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征管调研文章5篇税收征管调研文章 浅谈对企业所得税管理的认识与建议北川羌族自治县国家税务局 随着企业所得税分享制度的改革和最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企业所得税已成为国税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税收征管调研文章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税收征管调研文章
对企业所得税管理的认识与建议 北川羌族自治县国家税务局随着企业所得税分享制度的改革和最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企业所得税已成为国税部门的重要税源之一,企业所得税在组织收入、调节经济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们在所得税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难点,严重影响着我们的征管质量,下面我们就北川局为例来谈谈对企业所得税管理的认识和建议。
北川是一个少数名族自治县,全县有着 26 万人口,2008年地震后,经济在遭受到了巨大损失,震后在各方的支援和政府的招商引资下,经济得到逐步恢复。目前北川的所得税税源主要集中在水泥,水电,煤炭,旅游等行业。
一、北川局企业所得税征管指标及基本情况 北川羌族自治县国家税务局截止 2010年 9月 30日共有所得税征管户数 121 户,其中应申报户数 116 户,核定征收 31 户,占应申报户数 27%,第三季度征税面为 78% ,盈利企业主要集中在水电、制造业等行业。512 地震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三年共减免企业所得税 1531 万元。现将该局企业所得税近三年来所得税征管指标变化指标统计如下:
1、所得税征管户数变化趋势图
户数020406080100120140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2007 2008 2009 2010户数 所得税户数呈逐年增加趋势,三年时间增加 114 户,相比2007 年,增加幅度为 16 倍,特别是从 2010 年一季度开始,增加幅度更大。增长原因主要为地震后北川招商引资企业增多,征管户数增长明显。
2、所得税税核定征管户数变化统计表 核定征收户数05101520253035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核定征收户数
所得税核定征收户数 2010 年增长明显,截止 10 月 31 日核定征收户数 31 户,其中定额征收 29 户,按收入定率征收 2 户。核定征收户数占所得税征管户数比率 27%。11 月份因为企业注销,企业负责人无法联系,取消了核定征收 6 户。
3、征税面变化趋势 征税比率0%10%20%30%40%50%60%70%80%90%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2007 2008 2009 2010征税比率 征税面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受 2008 年地震的影响,2008 年征税面偏低,2010 年大部分企业得到了恢复,征税面稳中上升,截止第三季度,所得税征税面 78%,超过地震前征税面水平。
4、地震减免税统计表
2008 年地震后,根据财税〔2008〕104 号文件规定,共有 6户,实行全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后面因为企业资料不全,两户企业取消了免征税款的备案,其中有两户企业属于西部大开发企业。
二、当前企业所得税征管存在的问题
1、重视不足,管理员业务水平有限,弱化了所得税管理
目前不管是税务干部还是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所得税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高,普遍认为,只要企业没赚钱,就没有企业所得税,再加之企业所得税税种占总体税源的比例不大,加之如北川企业所得税管户数量又少,地震前才 26 户所得税企业, 而且企业所得税管理繁琐,造成众多税收干部对所得税的重视不足,新办企业所得税业务重新归属国税部门管理以来,虽然我们加大了对企业所得税知识的学习培训力度,但是由于国税部门对该项业务长期搁臵,且其业务量大、面广、计算复杂,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从而弱化了企业所年
份 2008 2009 2010 户
数 6 6 4 减免税(万元)
359.6 581 591
得税管理,造成业务脱节、岗位间衔接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2、财务核算不规范,账务资料不健全,企业财会人员参次不齐 目前在所得税征收管理的要求下,很多企业不能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规定合理设臵会计科目,不能按照会计处理程序正确核算各项经济业务,对各项成本费用列支把关不严,审核不力,导致乱摊成本、虚增虚列费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财会人员本身素质和教育程度不高这个因素造成,在这次调研中,北川局所辖管企业财会人员 68 户企业中,具有会计高级职称人员只有一名,兼职会计 5 名, 甚至有几户企业会计和出纳就是同一人,企业财会人员水平参次不齐,企业负责人对财务工作的重视不够;财务账簿资料不健全,特别是生产企业的成本结算方面,很多企业按照销售金额来定投入原材料金额,库存与实际库存不符合等情况,再加上财务人员的缺乏或者兼职财务人员,让企业财务核算形同虚设,严重账实不符,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根本上制约了所得税工作的顺利开展。
3、新办企业数量多,纳税信用缺失,征收管理难度大. 北川地震后为发展地方经济招商引资了很多外地企业,企业所得税管户数量大量增加,外来投资企业多为商贸企业,主要集中在建材,零售等行业,流动性大,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大多企业为兼职会计,企业所得税的征管难度大,很多企业开业两年了仍无法实现收入,征收管理难度大。主要表现为:第一,征收方式确定难。目前在查账征收、核定征收和定额征收的所得税管理
方式下,由于每一种征收方式的鉴定,都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前期进行,税务机关核定出的征收方式,与企业后期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存在着很大的不一致性。同时,目前所得税征收方式的鉴定与地税部门不尽一致,由于掌握的标准、尺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同等规模、相同行业或类似行业之间鉴定的结果也存在不一致的现象,使纳税人对税务机关执法的公正性产生质疑,影响了公平、公正的税务机关形象。第二,应税所得率核定难。在核定征收所得税的方式下,虽然在应税所得率的设臵上,体现出税负从高的原则。但是,由于核定的项目过多,纳税人资料又不齐全,很难给纳税人核定出一个合适的应税所得率。同时,由于应税所得率设臵的过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纳税人不断扩大再生产。第三,新办非增值税纳税企业管理难。近年来我们国税机关主要从事增值税纳税人管理,而对由地税部门管理的企业几乎很少涉及。在这种情况下,对新办非增值税的企业所得税管理,就相应给国税机关的管理和监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第四,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口径和有关计算所得税的口径不一致,也加大了所得税管理的难度。
4、汇算清缴管户集中申报,中介机构的介入,造成审核把关难
企业所得税实行按季度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目前年终汇算都统一通过中介机构审核,管理科室负责的方式进行,主要通过汇算通软件核算,由于企业户数多,无法每个企业逐一审核,造成部分企业企业在汇算清缴时蒙混过关,或者减免税备案手续不够
完整。中介机构的介入,审核力度有限;再加上纳税人都在申报期限结束时才来申报,给管理部门的审核时间太短,征管户数多,造成审核力度的不够。
5、税收政策宣传、培训不够及时、到位。
企业所得税税基的计算与其他税种相比业务性更强,政策规定更详细、具体。虽然每年的五月为税收宣传月,但由于政策变化快,业务性强,税收政策的宣传还是不够到位的加上新北川地震灾后税收优惠政策很多,税收政策的宣传显得尤为重要。现行政策规定,企业在核算时按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在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时,对财务制度规定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按税收规定进行调整。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知识,还要熟悉掌握税收政策的具体规定。由于当前税务机关宣传税收政策缺乏长期性,宣传渠道也不够多样,在培训手段上也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导致纳税人很难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税收政策资料,对所得税政策了解的较少,理解的也很不到位,导致检查时所得税出现的问题最多。
三、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对策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充实所得税管理人员
各基层所得税征管单位,要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所得税管理领导小组,充实所得税岗位人员力量,不断加强对搞好所得税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北川局现在成立了企业所
得税管理专门工作小组,特别是汇算清缴时,对所得税的审批审核实行专人负责,同时,要加大对所得税工作的考核力度,扩大考核范围,提高考核分值,并建立健全所得税各项考核制度,保证把各项所得税工作落到实处。
2、强化纳税评估、日常检查和税务稽查,密切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信息共享。
纳税评估是税源管理的一个基本环节和重要手段,也是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现行的纳税评估比较侧重于对增值税纳税情况的评估,而对所得税的评估则比较欠缺。其实增值税往往与所得税是紧密联系的,增值税的查补往往也意味着应纳税所得额的调增,这就要求我们把增值税的纳税评估与所得税的纳税评估紧密结合起来,方法之一就是建立纳税评估的台账,记录企业视同销售等涉及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等行为,作为对其所得税申报情况审核的辅助;方法之二就是要督促企业进行账务调整,加强纳税评估的后续管理,不能一补了之。由于企业所得税以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以会计利润为基础,所以,企业常常通过种种方法缩小税基或隐瞒收入、虚列或扩大成本。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征管中要注意信息的采集、分析和研究,密切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加强对企业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损失的真实性审核管理,对企业超出税前扣除范围或标准的,一律不得税前扣除;加强对企业费用、购入资产的原
始发票的合法性审核,对不能提供真实、合法、有效凭据的支出、不规范的原始凭证(发票),坚决不予进账;加强对企业成本核算的监督,对那些亏损大户,我们更要具体分析,查清原因。对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工作中发现的偷税情况移送稽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威慑力,从而使纳税评估、日常检查和税务稽查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对企业的涉税业务进行全面监控。
3、以税收管理员制度为依托,加强户籍管理,强化税源监控,实行分类管理。
首先,摸清纳税人底数是税收征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如对房地产业、服务业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征管,由于营业税由地税部门征管,国税部门对其所得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仅满足于这些企业的按期申报,对其申报的准确性缺乏必要的监控,甚至有部分企业开业很久,依然没有纳入正常的税务管理。北川局地震后,对所有辖管的企业逐一进行了户籍清理,建立了纳税人的诚信档案。对此,我们认为,应该结合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落实,加强税收管理员的巡查和调查,调查核实分管纳税人税务登记事项的真实性;及时掌握纳税人合并、分立、破产等信息,了解纳税人外出经营、注销、停业等情况,掌握纳税人户籍变化的其他情况;调查核实纳税人纳税申报事项和其他核定、认定事项的真实性;了解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的基本情况,对当年或当
期申报的涉税信息重点进行分析、评价,并与同行业、同规模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及时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财务核算和纳税的变化情况,提高企业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其次,要根据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征管手段,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一是要抓住重点,改进方法,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重点税源户的情况,不断调整不同时期的重点税源户,在日常征管中予以重点监控。二是加强行业管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合理制订出行业的平均赢利水平,以便对照分析。三要对财务核算不健全的企业试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等方法保障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4、核实税基础,改进汇算清缴方式,提高征管质量。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是所得税征管工作的核心。汇缴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税收征管水平的高低和国家税款的安全、完整。针对企业所得税汇缴业务复杂,办税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税务人员业务不精的现状,亟待从改进汇缴方式入手,切实强化所得税汇缴管理。首先,要加强对税务机关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对企业税法宣传的力度,提高征纳双方所得税征税、办税综合素质和技能。进行税法宣传不仅是税收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的责任,同时也是加强所得税管理的必然要求。在日常征管中,我们发现,虽有明确的相关规定,企业在扣除项目方面依然存在着误区,如在工资、福利费及开办费摊销等项目税前列支时不符合税法规定。这是由
于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涉及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财务成果等生产经营各方面,业务处理涉及税法、会计法、会计制度、财务管理等相关法律、制度、政策,文件多而散,只有统一掌握政策、执行尺度和标准,着力提高征纳双方汇缴综合素质和技能,才能确保所得税政策得到及时、准确的贯彻和实施。其次,要改变现行的汇缴方式。在现行制度下,企业所得税在年后十五日内申报,五个月内汇算清缴。由于企业户数多、时间紧,汇缴的质量难以保证,需要集全局之力来办这件事情,更要加强对有关事项取消审批后的后续管理。要建立和完善企业所得税的台账,记录其减免税、广告费扣除、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国产设备投资抵免、工效挂钩企业工资发放、企业弥补亏损、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等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应重点检查事前审批改成事前备案的项目、税收优惠政策享受是否符合规定等,确保所得税征管重大事项执行得正确规范,防止企业混水摸鱼、自行扩大扣除项目范围等现象的发生,以严格管理挖掘税源,从源头和根本上遏制住恶意偷逃税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大所得税秩序的规范和整治力度,净化税收的社会环境。
5、全面清理检查享受减免税的企业,建立严格的认证审核制度
北川享受优惠的企业非常多,如西部大开发、地震受灾企业等,这就要求税收管理员对企业申请享受减免税资格的
企业严格审查,对于清理出的为骗取减免税的假民政福利企业、假校办企业、假劳服企业、假军队企业等,要按照偷税进行严肃处理。特别是在汇算清缴时,做好减免税备案和审批手续,对上报的资料进行严格审...
篇二:税收征管调研文章
分局文明创建工作总结与地税副局长税收征管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合集地税分局文明创建工作总结
我们七分局现有干部 14 人,其中党员 12 人,两年来,我们继续高举两个文明建设的伟大旗帜,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方针,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始终拿在手上经常抓,与其他业务工作同安排、同布置、同落实。文明创建工作自 95 年以来,从县级文明单位已上升为市级文明单位,由县级青年文明号已升为市级最佳青年文明号,20**年又被市文明委、市面上地税局命名为“双文明示范点”,今年被推荐为省级双文明建设示范点,级次越来越高。我们紧紧围绕“六讲六示范”这根主线丰富文明创建活动的内容。坚持以“六讲”作先导,以“示范”促发展,通过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分局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和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的大好局面。
一、统一思想,把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与开展双文明示范点活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1、制定规划措施,明确创建目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东巩地税分局 20**-----20**年文明单位创建规划及实施方案,建立和健全了文明单位创建领导班子,明确了以“六讲六示范”为文明单位和双文明示范点建设的主要内容,并对全年创建活动进行了安排,制定了奖惩措施,能保持现有荣誉称号和再进位的,给予每个干部一定的物质奖励,如被淘汰出局,班子成员每人扣 1000 元,一班干部扣 500 补助工资,年终考核定为不称职,将其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联系起来,确保目标实现。做到了思想上有位子、组织上有班子、工作有盘子、行动上有样子。
2、切实开展六讲六示范活动,把六讲六示范与收入工作密切联系起来。六讲六示范只有与收入工作与业务工作联系起来,才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在实际操作上,我们继续将六讲六示范实行评星上榜的方法抓好落实。将六讲六示范定为六颗示范明
星,增添内容,将每一讲每一示范要求细化成若干具体标准,满分为 10 分,采用自我评定,群众评议、专班审定,挂星上榜,资料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归档的办法,一季度一考核,综合各方面因素,得最分者为示范明星。并将评选示范明星活动与个人利益挂钩,年终评奖,综合全年累计得星数,每星给予 50 元奖励。通过这一活动,分局掀起争当示范明星的高潮。促进了收入任务和征管质量的提高,结合开展行政执法“满意杯”和文明服务“新风杯”活动,开展优质服务,树立窗口形象。在纳税厅开展争当文明示范窗口活动,做到文明、高效、准确,坚持纠正官僚主义作风,善待纳税人,尊重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征纳关系。凡纳税人请示需要答复和办理的事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予以答复和办理,一时不能答复和办理的,也要说明理由,禁止任何形式的推诿。建立首问责任制,对接待纳税人的第一个工作人员的服务进行约束,凡出现不文明行为的,刁难、推诿的,给予追究责任。为了更好的为纳税人服务,方便纳税人,我们在纳税期,延长上班时间,受理办税不分上下班,下班后有人交税仍然执情接待,另外,在纳税厅内设有纳税人专座,备有茶水,让纳税人有一种宾至如归和家的亲切感,使他们产生一种积极纳税的光荣感,同时密切了征纳关系。
二、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干部素质,体现文明创建效果。
在业务上我们结合全省统考,组织全体干部集中学习业务讲课光盘,对不懂不通的问题开展讨论,以达到弄懂弄通、加深印象的目的。集中学习了新《税收征管法》,开展与旧征管法的对比讨论,掌握操作程序。采用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熟练掌握税收政策法规,要求干部养成爱好学习的习惯,刻苦钻研的精神,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为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我们还制定学习制度和奖励办法,凡在省、市统考中达到一定名次的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来促进学习。在政治学习上,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贯彻和警示教育,制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计划,安排学习内容,做到自学笔记,上交心得体会,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我们的工作,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推动地税事业的健康展。
六是开展三反一整顿,治理地方税收秩序。襄樊新华市场税案出现后,在整个襄樊地税系统开展反腐败、反渎职、反歪风,治理地方税收秩序活动,接此通知后,我们级织干部职工认真进行学习,针对干部职工讨论中总结的十种表现开展自查自纠,结合自身实际写出心得体会,时时以新华市场税案为教材,警钟长鸣,确保地方税收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领导带头,在廉洁自律上示范。开展示范点活动以来,分局支部一班人首先从自身做带头垂范,特别是廉洁自律上,支部一班人坚持做到秉公执法,清正廉洁,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做好表率,当好排头兵。今年五月的一天,东巩镇一纳税户为了达到少交税的目的,托一位很有面子的人给分局领导送去了两条烟,在实在无法推脱的情况下,他将两条烟上交办公室,并折价 180 元给这位纳税人开了税票抵缴了税款。半年来分局班子成员上交各种礼品折价两千多元。
二是大员上阵,在工作能力上示范。年初机构到位时谢树权同志从巡检调到峡口负责,过去峡口是连续几年没有完成任务,并且还倒欠金库资金三十金多万元,到岗后他迅速开展了税源清理,摸清了底子,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分析各岗的任务,与专管员签定了收入责任状并加大了考核力度,特别是对历年陈欠税款,自已主动承担了追缴任务并与专管员一样考核。在他的带动下,峡口岗的四名同志深入农村挖潜税源,寻找增收潜力,做到应收尽收,半年达到全年任务的 100%。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双坪岗的王健中,一人负责整个岗位 100 多户的征管工作,他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克服人手少,任务重,征管难的现状,以岗为家,常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既是指挥官又是战斗员,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特别是今年把征管质量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一个人抓管理更是困难重重,但他硬是用延长工作时间,把征管质量的相关内容补了起来,在一季度县局考核中,得到上级好评。虽然离家为足 20 公里,只有半个小时的路程,但他每月只在月底休息五天假,平常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从不回家。
三是讲政治,在完成任务上示范。在双过半的关键时刻,东巩岗副局长胡德志亲自带领专班深入企业检查结算,一心扑在收入上,并把征管质量拿在手上经常抓,(1)严格考核、奖优罚劣。按照上级关于征管质量考核有关内容,制定了考核办法,按照“十率”要求细化内容,量化目标,实行百分考核制,将干部工资补助,奖金纳入征管质量考核,实行按月检查,按季考核况现。规定税务登记率必须达到100%,每差一户扣 2 分,纳税申报率企业达到 100
%,个体 95%,每差 1%扣 2 分,入库率企业 90%以上,个体 95%以上等等。
(2)加强督办落实。及时督促干部对征管要求进行自查,按月对各线的征管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干部进行考核,改变过去重收入轻管理,忽视征管质量的错误认识。执法了考核办法,按照一季度检查的情况进了严格的考核兑现,所惩工资达 1500 多元。通过考核征管质量,东巩岗的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取得了超过半的好成绩。在双过半与孩子高考相矛盾时,他选择了工作,没有因孩子高考而分散精力。六月底他负责的岗位收入任务达 93%。年过半百的柏世槐,身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分局考虑他年岁大,身体多病,出于安全考虑安排他从事较轻的工作,而他都表示一方面自已对征收工作情况熟,二是自已也不能再搞多少年,能在一线抓出点成绩也能了却自已的心愿,主动要求到分局最偏远的白云岗工作,并且抓得很好,得到了征管质量验收专班的好评。
正是由于这些模范党员干部的带动工作用,20**年十一月底完成税收任务 169 万元,占 110%。今年上半年我们累计入库地方各税 324.2 万元,占年计划的 94%,位居全县前列,征管质量经过县局考核专班的检查得到县局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干部的业务素质在全省组织的统考中取得了好成绩,没有一人不合格,由于各项工作成绩突出,七月份在县局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庆祝集会上,分局支部被县局机关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
我们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分局内开展了反对“部门优越感”的斗争,除了根据征管法的要求实行的税务服务“八公开”外,对外进行了公开服务承诺、限时服务、
纳税日领导坐班等一系列的服务职能的完善工作,并层层签定了优质服务责任状,与个人利益挂钩,同时,我们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有多大财力办多大事原则,完善配套了分局会议室,接待室和餐厅,具有了接待30 人的接待能力。内部食堂和接待室建立起来后,坚持单位的任何接待都在机关,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不准在外就餐,节省招待费支出。仅今年半年来,仅在内部食堂接待费用比同期节省开支 1 万多元。在征管基础高级施上,我们向上争取,向内挖潜,建立纳税分户档案室,使纳税档案基础逐步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使查阅更快捷,管理更规范。争职资金更新了计算机,使税收管理逐步实现网络化。计算机的应用,为纳税人提供了优质、方便的服务、让税收更具透明性,更具公平性,让纳税人交税更放心。通过不断地完善基础设施,使人们服务功能更健全。为实现现代化管理打好坚实基础。
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丰富创建内涵。
文明创建活动是一项广泛的群众活动,必须引起全体干部的共鸣,我们继续把分作“十星级地税干部”作为创建活动的载体,用星级标准衡量人,用星级活动激励人,用星级效应引导人,一是把“净化语言”、“文明习惯养成”等活动引入到创建活动中来,开展“给我单位树形象”的大讨论,在职工之间开展“找毛病”活动;二是积极参加地方团委开展义务植树、登山、歌咏比赛活动,树立地税干部良好的精神风貌,连续两年职得了“最佳组织奖”、“表演奖”,两位同志获得了个人奖励;三是在分局内部开展“五好文明家庭”、“优秀干部”、“十佳公仆”和“六讲六示范明星”评星上榜活动;四是根据分局干部年轻人多爱动的特点,以工会组织为阵地,积极引导干部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利用现有的乒乓球、羽毛球、足球、卡拉 OK 机等设备组织干部在单位内进行友谊比赛,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四是加强机关管理,营造优美环境。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机关管理制度,安全卫生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明确职责和责任。按照文明单位要求,在机关大院载树种草,采集盆景美化、绿化机关环境。教育和培养机关居住的干部及家属子女养成文明习惯,共创文明家庭和文明机关,保持清洁整齐,使机关面貌达到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的标准,成为当地小城
镇建设的典范。积极参与“门前三包”活动,养成文明卫生的习惯。调动了干部职工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爱岗敬业的积极性,增强了凝聚力和向上力。
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所做的离文明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力求创建档次再进位,创建效果更明显,让创建工作更好的服务和促进税收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以取得两个文明建设的更大胜利用。
地税副局长税收征管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在税收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托计算机网络的先进手段强化税收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实现税收现代化,做好地税信息化软硬件的配置和协调,大力强化地税干部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已成为现行和今后税收征管努力发展的方向。近期,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下到基层第一线对信息化建设和税收征管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虽然信息化建设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税收征管依托信息化建设,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对税务信息化建设以及其对税收征管的促进作用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
一、州直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州直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经过全系统领导和同志们多年的艰苦奋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通过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已经广泛应用在税务系统税收征管的各个领域,从业务管理到事务管理,从基层到机关,信息化已经深入到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税收征管软件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业务管理现代化;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推动了事务管理现代化;深入广泛的信息技术培训推动了信息技术素质的普遍提高。信息化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对纳税人的服务,并从根本上改变着全体税务干部的思想和行为。
看到发展也要看到问题的存在,在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人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税务信息化建设中,人的问题就表现的相当突出。主要表现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既懂计算机又精通税收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极为匮乏,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较低,应用水平较差。其次是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问题,目前多数同志对信息化的重要性有了一定认识,但仅停留在一般认识上,长期形成的思维
方式仍很难转变。因此,必要尽快转变观念,真正从思想上、理念上认识到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是注重硬件的建设,对软件的应用上,数据的采集上,数据的分析运用上不到位。
四是外部信息的采集和信息的共享上存在很多问题。
二、对加快信息化建设,解决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几点思考:
(一)、解决人的问题 首先是领导干部认识的问题。作为税务机关的各级主要领导,要适应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很显然,原来的知识结构,甚至思维方式已明显...
篇三:税收征管调研文章
学位论文 (专业学位)数字经济下关于我国税收征管的探讨
学位申请人:王丹洋 指 导 教 师 :李杰刚 研究员 学 科 专 业 :税务 学 位 类 别 :税务硕士 培 养 学 院 :财政税务学院 答 辩 日 期 :二〇二〇年五月
中图分类号:
F810
密
级:
公开
UDC:
33
学校代码:
11832
数字经济下关于我国税收征管的探讨
Research on Tax Administration of Digital Economy in China
学位申请人:王丹洋 指 导 教 师 :李杰刚 研究员 学 科 专 业 :税务 学 位 类 别 :税务硕士 培 养 学 院 :财政税务学院 答 辩 日 期 :二〇二〇年五月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数字经济下关于我国税收征管的探讨》,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确认(签名):
2020 年 5 月 23 日 2020 年 5 月 23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经贸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经贸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2020 年 5 月 23 日 2020 年 5 月 23 日
I
摘要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由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的过渡期,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的变化亟待新旧动能的转换。数字经济的高增长性带来了新旧动能转换。社会的经济发展从过去主要依靠物质的投入以及新能源的开发转向当下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数字经济的日益发展不仅为人类带来了新的资源、新的发展方向以及新的社会生产力,还给人类提供了日益多样化的信息生产、信息传递以及消费活动中的经济关系,数字经济在各领域的广泛及深度的拓展对创造就业、促进投资和拉动消费等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经济发展的模式基础上结合各类创新要素,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驱动力。
然而,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有着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目前对数字经济的税收征管的研究却相对滞后,既无法全面系统地诠释数字经济所带来的各领域发展中浮现的一系列新现象,也无法为数字经济税收征管提供符合实情的政策建议。与传统经济相比,数字经济拓宽了原先的交易半径,使得交易相关的课税对象难以精准确认;一项数字经济将不同业务类型相互混合,税率难以确定;越来越多的自然人成为经营者却没有办理工商登记,纳税主体难以确定;数字经济中的交易往往是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结合体,支付方式也不再是货币和刷卡等传统的支付方式,这对税务机关监控应税信息流来说十分棘手;此外,传统经济环境下国际税收的显著实体属地课税原则在面对数字经济时无法满足各国对税源有效控管的需要, 这一变化进一步导致来源国国际税收的大额流失, 从而造成针对跨国企业营业利润的国际税收权益分配不公平, 这对当下国际税收秩序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世界上部分国家针对数字经济的税收征管研究,与发展势头迅猛的各类新兴科技,本文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转变征管理念,由过去的满足政府财政需求转变为维护新经济条件下的各方利益,更多地回归税收的分配本质;将第三方平台纳入征管体系中,利用第三方平台的信息收集进行税款的代扣代缴;采纳国际经验,由政府牵头,结合相关部门建立税源协同管理制度,实现各个部门信息交换与共享;将征税转移到最终环节,实时抓取交易的真实信息并伴随交易过程实现价税分离、税款入库;针对数字经济建立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且在国际上加强各国税务机关的信息交换、建立跨境税收合作机制。
II
本文从介绍数字经济的概念、分类以及特征入手,在详细了解了数字经济的内涵以及特征之后阐述了现阶段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税收征管体系带来的种种冲击,将数字经济自身特征以及当下最炙手可热的一系列前沿科技如大数据平台、区块链科技相结合,提出应对数字经济的税收政策以及税收监管的对策研究。文章首先对数字经济的概念、分类以及特征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其次,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数字经济在现行税收征管体制下的现状以及数字经济对税收征管体制提出的挑战。第三,文章针对上述现状以及挑战,结合前沿科技以及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其内容涵盖了改变税收征管理念,由征收转为管理、利用数字技术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在消费的最终环节进行征税、出台并落实针对数字经济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加强国际间合作等。最后,对数字经济在我国的发展以及数字经济下的税收征管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
数字经济;税收政策;新型商业模式
III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experiencing from industrial economy to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digital development stage changes of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n old and new kinetic energy conversion of the digital economy brought the old and new high-growth momentum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rely mainly on material inputs from the past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to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not only brings new resources for mankind new direction and new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to the human information provides the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 productio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economic relations in consumption activities, and the extensive and in-depth expansion of digital economy in various fiel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reating jobs, promoting investment and driving consumption, etc.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and combining various innovative elements, it has become a major driving force for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a contrast with digital economy booming, the study of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digit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is relatively lag, can neither comprehensively systematically interprets the emerging digital economy in all areas of the developing a series of new phenomena, also is unable to provide digital economy tax colle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uth of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economy, digital economy expanded the original transaction radius, stop transaction tax related objects accurately confirm; A digital economy mixes different types of business with each other, and tax rates are hard to determine; More and more natural persons become business operators but have not gone through business registration, the subject of taxation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ransactions in the digital economy are often the combination of logistics capital flow and information flow, and the payment method is no longer the traditional payment method such as currency and credit card, which is very difficult for tax authorities to monitor the taxable information flow. In addition, the principle of significant entity dependency taxation of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tax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 for effective control over tax
IV
sources, which has led to a large loss of international tax in the source countries, resulting in the unfair distribution of international tax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ransnational operating profits, and affecting the international tax order.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combined with som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for digital economy research of tax coll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with the booming of all kinds of new technology,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change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idea, by the last meet the demand of government"s fiscal shift to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ew economy, more and more to return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ax essence; Integrate the third-party platform into the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use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 by the third-party platform for tax withholding and payment; Adopting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the lead and establish a coordinated tax 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with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realize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sharing among all departments. The tax is transferred to the final link, and the real information of the transaction is captured in real time. In addition, effective preferential tax polici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for the digital economy,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tax authorities of various countri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ternationally, and cross-border tax cooperation mechanism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gital economy, this paper in details about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gital economy after elaborated the present stage in the process of the 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on the impact of tax coll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and the digital economy itself characteristic and the present of the hottest series of cutting-edge technology, such as big data platform, block chain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t forward the response to the digital economy tax policy and tax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At firs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concept,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economy. Secondl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digital economy under the current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digital economy to the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Third, aiming at the status quo and challenges, combined with cutting-edge 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advanced experience
V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solution, its content includes the idea of tax coll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from tax to management, using digital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ax coll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in the final link of consumption tax, and implement preferential tax policies for all digital economy and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etc.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 and the tax collection administration under digital economy are prospected . Keywords:
Digital Economy ; Tax Administration ; New Business Model
VII
目录 1
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1.1.1
研究背景 .......................................................................................................... 1 1.1.2
研究意义 .......................................................................................................... 1 1.2
文献综述 .................................................................................................................... 2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篇四:税收征管调研文章
征管调研情况综合汇报 税收征管调研情况综合汇 报 报为适应国税新形势 和 和发展的要求,市局下达 了 了相关的调研课题。为此 , ,分局高度重视,召开了 局 局务会进行了专题的座谈 、 、分析和研究,现依据市 局 局的调研课题,结合分局 的 的实际,将相关情况综合 汇 汇报如下。
一、
关 于 于税收征管 当前税收征 管 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 、 、机构设置不规范、不科 学 学。分局内设综合科、计 征 征科、管理科、稽查科。
实 实行一级稽查后,稽查科 稽 稽查职能消失,造成部门 职 职责缺失;办税服务厅不 是 是内设机构,增加了管理 难 难度,造成环节衔接不畅 等 等问题;机构过少与职责 过 过多共存,形成了一个部 门 门什么都要管理,什么都 难 难以管理好的局面。二、 信 信息化支持的税收监控功 能 能作用发挥有限。征管信 息 息化是一把双刃剑,一头 指指向纳税人,一头指向税 务 务机关。但是这一双向监 控 控功能需要与其信息技术 、 、信息质量和数量、机构 设 设置、岗责体系和干部素 质 质综合配合推进,才能发 挥 挥作用。对于计算机的税 源 源监控和对申报质量的识 别 别评判功能,仍处于初级 探 探索阶段,征管软件还不 能 能胜任,这需要大量相关 信 信息的采集和软件功能的 智 智能开发作保证。因此, 不 不能过分对税收管理的计 算 算机应用高估其作用,计 算 算机技术的优势是可以进 行 行高速、机械性的处理, 能 能够按照确定的程序、方 法 法来解决问题,可是有
些 管 管理工作因其条件的复杂 性 性,很难将其进行计算机 处 处理。三、征管信息化的 准 准确性和相关性存在问题 。
。征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 、程序都通过计算机这样 一 一个平台来操作,以达到 上上收执法权、减少执法随 意 意性的目的。税务人员根 据 据纳税人申报的各种信息 办 办理涉税事宜,但其信息 的 的完整性、真实性及可靠 性 性难以保证,同时协税信 息 息---工商、金融、海 关 关等不能共享,给信息的 利 利用环节---税源监控 、 、案头评估、稽查选案、 税 税源调查等造成了难以运 作 作的操作基础,从而出现 专专业管理部门多头向企业 要 要数据,下户频繁调查和 检 检查,管理忙乱,监控不 力 力,稽查选案成为摆设, 检 检查盲目,难以发挥重点 打 打击的作用。四、征管信 息 息化统一性没有解决好。
自 自1 月 1 日起,分局 ct a ais 全面上线运行,实 现 现了稽查、征收、管理职 能 能的完全分离,这种“专 业 业化”的精细分工,导致 税 税收征管档案散存于征收 、 、管理、稽查和其他诸多 环 环节、诸多部门之中,这 既 既不利于加强税收征管, 也 也不利于为纳税人提供高 效 效优质服务。同时与 ct a ais 一起使用的还有金 税 税工程系列软件,两者不 能 能兼容,影响了征管信息 化 化的协调发展,这些都使 得 得 ctais 在短时间内 不 不能担当起征管重任,出 现 现了国税部门两套软件双 轨 轨运行,既增加了工作量 , ,又不利于信息化的共享 使 使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每 每月要到税务机关办理防 伪伪税控认证、专用发票抄 报 报税、“四小票”数据报 送 送和纳税申报等业务,再 加 加上日常的政策咨询、涉 税 税事项审批等工作,
使纳 税 税人频繁地奔走在税企之 间 间,办税烦琐、效率低下 的 的问题日益突出。同时, 随 随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不 断 断发展,税务机关向纳税 人 人发放了大量的涉税管理 软 软件,如金税工程的防伪 税 税控开票、专用发票认证 、 、货运发票、废旧物资等 “ “四小票”采集软件、电 子 子申报软件等,由于各软 件 件功能单一,操作各不相 同 同,造成纳税人使用成本 高 高,操作不方便,影响了 企企业积极参与税收信息化 建 建设的热情。
针对上述 问 问题,我们的建议:一、 规 规范机构设置。根据国家 税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规 范 范国家税务局系统机构设 置 置明确职责分工的意见》 中 中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 的 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可设置 为 为国家税务局的相关规定 , ,建议改开发区分局由非 全 全职能局设置为全职能的 国 国家税务局,内设办公室 、 、计征科、征管科、综合 业 业务科、人事教育科、监 督 督室、办税服务厅。有利 于 于征收管理要求,科学界 定 定机构职能,明晰部门业 务务界限,做到职责分明, 权 权责对等。二、进一步健 全 全岗责体系,理顺工作职 能 能。结合国际质量认证体 系 系的有关管理理念和管理 方 方法,对各征管工作事项 详 详细明确其职责、分工、 标 标准、操作、权限、程序 、 、联系、制约、考核、评 价 价等具体内容。对市城区 和 和各县区局、基层分局特 别 别是征收、管理、稽查各 系 系列的工作职责、分工等 统 统一进行一次修订和完善 , ,调整合并职能,做到以 事 事设岗,以岗定责,落实 任 任务,具体到人,以确保 各 各系列、各岗位权责分明 、 、运作规范、纵向通畅、 横
横向协调,从制度上确保 “ “疏于管理、淡化责任” 问 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三、 强 强化税源监控,防止税收 流 流失。强化税源监控要全 面 面做好税务登记管理、切 实 实强化纳税申报管理、建 立 立健全纳税人分类管理办 法 法、加强专用发票和普通 发 发票管理、建立税收征管 预 预警机制、认真做好纳税 评 评估,同时加快税收征管 信 信息监控系统建设,加大 对 对偷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 。
。开发区分局截止九月份 共 共有企业 46 户,比末企 业 业户数增长比例达到 70 % %,这是前所未有的。这 一 一发展形式对税源监控提 出 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停 留 留在机上,还要对片、企 业 业安排税收管理员实地监 控 控,充分了解纳税户实际 情 情况,定期开展年检和换 证 证工作,摸清纳税户底数 , ,加强纳税户清理检查, 减 减少漏征漏管户。四、加 速 速协、护税网络建设。加 强 强与工商部门的联系,使 工 工商登记编码与税务登记 的 的编码保持一致,并尽快 实 实现与工商部门信息系统 的 的“联网”。尽快实现税 务 务、银行、企业信息系统 的 的“联网”。呼吁国家通 过 过立法限制大额现金交易 , ,规定银行代扣代缴、代 划 划代缴税收的职责。五、 加加快整合步伐。对 cta i is、防伪税控、出口退 税 税等纳税人相关资料进行 整 整合,对纳税人的基本资 料 料、纳税状况、历史征管 信 信息和税收征管相关信息 由 由分散信息实现集中存储 管 管理,从而实现对纳税人 有 有关涉税信息的统一展现 和 和综合运用。
二、
关 关于人力资源 现阶段国 税 税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特 点 点是:总量过剩和专
业人 才 才相对不足并存,尖子人 才 才相对偏少和能力岗位不 匹 匹配并存,改革不断深化 和 和管理体制僵化并存,外 部 部的激烈竞争和内部活力 不 不足并存,选人用人程序 化 化和人才评价机制不科学 并 并存,党管人才和行政首 长 长负责制并存。从目前分 局 局干部思想、行为现状来 看 看,存在人浮于事、活力 不 不足、效率欠佳、学风不 浓 浓等问题。一、从个人素 质 质与思想境界上看。业务 水 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干部 安 安于现状,消极应付、得 过 过且过,工作能力低下, 工 工作质量低劣,缺乏奋发 进 进取的内在动力,部分干 部 部思想认识主观,价值观 念 念倾斜,攀比意识浓厚, 在 在个人得失上斤斤计较, 在 在工作待遇上盲目攀比, 与 与其它单位、其它行业, 其 其他地区相比,觉得收入 有 有差距,情绪失落,意志 消 消沉,与本单位、本岗位 、 、同资历同志比,只看到 自 自己的政治待遇、经济待 遇 遇比别人低,而看不到自 己 己的敬业精神、工作贡献 、 、综合素质比别人差,怨 天 天尤人、牢骚满腹。甚至 还还有极少数个别干部在纳 税 税人中吃拿卡要报。二、 从 从干部交流和轮岗情况看 。
。存在能力失衡和岗位依 赖 赖的问题。由于干部工作 能 能力的差异性,干部岗位 交 交流的局限性,个别同志 长 长期在特定的岗位上工作 , ,导致工作能力失去平衡 , ,税收专业能力和宏观综 合 合能力不兼容,组织协调 能 能力与应对事务的能力不 匹 匹配,从事业务工作的综 合 合能力差,从事行政工作 的 的业务能力差,长期管个 体 体的不能管企业,长期干 业 业务的不能写文章,造成 一 一部分同志长期只能应付 某 某些单一性、表面性、
重 复 复性的工作,所在岗位工 作 作松散,人浮于事;另一 方 方面某些技术性、综合性 、 、应变能力较强的工作长 期 期只能由少数同志从事, 所 所在岗位压力沉重,一旦 进 进行岗位交流,工作几乎 难难以开展,形成了个人依 赖 赖岗位,岗位依赖个人的 局 局面。三、干部素质与现 代 代税收管理要求不适应。
近 近年来,分局通过建机制 、 、强培训、鼓励干部学历 再 再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 绩 绩,干部的学历和素质有 了 了明显的提高,但与现代 化 化、信息化税收存在很大 差 差距,普遍存在“高学历 、 、低水平”现象。分局目 前 前有正式干部 85 人,其 中 中大专以上学历就有 64 人 人,占 75%以上,而各 类 类岗位能手不到 5 人。四 、 、干部工作激情不高。一 方 方面机构收缩,所需岗位 和 和领导职数大量减少,干 部 部正常晋职晋级的机会渺 茫 茫;还有部分接近退养年 龄 龄的干部,想到即将安享 晚 晚年,存在占岗、悠岗的 现 现象,工作不负责、不进 取取。另一方面现代化信息 技 技术的应用与起征点的调 高 高,进一步增加了富余人 员 员,有些干部感到无事可 做 做,觉得工作没有干头, 日 日子没有混头。
解决以 上 上问题,我们的建议:一 、 、创新观念,充分尊重人 才 才。即树立以人为本的观 念 念、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 资 资源的观念、树立人人成 才 才的观念,切实做到人尽 其 其才,才尽其用;二、创 新 新环境、大力培养人才。
即 即创新人才成长环境,创 新 新人力资源发展环境、创 新 新人力资源激励环境;改 革 革管理体制,建立一套科 学 学规范的干部管理体制, 推 推行任职限年制、任期
考 核 核制,使干部管理真正做 到 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 能 能高能低,真正做到能者 有 有其位。三、创新机制, 科 科学开发人才。即优化竞 争 争交流机制、构建人才评 价 价机制、探索能级管理机 制制。1、完善评价机制, 以 以科学客观为原则建立人 才 才评价机制;2、制定学 习 习激励机制,要对通过自 学 学取得文凭或专业技术资 格 格证书的人员给予资金补 助 助,鼓励自学成才;3、 加 加大培训力度,对培训进 行 行合理的规划、投入,在 师 师资、命题、考风、奖惩 等 等各个方面予以规范;4 、 、试行能级管理,通过建 立 立科学的干部评价体系, 对 对各岗位干部所具备的能 力 力进行评定分级,据此决 定 定干部的使用、责任和待 遇 遇;5、建立人才库,按 照 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动态管 理 理,未进入人才库者不能 参参加相关领导职位竞争; 6 6、要通过考核合理拉开 收 收入差距。
三、关于税 收 收执法责任制 税收执法 责 责任制 9 月 1 日在我局正 式 式试行,设立的岗位及职 责 责以及各种考核办法基本 上 上都是依据省局范本制定 的 的,没有做大的修改。因 为 为刚刚开始实施,该制度 的 的优点与不足之处都未表 现 现出来,但是我们预计会 取 取得以下效果。一是会强 化 化干部的责任意识、法治 意 意识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 质 质。它打破了“干好干坏 一 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 ”的局面,可以形成一种 干 干部不违规办事,依法行 政 政的好局面。二是奖惩结 合合会提高干部的工作积极 性 性。我们在提高津贴标准 的 的同时确定了不同的岗位 系 系数,适当拉开了津贴的 分 分配档次,使工作
无差错 的 的同志得到相应的回报
篇五:税收征管调研文章
税收征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 浅析税收征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 近年来,各级税务部门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建立“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型税收征管模式的要求,文秘部落不断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收到了明显成效:巩固完善了新税制,促进了依法治税;强化了税收征管,促进了征管质量、效率和水平的提高;强化了税收聚财功能,保证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但是,随着征 管 管改革的不断深入,一 些 些新的矛盾日益显现, 相 相当多的实际问题羁拌 着 着改革的进程。在此, 笔 笔者就现行税收征管模 式 式存在的问题及如何通 过 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 这 这些问题作一点粗浅探 讨 讨。
一、新的征管模 式 式运行过程中遇到的一 些 些突出问题 对照国家 税 税务总局“以纳税申报 和 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 计 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 中 中征收,重点稽查”的 新 新税收征管模式要求, 通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 , ,笔者认为,现行征管 运 运行机制主要还存在以 下 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一)纳税申报管理上 的 的问题 建立纳税人“ 自 自核自缴”的申报制度 是 是新的征管运行机制最 重 重要的基础,也是深化 征 征管改革的核心内容。
目 目前纳税申报上存在的 主 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
一 一是纳税申报质量不高 。
。
由于纳税人的纳税意 识 识以及业务技能方面有 一 一定差异,出现了纳税 申 申报不真实的问题,突 出 出反映在零申报、负申 报 报现象增多等;二是内 部 部纳税申报制度不尽完 善 善,手续繁杂,环节较 多 多,对纳税人监控不力 。
。
(二)税务稽查的 地 地位与作用问题 新的 征 征管模式赋予税务稽查 十 十分重要的职能,并强 调 调了其“重中之重”的 地 地位,但在实际运做中 ,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与 影 影响,稽查工作“重中 之 之重”的地位与作用并 没 没有充分体现:一是稽 查 查力量相对不足,财力 投 投入较少,稽查手段和 装 装备有待改善。二是实 际 际工作中“重征收、轻 稽 稽查”的观念仍然存在 , ,税务稽查的职能不够 明 明确。只重视了税务稽 查 查对纳税行为的监督检 查 查职能,而忽视了其对 执 执法行为监督制约和对 行 行政行为监督检查的职 能 能。三是税务稽查操作 规 规范还不尽完善,稽查 工 工作缺乏应有的深度和 力 力度。目前按选案、检 查 查、审理、执行四个环 节节实施税务稽查,在实 际 际操作中还不够规范, 某 某些环节(如稽查选案 ) )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亟 亟待提高,各环节的有 序 序衔接制度要进一步健 全 全,选案的随意性,检 查 查的不规范性,审理依 据 据的不确切性,执行的 不 不彻底性等问题还比较 普 普遍,影响了稽查整体 效 效能的发挥。
(三) 计 计算机开发应用上的问 题 题 新的征管模式以计 算 算机网络为依托,即税 收 收收征管要以信息化建 设 设为基础,逐步实现税 收 收征管的现代化。所谓 现 现代化征管,计算机的 开 开发应用
是很重要的一 个 个方面。但从当前情况 看 看,税务部门在计算机 开开发应用上还存在一些 突 突出问题:一是计算机 的 的配置与征管过程全方 位 位的应用滞后。计算机 的 的开发应用难以满足管 事 事制实施后征管工作的 要 要求,硬件的投入与软 件 件的开发反差较大,成 为 为深化征管改革的瓶颈 。
。二是计算机的功能和 作 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应 用 用效率不高。只注重了 计 计算机的核算功能,计 算 算机对征收管理全过程 实 实施监控的功能没有体 现 现。另外,利用计算机 提 提供的税收数据、信息 进 进行综合分析,为制定 政 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参 考 考的作用也没有发挥, 技 技术浪费较大。三是内 部 部计算机管理制度不够 健 健全,计算机综合应用 水 水平较低,部分干部的 计 计算机水平较差,也制 约 约了税收征管现代化步 伐 伐的加快。
(四)为 纳 纳税人服务上存在的问 题 题 深化征管改革的重 要 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全 方 方位的为纳税人服务体 系 系。要使纳税人依法申 报 报纳税,离不开良好的 税 税收专业服务。但目前 , ,这一服务体系并未完 全 全建立起来:一是征纳 双 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还 还需进一步理顺,双方 平 平等的主体地位没有得 到 到真正体现,税务干部 为 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还 需 需进一步增强;二是税 收收宣传手段单一,社会 效 效果不明显,需要探索 更 更加符合纳税人需求的 、 、更有效的税收宣传途 径 径和办法。三是管事制 实 实施后,纳税人办税环 节 节多、手续繁等问题没 有 有根本解决,税务部门 内 内部各项办税程序、操 作 作规程要进一步简化、 规 规范、完
善,真正把“ 文 文明办税,优质服务” 的 的落脚点体现在方便纳 税税人、服务纳税人上。
(五)征管基础管理上 存 存在的问题 税收征管 是 是深化征管改革的重要 基 基础工作,但目前征管 基 基础管理仍相对簿弱。
主 主要表现在:一是税源 控 控管上缺乏有效手段, 管 管事制实施后,由于缺 少 少了专管员,信息来源 途 途径、税源变动情况、 经 经济税源调查、重点税 源 源户管理、漏管户的监 控 控等问题成为管理上的 难 难点。二是内部各项征 管 管制度、征管程序和操 作 作规程还不尽完善,各 环 环节之间的衔接协调还 不 不够紧密合拍。如部分 岗 岗位出现人少事多的现 象 象,影响了征管效率与 质 质量。三是征管资料管 理 理不够规范、实用。近 年 年来,在征管资料的建 立 立与完善方面,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