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文章7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文章 .1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填表说明西双版纳州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李李 文 勇 .2 附件1《《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单位信息表》》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文章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文章
1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填表说明 西双版纳州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李 李文
勇
. 2
附件1《 《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单位信息表》 》 本表由参保单位负责填写。
单位管理码:系统自动生成,不必填 社保登记证号:填写各单位参加工伤和生育保险的证号,不是单位参保代码。没有的暂不填,待参保登记办理后填写。
单位名称:按有关机关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中的单位名称填写, 不得填写简称。
单位类型:按有关机关批准成立的文书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上的内容填写(主要分为:机关;参公管理单位;公益一类事业;公益二类事业;其他)。
. 3 附件1《 《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单位信息表》 》 单位地址 、 邮编:按单位所在的详细地址填写。
。
机构代码:对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构代码证 》 填写相应信息。
批准成立信息:今年的三定方案下了就按今年的填写,末下的按照2011 年的三定方案填写。
法定代表人信息与经办人员信息:据实填写。经办人员:填写参保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相关业务工作人员的相关信息。
所属行业:按 《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1)
)
》 规定填写分类填写。如: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等。
. 4 附件1《 《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单位信息表》 》 经费来源:按照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分类填写。
隶属关系:按中央、省、市 (州)
、县(市、区)、街道、 、 镇、 乡 、其他分类填写。
主管部门:填写参保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无上级主管部门的,本项可以不填写。
编制人数以 各级 编制部门最后一次下发的编制数为准。
. 5 附件1《 《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单位信息表》 》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参保日期:2014 年10 月1 日之前批准成立的单位,参保日期为2014 年10 月01日;2014 年10 月1 日后批准成立的单位,参保日期为成立当月。
开户银行信息:按各单位零余额账户的开户许可证填写开户银行全称、行号和网点号、户名、银行账户等信息。
开户银行行号及网点号:填写具体的行号及网点号。纸质表上的行号和网点号用“/” 隔开,系统录入时用小数点隔开。
开户银行 全称的 格式 为:
:XXX 银行XXX 分行XXX 支行。
. 6 附件2《 《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在职人员个人信息表》 》 本表由参保单位负责填写,由本人确认签字,单位盖章按时上报。
单位名称:按有关机关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中的单位名称填写,不 不得填写简称。
单位管理码:由系统生成,此处暂不填写。
个人社保卡卡号:暂填写医保卡卡号,离休人员没有医保卡的可不填。
. 7 附件2《 《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在职人员个人信息表》 》 姓名、性别、民族:本人居民身份证上的信息。
出生日期:参保人员出生日期在个人档案和身份证上不同或者是档案中出现多个出生日期的,单位应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公安部 《 关于认真做好干部出生日期管理工作的通知 》 (组通字〔 〔2006 〕41 号)文件的规定,对个别干部的出生日期,档案记载与户籍登记不一致的,应当以干部档案和户籍档案中最先记载的出生日期为依据进行认定;如单位不能认定,则以身份证上的为准。
出生日期统一按(年4 位、月2 位、日2 位)八位数格式填写(如19800124 )
. 8 附件2《 《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在职人员个人信息表》 》 国籍:中国。
证件类型:居民身份证 、 港澳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 护照 、 外国人居留证等国家法定有效身份证明及号码。
。
户口性质:
按非农业户口 ( 城镇 )
、 本地非农业户口( 本地城镇 )
、 外地非农业户口 ( 外地城镇 )
、 农业户口 ( 农村 )
、 本地农业户口 ( 本地农村 )
、 外地农业户口 ( 外地农村 )
、 台港澳人员 、 外籍人士填写。
。
( ( 州内的为本地 , 州外的为外地 。)
)
户籍地:
填写实际户口所在地 。
如户口落在集体户的, 填写集体户地址 。
格式为XXX省 省 ( 直辖市 、 自治区)
)XXXX 州XXXX县 县 ( 市 )。
。
. 9 附件2《 《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在职人员个人信息表》 》 居住地址:填写现在的详细居住地址。
立功受奖:获得三等功及以上的(含转业军人在部队立功和公务员连续三年考核为优秀等次而获得的三等功),均填“是”,由单位人事部门提供立功受奖证明复印件,盖章确认。
劳模级别:
国家级、省级、部级、地级、县级、基层单位荣誉称号等。
人员身份:公务员、参公人员、机关工勤人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等类别。
参保人员类别:按机关在编人员、事业在编人员填写。
人员经费来源:指个人工资由财政全额拨款 、 财政差额拨款或非财政拨款。
。
参加工作时间:指人事或组织部门认定的本人人事档案记载的参加工作时间 , 格式:XXXX 年XX 月XX日 日。
。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参保日期:2014 年10 月1 日之前批准成立的单位, 参保日期为2014 年10 月01 日;2014 年10 月1 日后批准成立的单位, 参保日期为成立当月。
。
. 10 附件2《 《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在职人员个人信息表》 》 缴费工资:2014 年10-12 月月平均缴费工资按照云人社发〔 〔2015〕 〕136 号的相关规定计算填写。
2014 年9 月30 日缴费工资信息明细:按2014 年9 月工资单金额加按月计算的年终一次性奖金金额之和填写 。
如存在9 月份补发之前工资的 , 要扣除补发部分 , 只计9 月当月工资;如有9 月30日 日以前出现职务晋升调整 , 但工资在9 月30 日以后执行兑现的 , 仍按原工资情况填写;独生子女费 、 各州市自行确定的津补贴项目等不纳入此表。
。
行政职务:省部级正职 、 省部级副职 、 厅局级正职 、 厅局级副职 、 县处级正职 、 县处级副职 、 乡科级正职 、 乡科级副职 、 科员 、 办事员 、 一级警长 、 二级警长 、 三级警长 、 四级警长 、 一级警员 、 二级警员 、 三级警员。
。
工人技术等级:高级技师 、 技师 、 高级工 、 中级工 、 初级工 、普通工 、 技术工一级 、 技术工二级 、 技术工三级 、 技术工四级、 技术工五级等。
。
年终一次性奖金:也就是每年多发给个人一个月的基本工资额度 , 要平均分配到每个月 , 即职务工资 、 级别工资 ( 工人为技术等级工资 , 岗位工资 )
之和除以12 。
. 11 附件2《 《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在职人员个人信息表》 》 管理岗位:一级岗位、二级岗位、三级岗位、四级岗位、五级岗位、六级岗位、七级岗位、八级岗位、九级岗位、十级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正高 、 副高 、 中职 、 初职 、 员级 、 一级岗位 、 二级岗位 、 三级岗位 、 四级岗位 、 五级岗位、 六级岗位 、 七级岗位 、 八级岗位 、 九级岗位 、 十级岗位 、 十一级岗位 、 十二级岗位 、 十三级岗位。
。
工勤岗位:高级技师 、 技师 、 高级工 、 中级工 、 初级工 、 普通工 、 技术工一级 、 技术工二级 、 技术工三级、 技术工四级 、 技术工五级等。
。
一个月基本工资额度 ( 按月填 )
:也就是每年多发给个人一个月的基本工资 , 即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除以12 。
. 12 附件3 3 《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个人信息表 》
本表由参保单位负责填写,由本人确认签字,单位盖章按时上报。
参保人员类别:按机关(参公)离休、事业离休、机关(参公)退休、事业退休、机关(参公)退职、事业退职填写。
离退休类别:
指退休时人事或组织部门批准的退休类别:离休、正常退休、退职、因病退休、特殊工种退休、原工伤退休、政策性提前退休、其他等。
待遇发放状态:正常发放或暂停发放。
退休时间:指人事或组织部门批准的本人退休时间,格式:XXXX 年XX 月XX 日。
开户银行行号及网点号、开户银行全称、户名、银行账户等信息据实填写(填写离退休人员本人的领取养老金的工资卡信息)。
. 13 附件3 3 《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个人信息表 》
2014 年9 月30 日基本退休费明细:单位根据退休人员个人退休费明细填写。
2014 年10 月增资情况:“ 基本退休增资”和“按退休年龄再增发退休费”必须分开填写。
机关、参公退休人员改革性补贴和退休生活补贴填在“规范后补贴”栏中。
个人确认意见:必须由本人签字 。
若本人因特殊原因不能亲自签字和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 ,可以由单位先清理个人信息并进行参保登记 ,本人必须在3 个月内提交相关材料 , 完善手续。
。
. 14 注意事项:
1 、数据采集内容:2014 年9 月30 日单位信息、在职人员信息、离退休人员信息。
。
2 、信息采集严格按照时点进行。
3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启动后发生新进、调动、离职、退休等工作变动情况的,待单位参保登记后,需提供录用通知书、调令、任职文件、退休批文、人员信息增减表等相关资料到经办机构办理人员增减、转移接续等手续。
. 15 注意事项:
4 、云南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数据采集平台登录方法:启动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浏览器,在IE 地址栏中输入应用系统的 的IP 地址:http:// www.yn12333.gov.cn/ 后,进入到12333 网站,点击网上大厅,找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数据采集窗口,输入相关信息,即可登录。按 《 云南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数据采集平台用户操作手册 》上的介绍进行操作,录入相关信息。
. 16 相关政策解读 一、 实施范围:
75 号文 第二条第四款 明确规定,编制外人员应依法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第五款 ,对目前划分为生产经营类,但尚未转企改制到 位 的事业单位,已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仍继续参加;尚未参加的,暂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其转企改制到位后,按照有关规定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具体办法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执行。
. 17 相关政策解读 二、 单位和个人缴费基数:
省人社厅和财政厅联合下发的云人社发〔2015 〕136 号文件规定,单位工资总额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
. 18 相关政策解读 机关单位 ( 含参公管理的单位 )
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 ( (1 )基本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人为技术等级工资,岗位工资)。
( (2 )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纳入退休待遇项目):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警衔津贴、海关津贴、高海拔折算工龄补贴。
( (3 )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改革性津贴、工作性津贴、生活性津贴
. 19 相关政策解读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 ( (1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 ( (2 )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纳入退休待遇项目):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特级教师津贴、高海拔折算工龄补贴 ( (3 )绩效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改革性补贴、政策内奖励性绩效工资、一个月基本工资额度(也就是每年多发给个人一个月的基本工资额度,也就是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除以12 )。
. 20
相关政策解读 个人每年的缴费基数为本人上年度缴费 工资总额除以12 作为月缴费工资基数。2014 年第四季度3 个月的缴费基数,按2013 年个人缴费工资总额除以12 作为月缴费基数;2015 年的缴费基数,按2014 年个人缴费工资总额除以12 作为月缴费基数。
. 21 相关政策解读 2013 年内从企业调入 或新招录人员,即2013 年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时间或领取工资不足12 个月人员,其2014年月缴费工资基数如何确定? 以其2013 年的实领缴费工资总额除以实领月数而得到。
. 22
相关政策解读 2014 年10 月至2014 年12 月期间新招录人员,其没有2013 年领取工资记录,2014 年缴费工资基数如何确定? 以其2014 年起薪月的缴费工资项目合并而得。
. 23 相关政策解读 “养老保险费、职业年金应扣金额”如何计算?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2014 年10 月1 日开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职业年金。
单位和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的工资基数一致。
当年的月缴费工资基数按本人上年度的月缴费工资项目计算。
. 24
相关政策解读 “养老保险费、职业年金应扣金额”如何计算? 启动后养老保险费、职业年金应扣金额为:
1 、个人月养老保险费应扣金额= 上年度个人缴费工资总额除以12x8% 2 、个人月职业年金应扣金额= 上年度个人缴费工资总额除以12x4%
. 25 结束语 社会保险事业是一项关注民生,保障民生的朝阳事业,让我们共勉:
感知社会,感悟责任,任重而道远 。
谢谢各位!
篇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文章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几点思考张守岚摘要:近年来,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金制度的争议一直不断,随着 2015 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具体操作方案的落实成为新的热点话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意义,接着对改革中的难点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推进的对策。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思考前言自 2015 年国务院出台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制度出台以来,破除养老金“双轨制”在向正确的轨道上迈进,虽然改革已经三年有余,但是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相关方案在落实和操作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的难题。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概述1955 年,我国首次建立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经过 60 多年的发展,这项制度为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深化,传统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暴漏出了不少问题,一方面是退休费用负担过重,导致一些机关事业单位无力承担;另一方面,退休工资基数的划分不合理,影响了在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社会发展形势来看,在上世纪 90 年代,企业对原有的退休制度进行改革,通过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原则,确立了基本的养老保险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职工退休待遇水平和缴纳保费的数额密切相关,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无需缴纳保费,待遇水平比企业职工要高,这引发了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制度公平的质疑。此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较为复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优化配置和正常发展。社会各界对于这些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意义来看,首先,有助于推动城乡养老保障体系的全面建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可见,中央政府对城乡居民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十分重视。从实际效果来看,我国广大农村和城镇居民对参保的积极性很高,社会参与养老保险制度的人数已经超过 11 亿人。其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有利于促进单位进行深化的改革,公务员不再是终身制,不合格的公务员可以辞退,很多地区对公务员实行公开聘任制,事业单位也在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全员聘用制的全面发展。这项改革有助于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和配置,促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发放的合理性。再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机关事业单位个人不缴纳养老保险却享受较高的退休待遇,激化的社会矛盾,改革后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现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公正,缓解了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矛盾。最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有助于体现职工的个人贡献。在新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下,退休费的发放严格按照缴纳水平、年限,可以体现在机关事业单位职业生涯中的个人贡献,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难点分析1.利益分配的问题改革总会触及部分人的利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也不例外,势必会引起一些职工的利益受损,这就需要相对全面的利益补偿体系,从而强化社会对改革的共识,提高落实的力度。这项改革主要涉及 3 种类型的人员,一是在改革前退休的工作人员,这类人退休待遇保持不变,在今后跟随调整;二是在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工作人员,这也是改革中主要针对的群体,这类人中,既有刚参加工作的职工,也有临近退休的职工,大部分处于中间阶段,国家通过“2 +1 +1”的方式对这类人养老保险进行调整,通过个人账户养老、基础养老金、职业年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的对这类人群进行养老保险补偿;三是改革后参加工作的职工,这类人严格按照改革后的方案参保,难点是待遇的衔接问题,要确保这类人和已退休职工在养老保险待遇不会出现大幅的变动。2.社会保障公平制度质疑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目的是建立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相同的制度,保障社会养老制度的公平性,但在改革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制度未能有效的融合,改革后,虽然在基本模式和计发方式上相同,但是实施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推行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制度融合的问题。其次,养老保险水平不统一,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机关事业单位全体养老保险待遇不降低,但是总体上还是高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这种整体上养老保险水平的差距依然存在。最后,改革后会产生新的差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会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从单位性质和财政支持上看,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会得11万方数据建筑业中小企业税费负担综合分析罗丹丹 张瑞龙摘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 “营改增”全面试点,目的是完善税制,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文章通过 22 家上市的建筑业中小企业的税负数据,在税负指标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熵权法计算各年度各企业的综合税负,结果反映“营改增”使多数上市的建筑业中小企业税负有所降低。关键词:中小企业;税负;熵权法一、引言中小企业规模小、数量多,遍布各行业和地区,为就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降低中小企业的税负从而降低企业负担,可以为企业留存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改进设备,提高企业的发展潜力。从 1994 年税制改革以来,流转税的两大主体税种—— — 增值税与营业税作为国家税收收入的主要工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了更加规范税收制度、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2011 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经国务院批准,开始了“营改增”的试点工作,先后经历了三个到有效的保证,但是企业职业年金可能出现不足的情况,新的差距和矛盾会凸显。3.改革本身吸引力不强对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而言,这项制度的改革可以说是从原先的“高水平、高安全性、低成本”财政保障模式逐步向未来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模式转变,改革后的待遇水平存在很大的变数,同时对改革提出的目标也不完全信任。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个人账户空账、养老金缺口较大、不同区域养老待遇水平差距明显等,这一系列问题都会给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带来很大的质疑,因此对这项改革本身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吸引力不强,很多人有抵触心理。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推进和实施时,政府应加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发展。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推进的对策1.明确改革细则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实施细则有助于推动地方改革的尽快落实,在改革细则中,首先,要确保“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这部分人的待遇水平,比如可以设立养老保险底线,对于低于底线水平的要给予政策的补贴,充分保障广大机关单位职工的利益。其次,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不能低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档次对应的养老金水平,可以通过职业年金和财政拨款的方式保障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的底线。2.促进改革的公平性在改革过程中,一方面要合理的确定保费基数,企业职工劳动报酬以货币化为主,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以劳动所得为主要参考依据,而机关事业单位各种福利较多,比如住房津贴、交通补助、采暖降温补贴、教育和医疗补助等,在进行保费的缴纳时,这些福利往往不计算在内。另一方面,在虚拟记账的收益权上要给予充分的保障,从虚拟记账的方式来看,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在个人账户和职业年金的单位缴纳方都是采用这样方法。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职业年金在运营时应采用实账的方式,在记账管理方式仍可以采用传统的方法,将运行的收益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有效提升职工综合年金待遇水平。3.深化企业养老保险改革从总体目标来看,这项改革的目的是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步,因此要注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的推动和深化,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吸引力。针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低、缴费负担大、覆盖面较小和可持续较差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一方面要逐步减轻企业职工缴费压力、提高待遇水平,完善多缴多得的基本制度,扩大养老保险覆盖的人群和力度;另一方面,要完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机制,加快转移审批手续、保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通过精算来平衡参保人员的利益,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科学的测算方法,对退休年龄、缴费数额和计发系数进行合理的调整,推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长足发展。参考文献:[1]朱恒鹏,高秋明,陈晓荣.与国际趋势一致的改革思路—— —中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述评[J].国际经济评论,2015,(02): 9 -28.[2]张盈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进程、发展与制度评价[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38-39.[3]薛惠元,宋君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养老待遇吗?—— — 基于替代率水平的测算与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5(6):177-184.(作者单位: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理论探讨12万方数据
篇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文章
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浅析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姓名:程凡耘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专业:
社会保障指导教师:
郭席四; 董登新20070530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l页摘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现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办法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 曾对于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维护社会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为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应对我国人口加速老龄化的难题,改革现有离退休制度, 建立符合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从19 9 4 年开始, 国家在勰个省市陆续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但改革情况并不如人意, 各地自行制定的试点方案各不相同。
至今改革仍停留在试点阶段,未出台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相对滞后,不仅影响了我国统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 制约了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而且不能消化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社会风险, 国家财政负担越来越重, 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本文运用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 在广泛查阅社会专家的著作、 文章的基础上, 通过总结试点省市经验教训, 对比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结合我国实际, 对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行了探索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构建适合当前我国国情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鉴于。
名义帐户” 制能较好解决转型成本的显著优势, 将其引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中, 并对制度的具体安排做了详细描述与分析.关键词: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名义帐户改革
第Ⅱ 页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 b str a c tT h e e n d o w m e n t in su r a n c esy ste mo fth eg o v e r n m e n t p u b licin stitu tio n s is a nim p o r ta n tc o m p o n e n t o f th e w h o le so cia lsecu r ity sy ste m . A sar esu lt o f th ep a st p la n e c o n o m y , ith a dp la y e dth ep o sitiv er o le o fm a in ten a n ce o fato le r a b lelif e f o rth er etir ed ,sta b ilityo f th e w h o leso c ie ty . T or eb u ilt th eso cia list m a r k e te c o n o m ya n dtr y in gto so lv e th ep r o b le mo fp e o p lea c c e le r a tin g a g ein g , itisim p o rta n ttor e f o r mth ep r e se n tsy ste mo fretired f o rsta b ilityo fso c ie tya n dth ed e v e lo p m e n to fe c o n o m y .S in ce 19 9 4 , th e g o v e r n m e n th a s m a d e a seriel o f tria l ref o rm en ce o n th eend ow m entin su ra n cesy ste mo fth eg o v e r n m e n tp u b licinstitu tio ns in 28 d isticts. B u tth eresu lto fref o rm enceisd isa ppo intinga n dth e se ttle m e n t o fth is ref o rm enceis v a r ie d . T h ela g g in go fth e e n d o w m e n tin su ra n cesy ste mo fth eg o v er n m en tp u b licinstitu tions, ha srestricted th ef o rm ingo fan a tio n w id eu n if ied la b o r m a r k e t a s w e ll a s th ed e v e lo p m e n ta n dco m p letio no fth ew h o le so cia lse cu r itysy ste m . A tth esa m e tim e. th e f o rm ersystem 啪not d ig e stth e r isk so fth ep e o p le a c c e le r a tin ga g e in ga n d th ef in a n ce b u rd en ce to in f lu e n c e th eh e a lth ya n d h a r m o n io u sd e v e lo p m e n to feco n o m y .A ssim ila tin gth e m e r its f inm b o th d e m e stic a n d O v e r se a sso c io lo g ic a llitera tu res a n da rticles, co m p a rin gth ed iv e r sityo fv a r io u ssy ste m s, su m m in g - u pth eex p erien ceo fim p le m e n tsinm a n yd istr icts, th is th esis, o nth eb a se o fh isto r ica la n a ly sisa n dco m p a ra tiv elya na lyze, is tr y m gtoe x p lo r eth ep e rsc o fth eref o rm ence o n th ee n d o w m e n tin su r a n cesy ste mo fth eg o v e r n m e n tp u b lic in stitu tio n s( G P l)a n dtoe lu cid a teth e n c wco n stru ctiv ea d v icew h ic his serv eth e tu r no fo u rn a tio n ’ S situ a tio n . W h erea s th en o m in a l a c c o u n tsy ste misp r e f e r a b lyto th ec o sto ftra n sf o rm ,th ea p p ly in go fit in th e str u c tu r e ref o rm en ce o n th e e n d o w m e n tin su ra n cesy ste mo fG P I is o fp ro m in en ce. T h esu bsta n cep la n n in ga n da n a ly zed e sc r ib in ga g ein d eta ils.K e y w o r d s:
g o v e r n m e n t p u b licin stitu tio n s th e e n d o w m e n tin su ra n cesy ste mn o m in a l a c c o u n tr ef o r m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页第一章绪言1. 1选题由来及研究价值1. 1. 1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在公民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遭遇各种风险生活发生困难时, 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方式给予物质帮助, 保障其基本生活, 这是各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初衷1.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 市场的激烈竞争机制使得社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经济两级分化和由此产生的“弱势群体” . 为维护社会的稳定, 经济正常、 持续发展, 各国政府纷纷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项目, 是社会保障的核心, 也一直是各国研究的重点内容。
而由于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时间长, 筹资规模巨大, 涉及几代人的利益, 因此离开养老保险或退休金问题来谈论社会保险或社会保障,几乎是不可能的.7 0 年代以来, 各国经济经历了。
滞胀” 时期, 人口老龄化压力逐步显现, 对养老保险模式的探讨和改革成为热点.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有了迅猛发展, 在比较借鉴了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经验和广泛试点的基础上, 19 9 7 年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起“统帐结合” 模式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从19 9 4 年开始, 国家在携个省市陆续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 但改革情况并不如人意, 各地自行制定的试点方案各不相同。
至今改革仍停留在试点阶段, 未出台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这意味着有350 0 多万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没有养老保险, 同时也意味着, 国家在全额负担这些单位退休人员两千多亿的离退休费。
在财政压力逐步增大、 人口老龄化问题、 城镇企事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能正常流通等多种问题并存的情况下,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我国社保体系建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是继建立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后, 将社保覆盖全社会的一项重要而必要的工程, 是最终形成统一的、 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
同时, 它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配套制度建设, 是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
t( 2)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减轻财政负担,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据测算, 截至20 4 0 年。
我国60 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4 亿人, 占总人口26%。
这意味着, 城市中每两至三人中就有一位老人。
我国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费基本由国家财政统包, 9 0. 1∞%的替代率, 让国家很难承受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财政压力。
因此, 改革现有的离退休制度, 以。
国家、 单位、 个人” 共同负担的多支柱筹资模式建立可持续性的、 带有积累性质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对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1何平. I社会保障概论玑中国劳动桂会保障出版社. 20 0 1年
第2 页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有利于机关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近些年, 国家陆续出台了加快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 如:
机关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 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 科研院所转为企业性质, 将生产经营性的全额、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逐步转为企业性质。
这些改革政策使转制单位职工面临企业参保, 离退休人员面临实施社会化管理等问题。
若这些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还未开展, 那么政策上的不衔接将使国家政策难以落实和开展。( 4 )有利于促进各类人员的合理流动。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以“统帐结合” 的模式逐步建立起来。
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仍处于计划体制下的发放离退休工资状态。
由于养老保险制度不能正常衔接, 离退休待遇存在较大差距, 致使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人员不能正常流动, 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正常运行。1. 1. 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可行性分析党中央、 国务院高度重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
十六届三中全会上, 党中央提出了。
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的要求: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 明确提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的要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模式在全国的统一建立, 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经验。
19 9 1年国务院在总结各地改革经验的基础上. 发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 确立了改革的基本框架:
一是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 二是基本养老保险所需费用由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三方共同负担; 三是按照部分积累的原则筹集养老保险基金; 四是养老金实行定期调整机制, 参照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的情况, 每年进行一定幅度的调整; 五是加快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步伐, 由初期的市、 县级统筹逐步过渡到省级统筹。通过进一步试点、 制度探索, 19 9 3年党的十四届三种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确定。
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
” 国务院并于19 9 5年3月 发布了两个将养老金的目标替代率控制在60 %左右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帐结合的实施办法, 各地政府可根据当地特点有选择性的进行试点。经过两年试点, 为了统一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国务院于19 9 7 年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 确立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半积累模式, 对领取养老保险的条件( 退休年龄、 缴费年限), 国家、 单位、个人的缴费率, 养老金的发放给予了明确规定, 同时还注意到养老金随社会经济发展的调整问题, 提出了“每年可由省、 自治区、 直辖市一级政府参照当地职工工资增长情况, 对养老金进行适当调整” 方法。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 对28 个地区的试点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和教训, 从国外公务员养老保险的政策规定中, 可以看出:
公务员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要在制度上衔接, 这不仅是方便管理. 还是人员合理流动, 缓解社会团体矛盾的必要性决定的。
由此, 我们可以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 探索建立统一的机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 页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1. 2现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保障制度的历史、 现状与问题1. 2. 1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保障制度的历史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 是以19 55年12月 29 日国务院发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 、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 ‘关于处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 退休时计算工作年限的暂行规定》 等法规为建立标志的, 它有别于劳动保险制度中的企业职工退休待遇的单项养老保障制度。
它与企业职工退休制度所规范的内容大体相同, 但因是独立设计的制度安排, 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差异。
比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工资替代率远高于企业职工的. 此后, 国家机关、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与企业职工的退休制度一直处于并行格局。
不统一的退休制度, 迄今仍制约着我国建立统一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1. 2. 2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保障制度的现状1. 2. 2. 1现行退休制度介绍国家公务员的退休条件规定为:
①男年满60 周岁, 女年满55周岁, 或者丧失工作能力的, 凡符合条件之一者应当退休:
②男年满55周岁, 女年满50 周岁, 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 经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 工作年限满30 年, 本人提出要求, 经批准可以提前退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条件规定为:
①男年满∞周岁, 女干部年满55周岁、 女工人年满50 周岁, 工作年限满10 年的应当退休; ②男年满50 周岁、 女年满4 5周岁、 工作年限满lO 年, 经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 可提前退休; @ 因工致残, 经过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 可以退休。此外, 对高级公务员的退休年龄还有一些补充规定:
一是对担任省长、 部长职务的,不分男女均规定为6 5周岁, 而是对担任副省长、 副部长和正副司局长及相当职务的不分男女均规定为∞周岁; 三是对少数高级专家, 经过主管机关批准, 可以适当延长退休年龄. 其中, 副教授及相当这一职称的最长不超过6 5周岁, 教授及相当这一职称的最长不超过7 0 周岁. 此外, 对学术上造诣高深, 在国内外由重大影响的杰出高级专家, 可以暂缓退休。1. 2. 2. 2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享受的待遇国家公务员退休后, 其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按本人原标准的全额计发, 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两项之和按工作年限长短比例计发。
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8 8 %计发, 工作年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 2%计发, 工作年满20 年不满30 年的按即%计发, 工作年限满10 年不满20 年的按7 0 %计发。1. 2. 3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20 0 4 年底, 共有369 4 . 8 万人实施这一退休制度。
其中机关10 4 3. 5万人, 事业单位2651. 3
第4 页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万人; 离退休人员9 34 万人, 抚养比为3. 9 :
1. 2现行退休制度的基本模式为现收现付制,没有建立独立的养老保险基金, 也没有基金积累. 主要特点有四个:
一是养老保险费用完全由财政或单位统包。
据统计, 20 0 2年离退休人员费用总额高达118 7 . 6亿元。
其中财政支付比例高达65%; 3二是按待遇确定型计发养老金。
个人是否缴纳养老金或者缴纳多少与退休后享受的待遇并无关联, 工作年限、 年龄、 职务级别直接决定其退休待遇; 三是退休工资调整与在职人员工资调整同步。
退休人员通过这种方式与其它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经济成长的果实, 同时也减少因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对其生活的影响; 四是退休人员的管理单位化。
离退休人员依然由原所属单位负责养老金的发放及管理。1. 2. 4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1. 2. 4. 1财政负担过重, 部分地区退休基本费用不能落实按现行制度, 离退休人员工资本来养老替代率就高达9 0 %, 加之不断随在职人员工资调整, 20 0 2年国家财政负担已达7 7 0 亿, 4 而这个数字还将逐年攀升。
由于养老金没有实施积累制, 部分地区因财政困难, 离退休人员拿不到工资的现象也非常普遍:1. 2. 4. 2离退休工资替代率偏高, 与企业职工退休人员待遇差距过大上文所分析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目标替代率高达8 0 %~9 0 %, 而目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所设定的养老目标替代率仅为当地平均工资的60 %, 过大的待遇差距, 未能体现公平与效率, 且极易引发社会矛盾, 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例如山东省20 0 5年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均退休费为17 4 1元, 月 , 企业人均月 养老金仅为7 86元, 月 , 二者差距为2. 2:
15; 企业职工退休工资按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调解, 而机关事业单位是按在职人员工资政策一起...
篇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文章
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工作总结 XX 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工作总结XX 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工作总结:XX 事业单位办公室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XX 事业单位办公室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事业单位办公室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尊敬的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时光如梭,来单位工作的一年以来,在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我认真履行高新区工作人员准则并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力争使自己在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在本年度 赖 工作即将结束、新的一 娶 年即将来临之际,我将 秃 自己一年来在思想、学 矗 习和工作方面的进步与 卖 不足作如下总结。
瞬 1、业务学习方面作为 优 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工 肢 作内容涉及面相对较广 必 ,这就对工作人员自身 庐 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 保 要求。所以我利用闲暇 秧 时间学习了公务礼仪知 轧 识、办公室日常管理制 篡 度等相关内容,并对各 务 业务股室的业务流程也 掂 进行了了解和学习,对 丫 于不清楚的政策问题和 秧 业务办理流程,我及时 沼 向相关股室的同事们请 钱 教,以便于更好地接待 闸 来访群众,尽可能正确 还 地回答他们所咨询的问 艳 题。同时在工作之余我 袁 自觉学习科技、管理、 屑 哲学、历史等各方面
的 蓖 知识,培养自己在这些 结 方面的兴趣,以丰富的 起 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并学 寅 以致用,坚持把学习作 畔 为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重 看 要途径,努力提高自身 诚 素质。
2、工作能 耶 力方面在工作中,我时 雁 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宇 服从高新区党工委、管 统 委会的统一指挥,有大 旋 局观念,对工作不叫苦 染 、不推诿,兢兢业业、 啸 脚踏实地;能够严于律 色 已,宽以待人,能正确 漫 地给自己定位,加强与 纤 同事间的思想交流,做 府 到相互帮助、相互尊重 屹 、相互信任、以诚相待 果 ,与同事们都能很和睦 玲 融洽地相处,认真完成 臆 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
白 但是对于还涉世未深的 川 自己,在社会经验和工 十 作经验上还有很大的欠 友 缺,在平时的工作中有 也 些安于表面,缺乏工作 丑 的主动性、进取心和责 兄 任心,更多时候只是奉 且 命行事,落实任务,存 制 在有主观性、局限性和 谅 片面性,不能站在全局 妇 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处 调 理矛盾。
通过领导 荧 的指导和同事的帮助, 价 我认识到创新工作方法 旅 的重要性,慢慢学习抓 且 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关 剔 键环节,求真务实,以 哑 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 惦 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强 范 化工作措施。在日常工 琉 作中我要求自己要肯动 柔 脑筋,肯动笔头,将要 臭 办理的事件列一列,思 陌 考一下解决的方法和途 阂 径;完成的事列一列, 累 总结经验和教训;没完 呕 成的事件列一列,分析 亥 一下原因,探讨解决的 蜕 办法,逐步完善工作方 影 法,力争使自己的工作 敖 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责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情 鲸 况,我在思想、学习和 遇 工作方面都取得了新的 祈 进步,这离不开领导
甫
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 兜 。在新的一年的工作中 械 ,我将继续发扬自己的 嫡 优点,努力改正自己的 缨 缺点和不足,不断加强 篇 政治理论学习,创新工 韵 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拧 和质量,加强自身建设 耽 ,提高服务能力,树立 狱 求真务实、乐于奉献的 州 精神,真正做到自重、 奇 自省、自警、自励,时 鸟 刻以树立干部良好形象 瞳 为自己行动、处世的准 遭 则,力争使自己各方面 躇 的综合能力再上一个新 寅 台阶。
XX 年度机 掷 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 喻 人工作总结:XX 年事 藤业单位公务员年度考核 轩 个人工作总结 XX 年事 抖 业单位公务员年度考核 阵 个人工作总结 XX 年事 抬 业单位公务员年度考核 祸 个人工作总结
20 异 xx 年度,在领导的关 哲 心、指导和同事们的帮 邪 助、支持下,我严格要 头 求自己,勤奋学习,积 投 极进取,努力提高自己 颈 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较 酮 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 虚 务,得到了各方面的好 值 评。现将一年来的学习 明 、工作情况简要总结 1 芍 、思想上,严于律己, 蚤 自觉加强党性锻炼。
非
一直以来,我注重坚 募 持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 疯 主义理论,深入学习党 痔 的十八大报告、认真领 浸 悟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倡 ,时刻关心我国的民主 易 政治进程,在工作生活 泡 中注意摄取相
关的政治 挣 经济政策,注重学习与 域 工作有关的各经济法律 颊 法规,注重经济大环境 伊 走向。"新闻调查"、 弊 "经济半小时"等栏目 够 都是摄取该类知识不错 昂 的途径。通过上述学习 莫 ,使我坚定了中国民主 谬 政治的信念,使自身的 达 政治经济理论素养得到 载 了进一步的完善。一年 未 来,认真学习党的十八 卫 大报告重要思想,深刻 玄 领会其科学内涵。从学 瘩 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至践 刑 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 婿 践活动,党的建设布局 试 从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蒜 ,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 清 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 择 和方法论,坚持正确的 负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蔚 观,并用以指导自己的 茵 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 叛 。热爱祖国、热爱党、 芥 热爱社会主义,坚定共 止 产主义信念,与党组织 加 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 摆 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 品 、政策,工作积极主动 摇 ,勤奋努力,不畏艰难 窖 ,尽职尽责,任劳任怨 也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绸 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冬 通过认真系统地学习党 喧 的基本知识和各种理论 烛 著作,进一步夯实了理 封 论基础,提高了党性认 栈 识和思想道德素质。
褐
2、业务上,认真学 飘 习业务知识,通过理论 娄 学习和日常工作积累使 戚 我对工作有了较为深刻 蝎 的认识。
工作日变 碎 日新,时时需要学习, 琼 处处存在挑战。不懂就 仪 学,是一切进步取得的 甫 前提和基础。在这段时 札 间里我认真学习了业务 蟹 工作的相关资料,再加 砷 上日常工作积累使我对 炬 本职工作有了一定的认 行 识,也意识到了做好本 圈 职工作的
巨大作用。
授
一年来,在指导老师 宿 的带领下,多看、多问 滇 、多想,主动向领导、 潜 向群众请教问题,机关 誊 学习会、各种工作会议 秘 都是我学习的好机会。
蚌 此外,认真参加各类培 致 训,一年来参加了公务 橱 员初任培训、禁毒尿检 疑 培训、电子政务培训, 偏 均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 蟹 核,熟练掌握了业务技 囱 能。业务知识的学习使 赵 我在工作上迅速成长起 堆 来。
3、工作上,勤奋 扑 努力,认真完成工作任 斑 务。
一年来,我始 思 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 墅 勤奋努力,时刻牢记全 嚼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 翻 旨,努力作好本职工作 拍 。我的工作主要有两大 适 块,一是党政办工作, 患 一是综治办工作。办公 爽 室工作是完全服务性质 灾 的工作,既要对外服务 僳 ,也对内服务,工作中 粗 要做到"三勤"即嘴勤 莫 、手勤、脚勤。在接待 楔 群众来访办事时,都能 萤 主动询问是否有需要办 筒 理的事,遇到办不了的 这 证明材料时能耐心向其 局 解释清楚,或帮其联系 咎 驻村干部、经办人,帮 询 其查看档案资料等,来 喘 使群众能尽快办好手续 昆 ,树立好政府窗口的形 匠 象;在收文发文时,总 够是用最短的时间把文件 酵 送达到各办公室,并及 帜 时把领导批阅文件收回 术 归档或传阅到其他办公 帆 室,从来没有遗漏掉一 屉份文件。
在今后的 巍 工作当中,一是要多看 约 一些对工作有帮助的相 仿 关书籍,提高工作能力 塔 ,做好本职工作。勤练 叫 多写,提
高稿件质量, 卜 提高对事件反映的灵敏 镀 度,多投稿,更要多学 姨 习,多请教,开阔视野 治 ,拓宽思路。二是要认 腿 真做好本职工作和日常 戴 事务性工作,做到腿勤 菌 、口勤。一如继往的踏 米 实工作,任劳任怨,务 摸 实高效,不断自我激励 由 ,自我鞭策,时时处处 秋 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维 傅 护办公室形象,力争高 镣 效、圆满、妥善地做好 虽 本职工作。三是要坚持 蓝 做到每日记工作日志, 眨 并及时总结,找出差距 透 与不足,及时改进。注 执 :
XX 年度机关事 瓶 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工 洛 作总结:XX 年机关社 主 保总结 攸县机关事业社 葵 会保险局 二〇一五年上 僧 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 硼 机关社保局在县人社局 宰 和市局领导的精心指导 韵 下,紧紧围绕中心目标 匹 任务,全体上下团结进 蓄 取、群策群力,以规范 轿 管理为基础、强化基金 橇 征缴、支付等各项工作 锑 的落实,开展窗口业务 烬 办公,深入基层积极走 并 群众路线,不断改善为 械 民服务质量,进一步巩 疵 固了参保率、征缴率及 寝 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 狠 为构建和谐攸县、维护 诣 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醒 现就上半年工作总结如 蓟 下:
一、基本情况
儿 XX 年 1-5 月,全县 调 纳入机关事业养老保险 凑 参保的单位215 家, 千 参保缴费人数 1186 粗 7 人,共计征缴养老保 鹏 险费
4568 万元。
蒂
XX 年 1-5 月,全 肄 县纳入机关事业养老保 瞪 险发放的离退休人数 5 榨 441 人,其中新增退 蝉 休 171 人,共计发放 蛀 离退休费3741 万元 招 。
二、主要工作
核 瞧 对基础信息,做好推行 癣 新政策准备工作为进一 钥 步做好推进机关事业单 砌 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 含 相关准备工作,确保机 绩 关社保基础信息的准确 看 性。今年 3 月,我局精 遥 心组织,寻求组织部、 咀 编制委员会、人社局等 屿 行政部
门的配合, 卑 对全县各机关事业单位 萄 16538 名正式编制 甲 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 战 基础信息进行全面的清 狐 理与校对。
此项任 漾 务工作量大,信息准确 叫 性要求高,任务过程时 变间紧等特点。机关社保 旷 下发文件要求相关各单 香 位务必高度重视此项工 辨 作,安排专人在规定的 叶 时间内做好本次信息核 炸对工作。及时上报核对 偏 信息,再由我局结合各 凝 部门信息对系统中错误 褥 信息进行修改。经过机 妻 关社保局与相关各单位 赂的通力合作,目前此项 畅 工作已经进行到单位复 炎 核阶段,有望在 6 月底 井 完成此项工作。
规范经 可 办流程,公示单位权责 书 清单
为进一步健全 脑 规范各项工作,机关社 独 保局根据有关要求由各 萤 股室全面梳理工作职责 扯 ,办事流程,责任清单 改 和权力清单。在各股室 咱 梳理上报的基础上,广 早 泛征求意见,编
印了《 鞋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业务 获 经办须知》和《机关社 禹 保权力清单》,《须知 宝 》和《清单》归纳了攸 迅 县机关社保局各股室的 悦 主要职权、办事程序、 统 联系电话,使机关社保 殿 工作更加规范、更加透 酗 明。该局将办事指南放 糟 置在服务窗口及各股室 砚 显眼位置免费供群众取 父 阅,让群众第一时间了 汇 解相关政策和办事流程 怂 ,成为群众办事的“指 疑 南针”。
同时我们 逢 集中力量对现有规章制 煮 度和业务流程进行梳理 投 规范,努力健全社保行 般 政为民、服务科学发展 玖 的长效机制。一是坚持 健 内部管理制度执行到位 贺 。按照“制度化管人、 血 规范
化做事”的要 滁 求,对原有的规章制度 卵 进行了认真清理,并结 李 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 讶 问题、新情况进行修正 舒 ,做到“常规业务一事 磊 两岗双审、特殊业务特 切 定审批、系统外不保留 吱 数据。二是梳理工作流 莽 程,制定示范图表。为 遭 了完善各项业务工作流 恰 程,机关各科室分别针 记 对本部门业务程序进行 妙 梳理,明确工作环节、 赋 工作责任,不断提高管 婿 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拆 精细化水平。
加强征缴 应 力度,取得可喜成绩
赢
年初我局积极与财政 蜀 局协商,将财政工资统 嫉 发人员的养老保险费继 箱 续交由财政局在单位下 掸 拨经费中代扣代缴。通 盏 过财政局的积极配合, 伪 运用政策、强制征收入 脂 。凡属财政供给的机关 市 事业单位其保险费委托 忍 财政代扣代缴。此举
既 窿 可以有效提高征缴率, 眼 又有力的保障了征缴社 降 保基金的到账率。
寅 今年我局把清理参保单 醇 位历年累计欠费工作作 嘻 为征缴工作的重点。要 趋 求各参保单位历年社保 舀 欠费要逐季逐月进行消 敛 减,社保部门及时掌握 曳 基金征收清欠情况并积 悉 极上门催缴。对欠费严 枫 重的单位要求签订清欠 署 协议,同时突出重点, 真 尤其是对各民办学校与 充 卫生系统加强清欠力度 末 ,全力以赴,力争清欠 派 工作有新的突破。通过 贱 努力,今年取得可喜成 辅 绩,共计清欠养老保险 庚 费 412 万元。
宣传新 小 政策,做好新政解释工 腰 作
XX 年 1 月 3 日 杨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 趾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肖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 水 定》,文件中明确了逐 使 步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 赂 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 是 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 纪 、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 蝶 老保险体系。我县在新 鹏 制度正式启动前各项业 揣 务经办处于过渡期,结 红 合县情积极组织调研形 泻 成了《关于机关事业单 驳 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 小 渡期有关工作的汇报》 棵 及有关调研材料,对省 皂 市社保局、县委、县政 恨 府和各相关职能部门领 粹 导汇报相关新老政策衔 暂 接工作。根据《决定》 墟 的精神详细的阐述了新 蚜 政策中关于参保范围的 彝 界定、缴费基数和比例 赏 、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 沟 法、职业年金和改革前 漫 后的区别,为机关事业 吟 社会保险改革的工作做 爷 了有力的宣传工作。
调 僧 整缴费基数,增加基金 严 收入
年初,我局根 踊 据省市有关规定,下发 求 XX 年缴费基数申报文 戴 件,组织各机关事...
篇五: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文章
经济信息56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殷海清山西省怀仁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中心摘要:养老保险改革对于职员与别的制度模式中的参保群体、各个地区、不同人群的收入再分配效应,通常取决于工资利率与增长率的组合。因此,本文从稳定提高职员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覆盖面、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科学性、拓展统筹账户规模等方面,探讨与分析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收入再分配效应提升的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收入再分配效应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3-0056-01中国市场经济逐步向纵深发展,需再分配机制发挥出正向调整作用有效缓解收入差距带来的矛盾与冲突。社会福利体系是再分配机制的构成部分,作为社会福利体系关键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当具备正向收入再分配效应。可是,长时间发展过程中,中国实施的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双轨制度对于收入差距发挥出了逆向调整作用。而我国有关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的全面实施代表了双轨制正式并轨。通过加强公平性为目标的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出现了收入再分配效应,而因为经济社会动态化发展,当养老保险制度与经济发展及人口发展不匹配的时候,就很难实现改革目标,继而带来负面效应。所以,在新形势下,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收入再分配效应问题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一、稳定提升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覆盖面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以后,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具备正向收入调节作用,加强了公平效应。所以,要调整与提高收入再分配效应,就需要做好各个方面。比如,增强宣传,增强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沟通,使人们对制度公平效应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按照调研结果,有 20% 左右的被调查人员选择其他,这就表明了很多人对于制度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再者,养老金的计发应当按照当前物价与本地薪酬水平调节,确保参保人的养老水平,加强人们的公平感。其次,构建专门的养老保险管理机构,逐渐和单位养老保险相结合,进行统筹管理。构建多元化投资渠道,确保基金安全,适当参加证券或者股票等的项目投资。挑选投资对象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公开竞争的方法,养老基金管理运行也应当是透明的。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科学性与行政部门间的协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提升,必须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科学性,在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之上,增强行政部门之间的协调,确保养老保险制度可以稳定发挥出收入在分配效应。按照有关研究结果,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受到了缴费年限和薪资增长率、利率的影响,薪资增长率、缴费年限以及利率的构成不仅取决于宏观观经济,同时还取决于制度设计自身,牵扯到人力资源和财政部门等有关行政部门,因而,必须要增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才可以按照利率与收益水平等经济情况,构成有益于养老保险制度发挥公平效应的利率与薪资增长率、缴费年限。尤其是在薪资增长率这一方面,按照相关结论,倘若薪资增长率比利率大,那么养老保险具备正向代内再分配效应。倘若利率低,或薪资增长率不断增长,两者差距太大,养老保险制度就没有代内再分配效应,与此同时还会造成不公平的代际再分配效应,把养老负担移位于下一代,进而阻碍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现如今,利率下滑,处在低位,地区平均整体薪资增长率为 6% 到 7% 之间。所以,必须要对这种情况维持警惕性,充分应对薪资增长率快速上涨问题,合理协调利率与薪资增长率。三、拓展统筹账户规模,提升制度再分配效应的力度相关研究表明,现收现付制度统筹账户具备了再分配功能,个人账户没有再分配的功能。比如,某市实施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融合的部分积累制,所以,在缴费率一定的条件下,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的比重分划会直接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收入再分配效应。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统筹账户仅仅增加了几个百分点,个体户业主和就业与下岗人员统筹账户增加了5 个百分点,严重削弱了制度再分配的力度。所以,建议将机关单位职员降低 2% 的缴费率,并且思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总体缴费率高的情况,如此依赖,就能够在降低个人账户分划比重基础之上,拓展各种成员社会统筹账户规模,从而加强养老保险互相救济的功能与收入再分配调整功能。所以,需要把个人账户比重适当地减少,在充分满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收支平衡的情况下,不但能够使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减少,同时还能够提升制度再分配的效应,如此一来,调整以后的养老保险统账规模中,可以发现经过拓展统筹账户规模,能够实现加强制度再分配效应目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收入再分配效应变化状况。四、开展差异性的缴费率,构成科学的缴费率梯度缴费率和收入再分配为负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缴费率高,则养老金的净转移额就少。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职员的缴费率维持不变,严重削弱了收入再分配效应。所以,据此分析,要提高收入再分配效应,确保职员享受养老金待遇,需要按照不同的就业群体收益水平及收益稳定情况,实行差异性的养老保险缴费率。比如,按照各职业的平均收益水平,根据 4% 作为不同的群体缴费梯度,收益高的群体缴费率高,收入低的群体缴费率低。当前制度缴费率有高低档,因此,需要按照收益水平与稳定性对这几个档次展开调节。比如,机关事业单位维持总缴费率不变,适当调整人员岗位低的缴费率。假设构成 4% 的缴费率梯度,则应该在不会损害到机关事业单位职员的养老金待遇情况下,增添个体工商户与别的就业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五、结语综上所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提高,需要增加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增加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整合度,不仅需要经过改革加强养老保险对收入的调整功能,同时还需要经过创新管理工作对各个地区与不同人群的收入进行再调整。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继续分析与研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收入再分配效应有效提升的策略,以此促使收入再分配效应的逐步提升。参考文献:[1] 赵明 .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河北企业 ,2018(10):74-75.[2] 张玉磊 .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人才吸引的调查分析 [J]. 现代营销 : 下旬刊 ,2018(7):204.万方数据
篇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文章
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述职述廉报告 2008 年述职述廉报告2008 年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在局党组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内抓管理, 外树形象。
按照局党组的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 坚持以按时足额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为中心, 以强化征收、 清欠、 稽核为目标, 树立了大局意识, 发扬了局党组领导下的精兵强将精神, 在征收工作遇到了很多难以解决而又
无法采取强有力的法律手段的情况下,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圆满完成了本年度局党组交付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截止月底, 征收保险金xxxx 万元, 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发放保险金 xxxx 万元, 发放率 100%,综合治理, 计划生育, 安全等责任目标全面完成。
下边我把本年度具体工作安排及落实措施向各位领导同志们汇报一下, 供大家评议。
一、 主要工作和具体做法。(一)
按照局党组 08 年的总体部署认真学习了 “六新” 内容, 并以实际行动实现了通过学习提升服务水平、 提高工作实效,实现全年工作圆满完成。(二)
加强基础数据整理, 促进保险工作的开展。
数据在养老保险工作, 是一个核心、 是决策的基础, 也是我们经办机构的资源优势。
数据不准、 底数不清、 也就谈不上管理和工作。
因此,根据省厅 2008 年的工作安排和我局 08 年的工作安排, 利用一个月的时间, 对 96 年至今所有参保单位及参保职工的有关信息数据, 进行进一步的规范核实, 并对长期以来没有结算、 暂交的有关单位进行通算核实,
从而保证了参保单位职工个人信息和参保单位所报的有关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为下一步的工作开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为养老保险的征缴和五保合一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三)
加强调查研究,确保足额征收。
为全面准确掌握和了解参保单位的机构编制、 在职、 在编、 在册人员数、 工资水平、 离退休人员数、 离退休工资水平、 资金来源、 单位效益及养老保险负担能力等相关信息数据的第一手资料, 为参保单位缴费做好协调工作。
积极组织人员在 9-10 两个月的时间内, 对全市 xxx 家参保单位进行调查、 协调和摸底。
结果显示全市卫生系统参保单位共有 xx 家, 其中 xx 家欠费, xx 家受益, 欠费原因。
一是受地理环境限制, 住院病人少, 收入太底, 职工工资难以保障。
二是卫生系统领导岗位交流频繁, 下届不管上届领导的事、 相互扯皮。
城建系统参保单位 xx 家, 其中欠费的有 7 家, 受益一家, 欠费原因一是单位性质自收自支, 人员过多收益较差, 职工工资很难保障。
针对以上调查情况,我们第一与困难单位一把手交流思想, 提高他们对养老保险工作的认识, 争取得到一把手的重视和支持, 通过努力, 大部分困难单位都能保证在当期不欠的情况下分时段补缴历史欠费; 第二汇报主管局长。
通过主要领导的努力协调, 把机关养老保险工作纳入了济源市年终考核目标范围, 从而对我市养老保险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四)
加大清欠力度, 确保基金应收尽收。
今年以来通过摸底稽核和调查努力, 在很大程度上讲, 参保单位的主要领导对这次工作在认识上有所提高, 基本上都能做到当期不欠职工的养老保险金, 但负担历史欠费从本身讲就不那么乐意, 再加上欠费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 谁也不想自己给自己找难受, 所以清欠工作就成了我们社保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为此我们把欠
费单位按班子成员职数分包到人,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并和劳动监察部门配合开展工作。
一是利用事业单位每年到劳动监察部门年审时给于严格的把关, 对欠费大户不清欠和未签定清欠协议的不预年审; 二是联合组成征缴小组深入欠费单位进行实地监督检查。
加大了清欠力度, 效果比较明显。(五)、 强化稽核力度确保基金安全。
社会保险基金是广大离退休职工的养命钱。
必须严格管理, 不能有任何差错。
为此, 落实好稽核工作也是我们社保机构固根本, 管长远、 打基础的一项重要措施,是规范管理, 强化基金征缴, 增强基金支付能力的需要。
也是管好、 用好维护好广大参保职工切身利益的需要。
为此, 我们组织人员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对全市 xxx 名离退休人员进行健康调查。
一是对有离退休职工的单位进行书面稽核; 二是根据参保单位所报的书面稽核结果进行实地复核, 即: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对该单位离退休人员的退休手册、 身份证及健康情况进行实地复核; 对异地居住的离退休职工, 需邮寄证明材料和有效证件。
努力实现稽核工作的正常化、 规范化和制度化。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 有效防止了瞒报、 漏报或死亡不报情况的发生。
这对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管理工作, 保障基金的安全、 完整维护参保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合法权利, 促进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六)、 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
为了更好地、 更高质量、 更高效完成日常工作, 我们不断完善微机化管理系统。
对会计、 统计报表的制作不断规范和完善, 报表报送比以往更加及时、 准确, 同时认真核定参保单位和个人的缴费基数, 对养老保险金的拨付、 审核等业务进行全面系统管理,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强化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七)
党风廉政建设。
能够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
项规定, 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要求全处职工, 尤其是党员干部经常对照检查自己, 不断增强自律意识。
工作中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坚持原则、 秉公办事、 以身作则、 廉洁奉公。
一年来, 没有参与影响公务的宴请以及接受馈赠物品, 没有发生用公款“吃喝玩乐” 等现象,更没有发生各类违法违纪现象。
二、 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
在规范上做文章、 在管理上下工夫、 在服务上上水平, 彻底解决在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根据局党组的工作目标, 加大征缴力度, 确保征缴任务如期完成(二)
扎实有效地开展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政策宣传, 营造良好的参保氛围。(三)
认真做好稽核工作。
在养老保险支付问题上按照相关文件规定进行严格审核, 以防止因管理不力所造成的少报、 漏报或冒领养老金的情况发生。(四)
继续抓好各项基础工作, 加强调查研究, 努力探索社保发展的新思路。(五)
与缴费困难的单位做好协调工作。
对少数困难单位, 暂时无能力缴纳保险金的由参保单位提供书面申请, 经有关领导审查批准后暂可缓缴。
但必须签定缓缴协议。
以确保工作计划的如期完成。(六)
加强信息工作。
及时将日常工作中掌握的重要情况以信息形式上报, 增强各参保单位及个人的参保意识, 营造参保缴费的社会舆论氛围, 形成人人关心支持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 存在的问题。(一)
存在的问题虽说我们的工作就目前而言比较顺利, 但就长远看国家不出台相关政策, 省局没有统一文件, 在处理, 解决深层次问题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和难度。
经费困难直接影响工作的进度。
离退休人员手续审批在人事部门, 发放待遇由劳动部门管理,
职能交叉给实际工作造成诸多不便。
同志们, 社会保险经办工作责任重大, 任务光荣。
我们要坚定信心, 克服同难, 开创进去, 扎实工作, 全面完成明年局党组安排的各项目标任务, 努力开创社会保险经办工作的新局面,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文章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 发展历程二、 国际情况三、 国发[2008]10 号文四、 试点地区进展情况一、 发展历程(一)发展过程(二)
主要做法(三)
改革现状(四)
存在问题(一)
发展过程 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分离—合并—分离过程。
1951 年《劳动保险条例》 和 1955 年《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分开实行退休养老制度; 1958 年《国务院关于工人、 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 将其合为一体; 1978 年两个暂行办法, 再次将两类职工退休制度分离。
一、 发展历程(一)
发展过程退休条件‐‐年龄:
男 60、 65、 70; 女 50、 55退休形式‐‐退休、 离休、 退职计发办法机关工作人员:
工龄工资和基础工资的 100%; 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工作年限 20‐35 年, 分 75% 、 82%、 88%三个标准。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职务和津贴之和的一定比例( 90%、 85%、 80%)。
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人:
岗位工资、 技术等级工资和奖金之和的一定比例(90%、 85%和 80%)。
一、 发展历程(一)
发展过程 2006 年工资制度改革, 对改革后, 工作年限满 10 年不满 20年的退休(退职)
人员的待遇进行了规定。
公务员以本人退休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两项之和的 70%计发。
工作年限不满 10 年, 按 50%计发; 机关技术工人, 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两项之和的 70%计发; 机关普通工人, 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的 70%计发。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两项之和的 70%计发;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人退职后的退职生活费, 根据本人工作年限及退休前基本工资的 60%计发。
不满 10 年, 按 50%, 满 20 年及以上工作年限的,按 70%计发。
一、 发展历程(二)
主要做法实施时间1991 年国发[1991]33 号文和 1992 年人退发[1992]2 号文开始, 各地相继开展机关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
目前, 除西藏、 青海、 宁夏外, 其余 28 个省市中有 230 个地市的 1844 个县区不用程度的开展改革试点工作。
一、 发展历程(二)
主要做法
1、 参保范围和对象, 四种类型2、 单位缴费, 20‐‐34%3、 个人缴费, 3‐8%4、 计发办法; 与企业之间流动的养老保险关系处理5、 管理部门—人事; 财; 劳一、 发展历程(二)
主要做法4、 与企业之间流动的养老保险关系处理‐‐劳社部发[2001]13 号 (1)
机关事业单位—企业, 缴费和待遇都参加企业养老保险, 原有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
机关公务员及参公单位人员, 根据在原单位工作年限给与一次性补贴, 由原单位通过经办机构转入本人个人账户, 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安排。
补贴标准:
本人离开机关上年度月 平均基本工资× 在机关工作年限×03></a>.3%×120 个月。
一、 发展历程(二)
主要做法4、 与企业之间流动的养老保险关系处理‐‐劳社部发[2001]13 号 (2)
企业—机关事业单位, 原单位的连续工龄与新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 退休时按机关事业单位的办法计发养老金。
已建立的个人账户继续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 退休时, 其个人账户储存额每月按 1/ 120 计发, 并相应抵减按机关事业单位办法计发的养老金。
一、 发展历程(二)
主要做法4、 与企业之间流动的养老保险关系处理‐‐劳社部发[2001]13 号 (3)
公务员‐‐企业‐‐机关事业单位, 原给予的一次性补贴的本金和利息要上
缴同级财政。
其个人账户管理、 退休后养老金计发等, 比照由企业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职工的相关政策办理。
一、 发展历程(三)
改革现状一、 发展历程(三)
改革现状一、 发展历程(三)
改革现状一、 发展历程(三)
改革现状机关公务员退休干部由单位负责待遇经费全部来源于财政待遇与工资挂钩;调待与在职人员同步一、 发展历程(三)
改革现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额拨款、 差额拨款、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计发方法也有差异特别是差额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分为统筹内和统筹外项目一、 发展历程(三)
改革现状突出问题:
由于资金全部来源于财政, 随着人口老龄化, 基金没有积累, 财政负担越来越重;
待遇计发不尽合理, 没有和一生的工资相联系, 影响了制度的效率; 没有和缴费挂钩, 影响工作效率; 统筹外项目发放困难。
一、 发展历程(三)
改革现状引发社会现象:
机关事业单位临近退休的工作人员, 出现突击提高职务、 涨工资现象; 由于两种群体待遇差距逐年增大, 成为近年社会主要矛盾; 出现企业人员通过各种关系在即将退休时回流到机关事业单位; 造成机构臃肿, 进一步加大财政和养老基金支付压力。
一、 发展历程(四)
存在问题1、 制度不统一,自下而上摸索,各地方案五花八门。
2、 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不衔接3、 个人缴费未与待遇挂钩4、 征缴率下降5、 欠发养老金情况严重6、 制度多头管理, 造成责权分离7、 制度缺乏综合考虑一、 发展历程(四)
存在问题1、 制度不统一,自下而上摸索,各地方案五花八门。
实施范围不同缴费基数不固定,单、 双单位缴费比例不一致, 固定、 浮动和差别费率, 比例差距大
一、 发展历程(四)
存在问题2、 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不衔接个人账户从无到有, 养老保险关系和基金转移难, 造成人员滞留; 与企业计发办法和调待机制不一致, 待遇差距逐年扩大; 财政负担重, 个人账户补助不到位, 养老金降低幅度大, 转制单位养老保险续接难。
一、 发展历程(四)
存在问题3、 个人缴费未与待遇挂钩 沿用老的计发办法, 个人账户未能发挥作用。
形成缴与不缴一个样, 不利于调动参保人员积极性。
一、 发展历程(四)
存在问题4、 征缴率下降 地方财政困难, 单位效益较低, 无法按时缴纳保险费, 单位和个人参保积极性不高。
一、 发展历程(四)
存在问题5、 欠发养老金严重 一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过程中, 单位撤销或无人问津。
二是经营不善, 单位没有能力缴费, 但大多数省市实行即缴即拨政策, 即单位不缴费, 经办机构因收支缺口大也不发退休金。
一、 发展历程(四)
存在问题
6、 制度多头管理, 造成责权分离 人员人事管、 基金财政管、 待遇发放劳动管, 审、 管、 发职能分离。
7、 政策缺乏统一考虑, 影响了改革步伐。
如大学教师, 企业技校教师要求享受教师待遇。
一、 发展历程二、 国际经验(一)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二)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三)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改革探索(四)
对我国公职人员养老保险改革的启示(一)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 据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
统计, 在全球 172 个已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中, 有 78 个国家单独建立了公职人员制度, 占总数的 45%。
其中,OECD30 个国家中有 13 个单独建立公职人员制度, 占总数的 43%; 欧盟 27 国中有 8 个单独建立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占总数的 29%。
二、 国际经验(一)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制度类型大体分为三种:
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如澳大利亚、 意大利建立单独的公职人员制度, 如韩国、 日本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 补充养老保险方面体现差距, 如英国。
二、 国际经验(一)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
建立较早的国家, 为某些特殊职业人员建立特殊保险制度, 如公务员、 教师、铁路等特殊行业的雇员。
一些计划经济国家, 一开始就力求综合和完善, 公务人员不另设专门制度,即使有的话, 基本上也是两种管理制度一套待遇标准。
二、 国际经验(一)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特征:
1、 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早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2、 部分国家公职人员有单独养老保险立法3、 不同国家公职人员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差异较大4、 与企业相比待遇相对优厚5、 养老保险费用筹集模式因国而异6、 养老金构成及保障水平各异7、 管理服务模式不同, 发达国家社会化水平较高8、 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逐步走向统一二、 国际经验(一)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特征:
1、 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早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法国在 1669 年《年金法典》 退休制度正式建立。
1790 年法国政府正式对公务员实行退休制度, 但是养老保险制度并没有普及。
1834 年英国制定了公务员退休保障的法律, 1859 年英国为公职人员制定了《老年退休法》, 而将企业包括在内的国民养老保险制度直到 1908 年才正式建立。
英国也与大多数国家一样, 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早于企业的雇佣劳动者。
二、 国际经验(一)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
特征:
2、 部分国家公职人员有单独养老保险立法加拿大, 针对不同类别公务员颁布了多部与公务员制度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保障了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
《公务员养老保险法》、 《公务员退休条例—为受雇于加拿大公用事业的个人提供的有关养老金政策》、《政府文职机关和养老金退休法案》、《加拿大军队养老金法案》、《加拿大皇家警察养老金法案》。
同时, 还有很多其他具体规范某类公职人员的法律法规。
二、 国际经验(一)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特征:
3、 不同国家公职人员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差异较大德国对于那些在公共服务机构工作, 但本人又不是公务员、 法官或军人的人员, 基本上都参加了法定养老保险。他们养老金的最高额低于公务员养老金水平。但在不少情况下, 公务员与非公务员完成的工作任务相同, 所以养老保险应不留差异, 趋于一致。
为实现这个目标, 德国各级政府建立了相应的福利机构, 设立了补充性养老保险和遗属福利制度, 通过这种形式, 起到了类似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作用。
二、 国际经验(一)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特征:
4、 与企业相比待遇相对优厚 两种方式:
一种是公职人员除享受全民共享的养老保险待遇外, 还补充一块公职人员特有的养老保险待遇; 一种是公职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高于企业雇员的水平。
瑞典:
根据瑞典法律, 瑞典公职人员享受面向全体国民的国民养老保险和面向公务员的退休养老保险制度。
此外, 瑞典公职人员还享受其他津贴, 并且养老金主要由财政供款, 个人不缴费, 但领取养老金必须缴纳所得税。
二、 国际经验(一)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特征:
5、 养老保险费用筹集模式因国而异 养老金筹集模式分为:
统筹基金部分积累制个人账户完全积累制现收现付制等。
二、 国际经验(一)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特征:
5、 养老保险费用筹集模式因国而异费用来源:
一是由国家(单位)
统包, 个人不缴费。
如德国, 根据《官员供养法》 规定其费用全部由政府负担, 列入财政预算。
二是由国家(单位)
和个人共同负担。
如美国 1920 年和 1986 年新老《联邦公务员退休制度》, 前者由用人单位和公务员本人各自负担缴纳资金的 50%, 后者由雇主和雇员分别按照个人工资和工资总额的 6%纳税, 除了这两种制度外,还为公务员建立了个人账户储蓄计划, 公务员以最高不超过工资 10%, 政府按一定比例给予补贴最高到 5%, 全部划入公务员个人账户中。
二、 国际经验(一)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特征:
6、 养老金构成及保障水平各异瑞士公职人员的养老金结构由退休金、退休补贴、遗属补助金三大部分构成。公务员以工龄和职级为退休条件:
1、 一般公务员退休后每年可领到原工资的40%‐60%; 2、 退休补贴根据公务员的工作时间长短领取不同标准的数额; 3、 一定数额的遗属补贴。
二、 国际经验(一)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特征:
6、 养老金构成及保障水平各异意大利则根据缴费标准和工龄领取, 养老金比较单一。
公务员如每月缴纳本人工资 2.5%的保险费, 退休后根据本人工龄可领取退休前最后一个月月工资的20%‐80%; 如果缴费提高到本人工资的 3%, 工龄满 40 年以上的可领取退休前最后一个月月工资的 100%。
同时, 还可拿到一次性解雇费, 金额为本人最后三个月平均工资与工龄的积, 一次性解雇费每满一年给一个月。
二、 国际经验(一)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特征:
7、 管理服务模式不同, 发达国家社会化水平较高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没有设置管理机构, 公务员退休后不再依附于原工作单位而是转向社会, 养老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 或通过银行代为发放。
在公务员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和发放上, 普遍分为统一管理和分别管理两种形式:
统一管理, 即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公职人员养老金的运营、 发放和管理。
如美国。
分别管理, 即按照退休审核、 养老金预算、 公用事业单位性质即内部人员性质等类别分别由不同部门负责。
如法国。
...
推荐访问: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文章 养老保险 机关事业单位 文章