,项目建设要体现现代气息、突出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

  要争取援藏项目与地区、自治区的项目配套捆绑建设,把项目做大、做完善。最后,全方位援藏。除注重资金、项目援藏外,还要积极争取派出单位在人才、技术、智力等方面对受援县的大力支持。

  体会之二:要更新观念、统揽全局、善出思路

 在注意前后工作的贯通和左右邻舍衔接的基础上,(来源:公务员在线 )出“新”思路;

  在正确把握和处理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克服狭隘的封闭观念、固步自封的基础上,出“高”思路。只有这样,才能目标准、方向明、步子稳,才能号召群众、团结群众、激发群众、群策群力。再次,在工作方法上要灵活多变,要讲究艺术,无为而治。要善于从全局角度抓大事、要事;

  要善于抓住涉及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给予解决。

  体会之三:要求发展、保稳定、强班子

  多年基层工作和两年来援藏工作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县委书记必

 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做到责为民负、权为民用,带领一班人兴一方经济、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百姓。要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切实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扎实开展工作,才能完成援藏使命。一是要高瞻远瞩求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把紧紧围绕农牧民增收、特别是增加现金收入作为工作的重点,要善于抓住影响经济发展大局的关键问题,重点突破,推动全局。二是要立足大局保稳定。西藏地处反分裂的前沿阵地。作为县委书记一定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事关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带领全县人民同一切分裂势力作斗争,特别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及对寺庙、僧尼、边防的管理控制工作,从政治上审视和处理基层各种矛盾和问题,抓难点、碰硬点、治乱点,标本兼治、夯实基础,为全县人民创造一个社会安定、人心思进的良好环境。三是要突出“高”、“严”强班子。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还得靠一个政治坚定、实干为民的领导集体。县委书记作为领班人,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带

  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领导班子,要使各级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制度化、经常化,在学习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要抓住制度建设这一班子建设的根本措施,健全党委、常委议事及书记办公会制度等,改进作风、规范行为。作为县委书记,特别是要带头倡导同志们从政治上、生活上、作风上“向我看齐”,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重大决策、人事任免、重点工程招投标、较

  大经济开支等方面必须发扬民主,集体研究决定,不搞“一言堂”和“个人说了算”。要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带头正确处理好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的关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民主决策、各司

 其职、依法办事,切实让人大、政府、政协做到与党委“合心”、“合力”、“合拍”。

  体会之四:要把握大局、加强团结、形成合力

  县委书记肩负着保一方平安、促一方民富的重要职责,特别是从条件优越的面把握中央关于西藏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要善于从西藏的战略地位、反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政治高度,综合历史、地理等客观因素来看待理解中央关心西藏、全国人民支援西藏的意义,立足区情、县情,从全局的高度看待和分析问题、提出思路和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同中央、区党委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保证援藏工作有创新、有实效。其次,要善于做好团结工作,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建设合力。团结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西藏各县的民族结构、干部结构、人员成分等都比较复杂,也比较特殊,作为县委书记丝毫不能忽视和加强团结协作,特别是班子成员的团结和民族的团结,要自觉坚持和实践“三个离不开”原则。要充分尊重民风民俗,认真贯彻落实宗教信仰政策,坚决做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特别是不能搞小团体、拉帮结派,更不能使援藏干部自结一体,要注意搞好援藏干部之间、援藏干部同当地主要干部之间的团结,讲政治、讲大局;

  要充分尊重当地民族干部的意见和看法,在工作上不包办、不代替、不干预,加大对当地干部的宣传力度,调动全县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体会之五:要加强学习、提高修养、

  改进作风、争做榜样

  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执政水平。在西藏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担任县委书记,无论从自身素质、工作要求以及人民的期望,都需要加强学习,只有深入

 学习,理论上才能成熟、政治上才能坚定、执政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才能提高,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发扬韧劲、挤劲、钻劲和狠劲精神,认真学习科学理论和“****”重要思想,并从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出发,在学习中认真分析研究西藏发展和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要虚心向长期在西藏工作的各族干部学习,更要学习西藏历史,学习把握党的民族统战宗教政策,这样才能增强应对复杂政治斗争的能力。其次,要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改进作风就是要求县委书记要淡化当官意识,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在强化群众观点上狠下功夫,必须做到坚持面向基层,从干部和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决做到减少会议、文件、应酬,少说空话、大话、套话。要多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掌握实情,说了算、定了办。要学会不事张扬,要少上镜头多干实事,对做出的成绩要实事求是,要始终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使思想接近群众、工作深入群众、作风贴近群众、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最后,要严于律己、树好形象。一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始终牢记权力是西藏人民给予的,要为西藏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不要认为自己是援藏县委书记就可以耍特权、抖威风。二是要严以律己。要带头发扬“老西藏”精神,要有敬业精神、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以事业为重,始终保持较高的在岗率,只有这样才能集中精力、深入研究和解决事关本县发展稳定的大事。同时,县委书记在工作中还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努力做到带头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带头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办好事;

  带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带头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带头强化法律观念和制度意识。要把握住金钱关、小节关和个人英雄主义三道关口;

 谨守“四慎”:慎独、慎微、慎始、慎终。从而在全县人民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总之,援藏县委书记责任重,要做的事很多。因此,要始终牢记“责任重于泰山”,以如履薄冰之心行事,切实履行“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神圣职责,在三年的援藏工作中为受援县的人民多办实事好事,尽好职责,让上级领导和派出单位放心,让受援地人民群众满意。

  第三篇:援藏干部心得体会

  援藏干部心得体会

  **人民善良、纯朴,重感情、讲真情,援藏 6 年,时时处处触摸到浓浓的真情。

 在海拔 4600 米的堆纳乡唐古村,天气冷、风沙大、条件苦,可这里强基惠民工作队和群众的关系就像和煦的春风一样温暖着**每一个人。区民宗委驻村工作队 4 名队员把唐古村当成自己的家,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理思路、谋发展。可群众也饮水思源,时刻记着驻村工作队的好,并默默地回报着驻村工作队每一名队员。工作队的燃料、酥油从来就不缺,因为群众时常给他们送;

  唐古村吃水很不方便,村里的饮水点离工作队住处有好几百米远,可 4 名队员从来没有打过水,(本文来源好:)因为"没机会",每天一起床水缸里是满满的,村民们常常一大早就轻轻的推开门把当天装的第一桶水偷偷地倒进工作队的水缸里;

  工作队的脏衣服也常常被村民偷拿出去洗,弄得队员们都不好意思,一换下衣服就赶紧自己洗掉,免得给村民添麻烦。

  这就是最朴实、最真挚的感情。在其他地方,感情可能像镜子一样,你付出

 一份就反馈一份,在这里,感情就像一面放大镜,你付出一份会反馈几份。

  第四篇:用心去援藏--援藏工作总结

  用心去援藏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我是 20**年 9 月到 12 月参加的援藏工作。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同事一起,共同经历一段终身难忘的日子。我们从现代化的大都会来到了一个正向现代化迈进的城市-----拉萨,并且在这座城市生活工作了三个月,充分感受了它的脉动。我们深深地感觉到,西藏,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正在焕发它的活力,向着小康社会的目标,大踏步迈进。而我们,作为*******名援藏人员的其中之一,通过这次援藏,收获了感动,收获了激动,更收获了动力。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多少年来,一批批援藏干部满载着党中央的殷切嘱托,满怀着对西藏教育的无限憧憬,奉献在雪域高原;

  多少年来,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铭刻着各援藏省市的深情厚谊,屹立在高原大地;

  多少年来,莘莘学子们沐浴着党中央和援藏省市亲切关怀的阳光,在教育援藏的春风里舒展着笑脸??

  在 1993 年国家第三次教育援藏工作会议上,中央确定了教育援藏工作“长期坚持,努力搞好,实行对口、定点、包干责任制”的方针,由北京、上海、天津、江苏、陕西、河北、辽宁、山东、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市和中央有关部委分别对口支援西藏有关地市和中等专业学校,仅 1995 年至20**年,各对口支援省市为西藏教育投资达**.*亿元,选派援藏教师***人次,培训西藏教学管理人员、教师***人次。

  到 20**年底,教育援藏项目共计 188 项,资金总额**.*亿元。至此,新一轮

 的教育援藏工作拉开了序幕。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国家对西藏自治区的殷切关怀。在西藏,我们到处都能感受到这些政策给西藏人民带来的好处。尤其是远程教育这一项,为自治区的无数学龄儿童带来了上学的可能。在没有去西藏之前,我们对西藏的地广人稀并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当我们坐着颠簸的越野车在广袤的原野上穿行时,才明白西藏发展教育的难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西藏的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千米 2.1 个人。这在北京这样拥挤的大都市是肯定想象不出来的。而且西藏的人口居住非常分散,我们的车子在路上前进,经常从看到一户人家到看到下一户人家中间...

篇三:援藏工作的思考的调研文章

15 年 2 爿 第 1 期 西藏研究 T ib etan S tu dies No.1

 F eb. 2 O】

 5 西藏高较干部援藏工作存在的问题与 改进飙制探讨 羌洲

 谢伟 民2

 ( i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4 ; 2 、 西藏大学政法学院, 西藏 拉 萨 850000) [ 关键词 ] 西藏; 高校对 口支援 ; 干部援藏; 存在问题 ; 改进机制 [ 摘要 ] 西藏高校干部支援工作及其体 系很 大程度上是对 口援藏政 策的影响和形塑, 没有凸 显高校干部援藏相对于对口支援西藏政策的特殊性。西藏高校干部 支援存在地方政治经济发 展逻辑、 高校 自身发展逻辑 以及援助技术逻辑之 间的内在冲突, 其结果体现在西藏 高校干部支 援工作的行政化 、 政治符号象征大于实际绩效、 外部依赖甚于 内部制度绩效 、 干部低 效能感和 缺乏双赢机制, 等等。未来西藏高校干部支援工作 , 需要 凸出遵 守大学 自身发展规律 , 以建设 现代大学为中心, 以提升大学 自身制度吸 引力为前提 , 解决援藏 干部 归属感 、 奖惩机制和服务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 问题。

 [ 中图分类号] D63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0 — 0003 (2015)0l 一 082 — 08 ‘ :

 _ 1 、‘ ‘ 二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石 、‘

 ‘ ; l - 、 -、‘ — ,^、 ‘

 \ ‘

 =-\‘ ;

 ‘

 20l0 年中央第 五次 西藏 工作 座谈会 召开 , 强 嘲加快 发 展社会 事 业 , 优 先发 展 各级 各 类 教育 。

 崎藏高校 = f:

 部 支援是 教育援 藏 的一 大核 心领 域。

 但教育援藏相 对 于其 他对 口支援西 藏 , 有很 强 的 特殊性 ; 对 口支援 西藏 高校相对 于对 口支援 西藏 中小学 和 职业 学校 以及 其 他政 府单 位 或 事业 单 位 , 大学有其特殊性 ; 高校 干部 支援工作同样有很 强的特殊 性。现代大 学 凸显 大学精 神 , 强调 人才 培养 、 科学研究 、 文化 传 承和服 务社会 四大功 能 。

 本文以此 为背景 和基本 逻辑起 点 , 探讨 西藏 高 校 下部支援工作存 在的问题 和改进机制 。

 一、西藏 高校干部支援工作的初步尝试 ( 一 ) 从干部 培训 到 高校 支援 西藏未解放前 , 中央就 已经开始思考对西藏地 区的经济帮扶和文化帮扶。毛泽东提 出“ 要诚心诚 意积极 帮 助各 少数 民族 进 行 经济 建 设 和 文化 建 设” ⋯ 。1950 年 , 周 恩来在给藏族干部研究班作报 告时指出:

 “ 我们一定保证在一 二十年 内把少数 民 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来 ” 。“ 如果让落后 的 地方永远落后 下去 , 这就是不平 等, 就是错误 。

 ” 但这一时期对西藏文化和教育的帮扶主要动力来 自

 于和平解放西藏 、 稳定西藏和在西藏进行民主改 革 [ 收稿日期]2014 — 09 —19 [基金项目] 本文系西藏哲学社会科学资金一般项 目“ 对口援藏制度过程及创新机制研 究” ( 项 目编号:

 14BZZO 03) 阶段 成 果 [作者简介] 羌洲( 1979一) , 藏族, 甘肃夏河人, 博士后,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非政府组织管理、 国家与社会关系、 公共管理 和社会治理等研究; 谢伟民( 1986一) , 四川通江县人, 讲师, 主要从事法学研究。

 82

 西 藏 研 究 20 15 年 第 1 期 的总体战略。进军西藏 , 干部 问题足关键 , “ 经营西 藏⋯ ⋯第一步是训练干部” , 尤其是内地干部对于 阿藏情况不熟悉 , 而西藏本土干部对于党的方针 、 政 策 缺乏 深入 理解 。

 干部培训首先在入藏军队中开展 , 即成人藏语 培训班 , 一些培训班此后经过整合建立西藏军区藏 文训 练班。学校 以学 藏语文为主 , 同时学政治 、 军 事 、 藏族历史等。政治干部培养是核心 , 技术干部为 辅。这和内地 民族工作 的方 针政策一致 , 即“ 目前 以开办政治学校与政治训练班 , 培养普通政治干部 为主, 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①。1956 年 , 毛 泽东提出“ 西藏也要设 立大学” _4¨ 。60 年代之后 ,

 这些干部培训学校经过扩建 , 陆续演变 为今天 的西 藏高等学校 , 如西藏大学 的前身 即是西藏军 区干部 学校 , 西藏 民族学院的前身即是西藏公学 , 拉萨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即为 1964 年由拉萨市文教卫 生局主办的“ 师训班” 。正是这一背景 , 推动了西藏 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先于现代 中小学基础教育而 起步 , 察看西藏 1952- - 2000 年教育事业决算支出数 即一 日1, 然②。

 这~ 时期取得诸 多成绩 , 但简单的师资支援缺 乏宏观规划和通盘考虑 ; 师资支援重点也集中在干 部培训 、 基础教育和扫盲方面 , 多以口号和行政动员 方式推动 ; 援助力度也受 到具体历史条 件 的限制 。

 尽管如此 , 这一时段的援藏干部大部分落地生根 , 与 藏区当地居民建立了相 当好 的关系 , 有很好的群众 基{i} B。

 ( 二 ) 对 口支援 与西 藏 高校 干部 支援 随着西藏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 急迫 的问题是缺乏师资。同时 , 20 世纪五六 十年代在城 市支援农村 、 沿海支持 内地两个 领域 中产生 的对 口

 支援技术 已经得到高层推动 , 这为西藏高校干部支 援提供 了制度 化 的平 台和可操 作化 的技 术手 段。

 1974 年 , 国务院批转 了教科组 《 关于 内地支援西藏 大 、 中、 专师资问题 意见的报告》 , “ 实行定 区定校包 干支援 , 每两年轮换 , 轮换三期 ” Ⅲ 2 虬

 , 这实际是 对 口支援运用于西藏高校 干部 支援工作 的初次尝 试。这份文件提及的对西藏师范学 院的援助 , 由上 海市负责 派遣 教师 , 分 三批 于 1974 年 、 1975 年和 1976 年各派出 27 名 、 38名 和 36 名③。1981 年确定 西藏师范学 院由天津 、 吉林支援 , 西藏农牧学院由四 川、 陕西支援 , 西藏 民族学 院由上海 、 浙江支援 改革开放的推进 , 特别是从 1983 年开始 , 中央 西藏政策 中心逐渐过渡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 转变至少 给西藏 高校 干部支援带来两个方 面 的变 化。其一 , 注重选派技术干部进藏工作。8 月3 1 3 ,

 中组部 、 劳动人事部联合下发通知 , 要求从中央国家 机关、 内地 、 沿海省 、 市按照对 口选派 的办法选 派一 批技术干部到西藏:

 l二 作 , “ 要照顾好他们 的家属 , 解 除他们 的后顾之忧 ” 。不仅 如此, 技术干部 的培 养 迫切需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其二 , 智 力援藏成为这一时期西藏 高校 干部支援 的重要 手 段 。1981 年第三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指出 , 民 族教育是关 系到全局的大 问题 则直接关系到 民族地区智力开发问题 , 1987 年 9 月

 国务院第二次援藏工作会议予以专题研究 , 提 出智 力援藏的重点 , 是 “ 大量培 养西 藏建设所 需要的各 级各类人才 , 首先要立足于办好西藏本地 的教育事 业 ” [ 。

 。

 。民族高等教 育 这一背景下, 1987 年 11 月, 西藏第三次教育工 作会议提 出从 1987 年起到本世纪末 , 民族教育办学 方针为“ 重点加强基础教育 , 优先发展师范教育 , 积 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 , 巩 固提高高等教 育” ④。为大力帮助西藏高等教育的发展 , 国家将智 力援藏的任务具体落实到 国家有关 部门、 内地 省市 和学校 , 采 用 “ 多校 对 口支 援一所 高校 ” 的模 式。

 1987 年 11月 16 日国家教委 、 国务院西藏经济工作 咨询小组转发《 关于 内地对 口支援西藏教育实施计 划》 的通知, 提出重点加强师范教育和师资的培养,

 ① 《 培养少数 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 1950 年 l 1 月 24 日政务 院第六 十次政务会议批准 ) 。

 ② “西 藏 自治 区 1952- - 2000 年教育事业决算 支出数” , 参见 西藏 自 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西藏 自治区志教育志》 , 北京:

 中国

 藏学 出版社 2005 年版。

 ③ 西藏师范学院是两藏大学的前身。西藏大学撮初可追溯 到 1951 年的藏 文干部训练班 , 后 历经两藏 军区干部 学校 、 两藏地 方 干部学校 、 西藏行政干部学校 、 西藏 师范学校 ( 1965 年成立 ) 和西藏 师范学院( 1975 年成立) , 1985 年7 月西藏大学成立。

 ④ 国家教委 、 中共 中央统战部 、 国家民委 、 国务院 西藏 经济 工作咨询小组关于印发《 关于改革和发展两藏教育若干问题的意 见》 的通知( 1988 年4 月26 日) 。

 83

 西 藏 高 校 干 部 援 藏 工 作 存 在 的 问题 与 改 进 机 制 探 讨 由浙江、 辽宁 、 山东 、 湖北 四省分别对口支援拉萨 、 山 南 、 日喀则和 昌都 四所师 范学校” ; 由西北师 范大 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北京经济学院和北京旅游学院对 口支援西藏大学 ; 由西北农业大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武汉水电学院、 甘肃农业 大学对 口支援西藏农牧学 院; 由陕西师范大学 、 西安医科大学 、 西安体育学院 、

 陕西财经学 院对 口支援 西藏 民族学 院; 同时 , 1988 年至 1992 年 , 每年 由国家统一分配 120 名 内地高等 师范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支援西藏c!)。

 这一时期 , 西藏高校干部支援工作取得 深入进 展 。对 口支援任务落实到具体省市 、 具体高校 ; 援藏 教师选派开始制度化进程 , 分批轮换 ; 援助形式多样 化 , 如开办民族班 、 委托代培师资和研究生、 建立师 资培训中心、 定期选派骨干教师讲课、 成立电教馆和 建设实验室 , 等等。这一时期西藏高校干部支援工 作的诸多变化也反映在机构设置方面 。先前教育援 藏主要 由国务 院教科 组负责 , 1981 年 10 月 , 教育 部、 国家人事局发出通知 :

 支援西藏大学教师的工作 由教育部负责办理 , 国家人事局予以协助 。

 二、 西藏高校干部支援工作的体系化和 干部遴选机制 从强调政治逻辑转向注重经济逻辑 , 进入 9O年 代后 , 两个逻辑并重 , 尤其强调应继续把稳定局势的 工作放在首位_4I 4

 , 明确“ 稳定是前提, 发展是根本 ,

 两者互为条件, 相互促进” }4

 。

 跗 。足见中央西藏 政策发生 了微妙 的转变。1994 年第 三次西藏工作 座谈会召开 , 标志着 “全 国对 口支援西藏” 格局 的展 开 。次年, 由中央组织部和教育部等实施全 国性的 分批次派遣援藏干部 , 但直到 2001 年第 四次西藏工 作座谈会的召开和西部大开发的实施 , 西藏高校干 部支援格局未有大的扩展。

 ( 一 ) 西藏 高校 干部 支援 体 系形 成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极大地改变 了干部支援西 藏高校的格局与体系。西部大开发是国家重大战略 举措 , 但最紧要的问题是缺人才 , 尤其是专业技术人 才和管理人才 。这一背景下 , 高等学校对 口支援被 赋予多重意义, 如扶贫开发 、 区域协调发展、 实现民 族团结和边疆安全 。“ 制定启动该计划原 因特别简 84 单 , 就是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教育部制定 了 许多配套政策 , 这是其 中之 一。需要解决的问题很 明确 , 方 向肯定对头 , 因此也没有任何调研⋯ ⋯ 应该 多研究政策执行” 。第三次 西藏 I二 作座谈会尤其 是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 , 围绕人才为中心的教 育对 口支援使得西藏高校干部支援工作在多方面得 到丰富和扩展 , 形成体系。

 对于体系扩展的具体 内容 , 笔 者在 《 教育援藏 制度演进逻辑及其启示》 中进行了专门论述, 特别 是援助单位级别提升、 对 口支援模 式由“ 多对一” 到 “ 团队式” 支援的转变 、 加强配套措施建设与资金筹 措力度 、 以及健全管理制度等 面, 干部支援都是载体。值得提及的是, 尽管师资培 养和干部支援是中心 , 但诸多配套措施 已有广

 泛超 越 , 除涉及待遇保障外 , 学科建设 、 人才培养、 科研合 作 、 专项资金支持、 委 托代培等 多个 方面有深入扩 展。这些配套措施的发展连 同干部支援 工作 , 逐步 制度化和长期化。1993 年 中央提出“ 长期坚持 、 努 力搞好、 不断完善、 实行对 口定点包干责任制 ” 的教 育援藏方针 , 中央第 四次 西藏工作会议将对 口援藏 原定 1O年计划再延长 10 年 , 2010 年 中央第五次西 藏工作会议再次将对 口支援 西藏政 策延长到 2020 年 , 并确定“ 进一步完善以干部援藏为核心 , 辅之经 济援藏、 科技援藏 、 人才与教育援藏相结合的援藏格 局和工作机制” 。同时 , 2007 年成立了“ 西藏 自治 区教育援藏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 2010 年教育部成 立“ 教育部对 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协调小 组” , 全面统筹接洽。

 学科建设和高校 自身发展逻辑得到深层次的重 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突出政治干部培养 , 80 年代 后教师援藏虽强调 了专业对 口支援 , 但 学科始终未 成为高校教育援藏的核心举措 。进 人新时期后 , 学 科建设之 重要性 得 到彰 显。典 型体现 即为 :

 转换 “ 内地多所高校对 口支援两藏一所大学” 的思路 , 引 入“ 团队式” 支援模式。首先组建 了以北京 大学 为 组长单位的 7 所高校对 口支援 西藏大学的团队, 理 念上凸显学科建设的中心地位 , 如 :

 帮助指导西藏大 。无论是哪一个方 ① 《 关于内地对 口支援西藏 教育实施计 划》( 1987 年 1】月 16 日国家教委 、 国务院西藏经济工作咨询小组转发) 。

 西 藏 研 究 2015 年 第 1 期 学做好学校发展规划 ; 优化专业布局 , 以培养高素质 应用型人才为重点 ,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 提高教育教 学质量 ; 要加强特色学科 、 优势学科建设 , 推动高水 平教学、 科研平台建设 ; 要加强人才汇聚能力¨ ; 实 践上, 团队组建过程中对口支援高校的选择和搭配 以优势学科为依托 , ...

篇四:援藏工作的思考的调研文章

国医院管理》第39卷 第1期(总第450期)2019年1月Chinese Hospital Management Vol.39 No.1 (SUM No.450) Jan.2019北京协和医院“组团式”援藏工作实践与思考荣英男 ① 李娅芳 ① 吴文铭 ①摘 要 医疗对口支援是我国大型公立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公益属性的重要体现。随着医改和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自2015年起开展的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开启了医疗对口支援的新模式。以北京协和医院“组团式”援藏工作为例,通过总结多年来对口支援工作经验,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对口支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组团式”援藏工作未来运行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 “组团式”医疗援助 援藏 实践 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 R197.8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1-5329(2019)01-0073-03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Clustered Supporting”of Tibet Program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RONG Ying-nan,LI Ya-fang,WU Wen-ming//Chinese Hospital Management,2019,39(1):73-75Abstract Specialized medical support is an important work in Chinese large-scale public hospitals to manifest theirphilanthropic characteristic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reformation,especially for public hospitals,“clus⁃tered supporting”of Tibet is initiated as a new mode of specialized medical support in 2015. The advantages anddisadvantages of‘clustered supporting of Tibet’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s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are analyzed to give necessary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career of specialized medical support in China.Key words clustered supporting medical aid,aiding to Tibet,practice,policy recommendationFirst-author’s address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Beijing,100730,China对口支援是在中国政治环境中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从救助贫困、输血扶贫的政府行为逐渐成为发展经济、造血解困的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结合的共同行为 [1]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发展”的优越性。尤其是在卫生健康领域,对口支援基层和边远地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相关政策、制度不断完善和细化,受援地卫生健康工作得以持续发展,当地“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缓解。随着医改的推进和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2015年起开展的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开启了医疗对口支援的新模式,为探索新时期公立医院如何更好的发挥公益性,在政府主导下更有实效的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本文以北京协和医院“组团式”援藏工作为例,总结多年来支援工作实践和实际效果,结合近年来对口支援相关主题文献,分析对口支援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未来运行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1 主要问题由于西藏地区医疗事业起步晚、自治区人民医院底子薄,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根据前期调查了解,结合文献研究,以及对援藏医务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归纳梳理对口支援工作存在的3类困难,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有针对性的援助,更需要长期的支持以及在不断交流中持续提升。1.1 硬件水平不够,资金不足设备短缺严重、不配套,临床工作环境仍需改善,部分机器严重老化甚至不能使用;设备维修不到位,带伤工作;部分新型甚至必须的设备和仪器不足,无法满足临床业务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另外,资金不到位以及各种援助资金使用受限,导致部分援助资金无法启用,影响工作进展 [2] 。1.2 人员不足、人才短缺问题突出该问题已成为制约医院学科发展的最大瓶颈。人员结构、梯队建设不合理,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发展不均衡,人员资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难以满足临床专业越来越细分的需要和未来发展的需求。此外,当地医务人员发展欲望不足影响受援医院发展及援藏效果,加上科室原有医疗、科研、教学基础薄弱,只强调援助方工作,受援方可预见的发展后劲仍旧不足。1.3 管理水平和文化建设仍需提高医院和科室管理制度不健全,仍需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尤其是住院医师轮转制度、休假制度、排班制度等。另外,在医院文化建设方面,还没有形成组织核心文化,这方面的管理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2 具体实践及工作经验2015年8月起,由北京协和医院与北医系统3家医院共同组建“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对口帮扶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4家医院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和发展特色,按照不同学科和侧重点对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帮扶,3年多来,从学科建设到人才培养,从医疗质量到管理文化,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综合能力获得到了全面提升。2.1 落实协调统一,施行以院包科制度,推动医院全面发展在3年的“组团式”援藏工作中,一方面,北京协和医院作为支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牵头医院,与北医3家医工作研究Gongzuo yanjiu①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 100730通信作者:吴文铭;E-mail:535474418@qq.com73万方数据

 《中国医院管理》第39卷 第1期(总第450期)2019年1月Chinese Hospital Management Vol.39 No.1 (SUM No.450) Jan.2019院分工合作,协调统一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援藏工作。同时,与其他在藏医疗专家和当地同仁通过传、帮、带积极对接、建章立制、密切协作、相互配合,注重系统建设,规范医疗行为,优化医疗流程。另一方面,对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对应科室实行承包责任制,整建制进行帮扶。支援医院以在藏医疗队员为桥梁和纽带,通过援、受双方科室结成对子,密切交流,既走出去,又请进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医、教、研、管、护等方面深度融合、对接,全面提升受援医院综合实力。2.1.1 发挥专家学科带头作用 北京协和医院的帮扶科室主任及专家带头进藏指导,充分发挥其在本学科领域的带头作用,在藏举办大型学术活动,包括学术会议和培训等,影响范围辐射西藏自治区乃至全国。这些高水平、有影响力的学术活动进入西藏,对各领域重点分支学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引入和传播,一方面直接提升了西藏当地的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更重要的是扩大了当地医疗卫生在业内的影响力,增进了西藏与全国各地的学术交流,有利于其学科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专家的带头作用不仅表现在专业技术方面,也表现在管理方面,尤其是观念和理念上进行碰撞、同化、融合。各个帮扶专业科室协助受援医院制定和修正近期和中远期发展规划,从医疗行为延伸到科研、教学和管理,逐步实现从“输血”到“输、造血结合”,最终实现“完全自我造血”的根本转变。2.1.2 主动提供学习培训机会 北京协和医院安排并提供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人员进修、参加培训班、参加学术会议、参观等多种方式的学习交流机会,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分期派人赴京进修学习,推动自治区医院的专业人才培养和建设工作。联合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科研项目,指导科研文章发表。2016年8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挂牌西藏大学人民医院,双方共享科研平台和教学平台,共同筹建西藏大学临床学院和护理学院,为人才引进、录用和培养的长久规划,提供渠道和保障。2.2 发挥专科优势,以学科为抓手精准帮扶北京协和医院对口帮扶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临床平台科室,涵盖麻醉科、手术室、护理部、重症医学科、药剂科、放射科、超声科、病理科及检验科,这些学科均是北京协和医院的优势学科。北京协和医院采用了“定制”模式,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打造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临床平台科室,全方位带动管理改进、人才培养等“造血”工程。2.2.1 加强学科建设,提升技术水平 如在提升手术麻醉平台保障能力方面,成立了西藏自治区首个麻醉后恢复室、首个规范化麻醉与疼痛门诊,开展了包括麻醉与疼痛门诊、超声引导下慢性疼痛治疗、分娩镇痛、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的应用、术后急性疼痛服务等在内的新技术新业务十余项。药学方面,积极扩展药学服务、协调扩大医院药品目录,保障药品供应,使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品品种少、用药难的情况彻底缓解。第二,完善诊疗规范,如护理方面修订和新增各项护理工作制度百余条,药品管理方面修订相关制度230余项,重症医学方面制定30余项医疗、护理规范,全面提升重症患者的诊治水平,院感发生率大幅度下降,ICU病房的死亡率大幅下降。这些新技术的开展以及医疗行为的规范,极大的提升了相关学科的学术水平和临床服务能力,并在一些危重险急和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救治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树立了人民群众对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大病兜底能力的信心,也为医院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2.2.2 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远程医疗 早在2014年,当时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的意见》(国卫医发〔2014〕7号)中就明确指出,“利用远程医疗服务开展对口支援,将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纳人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充分发挥远程医疗服务在对口支援中的作用”。远程医疗作为新型信息化的医疗服务模式,是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服务效率、合理配置区域卫生资源的有效途径,逐渐被政府、医院管理者、医学专家、患者及家属普遍接受 [3] 。北京协和医院积极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建立远程会诊中心,该中心的成立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不仅实现了实时医疗指导、会诊、影像及病理诊断,还可以开展远程教学和科研工作,实现远距离精准帮扶,为京藏两地医疗会诊、教学查房等提供了极大便利,为提升自治区人民医院的诊疗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病理方面,通过远程会诊中心可承担全区范围内疑难病理切片的会诊工作;在超声方面,与北京协和医院超声科远程连线,共享“疑难病例读片会”等。2.2.3 立足受援医院,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在整个自治区承担着区域医疗中心的任务,所以在对口支援过程中,不仅要提升自治区人民医院自身的专科实力和服务水平,还要以此为平台,扩大服务范围,提升其对整个自治区医疗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首先,建立培训基地和质控中心,先后建立西藏自治区气道管理培训基地、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血液净化和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西藏自治区影像中心,以及西藏自治区病理质控中心、麻醉与手术室质量控制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等。其次,在西藏举办的多场高水平学术会议和培训讲座,也为促进当地学术交流,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院外会诊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他地区医疗水平较低的问题,实现对西藏自治区内部的相互支援。2.3 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建立治理体系和加强管理能力,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做强三甲的过程中,北京协和医院选派管理专家担任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行使法人职责,把协和的治理理念、管理方法带到自治区人民医院,并将西藏的区情、民情及政策法规和医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建立一套符合西藏情况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制定完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章程》,健全医院的决策机制和民主管理制度,行成党委会、院长办公会、院周会及各个专业委员会等决策机构,完善和理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度;在人事改革上采用人员自主招录、专业与岗位匹配、任用与聘用结合、岗位能上能下的管理方法;在绩效分配上根据医院整体收支情况和医院核心发展指标调整分配方案,建立起一套针对医疗、医技和业务相关行政部门、一般行政部门的细分绩效考核体系;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力度,加大医院科研投入,做强高原特色医学研究;财务管北京协和医院“组团式”援藏工作实践与思考 — —荣英男等74万方数据

 《中国医院管理》第39卷 第1期(总第450期)2019年1月Chinese Hospital Management Vol.39 No.1 (SUM No.450) Jan.2019北京协和医院“组团式”援藏工作实践与思考 — —荣英男等理上实行预算管理,坚持收支两条线,实行医院全成本核算;后勤管理上理顺招采工作,成立专门的招标采购办公室,使采购合规、阳光、透明、科学,同时供应成本大幅节省;实行资产条码化管理和设备器材耗材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改善医疗服务、方便患者就医,开展银医合作,偏僻地区的农牧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预约挂号服务。3 建议援藏工作的扎实推进让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目前依然面临现有医疗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当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的矛盾。为更好的推进对口支援工作,真正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的帮扶目的,根据前期工作经验和所面对的困难,结合对援藏工作人员的访谈以及文献情况,提出如下建议。3.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当地医务人员主力军力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人才是核心要素。对口支援要想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在人才导向方面必须立足于培养当地医疗骨干,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当地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支援医院要做好后续支撑工作,做好传帮带,推动帮扶工作由“扶智”向“扶志”转变,要激发西藏自治区医务工作人员的内生动力,让受援医院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当地的医疗活动中,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成功,提升信心 [4] ,实现由援藏队员唱主角转为当地医务人员唱主角。3.2 提升自治区人民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共享支援医院成熟的管理理念、制度和经验,并结合实际进行本地化。不断挖潜,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多科、多平台协作,...

篇五:援藏工作的思考的调研文章

当好一名援藏民警心得体会

  怎样当好一名援藏民警心得体会

 按照省委政法委、 省公安厅和 xx 市公安局的统一安排部署, 笔者作为 XX 市公安局2011 年第 X 批为期一年的援藏工作组来到甘孜州石渠县, 从事援助当地公安机关工作。

 人民警察是执行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的最直接的实践者、 执行者, 是一个极具重要性、 独立性、挑战性的工作, 尤其是在藏区从事此项工作, 身处反分裂斗争的前沿, 肩负着维护祖国统一、社会稳定和保护当地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

 如何当好一名援藏民警, 已成为每一位援藏民警都必须认真思考, 并躬身践行的问题。

 通过半年多来的援藏实践, 使我政治立场更坚定、 意志更坚强、 工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现就如何当好援藏民警谈几点体会。

  一、 援藏为什么

 我们为什么来援藏?四川省甘孜藏族自 治州是全国第二大藏区, 处于“治藏依托” 的重要战略地位, 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 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条件, 决定的四川藏区的发展与稳定不仅事关全省大局, 而且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藏区都有重要影响。

 XX公安机关对口支援石渠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个县, 交通十分不便、 通讯落后, 全年平均气温不到 15℃, 氧气含量只能达到平原地区的 30%, 夜晚只能完全入睡三、 四个小时。

 正是由于地理环境条件的特殊, 当地很多群众从未走出过这里,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给自足”,宗教、 封建思想也因此根深蒂固, 民族问题、 宗教问题十分敏感, 加之当地公安工作受客观环境约束, 人力、 物力的紧缺, 维稳压力显得十分巨大。

 我们作为 xx 公安机关优中选优而来的, 我们的援藏动机都是很明确的, 我们都怀着一颗火热的心, 维护祖国统一, 反对民族分

 裂, 社会局势从基本稳定到长治久安, 我们要从公安工作各方面, 尽自己所能, 帮助援助地公安机关发展。

  二、 在甘做什么

 我们在石渠这块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域工作半年多来, 最主要的是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抓牢本职工作。

 四年来的援藏实践已经充分证明, xx 公安机关的对口支援是一项伟大、 英明、 正确的决策, 是实践“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进一步加快石渠公安工作发展步伐、 尽快改变落后警务运行机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援藏民警必须立足本职工作, 做到突出重点、 务求实效, 并根据藏区特有的警务机制, 开拓创新, 紧紧围绕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社会管理创新、 公正廉洁执法” 三项重点工作履行职责。

  二是坚持稳定压倒一切。

 做为援藏民警首先要认清形势, 克服困难, 听从当地公安机关领导的统一指挥, 服从工作安排, 积极参加维护当地稳定和基层基础建设; 要发扬 xx 公安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扎扎实实把各项维稳工作落到实处, 确保藏区的安全稳定; 完成省厅、 市局交办的维稳工作任务, 为石渠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做出贡献。

  在石渠, 我们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双重身份、 服从双重领导、 完成双重任务的关系。

 坚持双重身份, 就是既是援藏工作组民警, 又是石渠所在地的普通民警, 这种特定的身份, 是我们以前所不具有的, 很特殊, 这要求我们在考虑事情, 处理问题, 完成工作时,既要考虑自己在援藏民警的身份, 要实现好维护好援藏工作组和 xx 公安的权益与形象, 也要考虑自己在当地的身 份, 实现好维护好当地的权益与形象, 妥善处理好二者关系, 这是顺利做好援藏工作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作为人民警察, 必须讲组织纪律, 必须服从当地公安机关

 主要负责人的管理与领导, 认真履职尽责, 遵守当地的各项管理制度, 完成交办的各项工作,不允许发生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

 完成双重任务, 就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 既要对援藏工作组的工作认真负责, 积极认真地完成援藏工作组特别是领队交给的各项任务。

 也要对当地公安工作认真负责, 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

 二者要相辅相成, 统一于整个援藏工作中。

 在援藏工作中, 我们要分清轻重缓急, 善于抓主要矛盾, 从整体上顺利完成援藏任务。

  三、 走后留什么

 我们走后应该留下什么, 我想至少是两方面。

 一是良好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

 这既包括通过援藏对当地公安工作产生的带动促进作用, 也包括我们在甘一年扎实工作留下的良好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

 我们在这里代表着 xx 公安的形象, 我们的言行, 不仅援藏民警之间相互关注, 而且当地领导群众也很关注。

 我们的言行是否违规, 是否得体, 会在领导群众中造成一定的影响。

 公道、 正派、 诚信是创建和谐工作组的基础, 我们如果都能公道正派诚信地对待他人,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大事讲党性讲原则, 小事讲风格讲友谊, 不闹无原则纠纷, 我们许多矛盾就能避免或及时解决, 我们援藏工作组就能成为团结战斗的集体, 我们的援藏事业就一定能够辉煌, 我们援藏任务就一定能够顺利完成, 我们就一定能够“有志而来, 有为而归”, 我们也一定能在当地领导群众中树立起援藏民警的良好形象。

篇六:援藏工作的思考的调研文章

索2020.08一、引言做好藏族大学生内地就业工作,已经成为应对西藏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和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举措。但自2012年就业援藏政策实施以来,实际到区外就业的藏族高校毕业生仍占极少比重。对于其原因,较多研究强调藏族大学生有强烈的“铁饭碗”就业取向,[1] 并且就业观念陈旧,就业准备不足,希望安稳就业和回到熟人社会,从而选择在西藏就业。[2,3]同时,父母的意愿也是重要的因素。[4] 但也有研究注意到藏族大学生就业竞争意识增强的现象。藏族大学生不愿意到内地就业,关键在于制度和政策因素,尤其是西藏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结构不适应内地就业市场,西藏的就业扶持八项措施的双重效应的负面影响。[5] 事实究竟是什么?藏族大学生是否愿意到内地工作?影响藏族大学内地就业的真正因素是什么?如何破解藏族大学生内地就业不足的难题?为回答这些疑问,本研究团队于2018年、2019年分别开展了两次针对西藏籍大学生的就业意愿问卷调查。两次调查分别回收有效样本867份、1827份。2018年,由于担心问卷回答者有意满足问卷编制者的意图,调查问卷以出生地来代替民族。当年, “出生地在西藏”的学生样本341份。2019年,藏族学生有效样本1168份。由于考虑到藏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以及内地藏族大学生和西藏本地高校藏族大学生在就业意愿上可能有所异同,本文在适当地方提供比较。二、对流行观点的检视当前关于藏族大学生倾向于本地就业有很多争论,这里仅对主要的流行观点进行检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流行观点一:藏族大学生不愿意内地就业就业援藏背景下藏族大学生内地就业意愿调查与建议谢伟民 和慧菊 宋夌涛 西藏大学政法学院摘要:做好藏族大学生内地就业工作,已经成为应对西藏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和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举措。然而,自2012年就业援藏政策实施以来,藏族大学生内地就业的比重仍很低。本文结合2018、2019年两次针对西藏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问卷调查,对流行的关于影响藏族大学生内地就业意愿的观点进行检视,尝试性提出影响藏族大学生内地就业意愿的真实因素,并给出相应政策。关键词:就业援藏;藏族;大学生;内地就业探 索※基金项目:

 “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思想及其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实践创新研究团队”平台建设;西藏大学2020年科研培育基金项目“对口援藏从‘输血’到‘造血’转变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DCZJH20-14)阶段性成果。19。

 。. .。

 。

 探 索在2018年的调查中,对于“你最期望在西藏还是内地工作”的问题,出生地在西藏的341名学生中,有99人选择最期望在内地就业,占比28.1%。在提问“如果内地有一个较好的政府单位或国有企业提供工作,你会选择在内地工作吗?”出生地在西藏的341人中有160人愿意选择内地就业,占比47.2%。在2019年的调查问卷中,继续提问“如果内地某省份提供一个与西藏自治区收入相当的党政机关或国有企业的岗位,您愿意选择去内地工作吗?”在1168份藏族受访者的有效问卷中,选择“愿意”的有586人,占藏族学生比重为50.2%。也即,当直接提问是否愿意到内地工作时,有不到1/3的藏族学生愿意到内地工作;当有较好的工作岗位时,约一半的藏族学生愿意到内地工作。但需注意的是,内地藏族大学生更倾向于返藏就业。与西藏本地学生中有56.7%的愿意到内地就业不同,内地藏族大学生中反而有59.7%选择返回,不愿意内地就业。(二)流行观点二:藏族大学生就业观念陈旧与流行观点不同,本团队调查发现: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藏族学生比汉族学生有更大的就业压力,对就业形势的反映相当敏感。2018年调查显示,出生地在西藏的学生中,认为压力“非常大”的学生占比41.3%,认为“比较大”的占比36.8%。在汉族学生中,选择“非常大”的占 27.3%,认为“比较大”的占40.5%。2019年调查显示,藏族大学生中认为就业压力“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占比分别为 42.1%和49.9%。汉族学生这二者比重分别为20.5%和47%。相比汉族学生,2019年藏族学生就业压力大。在就业压力增加的背景下,藏族学生在意愿上已经非常注重提升个人能力来获得更好的就业岗位。在如何应对就业压力的问题上,2018 年调查显示:26%的学生选择加强专业学习,33.8%的学生选择参加社会实践提升能力,15.6%的学生选择加强职业培训,10%的学生会主动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仅12.1%的学生选择政府拓展就业渠道。也即,约87.9%的学生力求通过自身努力来解决就业压力,而非寄希望于政府。2019年调查将上述问题改为多选,结果显示:藏族学生中,选择“加强专业学习”占比73.5%,选择“参加校园社会实践,提升个人社交能力”占比72%,选择“调整择业期望”占比45.8%的学生,选择“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占比66.9%,选择“政府拓宽就业渠道”占比45.8%。提升自身能力仍是主流。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在“政府拓宽就业渠道”选项上西藏本地生源和内地藏族学生在态度上有显著差异。在希望政府拓宽就业岗位的534名学生中,内地高校藏族学生中有50.7%的选择这一选项,而西藏本地大学生中这一比重为42.4%。内地高校藏族学生更期望政府拓宽就业渠道。(三)流行观点三:公务员岗位才是真正的工作“只有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岗位才算真正的工作,到企业工作不算真正的工作”。[1] 流行的观点认为就业选择的公务员岗位和铁饭碗倾向是藏民族的文化特性和民族特性决定的。然而,2018年调查显示:藏族学生中选择党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占比67.6%,汉族学生中这一比重也达到58.6%。2019年问卷调查改为多选题,结果显示:41.9%的藏族学生选择国有企业、银行和金融企业,45.6%的选择党政事业单位;在汉族学生中,选择国有企业、银行和金融企业的占比31.3%,选择党政事业单位的占比44%。

 “铁饭碗”倾向很可能是我国就业大环境决定的,而非藏族学生的专利和独有特征。已有研究就提出,就业单位选择中的“铁饭碗”倾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体制内”提供完善的工资和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而非体制内就业往往在工资水平和社会福利上缺乏保障。[6] 曾湘泉等也提出深层次的因素在于我国就业市场的不健全。[7]为进一步确认上述结果,2019年调查专门对“只有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岗位才算真正的工作,到企业工作不算真正的工作”这一观点的认同度进行提问。在1168份藏族学生的有效样本中,仅有4.6%的学生“非20。

 。. .。

 。

 探 索2020.08常认同”这一说法, “比较认同”的占比13.9%。占比55.1%的藏族学生选择“非常不认同”和“比较不认同”。然而,西藏本地高校学生中选择“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比例比内地高校藏族学生要略高,前者分别占比5.3%、15.9%,后者分别占比3.6%、10.9%。(四)流行观点四:家庭决定子女就业选择一些观点提出之所以存在严重的“铁饭碗”倾向和不愿意内地就业,深层次因素在于父母态度和家庭的影响。[8] 2018年未专门设置问题。2019年,调查团队在询问家庭对就业选择的影响程度时,有41.7%的藏族学生认为家庭对自己的就业选择影响很大和较大。更加直接地提问“如果要去内地就业,您的家庭是否支持?”时,有42%的藏族学生认为家庭“比较不支持”,9.5%的选择“非常不支持”。尽管如此,有26.1%的藏族学生选择“比较支持”和“非常支持”,以及22.4%的学生认为父母不会干预。因此,藏族学生就业选择时受家庭影响仍然很大,但其就业选择的自主性也不容低估。有趣的是,西藏本地高校中分别有41.9%、7.9%的藏族学生选择“比较不支持”和“极不支持”,在内地高校中这一比重分别为 42.2%和12%。更高比重的内地高校藏族学生认为父母和家庭不会支持自己内地就业。强调家庭重要性的另一种观点认为藏族大学生非常看重工作地点离家庭的距离,非常看重家庭生活,从而愿意选择在西藏工作而非内地。2018年问卷调查发现,53%的藏族大学生认为工作地点离家庭的远近对就业选择影响很大。2019 年,这一比重为55%。同样,交叉分析发现更高比重的内地高校藏族学生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三、影响内地就业意愿的真实因素既然藏族学生的内地就业意愿、就业观念等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如何解释相当部分的藏族大学生有着内地就业意愿却事实上难有内地就业行为的困境?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发现几个重要因素。(一)预期收入上文提及的2019年调查问卷提问“如果内地省份提供与西藏自治区收入相当的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岗位是否愿意内地就业”时,有超过一半的藏族学生愿意内地就业。同时,2019年的调查还区分了东、中、西部地区,党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收入比西藏自治区高10%、收入与西藏自治区相当等12种不同情况,结果都显示:只要就业援藏岗位是党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至少超过54%的藏族学生愿意到内地就业。这一因素表面看起来是就业单位的性质重要,但另一方面如果收入低于西藏自治区收入水平,无论是藏族还是汉族学生,都不愿意到内地工作。因此,不愿意到内地就业,预期收入是重要因素。预期收入还有两个表现:一方面,藏族大学生在预期收入上比汉族大学生更高。2019年调查显示,66.5%的藏族学生的预期收入在5000-8999元之间。对比之下,这一预期收入区间的汉族学生仅占比54.7%。另一方面,相比西藏本地高校藏族大学生,内地高校藏族大学生有更高的预期收入。内地高校学生中,65.5%的学生预期收入在7000元以上。西藏本地高校中,这一比重为53.3%。(二)就业能力调查发现,担任过班级、学院和学校的学生干部的藏族学生比没有担任过这些职务的更愿意到内地省份就业。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有 53.6%的学生“愿意”到内地就业,而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有54.6%的学生“不愿意”到内地就业。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藏族学生有61.9%的学生愿意内地就业,而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仅47.1%的学生愿意内地就业。拿过奖学金的学生有53.5%的学生愿意内地就业,而没有得过奖学金的不愿意去内地就业的比重更高。班级排名越靠前,越愿意到区外就业。班级排名越靠后,越愿意在区内就业。21。

 。. .。

 。

 探 索考虑西藏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担任过班团、学院和学校的学生干部实际比重较低。大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通过英语四六级的学生的比重更低。因此,综合考虑到高收入预期、相对低的就业能力因素,学生选择在西藏就业就很合乎情理。(三)情感归属和文化认同朋友圈和归属感是影响就业地点选择的重要因素。在询问“如果去内地工作,您是否认为就业地点中老乡或朋友数量多少很重要?”时,回答“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共占比36.1%,43.6%的学生选择居中态度。有趣的是,认为老乡“越不重要”的人却越“愿意”选择内地就业。在选择“比较不重要”的学生中,57%的愿意内地就业;选择“一般”的学生中,53%的愿意内地就业;但选择“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的学生中,不愿意内地就业的比重则分别 54.6%和66.2%。看重朋友关系的程度与内地工作的意愿呈反比,越看重朋友关系,藏族大学生越不愿意到内地就业。这一方面在西藏本地生源和内地高校生源中有差异。在西藏本地高校藏族学生中,认为“老乡或朋友”“极不重要”和“比较不重要”的分别占4.9%和17%;内地高校学生中,这一比重分别为3.9%和14.3%。在“极为重要”和“比较重要”的选项中,内地高校生源中占比分别9%、32%,西藏高校生源中分别占4.1%和28.4%。内地高校藏族大学生更看重情感归属。在文化认同上,本研究提问“您认为传统文化和民族习俗在生活中的重要程度如何”。藏族学生中占比32.4%的选择“比较重要”,49.1%的选择“非常重要”,仅有1%和2.7%的学生认为“极不重要”和“比较不重要”。在进一步分析中,也发现认为传统文化和习俗越重要的藏族学生,越不愿意内地就业。因此,文化归属和情感归属是影响藏族大学生不愿意内地就业的重要因素。同样,更高比重的内地藏族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和习俗更重要。(四)就业政策知晓度在2019年调查中,藏族学生就业政策感知度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越了解“就业援藏职位”政策,越不容易到内地就业。越不了解就业援藏政策,越愿意到内地就业。另一方面,越了解“西藏的就业政策”,越愿意到内地就业。在“非常了解”西藏就业政策的学生中,69.7%的学生愿意内地就业; “比较了解”的学生中,53.5%的学生愿意内地就业。在“非常不了解”的学生中,65.8%的学生不愿意内地就业。这一结论表面上矛盾,但仔细思考,很可能的因素在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逆向决策”。对内地就业援藏职位和岗位的了解程度越深,越可能选择在西藏就业。反过来,对西藏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越深,越容易发现西藏就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内地高校生源和西藏高校生源在这一点上没有显著差异。事实上,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就业政策不了解。超过74.8%的藏族学生对“就业援藏政策”提供的职位不清楚、不了解。对于西藏就业政策“不太了解”的比重为62.3%, “极不了解”的占比12.6%。仅有1.2%的藏族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四、结论与建议本文的结论是:当前相当部分藏族学生已有内地就业意愿,其就业观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制约其内地就业的诸多障碍还没有被消除,典型体现为预期收入、就业能力、情感归属和文化认同以及就业政策知晓度等方面。同时,本文也发现这些因素在内地高校藏族大学生和西藏高校藏族大学生中有所差异。结合既有问题,考虑到政策的可行性,我们有如下建议:(一)提升西藏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当前西藏高校教学管理僵化,重学生管理,轻学生能力培养;重约束学生,轻人才发展和培育;重终端的就...

篇七:援藏工作的思考的调研文章

红新 20 1 5 黛5丛 圈 年第期’■叠 关于改进千部人才援藏 工作的几点思 考 人才 是第 一 生 产力 。干 部 人才 援藏作为对 口援藏的一项重要内容 , 在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湖北省委、省政府始终 高度重视干部人才援藏工作,将山 南地区与省 内市 州同等对待 ,形成 了以干部、人才援藏为龙头,资金、 物质援助为重点,项 目建设、经贸 合作为载体 ,促进交流合作、共同 发展为 目标的援藏工作格局。特别 是组织、人事部 门在干部人才的选 派、管理、使用 ,以及发挥作用等 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 年来 ,累计 选派 了 321名政治强、作风硬、年 纪轻、观念新、素质高的党政优秀 干部 ,并涌现出陈刚毅等一批 “无 私奉 献 的 优 秀共 产 党 员” 、 “全 国 援藏干部楷模” 等先进典型 ,为促 进 山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民族 团 结 和 长 治久 安起 到 了积 极 的促 进 作 用。经过 20 多年的实践和探索 ,干 部人才援藏工作虽然取得 了许多经 验和成效,但也有一些 问题需要引 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切实加 以 解决 :

 一、 关于援藏干部人才选拔双 向互动机制的问题 关于援藏干部人才选拔互动机 制问题,笔者认为应突出 “三个字” , 通过 内地 支 援 省份 和受 援地 区组 织 人 事部 门的共 同努 力 ,不 断提 高 援 藏干部人 才选拔 的质量和水平 。

 一是 从质量上讲 ,突出一个 “优 ” 字。就是要在坚持个人 自愿、组织 推 荐原 则 的基 础上 ,坚 持 优先 选 派 具 有 发展潜 力 的各 级 各类 优 秀年 轻 后备干部原则,切实把最优秀的干 部选派到西藏来工作。

 目前 ,不排 除个别单位和地区将选派援藏干部 作 为 解决 、照 顾部 分 老 同志 职级 待 遇的一条途径,从某种方面讲,影 响 了援藏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质量 。

 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 由内地支援 省份组织、人事部门来做。

 二是从 数量 上讲 ,突 出一 个“精 ” 字。从 山南地 区的情况看,大部分 受援单位均有 2- 3 名援藏干部担任 领导职务 ,但是许多受援单位业务 科 室不多、人员较少 (有 的单位就 十几个人) ,一方面 ,受援单位存 在班子成员之间难以分工、援藏干 部工作饱和量不够等问题 ;另一方 面,在不同部 门的援藏干部之间也 造成苦乐不均的情况。笔者认为, 选派援藏干部人才并不是数量越多 越好 ,而是要在 “精” 上下功夫。

 要结合西藏的实际,结合单位的实 际,有效控制规模,合理进行分配。

 比如 ,对于一些工作任务较重的受 援单位可适当增加选派援藏干部 ( 1 至 2 名) ,其余地直受援单位 1名 即可 。

 三是从 结构上讲 ,突 出一个 “ 实” 字。从 1994 年开始 ,选派党政干部 人才到西藏工作已经有了近 20 年 , 已经 形成 了很 好 的制 度 ,创 造 了很 多经验 ,这些援藏党政干部在推动 西藏跨越式发展 中发挥 了重要的积 极作用。可以说,当前,西藏党政 干部人才的紧缺,在某种程度上得 到了一定的缓解,但专业技术人才 的紧 缺 却十分 严 重 ,是制 约 西藏 发 展的 “瓶颈” 问题。所以,笔者认为 , 下一步可适当减少县处级党政领导 干部选派数量 ,不断增加专业技术 人才数量,注重老、中、青相结合, 发挥整体优势。这方面的工作,主 要由受援地区提 出需求 ,内地支援 省份积极做好配合。

 二、关于援藏干部工作长效性 和稳定性 问题 笔者认为,要解决好援藏干部 工作的长效性和稳定性 问题 ,确保 广大援藏干部和人才能够安心在藏、 专心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援藏工作。

 ( 一) 要 切实解决好援 藏干部 的后顾之忧。援藏干部不远万里来 到西藏工作,家庭责任和负担全部 交 给 了妻子 和 家人 ,特别 是 大部 分 援藏干部正值 40 岁左右,上有老、 下有小,家庭负担和责任较重。作

 为援藏干部选派单位和接收单位, 必 须从 工作 、生 活等各 个 方 面对援 藏干部进行关心。比如,每逢重大 节 日,援藏干部选派单位领导要到 援藏干部家中进行慰问,了解援藏 干部的家庭实际困难并切实加 以解 决;援藏干部接收单位适时向援藏 干部所在单位反映援藏干部在藏的 工作和生活情况,向援藏干部家属 了解 家庭 实际困难 ,包括 家属就 业 , 子女上学等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二) 要为援藏干部营造干事 创业的 良好环境。据了解,个别受 援单位领导对援藏干部 的要求是, “你要想办法多搞点项目、资金来, 工作上 的事就不要操心了” 。笔者 认 为 ,这 是一 个错 误认 识 ,必须 加 以纠 正 。援藏 干部 是各 级党 委 、政 府 和 部 门选派 的优秀 干部 ,都有 强 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责任感 ,都 想在援藏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作 为受援地 区和单位,应该充分信任 援藏干部 的能力素质,根据本单位 工作需要和援藏干部所学专业、工 作经历、特点专长,妥善安排好援 藏干部分管或负责的工作 ,确保援 藏干部有职有权、有 岗有责,为他 们施展才能创造平台、搭建舞台, 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 主动性 。

 (三 ) 要 真 情 实意 关心援 藏干 部的成 长进步。据了解,目前的情 况是,大多数援藏干部在进藏前提 职一级使用 ,三年结束 回原单位后 , 和原 单位 同等干 部 没有 任何 差别 , 相反 ,在原单位的人脉关系倒不如 以前。笔者建议,中央组织部、人 社部和有关部 门要制定相关硬性政 策,建立援藏干部跟踪管理机制, 把援藏干部作为重要的后备干部进 行储备,在干部调整使用时,放在 第一位优先考虑。要真情实意地从 政治上关心援藏干部的成长进步, 使援藏干部体会到组织的关心和温 暖,从而不断激发工作热情和动力。

 三、关于援藏干部管理机制问 题 关于援藏干部管理机制问题, 中组部、人社部、西藏自治区党委, 先 后制 定 了一 系列 文件 ,明确 了有 关要求。总的原则和要求是,援藏 干部由支援地区和受援地区共同管 理 ,以受援地区管理为主。笔者认为, 在坚持上述制度的基础上 ,应从管 理 的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断改进和 完善。

 第一,管理要严之有情。目前 , 各级 出台的办法 ,主 旨是管束,强 调 的是 管理 ,对服 务 、支持 和 关心 过于淡化 ,或者没有具体的内容 , 缺乏一定的 “人情味” ,比如 ,援 藏干部在藏 因病 医疗 问题,现在个 别单位是两边都不管 ,导致援藏干 部缺乏组织温暖。建议在加强管理 的同时,要研究落实援藏干部教育 培训、工作经费、探亲、医疗保障、 子女上学就业等相关制度的具体措 施,不断强化管理的 “人情味” , 使援藏干部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接 受管理,由组织管理变为 自我管理。

 第二 ,管理要 严之 有理 。一 些 管理办法过分强调在藏率,缺乏合 理性,不利于开展交流与合作事宜。

 比如 ,有个办法规定,援藏干部年 度 在 岗时 间未 满 9 个 月 的 ,当年 年 度不能评为 “ 优秀” 。笔者认为 , 政策不能太死板,在保持援藏干部 在藏率的同时,要结合援藏工作实 际,给予干部一定时间和空间,加 强援藏工作协调和汇报 ,实现援藏 工作效益最大化。

 第三 ,管理 要 严之 有度 。关 于 援藏干部的出藏问题 ,不符合干部 管理规定 ,层层审批,手续太过繁琐。

 笔者作为人社部门的一个副职 ,休 假要经过单位主要领导、分管专员、 省援藏工作队总领 队、组织部四个 审批环节 ,对于公安、民宗、统 战 等部 门的援藏干部休假还有更高的 要求。所以,笔者建议在援藏干部 的管理上 ,要严之有度 ,严之有序。

 (作 者 为 湖北省 第七批 援 藏干部 、 山南地 区人 力 资源和社 会保 障局 副 局 长) 责任编辑 :孙娟

篇八:援藏工作的思考的调研文章

国医院管理》第41卷 第4期(总第477期)2021年4月Chinese Hospital Management Vol.41 No.4 (SUM No.477) Apr.2021西藏地区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是以藏族为主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处世界屋脊,自然环境恶劣,高原低压缺氧,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卫生事业起步较晚,与内地医疗技术水平相比,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 [1] 。为了缓解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当地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2015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决定首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队员进藏,开启了“造血式医疗援藏”工作。5年来,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连续派出5批共5名专家援藏,他们克服高原缺氧的恶劣条件,在有针对性的实地调研基础之上,制定帮扶计划,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剂科同道齐心协力,积极开展援建工作。回顾这5年医疗援藏历程,受援医院药剂科在硬件完善、药事管理、临床药学建设、自动化设备引进、信息系统完善、教学与科研及患者服务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步,缩短了与内地医院的差距,继而惠及了广大西藏人民群众。这些工作都为实现“2020年大病不出藏”的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本文根据援藏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方法和解决措施,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以期为后续援助人员参考。1 主要问题1.1 软件、硬件不足自治区人民医院软件方面缺乏审方软件、合理用药软件,同时配备的文献数据库资源有限。硬件方面尚未建立制剂室,一些在市场上不销售的自制制剂无法生产,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另外,自动化设备缺乏,药师仍处于繁杂的体力劳动中,这也是限制人才外派培养的一个重要原因。1.2 信息化落后自治区人民医院信息系统不能对不合理医嘱提供警示及拦截功能。另外,医院信息系统的不稳定导致接入的硬件经常因程序出错无法正常工作,制约了医院发展。工作研究Gongzuo Yanjiu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5年援藏工作实践与思考李杏翠 ① 史亦丽 ① 杜小莉 ① 赵 彬 ① 张 凡 ① 梅 丹 ①唐 彦 ① 左 玮 ① 泽 碧 ② 白玛央宗 ② 张 波 ①摘 要 随着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的逐年深入开展,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向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剂科派出了5批援藏专家,将协和经验与西藏实际相结合,不断思考和创新,积累并传递经验,在硬件完善、药事管理、临床药学建设、自动化设备引进、信息系统完善、人才培养、科研及患者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总结药剂科5年来对口支援工作经验,分析对口支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药剂科援藏工作未来运行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 “组团式”援藏 运行模式 药剂科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1-5329(2021)04-0094-03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Clustered Supporting”of Tibet Program of the Department of Pharmacy of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LI Xing-cui,SHI Yi-li,DU Xiao-li,et al.//Chinese Hospital Manage⁃ment,2021,41(4):94-96Abstract “Clustered Supporting”of Tibet Program has been gradually developed for five years. The Depart⁃ment of Pharmacy of Peking Union Medial College Hospital (PUMCH)

 has sent five branches of experts to supportthe Department of Pharmacy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People’s Hospital(TARPH). They combined the work ex⁃perience of PUMCH and actual conditions. They contributed their wisdom and gathered their experience. There aresome achievements in hardware perfection,pharmaceutical administration,pharmaceutical construction,introduc⁃tion of automation equipment,comple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personnel train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services for the patients. The problems of“clustered supporting of Tibet”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s of the Depart⁃ment of PUMCH are analyzed to give necessary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career of specialized medical support in phar⁃macy in China.Key words “Clustered Supporting”of Tibet Program,operation model,Department of PharmacyFirst-author’s address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Beijing,100730,China①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 100730②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西藏 拉萨 850000通信作者:张 波;E-mail:zhangbopumch@163.com94

 《中国医院管理》第41卷 第4期(总第477期)2021年4月Chinese Hospital Management Vol.41 No.4 (SUM No.477) Apr.20211.3 人才短缺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药学部门成立较晚,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处于初步开展阶段,培养的临床药师数量及专业数量较少,难以满足临床需求。2 具体实践及工作经验2.1 完善硬件设施,规范药品管理随着“组团式”援藏工作的开展,援藏专家不断扩大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医疗业务服务范围,对药品种类和数量的需求也逐步增加。为了保障药品供应及改善药库储存条件,2015年11月,在药库内建立冷藏库,为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2016年4月对病房药房进行空间改造,增设口服摆药区,为引进口服单剂量包药机做好空间预留准备。2017 年 3 月申请摆药药架,用于药剂科所有调剂部门,并对药品实行货位码管理。2.2 建章立制,加强药事管理2.2.1 制度建设 医院制度是指医院管理和运行的规则体系 [2]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建立治理体系和加强管理能力 [3] 。参考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工作制度,对照科室原有的制度进行梳理,并自2016年9月启动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剂科工作手册全面编写修订工作,2016 年编写院级制度 29 项、科级制度 202 项,2019年编写科级制度3项,2020年编写院级制度38项。以受援单位制度为基础,逐步探索建立一套符合西藏情况的现代医院药品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为全院药品管理提供有力支撑。2.2.2 保障药品供应 西藏地区不仅药品周转缓慢,而且配送成本高,药企及配送服务商利润薄弱,应标企业少。自2018年3月起自治区人民医院开始实行“两票制”,许多配送企业需要变更配送关系,同时全国药品原材料也在涨价,造成自治区人民医院出现较多药品不能及时供应或不能供应的情况。为了满足临床需求,积极协调相关企业和配送企业保障药品供应,并借调拉萨市周边各医院药品以便及时满足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临床需求。此外,对于临床必需却不在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品目录内的药品,请相关科室通过“新药申请”途径,招标引进,血液科从原来的3种药品增加到目前的 11 种,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瘤、NKT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等疾病目前均可开展治疗,惠及了广大患者,为实现“大病不出藏”的目标迈进了一步。2.2.3 编写第三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实用药品名录》及首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品处方集》 随着“组团式”援藏工作的开展,许多之前依靠西藏自身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得以解决,药品品种、数量迅速增多,在援藏专家及药剂科人员的努力下,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第三版《实用药品目录》及首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品处方集》分别于2019年3月、10月出版,向全院科室免费发放,书籍的出版将为自治区人民医院合理用药提供重要参考。2.2.4 成立处方(医嘱)点评小组 医疗机构有效开展处方点评工作,有利于持续改进并规范医疗行为,不断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4] 。借鉴北京协和医院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的成功经验 [4] ,向医务处递交成立处方点评组的申请,经医务处审批,2020年4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处方(医嘱)点评工作组正式成立。自2020年4月邀请专家组复评后,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药房麻醉药品处方合格率逐月升高,处方点评组的成立使处方点评机构基本完善,也彻底改变了之前仅由药师点评的工作模式。2.3 获批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助力西藏地区临床药学队伍建设自治区人民医院承担着区域医疗中心的任务,所以在对口支援过程中,不仅要提升自治区人民医院自身的专科实力和服务水平,而且还要以此为平台,扩大服务范围,提升医疗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 [2] 。经过援藏专家的努力,2017年7月28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学部成功获批西藏自治区首个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实现了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在我国 31 个省(区、市)的全覆盖。几年来,基地培养的临床药师达11人,在培3人,同时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师资人数也在增加,基地的成立与壮大将对全区临床药学发展发挥巨大的引领作用。2.4 药房自动化,提升用药安全2015年11月申请引进单剂量全自动分包机,经过4批援藏专家的努力,2019年5月投入使用,口服制剂药品实现单剂量调剂配发,节约了药品资源[5] 。2019年12月申请引进10台电子标签打印机,全面覆盖西药房所有发药窗口,改变了之前只能手写用药交待的发药模式,不仅节约了患者取药时间,而且也为患者提供了更清晰的用药交代,保证了用药安全。2.5 信息建设,药学服务提质增效2019年5月开发上线煎药取药系统,患者只需凭医疗卡即可实现读卡取药,平均每张处方的调剂时间由2分钟缩短到1分钟,向信息化药房迈进了一步;2017年9月建立了“雪域药学”微信公众号,为向广大群众推广合理用药知识提供了平台;为打破语言障碍,更好地为西藏患者服务,将“协和经验”与“西藏特色”有机结合,2020年5月开始录制西藏地区首个“藏汉双语版”用药教育视频,通过“雪域药学”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五年援藏工作实践与思考 — —李杏翠等95

 《中国医院管理》第41卷 第4期(总第477期)2021年4月Chinese Hospital Management Vol.41 No.4 (SUM No.477) Apr.2021微信公众号平台向西藏地区人民群众传播药品知识。2.6 开设用药咨询窗口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是医院药师应尽的责任 [7] 。自治区人民医院作为西藏地区医疗服务的“领头羊”,药学服务不能仅停留在药品的分发上,应积极扩大服务范围,这也是援藏工作的一部分。2017年10月23日开设门诊药房用药咨询窗口,由具有临床查房经验的临床药学组人员排班轮流为患者提供面对面的用药咨询服务。截止到2020年6月,为患者答疑解惑568人次。2.7 人才培养与科研能力提升北京协和医院作为“1+7”医院中的龙头医院,积极开展教学与科研援藏,加快科研人才培养 [8] 。自开展援藏工作以来,援藏专家通过申请“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对科室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提升作了统筹规划。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加强人才梯队建设,5年来选派5名骨干赴北京协和医院参观学习;有计划分派科室人员赴内地参加国内学术交流会议47人次;援藏专家科内讲课33次;在藏举办大型学术会议12次;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12名药师在大会中讲课20次;在科室大后方的支持下,将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剂科的骨干介绍给相关专业学协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内地医院及专家深入交流,目前4人在7个学会任职。在援藏专家的帮扶下,受援科室科研能力从无到有,实现了零的突破。联合申报自治区级科研项目4项、院级研项目1项,逐步带领大家从接触课题、完成课题再过渡到自行申报课题。截止到2020年7月,指导受援科室发表核心期刊文章9篇;与10人签订“师带徒”协议,在做好“师带徒”工作的同时,不断扩大帮带队伍,逐步实现从“输血式”到“造血式”的根本转变。2.8 服务患者 — —在“雪域药学”微信公众号上推送“藏汉双语版用药教育视频”医院于2017年9月建立了“雪域药学”微信公众号,为向广大群众推广合理用药知识提供了平台;2020年5月开始录制“藏汉双语版”用药教育视频,为只懂藏语的老百姓了解用药知识打开了一扇窗,这也是西藏地区首个“藏语版”用药教育视频;2020年6月3日第一个“舒利迭使用方法的藏汉双语版”用药教育视频正式上线,同时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张贴在发药窗口上,便于广大患者扫码关注,接下来还将推出一系列的“藏汉双语版”用药教育视频,服务广大患者。3 思考与建议3.1 筹建制剂室,惠及西藏患者目前整个西藏地区医院没有建立制剂室,致使包括水合氯醛在内的所有医院制剂不能生产用于临床。2020年5月自治区人民医院筹建制剂室的申请递交给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若自治区人民医院能建立制剂室,区内其他医疗机构在履行相关手续后可予以调剂,这将使广大的西藏患者受益。3.2 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合理用药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医疗行为管控是现代医院主动管理的重要方面 [9] ,建议在门诊和住院医生工作站通过信息系统设立合理用药监控点。医生只有在录入与临床用药相符的医嘱后,处方才可保存成功;反之,系统弹出提醒信息,需修改处方。3.3 进一步加强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为了进一步适应医改政策下药师的转型,在未来援建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1)通过进一步加大受援医院药师医嘱审核的范围和力度,结合患者的病理生理因素等,实现精准用药管理;(2)开展药品使用监测和临床综合评价,如建立西藏或拉萨地区药事质控中心,成立西藏或拉萨地区药品使用监测信息网络等,进一步建立健全药品使用监测与临床综合评价工作机制;(3)加强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如通过完善药学查房制度,开设药学门诊,探索临床药师会诊制度等,进一步推动临床药师参加多学科诊疗,为药师发声;(4)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药学科研的发展,通过规范药学实习生、在岗药师的轮转计划,明确教学指标以及科研意识、思维和方法的培养等,实现真正授之以渔的目标。参 考 ...

推荐访问:援藏工作的思考的调研文章 援藏 调研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