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教学反思3篇(范例推荐)

时间:2023-01-22 13:25:08 来源:网友投稿

《四边形》教学反思1  1.运用类比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  “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是科学探究的普遍规律,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学生已有知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基础上,类比猜想四边形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边形》教学反思3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四边形》教学反思3篇(范例推荐)

《四边形》教学反思1

  1.运用类比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

  “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是科学探究的普遍规律,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学生已有知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基础上,类比猜想四边形的内角和。通过测量、计算、讨论、交流、总结出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的规律的结论。通过亲身的体验所得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总结事物所含的数学规律,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过程中,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思想渗透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神奇和奥妙,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方法,理论上再证明这一规律就更加完美。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节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实际情景,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生机。在进行四边形内角和的教学时,设计三个步骤:(1)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的方法发现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2)让学生发现概括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3)通过学生讨论应用。整节课充满着“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教学理念,营造了思维驰骋的空间,使学生在主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自然地获得新的知识。

  3.渗透数学思想。

  探究过程中,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思想渗透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神奇和奥妙,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方法,理论上再证明这一规律就更加完美。

  不足:

  在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度数的时候,以及后面探究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中,没有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和思考,老师的引导过多了,限制了学生的思考。

  再次教学时,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要放手让学生去想,去操作,去表达,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边形》教学反思2

  上了*行四边形一课,觉得有以下的特点:

  1、激发欲望,引导参与。

  以复习长方形入手,引出课题*行四边形,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从图中伸缩门入手,以主题图“为什么学校的伸缩门用*行四边形?”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究*行四边形的特性。

  2、操作活动,小组探究。

  ⑴设计了小组活动的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让不同知识水*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进一步体会*行四边形的特征。

  ⑵通过围一围、画一画、剪一剪等实践活动,进一步体会*行四边形的特征;通过动手做“拉一拉”三角形和*行四边形,在比较中体验、感知*行四边形的特性。

  3、巩固知识,课外延伸。

  让学生用自己探索的*行四边形的特征解决“伸缩门为什么做成*行四边形?”的问题。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提供七巧板让学生拼摆成*行四边形。布置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寻找身边图形的活动,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四边形》教学反思3

  今天学习《*行四边形判定》,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推理三个判定方法和对判定方法的运用.这节课有以下三个启示:

  1. 目标指导要明确.在八班布置三个判定定理的讨论时,结果有些同学过了几分钟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问题.所以在七班我设法把问题更加明确化,而且指明努力的方向,结果表明效果好很多.所以要充分估计问题的难度,要让学生能明了思考的方向。

  2. 在学生讨论中,要指导学生注意讨论的效率,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沟通,如何倾听.这是传统课堂所不能训练的内容.老师除了关心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关心学生的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协调小组同伴之间的关系,帮助提高学习效率。

  3. 当有同学上台展示自学成果的时候,老师要关注学生是否认真倾听,而且允许学生在讲解过程中询问为什么.这样,既可以让讲解者能及时梳理清晰自己的思路,语言表达更加准确,而且也能让更多的人跟上节奏,让讲解者和倾听者都能在交流中受益.其实,听比讲更加需要专注力。

推荐访问:反思 教学 《四边形》教学反思3篇 《四边形》教学反思1 《四边形》教学反思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