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建设实施方案5篇基础建设实施方案 2目录摘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础建设实施方案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基础建设实施方案
录摘 要.................................................................................................................................4一、项目基本情况.................................................................................................................7(一)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和省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7(二)发行人地理位置、人口、历史沿革等基本情况...............................................15(三)发行人近三年的财政、经济和债务情况...........................................................16(四)项目情况...............................................................................................................171、项目背景.....................................................................................................................172、铜陵市 2018-2020 年财政情况.................................................................................194、参与主体.....................................................................................................................205、项目概况.....................................................................................................................226、项目建设方案.............................................................................................................237、项目运营方案.............................................................................................................44(五)项目实施进展及下步工作计划...........................................................................451、项目实施进展.............................................................................................................452、项目建设计划.............................................................................................................46二、经济社会效益分析.......................................................................................................47(一)项目绩效管理目标表...........................................................................................47(二)经济效益...............................................................................................................481、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力推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482、有利于促进信息化、智慧化与老工业基地的结合.................................................49(三)社会效益...............................................................................................................501、促进铜陵经开区进一步发挥本地经济发展龙头作用.............................................502、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落实“六稳”“六保”目标.............................................50(四)生态效益...............................................................................................................51(五)本项目具有显著的公益性...................................................................................51三、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52(一)投资估算...............................................................................................................521、编制依据及原则.........................................................................................................522、项目总投资.................................................................................................................53(二)资金筹措方案.......................................................................................................581、资本金来源.................................................................................................................582、融资计划.....................................................................................................................583、资金使用计划.............................................................................................................584、项目资金保障措施.....................................................................................................59四、项目预期收益、成本及融资平衡情况.......................................................................60(一)预期收益...............................................................................................................601、项目收入.....................................................................................................................602、运营成本.....................................................................................................................703、相关税费.....................................................................................................................7534、项目损益.....................................................................................................................77(二)资金测算平衡情况...............................................................................................791、本息覆盖倍数.............................................................................................................792、偿债能力分析(压力测试).....................................................................................803、资金测算平衡分析.....................................................................................................82(三)其他事项说明.......................................................................................................85(四)独立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估意见...................................................................851、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意见.............................................................................................852、律师事务所评估意见.................................................................................................86五、项目融资计划...............................................................................................................87(一)项目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募集资金计划.......................................................871、发行依据.....................................................................................................................872、发行计划.....................................................................................................................883、发行场所.....................................................................................................................894、品种和数量.................................................................................................................895、时间安排.....................................................................................................................896、上市安排.....................................................................................................................897、兑付安排.....................................................................................................................898、发行费.........................................................................................................................899、发行款缴纳.................................................................................................................89(二)专项债券投资者保护措施...................................................................................90六、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方案...........................................................................90(一)专项债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概念.......................................................................911、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架构.........................................................................................912、专项债券项目各阶段风险管理目标与重点.............................................................91(二)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风险及应对措施...................................................................941、影响项目施工进度或运营的风险及控制措施.........................................................942、影响项目收益的风险及控制措施.............................................................................993、影响融资平衡结果的风险及控制措施.....................................................................99七、还款保障情况.............................................................................................................101(一)还款责任及保障.................................................................................................101(二)项目资产管理.....................................................................................................101(三)项目收入管理.....................................................................................................101(四)资金管理方案.....................................................................................................102八、信息披露计划.............................................................................................................107
4摘 要铜陵经开区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符合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政方针, , 项目建设条件好, , 具有 稳定的经济效益和显著 的社会 效益 。
前期工作充分 , 债券资金到位后 , 可以迅速产生工作量 。
项目收益稳定 , 可以偿付债券本息 , 符合发行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专项债券的要求。【项目名称】铜陵经开区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管部门】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实施单位】安徽省铜陵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为铜陵经开区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智慧化工园区及其配套设施等。综合控制中心建筑面积 6000m2,建设监控指挥大厅大屏幕墙、监控座席等,监控指挥大厅 500~600m2。业务用房 4 层建筑面积 5000m2;生活配套用房 6 层建筑面积 30000m2,生活配套用房包括餐厅、超市、速印、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园区光纤网络扩容改造,多合一公共杆及相应的监控设备和其他附属配套设施建设。园区危化品运输车辆停车场,建设危险品专用停车位 78 个。配套建设约 1200 个普通机动车停车位,园区内外将设置 6 块大型 LED 广告屏。
5园区公共管廊全长约 19290m,包括基础工程、管廊主体结构。【前期工作】已完成铜陵经开区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并取得立项批复、可研批复。已经完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已经取得用地预审意见。【总投资】81961.35 万元。其中,资本金:31961.35 万元,占总投资 39.00%。资本金已经纳入本级财政支出安排。【申请债券】本项目拟发行专项债券金额:50000.00 万元。拟发行时间:2022-2024 年分年度发行,其中 2022 年拟发行债券 15000.00 万元,2023 年拟发行债券 20000.00 万元,2024 年拟发行债券 15000.00 万元。拟发行债券期限:15 年期。拟发行债券性质: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专项债券。除拟申请专项债券外,本项目无第三方融资。【收入来源】项目营业...
篇二:基础建设实施方案
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某某镇 XX 年移民点基础设施 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某某镇政府 二 00 五年十二月十日 某某镇 XX 年移民点基础设施 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某某镇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编制单位:某某镇政府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期限:一年(XX 年) 实施单位:某某镇某某村、中沟村、观蒲村、泥沟村 二、项目背景 某某镇现有移民 400 多人,形成移民点 5 个,分别位于横沟村新四组、某某村十组、观蒲四组农场、中沟村六组和泥沟村四组。近年来,通过多方支持和 趟 移民们的辛勤劳动,移民点 姝 的生活和生产条件有了较大 改善。我镇对移民点的建设 闵 也非常重视,积极争取国家 “三西”扶贫资金,先后完 簿 成观蒲村移民点水塔、渠道 撼 建设,某某村移民点道路及 人畜饮水设施改造,横沟村 嘘 移民点水塔等项目的建设。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 镝 件限制,各移民点的基础设 施建设还非常落后,移民们 嗣 的生活条件还很艰苦,道路 镉 难行、人畜饮水困难等问题 泳 比较普遍。由于镇政府资金 烛 有限,以上问题不能及时得 鞍 到妥善解决,因吃水、灌溉 蜀 等问题引起的群众上访时有 氟 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 砬 稳定,各村也积极组织村民 辊 进行讨论,并拿出了工程实 簦 施方案及筹资筹劳意见。为 晔 此,镇政府决定 XX 年争取 祜 国家扶贫资金,对中沟六组 勹 、横沟四组移、观蒲农场、 Ж 某某九组等移民点的基础设 施进行建设和改造,以解决 聆 各移民点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 校 建设内容如下:
1、观蒲 ㄟ 农场移民点道路建设。新建 ぶ 观蒲农场至观蒲五组道路 1 关 .3 公里、桥涵 2 座; 2 耵 、中沟村移民点基础设施建 绎 设 新建 50 立小型水塔 1 座,新建道路 2 公里,改造 в 人畜饮水管线 2000 米; 3、某某村移民点水利设施 敏 建设
改造原有机井 1 眼, 骠 配套安装变压器 1 台,架设 羧 高压输电线路 1.2 公里, 鲰 新建“u”型渠道 2 公里; 沌
4、泥沟村移民点基础设 拨 施建设 新建道路 2 公里, 暌 改造人畜饮水管线 4500 折 米,衬砌农渠(c 段渠)2 煳 .4 公里。
四、实施期限 昴 及步骤 项目计划实施期限 婊 为一年(XX 年)。项目计 划批准下达后由有关各村分 骀 别负责实施,争取于年内完 乖 工。
五、投资概算及来源
项目总投资 85.13 万 塬 元。其中:观蒲村道路建设 向 10.05万元,中沟移民 嗥 点基础设施建设 25 万元, 庇 某某移民点水利工程建设1 鹂 8.5万元,泥沟移民点基 炫 础设施建设31.58万元 狳 。
资金来源:自筹 30. 忌 13 万元(包括受益农户筹 吆 资筹劳),申请国家扶贫资 九 金 55 万元。
项目投资概 簦 算见后附投资概算表。
六 瘌 、项目效益分析 本项目投 资意义为巨大的社会效益。
薷 项目完成后,将使各移民点 莱 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澹 ,为移民点的经济发展创造 汨 良好的设施环境,村民生活 案 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群 痈
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劳动技 灰 能得到大幅提升,这将推进 我镇及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 薷 进程。
七、项目管理 项 拟 目获得批准后,将在项目建 设上执行“四制”管理,将 协 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 悄 、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 昼 “四制”要求落实到项目建 肄 设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 各个环节,贯穿始终,严格 瞿 执行。在项目的资金管理上 卓 保证做到专款专用,项目管 痘 理单位、承担单位将对建设 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并接受 呦 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保 书 证资金安全使用,圆满完成 项目建设工作。
某某水利 垅 站负责水利工程和人畜饮水 靶 工程技术设计,并负责完成 エ 观蒲村道路路基实地测量。
掀 市农林局和某某镇政府作为 容 项目主管单位,在整个项目 咝 实施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跟 瞎踪检查,组织项目验收,解 长 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 师 种问题,严格控制资金使用 粟 方向,做到“三到位”即资 浣 金到位、建设到位、服务到 移 位。
附表 1 某某镇移民 协 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概 麦 算表 序号 工程项目
工 程量 单位 单价 总投资 备注 1 观蒲村道路建设 1.3 km 10500 瘵 0 2 中沟村基础设施建 ┗ 设 250000 2.1 50 立水塔 1 座
60 堠 000 60000 2. 疫 2 道路 2 km 17 优 0000 2.3 人畜饮 誊 水管线 2 km 200 皿 00 3 某某村水利设施 痈 建设 km 185000 罚
3.1
原机井改造 1
眼 50000 500 腾 00 3.2 变压器 1 裴
台 15000 150 母 00 3.3 高压输电线 熏 路 1.2 km 500 垫 00 60000
3.4
渠道建设 2 km 3 0000 60000 4
泥沟村移民点基础设施建 沔 设 315800 4.1 宝
道路 2 km 170 勰 000 人畜饮水管线 4 折 500 m
10 450 ち 00 渠道 2.4 km 42000 100800 5 合计 851300
篇三:基础建设实施方案
1 -甬建发〔2021〕79 号关于印发宁波市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功能园区管委会,各市级有关单位:为加强我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宁波市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宁 波 市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局宁 波 市 自 然 资 源 和 规 划 局宁 波 市 综 合 行 政 执 法 局宁 波 市 水 利 局宁 波 市 能 源 局文件- 2 -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宁波市水利局宁波市能源局2021 年 7 月 28 日
- 3 -宁波市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强我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建城〔2020〕111 号)、《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建城〔2021〕21 号)精神,促进地下空间资源合理利用和有序开发,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建立高质量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助力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按照省、市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锻造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当好模范生,全面加强我市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助力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致力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二)基本原则1、规划引领,统筹实施。注重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 4 -体系建设,加强各层级、各专项规划的衔接,切实落实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处理好发展与安全、地上与地下、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结合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体检、城市更新,统筹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改造、养护管理各项工作,因地制宜,有序推进。2、问题导向,系统治理。聚焦城市路面塌陷、城市内涝、“马路拉链”等问题,摸清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种类、构成、规模、地理信息等实际情况,精准排查设施安全隐患,补齐城市短板。注重地上与地下设施协同建设,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治理紧密衔接,系统提升城市治理水平。3、数字赋能,信息共享。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和完善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消除信息孤岛,促进数据共享,重视数据信息成果转化应用,不断提升政府整体监管与企业运营的智慧化水平。4、依法推进、长效管控。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完善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审批、安全保护、运营管理等相关政策法规,依法依规落实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各方责任,合力推动工作落实。建立健全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协同建设、同步维修、共同巡检等协同管理机制,明确地下管线、地下通道、地下公共停车场、人防、地下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窨井盖等市政基础设施权属单位或建设单位、管理部门等职责,构建权
- 5 -责清晰、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效能。(三)主要目标1、到 2021 年底,建立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统筹协调推进议事机构和工作网络,完善信息沟通和协调议事制度。启动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协同管理体制研究,在规划、建设计划、工程实施、运行维护、设施信息动态更新等方面实现协同管理,启动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和综合规划编制,完成地下通道、地下公共停车场、人防等设施普查。2、到 2023 年底,完成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和安全隐患排查,绘制市域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一张图”,全面完成既有安全隐患整治;完成信息系统和配套体制机制建设,实现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动态信息更新,建立设施运行安全隐患动态清零机制;逐步开发完善设施模拟仿真、监测预警、实时报警等功能。3、到 2025 年底,全市实现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全覆盖,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协同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平台信息实时更新,设施隐患排查和提标改造常态化开展,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更规范、更精细、更智能,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供气产销差、市政设施数字化监测管理等走在全省前列,安全隐患及事故明显减少,城市安全韧性显著提升。二、主要任务(一)高标准实施设施普查1、前期准备。制订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工作方案,
- 6 -建立工作机制,明确普查范围、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和部门职责,形成明确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工作计划,按照全省统一的设施分类、编码和普查标准全面启动普查工作;根据全省统一的数据格式要求,建立普查数据库,做好与原有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的衔接,配套建立常态化的信息动态更新机制。2、全面普查。统一组织开展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设施权属分类、成果的数字化处理和汇总质检,到 2022 年底,将普查数据和隐患排查结果录入各地普查成果数据库,及时导入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掌握各类设施产权归属、功能属性、建设年代、结构形式、地理信息、运行安全状况等基本情况。3、验收扫尾。2023 年 6 月底前,全面完成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编码工作,完成普查成果验收,对未通过验收的要进行及时补测并限期更正平台数据。至 2023 年底,普查信息数据准确率要达到 90%以上,设施信息完整率要达到 80%以上。(二)全方位开展设施提标改造4、实施安全隐患整治行动。由行业部门监督统筹、权属(管理)单位具体实施,结合防范城市路面塌陷、市政道路桥梁隧道安全专项整治、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等城市运行安全工作,分行业制订隐患排查专项工作方案,同步开展隐患排查,分类建立设施危险源清单,划片区形成风险隐患管理台账,编制各类设施隐患排查计划,并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下管线、地下通道、地下公共停车场、人防、窨井盖及城市路面“脱
- 7 -空”隐患区域,及时采取管控措施;对已废弃或“无主”的地下管线设施要进行全面处置。明确房屋建筑附属地下工程对地下空间利用的底线要求,严禁违规占用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对于违规占用的要限期拆除。针对城市路面塌陷隐患问题,在次干路以上等级城市道路加强道路结构检测,因地制宜开展路面脱空检测。5、实施老旧设施焕新行动。扭转“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观念,切实加强城市老旧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工作力度,并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按照“谁权属(管理)、谁负责”的原则,科学制订年度计划,逐步对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材质落后的老旧地下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实施强弱电“上改下”,清理空中“蜘蛛网”;优化城市管道燃气、供排水、热力等管网结构。供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电等设施权属单位要从保障稳定供应、提升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求方面进一步加大设施更新改造力度。6、实施数字赋能行动。结合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编制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改造技术导则,搭建供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窨井盖、地下通道等设施感知网络,掌握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的运行状况,实现实时安全监测与预警。各设施权属单位要积极对接上级有关部门,将智能化改造列入年度投资计划,结合老旧设施更新逐步推进改造。在新(改、扩)建工程、应急抢修、道路开挖时必须同步按规范安装
- 8 -统一标准的智能化监测设施。在满足基础数据远程传输的基础上结合各行业数字化系统建设特点,增加远程切断、可视化监测等应用功能。(三)多层级推进数字化转型7、构建多层次数字化信息管理体系。在宁波城市大脑建设框架内,基于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平台,在全省统一的系统建设方案指导下,结合既有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市域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到 2022 年底,通过特定的交换机制和安全手段实现向全省共享应用系统的信息动态更新。各设施权属单位要积极对接上级有关部门,实现信息系统数据传输。8、探索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多跨场景应用。在设施普查基础上,结合全省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一张图”建设,力争 2023 年底前形成宁波市域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一张图”,实现市域空间数字化治理平台的场景应用。探索将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深度融合,扩展完善实时监控、模拟仿真、事故预警、管理决策等功能。根据各相关部门的业务需求,在省级统建、分级部署的共享应用系统基础上,统筹进行宁波市共享应用系统二次开发,满足设施规划、项目建设、运行服务、应急防灾等功能。9、开发完善智慧城市“五应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成果,探索数字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实际应用,分层级开发设施
- 9 -状况评价、政务服务、综合监管、防灾减灾、决策分析等五大基本功能应用。结合地下市政基础设施隐患排查,不断提升设施实时监测、道路挖掘审批、运营服务、事故灾害预警等精细化与智能化程度。(四)系统性提升管控效能10、完善规划管控体系。根据地下空间实际状况和城市未来发展需要,加快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实施评估与新一轮规划编制进程。加强各类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评估和编制工作,在完善各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促进地下设施之间竖向合理分层布局、横向紧密衔接,明确中远期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新(改、扩)建、智能化系统布局等,推进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化发展。编制重点片区城市地下空间详细规划,将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规划条件和土地出让条件,合理部署各类设施的空间和规模,同时推广地下空间分层使用,提高地下空间使用效率。11、统筹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推进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全域落实低影响开发理念,综合治理城市水环境。加强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系统推进综合管廊系统和排水管网建设,因地制宜推进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持续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服务水平。推动“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多井合一”,确保城市地下空间集约有序合
- 10 -理利用。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统筹管控,依规划逐年制定实施计划并严格执行,严控计划外建设项目。12、加强全生命周期管控。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审批、安全保护、运维管理等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完善规划、建设、运维全过程管理部门协同机制,落实各方责任,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管控。建立信息动态更新机制,确保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数据的实时更新。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过程安全和质量监管,进一步明确项目工程建设、规划核实、竣工验收、档案移交等环节标准。合理设定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价格,保障设施正常运营。开展宁波市域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评价,重点对各行业管理制度、运行状况、安全风险、运维及养护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定期发布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运行状况白皮书。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分管秘书长任组长,有关市直部门参与的全市加强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班,统筹推进相关工作。有关市直行业主管部门要做好市六区(包括功能园区)本行业内相关任务的分解落实和各县(市)的行业指导;各区政府(包括功能园区)要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做好辖区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各县(市)政府要根据《浙江省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健全城市
- 11 -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制订本行政区的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严格贯彻落实相关工作。(二)完善法规标准。各部门要积极落实执行省级相关政策文件和技术标准,要结合工作实践,深入研究我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及时做好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的细化和完善,同时开展专题培训,切实加强服务指导。(三)加强试点示范。因地制宜选择 2-3 个区(县、市)开展专项试点,重点在管理机制、智能化改造、信息动态更新、多场景应用等方面探索经验。鼓励各区、县(市)积极参与省级专项或综合试点。加强各区(县、市)间工作交流,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先进理念、成熟经验。(四)加强要素保障。各属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根据工作计划科学合理编制项目资金需求。在厘清政府与市场出资责任基础上,财政部门按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立足本级财力实际,强化政府投资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要素保障。地下管线、人防等设施权属(管理)单位要配合落实强弱电“上改下”、设施改造等有关资金。发改、资规部门要将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两新一重”重大项目库,在项目建设、土地指标等方面给予倾斜。(五)加强督查考核。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城市安全运行,要细化分解落实各项工作,建立督查考核制度,督促各部门、各属地对标对表,认真贯彻落实。
- 12 -要对设施风险隐患排查和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切实提高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降低设施安全运行风险。附件:1、宁波市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班方案2、宁波市加强城市...
篇四:基础建设实施方案
区开展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专项 行动的实施方案根据《中共 XX 市委办公室、XX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通知》精神,为推动全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取得实效,促进全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保障源头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全面提升统计工作质量和统计服务水平,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深改组《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文件精神,按照《关于加强XX 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通知》要求,围绕统计事业建设和发展的任务要求,以统计规范化建设为核心,着力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努力打造一支作风扎实、业务过硬的统计队伍,切实保障基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及时性,使统计
规范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全区统计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二、主要目标 1. 完善统计基础。强化基层统计机构建设,充实基层统计力量,改善基层统计工作条件,提高基层统计信息化水平,规范部门和企业统计行为,提高名录库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全区统计规范化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2. 提升统计能力。大力开展经济理论和统计业务学习,巩固和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真正把统计系统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学习型机关。建立起组织体系完善、队伍素质优良、统计行为规范、技术手段先进、保障条件完备的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体系。
3. 强化统计规范。按照“依法、全面、客观、及时、高效”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关键核心,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努力打造 XX 统计基础建设特色品牌,到 XX 年末,全区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三星级”以上乡镇(街道)占全部乡镇(街道)的 50%以上,“统计诚信示范企业”占“四上”企业的 10%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健全基层统计体系 1. 加强统计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区、乡、村三级统计机构建设,调整充实机构和人员,确保各项工作特别是新增工作任务有机构承担、有人员负责。各乡镇(街道)要明确统计分管责任人,进一步规范、完善统计办公室,配足、配强统计人员,专(兼)职统计人员不得少于 4 人。要重视和关心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各村(社区)要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负责做好统计工作。
2. 提升统计队伍素质。要加强对基层统计干部和企业统计人员的培训,确保“四上”企业培训全覆盖,让基层统计人员都能胜任新时代、新经济、新发展的统计要求。要进一步关心统计干部成长,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充分调动统计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大对统计系统干部的培养与选拔力度,加快打造一支作风过硬、能力过硬的优秀统计干部队伍,奋力开创新时代统计改革发展新局面。
(二)提升重点领域规范 1。
.推进乡镇(街道)统计规范化建设。乡镇(街道)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要达到“六有”、“八化”的目标。“六有”即:有分管领导、有专门的统计机构、有精干的统计队伍、有统计专用的办公设备、有真实的统计原始记录、有健全的统计
台帐;“八化”即: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流程规范化、统计调查法制化、统计人员专业化、统计手段现代化、统计报表标准化、统计资料档案化、统计服务优质化。改进乡镇规范化考评办法,对乡镇(街道)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实行“星级”评定。
2。
.开展统计诚信企业建设。明确对企业的考评内容包括: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统计报表和资料管理、统计信息化和统计法制。企业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要达到的目标是:明确统计职能机构,确定统计人员,保障统计经费,统计工作制度健全,统计报表及时规范,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原始资料保存完整,档案管理规范有序。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实行百分制考评,考评分在 90-95 分的,由区统计局评定为“XX 区统计诚信示范企业”;考评分在 95 分及以上的,由区统计局报送市统计局定为“XX 市统计诚信示范企业”。
(三)建立统计奖惩机制 1 .通报表彰奖励。对评定的 XX 区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三星级”以上的乡镇(街道)和“XX 区统计诚信示范企业”,区统计局发文进行通报表彰,同时,对获评“XX 市统计诚信示范企业”和“XX区统计诚信示范企业”统计人员予以适当奖励;对获得“XX 市统计诚信企业”称号的单位,市、区统计
局两年内不再对其进行统计执法检查(国家和省统计局组织的统计执法检查和有举报的除外)。
2 .将统计诚信企业信息纳入信用体系。贯彻落实《XX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关于统计领域信用建设的要求和部署,进行统计信用承诺,加强与市统计局对接,将获评“XX市统计诚信示范企业”的企业纳入“信用XX”平台。
3。
.加强对失信主体的约束和惩戒。企业在统计上严重失信的,按照《企业统计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实行联合惩戒措施;统计从业人员在统计上严重失信的,按照《统计从业人员统计信用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实行联合惩戒措施。
(四)加强统计法治建设 1. 。
加强普法宣传,提高统计法治意识。认真抓好统计“七五”普法规划的贯彻实施。以国家宪法日、《统计法》及其条例颁布纪念日、世界统计日、中国统计开放日为契机,纵向与市统计局和市调查队联合办会,运用座谈会、大型广场活动等形式,开展统计法律进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等活动。贯彻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逐级压实责任,明确职责,在专业年报会议、业务培训会议上讲解统计法,将普法宣传渗透到统计
工作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统计人员是统计普法宣传员的作用。
2. 。
加强执法检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持续保持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高压态势,积极主动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同时提高执法检查的针对性,不断提高统计执法的有效性。将统计数据质量核查与统计执法检查有机结合。针对统计数据质量核查中发现存在统计违法行为的企业,及时跟进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制定《XX 区统计局 XX 年度“双随机”系统抽查实施方案》,随机抽查的单位数不少于全年执法检查总数的 30%。
3. 加强依法治统,提高依法行政 水平。召开 1 至 2 期法治业务培训,围绕统计制度变化、执法重点难点,加强专职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技能,不断提升统计执法规范化水平。立足本职,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拟纳入 2020年度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计划内容的意见建议,积极参与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中“局长讲法”活动,通过解读《统计法实施条例》法条,宣讲依法治统理念,提升统计数据质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计责任。
建立健全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责任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负领导责任,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负主要领导责任,分管负责人负直接领导责任。各级统计机构、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负第一责任,领导班子负主体责任。乡镇(街道)制定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应征求本乡镇(街道)统计负责人的意见。
(二)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工作考核 各乡镇街道和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提高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从源头确保数据质量的共识,要转作风、转方式、转观念,推动全区统计工作迈上新台阶。要加强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情况的考核,建立完善工作督导检查机制,采取重点抽查和专项检查等形式,加强督促指导,推动全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三)加强经费保障,改善工作条件。
加大对基层统计工作的投入,将统计工作经费纳入各级年度财政预算,支持基层统计部门改善办公条件,将购买统计服务纳入各级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保证各类普查调查所需经费,将村(社区)聘用的统计人员以及各类普查、
专项调查等聘用的普查(调查)员、普查(调查)指导员的劳动报酬纳入财政预算。
篇五:基础建设实施方案
部门基础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 2 月 18 日校长办公会提出的“狠抓基础建设工作,强化主体责任落实”的工作要求,着力解决部门职责不清、制度不全、工作流程不畅、台账档案缺失、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规范部门基础管理,提升工作效能,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 紧紧围绕“夯基础,抓管理”这条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实效导向,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加强部门配合,堵塞结合部漏洞,努力形成规范有序的基础工作和基础管理(以下简称“双基”)秩序,全面提升部门“双基”水平。
二、工作目标 坚持安全稳定为本,坚持管理强校,以“教学常规管理,学生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财务管理,招生管理,安全管理”提升为载体,从精细化管理入手,突出健全规章制度,明确部门和岗位职责,科学设置工作流程,健全部门台账档案、业务报表等工作,全力推进部门“双基”规范化,流程化,常态化。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本次基础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收到预期成效,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成立基础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推进、监督检查本次部门基础建设工作。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
兼任,成员由党政办人员组成。办公室主要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代表“领导小组”领导、组织推进、监督检查各部门基础建设工作。
四、工作措施 本次基础建设工作,各部门要力争做到“五个更加”,就是: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更加明确、规章制度更加完善、工作流程更加科学、台账档案更加完备、业务统计报表更加准确,初步实现强基固本的目标,全面提升部门“双基”水平。
(一)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更加明确
各部门要在部门原有职责的基础上,补充完善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重点从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学校明确的业务和管理工作范围,查找原修订的部门职责是否完全涵盖相关业务和管理工作,缺失的要补充完善;二是对涉及多部门交叉管理的结合部工作,要明确牵头部门职责和协办部门职责,并明确工作范围、内容和要求,坚决杜绝推诿扯皮,推卸责任现象。完成以上两方面工作后,要形成两份清单:首先是部门 重点工作一级清单和二级清单。如党政办 重点工作一级清单包括:全校性的 办文办会、人事管理、督察管理、文案宣传等等; 办文办会二级清单包括:校长办公会、全校教职
工大会、全员教育培训会议,收发主管部门文件、收发其他政府部门文件、拟发学校管理文件等等; 其次是部门结合部工作清单。如,财务出结合部工作清单包括:各种费用报销,学生学杂费收退、经费预算等等。
(二)部门规章制度更加完善
本次基础建设工作,各部门一是要全面搜集整理有关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各级政府有关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各项管理制度、文件和要求, 形成目录清单,并汇编成册;二是根据新时代技工教育发展和综合改革新要求,以及校长办公会有关加强部门基础建设的工作部署,补充缺失的或需要修改的部门管理制度、工作措施和要求。特别是重点工作和结合部工作,必须有管理制度、工作措施和要求,确保部门重点工作和结合部工作 有规可依,有章可循。部门管理制度、工作措施和要求,要 形成目录清单,并汇编成册。
(三)部门工作流程更加科学
目前,各部门相对缺失工作流程,本次基础建设工作,各部门要下力气制定 重点工作流程和结合部工作流程, 画出流程图,确保每项重点工作和结合部工作有流程图,初步实现部门工作流程化,用“流程管事”。如,党政办“人事管理”的“招录教职工”流程图:“招录教职工”工作流程:用人部门→报党政办→校办会研究决定→党政办→人事发布招聘信息→人事据情通知面试→面试合格→人事通知被录用人)
(流程图略,请王主任画一个)。再如“教职工入职”,“费用报销”,“ 物资采购”,“学杂费收取”、“学杂费退回”
等等工作均应制定工作流程,画出流程图。各部门制定 重点工作流程、结合部工作流程并画出流程图后,列出清单,汇编成册。
(四)部门工作台账档案更加完备
各部门应严格要求每位教职工按学校要求建立“个人工作台账”(详见附件),并每天据实登记。部门领导应定期检查教职工” “个人工作台账”,并将检查结果列入月度绩效考核;各部门应结合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台账,以及对应的工作档案。原则上,各部门 重点工作和结合部工作应建立相关工作台账和档案。如,部门例会台账,要对应建立部门会议纪要档案;再如,部门工作计划(包括周、月、学期和年度工作计划)应建立工作计划档案,部门各类总结应建立部门总结档案,部门安全管理工作应建立安全工作预案、防控措施、汇报材料、承诺书等安全管理工作档案,等等。各部门建立台账档案应有相关性、条理性和逻辑性,便于检索。
各部门建立的工作台账和档案要列出清单,工作台账应附式样。
(五)部门统计报表更加准确
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部门业务综合统计表》(每月 5日前报送党办),健全相关印证台账和档案,确保《部门业务综合统计表》每个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各部门要结合本部门主要工作拟定重点工作统计表。如,后勤处月度水电报表,党政办月度考勤表,财务处月度学杂费收退报表,学生部班级学生数报表,教学部月度教师课时表和课时费报表
等等。原则上,各部门能量化的工作要尽可能形成月度、季度、学期、年度统计报表。
各部门制定的统计报表要列出清单,并附各类统计报表式样。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 2020.2.18 — 2020.3.5 )
1. 制定实施方案。各部门要根据本方案,制定部门基础建设工作实施方案,3 月 3 日前报党政办。
2. 部署宣传发动。通过召开会议、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钉钉平台等形式,大力宣传基础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部署工作开展,提高教职工的思想认识,广泛动员教职工积极参与,全力推动本方案顺利实施。
(二)组织实施阶段( 2020.3.6 — 2020.3.30 )
1. 开展自查自纠。各部门要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相关制度和要求,以及本方案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全面梳理本部门基础建设工作情况,重点查找职责不清、制度不全、工作流程不畅、台账档案缺失、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分析原因, 形成部门基础管理工作问题清单(以下简称“问题清单”), ,“问题清单”3 月15 日前报党政办。
2.。
制定整改方案。各部门针对“问题清单”,要采取多种形式,逐条分析问题原因,采取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建立工作台账,责任到人,对账销号。各部门整改方案 3 月 25 日前报党政办。
(三)整改落实阶段( 2020.4.1 — 2020.4.30 )
1. 落实整改方案。各部门中层以上干部要身先士卒,主动承起整改工作的责任;要组织业务骨干分工负责整改查找出的问题。各部门对“问题清单”上的问题,能立即整改的,要立行立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明确整改时限和工作措施。
2. “五个更加”全面到位。各部门针对“问题清单”上的问题,重新制定、修改、完善部门职责、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台账档案、统计报表等,并按本方案“工作措施”要求,形成清单,汇编成册。
各部门 汇编成册的 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台账档案、业务统计报表等4 月 月 10 日前报党政办。
。
3. 检查验收。从 4 月 11 日开始,“领导小组”逐个对各部门基础建设工作成果进行验收。验收顺序为党政办、后勤处、食堂、学生部、教学部、合作发展部、财务处。
(四)工作总结阶段( 2020.5.1- - )
各部门对本次基础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评估,撰写书面总结报党政办,党政办根据各部门总结形成学校总结,报校长办公会审议。对本次基础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部门予以表彰,对“推、拖、糊”的个人和部门,特别是部门负责人予以严肃问责。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
各部门领导特别是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开展基础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规范管理、狠抓落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结合部
门实际,采取切实有效举措,把本方案相关工作要求落细、落实、落到位,确保收到良好成效。
(二)做好结合文章
各部门要将本次基础建设工作作为本学期部门重点工作来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要把基础建设工作与学校其他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共见成效。
(三)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本次基础建设工作实行严格责任追究制。对未严格按照本方案有关要求组织实施的,视情追究分管副校长的主要领导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责任,以及相关人员的直接责任,并与学期和年终考核奖励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