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税局减免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篇

时间:2022-11-18 15:55:08 来源:网友投稿

地税局减免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篇地税局减免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19期总第221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No.19,the221thissue2010年10月InnerMongoliaScienceTe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税局减免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篇,供大家参考。

地税局减免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篇

篇一:地税局减免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9期总第221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No.19,the 221th i ssue2010年10月 Inner Mongol i a Sci ence Technol ogy&EconomyOct.2010浅析我国税务行政审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王( 中共漯河市委党校,河南漯河462000)摘 要:文章从我国税务行政审批的现状着手,分析了我国税务行政审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关键词:税务行政审批;行政许可}非许可性审批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 2010) 19一0069一03税务行政审批作为税收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税务机关行使税收职权的主要方式,也是税务行政许可的主要形式,通过税务行政审批对税务行政相对人的涉税事项进行审核、批准,对加强税收征管、规范税收秩序、发挥税收宏观调控职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税务行政审批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税务行政审批制度不断完善,但是从目前实际操作来看,仍存在一定的问题。1税务行政审批的概念和现状《行政许可法》颁布施行前,不少观点认为行政审批就是行政许可。2003年,《行政许可法》颁布,“ 无论在价值取向、模式设计,还是在制度创新上都对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度进行了根本性突破,体现了政府职能的深刻改变、市场价值的全面回归,对我国政府管理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根据《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的定义,实际中存在的一些行政审批项目不能纳入到行政许可范围,国务院办公厅认为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保留的审批项目主要是不属于行政许可的政府内部管理事项,并称之为“ 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 ,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在概念和内涵上已经界定、区分开,目前对行政审批较为准确的定义为“ 所谓行政审批是指行政审批机关( 包括有行政审批权的其他组织) 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提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确认特定民事关系或者特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行为” 。目前,我们的实务操作中行政审批分成两类,一类是行政许可审批,另一类是非行政许可审批。根据《行政许可法》立法精神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定,国务院对所属各部门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先后于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分3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计1795项。同时,除现行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继续实施外。依法保留并设定行政许可500项,其中涉及税务机关实施的6项。为了规范税务行政许可的实施,国家税务总局于2004年6月15日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税务行政许可若干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C20043税款征缴、减免税、资格认定、退税以及发票等方面。许可行政审批由许可法规范,而大量的非许可行政审批的审批依据分散在各个税收规范性文件之中,例如办理税务登记的审批依据( 开业、变更和注销等) 主要集中在《税务登记管理办法》( 国家税务总局第7号令) 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的审批依据主要集中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2号) 中,对企业财产损失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审批依据主要集中在《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国税发C2009388号)中,由于类型、税种的不同,审批项目的审批依据分布在各个法规、部门规章、文件中,显得过于分散。同时,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审批项目进行了多次清理,同一个审批事项的要求经过多次的补充、修改( 例如2009年出台的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对认定增值税一般收稿日期;2010一06--28作者简介:王珏(1983一),女,中共漯河市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民商法。· 69·

 总第221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纳税人的条件、资格认定的时间等都有了变化) 。虽然审批的权限、程序有了不同的变化。但清理内容更多的是局限于取消审批和权限调整,对保留项目的条件、程序、要求等未做整理、归并,客观上造成基层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对相关规定的掌握难度增大,纳税人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2.2税务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存在缺陷2.2.1 部分税务行政许可设定的法律基础薄弱。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税务行政许可若干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C2004373号) 规定,经国务院确认,税务管理事项中属于行政许可的6项,其中属于国家税务局实施的5项。经国务院2007年第四批取消和调整后,目前保留属于国家税务局实施的3大项4小项,具体包括;①指定企业印制发票;②对发票使用和管理的审批,包括申请使用经营地发票,印制有本单位名称的发票I③对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最高开票限额的审批。从设定依据来看,“ 对发票使用和管理的审批”设定的依据是《发票管理办法》( 国函[ 1993] 174号)第十八条“ 临时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以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或个人,⋯ ⋯ 向经营地税务机关申St领购经营地的发票” 之规定,以及《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国税发( 1993] 157号) 第七条规定:“ 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财务和发票管理制度健全、发票使用量较大的单位,可以申St印制印有本单位名称的发票;如统一发票式样不能满足业务需要,也可以自行设计本单位的发票式样,但均需要报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批准,其中增值税专用发票由国家税务总局另定” 。“ 对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最高开票限额的审批” 设定的依据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防伪税控开票系统最高开票限额管理的通知》( 国税发明电( 2001] 57号) 之规定t“ 为充分发挥金税工程在税收征管方面的作用,严格防伪税控系统开票限额的审批管理,使用百万元版发票的,须省级税务机关批准;使用十万元版专用发票的,须地市级税务机关审批” 。而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十七条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地方性法规和省级政府规章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因此,从法律意义上来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没有设定行政许可的权利,这样的话。以上两项税务行政许可项目没有合法的依据。2.2.2税务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配套措施实际操作困难。《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第三十三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推行电子政务,在行政机关的网站上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方便申请人采取数据电文等方式提出行政许可申请;应当与其他行政机关共享有关行政许可信息,提高办事效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税务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制定了制式文书,税务机关往往只接受书面资料,对于《行政许可法》中规定的信函、电报等方式。或者是出于担心真实性,或者是由于技术手段不支持等原因,几乎很少采用。纳税人申请行政许可,往往必须是带着书面资料,到税务机关进行申请。同时,由于税务机关对许‘ 70·可为申请的受理采取不同部门负责,逐级审批模式,各个部门对经手的许可申请都留存部分资料存档,这样导致纳税人同一个许可申请常常遇到资料多头报送、重复报送的情况。2.3税务行政审批的制约监督机制还不完善虽然我国的《税收征管法》中对税务部门的建立内部制约和监督制度进行了规定,但是没有外部监督、特别是没有社会监督的监督体制显然是不健全的,也很难发挥应有的监督职能:。2.3.1税务行政审批设定层次不高,设定、变更上存在明显瑕疵。目前,实际中大量存在的税务行政审批主要是非许可性审批,依据主要是部门规章、财政部及税务部门文件。设定层级不高,导致税务行政审批在设立、变更显得不够透明,很少经过广泛的论证和听证,更多的是出于作为政府职能机构为了加强管理而设立、变更,作为纳税人只能被动的接受。例如,2004年5月,《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 国发( 2004316号) 中取消了“ 对新认定商贸企业首次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数量超过25份的审批” .但是在2004年7月1日和2004年12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分别在先后两次以内部“ 明传电报” 的形式,下发紧急通知,重新规定了新认定商贸企业首次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数量不得超过25份的规定。这两份“ 明传电报” 只是属于税务机关的内部文件,并不具备规范性文件的法定效力,但是在税务机关内部,却起到了设定税务行政审批的效果,下级税务机关以此文件为执行标准,重新对新认定商贸企业开始了首次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数量不得超过25份的审批。从现实意义上来讲,这符合税务部门“ 以票管税” 的宗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贸企业大量骗购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违法犯罪现象,但是相对于更多的纳税人来说,却受到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一旦纳税人首次领用的发票不够,就不可避免的需要再次申请领用发票,必然要增加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工作量,甚至存在税务机关不同意纳税人的申请而导致影响纳税人的情形。2.3.2税务行政审批公开尚显不足。税务行政审批是对税务行政相对人的涉税事项进行审核、批准,是税务机关行使税收职权的主要方式,也是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税务机关应当将税务行政审批以多种形式、多渠道向社会公开,让纳税人对审批的条件、程序、所需的资料、时限、责任人、审批结果等有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但从目前实际来看,税务机关对税务行政审批公开渠道不多、力度不够,甚至不少税务行政审批没有做到完全公开,纳税人对审批的各项条件、程序了解不够,在提出税务行政申请后,更多的只能是等待税务机关的审批结果。另税务行政审批的公开不够,使得本就处于弱势的纳税人更难以维护自身权益。2.4审批行为不够规范2.4.1 对已取消审批项目的后续管理不够规范。税务机关存在着重审批轻监管的行为,看重对企业涉税事务的事前审批、忽视对审批项目的事后监管。例如。新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政策规定,绝大部分的优惠政策享受都采取备案管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税

 王珏· 浅析我国税务行政审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2010年第19期务机关往往采取的程序仍和审批程序类似,这样做虽然对加强管理,防止国家税款流失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是明显违背了“ 备案” 制度方便纳税人同时要求税务机关加强后续管理的初衷。同时,部分税务部门和税务人员,出于。官本位” 的思想不愿放弃审批权或者出于防范执法风险,要求纳税人重复报送资料、重复找纳税人,虽然2007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落实“ 两个减负” 优化纳税服务工作的意见》,但是纳税人办税“ 多头找、多次跑” 和税务机关“ 重复找纳税人” 及纳税人重复报送资料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4.2税务行政审批效率低下。①审批程序过于繁琐。税务部门为了加强审批管理,对很多事项采取审批委员会集中审批模式进行集中审批,审批委员会由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组成,固定期限集中审批。纳税人的一项审批事项申请,要经过税源管理部门审核、相关业务科室审核、相关分管领导审核、审批委员会审批的程序,审批手续繁杂,审批环节过多,审批程序的繁冗、审批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审批效率低下。②部分审批项目设定不合理。例如,按照税务机关规定,利用废渣生产水泥熟料的企业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纳税人在获得相关部门的资质认定证书后,还需要向税务机关申请,经税务机关同意后方可获得退税资格。同时,在退税过程中,税务机关出于防止企业弄虚作假造成国家税款流失的目的,要求在凋查中要对企业搀兑废渣比例等一系列条件进行严格审核,而实际上作为税务机关而非专业的检测部门,是很难通过检测发现问题,这不仅给纳税人增加了负担,也加重了税务机关的行政成本,使得审批效率降低。3完善税务行政审批的建议3.1进一步清理审批项目,依法设定审批由国家税务总局组织一次对税务行政审批项目的彻底清理,自上而下梳理出梳理出目前主要存在的税务行政审批项目,并根据清理的类型进行处理:3.1.1确立行政许可设定的合法性。根据《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的界定,目前税务行政审批中保留的几项法律基础薄弱的行政许可项目如“ 对发票使用和管理的审批” 、“ 对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最高开票限额的审批” 在设定的合法性上存在问题,税务机关应提请全国人大常委或国务院以法律或者国务院决定、行政法规等形式重新设定,保证税务行政许可设定程序上的合法性。3.1.2严格规范非许可性审批。我国行政审批过多过滥的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行政审批的设定权没有明确作出规定。虽然我国税务行政审批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和清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从目前实际来看,我国对税务行政审批并没有专门的明确法律规定进行规范,导致税务行政审批的设立、变更等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这直接影响了税务行政审批程序、审批行为上的不规范。在此情况下,在加大税务非许可性审批的清理工作的同时,应尽快出台规范税务非许可性审批的专门规定,依法规范其设定程序,严格规范税务行政审批的设定主体,改善目前税务非许可性审批项目主要集中在部门规章甚至是税务机关文件中的情形。3.1.3精简税务行政审批。对于国家政策明确规定的一些审批项目,取消审批不会影响税务机关管理,不会导致市场竞争混乱的,应予以取消。当然。仅取消项目是不够的,还必须依法对保留的权力进行规范,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同时,提出、完善审批项目取消后的后续管理措施.避免出现“ 管理真空” 。在制定规范税务行政审批规定的基础上,对取消的审批项目可以参照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对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行备案制,改为“ 备案” 管理,尽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例如利用废渣生产水泥熟料的企业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的企业,获得相关部门的资质认定证书并在税务机关按照政策备案后,纳税入提出退税申请,在受

篇二:地税局减免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当前企业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的划分不利于规范化管理

  1、企业所得税是一个弹性较大的税种,其计税依据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而应纳税所得额是以企业核算的利润总额为基础,加减纳税调整后得出的。由于企业成本核算的复杂性和核算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企业核算的利润总额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伸缩性。加上现行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比较复杂,税前扣除规定缺乏刚性 必 ,操作起来弹性较大, 颜 因此,对政策理解程度 逗 不同、计算方法不同, 钎 都可能在无意识的情况 埋 下出现各不相同的计算 要 结果。

  同时,管理 亥 方式的灵活多样也决定 览 了企业所得税负担不平 鄂 衡现象的不可避免。目 喧 前企业所得税征管方式 眨 主要有查帐征收和核定 搅 征收两种,而核定征收 酮 又视能否准确核算收入 蒸 总额和成本总额,分别 者 采取核定应税所得率和 耗 核定所得税税额两种征 抄 收方式。采取不同的征 邀 收方式,企业的所得税 剧 负担都可能会有不同, 奄 有的甚至相差很大。而 汀 且,企业所得税政策不 潘 可能规定得很详尽,在 绩 实际执行过程中会遇到 陀 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 巡 ,各级税务部门只有结 钦 合地方实际确定具体的 途 操作办法,而这种操作 刁 办法往往会有一定的伸 挣 缩性。以上种种客观因 扳 素的存在,再加上当前 麻 国地税

 的征收管理力度 仑 不同,规范管理程度不 挟 同,直接造成了同类纳 升 税人因归属不同的税务 趾 机关管辖而出现税负“ 梳 倚重倚轻”的问题。这 除 一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 询 决,将给纳税人以可乘 植 之机,从而滋生、蔓延 摘 “人往高处走,税往低 豆 处流”的不良倾向。

 衷

 2、根据《国家税务 染 总局关于所得税收入分 缕 享体制改革后税收征管 种 范围的通知》(国税发 月 [XX]8 号)第二条 杏 第一款:“自 XX 年 1 勿 月 1 日起,按国家工商 疥 行政管理总局的有关规 枉定,在各级工商行政管 诉 理部门办理设立(开业 宙 )登记的企业,其企业 携 所得税由国家税务局负 痈 责征收管理”的规定, 用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 靡 局都是企业所得税的征 蘸 收管理机关,而征管对 篡 象的划分却不按企业性 钥 质、类别,而是按工商 坡 注册登记时间,这就意 雕 味着相同性质、类型的 贱 企业,将归属不同的税 蚤 务机关管理,客观上为 薛 税收不平街创造条件。

 需 凡此种种,由于没有一 佩 一作明确规定,所以导 甥 致了国、地税征收机关 艺 在管理上各持所见,“ 袜 误管户”时有发生,有 只 的企业认为反正是亏损 毅 ,既然两家都要求申报 倘 ,就同时向国地税申报 房 ,损害了税法的严肃性 盈 ,更不利于真正强化企 魂 业所得税的征管。

  容 (二)对影响企业所得 蜗 税管理的两大痼疾仍缺 梗 乏有效的制约办法

  汛 1、非经营费用挤占成 堤 本的问题仍然较为普遍 邪 。相当一

 部分问题是非 金 经营费用挤占成本,侵 佑 蚀税基。按照《国家税 栅 务总局关于企业住房制 请 度改革涉及的若干所得 缨 税业务问题的通知》国 惺 税发(XX)39 号第 竹 三项规定:企业已经出 擂 售给职工的住房,自职 原 工取得产权证明之日, 蚜 或者职工停止交纳房租 泌 之日起,不得再扣除有 痔 关的住房折旧和维修等 寝 费用。企业挤占的费用 郧 主要有:一是职工宿舍 缠 取暖费、职工个人负担 鸭 的水电费按照规定应在 葛 职工福利费或税后资金 洋 解决,大部分经济条件 沧 好的单位均直接进入经 跋 营费用,且未做纳税调 拌 整;二是职工房改的宿 写 舍继续提取折旧和维修 廓 费进入经营费用,且未 龙 做纳税调整申报,形成 翼 虚假申报。

  2、白 贱 条现象未得到根本性的 龟 治理。按照国家税务总 述 局国税发(2000)

 发 84 号《企业所得税税 诊 前扣除办法》规定,纳 啡 税人申报扣除的凭证必 捎 须真实、合法,从目前 翁 的汇算清缴分析,个别 赤 企业取得的凭证有相当 掸 一部分是白条,主要是 推 部分修理费无法取得或 荷 不取得修理业发票,租 咕 赁经营场所或场地得不 獭 到地税服务发票。从发 恐 票的来源分析,主要是 疤 党政机关、家庭住房出 珠 租房屋不缴纳营业税、 婴 房产税而得不到发票, 乒 只好以白条来收取款项 秋 。

 (三)内部管理落后 驶 于所得税征管需要

  糟 1、所得税业务水平参 朽 差不齐。通过近年来的 讲 业务学习,实际操作, 便 国税系统已经形成了比 术 较严密的业务知识层次 淫 ,有一批懂业务会管理 舀 的税务干部,但是,实 辜 际工作中我们

 发现,单 确 纯的靠几个业务骨干是 韭 不够的,光有热情周到 魔 的服务态度,勤勤恳恳 涅 的工作欲望,是不能做 溯 好所得税工作的。目前 隅 的所得税工作已渗透到 臭 国税的方方面面,可以 部 说只要有业务工作的地 探 方就有所得税工作。大 赤 厅的业务咨询,税务登 厢 记的受理,申报的审核 恶 、征收的录入、税务稽 纳 查等无一离开所得税。

 壹

 2、税前扣除的审 躇 批项目未得到应有的落 褐 实。由于历史的客观的 釉 存在事实,很多企业忽 侦 视税前扣除项目的报批 贮 ,随着企业的财务不断 铱 规范,生产经营的规模 隙 不断扩大,企业自身的 酮 需要,适用查帐征收的 淘 企业将会愈来愈多。更 泳 由于企业会计制度与所 蓖 得税政策的差异,使得 菲 税前扣除的报批显得尤 听 其重要,而很多企业未 岩 报批或未在规定的时间 挚 内完成税前扣除项目的 悬 报批,造成管理的缺陷 循 和纳税人的不必要的损 并 失。

  3、评估工作 刑 流于形式。中介代理、 邀 税务稽查、日常管理等 渔 工作不衔接,表现为所 丢 得税评估量少、面小, 哥 分析审核不到位。中介 臻 代理、纳税评估、税务 缝 稽查常冲突,出现有的 肖 企业在一个年度内既请 售 了代理,又经评估,还 枉 被实施稽查,有的企业 琴 却什么都没有,缺少计 汀 划性与统筹性,管理手 包 段难以触及所有纳税人 这 。

  4、减免税的审 蔗 批落后于征管实际。省 误 级机关规定主管国税机 镊 关应当在纳税人第三季 秋 度申报后,开始受理纳 余 税人

 减免税申请。并未 律 规定基层的审批时间, 想 对于纳税人来讲在年度 恭 终了后三个月内是能将 域 减免税资料上报给主管 篡 国税机关的,而税务机 锰 关由于需要层层上报, 亩 逐级审核。待减免税批 竣 复下来后一般会超过汇 蓄 算清缴限期。从而给一 制 线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麻 ,第一,可能会给企业 抹 带来不利或经济损失, 耕 第二,不利于稽查工作 迫 的正常开展,第三,影 绎 响征纳双方的关系,不 遍 利于国税形象的树立。

 悸

 二、对策建议

  (一 弛 )强化业务培训和政策 拧 宣传。坚持专一培训与 弓 业余学习相结合,按照 拆 谢旭人局长的“不培训 究 不上岗”的要求,下大 术 力组织培训。尤其是一 针 线征收人员的业务操作 按 培训,征收大厅的人员 虚 直接面对纳税人,无论 硅 是业务咨询,政策答复 蛊 ,还是受理资料的审核 又 ,税款征收等等。而没 萄 有过硬过细的业务水平 鹿 和态度,不但影响到国 嗓 税形象,给纳税人造成 习 不必要的麻烦,更主要 竹 的对所得税基础工作、 凹 征收质量影响极大。我 褒 们在加强自身业务学习 啸 、提高业务技能进行纳 志 税辅导的基础上,我们 圾 还可以借助税务师事务 尝 所等中介机构的力量, 职 加强纳税辅导,完善汇 屑 算清缴工作。同时有针 渴 对性地开展税前辅导, 酋 以纳税指南引导纳税人 郑 ,以纳税评估督促纳税 襄 人,以税务稽查震慑纳 能 税人。使税法宣传家喻 垣 户晓,使企业的依法交 倦 税形成自觉行动。

  窄 (二)提高思想认识。

 若 首先要加强领导,第二 淹 要健全

 组织,第三充实 喷 力量,最后要加强所得 质 税工作的考核力度,将 罩 所得税工作纳入征管改 械 革的内容之一,为此应 耍 增加考核内容、扩大考 纫 核范围、提高分值,从 缨 制度上保证对所得税工 票 作的落实。否则,谈不 克 上对所得税工作的重视 稠 ,提高不了基层对所得 耀 税工作的认识。在加强 缓 对所得税工作的同时, 程 应慎重周密推行其他各 蛮 项中心工作,目前的金 阔 税工程,防伪税控,纳 擦 税评估,一窗式等是重 痹 中之重,事实上在强调 帕 这些工作的同时,不能 怜 把所得税管理搁置一边 得 ,如纳税评估就可以将 赫 增值税、所得税整合进 杖 行,一窗式管理的票表 橡 稽核,所得税同样也需 孔 要。随着时间的推移, 馏 所得税纳税户会大量增 茅 加,从工作量来说,必 腥 将成为国税系统的主体 寿 工作之一。

  (三)

 爽 积极实施分类管理。结 地 合当地实际,积极采取 英“中介代理”、“纳税 梁 评估”、“税务检查” 结 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增 忆 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全 揖 面性和有效性。三位一 请 体管理模式,即先让纳 敏 税人汇算清缴时自行寻 漳 找代理审核,只要纳税 暴 人附上一份税务事务所 臭 所得税汇算清缴报告, 去 国税机关可予以承认, 橇 不予检查罚款。其次是 签 对未经税务代理审核的 蟹 首先纳入评估分析对象 匹 ,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 寻 ,对企业纳税申报的真 股 实性、准确性作出判断 瞥 ,并适时处理,切实提 鼻 高征管水平。最后对一 虾 些既不选择中介代理审 义 核、也未在当年被评估 噪 到的所得税纳税人,在 艺 汇算清缴以后,

 开展对 种 这些企业的专项检查, 腋 查到的问题,按征管法 震 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衬

 (四)因地制宜,制 剃 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 披 管理工作制度。有道是 逐 无规矩,不成方圆,各 浓 地可按照上级规定,结 算 合地方实际,制定具有 瞳 地方特色的企业所得税 稻 管理工作制度,具体可 穴 细分为《所得税核定征 爷 收办法》、《所得税纳 垃税评估工作规程》、《 铂 汇算清缴管理办法》、 加 《新办证户调查制度》 希 等等,通过制定一系列 芋 规章制度,让税收管理 造 工作在各项工作制度指 激 导下进行,实行以制度 邑 管税,以制度管人。

 屹

 (五)规范企业的财 膜 务管理和备案制度。针 亦 对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现 驹 状,对纳税人的监控和 枯 监管力度要做到动态管 剑 理。按照新的征管法规 玄 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 恼 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 确 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 撅 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应 虱 当报送税务机关备案, 荧 对不备案的由税务机关 妖 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 迅 以罚款。国税部门应严 粘 格落实好这一规定,要 碟 求企业在办理登记开始 垃 ,必须将企业或纳税人 呼 的会计处理向税务机关 蹦 备案,以便对纳税人进 叹 行有效的监控和监督, 恃 减少税款流失。

篇三:地税局减免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地税局全年总结及 7 2017 年工作规划和地税局减免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汇编

 地税局全年总结及 7 2017 年工作规划

 地税局全年总结及 2017 年工作规划

  我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省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系列决策部署,围绕“三个地税”,深化“一调两转”,发扬改革精神,不断创新管理,主动适应税收新常态,努力实现“十三五”地税事业开好局、起好步,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组织收入工作 20**年,面对“营改增”后主体税种缺失、征管难度加大、收入缺口拉大等现实问题,我局积极作为,加强精细化管理,积极应对“后营改增时代”挑战。我局共组织地方各项收入 13607 万元。

 二、征管基础工作按照省市局的工作要求和部署,落实“营改增”风险管理,强化国地税合作,加强“金税三期”运行管理,规范征管服务,有效堵塞征管漏洞。

 (一)开展制度建设,强化综合治税,进一步提升税收征管质量按照市局年初地税工作会议部署的征管工作要点和相关要求,我局一是加强税务登记管理。与工商、国税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比对,对未办证的纳税户加大管理力度,强化税收基础管理。同时做好纳税户清理检查工作,减少漏征漏管户,确保共管户数不低于国税总户数;二是转变征管质量工作考核方式。根据市局下发到县局的征管工作考核备选要求,县局及时就具体问题进行通报,向各分局反馈落实,责成各分局限期整改,有的放矢地推动全局征管工作管理;三是建章立制强化考核。进一步完善《20**年**县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工作考核办法》,要求各基层分局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适应本单位征管工作绩效具体考核办法,细化目标责任,将绩效考核评估指标任务及奖惩措施明确到

  2

 组到人。四是认真贯彻《税收保障办法》。为加强“营改增”后的税收征管,我局积极与各相关协税护税单位进行沟通衔接。在全县范围内加强协税护税管理,有效地强化税源控管,逐步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新路子,健全社会综合协税护税管理机制,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二)全面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为了进一步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的通知》(财税 32 号)的精神,从 20**年 5 月1 日全面实施营改增,**县局高度重视,做到早安排早部署,卓有成效地开展营改增试点各项准备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财税 32 号文件下发后,全局上下组织学习,深入领会,提高对营改增试点工作的认识,3 月 11 日上午召开局务会进行文件传达和工作部署,下午召开党组会研究营改试点工作具体事项,并决定成立营改增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朱**宁任组长、副局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税政法规科、办公室、征管科、收规科、办税服务厅、信息中心和稽查局为成员单位,负责统筹、指导和协调营改增试点工作,研究解决重大事项,督促“营改增”试点工作的开展与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税政法规科科长黄毅任办公室副主任,税政科牵头承办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事务。同时明确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要求各成员单位加强配合,及时沟通,确保工作质量。二是认真准备,按时搞好纳税户信息移交。3 月 9 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财税 32 号文件后,3 月 11 日县局召开局务会集中研究的同时,由税政科牵头对金三系统中营业税的纳税户登记和税款缴纳情况进行清理,共从系统中导出建筑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生活服务业四大行业的缴纳过营业税的纳税人登记户 991 户,其中建筑业 78 户、金融业 19 户、房地产业 23 户、服务业 871户,20**年度四大行业共缴纳营业税 54 14.87 万元,其中建筑业 42 19.37 万元,金融业 71

  3

 39 万元,房地产业 25 3.44 万元,服务业 22 9.65 万元,20**年 1-3 月入库四大行业营业税共计 159 4.12 万元,其中建筑业 135 8.88 万元,金融业 14 6.60 万元,房地产业 3 1.66 万元,服务业 5 6.97 万元,通过认真审核,对临时经营等不正常纳税户进行排除后汇总整理出正常经营的营业税纳税户清册即《营改增试点纳税人信息表》。按照总局、省局和市局规定安排的时间节点,结合**财税 5 号文件的要求,于 3 月 18 日会同国税、财政部门,填写由国、地、财三家签名盖章的《营改增纳税人信息清单》,举行了由国、地、财三部门分管领导和法规科室负责人及县政府税费办负责人参加的营改增试点纳税人信息移交仪式,我局共向国税部门移交四大行业营业税纳税人信息 817 户,其中建筑业 28 户,金融业 18 户,房地产业 18 户,生活服务业 753 户。三是加强征管,全力以赴搞好清欠工作。“营改增”全面完成之前,营业税仍然是地税部门的第一大税种。为此县局党组从去年下半年就要求各分局开始着手对涉及营改增行业的纳税人情况进程调查摸底,重点关注营业税的收入进度,决不能因“营改增”的推进而放松营业税的征收管理,而是要严格执行营业税政策,不断完善税收征管措施,加大征管力度。3 月 11 日召开党组会专题讨论“营改增”工作,不但成立了“营改增”工作领导小组,而且决定全力以赴组织营业税清欠工作,把清理欠税作为 3-4 月全局工作的第一首要工作,并成立了清欠工作组,专门从稽查抽调三名业务骨干组成三个清欠小组,以一分局为重点,严格按照市专门下发的《**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营改增纳税人税源清理和欠税清缴工作方案〉的通知》(**地税函 5 号)的文件要求,全面开展

  4

 “营改增”纳税人税源和欠税清理,重点是清理建筑业、房地产业纳税人的营业税,全面掌握建安、房地产项目、BT 项目等方面的情况,对建筑业、房地产业纳税人在大集中系统的欠税、纳税人已申报但未录入系统的欠税,依法强力追缴到位,对已缴税但未开发票的,书面通知纳税人限期取得发票,对已完工后既不申报也不缴税的项目,要严格按《征管法》规定的程序进行依法催缴。通过加强营业税征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5 月入库营业税 2113 万元,同比增幅为 70.5%,剔除交通重点工程入库的650 万元,仍增长 224 万元,增幅 28.10%。通过全力清缴欠税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调查摸底清缴的营业税欠税的纳税户中已缴营业税 1200.80 元,其中 3 月份清欠入库30 万,4-5 月入库欠税 3775 万元。

 (三)打响“春风行动”品牌,服务水平上新台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入开展 20**年“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的意见》,我局充分利用“湖南地税办税服务综合管理系统”以纳税人为中心,切实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加强国地合作,提升纳服水平。按照《国地合作规范( 0)》要求,进一步提高合作意识。我局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以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征管效能、规范税收执法为重点,将合作事项分解到各科室,由相关业务科室对口联系、协调日常工作,并于 20**年 5 月 1 日起,国地税互派工作人员、互设办税窗口、分别办理税务事项,最大限度解决纳税人“多头跑”和重复报送资料等问题,真正实现了“进一家门,办两家事”,提升办税效率。二是建设电子税务新生态。充分利用地税网站、税企 QQ 群、微信群、公告栏等平台进行持续宣传,发放税收宣传资料,让广大纳税人及时了解、接受、熟悉网上办税服务厅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使“网上办税服务厅”落到实处,真正给纳税人带来方便。落实二维码一次性告知制度,以《全国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等规范为基础,实现纳税人基础办税流程、报送资料、办理时限等一次性电子化告知。三是加强管理,提升服务。在市局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湖南地税办税服务综合管理系统”于 2 月 23 日在我局办税服务大厅全部完成安装调试工作,并顺利上线运行。该系统集场景管理、量化评估、绩效考核、

  5

 预约服务、统计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真正实现了服务管理“两手抓,两手硬”。办税服务综合管理系统在充分发挥监控系统作用的同时,还有效规范了工作人员的上班纪律,使“庸、懒、散”等不正之风无处藏身。3 月下旬发放纳税人满意度调查表,填报了 10 份,各项工作均获得了纳税人比较满意的评价。

 三、税政工作 (一)加强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辅导工作为了圆满完成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我局早准备,早动手,精心安排布置 20**年度所得税会算清缴,明确汇缴工作重点及相关要求,对企业所得项目调整表、年度纳税申报表、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有关规定进行重点辅导,把好申报关。先后多次深入到重点纳税企业进行税收政策业务辅导,对征收局、管理局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政策辅导。扣除国税管辖的企业、汇总纳税企业和非正常企业,20**年度我局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应申报 73 户,实际汇缴申报 22 户,汇缴申报率 100%,在金三系统中的数据平台上有正常申报数据的确 25户,其中盈利企业 15 户,亏损企业 10 户。小微企业 10 户,均为亏损企业,小微企业全面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其中新华书店和湖南有线**网络公司由于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 22 5.13 万元,20**年度实际入库企业所得税 157 万元,仅占地方税收入库总量的1.11%。造成企业所得税规模日趋减小的原因如下:

 由于政府的调控,**县木材砍伐指标一年比一年减少,我县的龙头企业**县宝庆联纸有限公司现阶段原材料供应非常紧张,几次停产,截止目前为止,该公司的产量只有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二不到,20**年亏损 27 3.13 万元,20**年也仅为微利。电力公司 20**年亏损 12 9.97 万元,20**年度多预缴 15 万元。受国家房地产行业的打压,全国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给我县的一些木材加工行业和造纸行业造成很大的影响,企业生产很不正常,给企业所得税带来很大影响。

  6

 (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一是认真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根据文件规定我局对月营业额不超过 3 万元的纳税户免征营业税、城建税、教育“两费”,今年 1-4月共减免 964 户,减免税额 6 1.8 万元。小微企业企业所得税严格按照财税 34 号文件落实,实行税率优惠和减半征收,一季度地税管辖的 10 户,10 户为亏损,政策优惠面为 100%。二是继续落实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工作。截止 20**年 6 月底共审批下岗职工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减免 312 户,累计减免地方税收 7 万元。并建立好了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统计台帐,并及时整理归档。三是继续落实困难企业审批减免税政策。今年我局共审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 3 户,报批减免税金额 13.43 万元。四是继续落实残疾人审批减免税政策。按照湖南省地方税务局公告20**年第 5 号的要求,对八位残疾人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进行减免审批。按照减免税的要求,都通过软件审批处理。分别建立了台账和资料的归档。

 (三)圆满完成年所得 12 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申报工作及早分解市局下达的目标任务,及时做好软件调试、政策宣传等准备工作,根据工作进度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在申报期内全县共受理自行申报 146 人,比上年度增加 7 人。截止 3 月 30 日统计,共申报年所得额 229 3.71 万元,应纳税所得额 120 8.88 万元,应纳税额 226 万元,已缴(扣)税额 226 万元,税款已全部入库。局领导对个人所得税扣缴软件申报工作十分重视,加强了对扣缴义务人的管理和服务,20**年我局全年已在 27 户纳税企业中成功推行个人所得税全员电子申报。

 20**年申报率大幅提高,到 5 月底止,全局申报率已上升到 100.0%。同时全面加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的全员全额申报和代扣代缴工作,市政办函 61号文件下发后,县局积极向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进行汇报,争取党政部门的支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政办函 11 号文件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国家

  7

 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工作的通知》,对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的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工作进行了规定。目前有金三系统中有 69 户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进行了扣缴税款登记,25 户进行了扣缴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

 (四)继续推行核定存量房交易计税价工作进一步巩固存量房交易纳税评估工作成果,今年我们根据房地产市场价格和县及各乡镇的房地产楼盘变动情况,聘请房评估公司对新增楼盘进行数据采集并录入,对评估软件各参数进行适当调整,维护评估软件的平稳有效运行,使我县二手房交易各项税收程数以陪计的比例增长。为加强存量房产易中的税收管理,防控执法风险,根据**地税函 7 号文件的规定,县局组织了专门力量对存量房交易税收风险全面进行了排查,以税政法规科牵头,征管科、收入规划科、监审室配合,抽调专门力量,成立检查组对全县 20**年 1 月至 20**年 3 月15 日之间的存量房交易进行了税收风险排查,并主动与国土、房产部门交换信息。在此期间,全县存量房交易户数 461 户,成交面积 5.07 万㎡,纳税申报交易总额 504 5.31 万元,按存量房系统评估交易总额 666 9.13 万元,征收地方各税 323.58 万元,其中征税户 376 户,属于财产继承和离婚财产分割的免税户 85 户,都是通过《存量房交易纳税评估系统》进行价格评估,按照财税 278 号、财税 94 号、财税 39 号、财税 23 号等相关文件要求享受营业、个人所得税和契税等税种的优惠政策,并以评估价格为计税价格据以征收税款,不包括未进入《存量房交易纳税评估系统》进行价格评估的整栋住房、别墅和非住房的交易。

 (五)加强重点税源管理一是摸清税源。全县范围内基础建设、道路建设、房地产开发等工程项目的陆续开工,建安类企业的效益显著增强,纳税能力提高,确保了契税、耕地占用税的足额...

推荐访问:地税局减免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减免税 地税局 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