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低保现状及问题分析7篇县农村低保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3年7月(总第354期)法制与经济FAZHIYUJINGJINO.7,2013(Cumulatively,NO.354)[摘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农村低保现状及问题分析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县农村低保现状及问题分析
13 年 7 月( 总第 354 期)法制与经济FAZHIYUJINGJINO.7,2013(Cumulatively,NO.354)[摘要]文章通过对甘肃省靖远县平堡乡 金峡村农民、村干部的抽样调查,分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的状况,指出农村低保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农村低保的一些对策建议。[关键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问题;对策一、调查的目的及问卷设计为了确定农村居民及村干部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了解状况及低保制度的实施状况,笔者于 2013 年 2 月 对金峡村三社 140 户农户、4 位村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对农户的调查分为两种,即低保户和非低保户。由于金峡村居民人口多且居住密集, 考虑到样本的集中代表性, 笔者仅对该村的一个社进行了调查。发放调查问卷 144 份,共收回 144 份,根据研究需要,对数据进行了筛选,剔除关键数据的农户调查样本 9 份,剩余有效问卷 135 份, 其中农户的有效问卷为 131 份, 村干部有效问卷 4 份。二、对金峡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调查分析(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金峡村属于甘肃省靖远县平堡乡,人口总计 4300, 享受低保的人有 360 人, 受保比例约为 8.37%,关于低保的标准,保障标准划分为四个层次:一类对象的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 117 元;二类对象的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 80 元;三类对象的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 60 元;四类对象的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 50 元。在对农户调查的 131 份调查样本中, 112 份为非低保户,19 份为低保户, 低保户占总样本数的 14.5%, 高于全村低保比例。
调查样本中,男性户主为 121 人,占 92.4%,女性户主为 10人,占 7.6%,男性户主比重远大于女性。
从年龄结构上看,户主年龄在 40—49 岁的户数为 80 户, 占 61%。
从家庭类型来看,112 户非低保户中, 核心家庭 (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为73 户, 占 65.2%, 主干家庭 (父母与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为 28 户,联合家庭 (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已婚同辈联合组成的家庭)为 11 户, 占 9.8%, 在 19 户低保户中, 核心家庭为 13 户,占 68.4%, 联合家庭为 2 户, 占 10.5%, 单身家庭为 4 户,占 21.1%。
从家庭人口数来看,在 112 户非低保户中,家庭人口数在 4 人以上的为 100 户,比例为 89.3%;在 19 户低保户中, 家庭人口 数在 4 人以上的有 12 户, 比例为 63.2%, 且多数有老人及高中和高中以上的在读学生,家庭人口数为一人的有 4 户,占 21.1%。
从文化程度上看,在 112 个非低保户总人500 人中, 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有 179 人, 占 35.8%; 在 19个低保户总人 68 人中, 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有 14 人, 占20.6%, 可以看出低保户的文化程度相对偏低。
从职业结构上看, 金峡村低保户大都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 学生群体成为农村低保家庭救助的主要对象, 有慢性病、重大疾病的群众或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也占相当一部分。(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1.低保对象和标准难以准确界定现阶段金峡村确定低保对象的主要依据是家庭收入,但是由于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存在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稳定等因素,给确定核算家庭收入带来了较大困难,也给农村低保补助标准的确定增加了难度。一是农村居民家庭收入除了农业收入这一主导性收入外,还有外出打工收入、工资收入 (如教师), 有 6.87%的家庭有除上述之外的其他收入 (如出租车收入,养老保险, 子女给予等)
(如图 1)。
家庭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使得入户核算居民家庭收入时面临较大困难。二是农村家庭收入主要以农业收入为主, 农作物等实物性收入占了很大比重, 在价值转化过程中,扣除农业生产投入等诸多因素,估价存在较大困难, 难以货币化。三是农作物的收成有较强季节性,且受环境因素、自 然灾害、市场因素等影响较大,使得家庭收入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2.低保覆盖面窄,未能实现应保尽保的目的覆盖面窄是当前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实施过程中非常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政能力有限, 应保未保的现象比较普遍。根据调查发现,在 131 个农户中,有 95 户认为存在应保未保的现象, 比例高达 72.5%。
根据调查粗略估计, 该村低保覆盖面至少应该达到 15%才能实现 “应保尽保”的目标, 而该村的实际低保覆盖面为 8.37%, 且目 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生活困难但与达不到当地救助条件的低保边缘户, 难以成为低保对象。在本次调查的 112 户非低保户中,有 14 户提出过低保申请, 但仍未得到低保, 占比为 12.5%, 有 38 户认为自 己的家庭属于最低收入家庭,占比为 33.9%。
这一部分贫困家庭最终成为被低保制度排斥的边缘家庭, 而实际工作中 “低保边缘户”问题也最为棘手。
农村低保覆盖面太窄,既对 “低保边缘户”造成了一定的社会排斥,又加剧了干群之间、农户之间的矛盾,影响了社会的公平与稳定。3.农村低保退出机制落实不到位浅析我国农村低保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甘肃省靖远县平堡乡 金峡村为 例白家瑛(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图 1农村居民主要收入来源情况图86
[下转第 89 页]低保退出机制是农村低保制度公平性的体现,它有利于提高低保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促进农村低保制度的健康发展。
根据调查发现,农村低保进入机制和资金保障机制发展较快,但农村低保退出机制发展相对缓慢。金峡村出现了进入容易、退出难的问题,福利依赖现象严重。
分析调查问卷可知,在 19 户低保家庭中,有 17 户仅仅依靠农业收入或出卖体力劳动来维持生计,抵御外在风险的能力很弱,而农村低保制度 “含金量”又不断增加,外延不断扩大, 低保对象又可享受医疗、危旧房改造、子女教育等各方面的救助。
因此,享受低保的困难群体都比较看重低保,不愿意轻易退出。4.村民对本地低保政策的了解程度低在国务院下发的 《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中提到,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情况要进行民主公示。
但根据调查发现,农村居民对当地低保政策的了解程度很低,在 131 个样本中,有 78 户不清楚低保对象的初审与确定是否进行公示,占比为 59.5%,超过样本总数的一半。
在问及农户对该村低保政策的了解状况时, 有 73 户表示不了解, 有 50 户表示一知半解,而仅有 8 户表示了解 (如图 2 所示)。由此可知,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把低保问题上升到民主参与的层面上去看,这使得村委的公示成了一种过场、一种形式, 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基层工作者进行民主公示的积极性,不利于农村低保的有效实施。5.低保工作中存在违规违法行为由于基层力量薄弱,监督机制不健全以及农村低保工作监督具有难度等, 导致基层工作的粗放化以及人情保、关系保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出现。以金峡村为例,在 131 户调查样本中,有60 户认为在低保家庭的评审中人情保、关系保的现象很普遍。在村级评议阶段,村支书和村主任在低保户的确定中起着重要作用,群众对农村低保程序的公平、公正有意见。三、对有效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一)科学核算家庭收入,准确界定低保对象核定家庭收入是确定低保对象的关键环节,能否科学准确的核算家庭收入,直接影响到农村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际效果。
针对家庭收入核算中遇到的困难,可引入家计调查方式对家庭收入进行分类核算。
在家庭固定收入方面,可采取逐项计算的方式。
第一,对粮食、果木、畜禽等种、养殖收入,在扣除必要的生产成本后,可依据市场价格进行测算;第二,对有固定工作的家庭成员, 按实际工资计算; 第三, 对外出务工人员, 按务工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收入。
在家庭非固定收入方面,可采取家计调查的方式。
这部分收入主要是家庭经营的偶然性收入,打临工获取的报酬或外出务工人员的部分隐形收入,子女提供的抚养 (赡养)费,以及亲朋馈赠的收入等。
家计调查要求工作人员入户调查, 走访邻里, 细心观察, 并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 反复核查,避免漏保、错保现象的发生,维持社会的公平、公正。(二)逐步扩大覆盖面,适当兼顾对低保边缘户的救助获得社会救助或最低生活保障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因而应覆盖所有亟需生活救助的贫困群体, 体现全民性。目前我国农村低保覆盖面不断扩大,但从总体上来看其 “应保尽保”目标还远未达到。完善农村低保制度要逐步扩大低保覆盖面,以确保所有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农民均能获得低保救助,使其分享到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而且,随着低保制度的不断完善, 要适当考虑对低保边缘户的救助, 以防止低保边缘户的生活与低保对象出现明显反差,造成社会不公平。在适当的情况下,农村低保制度可将低保边缘户纳入其中通盘考虑。(三)加强低保动态管理,逐步完善退出机制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必须从完善低保户收入监控体系,建立低保档案信息系统入手,并依据低保人员致贫原因进行分类管理。
管理人员必须在定期审核的基础上,根据档案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对低保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入户调查,对困难程度缓解, 达到低保线上的人员促使其及时退出, 对收入发生变动但仍在低保线下的, 应根据实际情况或增或减, 切实做到补差标准有升有降,享受人员有进有退。低保退出机制应当提供相应的脱贫辅助措施,保证低保对象在退出后能维持正常的基本活动。
第一,帮助低保人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多种生产经营, 加大对农村低保对象进行专项农业技术推广,引导其科技致富。
第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内容的职业技能培训,使低保人员能掌握一技之长, 提高他们在社会上自 谋职业、自 我生存发展的能力。第三,加大文化扶贫力度,培育农民文化自 觉的意识,转变思想观念,让他们树立感恩思想,培育他们乐观向上、自 立自 强的精神。(四)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思想教育基层工作人员有义务向基层民众宣传低保政策,让广大民众了解低保政策,保证困难群众从该政策中获益。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媒体、街头标语等形式, 广泛宣传农村低保制度的政策规定。让困难群众了解低保申请条件和审批程序, 发挥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作用, 督促农村低保工作公开、透明、规范操作,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村贫困居民的基本权益。
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总结和宣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到社会救助中来,使农村低保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下健康有序地发展。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可以提高政策的合法性,但一些农民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 不能有效地参与到低保的建设与管理中来。
因而, 对农民进行教育与培训, 如在村委会定期开办讲座, 向村民介绍与他们利益相关的政策措施等, 增强农民的权利意识, 让农民参与到低保政策的执行中来, 提高政策在村民中的可接受性,保证低保的顺利实施。(五)设置独立的基层低保工作岗位,实现工作人员 专业化低保工作要获得实质性进展和长足进步,离不开一支专业化的基层工作队伍。
加强基层低保图 2农户 对本地区低保政策的了解状况87
!!!!!!!!!!!!!!!!!!!!!!!!!!!!!!!!!!!!!!!!!!!!!![上接第 87 页]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建设,除了要建立相对独立的基层低保工作岗位之外,还应对岗位的任职资格、工资待遇、保险福利等加以明确规范。同时,还应加强对低保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培训内容要涉及与低保有关的政策、法规的学习和掌握, 还要注重现代化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培养。[参考文献][1]齐丽平.农村低保政策实施中的困境与出 路———一安徽省池州市九华乡 为例[N].安徽农业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 (3).[2]民政部官方网 站.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提高城乡 低保补助水平妥善安排当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3]王磊.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综述[J].理论与改革,2008,(6).[4]贺大姣.完善农村低保制度逐步实现应保尽保[J].企业天地家,2008, (1).[作者简介]白家瑛,女,甘肃靖远人, 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业(指导教师:崔治文)。于明确夫妻双方对每个其他家庭成员的责任与义务。(三)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确定[3]笔者认为, 确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 应采用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既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又要依照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使其赔偿数额适当合理。具体地说应做到以下几点:[4]首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1)适当补偿原则。
由于精神损害是一种无形损害,不能完全客观地以金钱计量和赔偿。赔偿数额的确定只能是补偿性的, 而不能是等价性的, 只能是适当补偿受害人所受到的精神损害。
(2)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处理民事案件普遍适用的原则。
在离婚案件中,诉讼主体本身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决定了适用这一原则的必要性。(3)法官自由裁量原则。
此原则赋予法官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依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来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数额。
其次, 应该依据 《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第十条所规定的六个方面因素,参照有关国家的做法, 分地区制定赔偿的最高最低标准,使精神损害定量化。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
(2)侵权行为的具体的情节,包括手段、场合、行为方式。
(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据此来确定对过错方的惩罚。
(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有利于判决的执行。
过错方无任何固定的经济来源,你要他 (她)再多的精神损害赔偿也是无能为力。(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5]最后, 考虑到离婚损害的特殊性, 还应考虑无过错方或叫受害方的因素,如离婚时无过错方的年龄、再婚的可能性、经济状况、身体情况及陌生能力等。
如受害方年纪轻、再婚可能性大、经济生活条件好、身体健康及生活出路没有问题的可适当少赔偿,否则就要多赔。(四)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证据收集问题要制定和完善证据收集方...
篇二:县农村低保现状及问题分析
Economic & TradE UpdaTE理论探讨一、前言农村低保政策是对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惠民政策,农村贫困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通过建立农村低保政策,可以帮助农村地区贫困人口,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缩小农村地区贫富差距。农村低保政策有利于增进农村居民福利,有利于避免农村两极分化严重,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差异性较大,各省情况复杂,有些地方政府在农村低保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的存在共性,有的具有差异性。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解决农村低保惠民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二、农村低保政策执行现状(一)低保对象的认定X县农村低保对象的认定程序是个人申请、信息核对、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核。具有X县常住农村户口,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政府规定条件的农村居民有资格申请农村低保。申请对象需填写低保申请表,上交给当地的乡镇民政部门,民政部门进农村低保政策执行问题及对策探讨——以河南X县为例文/张瑶【摘 要】自2007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 [2007] 19 号)以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政策实施十几年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低保覆盖的人数与范围逐年增加,低保保障标准不断提高,为农村地区贫困居民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但是随着农村低保政策的深入开展,出现了低保对象认定不合理、标准制定偏低、执行效率低等问题。本文以河南X县为例,调查X县农村低保政策执行的情况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结合当地情况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完善X县农村低保政策,推进农村低保惠民政策顺利和有效执行。【关键词】农村低保政策;政策执行;低保对象;解决对策行初步筛选,符合条件的申请人需再按照规定提交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情况说明等相关材料;由村干部和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共同对申请对象的家庭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村里组织民主评议小组评议;乡镇民政部门集体讨论后对申请对象提出审核意见,将拟保对象名单进行公示;乡镇政府最终将审核意见和相关材料上交给县民政局,县民政局经审核后做出低保批准。(二)低保资金的管理与发放X县低保资金来源是由中央、省和地方政府组成,主要来源于县级政府,低保资金实行转账管理、专款专用,禁止把低保资金用于其它财政支出。河南省低保资金是由河南农村信用社代发,民政部门在确定申请对象与低保补助金额后,交由财政部门审核确定,使用国库集中制,通过河南农村信用社直接将低保金打到申请对象的农村信用社活期存折上。(三)低保政策的制度管理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X县结合地区具体情况,为完善发展政策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加强管理。一是建立动态管理制度。民政部门对低保对象定期审核,县级民政部门根据低保对象家庭实际情况的变化增发、减发低保金,将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及时退出保障范围,形成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有升有降、低保对象有进有出的机制。二是建立监督管理制度。县级和乡镇政府组织巡视人员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监督低保政策有没有真正落实,贫困居民是否得到救助;加强对低保资金的监督,监督低保资金管理和使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三是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个人档案,低保申请对象的申请表、家庭财产状况、个人证件等相关资料按一户一档顶装成册,存放完整。三、农村低保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低保对象认定不合理低保对象准确认定是农村低保政策顺利有效执行的前提,贫困居民得到应有的救助,农村低保才能发挥兜底作用。X县在低保对象认定过程中,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首先,低保对象分类不科学。X县农村低保对象分类重复,不便于低保对象的后续管理,降低低保政策执行的效率。其次,低保申请对象审查困难。
96 Economic & TradE UpdaTE理论探讨当地的农村劳动者大多数长年在外地务工,留守在当地的劳动者多以打零工挣钱,乡镇政府很难掌握其真实情况,家庭收入难以计算,审核申请对象家庭情况工作困难。第三,低保对象认定不公平。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权为亲朋好友占据名额,有些不符合申请对象的村民,刻意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申请时造假,占有低保名额。(二)低保标准制定偏低X县的农村低保资金主要来源于县级政府,2005年低保标准为60元/月,到2019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长至267.5元/月。虽然农村低保标准一直在逐年增加,但是一直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对于村民基本生活改善的作用有限,没有有效解决低保家庭的实际生活困难问题。低保标准是按照当地的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的,而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物价水平增长过快,家庭支出普遍较大,有些低保家庭中有得疾病的成员,疾病治疗花费偏高。城乡低保标准差距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物价差距不断在缩小,而X县农村低保标准与城市低保标准相差较大,农村低保标准偏低。(三)低保动态管理效率低X县在农村低保动态管理上实行“应尽则尽,应退则退”的原则,政府在政策执行中,难以实现真正的动态管理。乡镇政府并没有按照规定定期进行复查审核,低保家庭的经济收入和家庭财产核算困难,在执行过程中动态管理的难度很大。县民政局对农村低保档案信息管理落后、更新不及时,没有在政府网站上进行公示,广大村民无法了解到信息和低保政策。县政府对乡镇政府农村低保工作的监督和后续管理工作滞后,政府没有对低保家庭实行实时监督,低保家庭实际发生变化,政府部门不能立即得知,也无法更新低保对象的信息。(四)低保政策执行效率低农村低保政策的执行需要县级政府与乡镇政府、基层农村干部的通力合作,在执行过程中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和村干部与村民之间存在问题,导致低保执行效率低。X县在执行农村低保政策时缺乏有效沟通,基层村干部只接受上级乡镇政府的指令机械地将信息传达给村民,信息传递不够及时,工作上存在拖延的现象。基层村干部是农村低保政策执行的重要主体,但是村干部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而且人数较少,还要负责日常村务的管理工作,其时间、精力、能力有限;受乡土文化和非正式组织关系的影响,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存在不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的现象。X县农村低保整个申请过程程序较多,准备材料多,申请过程过于复杂,基层村干部工作量加大,影响到政策的顺利执行,从而降低低保政策执行效率。四、农村低保政策执行问题存在的原因(一)低保对象文化道德修养低农村低保政策的救助对象是农村贫困人口,旨在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由于农村教育比较落后,农村村民对教育不够重视,大多数低保对象学历不高、文化素质低。宣传农村低保政策后,有些村民并不能够真正理解政策的目标人群与真正目的,同时也很容易曲解政策。低保对象对低保的依赖催生了其好吃懒做,靠着有限的低保金生活,达不到农村低保政策最初的救助目的,无法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另一方面,享受低保的对象在某些方面会受到优先照顾,有些村民会采取不道德的手段获取低保资格,导致一些真正贫困的人口无法享受低保,得到应有的帮助,给农村低保的执行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二)执行主体组织不健全,执行过程不规范农村低保政策的执行机构主要是各级民政部门,X县政府设有的县城乡救助体系办公室来负责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工作,办公室还负责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资金的分配和监管等工作,没有设置专门的低保科室,民政部门工作量大。农村低保政策的执行主体主要是农村基层村干部,大多数村干部文化水平不高,管理日常事务再加上处理农村低保工作,不可能处处管理、监督到位;一些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私利,侵占低保名额,甚至在村民不知情的情况下,骗取低保资金占为己有。农村低保政策的具体执行依靠的是基层村干部,村委会是民间自治组织,不属于政府正规机构,低保对象的申请、实地调查与确定都是村干部负责,还要处理村里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一人身兼数职,工作复杂,对于政策宣传、执行、管理不到位。低保对象的确定需要村民小组评议,这一环节大多不会实行,经常是由几个村委会成员商量决定,确定的名单也不公示,无法保证低保对象确定的公平公正。(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X县在农村低保政策颁布十一年来,关于农村低保政策的立法并不多,该县没有颁布相关的具体规定,法律依据都是“条例”、“办法”、“细则”等,这些规定强制性较弱,法律效力较低,完善的法律体系尚未形成。同时,农村低保政策本身不够明确合理,政府在制定制度前,调查研究、论证不够深入全面,相关人员和资源不足,制度的制定存在模糊性,没有考虑到一些不确定因素。X县政府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政府不对村民群众进行政策信息、执行公
97 Economic & TradE UpdaTE理论探讨示,村民就无法监督政府的执行过程与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易出现操作不透明、不规范、不公正的现象,降低政府的形象与信誉,无法达到农村低保政策的惠民效果。五、解决农村低保政策执行问题的对策思考(一)科学地确定农村低保对象和标准科学确定农村低保对象,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低保标准,是农村低保政策有效执行的前提。低保对象的认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规范的低保对象认定制度,对低保对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类,加强对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在制定低保标准时需注意以下几点:要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情况、物价水平和农村居民购买力,制定出农村居民维持基本生活所需低最低消费标准;建立农村低保标准的正常增长机制,实现低保补助金的合理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补助金要能维持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依据当地政府的财政情况,农村低保政策标准应制定在政府财政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二)加强基层执行队伍和人员素质建设基层工作人员是农村低保政策执行的主体,建立专门的低保组织队伍,提高基层村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是顺利和有效执行农村低保政策的前提和保障。组建乡镇级的低保办事处,组织专业的低保工作队伍,增加政府编制,对外招聘高素质人员,提高低保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提高基层村干部的业务能力,专门组织基层人员对政策的学习研究,保证他们对政策具有全面透彻的理解,同时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基层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县级政府应该把农村低保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政策在执行中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增加工作人员的工资,为其提供专门的晋升渠道,改善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三)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农村低保政策和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对低保政策工作的宣传,通过培训学习让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农村低保政策的目的与意义,提高其对政策的认识;基层工作人员要做好政策宣传工作,通过广播、公示、实地宣传等方式,使村民对低保政策有深入的了解。评选标准要科学合理,过程要公正公开,建立科学规范的评议程序,发挥村民评议小组的作用,建立评选与审核机制。严格按照规定审核低保对象,审核人员实地调查申请对象的家庭收入,做到实事求是,不包庇他人,不收取贿赂,及时发现虚报、瞒报、作假行为。完善县、乡镇民政部门低保档案的建立与保存制度,定期审核低保户,并及时更新档案,发现不再符合低保政策条件的低保户督促其退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员要及时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四)完善农村低保政策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保证有法可依,依法执政,推进政策顺利执行,所以农村低保政策的执行要有系统的法律法规做支撑。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与发展水平,制定出适合的法规或条例,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出合理的低保标准。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低保政策执行程序,贯穿低保对象认定、对象审核、低保户管理等环节,都要给出明确的工作开展流程和规定,让工作人员按照程序执行政策,广大村民按照程序办事。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防止政府执行人员以权谋私、申请对象隐瞒实际情况等现象的出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
参考文献:[1] 邓大松.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15[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2] 郑成功.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救助与福利卷[M].人民出版社,2011[3]江峻.安徽省农村低保工作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6[4]陈泉冰.农村低保制度执行情况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公共管理,2015[5]王秀娟.我国“低保”政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2013[6]贺雪峰.农村低保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广东社会科,2017(3)[7]贺雪峰.农村低保与扶贫实践中的几个问题[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1)[8]赵卓.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区划,2017(4)[9]何植民.农村低保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与分析[J].行政论坛, 2014(1)[10]方菲.农村低保制度的公平正义问题探讨[J].求实,2013(1)[11]刘恒.我国农村低保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 (01)[12]《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2007]19号)[13]《鹤壁市最低生活保障实施 细则(试行)》,2017[14]《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2015[15] [法]拉罗克等著,唐钧等译.21世纪社会保障展望[D].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篇三:县农村低保现状及问题分析
学位论文密 级:保密期限:淮南市寿县茶庵镇农村低保福利依赖问题研究A Study on the Reliance of Rural Minimum Security andWelfare in Chaan Town,Shouxian County,Huainan City学 号L16301094姓 名学位类别学科专业(工程领域)林 冬专业学位公共管理(MPA)指导教师 罗 遐夏先宾完成时间 2019年5月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名万方数据独创性声明IIIIIIII Illll II I!II IllllIY3554477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徽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彬签字日期;如/产,月,7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安徽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安徽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一导师签名:签字日期:盟罗月日易声彩咖 名年签力Vl者沙储沙 文期仑予妣科,1E一学签万方数据
摘要我国当前仍处在发展中国家行列,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各项社会事业均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各类社会问题依然存在。而当前问题较为突出的是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保障标准还很低,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急需改善和提高。低保群体历来是党和国家以及各个社会群体关注的焦点,尤其近几年国家实施的扶贫开发战略,农村低保家庭作为扶贫对象的重点构成部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更是值得学者研究。低保政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显现出了部分问题,尤其是农村低保福利依赖现象的存在,给政府、社会和个人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妥善解决好福利依赖问题,对于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巩固脱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当前国内外关于福利依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阐述,明确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少,且多集中在城市低保福利依赖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以农村低保作为切入点开展研究。文章通过阐述农村低保制度的发展历程以及淮南市寿县茶庵镇低保工作开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出农村低保已经存在福利依赖现象,为进一步的开展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以淮南市寿县茶庵镇农村低保工作开展情况为例,对农村低保开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对比国内外福利依赖现象、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福利依赖的异同,找出当前我国农村低保福利依赖的突出问题,结合茶庵镇历年低保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农村低保福利依赖产生的三个方面原因,最后提出防范农村低保福利依赖的建议,以期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完善低保政策提供参考。关键词:低保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福利依赖万方数据
AbstractAt present,China is still in the rank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developmentof economy,society,politics,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is relatively lagging behind.All social undertakings are at the initial stage,SO all kinds of social problems stillexist.At present,the most prominent problem is that the guarantee standard of thelowest living security object is still very low,and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livingstandard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improved urgently.The low—income group has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as well as various socialgroups.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the n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strategy has been implemented.Rural low-income families are the key components ofpoverty alleviation.Their produc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 ale worth studying byscholars.Some problems also appear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especiallythe existence of welfare dependence in rural areas,which has brought many adverseeffects to the government,society and individuals.Therefore,properly solving theproblem of welfare dependen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harmonyand stability of rural areas,consolidating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achieving a well-off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expound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welfaredependence at home and abroad.It is clear that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this field inChina are less,and mostly focus on the research of urban low-income welfaredependence.Therefore,this paper takes rural low-income as a starting point to CalTyout research.By explain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rural minimum livingsecurity system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work in Cha"anTown,Shouxian County,Huainan City,the article clearly points out that there isalready a phenomenon of welfare dependence in the rural minimum living securitysystem,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In thispaper,taking Cha’an Town,Shouxian County,Huainan City,as anexample,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low-security work areII万方数据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By compar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domestic and foreign welfare dependence,urban low-security and rural low-securitywelfaredependence,the prominent problemsof rurallow-securitywelfaredependence in China ale found out.Statistical analysis is made based on the data ofCha"an Town over the years.At last,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prevent the welfare dependence of rural low-income insurance,in order to providereference for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formulate and improve the policy oflow-income insurance.Keywords:low-income households/minimumliving security system/welfaredependenceIII万方数据
目 录第l章绪论⋯⋯⋯⋯⋯⋯⋯⋯⋯⋯⋯⋯⋯⋯⋯⋯⋯⋯⋯⋯⋯⋯⋯⋯⋯⋯⋯⋯..11.1研究背景⋯⋯⋯⋯⋯⋯⋯⋯⋯⋯⋯⋯⋯⋯⋯⋯⋯⋯⋯⋯⋯⋯⋯⋯⋯⋯⋯l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1.3国内外研究现状⋯⋯⋯⋯⋯⋯⋯⋯⋯⋯⋯⋯⋯⋯⋯⋯⋯⋯⋯⋯⋯⋯⋯..41.4研究方法与思路⋯⋯⋯⋯⋯⋯⋯⋯⋯⋯⋯⋯⋯⋯⋯⋯⋯⋯⋯⋯⋯⋯⋯..81.5本文创新与不足⋯⋯⋯⋯⋯⋯⋯⋯⋯⋯⋯⋯⋯⋯⋯⋯⋯⋯⋯⋯⋯⋯⋯..9第2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12.1基本概念界定⋯⋯⋯⋯⋯⋯⋯⋯⋯⋯⋯⋯⋯⋯⋯⋯⋯⋯⋯⋯⋯⋯⋯⋯.112.2理论依据⋯⋯⋯⋯⋯⋯⋯⋯⋯⋯⋯⋯⋯⋯⋯⋯⋯⋯⋯⋯⋯⋯⋯⋯⋯⋯13第3章农村低保制度发展与实施现状⋯⋯⋯⋯⋯⋯⋯⋯⋯⋯⋯⋯⋯⋯⋯⋯153.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153.2茶庵镇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现状⋯⋯⋯⋯⋯⋯⋯⋯⋯⋯⋯⋯⋯⋯⋯⋯163.3茶庵镇农村低保福利依赖问题表现⋯⋯⋯⋯⋯⋯⋯⋯⋯⋯⋯⋯⋯⋯⋯18第4章茶庵镇农村低保福利依赖原因分析⋯⋯⋯⋯⋯⋯⋯⋯⋯⋯⋯⋯⋯⋯.214.1茶庵镇福利依赖产生的制度原因⋯⋯⋯⋯⋯⋯⋯⋯⋯⋯⋯⋯⋯⋯⋯⋯214.2茶庵镇福利依赖产生的个体原因⋯⋯⋯⋯⋯⋯⋯⋯⋯⋯⋯⋯⋯⋯⋯⋯244.3茶庵镇福利依赖产生的政府原因⋯⋯⋯⋯⋯⋯⋯⋯⋯⋯⋯⋯⋯⋯⋯⋯26第5章 防范农村低保福利依赖的建议⋯⋯⋯⋯⋯⋯⋯⋯⋯⋯⋯⋯⋯⋯⋯⋯.295.1完善农村低保制度⋯⋯⋯⋯⋯⋯⋯⋯⋯⋯⋯⋯⋯⋯⋯⋯⋯⋯⋯⋯⋯⋯295.2引导农村低保对象通过就业脱贫⋯⋯⋯⋯⋯⋯⋯⋯⋯⋯⋯⋯⋯⋯⋯⋯335.3优化现有低保运行保障机制⋯⋯⋯⋯⋯⋯⋯⋯⋯⋯⋯⋯⋯⋯⋯⋯⋯⋯35第6章结论和展望⋯⋯⋯⋯⋯⋯⋯⋯⋯⋯⋯⋯⋯⋯⋯⋯⋯⋯⋯⋯⋯⋯⋯⋯396.1结论⋯⋯⋯⋯⋯⋯⋯⋯⋯⋯⋯⋯⋯⋯⋯⋯⋯⋯⋯⋯⋯⋯⋯⋯⋯⋯⋯⋯⋯⋯⋯⋯⋯⋯⋯⋯..396.2展望⋯⋯⋯⋯⋯⋯⋯⋯⋯⋯⋯⋯⋯⋯⋯⋯⋯⋯⋯⋯⋯⋯⋯⋯⋯⋯⋯⋯39参考文献⋯⋯⋯⋯⋯⋯⋯⋯⋯⋯⋯⋯⋯⋯⋯⋯⋯⋯⋯⋯⋯⋯⋯⋯⋯⋯⋯⋯⋯..41致谢⋯⋯⋯⋯⋯⋯⋯⋯⋯⋯⋯⋯⋯⋯⋯⋯⋯⋯⋯⋯⋯⋯⋯⋯⋯⋯⋯⋯⋯⋯⋯⋯⋯⋯⋯⋯⋯⋯⋯⋯..44IV万方数据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1978年我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被不断提上日程,经济增长提速,社会事业发展进步飞速,各项事业取得了光彩夺目、令人惊艳的骄人成绩,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感继续提升。在辉煌成绩下,我们依然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我们国家还处在发展中国家行列,各项事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凸显等各类问题依然存在并不断发展扩大。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的属性依然没有得到改变,农村人口众多,贫困人口大量分布在祖国的各片土地上。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开始执政,新的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要求党和政府全力打好脱贫攻坚,不遗余力攻克贫穷,为各地和各级政府下达了脱贫任务书,制定了规划蓝图,经过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不懈努力,成功减贫6000余万人,贫困发生率由最初的10.2%下降到现在的4%以下,这一佳绩振奋人,b、鼓舞士气,为以后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厚实基础。我国的减贫成果,不仅属于我国人民,也属于世界人民,我国的减贫成效为世界其它贫困国家提供了有力参照。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的贫困人口数量仍然高达3000余万人,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居住在西部边远地区,被国家列为深度贫困,我国的减贫任务依然繁重。而这些贫困人口中的相当一部分属于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也就是低保户。因此解决好低保人口的生活困难问题仍然是国家和政府工作的重心。2017年底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拥有城市低保保障对象741.5万户、1261.0万人。农村低保保障对象2249.3万户、4045.2万人。城市低保各级财政资金共支出640.5亿元。平均每人540.6元/月,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9.3%。农村低保各级财政资金共支出1051.8亿元。平均每人358.4元/月,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14.9%n 3。低保对象人数众多,补贴标准较低,依然是当前乃至以后很长时间的客观事实。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改善和保障民生工作是今后工作的重心,是社会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加强建设,直至做到覆盖全部城万方数据
乡居民,而为广大农村贫困群体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注定成为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乜1。农村低保是当前基层政府解决农村贫困家庭贫困问题、保障家庭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主要的惠民政策之一。农村低保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在保障农村困难群体生活方面至关重要,实行以来,在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推动农村地方社会治安的安静祥和、推动地方经济均衡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农村低保制度在广大农村地区执行过程中,制度体系作用得到了验证,大量的实践经验又在不断的丰富体系建设,从中我们也能发现低保制度的不足和存在的有关问题,农村低保福利依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D3。说明我国农村执行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尚有不足,主要是保障水平较低,虽然可以肯定的是当前农村低保福利依赖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并不突出,但低保“养懒汉”的现象却可以在广大农村随处看到,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大家重视。当下很多学者已经在关注低保福利依赖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笔者自从事民政工作以来,一直在了解和掌握茶庵镇低保人群的生活和生产状况,和他们交流,更多的理解他们的内心所想。从近一年的工作实践中,可以看出低保制度建设正在加强,不断地进行补充完善,低保政策发挥的作用不断强化。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农村低保福利依赖现象确实可见,且各级政府没有采取好的措施去防范和解决福利依赖问题,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并没有把低保福利依赖问题摆到一定高度,去重视和解决它。着眼于分析和解决当前低保福利依赖现象所滋生的“养懒汉”、社会不公等问题,以及相应的增加政府运营成本、激化干群矛盾等困惑,因此本文将从农村低保福利依赖现状、福利依赖产生的原因、提出可行性对策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的目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所涉及到的对象很多,政策要求严格,工作任务繁重,情况复杂,每一项工作都关系着农村大量贫困家庭的切身利益,影响到农村的和谐稳定。随着农村低保工作在农村地区全面开展,并且给出了明确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使对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有了依据和标杆,有助于提升农村救助工作的公开、万方数据
公正、公平,减少了暗箱操作、人情照顾,农村社会...
篇四:县农村低保现状及问题分析
I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has been more than thirty years, the standard and quality of life have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has gradually formed and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he rural social assistance has gained some achievement so that many poor farmers can enjoy tangible benefits. With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the notice about fully establish rural minimum security system,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social security, this action promote China"s rural social security to the next level.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Lushan County we can make a conclusion that in general the rural minimum living security system in Lushan County is healthy and stable but still it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 coverage, low standard, imperfect laws, regulations and object targeting mechanism. Also, the system has some management audit loopholes and moral risks. Above problems may affect the building of a well-off and harmonious society in the all- round way. This paper aims at putting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building a sound legal system, rationalizing the standard to make it more scientific, fulfilling the corporation among security systems, standardizing the policy, introducing dynamic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to the rural minimum living security policy. Through the study, we want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help to the Lushan County and other similar poverty counties so that the rural minimum living security policy can provide powerful support to poverty residents in rural areas.
Keywords: Rural Minimum Living Security,Operating Conditions,Optimization Strategies
III 目 录 第 1 章 引言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研究意义 ................................................... 2 1.2.1 理论意义 ................................................... ...2 1.2.2 现实意义 ..................................................... .3 1.3 研究方法 ................................................... 3
1.4 国外文献评述 ............................................... 4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4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5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7
第 2 章 鲁山县农村贫困状况
.............................. 8 2.1 自然环境相对较差 ........................................... 8
2.2 贫困人口规模大 ............................................. 9
2.3 农村人均纯收入较低 ........................................ 11
第 3 章 鲁山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现状
..................... 14 3.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简介
..................................... 14
3.2 鲁山县农村低保运行状况 .................................... 15
3.3 鲁山县农村低保对象基本情况 ................................ 18
3.3.1 农村低保地区分布特征
......................................... 18 3.3.2 农村低保人口的基本特征
....................................... 19 3.3.3 农村低保人员补助分布
......................................... 22 第 4 章 鲁山县最低生活保障实际运行效果 ................... 24 4.1 低保的覆盖范围有限 ........................................ 24
4.2 低保待遇水平较低
......................................... 25
4.3 缺乏相关农村低保配套设施
................................. 26
IV 4.4 对象瞄准机制不健全
....................................... 27
4.5 制度运行中的道德风险
..................................... 29
4.6 立法层级较低
.............................................. 30
第 5 章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政策和建议 ................. 32 5.1 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保障充足的资金 ......................... 32
5.2 根据各地区农村情况实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科学化 ............... 32
5.3 做好农村低保制度与其它社会保障制度的对接 ................... 33
5.4 规范操作以实现农村低保的动态管理 ........................... 33
5.5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政策法规及相关法规 ................... 33
5.6 优化部门配置,加强人员效能 ................................. 34
参考文献 ............................................... 35 致谢 ................................................... 38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9
1 第1 1 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 农村问题始终是我国政府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值得我们欣慰的是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 1978 年的 2.5 亿人减至 2008 年的 1004 万人,其占我国农村总人数的比重从 30.7%减至 2008 年的 1%,下降了 29.7%。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2003 年在已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地区享受低保人数为 367.1 万人,2013 年全国享受低保人数为 5344.5 万人,增加了 4977.4 万人。
社会救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的作用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社会救助的核心,它是为了维持人们起码的生活起居需求而专门设立的一道“保险杠”,而它的覆盖面则像是一张巨大的“安全网”,当一些人收入水平低于一定标准时,就需要得到国家和社会给予的救助。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起步较晚,由于 90 年代初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导致城市产生众多下岗、失业人员,国家从 1993 年开始以上海市为试点,随后几年推广至全国,逐步建立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而相比城市来说,对于更需要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来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来的略显晚些。2007 年 7 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其决定 2007 年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随后的几个月时间,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参与配合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截止 2007 年年底,已有 3566.3 万人(1608.5 万户)受益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比上年同期增加 1973.2 万人,增长了 123.9%,平均低保标准 70 元/人、月,全年共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109.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0.8%,人均补差38.8 元/月,比上年同期提高 4.3 元,增长 12.5%。① 近年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保障人口规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及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投入上都逐年提高,但依然不能满足农村贫困人口的救助需求。
鲁山县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西南部,伏牛山东麓,全县辖 5 镇 15 乡 5 个办事处,人口约 87 万,其中农业人口有 76 万,人均耕地 0.7 亩,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山区县,鲁山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近年来地方政府积极落实党中央提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鲁山县将农村社会保障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方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农村低收
① 2007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2 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撑起了一扇保护伞。但由于地方经济力量薄弱,县财政基础较差,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本文针对鲁山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现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与研究,分析了当前农村低保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希望对鲁山县农村低保制度的完善做出一点贡献。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三农问题”一直作为党和国家关心的重大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这也制约了我国农村的发展与稳定。农村低保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安全线”,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社会公平的“调节器”。② 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③ 这一制度的建立,能很好的缓解当前我国农村的许多问题。
首先,对于解决贫困人口维持基本生活的问题,逐渐减少贫困人口有直接作用。同样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份子,大家都享有共同的生存权利,保障公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利是党和国家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我国农村贫困现象并没有完全解决,贫困人口数量虽有下降但依然存在,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成果有许多贫困人口未能与我们分享,贫困农民需要生存,同样也需要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3 年人代会闭幕讲话中提到:“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所以要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得贫困人群摆脱贫困,共同富裕。
其次,对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起推动作用。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较晚且相对缓慢,农村经济较为落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我们可以通过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实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逐
②
邓大松、王增文,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探索—以现存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为视角[J],山东经济,2008 年(1)。
③
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2007 年。
3 渐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从而促进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
再次,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村的稳定有着特殊的帮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社会中积累的矛盾越发凸显,随之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引出的许多问题也使矛盾进一步扩大。当弱势群体特别是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时,贫困就从经济问题转变成为社会问题,作为缓和这一问题的农村低保制度,它的完善会减轻社会矛盾,增强贫困人口抵抗风险的能力,国家通过再分配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让全体公民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社会的稳定、经济建设的发展建立良好的环境。
最后,对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政府适当去干预市场经济可以减少市场带来的风险,合理的进行资源配置,国民经济便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解决农民的生存问题,为农民寻求发展提供坚挺的保障,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起到促进作用。
1.2.2现实意义 研究鲁山县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鲁山县作为我国中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它的贫困规模相比其他县级区域来说较大。通过对它的研究,我们能发现最低生活保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问题,从而为上级政府完善其制定的低保政策提供有效的依据。研究其制度执行的过程,可以及时发现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对政策实施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鲁山县农村低保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研究,对农村低保对象、低保金的标准、低保的进入——退出机制、低保管理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农村低保运行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议,为推进农村低保制度的发展,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数量提供一些参考,为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贡献了微薄的力量。
1.3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借助图书馆资源和网络大量翻阅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关的文献,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整理了众多学者对低保制度研究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鲁山县的农村低保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
(2)
实证研究法。通过当地民政部门给予的一定数据支持,对其农村低保制度的实际实施情况进行了研究,找出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通过翻阅年鉴搜集整理数据,统计分析。
4 (3)
调查研究法。与民政部门具体执行人员进行访谈,调查制度实施过程中执行人员方面的难处,了解执行的步骤,使提出的建议更具有针对性。
1.4国内外文献述评 1.4.1国外研究综述 社会救助作为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制度,世界各国在实施过程中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其共同点是以国家为主体,政府承担费用...
篇五:县农村低保现状及问题分析
142014 届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届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我国农村低保制度运行中存在问题及对我国农村低保制度运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策研究————以山西省平定县为例以山西省平定县为例作者姓名刘俊峰指导教师马运瑞副教授实践导师阎刚平学科专业公共管理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社会保障培养单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习年限2011 年 9 月—2014 年 7 月二〇一四年六月万方数据山西大学2014 届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农村低保制度运行中存在问题及对我国农村低保制度运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策研究————以山西省平定县为例以山西省平定县为例作者姓名刘俊峰指导教师马运瑞副教授实践导师阎刚平学科专业公共管理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社会保障培养单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习年限2011 年 9 月—2014 年 7 月二〇一四年六月万方数据
ThesisThesisThesisThesis forforforforMasterMasterMasterMaster’ ’ ’ ’ s s s s degreedegreedegreedegree,, ShanxiShanxiShanxiShanxi UniversityUniversityUniversityUniversity,, 2020202014141414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the minimum livingsecurity system in rural China——A case on Pingding county of Shanxi procinceStudent NameJun-feng LiuSupervisorProf.Yun-rui MaPractical diretionGang-ping YanMajorPublicAdministrationSpecialtyPublic policy and Social SecurityDepartment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Public ManagementResearch Duration2011.09-2014.7June, 2014万方数据
我国农村低保制度运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山西省平定县为例46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
如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文献资料外, 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作者签名:20年月日万方数据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47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山西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山西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协议。作者签名:导师签名:20年月日万方数据
目录中 文 摘 要........................................................................................................................IABSTRACTABSTRACTABSTRACTABSTRACT.......................................................................................................................II引言..................................................................................................................................1第一章农村低保制度概述..............................................................................................51.1 农村低保制度的内涵.............................................................................................51.1.1 农村低保制度的概念...................................................................................51.1.2 农村低保制度产生背景...............................................................................51.1.3 农村低保制度的特点...................................................................................61.2 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的实践.....................................................................................71.2.1 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与发展...............................................................71.2.2 山西省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9第二章平定县农村低保制度运行................................................................................132.1 平定县概况...........................................................................................................132.2 平定县农村低保工作的开展...............................................................................142.3 平定县农村低保工作运行管理...........................................................................152.3.1 低保待遇标准确定.....................................................................................152.3.2 低保对象的界定.........................................................................................162.3.3 低保资金的筹集与发放.............................................................................172.3.4 低保制度运行中的动态管理.....................................................................182.3.5 低保制度运行中的监督与管理.................................................................192.3.6 低保制度与其他制度的有效衔接.............................................................202.4 平定县农村低保工作成效...................................................................................20第三章平定县农村低保制度运行中存在问题及原因................................................233.1 平定县农村低保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233.1.1 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力度不够.....................................................................233.1.2 农村低保对象认定难.................................................................................243.1.3 农村低保运行动态管理难.........................................................................253.1.4 农村低保运行过程监管不足.....................................................................253.1.5 农村低保基层工作力量薄弱.....................................................................263.1.6 农村低保水平与城市低保差距大.............................................................27万方数据
3.2 农村低保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283.2.1 法律制度不健全.........................................................................................283.2.2 动态管理实施基础薄弱.............................................................................293.2.3 农村低保退出机制不完善.........................................................................293.2.4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社会救助差异.....................................................30第四章优化农村低保制度运行的对策及建议............................................................314.1 加快农村低保制度法制化建设进程...................................................................314.2 构建科学规范的农保运行机制...........................................................................324.2.1 因地制宜确定保障标准.............................................................................324.2.2 准确界定低保对象.....................................................................................334.2.3 强化实施动态管理.....................................................................................344.2.4 加强基层低保工作队伍建设.....................................................................354.3 加强农村低保制度运行过程监管.......................................................................364.3.1 畅通低保对象监督渠道.............................................................................364.3.2 强化社会监督评议机制.............................................................................364.3.3 健全完善公示备案制度.............................................................................374.4 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低保差距...................................................................37结语................................................................................................................................39参 考 文 献......................................................................................................................41致谢................................................................................................................................44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45承诺书........................................................................................................................46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47万方数据
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hineseChineseChineseChineseAbstractAbstractAbstractAbstract.................................................................................................................IAbstractAbstractAbstractAbstract..............................................................................................................................IIIntroductionIntroductionIntroductionIntroduction........................................................................................................................1ChapterChapterChapterChapter1 1 1 1 OverviewOverviewOverviewOverview of of of of thethethethe basicbasicbasicbasic livinglivinglivingliving allowancesallowancesallowancesallowances systemsystemsystemsystem forforforforruralruralruralrural residentsresidentsresidentsresidents............51.1 Connotation of the system.......................................................................................51.1.1 Concept of the system...................................................................................51.1.2 Background of the system.............................................................................51.1.3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61.2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ystem in china..................................................................71.2.1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in china............................... 71.2.2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in Shanxi province........................................9ChapterChapterChapterChapter2 2 2 2 OperationOperationOperationOperation of of of of thethethethe systemsystemsystemsystem in in in in PingdingPingdingPingdingPingding countycountycountycounty............................................... 132.1 Profile of the Pingding county..............................................................................132.2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in Pingding county...................................................142.3 Measures of the system in Pingding county..........................................................152.3.1 Establish standard of the basic living allowances.......................................152.3.2 Define the protection objects...................................................................... 162.3.3 Raise and issue the funs..............................................................................172.3.4 Dynam...
篇六:县农村低保现状及问题分析
浅谈城乡低保工作现状及完善途径》------------------------------------------------------------------------------
作者:
师杰
日期:
2014-08-22
城乡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一环, 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化解社会矛盾, 调节社会分配, 确保困难群众体面地享受改革开放成果,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低保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 试就低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完善途径做些分析和探讨。
一、
我市城乡低保工作现状
(一)
低保覆盖面逐年扩大, 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我市现有城乡 低保对象近 3. 6 万人, 自低保制度建立以来, 城乡 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及保障人数逐年提高, 近五年来, 发放社会救助资金 4 亿元, 受惠群众超过 5 万人, 占全市人口的 10%以上。
2009 年和 2010 年, 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市。
在资金管理上, 设立了低保金专户, 专款专用, 专帐管理, 终端发放, 封闭式的资金运行安全高效, 杜绝了 低保金被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
实行了低保金社会化发放, 农村信用社城乡 26个网点随时发放低保金, 低保对象可以凭借存折就近就便及时领取低保金, 方便了广大困难群众。
(二)
工作能力建设逐步增强, 运行机制初见成效
市委、 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 将城乡低保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为加大工作力量, 成立了社会救助事业中心, 增加了人员编制, 将城乡 低保、 医疗救助、 临时救助、 低收入家庭认定、 退职救济统一整合, 理顺了工作关系, 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省财政厅和民政厅的“绩效考评” 和“以奖代补” 政策, 落实了工作经费, 为全市各乡 镇、 街道、 社区配专用微机并安装了信息系统, 农村低保实现了省市县乡 镇四级联网, 城市低保实现了延伸到社区的五级联网。
(三)
规章制度日趋健全, 开展工作有章可循
健全完善了低保工作规章制度。
相继出台了《洮南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洮南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洮南市低保对象管理办法》、《洮南市城市低保对象分类施保实施办法》 等, 健全完善了《洮南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审批评议办法》、《洮南市城乡 低保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洮南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暂行办法》、《低保工作有奖举报制度》, 建立健全了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 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等, 增强了对低保工作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四)
低保管理逐渐规范, 科学化水平稳步提高
一是规范了操作程序。
严密了低保的申请、 审核、 评议、 公示、 发放程序。
坚持“两级
管理”、“三级联审” 的模式。
二是坚持了公开透明原则。
在全市乡镇(街道)
社区(村)
统一制做了最低生活保障服务指南及低保工作流程图, 下发宣传单和社会救助工作手册, 设立监督电话, 聘请低保义务监督员。
充分利用广播、 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在街道和社区设立公示板, 对新增和退保对象实行公示。
在电视台和街道社区公布了举报电话, 把低保工作置于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
三是加强了低保工作的动态管理。
与社保、 财政、 殡葬、工商、 交警、 人社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 进行信息比对, 及时取消因退休、 死亡、 公益性岗位、 家庭好转及外迁的城乡 低保对象。
健全了年度普查、 季度核查、 重点抽查、 举报必查的复查复核制度, 做到了保障对象有进有出、 保障标准有升有降、 动态管理正常有序。
二、
城乡低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乡 低保工作服务的对象多, 资金的总量大。
政策性强, 操作难度大。
社会关注, 百姓对政府的期待高, 工作的风险大。
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人为的或不可抗力的因素, 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
家庭收入难核算
在确定申请人是否符合政策规定的申报条件中, 家庭收入是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指标。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算办法也成为群众最关注、 工作人员最棘手的难题。
一方面, 由于民政部门核算手段的单一化, 难以准确核实申请人家庭存款、 住房、 有价证券等财富。
另一方面,现行的低保政策是单向核算收入, 即只考虑家庭收入, 只要人均不超过低保标准, 即可有申请资格。
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家庭结构、 状况的不同, 每个家庭的支出也不同。
这就使相当一部分家庭受现行收入核算方法的制约, 其实际生活水平低于低保水平, 但却不能申请低保及相关优惠政策。
(二)
低保工作者专业化队伍建设滞后
2011 年以前, 民政局从事城乡 低保工作有 3 名工作人员, 加上乡 镇、 街道和社区共有 45名低保工作人员, 全市低保对象 3. 5 万名, 人均承担 780 人的工作量。
2011 年, 民政局设立了社会救助事业中心, 将城乡 低保、 医疗救助统一整合, 增加了工作人员, 但乡 镇(街道)承担着重要的一线审核和监管职责, 特别是乡镇民政办没有配备低保专干, 工作人员严重不足, 全市农村低保对象有 18700 人, 民政助理 36 人, 有的还是兼职, 承担着低保、 医疗救助、救灾救济、 优抚、 社会事务等各项民政工作, 还要应付市直部门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人员极大不足, 不仅如此, 还存在部分民政助理素质不高的问题, 致使低保管理工作难度增大,基层操作不规范、 入户核查和民主评议把关不严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
部门之间配合有待加强
核实困难群众收入需要多方面配合, 低保工作人员在调查过程中, 有的部门和单位不出具或出具虚假收入证明, 致使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收入很难查到, 难以准确掌握情况; 监管的手段滞后, 对于收入核算没有建立统一共享的信息平台, 没有先进设备进行信息比对,靠手工操作进行, 工作效率低, 准确率差; 责任追究的力度不够, 一些低保对象不如实申报家庭收入及成员变化情况, 蒙混过关; 近年来由于棚户区改造、 廉租房改造及城市建设等原因, 低保动迁户越来越多, 管理难度加大。
(四)
与再就业保障机制缺乏有效衔接
低保群体中大部分人的文化程度都是初中或初中以下的水平, 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限制了其就业范围的选择。
他们只能从事流动性强、 劳动强度大、 工资偏低的一些简单工作。
解决贫困问题的关健是让贫困群体重新就业。
但从目前看, 我们更注重对贫困者的基本生活保障, 相对而言, 在鼓励劳动者积极就业方面还比较薄弱。
三、
下步工作建议
(一)
建立科学合理的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机制
要不断补充完善现行的低保制度, 使之更加人性化、 科学化和有可操作性, 尤其重点解决“收入核对” 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在政府主导下, 民政和财政、 人社、 社保、 交警、 住建、工商、 税务、 金融等部门应密切配合, 做到信息共享, 网络互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从源头上维护低保工作的严密性和严肃性。
(二)
强化低保工作的能力建设
救助工作的对象在基层, 根基在基层、 实效也体现在基层。
随着以人为本,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 有关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也会随之增多, 民政工作任务也会越来越重。
因此, 建议制定出台相关文件, 完善基层救助机构、 编制和人员, 特别是健全和完善乡 镇、 村(社区)
救助工作站, 乡镇(街道)
要选用素质高的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人员, 村(社区)
可采用考试录用的方式配备公益岗位人员。
加强业务培训力度, 不断提高低保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同时, 要建立起救助资金和工作经费的自然增长机制。
安排足额的专项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 并建立起经费的自然增长机制, 确保城乡低保工作的快速发展。
(三)
完善低保工作的监管模式
要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市具体情况的低保监管新模式, 进一步完善城乡 低保评定、 审核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 切实提高低保工作监管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继续加大督查力度, 建立健全预防和纠正机制, 不定期对低保工作进行审计、 督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使低保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民心效应。
(四)
低保与再就业制度有效衔接
低保制度不能仅仅停留在保障低保户的基本生活上, 还应考虑如何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尤其是工作技能, 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稳定就业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健。
应尽可能把民政低保救助与劳动保障部门的再就业救助制度有效衔接, 为有创业意向的低保对象提供相应的政策优惠, 通过政策强制建立退出机制。
(重庆律师事务所 www. lvshimen. com)
篇七:县农村低保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1. 112011年11月浅析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对策文/史春泽摘
要:
“三农” 问题的重点是农民问题, 农民问题的重点是社会保障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
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 现状; 对策中图分类号:
F323. 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4117(2011)
11-0098-01一、 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 绝大多数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 土地成为其唯一的生活保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尤其是社会保障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1991年到2003年, 我国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起社会保障网络体系,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渐趋成熟。
但是在全面发展的同时, 由于受经济水平的限制, 农村社会保障与城市社会保障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 表现在:1、 农村社会保障资金严重不足。
社会保障体现的是政府的责任,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政府财政给予的投入不断增加, 2007年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投入为109.1亿元,2008年已达到228.7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50.1%和109.6%。
虽然增长幅度很大, 但是政府投入的增长速度远低于物价上涨的速度。
由于物价上涨, 按原来核定的政府投资, 其保障能力只有原来的一半甚至更少, 保障程度可想而知。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近几年的低保标准都未能达到低农村家庭的衣食住行的消费水平,即使按照最高标准救助农村低保户, 也未能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如果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会影响到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2、 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窄, 范围小。
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2004年虽达15364个, 却仅占全国乡镇位数的35%, 建立社会保障基金会的行政村仅占24%。
没有建立社会保障机构的地区,尽管集体也以公益金和合作医疗基金的形式向农民收取社会保障费用, 但由于个人缴纳的公益金只是赡养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社会供给性差, 而且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农民没有积极性。
而且大外分乡镇企业和私有企业以及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国有企业、 城镇集体企业、 合资企业对农村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基本是空白的。
在这种情况下, 使国家无法对农村劳动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极不适应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3、 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统筹管理与保值增值存在问题。
我国新农合和新农保基金统筹的层次都是在县一级。
在县级层次的统筹管理方式下, 管理制度的健全性、 合理性较差, 另外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这就使得社会保障资金不仅面临着被挪用或非法占用的安全性风险, 而且在当前形势下, 还会遇到资金投资管理方面的人才瓶颈约束, 以至于影响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有效管理与保值增值。
我国农村社会保险基金在内的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比较狭窄, 投资运营收益率也不高。
现行的政策规定, 省级及以下单位结余的社会保障资金不享有投资权, 巨额的社会保障资金只能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 难以抵御通胀贬值的风险。二、 农村社会保障的对策1、 要加大财政投入, 为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资金问题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 尤其在我国农村现阶段,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十分必要。
首先应增加对农村社会救济、 优抚安置、 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财政支持, 在农村逐步建立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社会救济制度, 以保障农民最低生存的需要。
其次, 要增加对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支持。
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为核心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险是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 在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初期, 国家应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支持。
同时, 由于现行税收体制是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税制, 因此各级政府应将其纳入财政预算, 以支持农村社保事业。2、 确立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制度理念。
公平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价值诉求。
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过程中, 应首先确立公平公正的理念, 对农民实施以社会保障的保护, 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 。
在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过程中, 去规范、 约束制度的实施, 使农民能在一个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中生产生活, 不能每遇到制度建设的困难就牺牲农民, 保全城市公民, 让所有农民在社会保障制度上享受与城市公民起点、 过程和结果的公平。
在综合考量城乡协调发展的前提下, 做到农村社会保障与城市社会保障的平等、 健康发展, 实现公平。
在现在的形势下, 本着公平公正的理念, 在农村扎扎实实地开展社会保障建设。3、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全方位为农民服务。
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是农村的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 也是政府的责任。
政府有权也有责任为公民实现享受社会保障待遇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 尤其是处于弱势群体的广大农民。
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政策, 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必须与其他制度统筹安排, 协调发展, 要想做到宏观上的平衡, 必须由国家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才能实现。农村的风险来自各个方面, 农业生产作为一个质弱产业和极强公共物品特质的产业, 其高风险性必然要求政府的强力支持, 以保证农民的利益、 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
所以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只能, 通过制度与财政支持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4、 要为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
要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走上正轨, 必须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
全国人大应尽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法》 及一系列相关的专项法(社会保障基金法、 社会保障程序法等)
, 形成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的完整体系, 确保农村的社会保障切实落实到农民的自身利益上。总结:
深化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和谐社会为总体目标, 严格执行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 使农民切实感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现实利益, 才能更好的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才能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 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学院作者简介:
史春泽(1987— )
, 男, 河北人, 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法学硕士, 研究方向:
政治经济学。参考文献:[1]铁卫,曾凡涛.当前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难点问题与对策.西安财经学院院报,2005,6-3.[2]杨团,毕天云,杨刚.《21世纪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之路》 》 .[3]杨小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分析.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8-4.三农问题
推荐访问:县农村低保现状及问题分析 低保 现状及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