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1-22 13:30:13 来源:网友投稿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优秀范文】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2)佁然不动 佁然:

  (3)以其境过清 以:

  (4)不可久居 居: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斗折蛇行

  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C.潭西南而望

  D.凄神寒骨

  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

  9.第一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了伏笔?(2分)

  答:

  1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 氛围,表现了作者 的处境和 的心情。(3分)

  答案:

  6.(4分)(1)大约 (2)呆呆的样子 (3)因为(4)停留

  7.(2分)D

  8.(3分)它的岸的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9.(2分)隔篁竹,伐竹取道

  10.(3分)凄清寂静,孤独寂寞,忧伤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 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 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 虽乘奔御风 (2) 潭中鱼可百许头

  (3) 其岸势犬牙差互 (4)以其境过清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⑵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3】《早发白帝城》和《三峡》,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4分)

  【小题4】[甲][乙]文中划线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方?(3分)

  【小题5】下面句中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⑴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⑵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案

  【小题1】(1)即使(2)大约(3)像狗的牙齿一样(4)因为

  【小题2】(1)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小题3】《早发白帝城》用猿声衬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峡》用猿声带哀转久绝表现峡谷 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气氛。

  【小题4】[甲]文中句子写出三峡水流湍急、水势险恶的特点。[乙]文中突出了小石潭的清澈。

  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小题5】(1)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轻松喜悦之情。

  (2)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压抑、忧伤的思想感情。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3

  8.阅读《小石潭记》,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簧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悄怆幽邃邃:深

  B.为坻,为屿,为嵁坻:水中高地

  C.斗折蛇行蛇:蜿蜒曲折

  D.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

  A.而潭西南而望人不知而不愠

  B.以以其境过清属予作文以记之

  C.之心乐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D.乃乃记之而去乃重修岳阳楼

  (3)下列对课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本文按照空间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介绍了游览小石潭的全过程。

  B.本文与《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属游记,都借山水之景表达了作者悲伤厌世之情。

  C.一切景语皆情语,第④段所表现出来的凄神寒骨源于作者内心的悲伤、凄凉。

  D.本文是作者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而作。

  (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解析:

  8.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A.句意:寂静的使人感到忧伤,也幽深极了。邃:深。解释正确。

  B.句意:形成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坻:水中高地。解释正确。

  C.句意: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弯曲。蛇:像蛇那样。解释不正确。

  D.句意: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清:凄清。解释正确。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第一个“而”,表示修饰;第二个“而”,表示转折。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第一个“以”,因为:第二个“以”,来。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第一个“之”,代词;第二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D.两个“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判断正误即可。ACD.

  分析正确。

  B.错误;《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故选:B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④句中重点词:可,大约;许,表示约数;皆,都;空,在空中。句意为: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②句中重点词: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互相交错;知,知道。句意为:溪流*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错,也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答案:

  (1)C(2)D(3)B

  (4)④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②溪流*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错,也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推荐访问:小石 答案 阅读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 小石潭记阅读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