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公司客服十三五战略规划9篇供水公司客服十三五战略规划 第一章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挑战 第一节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宝安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严格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水公司客服十三五战略规划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供水公司客服十三五战略规划
章 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挑战 第一节 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宝安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水务发展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消除黑涝,五年基本达标,八年让碧水和蓝天共同成为深圳靓丽的城市名片”总体战略目标,以治污水、防洪水、保供水三水共治为总纲,以流域系统治理为主线,以河湖长制为主要抓手,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建管纳污、正本清源、初雨弃流、多源补水、生态修复、排水管理、监管执法、宣传引导建管并重的“八大举措” ,形成“1338”治水模式,超常规推动水务发展,水环境实现了历史性好转。2020 年底,宝安全域消除黑臭水体,“十三五”规划目标基本实现,为宝安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 十三五” 指标完成情况 《宝安区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 18 项指标,其中,约束型指标 14 项,预期性指标 4 项。截至 2020 年底,15 项指标已经完成,目标完成率 83.3%。14 项约束性指标中,11 项指标已经完成,城市防洪(潮)标准、海堤防潮标准、内涝防治标准 3 项指标尚未完成,目标完成率 78.6%。 指标未完成主要原因是:宝安中心区海滨文化公园(二期)方案未定,工程堤岸结构形式、线位及堤内填海范围都与海滨公园建设方案关系密切;沿江高速有改造下沉意向,滨海大道线位受其影响有调整可能,会影响海堤线位布置;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公布后,大铲湾发展定位需要调整,海岸线需要同步进行调整;空港新城的建设和海洋新城的填海,导致实际海堤应外移。《宝安区水务发展“ 十三五” 规划》指标完成情况表序 号
指 标 名称指 标 名称
指标属性指标属性
2020年目 标 值年目 标 值
2020年实 际 值年实 际 值
完成情况完成情况
1河流水质预期性茅洲河、西乡河水质达到 V类标准,城市各主要河流中心城区河段达到景观水体标准64 条 河流全部消除黑臭,13 条入库支流消除劣 V类,52 条河达到 V 类,茅洲河水质明显好转已完成2城市污水处理率约束性88 100已完成
(%)3污水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约束性100 100已完成4水功能区水质达标 率(%)约束性86 100已完成5城市防洪(潮)标准约束性200 年一遇100 年一遇未完成6河道设计洪水标准约束性茅洲河干流防 洪 标 准 达 到100-200 年一遇(规划出海口段200 年一遇),其茅洲河干流 及 界 河 段(深圳部分)达到 100 年一遇标准,海堤已完成
一级、二级支流防 洪 标 准 达 到20-50 年一遇;珠江口小流域西乡河、铁岗水库排洪河达到 100 年一遇,截流河、福永河、双界河、机场外排渠达到50-100 年一遇,其余河流防洪标准达到 20-50 年一遇段200年一遇,西乡河基本达到 50-100 年一遇。茅洲河支 流 达 到20-50 年一遇防洪标准。福永河、机场外排渠达到 100年一遇标准,双 界 河 达 到50 年一遇标准7海堤防潮标准约束性西部沿海岸线达到 200 年一遇防潮标准西部沿海岸线达到 100年一遇防潮标准未完成8城市内涝防治标约束性中期评估目标由“50 年一遇,局部地区不低于10-20 年一遇未完成
准 河道防洪标准”调整为“20-50 年一遇,局部地区不低于河道防洪标准”9雨水管网设计标准约束性中心城区采用 5 年,非中心城区采用 3 年,特别重要地区采用 10 年或 10 年以上全区新建雨水管网设计标准均达到 3年一遇已完成10供水保证(%)预期性≥97 97已完成11应急备用水源约束性满足城市 90天的用水需求90 天已完成12自来水供水普及约束性100 100已完成
率(%)13集中式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约束性100 100已完成14供水水质标准约束性达 到 国 家《生活饮用水卫生 标 准 》(GB5749-2006)要求。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 生 标 准 》( GB5749 -2006)要求已完成15万元GDP水耗年均下降率(%/年)约束性≥4 6.3已完成16再生水利预期性≥50 80已完成
用 率(%)17供水水管网损失率(%)约束性≤10 6.2已完成18节水器具普及率(%)预期性100 100已完成 二、“ 十三五” 水务发展成效 (一)供水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完成铁长支线(一期)工程、石松石甲线联通工程、大凼分水口至五指耙 DN1600输水管工程建设,以及石松支线(五指耙水厂~松岗水厂段)原水管、罗田水库-铁岗水库输水隧洞工程前期工作。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达标。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达标。全面实施铁岗-石岩水库水质保障工程(一期、二期),推进铁岗、石岩一级水源保护区土地征收、清理工作;开展饮用水源保护“雨季行动” ,加强长流陂水库库区水质的动态跟踪。全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有效保障片区饮用水源水质安全。
供水厂网布局不断完善。
长流陂、五指耙、朱坳等水厂改扩建和深度处理等各项前期工作全速推进。完成铁岗、九龙坑、燕罗三座村级水厂整合。辖区内九座水厂沉淀池、滤池、清水池、导流墙工艺升级全部完成。改建市政管网 60 公里,接收管网项目 112 项,管网总长194公里。
社区管网改造和优质饮用水入户全面开展。改造 57 个社区管网,新、改建 DN15~DN400 给水管 258公里。改造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 9 个街道 118 个小区,新、改建 DN15~DN300 埋地给水管约 134 公里,改建 DN20 表后管 1020 公里。
节水型社会建设有效推进。严格把关建设项目计划用水和节水“三同时”管理,深入推进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工作,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2020 年全区用水总量控制在 4.63 亿立方米,万元 GDP 用水量下降到 12.05 立方米,较 2015 年降低 30.7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8.82 立方米,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为 6.2%。 (二)综合防御能力显著增强 城市防洪(潮)能力稳步提升。完成 57 条河道整治,长度 270 公里。茅洲河干流达到 100 年一遇标准(海堤段 200 年一遇),支流达到 20-50 年一遇防洪标准,西乡河达到 50-100 年一遇 。新增挡潮闸 7 座,西部海堤达到 100 年一遇防潮标准(机场段达到 200 年一遇防潮标准),城市防洪(潮)标准达到 100 年一遇。
城市内涝治理持续推进。加强巡查,及时清疏排水管网,抽调排涝设备,全力加强城市
水灾害防御能力。新建排涝泵站 26 座,新增抽排流量 477.7立方米/秒。96个积水内涝点纳入 2019年全面消黑工程整治,目前已完成整治 53 个。新建雨水管网设计标准达到 3 年一遇,城市内涝防治标准达到 10-20 年一遇。海绵城市建设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序推进。编制完成《宝安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2017-2030 )》、《 宝 安 区 海 绵 城 市 试 点 详 细 规 划(2016-2030)》、《宝安中心区试点片区海绵城市系统化实施方案》等 8 项海绵研究课题。累计新增面积 64.3 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面积占比达到 29.4%,提前超额完成任务。宝安中心区片区通过雨水径流监测及海绵城市建设,实现整体达标,茅洲河碧道、蚝乡湖公园等 7 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被认定为典范项目,被南方日报、宝安日报等媒体报道点赞,2020 年全区海绵城市建设考核获得满分,并列全市第一。 (三)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好转 河流水质实现基本消劣。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水质提前一年零两个月达到地表水Ⅴ类,2020 年全年月考均值达到地表水Ⅳ类;61 条黑臭水体实现了从 2019 年全面消除黑臭到 2020 年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的重大跨越,10 条一级支流、21 条入海河流达地表水Ⅴ类,13 条入库支流达地表水Ⅳ类。
污水污泥处理实现拓能提质增效。建成 9 座水质净化厂以及污水应急和扩容设施,污水处理规模从 66.5 万立方米/日提升至 175.5 万立方米/日,提升 164%。完成沙井二期、
福永应急处理、福永应急扩容、固戍应急扩容等 4 座厂站提标改造,出厂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准Ⅳ类,固戍一期出厂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准 V 类,实现了全区 13 座水质净化厂站出厂水水质从一级 A 到地表水准 V 类以上的跨越。全区厂站进厂水 COD、氨氮平均浓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全年水质净化厂前池液位、市政污水管网液位基本实现低水位运行,外水入污进一步得到纠治,雨后厂站进水增量减少,前池液位降速加快,雨污分流成效进一步显现。完成河道底泥清淤 475 万立方米,研究编制全国第一部底泥处置标准。暗渠支汊流溯源纳污整治成效显著。暗渠支汊流溯源纳污整治成效显著。创新总结暗渠支汊流溯源纳污治理工作方法,提出全口排查、追本溯源、源头截污、全程分流“四原则” ,执行查口、溯源、整点、复核、消总“五步法” ,对暗渠支汊流反复开展溯源纳污,经验在全市推广。累计整治河道干流暗渠 78 条 61 公里、小微水体 681 个、点源源头 12851个,消除入涵入渠排污口 10288 个,打开截污总口 154 个,释放上游清洁基流,逐步恢复明暗渠上下游自然顺流、干支汊流全流域逐级汇流的河流本色。全域雨污分流系统逐步完善。全域雨污分流系统逐步完善。基本建成雨污分流两套系统,新建雨污分流管网 4695公里,缺口基本补齐。完成老旧管网改造 455 公里,排水管网达到 18477 公里,其中雨水管网 9386 公里,污水管网 9091公里。全面推进排水小区正本清源全覆盖,改造排水小区5122 个,建成小区立管 2976 公里、庭院管 1890 公里,完
成排水小区达标认定 3142 个。
河湖长制加快推进。2020 年以来,区、街道、社会各级河长累计巡河 26323 次,协调解决事项 1675 项,实现“工作在一线推进、问题在一线解决” 。建立河湖长制工作述职机制,对各街道河湖长制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建立一河(湖)一档,完成河长公示牌更新,加强宣传报道,畅通投诉渠道,引导公众参与,全力保障水污染治理工程高效推进。 (四)水生态状况总体好转 碧道建设成效显著。编制完成《宝安区碧道建设规划》。建成碧道 36.9 公里。茅洲河(宝安)6.1 公里碧道试点段成为茅洲河流域最具人气与活力的碧道形象客厅,茅洲河展示馆、燕罗湿地公园、啤酒花园等节点已经成为了热门网红打卡点;石岩湖碧道成为生态性、功能性、艺术性兼得的绿色基础设施。沙井河、沙福河—屋山水库—七沥水库、西乡河等 6 个碧道项目已完成前期。河道生态补水基本完成。建成河道生态补水基本完成。建成河流及部分暗渠支汊流补水点共 140个,补水泵站 5座。建成补水压力管 180.5 公里,设计补水规模 198 万吨/日,实际补水规模约 103 万吨/日。新建暗渠补水管 19.9 公里,万丰河,咸水涌等典型暗渠实现从明渠补水向暗渠、支汊流补水延伸。
河湖湿地生态保护逐步增强。率先完成区级湿地规划编制,在全面截污基础上,通过采取清淤疏浚、生态护岸、人工湿地等生态措施,进一步提升河流水质。建成潭头河湿
地、万丰湖湿地、茅洲河燕罗湿地等 7 处人工湿地。启动塘头湿地、航港湿地、红坟湖湿地等一批湿地建设。南昌涌、西乡河、沙福河等 13 条“多面光”河流生态修复成效明显,成为新的治水亮点。江边社区水塘等 47 个小湖塘库水生态系统得到修复。铁岗、石岩水库周边珍稀物种数量持续增加。 (五)水务精细化监管全面推进。
智慧水务建设有序推进。2017 年正式上线运行国内首个河(湖)长制智慧管理软件“宝安河务通”APP,实现环保水务巡查执法工作“全面巡查、巡办分离、智慧管控” 。完成 GIS平台升级和功能升级(含 CS、BS),管网压力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和系统建设,开展管网漏损监测系统建设。网络基础建设、硬件设施完善、MIS 系统建设、综合管理系统建设、智慧水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在重要河段建设 20 个水质在线监测点,开展长流陂水库大坝位移、渗压、渗流监测,安装16 个易涝点水位监测,在 8 座水库、水质净化厂进出水等位置建设了 22 套视频监控,在西乡河流域沿河污水管网设置了 30 个泥位、液位监测点。
排水管理系统日趋完善。排水管理进小区工作逐步深入,制定了《宝安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创建工作流程和方案。首批三大示范区220 个小区已基本完成创建,第二批 952 个小区正在快速推进。构建全市首个较为完善的排水信息 GIS 管理系统,形成全区排水系统“一张图” ,完善排水信息 APP 系统,实现管理、
巡查、排查、整改智能化。建成排水管网液位监测站 218 个、流量监测站 10 个、在线雨量计 6 台。修订完善《宝安区排水管网运营管理质量考核办法(试行)》,实行精细管养,平均每年巡查排水管网 55 万公里,管网清淤 3083 公里。持续推进 QV、CCTV 管网检测,共检测 4470 公里,发现较大隐患 2623 处,完成整改 889 处,剩余正在加快整改;开展新旧管网内窥检测缺陷问题整改,发现结构性缺陷 2.1 万处,完成整改 1.5 万处。
水库标准化快速推进。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圆满完成,成立区水库管理中心,完成年度 7 座小型水库标准化建设任务并通过市区考核认定,其中 6 座小(1)型水库达到 I 级标准,1 座小(2)型水库达到 II 级标准。 (六)水保审批与监管执法力度持续加大 水土保持审批比率显著上升。按照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水土保持条例》要求,严格依法行政,进行水土保持方案行政审批及备案工作。通过汛前排查、汛期巡查、严惩水事违法案件、加强汛后跟踪监督、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在建项目排查、加强水土流失隐患区安全防范等水土保持监管,“十四五”期间全区水土流失面积控制在年均 5.95 平方公里以内。
涉水违法查处力度加大。组织开展了各项水务执法行动,下达处罚决定书 1594 宗,处罚金额 20249 万元,对偷排粪渣行为进行立案并移交司法处置,大幅提升了水政执法的震慑力。
第二节 面临形势 ...
篇二:供水公司客服十三五战略规划
市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 年)武汉市水务局2022 年 2 月目 录1 水务现状和形势分析.............................................................................11.1 水务发展现状....................................................................................11.2 水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92 “十四五”水务发展总体思路................................................................122.1 指导思想..........................................................................................122.2 规划原则..........................................................................................122.3 规划目标及指标体系..................................................................... 132.4 规划总体布局..................................................................................183 “五水统筹”规划任务............................................................................ 213.1 构建江湖安澜、蓄排并举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213.2 构建控源截污、河湖健康的水环境治理体系.............................363.3 构建水清岸绿、生态美丽的水生态修复体系.............................473.4 构建多源互济、节水高效的水资源配置体系.............................493.5 构建江风湖韵、城水交融的水文化传承体系.............................614 水治理体系规划任务...........................................................................654.1 江湖安澜的安全水务..................................................................... 654.2 依法治理的法治水务..................................................................... 66
4.3 智能高效的智慧水务..................................................................... 674.4 科技引领的创新水务..................................................................... 684.5 保障有力的责任水务..................................................................... 695 保障措施...............................................................................................71
11 水务 现状和形势分析1.1 水务发展现状“十三五”期间,武汉市以“四水共治”、“河湖长制”为抓手,不断推进水务事业持续发展,基本完成规划目标和 21 项指标,超额完成规划投资及任务,水务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防洪水保障能力大大提高,江河堤防防洪达标率达到 88%;中心城区排涝能力倍增,全市总抽排能力由“十二五”末的 2111 立方米/秒增加至现状 3782 立方米/秒,全市排涝能力提升至 10~20 年一遇;治污水成效显著,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173.5 万吨/日,总能力达到 452.5 万吨/日,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 98.31%,“一张干网全覆盖”的格局基本形成,65 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保供水实现了城乡区域设施共建共享,全市总供水能力达到 631万吨/日,中心城区、新城区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分别达到 95%、90%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过 95%,农村集中供水率超过 98%,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1.1.1 水务指标完成情况《武汉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 21 项规划指标,目前均已经达到或完成规划指标,完成率 100%。武汉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其预测表表 1.1-1序号指标名称“ 十三五”规划目标指标类型2020 年完成情况约束性 预期性1 堤防工程设计防洪标准达标率 85% √ 88% 完成2 重要支流重点河段防洪标准20~50 年一遇√20~50 年一遇完成3 水库病险率 ≤5% √ 0% 完成
2序号指标名称“ 十三五”规划目标指标类型2020 年完成情况约束性 预期性4 中心城区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 ≥95% √ >95% 完成5 中心城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 ≤10% √ 9.33% 完成6 新城区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 ≥90% √ ≥90% 完成7 中心城区内涝防治标准10~20 年一遇√ 10 年一遇 完成8 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 ≥95% √ 98.31% 完成9 新城区城镇污水处理率 ≥80% √ 90.00% 完成10 中心城区污水管网完善率 ≥90% √ 90% 完成11 中心城区污泥无害化处置率 100% √ 100% 完成12 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85% √ 85.7% 完成13 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 ≤5% √ 0% 完成14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99% √ 100% 完成15 全市用水总量 ≤48.75 亿 m 3 √ <48.75 亿 m 3 完成16 万元 GDP 用水量降低率 29% √ 35.29% 完成17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40m 3 √ 32 m 3 完成18 再生水回用率 >20% √ 26.96% 完成19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90% √ 91% 完成20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6 √ 0.6 完成21 灌溉保证率 ≥85% √ 85% 完成1.1.2 水务发展成就总结( (1)
)
防洪水,确保安澜“十三五”期间,全市加强防洪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和完善,狠抓隐患排查整改,强化预报预警,紧盯重大风险防控,极大提高了防洪能力,确保全市江河湖库安澜。共完成三级及以上堤防加固 69.10公里,堤防防洪标准达标率达到 88%。中小河流治理河长 34.78 公里,重点支流重要河段防洪标准提高至 20~50 年一遇,全市水库全部完成加固,病险问题基本消除。长汉江防洪保护圈巩固完善。完成汉口江滩四期、汉阳江滩(杨
3泗港上游端至白沙洲大桥上游端)、武昌江滩五期、汉江客运港堤段及流通巷至江汉一桥堤段、汉江硚口(江汉六桥至舵落口)江滩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汉江汉阳江滩(琴断口闸至长丰桥段及琴南段)、长江洪山武金堤江滩(杨泗港大桥至白沙洲大桥)、长江武昌江滩八铺街段(鹦鹉洲大桥至杨泗港大桥)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截至 2020 年底,中心城区已建成总长约 70 公里、总面积约 740万平方米的两江四岸江滩滨水空间。完成后三峡长江武汉河段河道整治二期工程,实施长江大咀、双窑、苕窝子等 11 段、汉江柴林湾、黄金口等 6 段险段护砌,加固岸线 49.96 公里,河势进一步控制,防洪安全度进一步提高。城镇防洪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完成举水、府河、倒水等重要支流堤防整险加固工程,加固堤防 44.25 公里;完成鲁湖、斧头湖、童家湖、涨渡湖等湖堤加固工程,加固湖堤 28.04 公里;实施新洲沙河、沙河旧街段、蔡甸区庙五河、江夏区新河等中小河流治理,治理河长34.78 公里,加固堤防 29.27 公里,重点支流重要河段防洪标准提高至20~50 年一遇;完成杜家台分蓄洪区堤防加固 30.28 公里;完成 1 座中型及 90 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市水库全部经过一轮加固改造,病险问题基本消除。新城区重要城镇堤防防洪标准提高到 10~30年一遇,城乡防洪保障能力大大提高。黄陂、新洲山洪防治预警系统平台进一步完善、完成新洲周铁河山洪沟治理,山洪灾害预防预警能力大幅提升。( (2)
)
排涝水,能力倍增“十三五”期间,全市以缓解内涝顽疾为目标,以应急谋远相结合的思路,按水系分片区还欠账、补短板、提标准,构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相结合的排水防涝新模式,推进骨干排
4水项目建设,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中心城区排涝能力倍增。全市新改扩建排涝泵站 30 座,全市总抽排能力由“十二五”末的 2111 立方米/秒增加至 3782 立方米/秒,增加抽排流量 1671 立方米/秒;60 余条骨干河渠、大型管涵拓宽提标,骨干排水管网进一步完善。大力开展排涝泵站项目建设。
。全市新改扩建 30 处排涝泵站,新增抽排能力 1671 立方米/秒。35 个排涝水系,有 13 个达到 20 年一遇标准,22 个达到 10 年一遇标准或不足 20 年一遇。其中中心城区新、改、扩建了后湖四期、北堤、黄浦路等 17 个排涝泵站,新增抽排能力 1046立方米/秒,总抽排能力达到 2021 立方米/秒;新城区新改扩建童家湖、黄陂武湖二站等 13 座排涝泵站,新增抽排流量 625 立方米/秒,总抽排能力达到 1761 立方米/秒。系统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区域排水防涝能力,通过渠道清淤、扩挖、生态修复等措施,对 21 号公路明渠、巡司河等 39 条,83 公里的城市港渠,进行了综合整治。新建了夹套河箱涵、雅安街排水工程、南湖出江通道工程、建设大道延长线排水工程等 37 条主干排水管涵,新增排水管网 832 公里,排水管网总长度达到6711 公里。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完成汉阳四新、青山示范区 38.5 平方公里区域实施海绵化改造工程,对新北路、芳草路、四新大道等 67 条道路,太子水榭小区、武钢二小、武钢博物馆等 151 处小区、公建,国博中心、青山公园、和平公园等 6 处公园,上太子溪、芳草溪、火焰沟等 10 条港渠、湖泊进行海绵化改造,从源头改善城市内涝问题。河湖超标排放系统研究。启动汉口地区深层排水隧道建设研究,制定湖泊超标调蓄的调度方案,同时结合武昌四厂连通项目研究罗家路直排区等重点区域的深层排水隧道可行性。
5( (3)
)
治污水,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全市以水环境质量提升为核心,以流域水环境治理为抓手,聚焦治污水、提质增效工作,污水收集系统不断完善,污水处理能力明显提升,“三清”工作成效明显;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全市河湖水质环境稳定向好;大东湖、汉阳六湖水网基本连通。达 污水处理总规模达 452.5 万吨/日 日, , 一张干网全覆盖格局基本形成。“十三五”期间,完成中心城区汉西、黄家湖、南太子湖、沌口、北湖等 6 座和新城区邾城、纱帽、金口、江夏、武湖、蔡甸、左岭、东西湖等 8 座污水处理厂的改扩建工程,实施黄浦路污水处理厂提升及汤逊湖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173.5 万吨/日,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 98.31%,新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 90.00%,污水处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全市新建污水管网 1267 余公里,“一张干网全覆盖”的格局基本形成。到 污泥处理能力达到 1700 吨/ 日,中心城区实现无害化处理处置全覆盖。
。“十三五”期间,积极建设污泥处理设施,完成亚行三期黄家湖、三金潭污泥处置设施建设;完成汉西及北湖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泥项目建设;实施了青山管渠疏浚淤泥处理站工程。污泥处理处置从无到有,处置能力达到 1700 吨/日,中心城区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 100%。基本完成中心城区混错接改造, 雨污分流达 建设面积达 179 平方公里。“十三五”期间,全市建设城区范围积极启动排水管网隐患点排查及地块分流情况调查工作,大力实施地块雨污分流工程,完成中心城区 5000 余处混错接节点改造。同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工作,2020 年,全市雨污分流建设面积达 179 平方公里。全市河湖水质环境稳定向好, ,达 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 85.7%。
。“十三五”期间,持续推进碧水保卫战,完成 65 条黑臭水体整治工程,
6重点实施 13 个湖泊及 18 条港渠综合治理工程,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全市河湖水质稳定向好,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 75%提升至 85.7%,劣Ⅴ类湖泊数量由 2016 年 52 个减少至 2020 年 6 个。以 “三湖三河”为重点示范,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促进全市水环境持续改善。大东湖、汉阳六湖水网基本连通。继续推进大东湖生态水网、汉阳六湖水网构建,启动了黄陂南部水网、汤逊湖-梁子湖水系连通等项目;建成花山河、九峰渠等连通港渠;完成东湖港、沙湖港、青山港、打鼓渡河等连通港渠综合整治。区域动态水网逐步完善,江湖连通、湖湖连通格局基本形成,河湖水生态得到修复。( (4)
)
保供水,统筹城乡“十三五”期间,全市围绕“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基本要求,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统筹规划城乡区域供水设施,加快城乡联网供水工程的建设,实现了区域设施共建共享;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提高了供水水质保障。同时,拓展了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双试点”成果。到 城乡供水能力大幅提升,总供水能力达到 631 万吨/ 日。“十三五”期间,武汉市全面完成中心城区白鹤嘴水厂、堤角水厂等 7 座水厂,新城区 4 座水厂新改扩建工程、供水设施配套工程,完成国棉水厂功能调整,全市新增供水能力 75 万吨/日,总供水能力达到 631 万吨/日,供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 95%以上,新城区供水水质合格率达到 90%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过 95%,农村集中供水率超过 98%,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提升。网 城乡供水管网升级改造,新建及改造管网 1121 公里。“十三五”期间,武汉市中心城区完成新建及老旧供水管网设施改造 321.45 公里,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 9.33%。完成新城区 4 座改扩建水厂供水管网改造
7工程,完成农村饮水安全提档升级管网建设 800 公里。率 供水安全进一步提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十三五”期间,武汉市全面完成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 16 个排污口整治工作,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完成宗关、沌口、琴断口、余家头、白沙洲等反冲洗排水口迁移工程。完成汤逊湖、后官湖、南太子湖等重要湖泊水质自动监测站点建设任务,重要水体安全保障和预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民 设施普查覆盖居民 998.4 万人, , 改 造1310 处 处。
。“十三五”期间,武汉市强力推进居民住宅...
篇三:供水公司客服十三五战略规划
市供水专项规划(2021-2035)目录1. 概况.......................................................................................................... 11.1 规划背景..........................................................................................................11.2 指导思想..........................................................................................................11.3 规划范围和期限..............................................................................................21.3.1规划范围......................................................................................................................21.3.2规划年限......................................................................................................................31.4 规划任务..........................................................................................................31.5 规划依据及基础..............................................................................................31.5.1规划依据......................................................................................................................31.5.2工程建设资料..............................................................................................................51.5.3法律法规......................................................................................................................51.5.4规范及标准..................................................................................................................62. 供水现状分析及问题................................................................................. 72.1 水资源现状......................................................................................................72.1.2水库..............................................................................................................................82.1.3地下水资源..................................................................................................................82.2 水环境现状......................................................................................................92.2.1地表水环境质量..........................................................................................................92.2.2地下水环境..................................................................................................................92.2.3海域环境......................................................................................................................92.2.4结论及评价..................................................................................................................92.3 供水工程现状..................................................................................................95.3.1北部主城......................................................................................................................95.3.2南部村镇....................................................................................................................105.3.3现有自备水厂............................................................................................................115.4 供水量............................................................................................................115.5 输配水管网....................................................................................................125.6 节约用水情况................................................................................................155.7 供水管理........................................................................................................165.7.1 给水事业发展史........................................................................................................165.7.2 供水企业....................................................................................................................175.9 现状分析........................................................................................................195.9.1 供水格局难以满足城市的发展................................................................................195.9.2 现有原水水质波动大................................................................................................195.9.3 城区地下水井缺乏统一管理,部分自备井供水缺乏水质安全保证....................195.9.4 厂区预留用地不足,限制提质增效及扩张............................................................205.9.5 市政管网压力对居民的影响....................................................................................205.9.6 二次供水设施及运行问题........................................................................................205.9.7 乡镇水厂运行管理问题............................................................................................203. 给水规划.................................................................................................223.1 规划原则........................................................................................................223.2 规划目标........................................................................................................223.3 规划人口规模................................................................................................233.4 水量预测方法及水量预测........................................................................... 243.4.1 分类指标法水量预测................................................................................................253.4.2 城市综合需水量预测................................................................................................316.5 市域需水量....................................................................................................323.6 中心城区组团水量分配................................................................................323.7 长流组团水量分配........................................................................................333.8 江东新区组团需水量分配........................................................................... 343.9 四龙组团需水量预测....................................................................................343.10其他南部村镇需水量分配......................................................................... 36海口市供水专项规划(2021-2035)4. 水源选择.................................................................................................414.1 水源规划原则................................................................................................414.2 水源分析........................................................................................................414.3 水源选择........................................................................................................444.3.1北部主城....................................................................................................................444.3.2南部村镇....................................................................................................................454.4 非常规水源....................................................................................................465. 水质、水压规划...................................................................................... 495.1 水质规划........................................................................................................495.1.1 生活饮用水有关水质标准要求................................................................................495.1.2 规划水质标准............................................................................................................515.1.3 供水水质合格率........................................................................................................515.1.4 保证措施....................................................................................................................515.2 高品质饮用水供应规划................................................................................545.2.1 高品质饮用水的供应方式........................................................................................545.2.2 高品质饮用水分质供水规划....................................................................................545.2.3高品质饮用水水厂工艺技术方向............................................................................555.3 水压规划........................................................................................................565.3.1 水压规划....................................................................................................................565.3.2 管网测压点布置........................................................................................................565.3.3 管网压力合格率........................................................................................................565. 供水系统总体布局及水厂规划.................................................................575.1 规划布局原则................................................................................................575.2 现状布局分析................................................................................................575.3 供水系统布局规划........................................................................................585.3.1总体设想....................................................................................................................585.3.2 水厂布局规划............................................................................................................589.3.4 供水系统供需平衡....................................................................................................605.3.5 供水系统区域划分....................................................................................................615.4 北部主城........................................................................................................625.4.1 规划布局....................................................................................................................625.4.2 中心城区....................................................................................................................625.4.3 江东新区....................................................................................................................665.4.4 长流组团...............
篇四:供水公司客服十三五战略规划
2020 年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总结及十四五总体思路一、 “十三五”水利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实现情况 “十三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遵循“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积极践行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积极转变治水管水理念,全面推进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安全、保障能力“三安全一保障”的水利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完善的防洪抗旱减灾、城乡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环境保护和河湖生态健康保障、水利管理和运行保障等四大体系,以水生态文明统领万载水利改革发展,全县水利事业的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
(一)水利行业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1.防汛抗旱能力切实提升。一是落实责任。及时调整各级防汛指挥机构组成人员,落实水库(电站)、山塘及堤防责任人。召开全县防汛工作会议,下发防汛工作任务书,修订完善各类防汛预案和度汛方案,发放山洪灾害避险明白卡。强化值班应急制度,及时调度水、雨、工、险、 灾情,迅速反应,及时处置。二是加强检查。每年定期组织开展防汛及在建工程安全检查,对排查隐患下达整改通知书,对检查发现问题落实整改方案,督查整改到位。基本备足备齐各类防汛物资器材,强化对在建水利工程的安全检查。三是强化宣传。联合县委宣传部、民政等 11 个部门于每年的“5.12”全国防汛减灾日开展集中宣传活动,现场发放防汛抢险、山洪灾害知识宣传单(册)挂图等宣传资料,加强群众防汛减灾的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四是组织演练。开展山洪地质灾害演练、舟挺演练等防汛演练,举办山洪灾害防御暨防汛知识培训班,切实有效提高参训人员的防汛业务知识水平和抗洪抢险救灾应急处置能力。
2.河长制工作实现从“有名”到“有实”转变。一是完善体制机制。修订完善县乡两级河长制工作方案、河长制工作要点及考核方案、一河一策等工作制度,
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全面落实三级河长、巡查员、保洁员,及时更新河长公示牌。全县共设立河长 271 个(其中:县级河长 11 个、乡级总河长 17 个,乡级河长 70 个,村级河长 173 个),河道警长 17 个,全县流域面积50 平方公里以上 10 条县管主要河流已落实巡查员(专管员)151 名,2020 年新增公益性岗位护河员 180 名;全县 105 座小(2)型以上水库已落实库长 16 名,巡查员(水库管理员)126 名,保洁员 100 名。在 10 条县管主要河流的醒目位置设置了 163 块公示牌,明确了各级河长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监督举报电话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实现了我县重点河流、重点流域河长制工作的全覆盖。各级河长陆续上岗履职,河长巡查护河工作全面展开,各级河长共开展巡河逾万次,通过签发河长令、河长督办、现场办公等形式履职尽责,解决了一大批老百姓关心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同时,制度建设作为河长制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年度工作要点、工作考核方案,制定了县级会议、工作督办、工作考核、信息通报、河库巡查、投诉举报、水质监测、责任追究八项工作制度,为河长制的高效推进提供了制度支撑。二是开展专项整治。完善协调各级河长不定期开展巡河工作,组织拟订“清河行动”14 项专项整治和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对发现的问题即时下达督办通知,组织、督促各责任单位及时处理,全力促进境内河流“岸绿、景美、河畅、水清”,确保监测断面不出现劣 V 类水。三是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念,强化河库管理保护措施。启动流域生态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全力推动锦江万载段沿途流域的治理规划编制工作,督促 17 个乡镇(街道)抓好辖区河流的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了河道水葫芦、水面垃圾打捞清理,着力在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产业发展上实现突破,努力打造一批示范河流。
3.水资源管理不断加强。一是打击河道违法。继续实行河道采砂禁采令,开展专项执法巡查,严厉打击非法偷采行为,加强问效力度,开展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全县十二个入河排污口均已备案,并在排污口树立公示牌,明确排污种类及责任人,接受群众监督。十三五期间共处理水行政执法案件 14 个、下达通知书 140 份,开展执法巡查 500 余次。二是巩固水库退养。全面推进 109 座水库
退出养殖承包实行人放天养,联合水务警务室开展日常巡查,重点查处违规养殖行为,实现全县水库水质逐步好转。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压实水库退出承包养殖,严格责任追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水库退养真正落到实处。定期开展水质检查,及时对监测结果进行通报。三是强化水土保持。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对矿山、房地产开发等在建项目,加大水土保持力度,督查相关企业落实 “三同时”制度。对全县非煤矿山企业进行水土保持专项重点整治,对存在问题的下达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并督促整改。十三五规划期间,完成生态治理面积 25.97km2,共审批生产建设项目65 个,自主验收项目 8 个,现场核查 6 个,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约 350 万元,监督检查 100 余次,下发整改通知 40 份,下发责令 12 份。
(二)水利建设投资完成情况 紧紧抓住中央加大水利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机,结合我县“十三五”规划,全面推进水利项目建设:(1)全面完成 2016 年度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总投资3138 万元;(2)完成县城防洪工程(二期)、新桥下水闸建设,总投资 5418 万元;(3)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9 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 20.82 万人,解决13161 人贫困人口饮水困难问题,总投资 7261.72 万人;(4)完成罗城河堤除险加固建设、潭埠镇防洪工程,启动了茭湖中小河流建设,总投资 3850 万元;(5)完成水库除险加固 1 座,总投资 85 万元;(6)完成山塘整治 75 座,总投资 800万元;(7)完成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 1 处,总投资 500 万元;(8)完成国有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 66 处,总投资 738.67 万元;(9)完成水毁修复工程 320处,总投资 500 余万元;(10)完成“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83 处,总投资 1385万元;(11)启动城区双水源工程,总投资 3.4 亿元。
(三)特色亮点 1.河长制工作成效突出提升万载知名度。中国水利报、经济日报、江西日报等纷纷报道我县河长制相关工作,2019 年 10 月 24 日中国水利报头版头条以《循名责实,护河水清》为题报道了我县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2019 年 8 月 23 日,万载县水利局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评为 2016-2018 年度河长制工作先进集体,万载
县鹅峰乡党委书记杨鹏被评为全省优秀河长。
2.防汛抗旱工作科学有效得到上级肯定和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新闻联播》、《晚间新闻》、《新闻直播间》、江西卫视、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宜春新闻直播》等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多次报道我县防汛抗旱工作亮点工作、典型事迹等。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防洪减灾体系不够完善。流域控制性工程少;锦江河及其重要支流防洪态势依然严峻。多数中小河流尚未进行系统综合治理,抵御超遇洪水能力差。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能力较低,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不足,防洪减灾压力仍然较大。
2、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依旧薄弱。现有灌溉工程绝大多数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兴建,标准低,效益衰减,中小型灌区灌溉设施破损或配套设施不全,抗旱能力不足,灌排泵站带病运行,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存在。中小型病险水闸和大量病险山塘亟待除险加固。广大农村地区河道淤积严重,排水不畅,人居环境亟待改善。
3、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还不健全。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工程性、水质性缺水并存,水资源短缺问题仍较突出,县城和大部分农村集镇现状供水水源单一,缺少应有的应急备用水源,难以应对持续干旱、严重干旱和水污染等引发的供水危机;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和高效利用体系尚不完善,重点地区水资源调配能力还不强;节水水平和用水效率不高。
4、水环境、水生态损害问题日益突出。河湖水域污染、河湖萎缩、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加剧,局部河湖连通性遭到破坏,水环境、水生态日趋恶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着严峻形势,水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水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5、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存在薄弱环节。长期“重建轻管”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管理人员、管理经费未落实,致使水利工程不能持久发挥最大效益。同时,水利管理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水利服务社会的能
力和水平不足。
6、缺乏高效顺畅的水利管理体制机制。有效保护水生态水环境的社会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多头管水仍然存在,水利一体化改革难度较大、流域综合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水利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7、水利投入不足。我县经济欠发达、水利欠账多,虽然水利投入逐年增多,但水利工程投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因地方财政紧张,配套资金常难以足额落实到位,影响水利快速发展。
二、“十三五”期间目标任务未完成情况 (一)XX 治理项目。株潭镇、高城镇防洪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并通过上级批复,预计 2021 年初下达资金计划。
(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将积极开展大桥、三兴、岭东、白良、白水等乡镇防洪工程前期工作,提高集镇的防洪能力。
(三)病险水闸除险加固项目。罗陂等 5 座病险水闸已列入国家规划,准备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四)山洪沟治理项目。黄茅水、后槎水、岭东水、白水河、里山水、山口水等 6 条山洪沟居民集中、有城镇分布、风险较高,准备因地制宜采取沟道疏浚、排洪渠建设、护岸及堤防等工程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五)山塘整治项目。全县统计在册的山塘共有 1374 座,已整治 109 座,还有 1265 座未整治,其中 18 座在万座山塘名录中,准备抓紧时间实施整治,另外 1247 座,计划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最大范围地进行整治。
(六)水库水源工程。三十把备用水源工程已完成前期工作,即将进入项目实施阶段。
三、面临的形势 我县水利发展虽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__的召开,中央作出了一系列国家长远发展战略谋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尤其是水安全上升至国家安全战略、建设生态文明等都对水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中央和省出台了一系
列促进水利发展改革的文件和政策,国家和区域相关发展战略正在积极实施,我县水利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水利发展指明了方向。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全面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要求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现代化进程;尤其是习总书记关于国家水安全的重要讲话,明确了今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赋予了新时期治水的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为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了方向。
二是国务院高度重视水资源保障能力建设,决定集中力量有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小型水库改扩建工程、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抗旱应急引调提工程、千亩圩堤加固整治等一批项目列入其中,节水供水建设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
三是国家、区域战略发展部署为水利发展带来新机遇,要求加强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尽快建设一批重点供水工程,全面提升水利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要求加快绿色、生态文明江西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国家和区域战略发展部署为水利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总体而言,今后五年,我县水利还处于补短板、强监管、破瓶颈、增后劲、上水平、促发展、惠民生的发展阶段,是全面深化水利改革、构建水利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要立足县情水情,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开拓水利发展新境界,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管理、改革滞后的局面,着力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水利保障体系。
四、水利改革发展“十四五”总体思路 “十四五”是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至关重要的五年,是推进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的重要时期,是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是形成较为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机遇期。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__精神和习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思想,按照水利部提出的“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幸福万载和加快经济发展的要求,以保障水安全、促进水生态文明、发展民生水利为出发点,继续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切实加强水利管理,加速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力争在水利重要方面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构建完善的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科学利用、水环境保护和河湖生态健康保障、水利管理和运行保障等四大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万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 2025 年,基本建成完善的防洪减灾综合体系、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环境保护和河湖生态健康保障体系、水利管理和运行保障体系等四大保障体系。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共建共享,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水利问题作为水利工...
篇五:供水公司客服十三五战略规划
发展“十三五”规划 ((22001166 - 22002200 年)) ((发布稿))国家能源局
- 1 -
前 前
言 水电是技术成熟、运行灵活的清洁低碳可再生能源,,具有防洪、供水、航运、灌溉等综合利用功能,,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根据最新统计,,我国水能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约 66.66 亿千瓦,,年发电量约 33 万亿千瓦时,,按利用110000 年计算,,相当于 11000000 亿吨标煤,,在常规能源资源剩余可开采总量中仅次于煤炭。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已突破 33 亿千瓦和 11 万亿千瓦时,,分别占全国的 2200.99%和 1199.44%,,水电工程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了规划、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运行维护等全产业链整合能力。我国水能资源总量、投产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与 8800 多个国家建立了水电规划、建设和投资的长期合作关系,,是推动世界水电发展的主要力量。
目前,,全球常规水电装机容量约 1100 亿千瓦,,年发电量约 44 万亿千瓦时,,开发程度为 2266% ((按发电量计算)),,欧洲、北美洲水电开发程度分别达 5544%和 3399%,,南美洲、亚洲和非洲水电开发程度分别为 2266%、2200% 和 99%。发达国家水能资源开发程度总体较高,,如瑞士达到 9922%、法国8888%、意大利 8866%、德国 7744%、日本 7733%、美国 6677%。发展中国家水电开发程度普遍较低。我国水电开发程度为
- 2 -
3377% ((按发电量计算)),,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还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今后全球水电开发将集中于亚洲、非洲、南美洲等资源开发程度不高、能源需求增长快的发展中国家,,预测 22005500 年全球水电装机容量将达 2200.55亿千瓦((22005500GW))。
随着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要求不断提高和新能源在电力市 XX 市场的份额快速上升,,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全球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约 11.44 亿千瓦,,日本、美国和欧洲诸国的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占全球的 8800%以上。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22330033 万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 11.55%。“十三五”将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以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开发需要,,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制订了《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进一步转变水电发展思路为主线,,提出“十三五”水电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规划保障,,是“十三五”时期我国水电发展的重要指南。
I
目
录
一、规划基础 ........................................................................... 11 ((一))发展现状 ..................................................................... 11 ((二))面临形势 ..................................................................... 44 二、规划原则 ........................................................................... 55 ((一))指导思想 ..................................................................... 55 ((二))基本原则 ..................................................................... 66 ((三))发展目标 ..................................................................... 77 三、规划布局 ........................................................................... 88 ((一))常规水电站 ................................................................. 88 ((二))抽水蓄能电站 ............................................................. 99 四、重点任务 ....................................................................... 1111 ((一))水电前期工作 ......................................................... 1111 ((二))大型基地建设 ......................................................... 1133 ((三))中小流域开发 ......................................................... 1155 ((四))抽水蓄能建设 ......................................................... 1166 ((五))生态环境保护 ......................................................... 1177 ((六))流域综合管理 ......................................................... 1199 ((七))水电科技、装备和生态技术研发 ........................ 1199
II
((八))体制机制改革 ......................................................... 2233 ((九))水电开发扶贫 ......................................................... 2244 ((十))水电国际合作 ......................................................... 2255 五、规划保障 ....................................................................... 2266 六、规划效果 ....................................................................... 2277 ((一))投资估算 ................................................................. 2277 ((二))综合效益 ................................................................. 2288
- 1 -
一、规划基础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我国着力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把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作为重要的能源发展方针,,高度重视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移民安置、经济社会等的统筹协调工作,,新增投产 11 亿千瓦,,约占水电总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为实现我国22001155 年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发挥了有力支撑作用,,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能源保障。
—— 装机规模 不断 跃升。
。“十二五”期间,,新增水电投产装机容量 1100334488 万千瓦,,年均增长 88.11%,,其中大中型水电 88007766 万千瓦,,小水电 11666600 万千瓦,,抽水蓄能 661122 万千瓦。到 22001155 年底,,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3311995544 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水电 2222115511 万千瓦,,小水电 77550000 万千瓦,,抽水蓄能 22330033 万千瓦,,水电装机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 2200.99%。22001155 年全国水电发电量约 11.11 万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 1199.44%,,在非化石能源中的比重达 7733.77%。
“十二五”时期,,开工建设了金沙江乌东德、梨园、苏洼龙,,大渡河双江口、猴子岩,,雅砻江两河口、杨房沟等一批大型和特大型常规水电站,,总开工规模达到 55000000 万千瓦。
- 2 -
同时,,开工建设了黑龙江荒沟、河北丰宁、山东文登、安徽绩溪、海南琼中、广东深圳等抽水蓄能电站,,总开工规模 2200990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栏 专栏 11
“ 十二五” 水电发展主要指标及完成情况 项目 22001100 年装机 ((万千瓦)) 22001155 年预期 ((万千瓦)) 22001155 年实际 ((万千瓦)) 年均增长率 ((%)) 一、常规水电站 1199991155 2266000000 2299665511 88.33 11.大中型水电站 1144007755 1199220000 2222115511 99.55 22.小型水电站 55884400 66880000 77550000 55.11 二、抽水蓄能电站 11669911 33000000 22330033 66.44 合计 2211660066 2299000000 3311995544 88.11
栏 专栏 22
“十 十 二五” 开工的主要水电站 常规水电站 金沙江::梨园、阿海、鲁地拉、龙开口、观音岩、乌东德、苏洼龙 雅砻江::两河口、杨房沟 大渡河::双江口、黄金坪、猴子岩、安谷、枕头坝一级、沙坪二级 黄
河::刘家峡扩机、黄丰 其他河流::马马崖一级、丰满重建、小漩、立洲、卡基娃、多布 抽水蓄能电站 华北电网::丰宁((一期、二期))、文登、沂蒙 华东电网::绩溪、金寨、长龙山 华中电网::天池、蟠龙 东北电网::敦化、荒沟 南方电网::琼中、深圳、梅州一期、阳江一期
- 3 -
栏 专栏 33
“ 十二五” 投产的主要水电站 常规水电站 长
江::三峡地下电站 金沙江::阿海、金安桥、鲁地拉、龙开口、溪洛渡、向家坝 大渡河::泸定、大岗山、深溪沟、枕头坝一级、安谷 雅砻江::锦屏一级、锦屏二级、官地 乌
江::沙沱、银盘 黄
河::黄丰 红水河::岩滩扩建 沅
水:白市 XX 市、托口 其他流域::马马崖一级、旁多、亭子口、果多、江边 抽水蓄能电站 华北电网::呼和浩特 华东电网::仙游 华中电网::黑麋峰、宝泉 东北电网::蒲石河 南方电网::惠州
——。
技术能力实现跨越。“十二五”期间,,坚持技术创新与工程建设相结合,,加强重大装备自主化,,着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工程建设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显著提高。攻克了世界领先的复杂地质条件下 330000 米级特高拱坝、超高心墙堆石坝采用掺砾石土料和软岩堆石料筑坝、3355 米跨度地下厂房洞室群、深埋长引水隧洞群、砂石料长距离皮带输送系统等技术难题。自主制造了单机容量 8800 万千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550000 米级水头、单机容量 3355 万千瓦抽水蓄能机组成套设备,,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升船机、最大跨度重型缆机等。建
- 4 -
成了世界最高混凝土双曲拱坝锦屏一级水电站,,深埋式长隧洞锦屏二级水电站,,装机规模世界第三的溪洛渡水电站,,复杂地质条件的大岗山水电站。
—— 行业管理 逐步 强化。
。“十二五”期间,,坚持开发与管理、建设与运行并重,,逐步完善水电开发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强化水电行业管理,,制定了抽水蓄能产业政策,,出台了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水电站的指导意见,,以及流域管理、质量监督、工程验收和抽水蓄能选点规划、运行管理相关规定。水电移民政策不断完善,,明确了“先移民后建设”要求,,加强了移民档案和统计管理,,建立了流域水电移民工作协调机制。生态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全面落实水电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完善了水电建设与验收的环保技术标准,,完成了金沙江上游、黄河上游等河流水电规划及规划环评,,协调了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分层取水、过鱼设施、栖息地保护、生态调度等环境友好型措施逐步推广应用。
((二))面临形势 —— 生态环保 压力不断加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对水电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水电开发的不断推进和开发规模的扩大,,剩余水电开发条件相对较差,,敏感因素相对较多,,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 5 -
—— 移民安置难度 持续提高 。我国待开发水电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大江大河上游,,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移民安置难度加大。同时,,有关方面希望水电开发能够扶贫帮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由此将脱贫致富的期望越来越多地寄托在水电开发上,,进一步加大了移民安置的难度。
—— 水电开发经济性 逐渐 下降。大江大河上游河段水电工程地处偏远地区,,制约因素多,,交通条件差,,输电距离远,,工程建设和输电成本高,,加之移民安置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不断加大,,水电开发的经济性变差,市 XX 市场竞争力显著下降。此外,,对水电综合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投资补助和分摊机制尚未建立,,加重了水电建设的经济负担和建设成本。
—— 抽水蓄能规模亟待增加。
。总量偏小,,目前仅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 11.55%,,而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要求抽水蓄能占比快速大幅提高;支持抽水蓄能发展的政策不到位,,投资主体单一,,电站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尚未理顺,,部分已建抽水蓄能电站的作用和效益未能充分有效发挥,,需要统筹发挥抽水蓄能电站作用。
二、规划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习近平
- 6 -
总书记能源发展战略思想,,把发展水电作为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能源安全、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妥善安置移民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发展水电,,科学有序开发大型水电,,严格控制中小水电,,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 ,, 建设生态文明。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开发水能资源,,建设环境友好型工程,,重视生态修复,,保障水电可持续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 ,, 确保健康 有序。统筹流域水电开发,,积极推进水电基地建设,,加快调节性能好的控制性水库建设;优化电源建设结构,,加快抽水蓄能发展;统筹水电开发、电网建设和电力市 XX 市场,,增强发展协调性。
坚持创新发展, ,, 增强发展动力。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水电开发和建设管理体制,,提升流域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提高水电建设和装备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坚持共享发展, ,,。
促进脱贫致富。坚持水电开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把水电发展和促进移民脱贫、增加群众资产性收益相结合,,把水电发展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让地方和移民共享水电发展成果。
- 7 -
坚持开放发展, ,,。
加强国际合作。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推动水电装备、技术、标准和工程服务对外合作。
((三))发展目标 全国新开工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电站各 66000000 万千瓦左右,,新增投产水电 66000000 万千瓦,,22002200 年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33.88 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 33.44 亿千瓦,,抽水蓄能 44000000 万千瓦,,年发电量 11.2255 ...
篇六:供水公司客服十三五战略规划
政发[2016]26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水务发展规划》的通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水务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现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水务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6年7月8日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水务发展规划 Page 1 of 26 首都之窗_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_政务_政府文件2016-7-28 http://govfile.beijing.gov.cn/Govfile/PrintServlet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本市水务发展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编制本规划。规划实施年限为2016年至2020年。
一、“十二五”时期水务发展成效
党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首都水务工作,“十二五”时期连续出台了10多个政策文件,水务总投资突破千亿元,比“十一五”时期翻一番,极大地推动了水务事业发展。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中小河道治理、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水务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大幅提升,“硬骨架”进一步完善;水务行政审批制度、水务投融资体制机制、水价制度等一批水务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软脉络”进一步畅通。水务支撑保障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十二五”时期北京水务发展取得八方面主要成效:
(一)坚持“六个转变”,水务发展理念实现新提升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和城市发展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要求,立足北京基Page 2 of 26 首都之窗_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_政务_政府文件2016-7-28 http://govfile.beijing.gov.cn/Govfile/PrintServlet
本市情水情,针对首都发展阶段性特征,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市提出了首都治水管水“六个转变”,即由强调水务服务保障功能向突出水务引导约束功能转变;由强调水资源开源节流并重向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理念转变;由强调工程治理向注重系统治理和水源涵养保护转变;由重视城市供排水管理向城乡供排水统筹兼管并重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转变;由水安全区域化管理向流域化管理转变。为“十二五”时期及今后一个时期水务改革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坚持“节水优先”,节水工作取得新成效
深入践行“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理念,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时期年均实现节水超过1亿立方米。出台了《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大力实施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10。开展节水型单位建设和试点示范,用水效率不断提高。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十一五”时期末下降超过30%。按照“把雨洪水蓄起来,把再生水用起来”的要求,雨水利用工程综合利用能力达到6366万立方米;2015年利用再生水9.5亿立方米,约占全市用水总量的25%。各项节水指标居全国前列。
(三)坚持“多源供水”,首都水源形成新格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通水进京,建成市内水源环线和三大Page 3 of 26 首都之窗_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_政务_政府文件2016-7-28 http://govfile.beijing.gov.cn/Govfile/PrintServlet
调蓄枢纽工程,到2015年底累计利用江水8.8亿立方米。实现本地地表水、地下水和外调水多源保障的新常态,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加强密云水库库滨带治理等水源保护工程建设,完成官厅水库塌岸治理,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166条,划定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水源保护区。大力实施《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控行动方案》,完成4126眼废弃机井封填;置换105个单位自备井,年减采地下水1600万立方米;实施密怀顺水源地回补,完善了“把地下水管起来”的工作机制,加强了地下水保护与管理。
(四)坚持“城乡统筹”,供水安全实现新保障
北京中心城区建成投运郭公庄水厂、309水厂、孙河水厂,实施田村山水厂挖潜改造,基本建成第十水厂,新增供水能力122万立方米/日,总供水能力达到422万立方米/日,供水安全系数达到1.25,并实现了南水北调水源平稳安全切换。郊区新城建成7座水厂,开工建设通州、良乡、黄村等南水北调配套水厂。村镇地区共有集中供水厂136座、村级供水站3664处。城乡供水格局进一步优化,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五)坚持“人水和谐”,水生态环境实现新改善
北京市全力推进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全市新建污水处理厂41座,污水处理能力由398万立方米/日提高到672万立方米/日;新建污水管线2678公里;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7.9%。实施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在全国率先将再生水主要出水指标提升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加快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及Page 4 of 26 首都之窗_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_政务_政府文件2016-7-28 http://govfile.beijing.gov.cn/Govfile/PrintServlet
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建设,实施南护城河、永定河引水渠等主要河道清淤和“六海”、动物园湖等重点水域水质改善工程,着力打造“三环”水系。实施永定河城市段18.4公里生态修复,建成园博湖、晓月湖、莲石湖等“五湖一线一湿地”大型河道公园,新增水面面积385公顷。为市民休闲和沿岸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保障。
(六)坚持“安全发展”,防洪减灾能力实现新提高
建成容积700万立方米西郊雨洪调蓄工程,中心城“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格局更加完善。实施中心城区77座下凹式立交桥泵站升级改造和全市1460公里中小河道治理,实施北京新机场河道防洪工程建设。完成1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5座大中型病险水闸改造。建立并完善了1个市级总指挥部,7个专项分指挥部,5大流域指挥部和16个区县分指挥部的防汛指挥体系,防汛预报预警、指挥决策、社会动员能力显著提高。
(七)坚持“创新驱动”,水务改革实现新突破
推进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制度,把“量水发展”的理念转化成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创新完善水务投融资体制机制,成立了北京水务投资中心,中心城实行区域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特许经营,各区县政府通过BOT、BT等多种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务建设,水务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基本形成。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施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建立了水环境区域Page 5 of 26 首都之窗_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_政务_政府文件2016-7-28 http://govfile.beijing.gov.cn/Govfile/PrintServlet
补偿制度,进一步强化落实了属地治污责任。组建了首都水资源协调委员会筹备工作办公室,与天津、河北建立水务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加大水务重大科技难题攻关力度,大力推进生物生态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水务建设、运行、管理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
(八)坚持“依法治水”,水务依法行政能力实现新提高
制定了《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北京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北京市水土保持条例》、《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南水北调工程保护办法》,出台了北京市排水和再生水设施建设、运行管理暂行规定等20余项规范性文件,水务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整合涉水事务执法队伍,进一步健全水行政执法机构,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水务综合执法体系;建立了与环保、城管、农业等部门执法协调工作机制。
二、“十三五”时期形势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北京市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关键阶段。水务作为社会重点关注的领域,主要面临六方面的巨大挑战。
(一)水资源“紧平衡”状态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北京市生活刚性需水得到基本满足,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状况,地下水全面超采的趋势有所缓解,Page 6 of 26 首都之窗_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_政务_政府文件2016-7-28 http://govfile.beijing.gov.cn/Govfile/PrintServlet
但人均水资源量仍远低于国际公认的年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生态环境用水需求仍存在较大缺口。同时非首都功能和人口疏解,将使北京城市副中心、新机场、新城等重点功能区的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凸显。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与国际一流标准尚有较大差距
公众节水意识与自觉行为仍有待增强,浪费水的现象依然存在。农田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和计量设施还未实现全覆盖。用水监管的深度与广度有待提升,园林绿地、市政杂用等用水计量设施配套程度不高。促进节水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力度仍有待加强,城乡居民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仍有提升空间。
(三)水环境水生态与和谐宜居要求还不相适应
城乡结合部污水收集是全市污水治理的最大短板,农村污水处理是最大盲区,雨污合流是最大死角。全市有规模以上直接入河排污口836个,夏季雨天仍有大量污水入河,全市共有黑臭水体141条河段。潮白河、永定河平原段常年断流,多年超采形成的地下水超采区还大面积存在,水土流失还未得到全面治理,湖泊湿地水面尚未得到有效恢复。社会各界对水环境、水生态改善的呼声强烈。
(四)城乡水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
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兴区、门头沟区、丰台区河西地区等区域的公共供水设施能力明显不足;农村地区供水集约化程度不高,水质水量保障仍存在一定风险;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Page 7 of 26 首都之窗_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_政务_政府文件2016-7-28 http://govfile.beijing.gov.cn/Govfile/PrintServlet
营体系尚未全面建立。为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提高郊区承接能力,供排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亟待加强。
(五)防洪排涝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还没得到有效落实;现状中心城雨水管网和郊区雨水泵站标准偏低,与国家最新标准要求差距较大,提标改造任务依然繁重。规划蓄滞洪(涝)区建设滞后,防洪骨干河道部分堤防、闸坝仍未达标,防洪排涝工程和非工程体系有待完善。
(六)水务改革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水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方案刚刚起步,水法规体系有待完善;水行政分级管理职能需要进一步明晰,属地管理责任需要进一步强化;水务设施特别是中小河道、农村供水、排水设施等运行管护保障机制尚未全面建立;水务市场化、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水权、水市场和农村用水收费制度还未建立,市场化配置资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深Page 8 of 26 首都之窗_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_政务_政府文件2016-7-28 http://govfile.beijing.gov.cn/Govfile/PrintServlet
入践行“六个转变”,以节水治污水环境改善为重点,以水资源保障和供水安全为核心,以确保城乡防洪安全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推进“民生水务、科技水务、生态水务”建设,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提供坚实的水务保障。
(二)规划原则
1.节水优先、量水发展。严格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深入发挥水的约束引导和服务保障功能。
2.空间均衡、统筹协调。坚持各区域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土地开发与水务支撑条件相协调,减小或消除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水务基础设施差距,促进城乡水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3.系统治理、突出重点。系统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防洪减灾与水生态修复、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重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河水断流、地下水超采等突出问题。
4.两手发力、改革创新。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协调发力,充分发挥市场在水权交易、污水处理、水生态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加强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促进水务全面发展。
(三)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0年,节水型社会率先建成,城乡水环境明显改善,水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运行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具体目标:
Page 9 of 26 首都之窗_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_政务_政府文件2016-7-28 http://govfile.beijing.gov.cn/Govfile/PrintServlet
1.率先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节水型区创建工作全面完成,社会节水意识显著提高;实施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双控制,全市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在43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大幅提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到15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到1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5。主要节水指标达到全国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2.城乡水环境改善...
篇七:供水公司客服十三五战略规划
7 期2019 年 7 月广东水利水电GUANGDONG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No推荐访问:供水公司客服十三五战略规划 客服 供水 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