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政府如何服务工作园区建设的调研文章10篇乡镇政府如何服务工作园区建设的调研文章 加快XX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意见关于加快园区基基地建设的意见为了加加快全市园区和基地建设设步伐,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幅射带动强强的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政府如何服务工作园区建设的调研文章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乡镇政府如何服务工作园区建设的调研文章
XX 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意见 关于加快园区 基 基地建设的意见 为了 加 加快全市园区和基地建 设 设步伐,形成布局合理 、 、功能完备、幅射带动 强 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 格 格局,推动农业和农村 产 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结 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 如 如下意见。一、充分 认 认识加强园区和基地建 设 设的重要性 基地和园 区 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 础 础和载体。我们所指的 基基地是指具有一定规模 , ,提供原料和初级产品 的 的生产地;园区是指具 有 有相当规模、较高科技 含 含量、配套的管理体系 , ,提供原料、初级产品 和 和深加工产品的生产经 营 营组织,具有较强的示 范 范和带动功能。加快园 区 区和基地建设,对全面 提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实 实现农业工业化、标准 化 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具 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 乡 乡镇和市直相关部门要 进 进一步提高加强对园区 和 和基地建设重要性的认 识 识,把它作为促进农业 增 增效、农民增收、财政 实 实力增强,加快农业产 业 业调整的一项重要的基 础 础工作和突破口来抓, 摆 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 切 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发 展 展规划、考核评比细则 , ,落实工作任务和责任 。
。要搞好协调配合,形 成 成合力,切实抓出成效 , ,为园区和基地建设的 健 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奠 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二、科学规划,明确 园 园区和基地建设的主要 任 任务 园区和基地建设 要 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 , ,坚持面向市场,
结合 实 实际,突出特色,科技 领 领先的原则。以发展无 公 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 生 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现 代 代化为主攻方向。主要 围 围绕初具雏形的优特粮 、 、中药材、林木、金属 矿 矿产、黄(奶)牛五大 优 优势主导产业和具有发 展 展潜力和前景的白瓜籽 、 、林蛙、山野菜(果)
、 、石材、旅游五个产业 , ,发展和壮大产业关联 度 度大、示范带动作用强 、 、规模经营效益好的基 地 地和加工型园区。** * *年,全市要集中力量 建 建立两个设施齐全、功 能 能完善的园区,建成 5 0 0 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特 色 色农业产业基地;到* * **年,建立园区 5 个 , ,基地 100 个。各乡 镇 镇要按照市里的要求, 从 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 好 好基地和园区建设规划 , ,落实具体措施。** * *年每乡要建成 1—3 个 个园区或基地;到** * *年每乡建成 1 个园区 , ,5—6 个基地。规模 大 大户是园区和基地建设 的 的基础,要采取得力措 施 施积极培树各类产业大 户 户和经纪能人。
三、 落 落实优惠政策,优化建 设 设环境 在资金投向方 面 面,要加快多渠道融资 服 服务体系建设。财政支 农 农专项资金、农业综合 开 开发资金要向园区和产 业 业基地建设等农业产业 化 化方面倾斜。银信部门 要 要针对园区和基地建设 , ,调整现有信贷政策, 适 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 , ,加大对其贷款支持力 度 度,及时满足它们对资 金 金的需求。鼓励基地和 园 园区建设者在合法的范 围 围内向社会融资。在税 收 收方面,园区增值税较 上 上年新增部分和地方留 成 成部分,确定适当比例 予 予以返
还。在土地方面 , ,园区建设所征用土地 的 的地价原则上每公顷不 超 超过 4 万元。在管理方 面 面,要对基地和园区实 行 行标准化和动态管理。
对 对市认定的园区和基地 , ,由市委、市政府两办 发 发文命名,并挂牌赋予 相 相应的优惠保护政策。
四、推进科技创新, 提 提高科技贡献率 坚持 因 因地制宜、积极引进的 原 原则,加大对园区、基 地 地建设的科技投入,逐 步 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 向 向,企业投入为主体, 社 社会投放为补充的多元 化 化投入机制,确保科技 投 投入逐年增加。要以实 现 现农业科学化管理、规 模 模化生产为方向,逐步 建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化 生 生产体系,推行农产品 标 标准化生产。要切实抓 好 好科技队伍建设,完善 市 市、乡、村三级科技推 广 广网络,采取引进、挂 职 职锻练、院校代培等办 法 法进行定向培养,建设 一 一支善指导、会操作的 科 科技推广队伍,造就一 支 支懂技术、会赚钱、能 示 示范的产业能人队伍, 带 带动园区、基地发展。
要 要加强与大专院校、科 研 研院所的联合与沟通, 积 积极引进推广科技含量 高 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品 种 种、技术和项目。使园 区 区、基地真正成为科技 创 创新、高新技术转化、 先 先进农业装备推广的摇 篮 篮。要达到每个基地至 少 少培养一名科技能人, 每 每个农户达到有一名科 技 技明白人。
五、健全 市 市场信息体系,拓宽产 销 销渠道 要注重搞活流 通 通,开拓市场,形成专 业 业大市场、经纪公
司、 小 小市场、经纪人、销售 网 网点、农户直销、客商 订 订货等不同层次、不同 结 结构的销售网络。打开 产 产品进入大市场通道。
要要加快信息服务体系建 设 设,健全市、乡、村信 息 息服务网络,建立信息 双 双向沟通、信息发布制 度 度,及时准确地向农民 传 传递各种信息,积极向 外 外推介基地、园区的产 品 品、品牌和名牌,不断 扩 扩大产品知名度和市场 占 占有份额。
六、育强 龙 龙头企业,拉动园区、 基 基地建设 农产品生产 、 、加工、流通和种养业 的 的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 化 化经营的主体,是拉动 基 基地和园区建设的决定 性 性力量。为此要壮大现 有 有龙头企业,力争 3- 5 5 年内培育 2 户省级示 范 范龙头企业,8 户吉林 市 市级龙头示范龙头企业 。
。支持规模企业与乡镇 共 共建园区和基地,跨区 域 域跨企业联合组建集团 。
。要把兴建对园区和基 地 地有拉动作用的龙头企 业 业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 重 重点,围绕优势主导产 业 业引进域外企业和项目 , ,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
。要在农产品深加工上 做 做文章,延长产业链条 , ,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和 附 附加值,拉动基地和园 区 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篇二:乡镇政府如何服务工作园区建设的调研文章
72期第8期2 0 1 2年8月贵州社会科学G ui zhou Soci al Sci encesV01.272。N o.8August.20 1 2大部制视域下的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以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观风海镇为例任洁(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摘要: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政府有着其自身特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大部制改革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观风海镇大部制改革的成功范例,为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了以下启示:( 一) 明确树立大部制下服务型政府构建的长远目标,全面落实阶段性目标;( 二) 整合人力资本,不断加强少数民族乡镇政府的执行力;( 三) 建立“ 顾客导向” 工作模式,提供优质和高效服务;( 四) 第三方力量进入行改领域,培育公民社会和发展中介组织。关键词:大部制;民族地区;7乡镇政府;服务型中图分类号:C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24( 2012) 08--139—142“ 大部门体制” 这一概念是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的,即“ 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及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13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在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行政机构中,乡镇一级政府部门数量最多,分布也最广。顺应大部制改革趋势,增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其紧迫性和必要性显而易见。一、什么是大部制大部门制度,筒称“ 大部制” ,是对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倡导新公共管理企业化和市场化的一种具体做法,其目的就是为了降低行政管理的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国内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围绕“ 大部制” 改革问题,都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体来看,大部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我国转变致府职能的需要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要求。二、构建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服务型政府‘( 一) 大部制下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选择服务型政府是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与伟大实践中,产生的又一全新概念。它是对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有限政府、依法行政、顾客导向、违法必究等新公共管理理念与精神集于一身的结果。从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公共管理模式的角度上讲,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服务型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举是轻重的作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人口有1亿多人,其分布的地域十分广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3.8%。西北、西南及东北地区是我作者简介:任洁,贵州民族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与管理。万方数据140贵州社会科学总第272期国少数民族分布较为集中的三个地区,其中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有世居少数民族29个,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民族地区。为了顺应大部制的改革趋势,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政府应该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使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政府真正做到还政于民,服务农民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当地农村全面发展。( 二) 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需要大部制、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适应我国民族构成和分布的复杂情况的产物。目前我国共有民族自治地方155个,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 旗) ,另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补充形式还建立了1173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存在和运行于一个特殊的行政生态环境中,该地区的乡镇有自己的民风民俗和语言习惯,经济与其他地区相比,相对落后,其事务又较为敏感和复杂。因而,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政府的服务意识和干群关系,也是普遍引起关注的问题。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强化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政府的责任意识。作为政府的基层干部,不能等靠要,应该发挥创造精神,真正把工作重心放到少数民族村寨,贵州省长顺县敦操乡的“ 背兜干部” ,从帮助老百姓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情做起,行使政府责任,成为改善干群关系的典型。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政府需要的不仅仅是“ 背兜干部” ,而是更多能够为老百姓服务的干部,这就需要在工作方法上敢于创新,在人才培养上勇于投入,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在少数民族地区积极推行大部制,能更进一步契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满足民族自治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少数民族地区民众的心理要求和价值取向,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新道路。( 三) 少数民族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唤求大部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市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少数民族地区,专业分工严密,其结果是阻碍了市场要素的配置和流动。问题集中表现在:对市场的干预和微观管理过多,行政职能突出,服务功能不够,在机构设置上表现为:分工过细、性质相似、职能交叉。[2]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否适应新形势下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行大部制,进一步转变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政府职能,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以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唤求政府职能的转变,推行大部制是政府机构调整的重要体现。( 四) 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增强,公民社会的进一步成长盼求大部制少数民族地区的公民要通过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学习消除不良传统的影响,树立权利平等、积极参与的现代公民政治心理,少数民族的现代民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在少数民族乡镇地区要以少数民族同胞的需求为导向,政府要及时对少数民族同胞的需求做出有效反应,不断提升其对政府的满意度。回应性越大,当地民众的满意度越高,大部制下乡镇服务型政府的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也就越高。三、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路径思考党的十七大以来,中直机关、省、地、县各级政府机关自上而下相继开展了“ 大部制” 改革,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等问题。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观风海镇的乡级机关“ 大部制” 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少数民族地区乡镇大部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必将为贵州省坚持“ 三步同化” ,提升服务质量,推动跨越发展,实现后发赶超提供一定的经验。2009年6月份以来,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观风海镇通过认真组织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决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探索一个乡镇机关适应新时期、新形势需要的工作运行机制。乡镇机关“ 大部制” 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整合机构,建立“ 一办三中心” ,探寻乡级机关部门规模与职能相适宜的设置方式。所谓“ 一办三中心” ,即党政办、农业服务中心、社会事务中心、经济发展中心。“ 一办三中心” 采取“ 对上依旧,对下从新” 的办法,由职能对应的办公室( 或中心) 落实上级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上报工作信息情况。其具体操作方法是整合原来的33个镇直机关,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性质趋同的股、室、站、所归并重组。他们的这· 变革,通过了反复的调研论证,也综合借鉴了近年来各地探索实践“ 片区管理” 、“ 并村管理” 及“ 一站式” 服务等乡镇机关管万方数据
第8期大部制视域下的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14l理的经验、做法,力图使建立的新机构更加高效。每天各办( 中心) 由一名分管领导带班,实行首问负责制,对不需集体研究的行政审批等工作事项进行“ 流水线” 式处理。(二)创新“ 一条龙” 服务等管理新模式,建立镇村组“ 一体化” 互动便民服务体系。推行“ AB岗” ( 即镇干部分A岗和B岗轮流办公) 、“ 3+2” ( 即A岗和B岗轮流3天或2天到村服务,2天或3天在乡镇办公) 。“ 一站式” 办公、“ 一条龙” 服务等管理新模式,建立镇村组“ 一体化” 互动便民服务体系。一是镇“ 一办三中心” 实行“ 一站式” 办公、“ 一条龙” 服务。二是依托村办公楼场地,整合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等资源,建立便民服务站,推行便民服务代理制。村“ 两委” 负责人任站长,驻村的镇干部任“ 指导员” ,其他村干部为代理员。三是收集村民申请救济领取补贴、办理证照等需求,设便民服务联络员200余人,由党员、村组干部等担任并负责办理,或上报村服务站处理,或到镇、村为村民代办。(三)加强“ 大部制” 配套措施建设,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对机关和乡村干部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一是落实毕节地委《关于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 双考双评双挂勾” 动态管理跟踪考核管理的意见》精神,出台了《观风海镇党政领导干部岗位奖惩考核办法( 试行) 》,实行述职述廉制度,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二是明确了干部职工在镇办( 中心) 和村里的工作目标任务,实行百分制绩效考核及岗位任务绩效风险金制,逐人建档管理。镇党委政府专门为此制定了《镇“ 一办三中心” 干部职工岗位目标绩效考核方案》。三是对村干部实行“ 基本补贴+绩效考核” 目标管理,若完成工作任务,都能领到800元至1000元报酬。为此,他们建立了村干部工作奖励基金。每个村分别培育2—3名后备干部,实行村干部“ 候任制” ,村干部不能胜任的,随时“ 替补” ,有效地激发村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热情。四是落实乡村工作绩效考核群众测评、明查暗访、巡视等监督措施,确保新机制正常运行并发挥作用。另外,该镇还加大培训教育和管理力度,提高乡镇、村干部的综合素质、整体素质。强化车辆、电脑等配备,改善基层工作环境,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助推试点工作开展。观风海镇“ 大部制” 改革试点运行以来,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达到职能整合、运转顺畅的目的,使现有人力资源得到更好的发挥和释放。通过整合政府资源,再造工作流程,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有力监督,有效地防止了领导、干部“ 越位” 、“ 缺位” 、“ 错位” 及工作拖拉、推诿等现象的产生。二是节约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落实力。“ 一办三中心” 运行模式,整合各种资源,为公众提供了便利和高质量的“ 无缝隙” 服务。几个月来,该镇各项中心工作名列全县前茅,没有发生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刑事案件、信访事件等,镇机关办公费用比去年同期下降约15%。三是实行“ 阳光作业” ,杜绝“ 暗箱操作” ,有效地防止了‘ j 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 及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发生。四是树立了政府部门、镇村干部为民服务的新形象。6月份以来没有发现镇干部公务严重违法违纪现象的产生。五是实现政府部门由“ 管理型” 向“ 服务型” 转变,彰显了简便程序、快捷办理、方便群众等作用。L3j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大部制,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出发,结合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观风海镇的实践,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乡镇大部制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 明确树立大部制下服务型政府构建的长远目标,全面落实阶段性目标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非一朝一夕能构建,大部制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它需要较高成本和一定的制度条件。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选择,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各级政府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政府也不例外。少数民族地区的乡镇政府要结合自己所处的行政环境的优势和特点,积极探索,准确定位职能,积极配合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的大部制改革,才能为实现全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观风海镇在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各级政府的决定下,树立了服务型政府的长远目标,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才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二) 整合人力资本,不断加强少数民族乡镇政府的执行力政府执行力是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一个政府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政府作为行政链条中最低层次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设置,是整个政府机构系统的触角和基石。从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观风海镇个案可管中窥豹。少数民族地区乡万方数据
142贵蛾社会科学总第272期镇政府顺应大部制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要做到:第一,增进政府合法性,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乡镇居民对政府的认同度。增强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政府的执行力和合法性,就要尽可能地增加少数民族同胞的政治共识和政治认同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相对滞后和社会发育程度的低下是否有所改善,公民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尊重,生活水平是否有了提高等都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对政府的认同度。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政府要提高人民对自己的认同度,应急民众之所急,想民众之所想,搭建平台,整合资源、认真解决当地居民关注的主要问题,避免服务的缺位、错位和不到位。第二,深化政府法治意识,全面贯彻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 是服务型政府的行为准则。只有健全法制,实现对法律的充分尊重,才能在法律之上的社会秩序里构建服务型政府。强化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政府工作的法治意识,尤其要注意依法行政,注重细节处理,避免利益获得的差异性对民族心理的消极影响,防止瓦解民族信任和影响政治稳定的做法。就此,应加强对政府公务人员的法制教育,加大对公务员工作中违法、非法行为的惩治力度。第三,实现政府有效性管理,不断增强政府效能。加强政府效能建设,提高对农村事务管理的效率,政府应合理定位少数民族村寨,因地制宜,合理设置农村事务管理机构、创建科学的管理程序、机制灵活的工作方法,培养敬业高效的工作人员,完善乡镇绩效考核办法和制度建设。’ (三)建立“ 顾客导向” 工作模式,提供优质和...
篇三:乡镇政府如何服务工作园区建设的调研文章
I I IIIII I IIII I I II IIlY3754353分类号——弹中唯j『巯火兽硕士学位论文密级——编号——学位申请人姓名:曾J,琼申请学位学生类别:
公共管理硕士申请学位学科专业:
公共管理指导教师姓名:
孙永勇副教授万方数据
\燃燮剃硕士学位论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研究——以广东省河源市H镇为例论文作者:曾小琼指导教师:孙永勇副教授学科专业:公共管理研究方向:地方政府管理与基层治理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5月万方数据
Research 0n the Improvement of Township Government’SPublic Service Ability_Taking H Town GovernmentofHeyuan Ci钞in GuangdongProvince1一■as口n lzXampleA ThesisSubmitted in Partial Yulfillment ofthe RequirementFor the MPA.Degree in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ByZeng XiaoqiongPostgraduate Program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upervisor:Sun YongyongAcademic Title:Professor SignatureApprovedMay,2020万方数据
⑧硕士学位沦文MASTER‘S TlIESlS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槊。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瓠谊日期:五沙年6月6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华中师范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雕: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沦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厝遵守此规定。作者瓤\智、】.诵、日期:加厶年6月6日导师签名:3半勺∥粤 导师签名:廿<r(J。移日期:批年6月6日⋯⋯⋯⋯⋯⋯⋯⋯⋯⋯⋯⋯⋯⋯⋯⋯⋯⋯⋯⋯⋯⋯⋯⋯⋯⋯⋯⋯⋯⋯⋯⋯⋯●⋯⋯⋯⋯●●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ALL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嗣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规定享受相关权益c丑意论塞埕奎后迸蜃;旦堂生;旦:=生;垦三笙蕴互。作者签名:~髫小劝。日期:加如年6月6日导师签名:扪L亩日期:≯呦年乙月6日万方数据
⑧硕士学位沧乏MAS‘rER‘S。r}iESIS摘要乡镇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全面推进和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乡镇基层政府在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我国乡镇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产生了矛盾。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乡镇基层政府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我们需要研究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选取广东省河源市具有典型意义的H镇作为研究案例,以当地的公共服务能力为研究对象,对H镇公共服务能力的现状、问题及其制约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就提升该镇公共服务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能力、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等概念进行信息筛选和总结,以此作为论文撰写的立足点,并对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治理理论等理论进行归纳总结,总结出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此作为本研究的思想依据。同时,本文采用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H镇部分村民和镇村干部对当前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现状和需求的不同看法,形成论文重要的实证部分。研究发现,II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财政资金保障能力有限,公共服务组织协调能力不强,公共服务治理能力不足,公共服务回应能力薄弱。笔者建议,一是要多方筹措,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财政资金保障能力;二是要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组织协调能力;三是要建立健全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治理能力;最后是要畅通服务参与渠道,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回应能力。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论文的特色和不足等。第二章主要阐述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章对广东省河源市H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第四章中对该镇在公共服务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在第五章提出H镇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路径思考。本文旨在为提升我国乡镇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提出有效对策,以促进人们生活的改善,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关键词:公共服务能力 乡镇政府万方数据
AbstractThe public service capacity of the township primary government directly affectspeople·S llying standards.In recent years,with the overall advancement of rural refoHnSin China and the continuous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the townshipgovernment has conducted aseries of explorations and practices in improving publicservice capabilities and levels.and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However,due to thelong—term existence of the urban—ruraldual structure,the public service capacity ofChina’S township and village grass—roots governments contradicts the growing servicerequirements of the general public.In order tObetter help the township and villagegovernments improve their public service capabilities,we need to work out effectivesolutions.Based on this understanding,this article selects the typical H town of HeyuanCity,Guangdong Province as a case study,and takes the local public service capacity asthe research object to investigate and study the status,problems and constraints of thepublic service capacity of H town.On this basis,put forward rational suggestions011improving the town’S public service capacity.This paper uses literatm’e research methodsto screen and summarize information on public services,public service capabilities,andtownship 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 capabilities.This isused as a foothold for thewriting of the thesis,and sumlnarizes new public service theory and govemance theory.,Summed up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as the ideological basis of this study.At thesame time,this article uses a survey analysis method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views ofsome villagers and township cadres in tile town of H 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needs ofpublic services at the grass—rootslevel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questionnaires andinterviews,forming an important empirical part of the paper.The study found that thegovernment of town H has limited financial capacity for public service finance;publicservice organizations have weak coordinationability;public service capacity governancecannot be insufficient;and public service response capacity is weak.The authorrecommends that one is to raise funds to improve the government’S ability tO guaranteefinancial funds for public services;the second is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 socialorganizations and enhance thecoordination capabilities of 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organizations;the thirdi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万方数据
systemtOimprove government publicservices Governance ability;Finally,it isnecessary to unblock service participation channels and improve the government’S abilityto respond to public services.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background,significance,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deficiencies of the thesis.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elaborates the related concepts andtheoretical basis of government’S public service capacity.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status of thepublic service capacity of the H town governmentin Heyu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and in—depth analysis ofthe problems and constraints of the town’Spublic service capacity in the fourth chapter.Chapter 5 proposes ways to improve thepublic service capacity of town H.This article aims to put forwar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publicservice capacity of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in China,SO as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of people’S lives and realize people’S desire for a better life.Key word:public service capabilities:township primary governmentIII万方数据
⑥硕士举位论炙MASTER’S THES】S目 录摘要⋯⋯⋯⋯⋯⋯⋯⋯⋯⋯⋯⋯⋯⋯⋯⋯⋯⋯⋯⋯⋯⋯⋯⋯⋯⋯⋯⋯⋯⋯⋯⋯⋯⋯⋯⋯⋯⋯⋯⋯⋯⋯⋯.IABSTRACT⋯⋯⋯⋯⋯⋯⋯⋯⋯⋯⋯⋯⋯⋯⋯⋯⋯⋯⋯⋯⋯⋯⋯⋯⋯⋯⋯⋯⋯⋯⋯⋯⋯⋯⋯⋯⋯⋯⋯。Il第1章绪论⋯⋯⋯⋯⋯⋯⋯⋯⋯⋯⋯⋯⋯⋯⋯⋯⋯⋯⋯⋯⋯⋯⋯⋯⋯⋯⋯⋯.1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l1.1.1选题背景⋯⋯⋯⋯⋯⋯⋯⋯⋯⋯⋯⋯⋯⋯⋯⋯⋯⋯⋯⋯⋯⋯⋯⋯⋯⋯⋯l1.1.2研究意义⋯⋯⋯⋯⋯⋯⋯⋯⋯⋯⋯⋯⋯⋯⋯⋯⋯⋯⋯⋯⋯⋯⋯⋯⋯⋯⋯2l 2国内外研综述⋯⋯⋯⋯⋯⋯⋯⋯⋯⋯⋯⋯⋯⋯⋯⋯⋯⋯⋯⋯⋯⋯⋯⋯⋯⋯⋯21.2.1国内研究综述⋯⋯⋯⋯⋯⋯⋯⋯⋯⋯⋯⋯⋯⋯⋯⋯⋯⋯⋯⋯⋯⋯⋯⋯⋯21.2.2国外研究综述⋯⋯⋯⋯⋯⋯⋯⋯⋯⋯⋯⋯⋯⋯⋯⋯⋯⋯⋯⋯⋯⋯⋯⋯⋯31.3研究的内容及方法⋯⋯⋯⋯⋯⋯⋯⋯⋯⋯⋯⋯⋯⋯⋯⋯⋯⋯⋯⋯⋯⋯⋯⋯⋯51.3.1研究内容⋯⋯⋯⋯⋯⋯⋯⋯⋯⋯⋯⋯⋯⋯⋯⋯⋯⋯⋯⋯⋯⋯⋯⋯⋯⋯⋯51.3.2研究方法⋯⋯⋯⋯⋯⋯⋯⋯⋯⋯⋯⋯⋯⋯⋯⋯⋯⋯⋯⋯⋯⋯⋯⋯⋯⋯⋯51.4论文特色与不足⋯⋯⋯⋯⋯⋯⋯⋯⋯⋯⋯⋯⋯⋯⋯⋯⋯⋯⋯⋯⋯⋯⋯⋯⋯⋯51.4.1论文的特色之处⋯⋯⋯⋯⋯⋯⋯⋯⋯⋯⋯⋯⋯⋯⋯⋯⋯⋯⋯⋯⋯⋯⋯⋯5J.4.2论文的不足之处⋯⋯⋯⋯⋯⋯⋯⋯⋯⋯⋯⋯⋯⋯⋯⋯⋯⋯⋯⋯⋯⋯⋯⋯6第2章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72.1基本概念⋯⋯⋯⋯⋯⋯⋯⋯⋯⋯⋯⋯⋯⋯⋯⋯⋯⋯⋯⋯⋯⋯⋯⋯⋯⋯⋯⋯⋯72.1.1乡镇政府⋯⋯⋯⋯⋯⋯⋯⋯⋯⋯⋯⋯⋯⋯⋯⋯⋯⋯⋯⋯⋯⋯⋯⋯⋯⋯⋯72.1.2公共服务⋯⋯⋯⋯⋯⋯⋯⋯⋯⋯⋯⋯⋯⋯⋯⋯⋯⋯⋯⋯⋯⋯⋯⋯⋯⋯⋯72.1.3公共服务能力⋯⋯⋯⋯⋯⋯⋯⋯⋯⋯⋯⋯⋯⋯⋯⋯⋯⋯⋯⋯⋯⋯⋯⋯⋯82.1.4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92.2理论基础⋯⋯⋯⋯⋯⋯⋯⋯⋯⋯⋯⋯⋯⋯⋯⋯⋯⋯⋯⋯⋯⋯⋯⋯⋯⋯⋯⋯.1 02.2.1新公共服务理论⋯⋯⋯⋯⋯⋯⋯⋯⋯⋯⋯⋯⋯⋯⋯⋯⋯⋯⋯⋯⋯⋯⋯..1 02.2.2治理理论⋯⋯⋯⋯⋯⋯⋯⋯⋯⋯⋯⋯⋯⋯⋯⋯⋯⋯⋯⋯⋯⋯⋯⋯⋯⋯..1l2.2.3公共产品理论⋯⋯⋯⋯⋯⋯⋯⋯⋯⋯⋯⋯⋯⋯⋯⋯⋯⋯⋯⋯⋯⋯⋯⋯..12第3章河源市H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现状分析⋯⋯⋯⋯⋯⋯⋯⋯⋯⋯⋯⋯⋯⋯143.1 H镇基本概况⋯⋯⋯⋯⋯⋯⋯⋯⋯⋯⋯⋯⋯⋯⋯⋯⋯⋯⋯⋯⋯⋯⋯⋯⋯⋯..1 43.2调查的基本情况⋯⋯⋯⋯⋯⋯⋯⋯⋯⋯⋯⋯⋯⋯⋯⋯⋯⋯⋯⋯⋯⋯⋯⋯⋯.1 53.3 H镇公共服务能力现状分析⋯⋯⋯⋯⋯⋯⋯⋯⋯⋯⋯⋯⋯⋯⋯⋯⋯⋯⋯⋯..1 5万方数据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3.3.1 H镇政府公共财政保障能力现状分析⋯⋯⋯⋯⋯⋯⋯⋯⋯⋯⋯⋯⋯⋯⋯153.3.2 H镇政府公共组织协调能力现状分析⋯⋯⋯⋯⋯⋯⋯⋯⋯⋯⋯⋯⋯⋯⋯163.3.3 H镇政府治理能力现状分析⋯⋯⋯⋯⋯⋯⋯⋯⋯⋯⋯⋯⋯⋯⋯⋯⋯⋯⋯l 73.3.4 H镇政府回应能力现状分析⋯⋯⋯⋯⋯⋯⋯⋯⋯⋯⋯⋯⋯⋯⋯⋯⋯⋯⋯2l第4章河源市H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24.1 H镇政府公共服务财政资金保障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24.1.1政府财政资金保障能力有限⋯⋯⋯⋯⋯⋯⋯⋯⋯⋯⋯⋯⋯⋯⋯⋯⋯⋯..224.1.2制约政府财政资金保障能力的因素分析⋯⋯⋯⋯⋯⋯⋯⋯⋯⋯⋯⋯⋯..234.2 H镇政府公共服务组织仂、调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44.2.1政府组织协调能力欠缺⋯⋯⋯⋯⋯⋯⋯⋯⋯⋯⋯⋯⋯⋯⋯⋯⋯⋯⋯⋯..244.2.2制约政府组织协调能力的因素分析⋯⋯⋯⋯⋯⋯⋯⋯⋯⋯⋯⋯⋯⋯⋯..254.3 H镇政府公共服务治理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64.3.1政府治理能力不足⋯⋯⋯⋯⋯⋯⋯⋯⋯⋯⋯⋯⋯⋯⋯⋯⋯⋯⋯⋯⋯⋯一264.3.2制约政府治理能力的因素分析⋯⋯⋯⋯⋯⋯⋯⋯⋯⋯⋯⋯⋯⋯⋯⋯⋯..274.4 H镇政府公共服务回应能力...
篇四:乡镇政府如何服务工作园区建设的调研文章
0 6 年9 月第17 卷第5期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 u m a l o fH u n 锄E c o n o m icM 锄a g em en t C o u e g eS ep . , 2006V o L17 N o . 5工业园区建设的政府扶持路径及财税政策探讨赵爱群罗华中阳伟书陈芳( 娄底市财政局, 湖南娄底4 17 0 0 0 )( 摘要】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现和衡量标尺。
当前, 各地园区特别是乡镇园区普遍存在建设质量不高、 集约化程度偏低、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弊端。
新一轮园区建设要坚持立足优势产业, 突出要素建设, 完善政府服务体系, 科学确定财税优惠政策, 切实增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强劲增长极。[ 关键词】
工业园区; 市域经济; 政府服务; 财税政策[ 中圈分类号】
R 10 . 4 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0 8 —9 39 x ( 20 0 6 )0 5一0 14 2一0 3工业园区建设集中反映一个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资本流动的趋势, 是聚集要素、 加速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推进城镇化、 工业化的有效载体。
本文结合对湖南娄底市的调研, 就推进园区建设的政府扶持路径及财税政策谈几点肤浅的看法和思考。一、 工业园区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特点截止20 0 6年6月 底, 娄底市共有娄底、 新化、 涟源、双峰、 冷水江5个省级综合开发区, 12个县级特色工业园区, 另有新化县鲲鹏工业园和湘隆工业园是经济组织收购原国企土地和厂房自行招商引资组建的园区, 为典型的民营工业园。
目前的工业园区, 一般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成为市域经济充满活力的增长极。
20 0 5年园区共实现G D P13. 6亿元, 占全市G D P 总量的5. 9 %,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1. 3亿元, 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7 . 6%; 实现利税2. 36亿元, 占全市税收总量的12. 6%。( 二)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发展的生命线, 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
20 0 5年园区共完成招商项目28 个, 占全市招商项目总数的87 . 5%。
2003年初重新启动的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截止20 0 6年6月底, 累计合同引进外资加亿元、 项目8 2个, 成为起步最晚、 发展最快的省级综合开发区。( 三)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成为出口产品的重要基地。
全市拥有进出口权的企业共68 家, 其中有31家落户园区, 占总数的55. 4 3%。
20 0 5年园区外贸出口额达7 0 22万元, 占全市出口总量的4 1. 8 %。
经济“外向” 、 产品“出洋” 成为园区重点企业区别于非园区一般企业的“标签” 和“名片” 。、( 四)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这一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动力, 引进了高级光敏感材料、 脱氧核糖项目、 液压油缸等一批产业关联度和科技含量高、 区域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 大汉、 五江、 湘源科技等一批省内外知名企业相继在园区落户, 形成了引领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发展强势。( 五)推行就业保护政策, 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据不完全统计, 园区共安排从业人员2. 07 万人, 占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总额的20. 62%, 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L68 万人, 占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总数的30. 7 1%。( 六)坚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成为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基地。
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度注重项目质量, 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 生态效益好、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兴高科技项目, 初步实现了“工业立园、科技兴园、 生态美园” 的发展目标。
双峰县经济开发区坚持“招商选资” , 牢牢守住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底线” , 中南大学矿冶研究院有一投资上亿元的项目已在园区选址, 因调查发现存在污染, 因此被婉言谢绝入园。二、 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建设质量不高, 发展水平偏低, 对区域经济的带收稿日期:
2006—06—28作者简介:
赵爱群( 1962一), 男, 湖南双峰人, 娄底市财政局办公室主任; 罗华中( 1955一), 男, 湖南新化人, 娄底市财政局企业科科长; 阳伟书( 197 3一), 男, 湖南新化人, 娄底市财政科研所副主任; 陈芳( 197 6一), 女, 湖南双峰人, 娄底市财政局企业科副科长。14 2 万方数据
动能力较弱。除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枝独秀外, 其他具备较强开发实力和技术依托, 能广泛吸引外资投入的园区并不多,大多数乡镇园区未能开展实质性建设, 开工投产企业少,投入产出比例低。
发展较早的园区也因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明确等原因, 导致建设起点和发展层次较低, 产业结构雷同, 缺乏个性特色, 没有形成集群优势和高新产业优势, 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辐射能力较弱, 园区比较优势和功能效应发挥不明显。( 二)体制未理顺, 管理欠规范, 缺乏应有的发展活力。
大多数工业园区尚处于职能不到位、 职责不明确的起步阶段, 园区管委会的规划、 管理和协调能力较弱, 不能完全行使同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此外, 市、 县两级目前都未明确统一协调管理园区的职能部门, 在客观上造成了多头管理, 政策和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制约了园区的和谐快速发展。( 三)产业特色不鲜明, 集约化程度低, 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
大多数园区经济技术水平仍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 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投入和铺设摊子,实行外延式扩张, 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 缺乏龙头产业支撑, 产业特色不鲜明, 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较低, 未形成与自身产业和区域特色相适应的整体发展格局。( 四:
)投资主体单一, 财政投入不足,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举步维艰。
市、 县级财政目前都是“吃饭型” 财政, 财力有限, 对园区建设的投入力不从心。
此外, 园区在起步之初, 因承贷主体不明确, 固定资产短缺, 自身不具备融资的基本条件, 导致基础设施建设举步维艰、 严重滞后,严重妨碍了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 五)融资渠道不畅, 企业发展资金“瓶颈” 制约突出。
近年来, 各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信贷体制改革, “惜贷”和“惧贷” 倾向更加突出, 基层金融基本上处于“断流”状态。
一些企业为融资需要, 不得不求助于农村信用社贷款, 因此背负了较为沉重的利息包袱。
部分企业甚至不惜顶冒巨大的金融风险向民间信贷融资。
由于资金“瓶颈”制约, 一批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的企业和项目难以上马或做大做强, 延误了发展的最佳时机。( 六)人才匮乏, 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健全。
从整体上看, 中高级科技、 管理人员在园区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严重偏低, 难以适应园区和企业长远发展需要, 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造成人才匮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对企业人才引进的激励措施不健全, 人才招揽基本上是企业自身行为, 政府较少帮助和激励。
由于人才匮乏和引进、 培养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使得企业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难以实现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造成园区整体功能弱化, 吸引力和凝聚力大打“折扣” 。( 七)发展观念滞后, 总体环境有待改善。
一方面, 政府及园区管委会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不适应发展要求,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淡薄, 部门服务质量差, 不作为和乱收费现象普遍; 另一方面, 园区周边环境欠佳, 村民强揽工程、 阻工闹事时有发生。( 八)税费优惠政策功能效应不明显, 且难以执行到位。
对工业园区建设给予了财政直接投入、 新增税收地方部分全额返回园区、 土地出让收入剔除成本和费用后用于园区建设等优惠政策, 但与沿海、 沿边地区相比, 功能效应并不明显。
同时, 因部门关系难协调和发展观念滞后等原因, 现行政策往往在执行中“走样” , 造成政策享受不公平和不充分。三、 加快推进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立足优势产业, 调整发展战略, 进一步明确目区建设的总体思路1. 立足优势产业, 增强园区建设的持续发展动力。
坚持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依托, 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核心, 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建设, 高强度投入, 高品质服务, 高效能管理, 积极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着力构建发展高速度、 经济高效益、 产品高科技、 人员高素质、 环境高质量的“五高” 开发区。
坚持工业领跑、 依托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带动的发展思路, 在把主要精力用于工业发展为主的同时, 积极培育第三产业, 促进三次产业相互协调、 全面发展, 为园区发展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
坚持经济发展外向化、 产业高新技术化和本地化相结合, 立足区位和资源条件, 确定重点支持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并根据产业关联度培植核心企业群, 加快构建符合发展实际、 布局比较合理、 集聚效应明显的大园区建设格局。2. 坚持分类指导, 有层次、 有侧重地推进园区建设。目前各地园区发展不平衡, 需要寻求差异化发展途径。
从第一层次一省级综合开发区看, 已具备度良好发展基础,当前主要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积极进行环境再造、 体制创新和功能调整, 采取综合措施, 强化技术创新,加快建设成为外资聚集区。
从第二层次一县及县以下特色开发区看, 要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 加强规划指导, 注重实际效果, 切实把握其“上” 与“不上” 的衡量标准:
一是看当地产业对空间集聚的客观需要, 即当地特色产业是否应向中心城镇集聚; 二要看企业自身发展需要, 即向园区集中是否是企业自发需要和自身行为; 三要看土地利用率是否真正得到提高。( 二)坚持科学指导, 突出要素建设, 促进园区健康有序发展1. 高起点地抓好园区规划, 增强园区张力。
一是要坚持园区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 环境保护、 工业结构调整等相关规划相结合, 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提高园区品位; 二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确保园区布局、 产业定位、 生态建设及配套设施具有一定超前性, 留足后续发展空间; 三是要坚持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 科学制定入园企业的投资密度、 投入产出率等客观评价标准, 防止有限“寸金地” 在短期内被小规模、 低水平的企业占用, 造成园不成形、 区不成块。2. 高标准地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展示园区魅力。
一是要适度超前, 坚持一次规划、 分步实施, 不能因为资金短14 3 万方数据
缺而降低建设标准, 为园区长远发展留下隐患; 二是要梯度推进, 立足实际, 滚动发展, 依托项目建设园区, 节约土地资源和开发成本, 减少潜在风险; 三是要突出和谐发展, 坚持依法依规抓好国土审批、 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工作, 努力赢取当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四是要着眼可持续发展, 坚持禁止不符合环保要求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入园,着力建设生态型、 环境友好型园区。3. 高水平地抓好经营管理, 增强园区实力。
一是要创新经营模式, 将经营性项目由政府包揽改为行业部门投资或者合作合资建设; 公开拍卖园区内公共设施经营权、 广告使用权、 道路冠名权, 立足以地生财, 推动土地置换,将园区建设转变为资本运营的过程。
二是要创新管理体制,坚持公司制管理、 市场化运作, 按照“小机构、 大服务”的原则, 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 统一行使招商引资、项目申报、 规费收缴等管理职能; 依照< 合同法> 规定,成立园区管理有限公司, 承担基础建设、 招商引资等具体业务工作。4 . 高效益地抓好招商引资, 增强园区活力。
一是要调优机制, 完善招商目标管理办法, 严格奖惩兑现, 努力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局面; 二是要调强队伍, 拓宽用人视野,启用招商能人, 促进招商引资专业化; 三是要调整策略,改政府招商为项目招商, 坚持优惠政策与优质服务并举,逐步使单一的政策优惠转向依靠综合服务; 四是要强化宣传引导, 不定期举办经贸洽谈会、 项目推介会, 积极开展代理招商、 中介招商和网络招商, 构筑立体招商服务体系;五是要加强与高校、 科研机构的沟通联系, 把招商引资的重点转向行业竞争力和产业衔接强的企业, 引进外资项目、高新技术项目、 自主产权项目等“高含金量” 项目, 着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 。( 三)完善政府服务体系, 发挥部门职能作用, 全面提升园区功能效应1. 强化组织引导。
一是要成立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 由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任组卡0计划、 经委、 财政、税务、 工商、 商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担负宏观指导园区发展、 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的职责; 二是要适当提高管委会行政级别, 赋予其同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以利于协调关系和实施管理。2.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基础设施配套费要按一定比例返还, 专项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土地出让金等有偿使用收入, 要纳入财政综合预算, 作为政府对园区基建的投入。
条件具备的地方, 建议在财政预算中设立园区发展专项基金, 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财政14 4支持和财力保障。3. 搭建企业融资平台。
一是要加强政策引导, 对金融机构扶持企业发展给予一定奖励, 在政府性资金存放等方面给予倾斜和照顾; 二是要明确承贷主体, 在全面落实偿债责任的基础上, 仍明确各级财政为承贷主体, 提高贷款公信度; 三是要放活融资政策, 尝试以土地为担保申请银信支持; 咽是要提供投融资服务, 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的资本金扩充力度, 积极培育一批资本雄厚、 管理精良的担保公司。4. 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
一是要完善财税激励政策,加大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 允许企业加速仪器设备折旧, 探索建立财政性资金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 二是要加快实施“名牌战略” , 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 三是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积极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5. 推行周区用地保护政策。
积极调整现行土地规划,明确工业用地仅限于团区招商引资项目, 确保土地资源用在最能带动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的地方。
同时, 进一步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和闲置土地清理力度, 扩充政府土地储备库, 拓展园区建设...
篇五:乡镇政府如何服务工作园区建设的调研文章
现代交际·2018 年 14 期作者简介:于潇珊,中共德州市委党校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党史党建;通讯作者:安杨。禹城市乡镇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于潇珊[1]安杨 [2]*(1. 中共德州市委党校 山东 德州 253000;2. 禹城市发改局 山东 德州 251200)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加之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推动,乡镇政府大力发展产业,以产业提升财力、凝聚人气和支撑振兴,已经成为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本文首先介绍禹城市乡镇园区的建设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阐述乡镇产业园区的总体思路与原则,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乡镇产业园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禹城市乡镇产业园区的规范有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关键词:产业园区 乡镇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4-0052-02一、乡镇园区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当前禹城市的乡镇园区,虽然在财源建设、容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作用,但与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新型城镇化要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不相适应,总体呈现出园区企业纳税少、带动作用不强,产业无特色、没集群,布局碎片化、不集中、难管理等急需规范解决的难题。一是发展不平衡。房寺镇作为全国的小城镇试点示范镇,随着通裕重工的快速发展,乡镇工业园已形成一定规模,市中办、十里望融入城区一体发展,分别规划了万庄工业园、西城产业园,园区具备一定的规模。伦镇依托林场集体土地入市,快速推进了数控产业园,已入驻企业 20余家。莒镇借助济聊高速(潘店、莒镇)出口,规划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主要面向济南外迁企业,重点发展食品加工和机械加工业,已签约落地项目 9 个。其余乡镇虽有企业,但总体较为零散、呈现碎片化、不集中。二是总体质量不高。目前高新区仍然是项目落户的主阵地,纳税较多的项目基本落在高新区,没有与乡镇产业差异化定位,多数乡镇的企业主要是畜禽加工、木制品加工、食品加工(馅料)等,企业实力不强,工资不高,纳税能力弱,无法集聚人气,乡镇财源薄弱,也制约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三是要素制约较为严重。乡镇园区的发展,没有倾斜的政策支持,受制于土地、交通、能源等要素,原有的乡镇合村并居的土地指标,也基本用于全市统筹建设,供气供水供热等设施建设滞后、不配套,输出型的劳动力趋势无法扭转,劳动力短缺不足日趋明显。二、乡镇产业园区的总体思路与原则(1)总体思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为目标,抢抓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和济南都市圈经济提质的重大机遇,优化升级高新区产业层次,提升完善乡镇园区发展,着眼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园区创建、项目引进、企业培育、产业集聚为具体抓手,坚持相对集中、配套联动、稳步推进、差异发展,推动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的乡镇产业园区。(2)指导原则。一是坚持相对集中的原则。坚持产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目标,整合乡镇供地政策,破解土地瓶颈,实现集中使用,积极推动规划、国土、住建、招商等政策集聚,探索推进环保、安监等区域性评价,引导现有园区连片成带一体发展,新建园区集中化发展,鼓励引进专业的园区运营商建设、运营园区,实现产业集聚、管理集中。二是坚持配套联动的原则。以高新区新兴产业发展为出发点和着力点,注重与高新区产业配套联动,主动承接高新区提升改造剥离的企业,积极承载新兴中小企业,当好高新区优质项目的孵化室,乡镇园区的基础产业和高新区主导产业相配套,中小企业和高新区骨干企业相配套。三是坚持稳步推进的原则。以资源最大化利用为原则,现有园区以存量资源化为主,适度扩建,立足于改造提升,重点是闲置厂房开发,规范租赁管理,引导现有企业转型、产业集聚;新建园区以增量优化为目标,从源头上把控,重点引进产业契合度高、纳税能力强,可成群、批量引进,推动快速形成产业集群。三、乡镇产业园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关于产业定位。乡镇产业园区要立足乡镇实际,充分考虑土地、环保等政策约束,选择项目、企业、产业不要盲目求新、求大、求多,务必实际实用。一是不宜太新。可以围绕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要素的,不要一味追求所谓的高新技术、孵化研究,重点还是能够有效吸纳基层劳动力、技术较为成熟、纳税能力强的项目。二是不宜太大。尽量规划规模适中的中小型企业,尽量少地引进占地多、单体投入高的大块头项目,企业群体总量控制在二十个左右,着眼于形成富有活力的产业集群。三是不宜太多。镇域经济体量有限,土地、能源等规模相对滞后,规划形成的园区尽量有主导产业,但是不宜摊大饼,也不要硬拼凑,一定不要有项目就是骨干企业,有企业就是主导产业的想法,要立足区位实际,围绕资源优势,着眼长远,准确把握现有项目的成熟度,主导产业的契合度,科学评估现有企业的成长性,去伪存真,抓大放小,优中选优,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定位,突出重点,确定方向,建议主导产业不超过 3 个,其中,新兴产业不超过 2 个,传统产业最多 1 个。(2)关于产业协作。乡镇产业园区都在县域经济的大盘子里,彼此相距不是太远,加上还有国家级高新区,万方数据
53禹城市乡镇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产业,乡镇注重与高新区产业的配套联动,特别是新兴中小企业培育与传统产业提升。(3)关于产业规划。规划是前提,也是出台方案的依据,当前推动的乡村振兴战略、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战略,中央均在编制相应的规划,省、市也会针对性地出台规划方案,我市乡镇园区产业的发展也必须要有规划意识,从调研、规划到政策意见以及督导考核,建立完整的工作链。一是编制规划方案。建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厘清产业发展的思路,加快编制规划和方案,明确各乡镇园区规模、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等。二是出台配套政策。围绕乡镇园区、产业发展,实际层面拿出明确的实施意见,发改,国土、规划、经信、环保、安监等有关部门出台具体的推动办法,齐心协力推动乡镇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三是强化调度考核。乡镇园区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建议将园区工作纳入督导考核,从产业契合、项目投入、亩均税收等方面,合理设定考核指标,形成有方向、有压力、有抓手、有尺度的工作机制,推动园区快速发展。参考文献:[1] 李玲君 . 区镇融合视角下开发区与周边乡镇产业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 以武进国家高新区与其周边乡镇为例 [D]. 苏州科技大学 ,2017.[2] 孙蔚 . 推进上海市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对策研究[J]. 中国工程咨询 ,2016(11):50-52.责任编辑:孙瑶一窝上,乱哄哄,不找准位置,搞好协作,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一是错位发展,各乡镇要搞好沟通协作,乡镇之间,产业不一、基础不同、各有定位,实现差异发展,不搞“杂货店”,只做“专卖店”,避免趋同化,在引进项目的时候可以有效避免内部竞争、恶性竞争,打造差异化产业集群。十里望、市中办承担城区功能,融入城区发展,可以重点考虑现代服务业、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房寺镇现有的工业园区,可以考虑提升改造,围绕通裕重工搞好装备制造配套;梁家地处高铁新区,规划新区也与城区、高新区较近,可适当规划休闲观光农业、承接高新区招商企业项目;伦镇依托原有林场建设了机械加工产业园(数控方向),也可以依托第二牧场,加上原有的德霖、和美、知凡等企业做好畜禽加工;辛店镇已有现代牧业,打造美丽乡村基础上,推动休闲农业发展,可以与梁家镇一起规划;莒镇启动了园区建设,规划了物流园区,尽早确定入驻产业企业,提前谋划布局;李屯位置远,人口较少,可以重点考虑有机农产品加工、木制品加工等项目;张庄、安仁、辛店、辛寨等乡镇,如果有园区可以挖潜的尽量挖潜,注重闲置资源的整合,新建园区可以先规划、破题,稳步推进。二是承接发展。目前京津冀产业提升将会持续推进,特别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力度还会继续加大,济南的北跨,还会掀起拆违拆建的浪潮,建议各乡镇各选题目,各找企业,尽量不要围绕一个产业、一个行业,甚至一个企业,心里有方向,带着目标对接,要找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三是配套发展。目前高新区正在进一步抬高门槛,重点是纳税强、体量大的企业以及新技术等新兴得新成就。福建自贸区内各园区在经贸功能上进行分工协作,以投资、贸易为主导,逐步实现信息共享机制,推进投资、贸易、金融等自由化进程,共建海峡两岸一体化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差异化发展。各片区应结合自身特点,立足优势互补原则,既分工又合作,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只有加强这三大片区的协同程度,使这三区的功能同时发挥,才能够加快促进闽台经贸合作,更好地促进闽台经济的融合。(三)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闽台农业合作具有区位优势,两地资源互补性强。在福建自贸区战略下,有利于闽台经贸合作发展的政策也不断出台。台湾有先进的技术、充裕的资本,引进其资本与技术,来提升产品的水平,不断完善闽台经贸合作。参考文献:[1] 李锦秀 . 福建与自贸区经贸合作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J]. 发展研究 ,2013(9):37-40.[2] 王春丽 . 福建自由贸易区视野下推进闽台经贸合作的思路与对策 [J]. 现代台湾研究 ,2016(4).[3] 林晓伟 . 福建自贸区建设现状及战略思考 [J]. 国际贸易 ,2015(1).[4] 邵李津 . 基于集成力模型的福建自贸区协同发展对策研究 [J]. 林业经济 ,2017(4).[5] 张良强 , 李乃正 . 福建自贸区背景下闽台产业合作策略探讨 [J]. 海峡科学 ,2015(5).责任编辑:孙瑶(上接第 54 页)的政策,而且开放的产品中将近 95% 的商品为免税产品。但是从台湾方面来说,开放力度不大。
表 2 闽台贸易额(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2013—2016 年《福建统计年鉴》四、推动福建自贸区在闽台经贸合作中发展的对策(一)大力推进福建自贸区的跨境电商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更好地推动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往来。闽台经贸合作应加快建设面向电子商务企业的两岸结算平台。解决国际物流的配送问题,提高客户对产品的体验。这样的贸易方式,可让台湾消费者认识到大陆的商品多样化,并对此产生产品依赖度,通过长期的贸易,福建对台湾的出口逆差可以逐渐缩小。为了更适合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企业高效完成贸易,需要多种电子支付结算方式,完善跨境电子业务的所有相关环节,比如支付、配送等,还有平台要引进具有福建省特色的产品,改善闽台贸易。(二)加强三大片区协同程度作为对台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福建自贸区必须利用好自身优势,在要素禀赋、经济结构、产业和市场等方面加强闽台互补与协同,力求在园区模式创新、监管制度改革、贸易投资促进和产业转型升级诸方面实现新突破、取万方数据
篇六:乡镇政府如何服务工作园区建设的调研文章
研报告:镇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思考与对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现以 xx 市 xx 区 xx 镇为例,剖析乡村振兴的难点及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深刻认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农业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本,经济发展如果没有农业产业的支撑,那将是空中楼阁。农业的发展不仅保障了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也保障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更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xx 在 xx 是农业大镇更是农业发展的重镇, 有较多的农业龙头企业,如 xx 食品公司、xx 家居公司、xx 食品公司等,部分三产也为农业销售和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如富春山居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勤旺生态农业公司等。
2. 充分认识当前的短板和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质量总体偏低。xx 镇缺乏全方位的立体农业项目,高科技农业项目不多,农业加工型企业档次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空间利用率不高、产出偏少。如:xx 农场的猕猴桃基地,虽有 xx 特供企业仓库冠名,也开发了猕猴桃酒、猕猴桃干等系列产品,但始终用原始的方法进行销售和加工, 不仅产量低,也无法拓展产业链,套养的畜禽没有
形成规范化的养殖,仅够附近销售,没有更多的办法拓展市场。二是转型升级速度偏慢。农业产业规模较小、能级较低、重点不够突出,难以支撑经济发展,带动增长的效应不明显, 特别是水果支柱产业 xx 桃产品,xx 村种植的桃树生命周期已到晚期,花期、果期均严重影响桃产量的稳定和质量的提高,更新问题日益突出,加之村民危机意识不强,桃产业已相当危险。同样的还有 xx 密梨、xx 杨梅等。三是防疫意识有待增强。部分农业企业防疫意识不强,特别在养殖业中,对疫情防控不重视,认识不到位,工作不扎实,导致禽流感、非洲猪瘟、口蹄疫等疫病带来的损失较大。四是要素保障意识缺乏。缺乏合法用地的理念,部分大户急于求成,在用地保障方面缺乏意识,为减少审批程序、节约资金,擅自动工投产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旦查实,整改被动,损失不小。五是美丽经济的理念不够深入,村级组织的服务意识、引入意识不强,镇级组织的几个农事活动虽然成功,但缺乏留住客商的资源和条件,仅仅赢得了面上的热闹。
3 3 .积极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新机遇
(1)抢抓农业发展新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实施积极的农业项目财政补助政策,省、市、区都相继出台政策, 在支持农业发展,特别是在乡村建设、产业扶持、农民增收上推出了许多实质性举
措。
(2)抢抓区域融合发展新机遇 近年来,xx 区不断加大区域统筹发展力度,xx 要积极探索建立农业产业转移、农业园区合作等新机制,积极推动新四区和三县(市)进一步融入主城区,打造区域一体化格局。要根据不同村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选择一村一重点,推出一项有较大优势的农产品,与科研单位建立合作示范区。要主动出击,做好主城区溢出农业产业的承接,争取更多优质项目落户。
(3)抢抓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新机遇 十九大已明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调统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均衡协调发展,推动多规在空间布局上的合一性。为此,作为空间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基层政府,要牢牢抓住规划修编的机遇,充分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城乡建设空间、农业生产空间、自然生态空间进行全域优化布局, 为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合理的必要支撑。
(4)抢抓本地已形成或即将形成的各种优势和机遇 年底,随着 xx 快速路、xx 复线的开通,xx 与 xx 城区乃至 xx 主城区将实现零距离融合,加上 xx 已腾挪出的空间资源、天生丽质的山水环境优势、团结向上的干部队伍优势,将会为 xx 的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5)深入理解用美丽经济提升乡村振兴的理念
一要坚持与周边乡镇发展一体化,统筹推进区域联动发展,打造精品线路
的延伸,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区域联动产业,形成资源集聚效应,推动美丽资源
保护、美丽产业发展的一体化,促进区域产业抱团发展。二要加快美丽资源效
益化,秉持“既要好看更要好用”的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乡村美丽资源和小
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引导全镇土地规范有序流转,特别是要利用好美丽乡
村、三改一拆的政策,综合利用拆整结合,整合农村各种闲置资源,向生态环境、特色文化、文明乡风要效益,加快把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三要花力
气做好“外引”文章。要突出“大好高”项目招引。要主动利用乡贤会、招商
组等,加大招商环境打造,点对点地进行项目合作;要积极推动上山村“xx”观光旅游项目再开发,加快 xx 村 xx 生态果蔬乐园的群众化推广建设。
4 4 .如何持续做好乡村振兴工作
(1)要做好要素保障 聚焦空间要素制约,科学推动新增建设用地,保障农业项目发展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科学合理规划项目,让立体农业全面发展;加大闲置用地盘活力度,充分保障创新型农业产业空间。要逐步扩大农业空间,适度推广农旅结合项目,配套餐饮、民宿、垂钓(娱乐)等娱乐设施,积极响应政府“xx 农夫乐园”和“美丽经济产业园”的号召,让各方游客
来到 xx 的“十里花果” 线有地方吃、有地方玩、有地方住。同时,要加强和有关部门对接降低民宿项目准入制度,尽量多引进一些中高端民宿业;加快农合联的建设和发展,实施“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优化信贷政策和金融服务投放效果,加大对农业产业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有效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为全镇农业项目提供较好的资金保障和风险保障。
(2)要有开展优质服务的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是开展优质服务的基础,一定要有专业知识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要有刻苦奉献精神的干部队伍,优质服务是促进发展的第一要件,没有一流的服务,就不会有一流的乡村振兴成效。各级各类干部都要有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利益、为群众发展谋前程的初心,勇敢担当起推动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实的工作举措、更强的责任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以下内容供参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思考建议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就“乡村振兴”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
就 X 市来看,近几年来围绕建设美丽新 X 和全面脱贫奔小康目标,在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作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新时期党中央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且有很长的路要走。
x 月中旬,X 市统计局民调中心联合 X 市统计局,按照X 省“乡村振兴”百村千户民调调查的通知精神,分四个组对部分 X 市乡镇进行了入户调查,并采取了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就 X 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对 X 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工作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了梳理和汇总,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 X 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面临的现状 。X 市总面积 X 平方公里,辖 X 个乡镇、x 个街道办事处,X 个行政村(居委会)。其中行政村达 X 个。X 年 X 市总人口达 X.X万人,其中:X 年 X 乡村人口 X.X 万人(X 年未发布)。从以上数据可知,X 仍是一个农业大市。因此,X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要抓手。
特别是今年脱贫攻坚进行决胜期以来,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支农惠农工作扶持力度,使得 X 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了稳定发展的显著成效。X 年(X 年农业普查数据暂未发布,用 X 年数据)粮食播种面积 X.X 万亩,总产量 X 吨;油料播种面积 X 万亩,总产量 X 吨;生猪出栏 X 万头,产量达 X 吨;造林面积达 X 亩……;X 年,X 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 元,同比增长 x.x%。
( ( 一) ) 完善和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共同富裕。X.开展扶贫决胜攻坚任务。切实夯实扶贫举措,制定并下发了《X—X 年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工作计划》,要求推进产业、金融、就业、安居、教育、健康、兜底、设施、党建、社会等十大扶贫举措进一步得到落实。例如在教育扶贫方面,确保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落实“一提
高”、“两降低”、“三全面”、“四保障”、“六倾斜”、“八免费”等各项教育扶持政策。全体市级领导带头,各乡镇办事处、各行业、各后盾单位、各驻村工作队统一行动,规范填写扶贫手册,夯实基础台账资料,宣传扶持政策、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X.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圆满完成。从 X 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启动以来,经过三年来艰苦细致工作,至 X 年底全部完成全市 X 个行政村的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在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积极盘活土地流转经营权,建立健全了农村土地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像 X“X 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农民油茶山面积 X.x 万亩,涉及农户 x.x 万户,其中对接贫困户 X户。有效地实现了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效益,增加了广大农民收入,实现了共同富裕目标。
X.优化收入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X 市人社局积极开展中介帮扶外出打工机制,坚持工资性、财产性、经营性收入及转移支付增长协同发力,促进农民收入扶持普遍较快增长,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鼓励农民将承包地经营权、四荒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政策补贴等通过折股量化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像“X 市 X 生态农业开发展限公司”,广大农民以土地入股,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形成了以茶文化为载体、集乡村休闲、餐饮娱乐的生态农庄发展
模式,极大地调动当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渠道 ( ( 二) )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X.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X 市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建设美丽新 X 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至 X 年底,X 市建成遍乡农村公路共 X 公里。其中 X 年建成扶贫公路 X.X 公里,窄路加宽 X 公里,本级财政投入新建 X.x 公里。目前 X市 X 个行政村道路硬化全部完成,实现了村村通。并且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计划 X—X 年力争建成 X 公里农村公路,推进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延伸。X 年,X 市成立了书记任“河长”制的制度。X 境内流径 x 大河流(中小河流共 X 条)x 水河及 X河。目前护堤二期治理工程共投入 X 万元;中小型河流治理中,其中小水河治理投入 X.X 万元,浔江河治理投入 X.x万元;X 年止 X 市有水库 X 座(大型 x 座,中型小ⅠX 座,小ⅡX 座)山塘 X 处。X 年一年中,水库共完成投资 X.X 万元,山塘共完成投资 X.X 万元。
X.各种资源向乡村合理流动,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大力做好农村创业扶持工作,为涉农项目要求金融部门尽量提供担保贷款业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工商业主返乡下乡
创业。并引导一批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发展。产业成长了一批“公司+农户”模式的龙头企业。如“X 市 X 有限公司”及“X 市 X 有限公司”等等。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业开拓的各种休闲农庄。X 市制定并实施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计划,以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整合利用为纽带,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 x%左右。
X.建立健全了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一个地方及至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优先发展和人才的拓展引进。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落实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全面改善乡村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X 市 X 年共有乡村中小学 X 所,在校学生达 X 人,义务制教育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基本做到学有所育。X 市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政策,支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改善条件。至 X 年底止,全市共有乡卫生院 X 所,新改建村卫生室 X 所(其中 X 年新建 X 所),聘用乡村医生 X人。做好农村特别是贫困户的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动态化、精细化管理工作,把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 ( 三) )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幸福新 X X 。X.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X 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生态 X、实力 X、幸福 X、开放 X”活动,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建
设生态宜居新 X。X 年,全市完成森林总面积 X 万亩,其中X 年新造林面积 x.X 万亩,建成速生林 x.x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 X.X%,森林总蓄积量 X.X 万立方米,建成绿化覆盖率X.x%,绿地率 X.x%,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x.X 平方米每人。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一处,即“x 水国家湿地公园”,省级森林公园一处——X 竹海森林公园。最近,市委市政府实施了“百城千城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着力整治农村环境,重点整治农村垃圾、污水、厕所,大力治理生态环境,推进农村福分上转运一体化模式,推行分类施放、收集、运输、处置机制。推进厕所革命,完善农村公厕布点,积极创新生态公厕,全面普及农户家庭水冲式厕所,健全农村生活污水网管和终端运维管理服务机制,确保污水有效处理。
X.农民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提高。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移居新 X,并在乡村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好媳妇、好公婆、X 好人等评选活动。X 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X 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均保...
篇七:乡镇政府如何服务工作园区建设的调研文章
振兴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研究——以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研究——以 R 镇为例彭柳婵镇为例彭柳婵二○一九年十二月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 文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 文分类号 C93 密级 公开UDC 005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以 以 R 镇为例彭柳婵专业学位名称 公共管理硕士指导教师 旭 周均旭 教授论文答辩日期 2019 年 11 月 15 日 期 学位授予日期 2019 年 12 月 30 日答辩委员会主席 李涛 教授
I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以 以 R R 镇为例摘要2017 年 10 月 18 日,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镇政府作为联系国家与基层农村社会的基层政府,直接面向“三农”,在联系国家和人民群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过去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存在巨大差距。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本文以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乡镇政府能够提供的公共服务与群众对基层公共服务的期望之间的差距,并运用案例研究和理论分析,参照基本公共服务评价方法,对公共服务需求者的满足程度、公共服务客体的满意程度、供给者提供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供给者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政府财政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分类和标准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 R 镇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现状的研究分析发现乡镇一级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主要包括:公共服务理念塑造能力不足、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能力不足、公共服务供给与资源整合能力不足、公共服务环境营造能力不足、服务“三农”能力不足。造成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欠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乡镇政府转型发展落后、人才队伍管理因素、乡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供需脱节、乡镇政府和居民之间缺乏互动、服务“三农”体系不健全。最后从加快乡镇
II政府转型、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健全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聚焦“三农”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为基层乡镇政府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提升人民满意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镇政府 乡村振兴 公共服务能力
IIIRESEARCH ON THE IMPROVEMENT OF PUBLICSERVICEABILITY OF TOWNSHIP GOVERNMENT UNDERTHE BACKGROUND OF RURALREVITALIZATION——TAKE R TOWNAS AN EXAMPLEABSTRACTOn October 18, 2017, the party’s 19th National Congress report first proposed a rural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the context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townshipgovernment, as the grassroots government that connects the country with the grassroots ruralsociety, directly faces the “three rural”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necting the countryand the people. Due to the objective urban-rural dual system that has existed for a long time,there is a huge gap between the public service level in rural areas and the level of urban publicservices. Improving the level of rural public services is an important task at present and theonly way to achieve the strategic goa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his paper takes the public service ability of township govern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mainly analyzes the gap between the public service that township government can provideand the expectation of the masses for the grass-roots public service, and uses case study andtheoretical analysis, with reference to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basic public service, to satisfythe public service demander, satisfy the public service object, and provide public service forthe suppli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quality of service supply, the efficiency of public serviceproviders, and the government financial support, and compare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standardof basic public service.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services provided by R town governm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township level government has alot of deficiencies in the field of public services. It mainly includes: the capacity of shapingpublic service concept, the capacity of building township talent team, the capacity of publicservice supply and resource integration, the capacity of building public service environment,and the capacity of serving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IVthe lack of government"s public service ability, including the backward transformation anddevelopment of township government, the management of talent team, the disconnection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public services provided by township government, the lackof interaction between township government and residents, and the incomplete service system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Finally, from the aspects of speeding up thetransformation of township government,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ownship cadres,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public service resources, improving the expression mechanism ofpublic service demand, focusing on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o improve theservice leve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grass-roots township government to improve the public service efficiency and people"ssatisfaction.KEY WORDS: township government;rural revitalization;the ability of publicservice
V目 目 录摘要.............................................................................................................................................IABSTRACT............................................................................................................................III第一章 导论............................................................................................................................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1 研究背景....................................................................................................................11.1.1 研究意义....................................................................................................................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2.1 国外研究现状............................................................................................................31.2.2 国内研究现状............................................................................................................6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91.3.1 研究内容....................................................................................................................91.3.2 技术路线....................................................................................................................9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01.4.1 研究方法..................................................................................................................101.4.2 创新点......................................................................................................................11第二章 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12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1.1 公共服务..................................................................................................................122.1.2 公共服务能力..........................................................................................................1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132.3 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评价.........................................................................................132.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建设提出的新要求.....................................142.4.1 政治建设方面的新要求...........................................................................................142.4.2 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142.4.3 社会建设方面的新要求...........................................................................................152.4.4 文化建设方面的新要求...........................................................................................152.4.5 生态建设方面的新要求...........................................................................................15
VI第三章 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现状分析——以 以 R 镇为例.............................................173.1 R 镇概况......................................................................................................................... 173.2 R 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现状......................................................................................... 173.2.1 政治服务能力不断强化...........................................................................................173.2.2 经济服务能力持续提升...........................................................................................183.2.3 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长...........................................................................................183.2.4 文化服务能力明显改善...........................................................................................193.2.5 生态服务能力突显成绩...........................................................................................19第四章 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 以 R 镇为例.....................214.1 调查内容.........................................................................................................................214.2 调查过程.........................................................................................................................214.3 R 镇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 224.3.1 公共服务理念塑造能力不足...................................................................................224.3.2 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能力不足...................................................................................234.3.3 公共服务供给与资源整合能力不足.......................................................................244.3.4 公共服务环境营造能力不足...................................................................................254.3.5 服务“三农”能力不足...................................................
篇八:乡镇政府如何服务工作园区建设的调研文章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情况报告某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情况报告
根据上级有关要求,按照市调研内容,现将 xx 镇政府服务能力情况汇报如下:
一、管理体制改革情况
xx镇共有行政编制xx名,事业编制x名。目前行政编制已有xx人,已满编。事业编制x人,尚缺x人。下设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但在我镇,主要为党政办、财政所、计生办、民政办为分支,没有联合集中办公。
二、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xx 卫生院通过提高待遇,加强住宿生活保障,加强业务培训,让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待得住,留得下。
三、就业培训
根据“xx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的通知”的精神,为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健全促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劳动者的综合就业素质和经济收入的稳定增长。经县人社局核准,开展家政服务员、育婴师(员)、养老护理员、母婴护理员(月嫂)技能培训。
xx—xx 岁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每人限报一个专业。另外,贫困户家庭人员,凭扶贫手册报名,年龄从 xx—xx 岁,享受培训期间的生活补贴。培训各专业为xxx个课时,其中:理论xx课时,操作xx课时。所有参加培训人员完成规定的学时经考核合格后,颁发国家专项能力证书和培训合格证书。
四、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情况
1、强化收入征管,继续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一是夯实征管基础,加强收入征管,建立健全税源动态监控体系,建立健全税源数据库,开展税源调查和税源监控,确保财政收入均衡入库。二是密切关注国家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动向,做好财政收入监测分析。三是分解落实目标,增强各级各部门完成收入任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财、税之间的联系沟通,合理调度,均衡入库,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四是严格落实收入责任制和奖惩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收入征管部门的积极性,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2、坚持厉行节约,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千方百计筹措和整合资金,优先用于保障社会稳定和民生支出。加大美好乡村建设和环境整治资金投入。加大各项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结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牢固树立长期过“紧日子”思想,从严控制一般性支持,大力压缩“三公”经费,公务接待费预算在去年压缩的基础上继续压缩,一般公用经费实行“零增长”。进一步强化预算刚性约束机制,严格预算执行程序。
3、深入推进民生工程,不断提升全镇百姓幸福指数。抓好民生工程政策落实,细化任务分解,健全协调推进机制,使民生工程实施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机制化。积极调度资金,全力以赴保证民生工程资金及时到位。按照“从民所愿、由民监督”的原则,进一步健全绩效评价体系,努力提升民生工程的满意度。按照要求,顺利落实农村基层党建保障工程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创新宣传方式和宣传载体,以推动百姓互动为原则,充分发动村委会组织宣传,倡导“简洁、直观、明快”的宣传方式,提高宣传实效,真正使各项民生工程实施与百姓生活拉近融入,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4、继续推进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管理绩效。一是深化预算体制改革。贯彻落
实新预算法,细化预算支出科目,严格规范预算执行。二是加强财政资金形成资产管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三是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努力打造阳光财政,主动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五、加强信息化工作水平情况
1、立足全局,加强协作。政信息化要和国家及各级政府的信息规划、电子政务建设进程、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相衔接,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要和信息化发展趋势相适应,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和原有的规划思路、已有的信息资源相叠加,减少浪费,实现多快好省。民政信息化要按照“一盘棋”的思路整体设计,紧密围绕民政业务的服务对象,深入分析民政业务之间的内在关联,制定信息化规划,设计可操作的技术架构。民政信息化项目要从重要性、紧急程度、成熟度方面综合评估,合理安排建设计划和资金投入,分步有序实施,形成积累,逐步完成建设目标。
2、强化政策解读和平台建设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做到政策性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对新出台政策措施及时开展解读,主动解疑释惑,引导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方便群众网上办事。积极推进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活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加快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智能化升级,推进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融合,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整合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和省级政务服务共享数据平台,推动电子证照库、统一身份认证和网上支付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政务信息互认共享和联网核验,逐步解决重复提交材料和循环证明问题,方便群众办事。
六、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
一是高度重视镇干部队伍建设,将其作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党的执政
能力的重要举措。始终以优化结构为目标,不断吸收优秀年轻血液,今年招录年轻公务员x名,本科以上学历x人,较好的实现老中青顺利衔接,不出现断层的局面,整个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二是加强培训锻炼,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只要是上级举办的各类培训班,都安排镇里相应干部参加培训,增长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持续开展镇干部之间的轮岗活动,让干部尽快成长,成为农村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全面加强干部管理。严格执行签到考勤和纪委不定时巡岗制度,严格贯彻作风建设新的规章制度,施行一岗一责,目标明确,逐步营造竞争向上的高效执行力文化,推动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能,强化主动作为意识,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不让群众在干部这里受到冷遇。
七、乡镇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机制情况
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要求,按照党政分工,各副科以上领导,各司其职,对照各自分管领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督查,年终有考核,积极做好痕迹管理。按照县相关考核要求,对照考核标准,积极报送相关材料。
篇九:乡镇政府如何服务工作园区建设的调研文章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 》 2021 年第 2 期 策论园地胡华豪王杰( 安徽大学 , 安徽合肥 230601 )[ 摘要 ] 加强乡镇政府能力建设 , , 提高乡镇政府服务水平是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实体现与必
然要求 。
在此背景下 , , 安徽省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了第一批乡镇政府服务能力示范点建设 , , 并取得了
显著成就 。
但总体来看 , , 仍存在建设内容安排不够合理 、 、 地域差异显著和部分乡镇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等
问题 。
因此 , , 未来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 : 其一 , , 要强化乡镇党委的领导作用 , ,
统筹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 ; ; 其二 , , 坚持差异化的政策导向 , , 因地制宜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 ; ;
其三 , , 加强教育培训 , , 提高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 ; ; 其四 , , 完善激励考核机制 , , 突显以
人民满意为目标的服务型政府建设 ; ; 其五 , , 坚持技术赋能 , , 提高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精准化 、 、 精细化
水平 ; ; 其六 , , 鼓励改革创新 , , 通过创新推动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水平的提升 。
。[ 关键词 ] 乡镇政府
服务能力
安徽省
服务型政府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 , 提高乡镇政府
服务水平 ,
是新时代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的必然选择 ” 中共中央办公厅 、 国务院办公厅在
2017 年联合印发的 《 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
建设的意见 》
中也指出,
要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
变 ,
强化服务职能 , 健全服务机制 ,
创新服务手段 ,
增强服务意识 , 提升服务效能 , 推动乡镇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1 ] 遥近年来 , 安徽省全面推进乡
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工作 , 2018 年在全省率先遴
选了第一批 83 个乡镇政府开展乡镇政府服务能
力示范点建设 , 并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其建设
成效进行了评估 ” 本文将结合第三方评估机构的
评估数据对安徽省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
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
并进一步提出相关完
善策略 ”一 、 安徽省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安徽省民政厅在 2019 年通过委托第三方机
构评估的形式组织开展了全省第一批乡镇政府服
务能力建设示范点评估工作 ” 该项评估不仅是对
始于 2018 年的全省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示范
点的成果验收 , 亦是借助全面系统的评估数据 , 为
未来安徽省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提供方向指
引 ”作为此次承担评估工作的第三方机构 , 安徽
大学为确保对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实际成效进
行准确 、 合理的评估 , 组织安徽省民政厅 、 各市县
业务负责人与评估专家共同商定了安徽省第一批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示范点评估指标 ,
构建了 包括 4 项一级指标 、 19 项二级指标在内的评估体
系 ( 表 1 )
① ”基金项目 :
安徽省民政厅委托项目 “ 安徽省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示范点验收评估项目 ” ( 立项编号 :
K260151 045
)
。
收稿日期 : 2021-03-10作者简介 : 胡华豪 、 王杰 , 安徽大学政治学系硕士研究生 。28。
。. .。
。
表 1 安徽省第一批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示范点评估体系一级曲标麺丘府腮雀鋼力建设工柞 H 襁开展纠-啊府 II 龄功能完翦罗抵□林 ( 枕区 [ 关系科学泊 w改仲:歹班时村 ( 礼区 )
耳鞍 N 式 、 探索堂越頤怦价就股廉泾民上惋商机制完善运转右敢 ( 鈣分 ,划叮他 f 村 , 血世制触落鱷 m鮎職 咐购买睚芳实址乖卑朋显i" 仙捋标空牡联动"机制|魅建也乡钛政府巌舂抚滞案恤埋科誉 :爭毬舸务基础槪施磁賜善容钛为民服务中心 滝谊 中心 )
雜诩标淮化保細力 ( 菇分 )黄丽妙衬和农卜用:区栃准优乡锁公 WK 昜監息化锤 i 殳卅胶■:密 0 [ 敢府陋务妙 懈韓 「 乩參轨 「 薛笛抜 、 沁 魁训制世芙趣劇务 臓屋工 作创新( 15^ )日常化歼展庙本公共厳势敎果雷意康漕怦加强鎰敢府 io 篇力楚讲宜传抿逍乡 班瞰吋服折能方建观 T. 朴机制创 辯底敕显 评”
结合上述评估指标和测评得分可以发现 , 安
徽省第一批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示范点的现状
如下述 :( ( 一 )
)
职能科学
职能科学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首要任务 ,
是从 “ 管理型政府 ” 向 “ 服务型政府 ” 转变的必然要
求 , 反映了乡镇政府服务职能建设的合理性与科
学性特征 ” 结合实际评估结果看 , 该项指标全省乡
镇政府的平均得分为 21.43 分 , 占赋权比重 0.85 ;
从平均得分的区间划分看 ,0-15 分的乡镇数量有
2 个 , 16-20 分的乡镇数量有 13 个 ,21 分及以上
得分的乡镇数量有 65 个 ; 从地域分布上看 , 该项
指标平均得分较高的乡镇主要分布于合肥市 、 六
安市 , 平均得分较低的乡镇主要分布于黄山市 、 阜
阳市 ” 由此可以看出 , 安徽省第一批乡镇政府服务
能力示范点在职能科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
效 , 绝大多数乡镇政府的服务职能设置均较为合
理 , 但也存在部分乡镇政府该项指标平均得分较
低的现象 ,
突显出这些乡镇政府不仅对服务型政
府建设中的职能科学内容理解不够透彻 ,
在实际
的落实层面也出现了执行偏差 , 造成与预期的职
能科学目标存有一定距离 , 未能很好地完成该项
指标 ”( ( 二 )
)
运转有效运转有效是确保乡镇政府服务职能得以正常
履行的现实体现 , 反映了乡镇政府服务职能建设
的有效性 ” 结合实际评估结果看 , 该项指标全省乡
镇政府的平均得分为 18.49 分 , 占赋权比重 0.74 ;
从平均得分的区间划分看 ,0-15 分的乡镇数量有
16 个 ,16-20 分的乡镇数量有 30 个 ,21 分及以上
得分的乡镇数量有 34 个 ; 从地域分布上看 , 该项
指标平均得分较高的乡镇主要分布于合肥市 、 宣
城市 , 平均得分较低的乡镇主要分布于黄山市 、 淮
南市 ” 由此可以看出 , 安徽省第一批乡镇政府服务
能力示范点在运转有效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建设
成效 ,
绝大多数乡镇政府能够顺利地推进政府服
务能力建设 , 但也存在部分乡镇政府该项指标平
均得分较低的问题 , 反映出这些乡镇政府在政府
服务能力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 如协商机制
不够完善 、 乡镇干部重视程度不够 、 政府购买服务
效果不够明显等 ”( ( 三 )
)
保障有力保障有力是乡镇政府服务职能得以有效落实
的基础所在 ,
反映了乡镇政府服务职能建设的可
29。
。. .。
。
持续性 。
结合实际评估结果看 , 该项指标全省乡镇
政府的平均得分为 26.68 分 , 占赋权比重 0.76
; 从
平均得分的区间划分看 ,0-15 分的乡镇数量有 7
个 , 16-20 分的乡镇数量有 60 个 ,21 分及以上得
分的乡镇数量有 13 个 ; 从地域分布上看 , 该项指
标平均得分较高的乡镇主要分布于合肥市 、 安庆
市 , 平均得分较低的乡镇主要分布于阜阳市 、 淮南
市 。
由此可以看出 , 安徽省第一批乡镇政府服务能
力示范点在保障有力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
效 , 绝大多数乡镇能够有力地保障政府服务能力
建设的推进 ,
但也有部分乡镇在公共基础设施建
设 、 乡镇干部待遇保障 、 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问
题 ,
制约了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质量和水平的
提升 。( ( 四 )
)
服务满意和工作创新服务满意和工作创新是乡镇政府服务职能建
设的目标指向 , 反映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
府建设理念 。
结合实际评估结果看,该项指标全省
乡镇政府的平均得分为 9.86 分 , 占赋权比重
0.66 ; 从平均得分的区间划分看 ,0-5 分的乡镇数
量有 7 个 ,6-10 分的乡镇数量有 26 个 ,11 分及以
上得分的乡镇数量有 47 个 。
从地域分布上看 , 该
项指标平均得分较高的乡镇主要分布于合肥市 、
宣城市 , 平均得分较低的乡镇主要分布于阜阳市 、
淮南市 。
由此可以看出 , 安徽省第一批乡镇政府服
务能力示范点在服务满意和工作创新方面也取得
了较好的建设成效 ,
绝大多数乡镇能够将以人民
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彻到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进程
中 ,
并通过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升群众对政府服
务的满意度 , 但也有部分乡镇在群众满意度 、 服务
方式创新等方面重视程度不够 ,
造成该项指标得
分较低 。二 、
安徽省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存在的问
题( ( 一 )
)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总体水平偏低
结合表 1 四项一级指标的平均得分看 , 乡镇
政府职能科学 、
运转有效等四项平均得分之和为
76.46 ( 总分 100 分 )
。
但从具体的评估数据来看 ,
部分乡镇四项一级指标得分总和达到 90 分以上 ,
部分乡镇四项一级指标的平均得分总和低于 40
分 。
由此可见 , 全省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总体上
仍存在水平较低的问题 , 尤其是第四项一级指标
( 服务满意和工作创新 )
的平均得分只占赋权比重
的 0.66, 这表明全省乡镇政府在政府服务满意和
工作创新方面存在较大短板 , 制约着乡镇政府服
务能力建设总体水平的提升 。( ( 二 )
)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成效地域差别显著受不同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差异的影
响,
不同示范点的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成效也呈现
出相应的地域差异 。
结合乡镇政府四项一级指标
平均得分看 , 合肥市 、 宣城市和六安市等总体排名
位次较为靠前 , 而阜阳市 、 黄山市 、 淮南市等总体
排名位次较为靠后 。
同时 , 从四项一级指标的总平
均得分看 , 合肥市参评的 4 个乡镇在最终的总平
均得分均获得了排名前十的优异成绩 , 而阜阳市 、
黄山市和淮南市等参评的乡镇总平均得分则较为
靠后遥由此可见 , 安徽省第一批乡镇政府服务能力
建设示范点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别现象 , 不同地域
之间的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成效存有较大差
距 。( ( 三 )
)
部分乡镇政府存在重视程度不够 、 、 工作
敷衍等问题乡镇政府对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视程度 、
工作态度等均是提升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成效
的重要因素 。
但结合此次实际评估过程看,部分乡
镇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 、 工作敷衍等问题,比如评
估材料缺失 、 混乱 、 迟交甚至拒交等 , 直接影响最
终的指标得分和总体排名 ② 。
另外,也有部分乡镇
存在摆拍或用图像处理软件处理评估材料的佐证
图片等问题 , 与事实存有差别 。
这些问题均突显了
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对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缺少
全面系统的认识,
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该项工作的
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三 、 安徽省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完善策
略( ( 一 )
)
强化乡镇党委的领导作用 , , 统筹推进乡
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乡镇政府由于受限于科层化的运作模式 , 易
招致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 、 协调困难等
问题的出现 , 对乡镇政府服务能力的建设效能造
成减损 。
因此 , 在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改革实
践中 , 需要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领导作用,借助乡
镇党委 “ 总揽全局 、 协调各方 ” 的功能 , 全面统筹乡
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推进 。
具体来说 , 一方面,
要充分发挥乡镇党委领导下的乡镇政府服务能力30。
。. .。
。
建设领导小组的关键作用 , 使其扮演好乡镇政府
服务能力建设的 “ 掌舵者 ” 角色 , 确保乡镇政府服
务能力建设的各项内容有条不紊地推进 ; 另一方
面,要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导向 , 加快乡镇政府的
体制改革 “ 换言之 , 即由乡镇党委统筹乡镇政府的
职能设置 , 将具有类似服务职能的机构整合到综
合服务机构 ,
打破以往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由于制
度僵化带来的职能碎片化困境 , 最大限度地实现
服务一体化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 ,
减少群众办
事程序 , 实现 “ 最多跑一次 ” “( ( 二 )
)
坚持差异化的政策导向 , , 因地制宜推进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确保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得以有效推进的
一个重要方面 , 即是拥有足够的资源支撑基础 , 但
受限于地域间的差异 , 不同乡镇政府也存在着相
应的资源差异 ,
进而影响着其政府服务能力建设
成效 “ 因此 , 在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改革实践
中 , 要坚持差异化的政策导向 , 因地制宜地推进乡
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 “ 具体来说 , 一方面,要有针
对性地进行资源下沉 , 确保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
地区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撑 ,
让不同地域的乡
镇政府能够在差异化的政策导向下实现基本公共
服务的均等化供给;另一方面 , 要制定差异化的乡
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目标 , 充分考虑不同地域乡
镇政府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状况 , 切勿盲目
地推行统一化和标准化的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
规划 , 最终分地域 、 有计划地实现乡镇政府服务能
力建设的总体目标 “( ( 三 )
)
加强教育培训 , , 提高乡镇政府工作人员
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乡镇政府工作人员能否具有与乡镇政府服务
能力建设相匹配的能力和意识 , 亦是影响乡镇政
府服务能力建设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 因此 , 在乡
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改革实践中 ,
要加强对乡
镇政府工作的教育培训 , 提高其参与乡镇政府服
务能力建设的能力 “ 具体来说,一方面 , 要健全日
常化的教育培训机制 ,
尤其是对乡镇政府服务能
力建设专项解读的培训 , 确保乡镇政府工作人员
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时
代内涵与现实价值 ; 另一方面 , 要加大不同地区之
间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交流力度 , 尤其是定期选
调部分乡镇政府工作人员跨区域任职 ,
促进不同
乡镇政...
篇十:乡镇政府如何服务工作园区建设的调研文章
关于加快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思考和关于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汇编
关于加快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快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思考
****工业园区是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建设“四型**”的主战场,是接受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实现产业转移的主平台。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园区发展迅速,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园区的配套功能建设还相对滞后,已对园区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
一、**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 24.97 平方公里,20**年开始开发建设,20**年 3 月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核定可开发面积 4.16 平方公里。五年来,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完成投资 1 亿元左右,完成主干道、供(排)水、通信、排污、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混凝土路面 11 公里,铺设排污管道 13 公里,人行道 9 万平方米,安装路灯 4 公里,绿化面积 1.9 万平方米。二是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医院、宾馆、市场、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园区劳动力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为企业用工搭建了平台,民工公寓、新碧学校、商品楼盘、中心商贸大街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20**年有望开工建设。三是园区经济快速发展。累计完成开发面积 1.94 平方公里,共有入园企业 107 家,已投产企业 89 家。
20**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 4 5.7 亿元,比 20**年增长了 13 倍;实现财政收入 8906 万元,比 20**年增长了
2
9.3 倍;产值超亿元企业 13 家;人口集聚超过 3 万人。园区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已成为**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极。然而,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产业人口的集聚,园区配套功能滞后的矛盾也更加显现,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问题有:
1、生产性配套设施仍不够完善。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尚未建成,园区内污水管网还未全部成网,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新建溪,工业污水大部分虽经企业处理排入新建溪,但仍不同程度存在排放不达标和偷排、漏排的现象,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园区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2、生活性配套设施仍十分滞后。受下小溪村土地无法征用的影响,园区规划中的中心商贸区建设一直无法推进,园区路网无法贯通,住宿、消费、娱乐等第三产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园区的城市形象始终难以形成,这也对园区的投资发展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民工公寓尚未建成,大量外来民工的住宿成为大问题,除少数企业建有宿舍外,多数企业目前只能通过由民工租住周边民房的方式来解决,引发租金上涨。由于居住分散,管理不便,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带来一系列问题。
3、服务配套水平仍有待提高。一是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低,物流服务形式单一,企业物流主要依靠自身解决,园区现代化物流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滞后;二是劳务、法律、咨询、广告、设计等中介服务业服务能力弱;三是技术、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缓慢,能体现地方产业特色的综合性研发机构严重缺乏。
二、影响**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主要原因 1、开发起步晚,规划比较滞后。园区建设起步于 20**年,当年即遇上了国家开展的工业园区和土地市场清理整顿。为了抢抓进度,赶上这趟末班车,园区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拉框架、建平台上,园区总体规划和配套功能建设规划缺乏严肃周密科学的论证,规划的滞后和反复调整导致园区项目前期难以细化,严重影响了规划的科学
3
性和基础设施项目安排的合理性,园区配套功能建设落后于招商引资的现象一直未能得到改变。
2、融资渠道少,资金投入不足。近几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园区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划拨,投入能力有限。而随着园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不断增加,园区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更加突出。许多配套项目虽有规划,但始终无法推进。
3、政策处理难,征地进度缓慢。由于农民对土地的过分依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园区的政策处理和土地征用难度很大。特别是目前下小溪村土地的无法征用,已对园区配套功能建设造成了无法估量的影响。
4、园区职权弱,项目协调困难。虽然 20**年园区进行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实行了“区镇合一”,但很多县政府明确应赋予园区的职权没到位,给项目协调带来不少困难,加上项目的审批程序十分繁琐,这也对园区配套功能建设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加快**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对策建议加快园区配套功能建设,必须坚持以现代工业新城的理念为指导,把“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开发为基础,以完善配套功能为重点,以提高整体竞争力为核心,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努力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完备、配套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产业布局合理、经济发展强劲的现代化工业园
关于加快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思考 区。
1、坚持规划先行,努力破解要素制约
(1)
明确定位,抓好规划修编。按照县域中心城市“一心两翼”、“三区互动”的发展定位和建设县城工业新城的总体要求,调整、修编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进
4
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区块划分及产业空间布局,确保园区总体规划与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城和县域总体规划相衔接。在规划的内容上,要注重资源的整合利用、产业的组织引导、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配套功能的完善,进一步突出园区的城市功能,为园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为园区的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2)完善机制,破解征地难题。征地和供地是加快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先决条件。尽快解决征迁历史遗留问题,把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完善征地拆迁政策,建立和完善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内容在内的相关社会保障配套制度,实行货币安置、留地安置、就业安置等多种积极有效的政策,多管齐下,全方位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同时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积极引导失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鼓励企业优先吸纳失地农民就业。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民观念,使土地征用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2、突出项目重点,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1)
加快建设生产性配套设施。要强化为园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抓紧建设一批当前企业生产所急需的基本配套设施,如园区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生态化防洪堤等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工业园区水、电、路、讯、排污等基础设施,做好建成区的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树立良好的工业新城形象。
(2)不断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坚持以人为本,在加快生产性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加大政策处理力度,力争 20**年实现下小溪村的土地应征尽征,抓好园区中心商业街、民工公寓、商住楼盘、新碧初中的开发建设,尽快完善园区的三产服务功能,为园区企业主和员工解决吃穿住行、娱乐购物、就医就学等实际问题,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全面提升园区的开发档次和服务水平。
5
(3)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资金问题是制约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的主要瓶颈。要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一要大力培育园区土地市场。调控城镇建设区内的农村和农民建房,有计划地推出商贸用地出让,以地生财,筹措园区建设资金。二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园区企业的留县税收返还、工业项目用地的拍卖所得收入,除应正常上交的规费和审批费用外,剩余部分全部返还园区,或缓建一些非急需建设项目,挤出资金加大对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三是积极争取银行贷款。组建投资有限公司,以园区预留的商贸用地捆绑作担保,以投资公司名义向商业银行进行融资。四是试行土地资金委托保值增值制度。由各被征用土地的村集体将土地征用费按一定利率借给园区使用,这样既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园区的资金紧张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壮大村集体经济,维护社会稳定。
3、适应园区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开发区向城市的转变,必须协调发展工业和服务业。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与园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现代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的现代服务体系。
(1)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企业发展提供紧密配套服务的新兴产业,是降低工业经济发展成本、改善投资环境、加深产业链、提高产业一体化程度的有效手段。加快园区物流中心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以订单为中心改造业务流程,实现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以及再生物品回收的一体化运作,加快周转,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有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积极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园区创办中介服务机构,为入园企业提供金融、研究和开发、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信息、人才、广告等方面的服务,使之成为园区管理与服务功能的有效延伸。
(2)大力发展消费性服务业。以满足园区居民消费为目标,以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为重点,逐步推出商贸用地拍卖,鼓励发展民工公寓、专家楼,适当发展高档住宅,不断提高园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要把农民工及其家属的计划生育、子女教育、劳动就业、妇幼保健等内容列入各有关部门的管理责任范
6
围,促进园区的和谐发展。
(3)努力构筑公共技术平台。产学研结合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积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行业协会的建设,加快集成各种中介服务资源,形成针对产学研合作需求的具体服务项目。深化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引进、成果转化、专利孵化、信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4、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
(1)
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体制,明确园区管委会对区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进一步理顺园区管委会与县有关部门的关系,明确管理权限和职能划分,特别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业务衔接,使园区管委会承担的行政审批业务具有与相关部门同等的行政效力。协调税务、工商、环保、劳动安全、消防等行业管理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园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在确保园区封闭管理的前提下,避免产生管理死角。
(2)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强化工业园区职能,优化办事环境,提高办事效率。要尽快建立县审批中心园区分中心,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审批程序,使入园企业得到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3)进一步集聚扶工合力。各有关部门要从讲大局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亲商、安商、富商”意识,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重工、扶工、促工的氛围。要拓展和深化促进企业发展的“绿色通道”,主动上门服务,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尽力做好帮扶服务工作,着力改善工业园区的投资环境。
7
关于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
所谓政府职能,是指政府为实现国家利益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负有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政府职能具有共同性、差异性和阶段性的特征,它揭示了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基本方向和基本作用,回答了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改革,从总体上看,我市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管理经济的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政府管理职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直接从事和干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的现象大大削弱,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综合协调的职能明显增强;单一追求高增长目标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工作重心逐渐集中到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上来;服从于长官意志的行政内容的随意性和行政裁量的自由化得到限制,政府行为的法定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不断丰富,政府的政策方针更多注重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尽管我市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政府职能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转变,部门管理体制还不够配套,依法行政意识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笔者认为,目前,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有:
一是干预经营,集权审批,市场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以充分发挥。
“管理就是审批”、“重权力轻责任”的观念一直在很多部门单位同志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习惯于出现问题,就要求加大审批力度,增加审批事项,甚至越俎代疱,把本该由市场、企业和社会调节管理的事统统包揽过来。同时,还存在着审批事项法律依据不充分,审批条件、程序不公开,审批责任不明确,审批监督机制不健全,审批与收费挂钩等问题,这样不仅容易造成部门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更直接影响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干扰企业自主经营,甚至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二是体制不顺,因权设事,“三乱”现象还不能得到全面禁止。按照现行的财税管理体制,社会公共事业的一部分投入采取税外加费的办法解决。长期以来,对这些行政事业性收费
8
缺乏强有力的监控管理措施,这就使一些政府部门大权在握,为其利用公共权力谋取小集体或个人私利提供了方便。“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屡禁不止。一些部门在利益的驱动下,总是不遗余力来争取审批收费权,存在着增设“门槛”,增加办事环节的现象,甚至...
推荐访问:乡镇政府如何服务工作园区建设的调研文章 调研 园区建设 乡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