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医患和谐的对策及现状分析5篇促进医患和谐的对策及现状分析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医疗行业的要求逐渐增高,医院这个救死扶伤的场所中医患关系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由于医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促进医患和谐的对策及现状分析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促进医患和谐的对策及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社会对医疗行业的要求逐渐增高, 医院这个救死扶伤的场所中医患关系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 由于医疗纠纷明显增多, 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加上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 以及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医疗纠纷日益突出, 医患关系紧张演变成为医患矛盾, 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面对这种局面, 医院以及医务人员应从自身做起, 及时转变观念, 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加强医患沟通, 架起医者、 患者及其家属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 增进相互理解, 化解医患矛盾, 共同营造文明的医疗环境, 切实维护双方的利益,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的医治关系, 是医疗人际关系的关键。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 医患的共同敌人是疾病, 医患关系应该是和谐健康的。
但是, 近年来医疗纠纷明显增多, 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并逐渐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医疗行业是社会和谐的窗口, 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值得社会各界尤其是医院管理者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 当前医患关系的状况
一直以来, 医患关系基本是健康的。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医疗行业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医患关系紧张演变成为医患矛盾, 困扰着我国医疗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 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据中国医师协会调研数据显示, 我国医疗纠纷的数量与案件增长较快, 每年约以 30%的速度增长。
在频发的医疗纠纷中, 因技术原因引起的不到 20%, 其余 80%是由于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等问题引起。同时, 由于医疗纠纷增多, 导致部分医生在工作中因缺乏安全感而采取规避风险的“防御性医疗行为” , 不愿施行风险性较高的诊疗手段, 原本凭经验就可以诊断的病情却增加了许多检查项目, 不仅浪费了卫生资源, 也使医患关系陷入继续恶化的怪圈。
(二) 医患纠纷形式各异。
近年来医患纠纷形式多样, 内容不尽相同, 其中包括医疗态度、 医疗收费、 医疗过失、 医疗事故、 医疗美容、 医用产品质量等纠纷。例如,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 在我国整形美容行业兴起的近 10 年来, 因美容引起的投诉平均每年有 2 万起, 成为医患纠纷的新内容。
(三) 医患矛盾尖锐化。
近年来, 我国因医患关系紧张而导致伤害医务人员的事件时有发生, 有些地方甚至因矛盾激化引发杀人和爆炸等恶性事件。
据资料显示, 近三年北京市 71 家大中型医院发生医护人员被欧事件 102 起, 致伤残 90人; 湖北省发生围攻医院、殴打医护人员事件170 起; 四川某医院自 2002 年至今,共发生了包括"死亡威胁"在内的各类针对医务人员暴力事件 20 多起, 其中直接伤害医务人员的有 7 起, 该院不得不为 6 位医务人员聘请"贴身保镖"。
(四) 医疗诉讼明显增加。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 以及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医疗纠纷日益突出, 医疗事故侵权纠纷案件和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不断增多。
据资料显示, 2002 年至 2005 年广东省申请省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疗纠纷案例就有 252 起。
近期广州市某医院连续发生了两起医师无过错却被病人恶意殴打事件, 广东医师协会组织了有关专家和拥有一定医疗知识的法律界人士为其提供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服务, 以维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 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医疗行业作为与人民群众的健康、 生命直接关联的特殊行业, 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
在医疗费用、 药品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 普通百姓自然对医疗服务的改善寄予厚望,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 事实却难尽如人意。
导致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主要有:
(一) 医疗费用的迅猛增长同群众经济承受能力不相称。
在计划经济时代, 由于有公费医疗, 加上昂贵的外国药品、 设备不能进口, 病人所需支付的医疗费并不高。
改革开放后, 进口药、 贵重药、 大型设备检查等逐渐增多, 医疗费用上涨较快, 另外随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逐步推行, 患者自负医疗费用比例增高。
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其相关的法律、 法规没能及时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医疗商业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保障体系还远未完善, 建设滞后的医疗保障体系,导致很大一批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人群, 支付医疗费用较困难。
如:
一些困难群众和下岗职工、 退休职工等对医疗收费特别敏感, 医疗知识欠缺的他们, 当对医院过高的期望值未能达到时, 往往针对医疗服务价格问题, 对医务人员抱不信任态度, 小题大做, 无理取闹, 甚至无视法律, 做出一些极端行为。
(二) 患者的完美期望与现代医学预期疗效不相符。
从哲学的观点而言, 人体属于一个"灰箱", 现代医学对其既不是一清二楚(即所谓"白箱") , 又非一无所知(即所谓"黑箱")
[1]。
这样, 医生在治疗疾病时, 可以估计到的治疗效果只是一个概率(正如现在天气预报的降水概率一样) 。
也就是说, 尽管医生尽心尽力去治疗每一个病人, 仍然有一定比例的病人由于种种原因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 相当部分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疗费用、 治疗效果与患者的期望值不相符所引起的。
当病人在付出自己经济能力难以承受的医疗费用而治疗效果又不够理想时, 有个别人就迁怒于医院和当事医生, 引发医患矛盾, 使医院和医生蒙受本不应承担的损失。
(三) 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
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未能及时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服务观念仍停滞在计划经济时代, 有施医者的观念。
只注重将疾病放在第一位, 而忽视了病人生理、 心理的感受; 只注重自己医
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而忽视了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 忽视了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与社会交流能力的提高, 服务意识淡薄, 人性化服务不够, 沟通渠道不畅。
因此,有时往往因交流时用语不当, 而令患者产生猜疑和误解。
在目前一项对医患关系的研究中表明, 绝大多数的纠纷源于医患双方的沟通不够或医疗服务不到位。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 48%的医师认为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在于沟通太少, 50%的病人认为是缺少沟通。
由此可见, 这是医患冲突最直接的导火线。
(四) 在新形势下医患关系出现新的矛盾。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患者的质量意识、参与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医患关系出现了新的矛盾。
一是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如知情同意权、 择医权、 隐私权等) , 而卫生立法滞后, 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
随着普法的深入,人们的法制意识在不断增强。
如果患者认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 患者及其家属往往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导致医疗纠纷案件增多。
二是患者的参与意识增强。
由于健康知识的普及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 患者到医院就诊的主动性大大增强。
患者要求了解治疗的有关信息, 要求医务人员多解释和沟通等参与治疗的愿望亦日趋强烈, 过去完全由医务人员决策进行治疗的状况已不再适应当前的医疗服务需求。
三是患者将就医行为简单理解为商品买卖行为, 忽略了医疗工作是高技术、 高风险和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一门科学。
四是新闻媒体对医院的正面宣传不够, 个别媒体过分渲染炒作, 缺少对医务人员的理解。
五是由于国家对医疗投入严重不足, 医院必须采用市场经营手段养活自己, 压力非常大, 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维护医院的切身利益。
六是现有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医疗纠纷在处理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给执法人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对无理取闹者很难做出果断处理, 没能有效地将医疗纠纷事件扼杀在萌芽之中。
三、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措施
总的来说, 医患关系紧张既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因素, 也有关系到双方利益的经济因素。
面对这种局面, 国家的医疗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 至少现阶段仍无法健全, 而完全寄予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也过分天真。
笔者认为, 医院以及医务人员应从自身做起, 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一) 及时转变观念, 善于换位思考。
医务人员转变观念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
因此, 医务人员必须转变以下观念:
一是转变患者是求医者的观念。
在传统就医文化中, 人们对治病救人的医务人员给予“悬壶济世” 、 “救命恩人”等许多赞美, 也习惯于把找医务人员看病说成是求医。
医务人员处在一个尊贵地位, 患者处于求医、 求救的地位, 医患之间形成了主动与被动、 支配与服从、 施恩与受恩的医患关系。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缺医少药的时代已经过去。
患者有了选择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条件, 医务人员用被“求” 的态度“打发” 患者的观念显然已经不恰当。
二是转变医务人员是施医者的观念。
生命自主权是人的基本权利, 医务人员必须尊重这项权利。
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关系是医疗服务关系, 医务人员为患者服务是医务人员的义务, 而不是单向的施医者。
医患之间的关系必须建立在相互平等、 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
彼此不分高低贵贱, 医患双方才能互敬互让, 和睦相处。
三是转变为患者治病是恩赐的观念。
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 救死扶伤是每一位医务人员应尽的职责。如果医务人员对患者存在有 “恩赐” 的思想, 就会产生高高在上的感觉。
有了高高在上的感觉, 在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就容易产生忽视患者的要求和权利实现的现象, 从而发生不利于融洽医患关系的情况。
四是转变单纯“治病” 的观念。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 医学模式。
患者不仅仅需要治病, 而且需要人性化的关心。
那种只注重治病、 不注重待人, 只注重技术、 不注重心理的行医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医疗服务的需要。
只有及时转变观念, 善于换位思考, 设身处置地为患者着想,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才能使医患关系朝向正常发展。
(二) 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医疗行为。
在现代医学模式下, 医患关系已不再是单纯以义务为基础的传统伦理关系, 而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基础的特殊契约关系。患者已不再把就医看作求医, 而是看作自己的一种权利。
因此, 医院应从规范医疗行为入手, 重视法制建设, 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 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引导医务人员运用法律知识指导临床工作, 规范行医, 依法行医, 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如:
医务人员在履行某些治疗行为前, 应先同患者进行交谈, 包括病情、 治疗的依据、 治疗设备的原理、 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均应告知患者, 让患者根据情况自己选择是否做治疗和检查, 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真正做到尊重患者, 让患者充分享受就医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这样, 医患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内科, 凡到该科诊疗的病人都会得到一种被称为“二问” 式的医疗服务。
“二问” 即:
一问是医生向病人询问“您了解自己的病情吗?” 。
医生第一次查房时, 一定要问初入院患者一个问题:
“您了解自己的病情吗?”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病人及其家属知晓所患何种
疾病、 病情的严重程度、 治疗后的预期效果。
二问是医生向病人询问“您对我们的治疗方案有哪些疑问?” 。
医生在为病人制定治疗方案过程中, 都尽可能邀请患者参与决策, 并了解治疗方案, 让其知晓治疗方案的每一个细节, 包括每一项检查的重要性、 目的性, 以及每一种药品的治疗效果、 大概费用等。
这些行为,不仅仅是为了保证医疗行为的顺利实施, 也是对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的尊重。
这种做法, 深受患者的好评和支持, 认为这种医疗行为确实是“走进患者的心坎里去了” 。
(三) 加强质量管理, 确保医疗安全。
医疗服务质量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是检验和衡量医疗服务工作的根本标准。
患者到医院就诊, 目的是想尽快恢复健康。
如果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好, 患者的满意度高, 医患关系就融洽; 反之, 医疗技术效果不令人满意, 服务态度不好, 导致患者的不满, 就有可能酿成医疗纠纷。
因此, 要切实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落实医疗质量与安全责任追究制, 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不仅要跟上医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而且要追踪国际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 加深对医疗服务质量内涵的理解, 制订行之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并注重制度的落实。
在为患者提供高新精湛技术服务的同时, 还必须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尽量减少差错和事故发生。
2003年 11 月,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 8 人专家手术小组, 来我国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开展医学交流活动。
计划在该院为国内 8 位病人开展从诊断、 分析、 手术直至术后康复的全套医疗服务, 中方医护人员全程跟踪观摩。
在这个手术小组成员负责的一台心脏外科手术即将开始时, 忽然传来一声“盯住他” !这是一位“洋医生” 严厉地对手术室护士长发出的指令, 要求她“跟踪” 一位正在进行消毒操作的中方医生。
原来, 这位中方医生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被“洋医生” 当场发现。直到这位医生完全按照规范完成消毒操作后, 才被允许上台进行手术操作,在场的中方医护人员, 都被“洋医生” 的严谨作风给镇住了。
另外, 为了保证病人在麻醉、 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的稳定, 主刀医生还与麻醉科、 重症监护中心等有关人员一起进行...
篇二:促进医患和谐的对策及现状分析
医疗管理科学2018年1月第8卷第1期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Management Sciences, Jan 2018, Vol.8 No.1 48·医患关系·和谐社会下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霍添琪 韩明林【摘要】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随着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增加及医疗工作领域业务的延伸和拓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对于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文献查阅的方式,对现代医患关系的现状、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途径进行探索。结合当今医患关系的特点,从现代医疗卫生体制、医院与医生、患者与家属三方面探讨了现代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又从政府、医方、患方及其他方面对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关键词】
和谐社会;医患关系;医疗缺陷;对策研究Current status of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countermeasures in a harmonious societyHuo Tianqi, Han Minglin. National Institute of Hospital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191, China (Huo Tianqi); Aff i liated Hospital of Guilin Medical College, Guilin 541001, China (Han Minglin)Corresponding author: Han Minglin, Email:hming1@126.com【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d demand for medical service and extended scope of medical care,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we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China, analyzed the causes of the tens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and explored the effective ways for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Based on the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the causes of the te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were analyzed in three aspects of modern medical system, physician-hospital relation, and patient-family relation.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government, medical care providers, patients, and other stakeholders.【Key words】
Harmonious society;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Medical defect; CountermeasuresDOI: 10.3969/j.issn.2095-7432.2018.01.011作者单位:100000 北京,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霍添琪);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韩明林)通信作者:韩明林, Email:hmingl@126.com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和患者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特定的医疗救助关系,其不仅仅是单纯的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是整个社会关系在医患交往过程中的一个集中体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的外在表现,是提高诊疗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前提条件[1] 。近年来,医患关系颇为紧张,暴力伤医等恶性事件频频上演,日益激化的医患矛盾不仅影响到患者的就诊环境和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卫生行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根据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医患关系紧张和医患矛盾激化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探讨改善医患关系、维护医疗服务行业秩序健康发展的途径就显得十分必要。基于此,我们从现代医疗卫生体制、医院及医生、患者及家属三方面探讨了现代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并提出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方法和措施。1 医患关系现状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恶化,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2014 年,据中国医师协会《医患关系调研报告》 [2] 显示,74.29%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认为当前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分别达到 47.35%和 13.8%。2016 年,第一期.indd
48 2018/1/15
10:57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8年1月第8卷第1期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Management Sciences, Jan 2018, Vol.8 No.149对 182 名医生和 121 名患者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 24% 的患者认为医患关系仅仅是医疗服务的“供求关系”,18.2% 的患者表示要对医院和医生时刻戒备,以防“吃亏”,10% 的患者表示想通过给医生挑点小毛病,以得到更好照顾或减免一些医疗费。医生的职业安全感普遍下降,62.8% 的医生表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的举证倒置,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其从事医学的信心,12.9% 的医生表示对患者存在戒备心理[3] 。据 2016 年北京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5—2016)》显示,北京市医疗纠纷诉讼案件数量持续增长,7年间增长近 2.4 倍。而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2016年全国法院共审结医疗损害赔偿事件 20 833 起,其中调节案件 6 498 件,撤诉 3 572 件。医患关系仍呈现紧张状态。2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2.1 政府原因2.1.1 医生和患者之间经济利益的博弈导致医患关系紧张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国家对医疗卫生行业进行市场经济改革,逐步将医疗机构推向以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商业化发展之路[4] 。医疗机构为求生存和发展,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医疗卫生服务费用,从而必然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医生和患者之间经济利益的博弈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患者将这些怨气全部发泄到医院和医生的头上,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和医患之间的冲突。2.1.2 医疗保险体系不够健全因我国医疗保险体系及运行机制尚不健全,导致患者无力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大量患者的家庭出现“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这也是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虽然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医保制度已对人民群众广泛覆盖,但实际报销比例和纳入报销目录的疾病种类有限,使患者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负担较重。此外,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无业人员、在校学生、职工家属等个体原因未能参保而就医就诊仍需自费,因此,就诊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较多的医患矛盾。2.1.3 医疗责任保险体制不完善目前,诊疗过程中出现的医疗风险多由医院或患者承担,尚缺乏完善的医疗责任保险体制,也没有建立由医院、医生和患者共同承担和缴纳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医院、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都没有得到明确的法律上的规定。在整个医疗活动中,有的医生为患者诊治时小心翼翼,如覆薄冰,也有的医生因无需承担医疗过错损失而在诊治过程中缺乏责任心。同时,由于在诊疗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医患之间的利益博弈,使得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及医生缺乏信任,在这种气氛下,医患之间自然容易产生敌对情绪,医患关系由此变得紧张[5] 。2.2 医方原因2.2.1 医院运行机制不完善就目前而言,由于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投入不足,一些医院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弱化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有些医疗机构以向患者提供有偿服务来获取医院的运行费用、人员工资及发展经费。医疗机构只有在服务好患者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收益,才能维持医院的日常开销及长远发展,以扩大医疗队伍,同时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医。因此,在这种追求经济利益的大前提下,一些“大处方”、“乱检查”、“过度用药”等诱导需求的现象就随之出现,最终难免引发医患冲突。2.2.2 医患之间缺乏沟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维权协会的1项调查[6]表明,80% 的医疗纠纷不是由于医疗技术引起的,49.5%的医疗纠纷是由于服务不到位造成的。医护人员对患者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也是造成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原因。现今,很多医生不善于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患者及其家属因疾病而产生的痛苦、焦虑及无奈熟视无睹,不懂得通过细致耐心的劝导来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从而造成患者对医生的不满。2.2.3 少数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低下且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素养少数医务人员因医疗技术水平及职业道德不佳而表现出的不良从医行为,严重损害了医疗卫生事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也加剧了患者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不信任和医患关系的紧张。此外,个别医生为了单位或个人利益,置患者利益于不顾,做不必要的检查、重复检查、变相索要“红包”等,个别医务人员因接受了医药代表的商业贿第一期.indd
49 2018/1/15
10:57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8年1月第8卷第1期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Management Sciences, Jan 2018, Vol.8 No.1 50赂,不顾医院和有关部门的严令禁止,开大处方、开贵药、乱开药;又有个别医务人员为获取更多的个人利益,将患者介绍到个体医院、民营医院等等。这些现象都严重损害了“白衣天使”在公众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从而导致患者在与医务人员的交往过程中,常常怀疑医生是否会有个人利益的倾向,对医生的诊疗建议和方案充满不信任,更加剧了医患之间关系的紧张。2.3 患方原因2.3.1 某些患者和家属对医务人员及医务工作的复杂性缺乏理解某些患者和家属不理解医务工作,也不了解疾病的复杂性和医学发展的局限性,对治疗结果的期望值过高,往往认为“我花了钱就应该把我的病治好”,一旦治疗结果没有达到患者及其家属的预期,就会怀疑医院及医务人员没有尽职尽责,由于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由此容易产生医患冲突。医学本身是一项高技术、高风险的活动,医疗技术及设备的变化有时会赶不上疾病发展的过程,患者及其家属没有看到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所承担的巨大压力,对医务人员缺乏必要的理解和信任。2.3.2 患者利用正当法律途径维权的意识较弱患者对一些法律途径缺乏了解,一旦对医疗结果不满意或对医务人员有意见,就会以极端的手段来“闹医院”,向医院索取经济赔偿,这也是引发医患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2.4 社会原因就目前而言,社会舆论存在严重的负面导向作用。大部分的新闻工作者都是以客观公正的立场看待医疗纠纷的,但也有少数不负责任的记者为达到炒作的目的,在报道医疗纠纷时,不以事实为依据,单方面的仅以患者家属的陈述为依据,甚至不惜以夸大客观事实来博取大众的眼球,这样是不道德的。同时,在社会公众眼中,医患关系中的患者必然属于弱势群体,在发生医患纠纷后,社会公众在某些新闻媒体机构的误导下,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地站在患者一方,利用聚众、医闹等手段使得医疗机构和医生处于被动、孤立无援的境地,这样不仅不能给患者带来实质性的利益,反而会进一步激化患者与医院、医生之间的矛盾。3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稳定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疗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医疗活动中的检查、诊断、治疗等都需要医患双方的通力合作才能顺利进行下去,医生和患者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能够显著提高医患之间的合作程度,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实施相应的干预治疗。同时,融洽的医患关系也是对患者的一种心理慰藉和社会支持。临床实践证明,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相仿的医生在诊疗同类疾病患者时其疗效会有较大差异,这就说明诊疗效果不仅取决于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同时也取决于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状态。由此可见,融洽和谐的医患关系对于疾病的治疗和患者的康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构建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意义重大。3.1 政府方面要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必须发挥政府在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中的主导作用,坚持医疗卫生服务的福利性和公益性,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3.1.1 完善政府对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加大政府对于公益性医疗机构的投入,根据卫生资源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对于运行盈余的医疗机构,其收入按比例缴纳国家财政,来反哺整个医疗卫生事业;对于运行亏损的医疗机构,国家财政应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支付工作人员基本工资[7] 。3.1.2 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亟待完善继续大力发展农村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争取实现农村城镇地区人员全覆盖;加大财政补助,不断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扩大报销科目范围;支持并鼓励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号召保险机构开发能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的健康保险产品,实现全社会的互助共济;建立并推广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险网络平台,争取早日实现全国医疗保险一卡通[8] 。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3.1.3 加强对药品的监管力度严格药品准入审批制度,实施药品从注册、生产、流通、销售的全方位监管;推行药品专营制度,杜绝流通中乱加价现象;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管理机制,严格规范药品的种类和价格,在此基础上加大纳入基本医疗保障的药品种类,相应减轻患者医第一期.indd
50 2018/1/15
10:57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8年1月第8卷第1期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Management Sciences, Jan 2018, Vol.8 No.151疗卫生费用支出。3.1.4 完善医疗立法及强化医疗纠纷处理机制[9]通过法律,明确医疗纠纷中政府、医院、医生及患者等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使医患双方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都能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通过法律来规范和约束医患关系,使之协调发展。3.2 医方方面3.2.1 加强医疗机构自身建设医院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努力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增强救治能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自身发展;建立以医疗质量、护理质量为基础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奖惩...
篇三:促进医患和谐的对策及现状分析
患沟通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医患沟通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班 班 级:
经管 1001
姓 姓 名:
战林华
学 学 号:
时间:
12月 1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医患沟通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
近年来,医患纠纷日趋增加,且造成诸多暴力流血事件,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引起来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时下热点问题。医患纠纷造成如今医患矛盾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医患沟通问题则是造成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经过对医患沟通现状分析,掌握医患沟通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提出缓解当前医患沟通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医患关系、医患沟通、现状原因、对策
1. 基本概念
1.1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患者、家属与医生、护士及医院各级各类人员之间的关系。具有许多人文因素,当整体的社会文化发生变化时,医患关系改变不可避免。医患关系不但复杂,而且多变,随时间、病情的变化而发展。
[1]
1.2 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是指患者及其家属与医务人员之间,在诊疗活动中的信息、感情等的沟通。
[2] 含“人—人沟通”,发生在问诊、恢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复等阶段;“人—物—人沟通”,主要发生在治疗阶段。
2. 医患沟通现 状
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权和知情权日益看中,对检查治疗方案的选择权也日益重视,使得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加剧,甚至造成了社会影响恶劣的暴力流血事件。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决定了医疗活动中医患角色的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加之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感,造成了医患沟通的障碍,直接影响医患沟通。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常被投诉的医院或医生并非技术水平不佳,而是医患沟通落实不到位或有效沟通不足,中国近年来的医疗纠纷,因医患沟通不到位引起的占 49%。
[3]
3. 医患沟通存在问题的 原因
3.1 社会方面的原因
3.1.1 医疗体制改革不完善
随着社会主义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体制改革也纳入改革的行业中。农村医疗体制建立及改革、社会保险体系改革、商业保险模式的变化,可是深入来看,改革的仅仅是保险范围、保险比例等量化改革,从未真正进行体制根基的变革的质化改革。
3.1.2 社会舆论的导向性
社会舆论具有导向性,即社会舆论在一定目的的引导下会产生一边倒的局面。社会舆论的主体是社会大众,而社会大众是潜在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的患者,因此当事件发生时,社会大众比较容易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形成一边倒的社会舆论局面。而患者或媒体得到社会舆论支持后,可能会更加嚣张,而忽视了自身在事件中消极影响,致使医患沟通中患者处于高姿态,不信任甚至不尊重医务人员,致使医患纠纷升级。
3.1.3 没有建立医患沟通的监督体制及保障体制
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医务人员掌握医疗专业技能,使得医患之间产生信息不对称。患者在咨询医生时,医生潜意识中认为说了患者也不会明白,久而久之形成问题,造成医患沟通不畅。笔者认为应从法律角度建立起保障医患沟通的制度,监督医生在诊治过程中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及询问权。
3.2 医务人员方面的原因
3.2.1 部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
在深度讨论医患沟通问题的基础上,不得不提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问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收取红包,乱开药品等事件屡见报端,使得社会大众的不信任感增强。
3.2.2 部分医务人员没有服务意识
部分医务人员依仗专业技能,认为给予患者治疗是患者弱势求助的表现,不认为自己应该服务于患者,使得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下降,甚至恶言相加,使得医患沟通失效。
3.2.3 医务人员过度依赖仪器设备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科研能力的提高,先进的医疗设备层出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不穷,提高了诊断的正确性及手术的准确操作性等,使得医务人员越来越依赖医疗设备。从数据上显示,各大医院采购医疗设备资金份额越来越高。“人—物—人”的医疗模式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患沟通,而医疗设备的依赖性更减少了医患沟通。
3.2.4 医务人员误诊或延误治疗
医务人员误诊或延误治疗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治愈与否,如果由于医务人员的失误导致医疗事故,甚至患者的残疾或死亡,势必将影响医患沟通,增加医患纠纷。
3.2.5
医务人员沟通能力的欠佳
医务人员在校或者科研机构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并未接受关于医患沟通方面的学习。
3.3 患者方面的问题
3.3.1 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过高
如今的医疗费用日趋增长,患者作为消费者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消费高,理所应当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且医院务必要治好自己的疾病。但实际情况下,患者对现代医疗水平的认识不够,对医学行业的风险认知不足,对医学知识也半知半解,使得医务人员压力增大。
3.3.2 患者的法律意识增强,维权意识增强,但过分强调权利
随着社会普法活动的不断进行,患者对自己的权益维护观念日渐加深。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可是有些患者对医生过度戒备,往往先顺其自然,稍有不妥即持怀疑甚至对立的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态度,给医生带来了较大的消极影响。
3.3.3 患者对医疗行为的误解
前文中提及医务人员对医疗设备的依赖性增强,大病小病都要经过各种设备检验,使得患者认为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只是单纯的增加医疗支出,究其原因就是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
3.3.4 部分患者或潜在患者素质过低
部分患者或潜在患者素质过低,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任何问题都认为是医务人员过失,一味指责甚至有过激行为产生。长此以往,使得医务人员对与患者进行沟通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双方进行医患沟通。
3.3.5 遇到突发事情,往往容易失去理智,导致过激行为
在发生突发情况时,患者及患者家属往往不会听取医务人员的解释与指导,类似群众矛盾,一句过激言语就可能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
3.4
教育方面的原因
3.4.1 缺乏患者的心理素质教育
关于心理素质教育是医患两方面的欠缺,医务人员缺乏对患者心理的掌握,导致沟通不足,使得各类事件频频发生;患者对自身心理素质建设不够,遇见事件处理能力不足。
3.4.2 缺乏患者对基本医学知识的教育
笔者认为,简单医学知识应该进行全民教育,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医患沟通导致医患纠纷的途径。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 . 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4.1 为医的本质要求
“医乃仁术”,医学模式的改变,医务人员的职能不但仅是单纯的治病,还包括了对患者的关心和同情。医患沟通不但仅是信息沟通,更包含了感情的沟通。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良好沟通,不但能消除患者及其家属心中的焦虑和痛苦,而且体现“仁术”的本质要求。
4.2 有助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医务人员经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到与疾病有关的全部信息,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治疗,医患之间良好的沟通,还能够减少不当医疗行为的发生。所谓“望闻问切”,便是体现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4.3 满足患者对医疗信息的需要
医患双方在诊疗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定的不平等性,医务人员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在医患关系中处理主导地位。
患者相对于医务人员来讲,缺少医学知识,主要是在医务人员的安排下接受治疗,解除自身的病痛,因此处于一定的被动和服从地位。因此,医务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才能满足患者对医疗信息的需要。
4.4 密切医患关系
患者为了身体的健康而需求医疗帮助,来到一个陌生的医疗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机构里面,需要了解许多有关疾病和治疗的信息。医疗之间如果没有沟通,缺乏真正互相信赖,与患者或者家属之间发生误解和纠纷就不可难免。医患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能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4.5 减少医疗纠纷
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如果把即将进行的医疗行为的效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医疗措施的局限性、疾病转归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性等等,在实施医疗行为之前与患者或者家属进行沟通,让她们在了解正确的医疗信息后,才作出关系到治疗成效和回避风险的医疗决定。
医患沟通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准备,以后出现不令人满意的结果时,能够理解和正确对待。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与人交往的社会之中,我们处在一个人与人沟通的世界,没有沟通,我们将无法生存,因此医患沟通非常重要。
5 .改进医患沟通的对策
5.1 政府及相关机构的支持
5.1.1 建立并完善医疗保险制度
任何上层建筑都要依靠其下层基础的建设及完善,良好的医患沟通、减少医患纠纷,究其根源,应建立并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减轻医务人员的自责,减少医务人员的负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担,同时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得到应有的补偿。需要注意的是,建立医疗保险制度后会有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其漏洞和医务人员或者患者勾结,骗取国家财产,因此建立医保后应尽快完善医保制度。
同时,相应出台关于监督及保障医患沟通的文件,引起医务人员对医患沟通的注意,使得从途径上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5.1.2 在中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地方政府可适当地经济投入与医疗投入并进
向医学社区加大资金的投入,可向社区表明政府对医疗的重视,进而增强医务人员对自己前景的信心,使得医务人员在诊断及治疗病人时更加耐心和认真,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5.1.3 医院应着眼于建立医患沟通的有效渠道
针对当前医院运作营运方式,对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仅仅是从医生开药方的价值决定。这样的绩效考核方式使得医务人员开高额药品,从医院层面上就未对医患沟通足够重视。
5.2 医务人员方面
5.2.1 医务人员应加强自身道德建设
医务人员作为救死扶伤的使者,应该秉承着自身素质,维护自身职业道德。但现实中,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正在步步沦陷。因此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刻不容缓。
5.2.2 医务人员应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沟通技能
医务人员过分依赖医疗设备一方面就是对自身专业技能的不自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医务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另外,医务人员在受教育阶段,面正确都是医疗设备等物品,缺乏人际沟通的能力,关于沟通方面的能力也应该经过培训等的途径增强。
5.3 患者方面
5.3.1 患者应加强自身道德素质的建设
不能随意诋毁、侮辱医务人员
5.3.2 增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
治疗的过程是双向的过程,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是必要的,否则患者不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治疗,也会对治疗产生消极影响
5.4 社会方面
由于社会舆论具有导向性及盲目性,使得怀有不良目的的非法分子利用煽动群众作出非理智的行为,因此社会大众应该增强自己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切勿从众。
6 总结
所谓沟通,必定是存在沟通双方的,因此形成沟通障碍,沟通双方都或多或少存在沟通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及经济的进步,特别是中国,代价是破坏环境,因此导致如今的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都在逐年上升,医患关系已深刻存在于社会关系中,改进和加强医患沟通刻不容缓。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参考文献
[1]
庄一强,医患关系的文化根源[J],中国医院管理, ,22(11):47-48
[2] 刘本智、滕志香,关于医患沟通概念的解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 .12,23(6):83-85
[3] 解晓明、高卓平、刘元平,加强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1,17(1):71-73
篇四:促进医患和谐的对策及现状分析
onom i c andM anagem ent research鞫熏鞫霸黼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及思考口朱丽莎周文君(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湖北武汉430072)【摘要】"-3今,我国的医患关系问题,依然是急待解决、令人头痛的社会问题。医患关系的紧张和冲突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安宁。政府、医院、医务工作者以及患者等应携手同心,共同努力,以完善和理顺医患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关键词】医患关系;现状及原因;完善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的责任意识、人们的权利意识、参与意识以及医方对利益的追求理念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些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医患关系产生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新冲突。从目前的情势来看,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重新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维护医患双方的利益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一、医患关系现状1、医患之间信任感不足医息之间缺乏信任.是造成医患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少数医务人员不能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而是较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而有些患者也不懂得换位思考,对医务人员也缺乏理解.不了解医学这门科学的复杂性、局限性以及研究的难度。2、医患之间缺乏沟通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缺乏信息沟通是导致医疗纠纷增加、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有统计结果表明: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息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纠纷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3、医疗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治病、救人原是一体的,但有些医生却只重视“ 病” ,而不重视“ 人” 。在有些医疗机构,医疗活动只强调依靠仪器设备,忽视医生和患者的互动。这种在医疗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的情况,加剧了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状况。4、患者的维权渠道不畅患者申述和维护权益渠道不畅通是影响医患关系的直接原因。我国虽已于几年前就施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发生医疗事故之后,光是事故鉴定费用就高达几千元,患者维护权益成本太高,要想通过正常渠道维护权益,实际上仍是件很难的事情。5、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未能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全民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是医患矛盾尖锐突出的最根本原因。资料显示,许多国家由于有健全的全民医疗保险体制,全民参加医疗保险,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都由保险公司来承担,不会由个人支付高额的医疗费,故而很少有医患间的冲突发生。二、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体说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的工作重点是注重以G DP( 国民生产总值) 为导向的经济发展,相对忽略了医疗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的作用。2000年6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在对全球191个成员国家卫生系统的业绩作出量化评估后,对这些国家的卫生绩效进行了排名,中国在“ 财政负担公平性” 方面,倒数第四,被列为卫生系统“ 财政负担” 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卫生费用不平衡,政府为改进人民的卫生条件重视不够。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卫生发展和国家社会保障发展相对滞后,再加上新药品、新医疗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使医疗费用大幅度上涨。近四、五年来,虽然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已做了多方面的努力。但仍然有很多患者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矛盾直接转化成医患矛盾,医院成为冲突的发生点。2、医院方面的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对经济效益的热衷与追求也是导致医息关系紧张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随着卫生改革的逐步深入,医院将成为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注重追求经济效益。出现忽略患者需求和感受的现象。3、医务人员方面因素( 1) 医疗效果的局限性现代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分子医学、基因医学、克隆技术等接踵而来,但新的未知的疾病也不断出现,医疗领域中充满着未知数的变数.加上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也存在差异,国内外一致承认医疗确诊率也只有70%一80%左右,相当一部分疾病原因不明、诊断困难,甚至有较高的误诊率、治疗无望,这是医学的无奈,任何医院和医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疾病的治疗过程和结果始终存在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很多患者及家属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局限性,对医疗效果的期望过高,因而不能正确地对待各种失败的情况。( 2) 重程序轻人文关怀在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隔在医息之间的是冰冷《大江周刊.论坛》2013年5月17万方数据蓊爱嚣熏瞧。Econom ic andM anagem fInt rfi search的各种检测设备。使医生注重对病人躯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而忽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和亲情服务。当然,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医生门诊日接待量在40人以上,医生这种长时间超负荷地运转.根本没有精力去实现对病人的人文关怀。4、患者方面因素有些学者连续4年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广州等地对近6000名居民的维权意识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正在增强。在遇到权益受损时,有94%的消费者表示会主动采取各种行为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对疾病和早期诊疗更加重视,由此对疾病的治疗效果预期更高。再有,患者对医疗过程的参与意识增强,社会文化水平整体上升,信息渠道的发达等,均使患者更方便地了解到与疾病相关的各种讯息。三、完善医患关系的几点思考1、倡导人性化服务随着我国加入W TO 和多元化发展医疗服务事业,医疗服务体制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变革。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患者就医不仅仅关注医院的医疗水平。而且更加关注医院的人性化服务。医院除了拼技术、拼设备等硬实力外,不能忽视管理模式和服务水平等软实力的竞争。如何将人性化理念融人医疗服务与医院管理的全过程,改变以往“ 病人来医院是看病,医院对病人是只管治病” 陈旧观念,树立医疗对象首先是“ 人” ,其次才是“ 病” 的现代医学模式,将是现代化医院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课题。医院应就如何尊重、理解、关怀病人等方面采取措施,寻求服务创新点,通过人性化服务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如:武汉市五医院投患者所好,积极开展人性化服务。根据越来越多的患者反映,白色太刺眼,一看到白色总会想到自己是在医院的情况。结果反复考虑,五医院决定用代表温暖、热情的粉红色取代白色的护士服,经过汉阳区卫生局的审批后,急诊护士正式改装。此外,为了孩子们满意,该医院儿科的服装也定为蓝色。2、建立诚信医院各级医疗机构要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努力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建立医疗费用透明制度,认真做好收费咨询工作.让患者和家属随时查询花费情况,让患者放心;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患者就诊过程中挂号时间长、交费时间长、取药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 三长一短” 现象;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制度。杜绝药商在医院带钱促销药品的现象;实行医患协议制度,严禁医务人员收受“ 红包”和接受“ 请吃” ;聘请社会监督员,监督医院的医德医风。如:宁波市鄞县人民医院推出的一项管理措施,即把患者满意不满意作为医务人员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从1997年8月起,凡是在该院挂号的患者都能收到一张服务意见卡,卡上列有服务质量、服务技术等多项内容。患者只要填上医务人员的工号,并在满意、一般、不满意栏内打勾,投入门诊大厅的意见卡回收箱内即可。院部按医务人员的工作数量、质量测算出基本奖金。然后再根据意见卡统计结果进行上下浮动。凡患者满意率在70%一80%的不奖不扣;80%以上的上浮;70%以下的开始扣发;40%以下的全扣。此外,院部还开通了两条患者投诉电话,对多次受患1 8《大江周刊· 论坛》2013年5, EJ万方数据者表扬和批评的医务人员再行奖罚。这项管理措施的实施,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同时促进了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3、建立医患沟通制度医疗机构应将医患沟通工作规范化。并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求医务工作者尊重病人或家属;要建立同情心;第二,要求医务人员耐心地倾听病人的询问,多向病人介绍病情、治疗效果、用药和检查目的,关心病人在就医过程中生活和不便:第三,及时掌握病人的疾病变化信息、医疗费用情况和病人的心理动态;第四。留意病人的情绪、对疾病的认知度和对沟通的期望值:第五。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避免压抑病人情绪;第六.采取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沟通。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医院要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病人投诉,定期收集病人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及时改进。医务人员要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要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想法,打消患者的顾虑,努力让患者获得身心健康。4、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再加上人类疾病谱的不断发展变化,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不但要有好的服务态度,更要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要不断地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同人类的各种疾病做斗争,用优质的医术解除患者的病痛。医生对病人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真正为病人着想,诚心诚意地为病人服务,把为病人解除痛苦视为自己的责任和快乐。5、加大政府工作力度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中,卫生机构是主导。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 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近年来,卫生部围绕“ 看病难” 、“ 看病贵” 等问题,开展了大量工作。但从其成效不够显著的现实来看,说明还须加大工作力度。为此。卫生部还应进一步坚持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努力发挥政府保障群众基本医疗的主导作用、改革医疗服务体制,转换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加强政府对医疗服务行业监管,大力发展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等诸多方面,更加深入地研究。看病难” 、“ 看病贵” 的问题,并积极探寻科学有效地解决措施。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参考文献】[ 1] 范景敏.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U ]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2,(3);96.[ 2] 黄峪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探讨U ]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418—420.[3]宋华,朱兰莹等.对医患关系现状的多维思考EJ 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51-519.
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及思考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及思考作者:朱丽莎, 周文君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系 湖北 武汉 430072刊名:大江周刊(论坛)英文刊名:DAJIANG WEEKLY年,卷(期):
参考文献(3条)参考文献(3条)2013(5) 1.范景敏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期刊论文]-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4(03)2.黄峪生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6)3.宋华;朱兰莹 对医患关系现状的多维思考[期刊论文]-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9)
引用本文格式:朱丽莎.周文君 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及思考[期刊论文]-大江周刊(论坛)
2013(5)
篇五:促进医患和谐的对策及现状分析
沟通的现状、原因分析及对策面对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寻找症结,已成为当务之急。有数据显示,医患关系紧张的关键在于沟通,即医患双方对同一问题存在的显著认知差异。因此对于医患沟通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很有必要 。
。
本调研旨在了解目前医院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的现状,分析造成沟通障碍的主要因素,力求总结归纳出良好医患沟通的方法和措施。
一、调研方法和基本情况
一、调研方法和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课题组成员制定调研表,按分工向病人、医务员工发放调研表,回收统计。
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
医务员工
病人
合计
发放数
400
800
1200
回收数
377
709
1086
回收率
94.25%
88.63%
90.50%
分布情况
一)病人问卷 709 张中
1 1 、按年龄分
年龄
人数
所占比例
10- - 19 岁
15
2.11%
20- - 29 岁
75
10.58%
30- - 39 岁
105
14.81%
40- - 49 岁
94
13.26%
50- - 59 岁
106
14.95%
60 岁以上
150
21.16%
不愿提供年龄者
164
23.13%
一、调研方法和基本情况
二)医务员工问卷 377 张中
1 1 、按年龄分
年龄
人数
所占比例
20- - 29 岁
105
27.85%
30- - 39 岁
167
44.30%
40- - 49 岁
51
13.53%
50- - 59 岁
25
6.63%
60 岁以上
2
0.53%
一、调研方法和基本情况
2 2 、按学历分
学历
人数
所占比例
硕士以上
11
2.92%
本科
109
28.91%
大专
174
46.15%
中专
81
21.49%
高中
1
0.26%
一、调研方法和基本情况
3 3 、按岗位分
岗位
人数
所占比例
医生
150
39.79%
其中:
6
1.59%
副主任医师
28
7.43%
主治医师
50
13.26%
住院医师
66
17.51%
护士
181
48.01%
其中:
副主任护师
2
0.53%
主管护师
36
9.55%
护师
98
25.99%
护士
45
11.94%
其它
46
12.20%
一、调研方法和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
本次对病人和医务员工的调研内容有共同部分与医、患不同部分。共同部分主要包括对目前医务人员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满意程度、影响医患沟通的主要因素等,分类统计如下:
二、调查结果
1 1 、对目前医生、护士等其他医务人员与
病人沟通交流的满意程度
2 2 、 认为目前影响医患交流沟通的主要因素
同时医务人员认为,目前影响医患交流沟通
也包括患者的语言、态度和行为;其中:
内
容
人数
比例
患者的语言期
97
25.73
患者的态度
215
57.03
患者的行为
70
18.57
2 2 、认为目前影响医患交流沟通的主要因素
3 3 、 认为影响医患交流沟通的语言因素主要有
病人回答
项目
人数
所占比例
医护人员使用专业术语
285
40.20
医护人员用词不当
65
9.17
医护人员语言粗鲁
39
5.50
医护人员词不达意、表达不清
104
14.67
3 3 、认为影响医患交流沟通的语言因素主要有
医务人员回答
项目
人数
所占比例
医护人员使用专业术语
71
18.83
医护人员用词不当
72
19.10
患者词不达意、表达不清
224
59.42
4 4 、调研病人认为当前医务人员在与病人
交流时不满意的主要语言形式
回答
项目
人数
所占比例
命令式
105
14.81
训斥
43
6.06
嘲笑
22
3.10
冷漠
103
14.53
随意
180
25.39
含糊
137
19.32
5 5 、 调研病人希望医护人员与您交流时的
语言形式 回答
项目
人数
所占比例
真诚平等
187
26.38
亲切问候
229
32.30
解释说明
149
21.02
通俗易懂
181
25.53
关心体贴
161
22.71
6 6 、 调研病人,医生、护士与病人沟通时
表示亲切关心的、问候的话语,如今天好点
吗?哪儿不舒服?昨天睡得好吗?别忘了吃
药等,占回答者的 59.31% 。
其次是安慰鼓励的话语,如你今天看起来精神
多了;不要着急;有什么问题尽管跟我说;
有事情随时找我等,占回答者的 22.07% 。
其他如注意休息,我帮你了解一下等,占
18.62% 。
病人最喜欢听的话是:
7 7 、调研病人,医生、护士与病人沟通时
否定、指责类的话,如不知道,问别人去;
我
是值班医生,不了解你的病情,找你的床位医
生去;不懂不要问等,占回答者的 48.65% 。
其次是厌烦类话语,如侬介烦;叫什么,打针
是痛的;等一下,我很忙等,占 37.84% 。
其它如要求叫姓名,不要叫床号等尊重类话,
占 13.51% 。
病人最不喜欢听的话是:
8 8 、 调研医务员工,在与病人沟通时说得
最多的话是
问候类语言。如你好,今天感觉怎样?哪里
不舒服?有什么需要帮忙吗?请稍等,对不
起,没关系等 其次是介绍类语言,如我是你的床位医生或
护士,有事请找我;病区可提供微波炉热饭
菜服务; ×× 检查在哪里做,如你家属没时
间,我们可派护工陪你做检查等。
9 9 、 调研医务员工,在与病人沟通时,
感觉病人最喜欢听的话是
今天气色好多了,胃口好吗? 昨晚睡得好吗? 有事找我好了,请放心, 你的病情在好转, 祝你早日康复等关心、问候、安慰类的话语
10 、 调研医务员工,在与病人交流时,
病人行为态度的主要表现 回答
项目
人数
所占比例
尊重
43
11.41
平等
80
21.22
随意
39
10.34
冷漠
27
7.16
不尊重
94
24.93
要求过高
174
46.15
不讲理
69
18.30
11 、 调研病人,当前医务人员在行为方面
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答
项目
人数
所占比例
服装不整洁
22
3.10
男医生留胡子
16
2.26
女医护人员浓妆
13
1.83
留长指甲
20
2.82
面无表情
118
16.64
字迹潦草、辨认困难
298
40.03
态度生硬
93
13.12
眼睛不正视
33
4.65
不能倾听
49
6.91
翘腿
6
0.85
抖脚
4
0.56
12 、 调研病人,对医务人员在仪表仪容行为
方面的要求
回答
项目
人数
所占比例
着装整齐大方
205
28.91
仪表仪容端庄、略化妆
122
17.21
脸带微笑
419
51.10
字迹端正
170
23.98
13 、 征求病人、医务员工在医患沟通方面
最需要加强改进的工作和建议要求中
双方都提出要 多沟通、多交流 ,尤其要 提高语言沟通的技巧和能力 , 要求医务人员 要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言行、态度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增强责任意识,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要注重全民素质的提高 ,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建议社会 要关心医疗卫生事业; 改革 现有不合理的医疗机制和体制; 要求 新闻媒体在舆论导向方面要正确引导。而作为 医疗机构 也要 加强 内部管理,严格奖罚,合理配备人员,减少 工作强度,让出更多时间用于医患沟通,适当 提高 医务人员的待遇
三、结果分析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而医患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前提。本次调研的709 位病人中,对医患沟通持满意的 68.27% ,一般和不满意的 8.60% ,还有 20.87% 的病人认为较满意。而医务员工对医患沟通持满意的 26.79% ,一般和不满
意的为 29.71% ,还有 37.93% 的医务员工认为较满意。
根据这一结果,我们认为当前医患沟通总体还是和谐的,造成不和谐的主要因素是 态度和语言 ,具体分析如下:
1 1 、态度
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医务人员和病人中认为医务人员的态度影响医患交流沟通的分别占47.75% 、 28.49% ;而医务人员认为病人的态度影响医患交流沟通的占 57.03% ,可见,双方都将态度视为影响医患沟通的主导因素。
三、结果分析
1 1 、态度
病人要求医务人员微笑服务、态度亲切,耐心细致、平易近人,多为病人着想,努力减轻病人痛苦。在我们的调研中, 41.32% 的病人认为 医务人员面无表情、态度生硬、眼睛不正视病人,不能倾听病人诉说。
医务人员认为 病人要求过高、不讲理、不尊重的分别占到了 46.15% 、 18.30% 、 11.41% 。
三、结果分析
1 1 、态度
医患交流时,病人尊重医务人员,平等交流的
仅占 32.63% 。这说明了什么?
对病人而言 ,期望得到满意的医疗服务,希望
医务人员要视病人为亲人,同情病人,做解除病人
痛苦的救世主。
作为医务人员 ,期望得到病人的尊重,也希望病
人能理解医学的高风险性,不能强求 100% 的成功,
作为医者会尽职尽责,但也需要病人的理解和配
合,而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沟通不到位。
三、结果分析
2 2 、语言
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 25.95% 的病人 认为医务人员的语言成为医患沟通的主要因素;
49.87% 的医务人员 也认为语言包括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的语言是影响医患沟通的重要因素。可见,语言在医患沟通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三、结果分析
2 2 、语言
良好的语言对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极为重要。但在我们的的调研中,医务人员对患者用词不当、词不达意、使用专业术语的现象有很多,而患者在向医生诉说病情中表达不清的现象也较普遍。
三、结果分析
2 2 、语言
值得让我们思索的一个现象是:在本次调研中,有40.81% 的患者 认为医务人员使用专业术语,而 医务人员中仅有 18.83% 的人认为自己在和患者接触中使用了专业术语,更令我们注意的是有 59.42% 的医务人员 认为患者词不达意、表达不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医疗知识的了解也应该不断增长。但奉贤地处远郊,外来流动人口多,服务对象生活、知识层次普遍不高,医患沟通的困难必然就多, 不可避免会出现较多的医患矛盾。
三、结果分析
3 3 、行为
行为是...
推荐访问:促进医患和谐的对策及现状分析 对策 医患 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