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先进评比材料3篇个人先进评比材料 “好人好事”评选个人先进材料及评语“好人好事”评选个人先进材料及评语“好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先进评比材料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个人先进评比材料
dquo;好人好事”评选个人先进材料及评语 “好人好事”评选个人先进材料及评语 “好人好事”评选个人先进材料及评语 朱 x:致富不忘根,感恩桑梓情 简介:朱 x,女,汉族,51 岁,初中文化,x 村柿子园二组村民代表,中共党员。先进事迹:朱 x 的丈夫是个工头,一家居住于 xx 县城。自己富起来后,并没有忘记家乡,多次支持本村菠萝村公益事业。XX 年柿子园自然村硬化道路“一事一议”项目,她先后拿出 7 万多元,以捐款代替群众自筹资金。为了让柿子园的老人老有所乐,XX 年,朱光菊又出资 x 多万元在柿子 碳 园村建一个老年活动中心,并亲自指挥建 妩 设,目前已完成石脚支砌和砂石回填。“ 镍 家乡养育了我,有多少热就发多少光”, 罕 朱x 经常这样说,也是这样做。
颁奖词 酒 :致富不忘根,感恩桑梓情,用纯朴、真 挚的实际行动,为全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 好处,将浓浓的深情洒满养育自己的红土 ↑ 地。
甫 x:农村公益事业的热心人 简 凵 介:甫 x,男,汉族,55 岁,高中文化 蜀 ,五楼村横沟
四组人,中共党员。
先进 事迹:甫 x 自办了一个红砖厂,积极投身 钳 于家乡公益事业,先后累计捐款 x 多万元 薨 。在汉村与田坝心两个自然村实施“一事 舫 一议”项目时,捐资 x 万元,捐助石方 x 槭 方;在修建两条入村主干道时捐资 x 万元 ;在横沟自然村实施“一事一议”项目时 ,捐资 1 万元;在其他村组道路建设中共 凑 捐资 x 元;教育方面先后捐资 x 元;捐资 啶 x 万元支持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除此之外 约 ,甫 x 同志也很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与生 ι 活,他先后向困难群众和精神病人家庭捐 助 x 多元。
颁奖词:一名农村党员,一 名企业家,带头致富,热心集体公益事业 壳 ,体现了共产党员的本色。
何 x:好儿 媳、好妻子 简介:何 x,女,汉族,4 俎 3 岁,初中文化,五楼村郭家村人。
先 瑁 进事迹:XX 年,何 x 的丈夫因患脑梗塞 ,至今瘫痪在床,婆婆年事已高,身体不 好,已无力从事体力劳动。女儿高中毕业 压 后外出打工,儿子就读于保山曙光中学。
捃 面对丈夫的瘫痪和生活的艰辛,何兴焕一 肛 直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操持着家庭事务。她 呷 尽心尽力服侍瘫痪的丈夫与年迈的婆婆, 微 照顾两个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一个人承担 远 了 3.6 亩田地耕种,没
有半句怨言。她 探 曾说过:“我的丈夫倒下去了,可是只要 篼 我还在,这个家就不会倒!”。
颁奖词 聚 :一名普通农村妇女,用她羸弱的肩膀撑 起了整个家庭,用她的行动告诉人们:有 飞 爱就有希望。
李 x:做群众贴心人,保 沫 一方平安稳定 简介:李 x,男,汉族, 鳘 52 岁,初中文化,菠萝村羊毛村三组人 ,中共党员,菠萝村综治 ww 员。
先进 潮 事迹:自 XX 年任综治 ww 员以来,李月 剪 东处理、调解突发事件和群众矛盾纠纷达 弘 200 余起,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 痢 出村”,多次制止和化解了冲突事件,把 鱼 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没有发生过因调解 滏 不当而引发的新的矛盾纠纷,由于他出色 的工作业绩,菠萝村近五年无群众上访事 萌 件。
颁奖词:调解工作事关群众的安居 乐业、社会稳定。用细致和耐心把工作做 至 得精彩,是人民群众真正的贴心人。
黄 需 x:见义勇为好典范 简介:黄 x,男, 皖 汉族,42 岁,中专文化,复兴村百鹤二 坟 组人。
先进事迹:XX 年 1 月 23 日晚 肫 11 点,黄树才在回家途中经过村委会大 饨 门口时,发现一年轻男子躺在路上,头破 郭 血流,
多处重伤,奄奄一息。虽然过往车 辆和行人很多,却无人问津。黄树才见状 獍 后立刻拨打 110 电话,并一直守着伤者 邗 ,等待警察和救护车的到来,20 分钟后 睦 ,民警和救护车相继赶到,及时将伤者送 唱 往 xx 人民医院进行抢救。由于黄树才及 由 时报警,伤者在紧急抢救后脱离了生命危 箝 险。事后,年轻男子及家人找到了他并登 铩 门致谢,黄树才说:
“这是小事,不要宣 扬”。平时,黄树才热心公益事业,捐款 ① 2960 元支持复兴村道路建设,第一个 拆除路边自己的简易房,主动做其他群众 的工作,让复兴村的进村道路更宽更直。
仅
颁奖词:尊重和维护他人生命,平凡孕 寇 育伟大,平凡中体现高尚人生。
张 x:
棒 做村民健康的守护者 简介:张 x,女, 嬉 汉族,47 岁,高中文化,中共党员,勒 他 平村芦林组人,勒平村卫生室医生。
先 版 进事迹:张 x 当过代课教师,1991 年 交 在家行医,XX年进入勒平村卫生室,她 兽 认真宣传和落实好各项医疗卫生和儿童各 订 种防御疾病工作政策,除了每天接诊病人 げ 、填写门诊处方外,还要给村民建立健康 久 档案,对村里空穴老人、留守妇女和儿童 免费做健康检查,对行动不便的患者亲自 熟 登门治疗。下班后,只要接到患者电话,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漆黑夜晚都会第一时间 拓 赶到。张秀花每天接诊和治疗的病人多达 60
多人,她对病人细心照料,如同对待 弥 自己的亲人一般,是勒平村村民健康的守 蔓 护者。
颁奖词:默默奉献、任劳任怨、 锘 辛勤耕耘,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
张 祓 洪杰:自办书屋,书香农村 简介:张 x ,男,汉族,47 岁,初中文化,仁和镇 凇 勒平村下马三组人。
先进事迹:XX 年 设 ,张洪杰腾出自家房屋自办农家书屋。他 急 先后出资 3 万余元购置图书 5000 多册 遵 ,征订多种报刊杂志,免费给村民阅读学 问 习。他还在自家门口旁创办了宣传长栏, 铌 主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国家领导人的讲 檠 话、时事政治、廉政格言、法律知识、涉 株 农惠农政策、科普知识等内容。张洪杰经 凇 常说:“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我的理想 便是在有生之年多做几件对别人有益的事 赧 ”。
颁奖词: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簏 是群众贴心的文化驿站,促进了社会新风 ū 尚的行成,使全村书味飘香。
苏金啟:
退而不休,为民服务 简介:苏 x,男, 暄 汉族,64 岁,初中文化,苏家村四组人 消 ,中共党员。
先进事迹:自 XX 年从公 泯 安局退休回到老家后,出于对文艺事业的 热爱,苏金啟出资 1 万多元组建了苏家村 滕 文艺演出队,村里没活动中心,就把文艺 误 队办在自家房屋里,他把邻里组织起来, 自编自导自演节目,特别是把党的方针政 寮 策巧妙地编排到节目中,演出节目达 60 缓 多个,多次到县外交流演出。他的文艺队 疱 无偿给村上的节日和庆祝活动、村民的红 号 白喜事演出节目,深得群众的喜爱,周边 虿 喜爱文艺的老年人自发加入到他的队伍。
颁奖词:丰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给广大 喳 群众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有力推动了全 → 村精神文明精神建设。以满腔的热血和执 串 著的追求谱写了一曲夕阳红之歌。
郑 x 镔 :身残志坚的好少年 简介:郑 x,男, 17 岁,保场中学九年级 139 班学生, 怖保场中学学生会主席,139 班班长兼体 橡 育委员。
先进事迹:三岁时,一次意外 钝 事故,导致左手掌截肢,年幼时,父亲就 黯 离开了,家庭贫困,母亲和哥哥只好外出 痞 打工维持生计。生活上的磨难和身体上的 娑 缺陷,并没有把这个年幼的少年压垮,他 醉 乐观自信,刻苦学习,品学兼优。在学校 そ ,他是学习的佼佼者、是 1000 米长跑 鳐 高手、是篮球队的主力队员、是班里的“ x 歌手”、是老师的好助手、是同学的好帮 手;在家里,他独自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一个人做家务,
却不耽误学习。
颁奖词 :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和憧憬。经历坎坷 杰 ,却依然微笑面对。生活需要自信 何 x 榴 :三十年守水无怨无悔 简介:何 x,男 巽 ,汉族,69 岁,初中文化,菠萝登寺等 组人。
先进事迹: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 老何叔,1979 年至今,老何叔守石门 臣 坎水库已 33 年头,负责菠萝登及附近 3 ヤ 个行政村 2000 多亩土地灌溉的用水调 烘 度,无论天晴下雨他都要按时去水库和调 涕 节池放水关水,30 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XX年的天旱季节,虽然每个月只有 2 矮 00 元的微薄工资,老何还自掏腰包购买 ǔ 一台抽水机,为四周乡邻干涸的田地抽水 茎 灌溉。
颁奖词:默默无闻,起早贪黑, 玮 无怨无悔,从不耽搁乡亲们的生产生活用 ウ 水,把守水当成一份事业,一直坚守。
篇二:个人先进评比材料
个人事迹材料范文精选五篇生活中总有些先进个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那如何写一篇优秀的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下面是出 guo 为大家带来的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回首该同志九载的教学生活,现借此机会将他的个人成绩梳理如下,以期其更上层楼。
一、勤思的教学。
该同志明白教育教学并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还要考虑多种善变的因素。尤其是新课改推进的现在,作为教师的他仔细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效率最大化。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积淀之后,教学教法上有了独特的理念。主要是依据互动式教学法,践行“学生的主导”原则,积极开创了“乐学与理解”的教育模式。
该模式是建构在“互动教学法”的基础之上,是对它的一种细化和量化处理。互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相互评估和相互促进的。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教学计划的要求系统地学习、交流、鉴赏、总结,也要求教师按学生的提问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重点施教、解疑释难。但是,如果在互动中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兴趣,这一切将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因而,“乐学与理解”要利用一切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促其互动式学习;然后才能乐在其中;同时,还得要考虑到个别差距,师生形成互解,最后共成和谐学习。在平时教学中,该同志具体做了以下几点:
首先,抓住了课堂基本知识能力培养;其次,开展了第二课堂培养兴趣,加深理解,如创办语文学习社、文学社,甚而举办书法比赛等等;最后,还及时组织测试、总结。让课堂和课外的学习联系起来,从而让学习由“被动、乏味”变为“主动、有趣”,实现了学习的效率化,落实素质教育。
实践证明这一教学行为是很有用处的。自 03 年至今,他所带班级的成绩总是名利前茅,遥遥领先。03 年的高一 8 班、04 年高二 10、06年的高一2班、08年的高二2及09年高三2班的成绩都极为出色。到今年所带的高一 15 班和高一 7 班的成绩皆在年级前列。另外,有多名学生在省市级作文竞赛中获奖。如 03 年的高一 9 班学生顾梦洁获省作文比赛一等奖,05 年的高二 11 学生金逸获得市作文比赛一等奖,10 年高一 15 班同学苏美玲同学获区作文比赛一等奖,张锡同学获《花季雨季》全国征文一等奖。回想他走过的这段路,发现这些成绩跟他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为此,希望其继续思考,不断完善。
二、智慧的管理。
该同志担任班主任的 8 年里,早出晚归,还践行了“自我管理”理念。初掌一个班级,制定班规,选择一些班干部来分管和落实它。这或许是每一个班主任都将有的出发点,但如果将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看成是班干部,让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分管内容,从而实现“自我管理”的话,那么整个班级的班风,个人的学风都将焕然一新。在此,他具体做了以下这些:先从学习、卫生、纪律等角度给每个班级成员
落实任务,让其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然后按角度分组,将一组分成若干个小单位,并确立正副负责人;最后小单位的负责人统一由各自相关的班级班干部来监管。如此一来,一环环都将联动,每个人都将有事可做,管理不再是某几个班干的事,它也属于每个班级成员。
凡事“自管”了,一切都将很有成效。他所带班级在学校的各级各类活动中总是满载而归的。09 年所带的高三 2 班的学生郁非同学获得“无锡市三好学生”称号就是最好的证明。
三、善思的教研。
实践更需要理论的支撑,教育教学更是如此。正因如此,该同志从大到课题,小到论文写作、书籍等方面来具体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他参加了《高中小班化语文课堂个性化教学的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小班化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研究》等课题;同时,该同志的多篇有关教育教学的论文发表:如《在古典诗歌中的对比、烘托及衬托的区别》一文发表于《中学生语数外》(xx 年 7 月)、《微“士人”,我谁与归!》一文发表在《阅读与鉴赏》上,另外,还有如《文化遗产》《大自然》等专题文章发表在《语文学习报》等等;另有 10 多篇文章在各级比赛上获奖:如《网络环境下的文言文自主教学情境初探》一文获中国教育学会一等奖;《就《史记》选读谈文言文教学审美教育》获无锡市一等奖;《谈“动态生成性”语文课堂合纵教师的作用》获江苏省二等奖;《和平的祈祷》《文言文教育谈》获国家一等奖等等。同时,他还参编及主编了 7 部多有关教育教学的书:如《初中作
文 3D 写作》《高中作文 3D 写作》《xx 年高考复习指导》;“志鸿优化系列教案”的写作,分别完成了《苏教版必修 2》《苏教版必修 5》《人教版必修 3》《人教版必修 4》等教案的编写工作。最终也因自己的不懈地努力,在 09 年成为了“江苏省教育学会会员”。
四、开拓与创新
现在的教学,无论从那个角度看,它都离不开网络这个平台。为此,该同志在平时学习工作之余,不断更新自己,研究网络知识,力求将网络同教学加以整合。因为他深知唯有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方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与学之间搭设一条通向对方心灵的桥梁。
为此,他与它人合作的“高中语文教育研究专业网站”获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网站评比三等奖。同时,他还将自己的研究形成论文,如《网络环境下的文言文自主教学情境初探》就是很好的一次实践。本文就文言文来谈自己的整合的想法,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利用数据库,建立电子古代汉语词典,便于学生查找。第二、建立完整的课文背景介绍,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主题的理解。第三、建立课堂信息交流通道,让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互动交流,提高了教学效率。第四、建立学生自主学习内容通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自主意识。
在现在社会,当教学有了网络的参与,教学的天空将更为广阔灿烂,教育者的心胸气度将更为博大丰富。因而,对它的研究将会不断拓宽我们的教学视野。
总之,该同志在教育教学方面精益求精,力争上游。正在用奉献的心在书写属于个人的精彩。为此,我们倡议,肩负美好的使命的我们,该拥有一颗智慧的心灵,扬帆起航,勇往直前。
孜孜不倦学者路 矢志不渝教改人
——***老师申报优秀教师材料
***,女,1964 年 10 月出生,高级教师,xx 年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市*中数学教师,初中数学组组长,国家骨干教师。从教 17 年来,***老师坚持教学一线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师德高尚,赢得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17年来,她热爱学习,刻苦钻研,先后取得大学本科、硕士学历,成为新一代学习型研究型学者型教师。17 年来,她矢志教学改革,求实创新,敢于拼搏,勇于奉献,团结协作,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新乡市教育界特别是初中数学教学界拥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为***市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学者之路多坎坷 孜孜不倦收获多
最年轻的教研组组长,最高学位,最优秀的教师,学者型教师„„***老师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在*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是青年教师的偶像。然而谁知道她学者之路上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1986 年 7 月,**老师从**师专数学系毕业,分配到十二中工作,从此踏上了教育征程。年轻漂亮的她工作积极负责,为人谦虚进取,
赢得了学生的爱戴,领导同事的赞扬,并很快成为学科教学骨干。1987年她开始代表学校多次参加省市各项教学大赛,在新乡初中数学教学界崭露头角。
她出色的表现赢得新乡市各个学校的注意,1990 年***老师被**中领导“挖”到这所重点中学,并担任数学教研组组长。
然而,潜存于思想深处的那份紧迫感、危机意识却不时撞击着她的思绪,这份焦灼、不安于对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的强烈感受,更于对教育教学的深刻反思。回想过去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她思考的问题越来越深。随着时间的推移,课讲得越来越多,教材也越来越熟,然而面对自己越来越大的名气,面对组里一张张年轻的面孔,面对学生和年轻教师的期待的目光,她却常常深感知识的日显陈旧、僵化,数学究竟该怎样教?究竟应如何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要做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这是优秀教师永葆活力的妙方。”1994 年她走进了河南师范大学,从攻读本科到攻读硕士学位。从 1994年秋到 1997 年夏,从 1999 年夏到 xx 年夏,整整 6 年的时间,***老师走上了充实而又繁忙的求学之路,开始了她艰难而又最有价值的优秀教师学者之路的探索。
初回大学,校园里浓浓的文化氛围让她激动兴奋不已。图书馆丰富的藏书,阅览室各种各样的期刊,各个知识门类的讲座,教授们独具风采的授课以及自由争鸣的学术气氛,都深深地抓住了她的心。借阅了一摞又一摞书籍,做了一本又一本读书笔记,一桌一椅、一盏小小的台灯,伴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静读的夜晚、忙碌的周末。总感
到时间脚步的匆匆,惟恐时光飞逝,机会不再,总想多读快读。6 年的学习生活,专业的、教育教学的甚至其他社会科学的各类知识,积聚着沉淀于心底,眼前的路越来越亮了。
研究型教师,并不是要求一线教师像教育理论工作者那样去追求理论、学术,而是要求教师拥有教学研究的态度与能力,提升教师特有的“教学实践性知识”。***老师深深清楚这一点,为此她没有放弃日常教学活动,特别是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按文件要求可以带薪脱产学习,然而为了真正的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她充分利用河南师大在本市的便利条件,不辞劳苦,边教学边学习边研究。学校领导和老师都被她这种学习精神深深感动,河师大的教授更是感叹, “有这样的优秀教师,中国的教育有希望”。
求学的路很苦,但苦的汗、苦的泪换来的却是肩上行囊饱满、胸中气慨昂扬。教育理论开阔了刘丽老师的视野,她一边钻研理论,一边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写出了五十万字的教学经验总结和论文,她又想,要是把这些成果让同行们分享,避免教学中走弯路,不是更有价值吗?于是,她开始系统总结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10 年来,她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120 多篇。她的《合作讨论式数学教学法实证研究》也正在处于结题阶段,受到很多专家的赞赏,并准备结集出版。此外,她还出版各种数学辅导书籍 15 本,受到全国中学生的热烈欢迎。
十年辛苦不寻常,***老师以她的实际行动探索出了一条新一代学者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二、投身教育天地宽 矢志教改谱新篇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老师开始尝试教学改革,她把布鲁纳“课堂教学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理论运用于教学中。“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应高度重视发展学生对数学结构或顺序的理解。因为结构性地理解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当学生不断地尝试寻求直觉问题的结论时,他们事实上已从整体上、结构上把握了对象。”教学中,她一改过去数学教学过分强调证明、验算别人的发现与发明的做法,把学生从习题和知识细节中解放出来。在教学中,她不一味给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用尝试、试验、讨论等办法寻求结论,从发展学生的自信和勇气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
减轻学生负担是***老师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老师认为:“学生课业负担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了教育多少年,苦无良策。可以说产生课业负担的主要原因在教师。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决定了学生的学法。”爱因斯坦的名言也是她的口头禅:“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她要把这句话渗透到学生的灵魂中去,让班主任、家长和学生从思想上松绑,为自己教学方法上改进提供条件。把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是她永远的追求。
作为市*中学一名站在教改前沿的数学教师和主导学校数学教学方向的教研组组长,刘丽常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培养健康而杰出的高素质人才,还是只追求教学重压下的高分效应?”他
说,不是不要分数,而是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轻松自如地获得高分,到达成功的彼岸。
***认为,不能正确地对待解题,将学生的手脚束缚在题海之中,这是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她率先试行以学生为主的“合作讨论式”数学教学教学模式,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教学陈规。她的数学课一般只讲 20 分钟,她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问题学生提,疑难师生共同讨论,课余时间学生自己安排,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她一贯实行民主教学,充分相信学生。她常向学生渗透“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平等讨论。她从不担心学生的脑子够不够使,比如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时,课本上只是延长三角形底边并做出一边的平行线引导学生做出证明,而她则是把问题交给学生,上来就让学生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证明。几种证法出来后,她再问“那么多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学生答“(n—2)180,”并把几种证法写在黑板上,她做总结说这就是数学归纳法的思想。数学归纳法是高二才接触的东西,可是,求三角形内角和的初一学生就知道了,这么教学生受得了吗?可跟着刘老师学下去脑子就会“强大”起来。
“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聪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们说,我们从刘老师的课中尝到了数学的乐趣!
新课程改革是她的一个新的课题。
xx ...
篇三:个人先进评比材料
好老师与同 学们之间的纽带——10 会计 22 班班长卢敏华同学
卢敏华同 学, 这个总爱微笑的女孩, 是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 10 会计(22)
班的班长。
在这入学近两年的班长岗 位上, 她出 色的完成了 工作, 既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 又深得同学们的爱戴拥护。
这点可不容易做到, 卢敏华同学有什么 法宝么 ?
第一, 思想升华争先进。
卢敏华同 学坚信:“用高标准要求自 己, 用先进思想指引 自 己的行为 。” 学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 向团组织靠拢, 通过自 己的努力, 于职一的时候就加入了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圆了 自 己的团员梦。
从那时候起卢敏华时时刻刻以一个共青团员的标准来要求自 己, 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
在职二的时候卢敏华同学还主动申请参加党课学习 , 从而在思想境界上得以进一步的升华, 为将来靠拢党组织夯实基础。
第二, 遵章守纪当楷模。
卢敏华同 学坚信:“做班长, 就要做出表率。
纪律和学习 就要体现出 先锋模范作用!
” 在财校近两年时间里, 模范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认真刻苦地学习 各种知识, 团结同学、 尊敬师长。
她在课上认真听讲, 课后完成好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及在不懂的时候就请教老师, 所以在学习 上受到老师的一致好评。
卢敏华成绩优秀, 多次排名 全班第一, 连续三个学期都获得“三好学生” 的称号。
说起卢敏华同 学的学习 成绩, 同 学们都佩服的心服口 服。
第三, 协助老师当助手。
卢敏华同 学坚信:“班长, 就是老师与同 学们之间的纽带。” 作为 班干部的卢敏华, 主动地积极协助班主任管好班里的一切事务, 遇到难题的时候向老师求得帮助, 比如卫生的情况, 因为 每天的值日 卫生在班里是一个大难题, 偷懒耍滑的现象时有发生。
卢敏华同学除了 利用班会课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之外,还想了 不少其他办法, 比如重新组织劳动小组, 而小组成员自 由组合, 这种方式比老师直接安排更贴合同学们自 己的意愿。
小组成员 之间默契了 , 劳动积极性就提高了 。
每个小组还有负责人, 对劳动效果进行监督评分。
奖惩罚懒的制度实施后, 课室的卫生明显比以前干净了 很多。
第四, 团结同学树威信。
卢敏华同 学坚信:“当班长, 要做同学们的知心人”。
她不仅学习 认真, 而且还热心的帮助同学。
因为, 当有同 学在学习 上遇到疑难问题时, 卢敏华总是会耐心地帮助他们讲解, 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解题的方法, 所以同 学们都能共同 进步。
看见同 学搬东西搬得辛苦的时候, 卢敏华都会主动的帮他们搬。
点点滴滴的小事之后, 班长与 同学们之间建立的不是“管人” 与“被管” 的关系 , 而是知心人, 是同舟共济的团队一员。
班长不是指手画脚的“大小姐”, 而更像是大家的“小大姐” 一样, 同 学们更信服这位班长。
面对取得的成绩, 卢敏华同 学仍然保持着一贯的微笑, 她说:“班长, 就是既要做老师的好助手,又要当同 学们的知心人。
我愿意把老师与同 学们之间的纽带延续得更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