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纳税服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6篇

时间:2022-11-18 08:15:08 来源:网友投稿

浅析纳税服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6篇浅析纳税服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议纳税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文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税收征管改革进一步深化,作为深化改革的新生事物,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析纳税服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6篇,供大家参考。

浅析纳税服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6篇

篇一:浅析纳税服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议 纳税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 中文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税收征管改革进一步深化,作为深化改革的新生事物,纳税评估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纳税评估是征管与稽查的一个中间环节,其职责是对纳税人提供的纳税资料进行核对和加工,形成足以证明纳税是否有不正常的指标体系,从而在理论上推算出纳税是否合法合理。鉴于纳税评估的职能,广泛获取纳税人的有关数据资料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新的征管模式运行后,为了解决征管虚化问题,对纳税企业实施纳税评估是绝不可少的。自从我国纳税评估在实践中推行以来,纳税评估起到了相当好的作用。大多数意见认为:纳税评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税收征管改革深入进行的必然结果。建立纳税评估模式,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特别是在税收管理和反偷逃税的工作中,纳税评估更有着不可代替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纳税评估体系的建立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其毕竟是一项新生事物大家对此认识不一致,各地开展工作也很不平衡。本文仅就纳税评估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纳税评估

 问题

 对策

 一、纳税评估概述

 1、纳税评估的概念。

 广义是指各有关主体从税收角度对相关的各类涉税交易、事项、结果的评估,包括涉税的资产评估、正常的交易评估、纳税申报表余额评估、纳税遵从整体评估等。狭义的纳税评估仅指对纳税申报结果作出的评估。本文所指的是狭义的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以及日常掌握的各种涉税信息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在一定期间内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的情况及有关涉税事项进行系统的审核、分析确认和评价,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税申报行为中的异常情况,促使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依法申报纳税的管理活动。

 2、纳税评估的特征。

 主体的主动性: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提高税源监控水平的一种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在评估过程中税务机关始终处于主动地位,税务机关可根据评估需要,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关 信息,也可针对评估中发现的疑点通知评估对象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解释说明。

 人员的专业性:纳税评估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求评估人员既要熟练掌握财务、税收、法律、计算机、统计等业务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

 方法的科学性:现在纳税评估采用比较法、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多种数学分析方法对评估客体的各项涉税指标,诸如,税收负担率、利润率、销售收入变动率等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揭示其异常波动程度,作为评定纳税人申报税款是否真实,准确的参照。各项指标的设计需要运用科学的数学模型和统计技术。

  职能的双重性:纳税评估既是税务机关加强税源控制的管理措施,同时也是税务机关优化服务的一种形式。

 3、纳税评估的意义。

 随着纳税评估在实践中的不断推行,纳税评估已经成为了税收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税收征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和重点稽查”的新税收征管模式的确立,纳税评估逐步成为征管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环节。作为税收征管的重要环节,纳税评估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有利于加强税源控制,提高征管水平,推进税收管理进一步向现代化、科学化、高效能化方向发展。首先,它初步解决了以往征管工作中出现的“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通过采集企业的资金流向、生产经营变化等情况,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纳税申报情况进行综合、客观地评价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填补了取消专管员管户制度后税收日常管理上存在的“相对真空”。其次,通过对纳税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及时发现征管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普遍性问题,采取有利措施,堵塞征管漏洞,提升征管水平。最后,通过纳税评估,加强在税收征管中对计算机、相关高科技征管软件及其相关科学方法的应用,推动我们税收征管向着科技化发展。

 (2)有利于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实现浅表式服务向深层次服务的转变。对税务机关而言,纳税评估是税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评估对象而言,纳税评估又是纳税服务的一项重要措施,纳税评估的开展使税务机关的征管工作更具有人性化、人情味。它给予了非故意而少缴税款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一个自我纠正的机会,减少了征纳双方因直接进入稽查环节后矛盾加剧而产生冲突的可能。

 (3)有利于加强征、管、查三环节的联系,提高税收征管的效能。纳税评估充实了管理内容,丰富了管理手段,强化了日常基础管理,在税款征收和税务稽查之间形成

  了一道“过滤网”,有效弥补两者之间的脱节,同时也能避免稽查选案的盲目性,提高其选案的准确性。

 (4)有利于提高纳税遵从度,促进税企双方业务素质的提高。在评估过程中,税务机关通过专门的技术手段分析出评估对象可能存在的申报纳税疑点,并要求评估对象进行解释本来就是一个被动学习的过程;对评估对象进行纳税宣传、解释说明的过程又是一个再次学习的过程,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

 (5)我市各区县局实行纳税评估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①2005 年 10 月,某区县局对辖区三个规模较大的私营摩配加工企业实施了纳税评估。评估数据显示,其中一户××工业有限公司 2004 年缴纳地方各税 24.5 万元,同比下降 37.83%,2004 年利润率为 1.46%,同比下降 63.5%,远远低于机械加工业 3%的利润率警示值,与此同时该企业 2004 年资本金 3030 万元,同比增长 124.61%,固定资产 3827万元,同比增长 90%,而 2004 年销售收入 3936 万元,同比上升仅 12.81%。通过这些指标的分析,我们发现以下疑点:

 2004 年企业总体税额、税负、利润率大幅地非正常下降;企业销售收入的缓慢增长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大形成明显反差。由此判断,该企业 2004 年可能存在销售收入不入帐的情况。随后组织的税务稽查证实,该企业 2004 年,确实有大量的承兑汇票收入不入帐的情况,对此,该局依法作出补税 15 万元,罚款 4 万余元的处理。

 ②2006 年 3 月,某区县局对辖区几个运输公司的纳税情况进行了评估。评估显示:某车队,2005 年缴纳地方各税 225501 元,同比上升 15.7%,但同期汽车运输发票使用1995 份,同比上升 123%,用票量增长明显与税收增长不匹配,由此判断,该企业发票使用可能存在问题。随后的稽查证实,该企业存在大量代开发票、销售发票的行为,对此,依法给予其罚款 27 万元的处罚。

 二、我国纳税评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998 年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申报审核评税办法》,标志着我国纳税评估实践的正式开始。在这个办法中首次定义并引进了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审核评税。2001 年底,国家税务总局根据我国商贸企业增值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商贸企业增值税征管制度改革的需要,制定印发了《商贸企业增值税纳税评估办法》,首次提出了纳税评估的概念。2002 年初,国税局又 以第 2 号令的形式颁布了《成品油零售加油站增值税征管管理办法》。2002 年初,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率先在全国省级地税系统推行纳税评估,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一系列制度。“征、管、查”三分离后,税务管理相对弱化,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无法实施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导致税款流失

  比较严重。为此,2005 年国家税务总局颁发了《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43 号,以下简称《办法》),出台了纳税评估制度。我国现行的纳税评估流程主要有以下六个具体步骤:收集评估资料、确定对象、评估分析、询问核实、评定处理、管理建议。具体实施流程如图 1:

  采集外部信

 息,建立指标体系,

  指导监督评估工作的开

 展

 报送相关材料

 确定评估对象

  下

 达评估任务

  移送稽查案件

  符

 审

 核相关资料

 合

  条

  件

  相关资料报审

 不符合条件退

 移

  回

 送

 图 1 从实践探索的角度来看,纳税评估的实行是必需也是必要的,纳税评估从开始实行到现在也在逐渐的成熟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深化征管改革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纳税评估相对来说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各地对纳税评估的理解和认识不尽一致,也存在着一些亟待统一和规范的问题。

  1、在法律制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1)税务约谈缺乏法律规定:《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需要提请纳税人进行陈述说明、补充提供举证资料等问题,应由主管税务机关约谈纳税人。税务约谈要经所在税源管理部门批准并事先发出《税务约谈通知书》,提前通知纳税人。”但对于约谈的具体定义和具体操作程序,《办法》并没有明确的解释。《税收征管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税务机关有权询问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与纳税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问题和情况。”约谈并不等同于询问,两者在法律中并不是一个对等的概念。约谈应是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存在疑问时,预先约请纳税人到指定地点所进行的谈话,而询问不需要预先约请和指定地点。

 (2)对纳税人调查核实、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关资料,缺少必要的法律程序。《办法》省市县纳税评估岗位 县局及税务分局纳税评估岗位 评估实施岗 评估管理岗 评估审批岗 稽

  查

  局

  第二十条规定:“对评估分析和税务约谈中发现的必须到生产经营现场了解情况、审核账目凭证的,应经所在地税源管理部门批准,由税收管理员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对调查核实的情况,要作认真记录。需要处理处罚的,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执行。”但对如何进行调查核实和是否需要履行税务检查程序,《办法》没有明确规定。而当前的纳税评估工作只是对纳税人有关涉税情况进行分析并不具备稽查工作税收执法行为的约束力,也不能使用规范性稽查文书。因此当遇有疑问且约谈不能说明问题时,现场调查核实就成为评估中重要的一环,而《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九条规定:“未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被检查人有权拒绝检查。”由此可见,评估中的调查核实缺少法律程序。

 (3)评估报告及底稿的法律效力不确定。《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纳税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作出评估分析报告,提出进一步加强征管工作的建议,并将评估工作内容、过程、证据、依据和结论等记入纳税评估工作底稿。纳税评估分析报告和纳税评估工作底稿是税务机关内部资料,不发纳税人,不作为行政复议和诉讼依据。”而《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第八款规定,只要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的均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也就是说如果纳税人认为纳税评估报告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就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因此,《办法》的规定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是相抵触的。

  2、对纳税评估的定位不准,使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关系较为混乱。

  (1)权责不清。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均可以进行案头调账审核和实地核查。税务稽查是专业性质的检查,专司偷税、逃税、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而纳税评估是一项管理活动。在实际工作中,评估部门往往从本地区或本单位的利益出发,将该移送稽查部门的案件,自己作补税处理,导致少数纳税人为缓解资金的压力,当期不如实申报纳税,自行调节税款,待纳税评估再把税款补缴入库,致使个别纳税人对偷逃税款产生侥幸心理,长此以往,既淡化了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使犯罪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又使纳税评估人员的渎职得不到应有的责任追究,极大地降低税法的严肃性。

  (2)衔接不畅。纳税评估作为一种新的税收管理手段。纳税评估工作是建立在深化征管改革的基础之上,若没有一定征管基础,纳税评估将是无源之水,而评估工作反过来又对加强税收监控,提高税收稽查选案的质量,促进查深查透,起到重要的作用。评估工作是介于管理与稽查之间,能够解决一般性税收违规问题,缓解稽查压力,增强选案准确性,有利于稽查“重点打击”作用的充分发挥。目前,在管理与稽查的关系上,因工作衔接、资料传递等程序没有一种明确的机制加以限制,常常出现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评估要件不传递,关系户的信息不传递,实质性的问题不传递,使税收稽查不能

  及时准确地掌握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增大了税收稽查的难度。

  (3)定位不准。纳税评估对完善税收征管、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堵塞税收征管漏洞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人认为,纳税评估应立足于税务机关内部,以案头审核为主,不调账、不实地核实,也不向纳税人发出任何形式的法律文书,遇到疑点问题仅限于与纳税人进行约谈。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纳税评估应作为管理环节的检查,对于靠案头资料和约谈无...

篇二:浅析纳税服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业文化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思维、 心理和行为方式, 是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他不仅反映了 企业的精神面貌, 而且有利于提升战斗力, 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员工素质, 对发展企业, 造福员工有重大作用。

 因此,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 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加强和改进企业的管理文化, 培育企业文化, 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是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必要手段。

 企业如何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建设或提升企业文化是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和最全面的手段, 更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

 在新形式下, 现代企业的竞争, 不仅是资本、人才、 技术的竞争, 更是企业文化素质和企业文化实力的竞争。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起步晚, 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 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企业文化不仅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而且可能阻碍企业的生产经管和发展, 因此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国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措施。

  1、 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没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它们没有特色企业文化的原因主要是认为企业文化与业绩没有直接的关系,与其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 不如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目前多数企业更加关心的问题是企业生存和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追求的是企业短期的

 利益和实实在在的业绩增长, 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增长或发展往往表现为隐性的、 长期的推动作用, 因此, 部分企业没有耐心去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

 中国的企业文化是从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中引进来的。很多企业根本没有搞清楚企业文化真正的涵义和作用, 不懂得企业文化的适应性和独特性, 也不懂得企业文化应该符合时代特点和背景,就依葫芦画瓢地把国外或其他成功企业的优秀文化搬来, 不进行任何调整和创新, 结果企业文化脱离了企业的历史和现状, 由于“水土不服”而导致企业文化不仅不能对企业的经营决策、 经营业绩起推动作用,反而起了阻碍作用。

 2、 企业文化只体现少数人的价值观, 难以在企业内开展与传播 普遍企业存在这个问题, 有很多企业领导者认识到, 只体现少数人的企业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 注定是要消亡的, 而只有企业全体员工上下共同执行才能真正的发挥企业文化的价值, 之所以难以在企业内开展和传播主要涉及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有效执行和下属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准确理解, 企业文化没有落实到企业决策层、 管理层和低层员工工作行为, 甚至是生活习惯的企业文化只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要使企业文化得到执行, 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执行, 必须寻找文化载体,从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中处处、 时时的体现企业文化, 这一点是企业文化建设非常重要的。

 由于下属职工的素质水平有限, 他们往往难以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 更不要说能有效的执行。

 真正出色的企业家必定是先进企业文化的旗手, 企业领导人要义不容辞地当好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教者, 因此, 除了 企业领导要正确理解和执行企业文化之外, 还要指引员工理解和执行企业文化。

 3、 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认识不足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是企业的一种“软实力”①, 它的内涵非常丰富, 如果不全面地对它进行认识和理解, 不仅不能正常发挥它在企业中的作用, 而且可能会造成一些误导。

 但是在现实中,有很多人对企业文化认识片面甚至错误。

 如:

 有些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没什么实际的作用, 没有企业文化, 企业也一样地生产经营, 甚至还批判那些对企业文化持肯定态度的人, 说他们是虚张声势; 也有些人认为企业文化只是企业领导的文化, 他们或者认为企业文化只需要领导去运用, 或者认为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还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搞一些文娱活动, 与其他的生产经营没有任何关系等等, 这都是对企业文化本身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的表现, 所以在很多企业内部, 企业文化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4、 企业文化缺乏与时俱进 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求变成为众多企业寻求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如此, 不可能一成不变,但企业文化的一些最本质、 灵魂性的东西是不宜随便更改的, 除非出现严重的问题。

 企业文化与时俱进, 变的是企业文化的载体、 文化理念、 文化制度以及文化执行方式等。

 不少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看作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 所以一开始为了 眼前利益确实花了 不少心思赶个“时髦”建立了 比较好的企业文化, 但是建设完之后, 就把精力做

 ①软实力的概念诞生于国际关系领域,原来指的是某个国家依靠文化和理念方面的因素来获得影响力的能力。

 软实力概念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前院长约瑟夫-奈(Joseph Nye)

 教授于 1 990 年提出的。

 奈认为, 美国在此前的几十年中利用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软实力, 成功地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影响力, 但后来越来越多地使用“硬实力”(尤其是军事力量和经济手段)

 , 影响力反倒日趋式微。

 就企业和品牌而言, 同样有软实力和硬实力。

 到其他的生产经营方面了 , 忽视企业文化要随着周围的环境和市场的变化作一定程度的修正这些后期的维护工作了 , 企业文化就变得僵化了。

 5、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战略系统性

 不少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往往没有系统地战略地进行, 而是非常随意地根据临时需要来建设, 致使有的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而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有的企业文化建设只表现在制度上, 没有理念的灌输; 有的企业文化只重视物质层次的需求, 而忽略了 精神层次的需求; 还有的企业只注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而轻视人本管理等等,如此这样, 让企业文化缺乏统一协调和系统管理。

 1、 抓好企业文化建设, 树立企业形象 经营文化是企业经营活动所包含的文化因素, 是从文化的角度,用文化的手段, 对企业经营的方向、 价值、 目的、 方式等所作的原则性指导, 体现的是一种高层次、 高格调的经营哲学、 经营观念、 经营手段。

 企业的领导都要抓好经营文化建设, 要树立经营的本质是造福社会, 利润是对企业造福社会的报酬, 经营是为了 大家, 企业经营是大家的事这样一种经营哲学思想, 积极探索增加企业经营方法的文化因素, 运用文化手段, 以大众为经营对象, 坚持保持经营服务的适销对路, 注重规模效益, 以市场为导向, 提高优质的服务, 关注政治、社会环境对经营的影响, 借助新闻媒介开辟经营道路。

 企业一切活动最终目的都是向社会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其产品的好坏体现在服务质量和水平上, 要以优质环境为条件, 以提高信誉为根本, 认真组

 织实施“用户满意工程”, 要注重规范服务, 塑造企业形象。

 成立业务发展研究机构, 具体研究市场开发、 业务宣传、 产品包装、 如何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等问题, 为领导制定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为基层研究营销对策当好参谋。

 企业文化的魅力在于它的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 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 发展目标、 经营策略、 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模式,每个企业有不同的内外环境, 每个企业有投入期、 成长期、 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经营策略和经管目 标, 所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形似”效仿, 而应该是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 针对不同的发展环境和不同的发展阶段等因素, 建设富有特色、 个性鲜明、 能促进企业发展和进步的企业文化。

 2、 培育企业精神, 从思想教育入手, 提高员工思想政治素质 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生产、 管理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由企业员工群体所共有的价值信条、 精神状况和思想境界, 企业精神体现着企业的最高价值观念, 是企业之魂。

 企业要按照自己行业的特点,结合本公司的实际, 提出本公司的企业精神, 并进行提炼、 培育, 使之成为激励全体员工为实现企业使命和各项目标创造辉煌建功立业的强大动力源泉。

 要采取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 宣传先进典型与鞭策批评后进相结合,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行之有效的政治教育方法, 对员工进行“三个代表”和科学文化、 世界观、 道德观、 价值观、 理想与信念、 期望和追求、 传统习惯与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 以全面提高干部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 确保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3、 正确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 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思想、 作风、 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是一种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

 它包括价值观、 行为规范、 道德伦理、 习俗习惯、 规章制度、 精神风貌等, 其核心是价值观。

 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是相伴而生, 相互依存的。

 企业文化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反过来, 企业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 就要求建设与该企业的性质和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所以企业管理者要广泛宣传, 不仅要企业的每个员工全面理解企业文化的所有内涵,正确地认识到企业文化的作用和地位, 而且还要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来参与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 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使命感、 荣誉感和责任感, 让企业文化真正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去, 成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

  4、 对企业文化作长远规划并动态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价直理念和行为准则,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与此同时, 企业文化也是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修订的。

 所以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 应对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同时也应该与时俱进, 打破稳定性所导致的“习惯陷阱”以创新应对变化, 以创新促进发展。

 否则, 企业文化就成了一潭死水, 没有生命力。

  企业文化具有时代特点, 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应该相应地修订不同的企业文化。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 科学发展观是这个时代的发展主题, 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紧跟这个发展主题, 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不断延伸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所以当代企业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应该是以人为中心, 以关心人、 爱护人的人本思想为导向,

 企业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在于“人”, 在于人的灵魂人的情感、 人的要求、人的活动、 人的能动性、 人的潜能发挥、 人的主人翁精神、 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和谐协调等等。

 企业员工不仅是企业的建设主体, 而且也是企业文化的承载者和实践者。

 科学发展观的路径是可持续发展,这是对现代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进入至生态文明更高阶段的历史步伐的准确反映, 所以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进行生态化的转向, 即要使生态化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新主题、 新内容, 明确企业应承担的生态责任是其中的一项核心内容。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更新加快, 科技日新月异。

 所以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 个人需要终身学习, 企业要转化为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

 通过学习灌输、 日常熏陶, 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感,同时通过学习改善员工的心智模式, 激发其工作热情, 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 实现自我超越, 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

 5、 准确企业文化定位

 准确定位是成功构建优秀文化的重要决定因素。

 如何做到准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与企业远景目标、 管理制度相互融合。

 企业文化应该为企业远景目标的实现而构建的, 所以应该为目标的实现而设立科学合理正确的文化, 同时也不能抛开制度管理, 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 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然而不管目标还是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的, 这时, 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能够达到增强企业内聚力、 加强职工自我控制、 激励职工工作激情、 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 有利于树

 立企业形象, 扩大企业影响。

 所以, 只有企业文化与企业远景目标、管理制度相互融合, 才能确保 企业沿着健康的方向可持续发展。

  (2) 寻找企业文化的切入点 。

 企业文化可以从公司的使命、 远景、 价值观、 企业的传统、 名人等方面寻找切入点。

 这些也是企业定位的方向。

 下面几个从价值观寻找企业文化切入点的实例:

 同样是沐浴露,舒肤佳能“有效去除细菌”, 六神代表的是“草本精华, 凉爽、 夏天使用最好”; 同样是名车, 宝马是“驾驶的乐趣”, 沃尔沃定位于“安全”。

 因为有了 自己清晰的核心价值与个性, 这些金字招牌各自拥立了 自己的固定消费群, 在各自的领域内占据最高的份额。

  (3) 明确企业文化的主题。

 品牌切入点找到以后, 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是用什么主题来表达企业文化的内涵。

 这个主题要与品牌属性相兼容, 体现品牌的核心价值。

 如万宝路香烟的口味属于浓烈刺激型, 所以选择采用西部牛仔的主题来表达其粗犷、 男子汉气概的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考虑多方因素, 集合多方资源, 注入多方理念并进行合理的整合、 演绎、 延伸与扩展, 带给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一种美的愉悦与享受。

 而且随着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经济...

篇三:浅析纳税服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文化建设与纳税服务管见 内容提要:纳税服务是税收工作的前提,是税务机关行政行为的组成部分。税收文化贯穿于税收工作的每个环节,渗透到税收工作的各个方面。如何通过积极的税收文化促进纳税服务,再用高质量的服务水准来丰富税收文化内涵,从而推动税收征管工作,是摆在每个税务干部面前的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税务文化建设

  纳税服务

  管见

 一、税务文化与纳税服务的内函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反过来影响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良好的文化建设越来越引起了各行各业的关注和重视,税务文化在税收事业的发展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所谓税务文化,是税务部门在长期的税收实践活动中积累形成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和各种物质形式的总和,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次,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函的。

 所谓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征收、管理、检查和法律救济过程中,向纳税人提供的服务事项和措施。是税务机关行政行为的组成部分。纳税服务以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为宗旨,坚持依法、无偿、公

 平、公正的原则,促进纳税遵从,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二、税务文化建设与纳税服务的现状 (一)税务文化建设的现状。近年来,围绕税收事业的迅速发展和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新时期的税收文化,它凝聚了人心,振奋了精神,提高了税务干部素质,促进了税收制度创新,营造了和谐的征纳关系,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

 应该看到,税务文化建设还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要不断提炼、完善和提高:

 1、理论知识的匮乏导致思想认识存在一些误区。当前税务理论对税务文化的概念、实质、功能、要素、评价标准等缺乏系统、全面的阐释,对税务文化与民族文化、社会文化、传统文化的相互联系研究甚少,使税务文化在理论认知上存在一些偏差。“ 统一论” 认为文化是统一的,是社会共享的,不存在单独的税务文化,忽视了经济决定税收、依法治税等特点;“ 神秘论” 认为税务文化建设虚无飘渺,深不可测,看不见摸不着,与税收实际工作关系不大,短期见不到成效,存在畏难情绪;“ 万能论” 认为税务文化建设具有巨大的能量和作用,通过“ 以人为本” 的文化管理可以解决包括征纳矛盾、税收收入及干部队伍素质等所有问题;“ 活动论” 认为税务文化建设就是搞一些文体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分不清实质与载体的关系,用表层现象混淆了文化内涵。

 2、物质文化的差距彰显税务个性不足。由于对有税务特色的元素提炼不够,如统一的标志、标牌、符号、色调、服装设计等,缺乏现代感、文化气息和亲和力,加之,文化载体不丰富,文化娱乐活动形式单一,文化活动场地或设备不足,文化交流平台欠缺,办税场所服务性和宣传性不强,文化亮点宣传不生动,缺少对税务典型事迹、税务精神的深度挖掘和宣传等,使税务文化形态彰显不够。

 3、行为管理的粗放渗透科技法治不够深。从税收管理行为来看,体现科技、高效不足。信息化建设的系统集成和开发运用不够,征管软件在应用实践中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监控水平不高。从征税行为来看,收入重于执法,管理多于服务。在对待纳税人问题上,传统的“ 官本位” 思想突出,“ 管” 与“ 治” 意识较浓,忽视纳税人在税收活动中的平等地位,忽视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征税过程中存在以言代法、以权代法,越权减免税,随意处置等现象。从税务干部个人行为来看,因素质参差不齐而表现在执法服务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存在语言行为不规范、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

 4、制度设计的缺陷体现人本和谐不够。税制和税收政策的设计体现公平、和谐、发展的原则不够。表现为个别税制老化,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税种调控能力有限,对缩小收入差距、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等远没达到预期目标;从税务行政处罚、救济等制度上看,对税务

 行政相对人权利保障还不够。管理体制的设计体现简洁、效能、便民的原则不足。一些管理办法、审批程序繁琐,内容设计侧重于保障税收收入,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管理过程设计和制度遵从缺乏科学、实用、有效的标准。制度对行为习惯的约束力不够,制度更多的表现为文字条款而非深入人心的文化意识。

 5、精神理念的模糊凸显文化内涵不够。精神理念的模糊主要反映在价值观上,首先,是团体核心价值观的缺失。一个团体,提倡崇尚什么,摒弃反对什么,是非功过的判断评价都应旗帜鲜明,应通过思想塑造、完善激励机制引导整个队伍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形成凝聚人心的核心价值观。从目前整体现状看,核心价值观缺失,对核心的价值理念、组织框架、价值体系和实践应用研究还不够。其次,是个人价值观模糊。存在以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不讲组织原则的自由主义和崇尚物质追求的拜金主义等,表现出个性张扬、私欲膨胀,毫不顾忌、甚至不惜任何代价来谋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渐趋衰落。这种价值观影响着税务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在税收精神理念上,尚需深入挖掘和打造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追求卓越的精神,牢固树立税收法治理念、廉洁从政理念、优化服务理念、科学管理等现代管理理念。

 6、税务文化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不够。没有将税务文化渗透于征收管理的全过程,真正发挥税务文化影响、促进税

 收工作的作用。税务文化建设运行机制不完善,与实际工作脱节,没能使文化管理产生出有效的生产力,影响了税务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纳税服务的现状。目前,纳税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并得到较快的发展。一是建立了统一的办税服务场所,推出了首问责任制、限时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 一窗式” 服务等措施,实行税前、税中、税后的多方面服务;二是构建了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服务平台,推出了“ 12366”纳税服务热线,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综合查询、投诉举报、纳税申报等服务内容。利用网络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随时在线的特点,建立了专门的税务网站,接受纳税人网上申报,宣传税收政策法规,解答纳税人相关问题等;三是形成了多元化的纳税申报方式,实现了直接申报、邮寄申报、电话申报、网上申报、代理申报等;四是开展了多渠道的税收宣传服务。以税收宣传月为载体,一年一个宣传主题,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税收宣传活动,向全社会普及税法知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媒介向纳税人开展经常性、多形式的税收宣传,公布税法变动、税率调整等情况。建立了税法公告制度,在办税场所设立了触摸式查询服务设备、电子显示屏等,供纳税人使用和阅读。

 在纳税服务工作中也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问题:

 1、纳税服务理念滞后。在传统的税法理论中,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是不对等的,存在过分强调征税人的权利而忽视

 其义务、过分强调纳税人的义务而忽视其权利的问题。税务机关在管理理念中存在过错推定的惯性思维,导致了部分税务干部重管理轻服务,制约了纳税服务的开展。税务干部更多的是站在监督管理者的角度,以管理者自居,而不是作为一个服务者来要求自己,没有树立起“ 服务也是管理” 的理念。另外,纳税服务更多的仅仅是从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来要求税务工作者,而没有从依法行政的高度来约束行为。

 2、纳税服务法律体系不够完善。我国关于纳税人权利的立法级次较低,有关纳税人权利的规定分散在各相关法律法规 中,至今还没有一部完整反映纳税服务的法律法规。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纳税服务的内容和标准,对税务机关向纳税人提供的服务行为和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但这只是系统内部的工作规范。2009 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纳税人权利和义务的公告》(公告 2009 年第 1 号),将分散于各法中有关纳税人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进行了汇总,列出了纳税人的十四项权利和十项义务,改变过去纳税人很难全面认识和了解自己可享受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的现状。尽管如此,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仍缺少一些当纳税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时的救济措施和渠道,这使得纳税人的权利落实缺少了法律层面的保障。

 3、纳税服务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从机构设置上看,我们长期以来坚持的是以加强对纳税人监控管理为重点的改

 革,侧重对纳税人的监控与管理,纳税服务只是属于征管的一个方面,各基层税务机关没有明确的职能机构专施纳税服务。从岗责体系看,没有明确的纳税服务职责,没有专职的纳税服务岗位及与纳税服务相应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责任追究、质量管理、监控措施等。

 4、纳税服务考评机制缺位。目前,虽然各地出台了一些纳税服务方面的工作职责,但大部分都是原则性规定,对服务的形式、内容、要求、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的规定尚没有明细化、规范化,缺乏有效的考评机制,无法真正实现考评结果与岗位薪酬、评先评优相挂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税务工作者自身的觉悟与管理水平,影响了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5、纳税服务能力不足。很多税务干部仅将纳税服务理解为简单的微笑服务,配备饮水机、老花镜、便民伞等,纳税服务内容的扩展程度较低。面对纳税人高质量、高效率的纳税服务需求,如何方便、快捷、高效、全面的为纳税人服务,真正的做到“ 始于纳税人需求,终于纳税人满意” 的服务目标,现行纳税服务体系在能力上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三、税务文化建设与纳税服务的关系 (一)健康的税收文化可以促进纳税服务。行为来源于思想,思想引导行动。税务文化的渗透,可以使广大税务干部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实现由“ 要我服务” 到“ 我要服务” 的观念转变。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

 位平等和“ 纳税服务,人人有责” 的理念,将纳税服务的重点由服务态度的好坏、服务设施的完备等表象转变为执法是否公平公正,工作是否快捷高效上。

 (二)健全的制度文化可以规范纳税服务。为了更好的提升纳税服务的水平,需要对纳税服务进行规范统一,加强税收管理制度和纳税服务制度建设,健全纳税服务内部和外部监督考核体系的制度建设,建立纳税服务的综合评价体系,真正作到以制度文化规范纳税服务。

 (三)积极的精神文化可以引导纳税服务。充分利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引导创新税收精神文化,以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激励税务干部,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公正执法的理想信念。使广大税务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心理状态和审美情趣。

 (四)多采的行为文化可以带动纳税服务。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纳税服务的好坏是通过服务人员的行为直接表现出来的,因此,税务人员的行为直接影响着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要着力提高队伍素质,大力实施人才兴税战略,树立诚信、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坚持依法治税,严格公平、公正的执法,通过多采的行为文化带动纳税服务。

 (五)丰富的物质文化可以激励纳税服务。物质文化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提升纳税服务的源泉,对思想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要创造优美

 的工作环境,规范硬件设置,发挥其管理和服务功能。加强文化建设,活跃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借助环境效应对税务干部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与鼓舞,使大家在良好的税收物质文化影响下自觉的规范纳税服务行为。

 四、税务文化建设与优化纳税服务 税务部门要实现职能的转变,提高纳税服务水平,是未来税务文化的发展趋势。

 (一)以物质文化建设为载体,提高服务能力,优化纳税服务 物质文化要求进一步提高管理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优化办税服务环境,规范工作秩序。通过物质文化建设带动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以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来促进纳税服务的优化,最终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二)以制度文化建设为基础,促进纳税服务体制的完善 制度文化要求加强规范化建设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的形式将纳税服务的形式、内容、要求、考核标准以及奖惩措施确定下来,尽可能的将纳税服务量化。通过强化征管系统的监督并辅之以必要的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保证各项细化指标能够如实、准确、迅速的得到落实。

 (三)以行为文化建设为桥梁,规范执法行为,优化纳税服务

 行为文化是税务干部言行举止的内在约束,反映了税务部门的行为组织、行为管理状况和干部的文化素养。近年来,国家将纳税服务由职业道德范畴提升为行政行为规范,这就要求税务干部要意识到自己所处的部门在公共产品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及时完成服务者角色的转变,从意识上真正树立起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规范执法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

 (四)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纳税服务的优化 精神文化作为一种内在的约束,它能够排除税务机关在制度、法律及管理上的潜在障碍,能够反作用于“ 人” 的行为。通过精神文化建设来提高税务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是推动纳税服务水平的原动力。一方面可以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廉政勤政教育促使税务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起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内部形成一种争先创优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将纳税服务理念、文化精神深入人心,成为精神支柱和动力支持,激发税务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今,...

篇四:浅析纳税服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背景下企业纳税服务问题与完善对策研究——以 H 市 D 区税务局为例郑 萍 萍学 科 门 类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专 业 名 称 公共管理硕士学院(系、所)

 管理学院指 导 教 师 耿旭分类号 学校代码 10590U U D D C C 密 级 公 开

 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背景下企业纳税服务问题与完善对策研究——以 H 市 D 区税务局为例I摘 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对于营商环境而言,税收营商环境是其重要的一部分,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是必不可缺的环节。而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与纳税服务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只有纳税服务得到一定的改善时,税收营商环境才会越好。在此背景下,2018年9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印发《全国税务系统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18年—2022年)》的通知,聚焦重点难点问题,持续推进办税(缴费)便利化改革,促进税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因此,以新时代纳税服务质量标准,关注当下税务部门服务供给现状与改进方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以H市D区税务局企业纳税服务为研究对象,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与工作经历,运用文献收集法、参与式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H市D区税务局企业纳税服务进行分析。首先,进行概念界定和引入理论基础;其次,分析H市D区税务局企业纳税服务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提出H市D区税务局企业纳税服务的完善建议。对H市D区税务局企业纳税服务的分析,发现当前D区税务局企业纳税服务取得了一些成效,D区税务局在H市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收营商环境营造上得到了认可。但是D区税务局企业纳税服务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纳税服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纳税服务平台功能不完善、纳税服务宣传咨询渠道单一以及部分办税事项部门之间流转程序繁琐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新的纳税服务理念的缺失、人才建设不完善、体制建设不完备以及纳税服务信息化体系建设不完善。因此,H市D区税务局企业纳税服务需要进一步完善,对此针对性地提出强化新的纳税服务理念、建设税收人才队伍、建立健全纳税服务相关制度以及加强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建议。关键词:税收营商环境;企业纳税服务;流程优化;制度建设

 Study on the Problems of Tax Service in Enterprises of Tax Bureau H D Distri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Optimizing Tax Business EnvironmentIIAbstract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Bay Area, how to optimize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government atall levels. The tax business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Sooptimizing the tax business environment is an indispensable work. There is a closerelationship between tax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tax service. Only when the tax service isimprov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tax business environment will be better. Therefore, the State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issued a notice regarding the issuance of the National TaxSystem"s Action Plan for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the Tax Business Environment(2018-2022)in September 2018, focusing on key and difficult issues and continuing to promote taxmanagement (Payment) Facilitate the reform and promote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thetax business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is subject has certain research significance.In the context of optimizing the tax business environment, this paper takes the taxpayment service of the tax bureau of the D district of H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basedon the research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combined with the knowledge and workexperience I learned, the tax service of the tax bureau of the district. Conduct a survey,combine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use the literature collection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method, interview method, and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problem ofenterprise tax service in the D bureau of the H city.First, to define the concept and introducethe theoretical basis; second,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theenterprise tax service of the Taxation Bureau of City D.Finally, to propose the improvement ofthe enterprise tax service of the Taxation Bureau of City D.After the analysis of the enterprise tax service of the D District Taxation Bureau of CityH,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D District Taxation Bureau"s enterprise tax service has achieved alot. The D District Taxation Bureau has been recognized in the city H taxpayer satisfactionand tax business environment creation.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with the taxservice of the tax bureau in the D District, including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business capabilities of the tax service personnel, the imperfect functions of the tax service

 Study on the Problems of Tax Service in Enterprises of Tax Bureau H D Distri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Optimizing Tax Business EnvironmentIIIplatform, the single channel of tax service publicity and consultation, and the cumbersometransfer procedures between some tax affairs departments. The reasons for these problems aremainly the lack of new tax service concepts, imperfect talent construction, incomplete systemconstruction, and imperfect tax payment service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Therefore,the tax payment service of the tax bureau in District D of City H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For this purpose, suggestions are made to strengthen the new tax service concept, build a taxtalent team, establish and improve tax payment service related systems, and strengthen the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Key words: Tax Business Environment ; Tax Service ; Process optimization; systemconstruction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一章 绪论...........................................................................................................1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意义..................................................................................................2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2一、国外研究现状..........................................................................................2二、国内研究现状..........................................................................................4三、文献评述...................................................................................................6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7一、研究方法..................................................................................................8二、研究内容..................................................................................................8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0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10一、营商环境................................................................................................10二、税收营商环境........................................................................................10三、纳税服务................................................................................................10四、企业纳税服务........................................................................................13第二节 理论基础.............................................................................................14一、政企关系理论........................................................................................14二、公共服务改进质量理论........................................................................14三、理论对本研究的指导价值....................................................................15第三章 H 市 D 区税务局企业纳税服务现状与成效.........................................16第一节 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改革概述.............................................................16一、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改革背景................................................................16二、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改革过程................................................................16三、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改革下的纳税服务目标........................................17

 第二节 H 市 D 区税务局及其服务概况..........................................................18一、基本情况................................................................................................18二、税收收入情况........................................................................................18三、税种情况................................................................................................19四、服务资源情况........................................................................................20第三节 H 市 D 区税务局纳税服务改革现状与基本成效.............................21一、纳税服务改革现状................................................................................21二、服务成效................................................................................................26第四章 H 市 D 区税务局企业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28第一节 基于问卷调查的纳税服务现状与需求描述.................................... 28一、调查对象与范围的选择........................................................................28二、问卷调查设计与数据收集....................................................................28三、调查结果分析........................................................................................28第二节 H 市 D 区税务局企业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 37一、纳税服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37二、纳税服务平台功能不完善....................................................................38三、纳税服务宣传咨询渠道单一................................................................39四、部分办税事项部门之间流转程序繁琐................................................40第三节 H 市 D 区税务局企业纳税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41一、新的纳税服务理念的缺失....................................................................41二、人才建设不完善....................................................................................42三、体制建设的不完备................................................................................42四、...

篇五:浅析纳税服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税务文化建设与纳税服务 内容摘要:

 近年来, 随着税收形势和经济形势日新月 异的变化, 税务部门作为政府重要的经济管理部门之一,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

 根据近年来的一些的调查数据, 税务系统的纳税服务工作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也影响了其社会形象和公信力。

 进一步强化纳税服务势在必行。

 事实上, 纳税服务是税务文化建设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二者是由内及外、 内外联系、 互为作用的, 如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运用税务文化的力量, 进一步提升税务文化软实力, 是本文研究和探索的重点。一是要直面问题、 提纲挈领、 深层次挖掘税务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根源; 二是要健全制度、 强化手段, 有指导性、 针对性地解决纳税服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三是要创新载体、 有的放矢地开展好税务文化建设, 激发税务人员的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 使税务部门的共同价值取向得以充分展现, 更好地贯彻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 促进税收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税务文化

  建设

 纳税服务近几年来, 全国税务系统各级单位对纳税服务工作倾注了不少心血, 取得了令人瞩目 的成绩, 一是服务形式规范化, 二是申报方式多样化, 三是缴税方式简便化, 四是服务手段多样化, 各级地税部门都在积极探索好办法、 好举措, 进一步强化纳税服务工作, 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升, 税法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

 但是与我国整个社会的经济步伐, 与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与对整个税务管理事业的要求来对照, 纳税服务的改进还任重道远, 还必须直面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一份吉林省近期纳税服务及软环境状况调查结果为例, 深入剖析纳税服务中存在问题及联系工作实际, 就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税务文化建设提出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一、 全省纳税服务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 2009 年底, 吉林省软环境办公室委托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国家统计局驻吉林省调查总队)

 对包括长白山等 60 个县(区)

 的软环境状况进行深入调查。与以往历次调查不同, 本次调查覆盖面大、 调查对象层次广、 调查方式更为真实和民主, 在全省每个县(市、 区)

 均随机抽取 100 户企业、 200 户个体户、 50

 名纳税人, 以不记名的电话调查方式进行。

 为确保真实和便于整理, 本次调查内容全程进行录音。

 经过认真梳理, 地税部门收到的各项建议和意见共有六大类 535 条。

 一类是地税部门乱收费; 二是办税程序过于复杂, 工作存在拖拉甚至个别干部有意刁难企业现象; 三是对新政策和优惠政策贯彻不到位; 四是服务停留在纸面上, 落实不到位; 五是窗口人员和执法人员生冷强硬, 事难办、 脸难看; 六是个别地区存在随意处罚、 以罚代管、 态度蛮横, 存在野蛮执法现象。

 以× ×地区为例, 对窗口人员不遵守工作时间、 执法随意度较大、 税负不公平——同一地段同一规模税负不同甚至有的业户根本不交税等反映尤为强烈。

 除了乱收费现象主要为窗口代收包括价格基金、 副食品调节基金、 残疾人保障基金各类基金等的误解外, 各级地税机关不同程度上的确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也暴露出我们在纳税服务工作中的几大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有偏差。

 长期以来, 我国的税务管理工作中, 总是将税务机关置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而将缴纳税收、 提供政府经费来源的纳税人置于绝对的服从和被支配地位, 这种 不公平、 不正确思想意识下, 税务机关的工作出发点和归宿点就只是以完成财政收入任务为硬目标, 而把纳税服务当成软指标而不是法定职责。

 二是纳税服务没有法制化。

 当前还没有关于纳税服务的严格的法律规范,纳税服务在实践中仍停留在职业道德的范畴; 对纳税人权益保护的法规还不够明确、 完整, 还比较笼统, 导致税务行政决策和立法往往只顾及税务机关的管理方便, 而忽略纳税服务的优化。

  三是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还没有像有些国家那样设立专门服务于纳税人、 为纳税人伸张权益的机构组织, 提供税法咨询讲解、 辅导纳税人申诉自己的主张等真正保障纳税人权益方面的实质性措施不多; 更缺少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 使纳税人真正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税务机构的设置只是服从于自身目标任务的完成, 对自身纳税服务的监督考核也没有像征管指标那样纳入考核评价机制中。

  对此, 吉林省地税局对此高度重视, 立即责成相关地区进行调查核实及整改, 并在全省地税系统有针对性地迅速开展了以提高业务素质、 提高服务水平为内容的“双提高” 主题实践活动, 对此, 本文中将进一步详加说明。

 笔者认为, 税务文化是税务形象和纳税服务的内在和灵魂, 税务形象和纳税服务则是税务文化的外在和表现, 两者是“里子” 和“面子” 的关系, 相辅相成、互为作用。

 以上“面子” 问题的出现, 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在税务文化建设“里子”中存在着薄弱环节, 也为我们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税务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明确方向。

 如何在新的税收形势下有针对性、 创新性地抓好税务文化建设、 切实发挥好税务文化对纳税服务的导向、 凝聚、 激励、 约束和形象作用, 有效提升纳税服务水平, 这是各级地税机关必须要面对和首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将税务文化建设的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税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不断增强税务部门征管质量和纳税服务上, 体现在税收事业不断发展和税务人员实现个人理想的高度统一上, 体现在为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和文化保障上, 实现税务文化建设成果真正惠及全体税务人员, 实现惠及全社会的最终目标。

 二、 税务文化内涵、 现状及存在问题

 原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曾指出:

 “税务文化是税务部门在长期的税收实践活动中积累的各种物质形式、 行为规范、 管理制度、 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的总和。

 ” 税务文化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为全体税务干部所认同并遵守的, 带有行政机关特点的使命、 意愿、 精神和价值观, 以及这些理念在税款征收管理、 行政管理制度、 干部队伍建设、 执法行为方式和对外服务形象体现的总和。

 笔者认为, 从纳税人的普遍认识上讲, 税务文化是税务部门特有的行政文化和执法文化; 从纳税人的感官角度讲, 就是税务部门做事的思维方式、 执法方式和行为习惯。

 简而言之, 税务文化是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共有的一套观念、 信念、价值和行为准则, 以及由此导致的行为模式, 其中包括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 物质和行为文化三个层面。

 具体说来, 精神文化是指治税理念、 价值观念、 道德情操等总和; 制度文化是指在税收工作中形成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规章制度等的总和, 如税收征管法、 税务机关工作规则、 税收管理员制度等; 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是指反映税收实践活动的各种物质形式如办税场所、 税务服装、 技术设备、 教育培训设施以及税务干部在税收工作中的言行举止的总和。

 税务文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导向作用。

 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

 一个层面是直接作用于税务干部的思想道德、 价值观念、 生活观念以及行为方式, 引导税务干部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二是通过整体的价值认同来引导税务干部将其思想观念统一到税务工作总体目标和使命上来在思想上、 行动上达到一致。

  (二) 凝聚作用。

 倡导税务文化的过程, 也是帮助干部职工寻求工作意义、 实现人生价值、 不断发现自我、 完善自我的过程。

 同时, 税务文化是广大税务干部群体人文力量即整体的人生观、 价值观的凝聚, 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如同强烈的粘合剂, 把税务干部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创造出一种和谐统一的工作氛围和环境。

  (三) 约束作用。

 文化又是一种手段, 是一种潜力巨大的资源。

 税务文化中的共同理念一旦发育成长到习俗化的程度, 就会像其他文化形式一样产生强制性的规范作用来约束其行为, 税务机关的税务文化氛围、 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使文化管理成为一种无声无形的管理, 并促使税务干部自觉遵守。

 (四) 激励作用。

 税务文化不是简单的说教, 而是通过激励的方法和手段去使共同的价值观念、 精神境界和理想追求变成每个干部自 己的人生理想和精神追求,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税务干部的聪明才智并使其发挥出巨大的整体效应,使税务事业充满勃勃生机和活力。

 (五) 塑造作用。

 税务文化也是一种力量, 可以正确地塑造和培养良好的税务精神, 具有全面覆盖性、 浓缩集中性和外在内化性。

 税务文化在它的种子要素(价值观、 精神境界、 理想追求) 的成长发育过程中, 实际上也是干部队伍精神境界、文明道德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

  (六)

 增效作用。

 好的税务文化也是税务机关不断整合纳税人的需求, 创造新的社会价值的过程, 这就是纳税服务的附加值和增值, 将会起到培植税源、 发展经济、 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 提升税务机关部门形象等不断放大的社会效应。

 在我国, 税务文化建设尚处在一个不断完善, 不断提高的进程中, 与日 益发展的税收形势还不相适应, 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税务干部与纳税人的日 益增长的社会需要。

 作为百万税务大军共有的一种国家机关文化, 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相比, 还有待借鉴和提升。

 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全国税务系统服务大厅统一标识刚刚一年半; 行为文化建设方面, 还未建立税务部门统一规范的职业道德、 行为准则; 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除了“聚财为国, 执法为民” 的宗旨, 其它核心理念国家税务总局都没有明确统一规范; 制度文化建设方面绩效考核、 能级管理等现代管

 理手段还处在摸索完善阶段; 税务文化宣传手段、方式以及渠道等都还比较单一,缺乏对税收宣传主题的把握, 广大干部职工对于税务文化建设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甚至有人简单地把税务文化建设等同于轰轰烈烈地搞几项文体活动, 这都是对税务文化的片面认识和误解。

 三、 因地制宜开展税务文化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良好发展, 大力加强税务文化建设, 成为全方位提升税收管理和加强税务机关内部建设的必然选择。

 各级税务机关应因地制宜, 结合当地的工作特点, 开展各具特色的税务文化建设。

 笔者结合所工作的吉林省四平市地方税务局的工作实践, 就如何开展好税务文化建设、 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加以分析和阐述。

 四平市地方税务局现有干部职工 1 078 人, 主要负责 7 282 户企业、36 931 户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征管工作。

 尽管遭遇金融危机,

 2006—2008 年该局在税收收入实现了 “三年翻一番” 的同时, 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全国“四五” 普法先进单位、 全国税务系统“纪检监察” 先进集体称号; 被评为全省“劳模单位” 和 “法律进机关” 先进集体, 并荣获全省“五一劳动奖状”

 ; 2006 年—2009 年, 连续四年在省局综合目标管理考评中被评为优秀位次。在历年来的政行风测评中, 该局始终位于四平市的前两名。

 笔者认为, 以上成绩的取得, 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该局卓有成效地开展的“3+3” 税务文化工程即把握好三个层次、 做好三个层面工作。

 (一)

 把握好三个层次 笔者认为, 成功的税务文化建设首先要认识到三个层次的意义, 这是做好纳税服务工作的前提。

 第一层是纳税人层, 他们需要安全感、 被尊重和公平对待, 这一层充分体现出税收的民主性和目的性。纳税人是社会的主人, 而且为纳税作出了贡献与付出,所以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享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人格, 纳税人理应得到尊重, 这就要求税务机关作为公共服务部门将纳税服务作为其职责, 充分尊重纳税人合法权利、 维护纳税人的权益、 为纳税人创造公平、 公正、 公开的纳税环境。

 第二层是边界层, 是税务人员与纳税人接触的关键区域, 直接检验和反馈税务人员的纳税服务水平, 对于纳税服务能否取得附加值尤其是树立地税机关的良好形象至关重要。

 为纳税人提供更为方便、 快捷、 高效、 全面的纳税服务, 真正

 实现“始于纳税人需求, 终于纳税人满意” 的服务目标是否能够完成, 完全取决于该层次。

 第三层是管理层, 即在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中凸现人文关怀, 按照“法治、公平、 文明、 效率” 为四大价值理念的现代税收文明要求向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的纳税服务。

 这一层次就是要使征纳双方均承载人性化的公共服务, 体现税务机关对自身 的管理程度和对纳税服务导向作用能否充分发挥。

 (二)

 抓好“三个层面”

 1. 从精神层面入手引领纳税服务工作方向 精神文化具体表现为服务意识、 服务理念等。

 服务意识是对服务性质、 服务质量、 服务重要性的直觉反映和理性思考; 服务理念是以纳税人为中心, 为其提供优质、 全面、 及时服务的观念。

 吉林省地税局在全省地税系统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 以提高业务素质、 提高服务水平为内容的“双提高” 主题实践活动, 围绕纳税人满意培育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服务理念并将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主题实践活动中来。

 一方面可以通过理想信念教育、 法制教育、 廉政勤政教育促使地税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树立起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 另一方面在内部形成一种强素质、 比贡献、 争先创优的文化氛围, 将地税的工作宗旨、 服务理念、 文化精神深入人心, 并将其潜移默化到地税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 成为精神支柱和动力支持。

 首先, 对于各级班子成员, ...

篇六:浅析纳税服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工商管理 摘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对企业的经营成败影响巨大。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是所有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近几年来,国内众多企业都意识到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纷纷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但是在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如何认识企业文化、以及如何将企业文化落到实处等方面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误区。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管理者思维观念上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决策短视以及缺乏人本意识;企业在文化建设内容上流于形式、缺乏特色和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内涵建设,以及缺乏对企业未来的长远定位;同时,企业在文化建设贯彻落实、操作执行中行动与理念相脱节,监管部门执行力度不足,这些问题都会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影响其预期效果。对于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认识、管理和操作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东方教育这一实际案例的研究,总结提出了五条关于建设良好企业文化的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企业文化;文化建设;新东方教育;对策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BSTRACT Enterprise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enterprise"s core competitiveness, which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enterpri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ways to maintain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ll enterprises. In recent years, many domestic enterprises are aware of the corporate culture for the importan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have carried out the building of enterprise culture, but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on how to understand the corporate culture, and how the corporate culture implement, there are still considerable errors. In the process of the building of enterprise culture, management though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shortage, short-sighted decision making and the lack of the awareness of the people; enterprise on the content of culture construction becomes a mere formality, lack of features and core values etc.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lack of future long-term positioning of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enterprises i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implement, divorce on action and philosophy of operation execution, regulatory authorities lack of enforcement, these problems will influence of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smoothly and affect the expected effect. For enterprise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problem. In this paper, the study of New Oriental Education and the practical case, summarizes the fiv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good enterprise culture corresponding solving measures. Keywords: corporate culture; cultural construction; New Oriental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

 目

 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 企业文化的概述 2 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经营者思维观念的问题 2.2 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上的问题 2.3 企业文化建设执行操作的问题 3 新东方教育的企业文化建设案例分析 3.1 新东方教育的企业文化概述 3.2 新东方教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3 新东方教育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应对对策 4 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对策 4.1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管理者群体 4.2 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内涵建设 4.3 借鉴他人成功经验,设计提炼个性化的企业文化 4.4 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企业文化培育,更注重企业文化行为养成 4.5 重视回报社会,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经营的成败影响十分巨大,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所有企业能够生存下来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自然成为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可以提高企业中成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对内能形成约束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企业员工能起到激励和鼓舞的作用;对外则成为企业的一面旗帜、一种宣言,是企业对社会、对消费者和利益相关者一种敢于担当的积极形象。

 一个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文化氛围,企业文化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企业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正确的指引员工思想观念的发展,能够培养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同时也能在社会环境中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基于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因此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深入分析当前企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1.2 主要研究内容 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企业文化对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获得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近几年来,国内众多企业都意识到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纷纷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然而在建设过程中,对于如何认识企业文化、如何将企业文化转化为生产力仍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在企业经营者思维观念、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企业文化建设操作执行等方面做了详细分析,结合对新东方教育这一实际案例的研究,总结提出了五条关于建设良好企业文化的相应解决措施,供大家参考。

 1.3 企业文化的概述 企业文化自提出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纷纷从狭义、广义等角度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然而迄今为止,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但是本文在此综合了国内外各个学者的理论观点,可以将企业文化的概念表述为以下内容: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且为全体员工所共同遵循和普遍接受的特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要素的总和[1]。

 企业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解决企业组织的两大基本问题上:一是外部适应与生存的问题,企业文化能够提高企业在外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

 能力。二是内部结合的问题,企业文化能够提高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进而有利于解决企业内部的结合问题[2]。

 2.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经营者思维观念的问题 第一,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有一些企业管理者的经营方面的综合素质不高,决策短视。这些管理者素质的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文化的建设,一些民营的公司企业在经营管理、人事管理和利润分配等一些问题上的存在着家族化的观念,因此造成了家族利益至上、管理者任人唯亲、重“人治”轻“法治”等现象普遍存在,使得企业决策存在短视、管理制度贯彻力差、个人随意性强,对事件的应变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进而不利于增加企业对于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利于提高企业组织内部的团体凝聚力,也进一步影响到了企业文化建设。

 第二,是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相当大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过于急功近利,在他们看来企业文化有些虚伪飘渺,而实际用处不大,因而,他们更热心于追求“利益至上”,主要表现在财务报表中企业盈利能力等那些以经济物质利益去衡量一个企业的发展指标,而忽视文化建设、提高员工基本素质等精神文化领域对一个企业发展的指导作用。在最近一段时期,中国的企业家组织了一项调研,这个调查系统小组作了“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根据调研的数据结果显示(表 2-1)。只有 17.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良好的企业文化上,而 80%以上的经营者都将此项核心竞争力归功于市场的营销推广能力、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组织能力、经营管理的战略决策能力、从事生产制造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的研发能力等。

 表 2-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调查 比重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 17.4% 企业文化 80% 营销推广 2.6% 其他

  第三,是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管理者文化相等同,缺乏了企业员工所能代表

 的人本意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者的领导思想紧密相关,并未考虑到企业中广大员工的主观意识,当抽样调查中问及到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因素时,绝大多数的人都选择了管理者的领导风格和个人性格。领导者的个人性格是很难加以改变的,所以在领导者意志影响下的企业文化模式就更容易被定格与固化,因此,表现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往往是管理者说了算、定了干,企业中的员工就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管理者的决定。由于企业文化建设中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几乎可以说是无足轻重,因而可以看出这相当于将企业文化等同于管理者文化。这种缺乏广大企业员工人本意识的文化建设,从客观上影响到了企业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进一步阻碍了企业的长足发展[3]。

 2.2 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上的问题 第一,企业的文化建设过分关注于形式,缺乏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等内涵建设。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经营者产生了错误的观点,在他们看来企业的文化其实就是所谓的标语或者口号,可以凭借企业管理者的主观意志二随意来决定。这种错误的观点就使得企业文化只是一种浅薄的表面上的形式而已,而有些企业的口号或标语甚至和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思路相违背。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缺乏了对于企业发展战略上的思考,光做表面文章,只是单纯地把精力放在了追求形式上的光鲜,主要表现在企业标语口号震天响、产品的外观包装看上去光彩炫目、企业的制度规章听起来名目繁多、娱乐活动的组织也举办的热热闹闹上,成为了徒有其表的形式文化。而关于企业的精神所在、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企业的商誉形象、企业的经营哲学、企业的社会道德、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以及作风礼仪等内涵建设,则没有进行深入探究,缺乏对企业文化的提炼和升华,更不可能震撼员工,深入员工内心世界,进而形成巨大凝聚力了。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对每个不同企业所独有的文化特色建设。有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虽然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却又有些过于急功近利,他们希望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文化,然而忽略掉了企业文化所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土壤,只知道一味地照搬照抄,盲目地学习那些已经卓有成就的企业,妄图将那些成功企业的文化直接复制过来,却忽视了本企业自身的发展程度和实际情况。这种套用而来的企业文化缺乏本企业特色,并且没有完善的管理体

 制与之相配合,缺乏可执行力[4]。

 第三,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对企业长远成长发展的定位。一方面,目前有些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的管理方式单一,大部分的员工文化素质不高,市场竞争压力过大,企业迫于生计的考虑,只顾忙于追求眼前利益,而对于长远利益的谋略根本就无暇以顾。另一方面,每一个企业的成长发展道路一般都会比较曲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是从小作坊式的生产发展成为有规模的、专业的、多元化经营生产的公司企业的。[5]所以这些企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没有一定的战略成长发展规划,更不用说长远的企业文化定位了。很多企业在迅速成长扩张的道路上,轻易地就改变自己的经营理念与价值观念。这其中存在着一定的功利因素把文化建设当作成一项产品的推销,希望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他们认为企业文化就像是是灵丹妙药一样,只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的业绩就会迅速攀升。其实不然,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只有通过长时间地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够逐渐显现,并不是在较短时期内就能够见到成效的。

 2.3 企业文化建设执行操作的问题 第一,文化建设流于形式,造成文化理念与企业行为相脱节,因为没有专门负责执行的监管部门,使得企业文化建设缺乏贯彻落实的持久性。一些企业把企业的经营理念当作是一句空话,甚至有人将企业文化形容为“三上文化”即:写在纸上、贴在墙上、风一吹就掉在地上。有些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没有安排相应的组织机构去专门负责实施,也没有一套强有力的运行保障机制,并且缺乏相关的执行和监管部门,导致企业文化理念与企业行为相脱节,企业文化的贯彻不到位,无法起到规范和约束员工的日常行为的作用。当企业的经济利益与作为企业文化的经营理念发生冲突的时候,大多数的管理者就会把企业的经营理念晾在了一边,抛之于脑后[6]。类似于美国的安然、我国的三鹿集团这样的一些国际知名企业都只顾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结果是自酿苦果,就更不用说那些文化的理念与行为相悖的众多中小企业了。

 第二,企业文化内容没有依托于一定的载体,过于空洞。某企业的管理者在谈到企业成功的经验时曾说道“企业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应该是企业的文化,而一个企业它的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就应该是价

 值观。”企业文...

推荐访问:浅析纳税服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 对策 纳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